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势分析

摘要】在医药卫生市场的国际化大趋势之下,我国医药市场逐步开放化,多数国家采用灵活刁钻的贸易壁垒来对我国医药产品进行打压,导致我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因此,解决贸易摩擦,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地位的提升变得急迫起来。本文针对日本、欧美及印度这三大医药产品主要出口地区,通过贸易摩擦的实例以及分析往年图表数据,解剖为何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产生,并借鉴国内外的立法以及研究,为我国解除医药产品对外贸易摩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并提出强自身、高标准、高质量的自身要求以及敢应诉、转结构、提速度的处理方法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壁垒、国际市场、中药、原料药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的医药对外贸易渊远流长。根据史XX载,我国的医药产品对外贸易行为早在公元前便开始了。郑和下西洋时间的开始,叩响了东南亚各国的国门,打开了中国与它们的医药贸易往来。唐代的医药法例《新修本草》随鉴真一同东渡日本,为后世中日之间的中药产品贸易打下了基础。作为农民起义建立的太平天国,也有着超越农民阶层的觉悟,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西药制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医药产品对外发展的路刹然广阔。但是,中国医药外贸的蓬勃发展也给不少国家造成了压力,以致2010年后至今中国医药贸易摩擦愈加激烈,摩擦事件数量不断上升。缓解贸易摩擦、解除贸易争端成为中国在医药领域对外贸易必须有所行动的信号。

1.2 研究目的

本文分析我国医药对外贸易所遇到的摩擦以及应抓住的机遇,找到其所拥有的优势与劣势,对症下药,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忘为我国决策部门作相关决策时提供有效参考,提高决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从而间接地推进我国医药领域对外贸易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

医药产业是我国现在的新兴产业、未来的支柱产业,一个国家富强繁荣的标志离不开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准。医药产品的对外贸易不仅对内可提高人民生活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医药企业参与到世界的竞争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对外可以输出自身优势药物,加速资金的原始积累,更好地辅助产业规模的扩张。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状况

2.1.1 国内学者对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发展态势的研究

徐兵(2018)指出,我国外贸持续了自去年以来回趋平稳逐步走升的良好势头,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升,明显提高了质量效益以及新动能正在加快积聚。

郭志峰(2015)年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名副其实的产业,但其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市场垂直度低、集中度低、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创造新产品、竞争力差等一系列问题,给下一步清理中国医药产业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国与世界各国仍有很大差距。

2.1.2 国内学者对中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困境的研究

延斌(2014)认为,中国制药贸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欧洲和X经济的缓慢复苏、越来越严格的国际监管环境、人民币的持续评估等诸多因素的很大限制。受外国需求不足的限制,中国的医药品出口很困难。

杨浩雄、黄飞(2009)在《基于X中药市场分析的中药材出口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我国中药材出口贸易中存在的较多问题,无法准确把握国际市场需求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成为了其中一项重要问题。

2.2 国外研究状况

Townsend Belinda(2010)认为,将四项贸易协定中的十项条款与四项核心医药政策目标(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合理用药;以及当地的生产能力和卫生安全)一个框架被提出十分重要。

Shaista Sami(2013)认为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新兴国家,在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全球经济几乎被中国在几乎所有制造业领域的贸易所主导,特别是中国在原料药领域的存在日益增加,而原料药是制造几种基本药物所必需的,而且中国的贸易价值高于印度。

戈德哈特(2013)认为印度与许多南亚和东亚邻国相比如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出口和进口份额仍然很低。印度和中国的药品出口量都在上升,但与印度相比,中国的出口价值较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的医药贸易平衡增加,中国的贸易平衡则会呈现出不稳定的趋势。

毕马威(2011)认为中国XX仍决心将制药业从一个以仿制药为重点的行业转变为一个创新驱动的药物开发强国。 确保药品供应线、资助研究和使药品质量符合全球标准仍然是中国的基本目标。

3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情况总体概述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老百姓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而稳定的生活也就催生出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空闲时间,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卫生意识也是在这个时间逐渐萌芽成长。而与人们健康卫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医药产业的相关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风口之下,所有的产业都会走向最后一个结局-产品对外贸易,医药产业也不例外。

目前,国际传统非关税贸易壁垒正随着国际市场贸易的蓬勃发展而减少,各类药品的流通也使得药品关税税率逐步降低。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始终存在。一些发达地区运用自身提前积累下来完善的技术贮备,采用抢注药品专利、严苛要求生产技术水平和药品检测标准等灵便的方式,对我国出口的药品束之高阁。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为了保护自身刚起步的医药产业,不断利用各种手段,也把我国出口的药品拒之于国门外。

3.1 近年中国中药类商品对外出口情况概述

在2015年全年中,我国中药各大类除了唯一出口同比下滑的且同比下降了18.28%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之外,其余商品的出口数量都是增长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植物提取物这一类,同比的增幅与出口额的成绩都是十分出色的:增幅达到了所有医药产品中最高的21.71%,而出口额占据了中药出口总比重的57.38%,并再创了新高。关于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量增加得如此显著,主要是因为传统市场的需求和新的精油类产品出口量都得到了增加,其中中药商品出口最强劲的拉动力量包括了甜菊叶、越橘、辣椒三者各自的提取物和桂油等等。而关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下滑,主要原因是香港和日本市场份额的下降。(见图1)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势分析

  图1 2015年我国中药品出口概况

  2017年上半年,中药材及部分中药材出口扭转了2016年涨跌趋势,平均出口单价5.0美元/公斤,同比低于29.9%;出口额5.2亿美元。出口品种以药用、食用、营养为主,其中人参、枸杞、桂皮、红枣、茯苓、当归、半夏、西洋参、党参、黄泻等十大出口品种(按数量计),上半年出口总量占43.1%。[9]

在2018年全年得到的数据中,提取物、中成药和保健品三者的出口金额同比都在正增长区域内,唯独中药材及饮片在负增长区间内。(见图2)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势分析

  图2 2018年中药制剂统计图

  特别是2018年,从具体来看的话提取物业绩的最大比例呈“爆发性”上涨,出口额从2017年的4.33%增长到17.79%,从20.10亿美元增长到23.68亿美元,走出了前几年的增速放缓,达到了量价并举的理想状态。提取物出口量占全部中药出口总量的55.22%至60.57%,也是中药产品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虽然中药和汤剂的成绩不太好,2018年出口总额为31亿美元,同比下降9.49%,主要是出口额大幅下降所致,数据显示,2018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同比下降11.25%,[9]多项国家政策的推动也带动了中成药出口的稳步增长,2018年,中成药出口额达到2.64亿美元,与2017年相比再次增长了5.51%。

3.2 近年中国原料药类商品对外出口情况概述

由于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状况得到了明显复苏以及我国的经济比预期发展得好,经过了从2015到2016年这两年的调整后,中国原料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重新恢复了较快速的增长局面,其中进出口额再创了历史的新高,达到了378.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84%。(见图3)但是相对而言,原料药进出口贸易的活力仍比西药制剂和生化药的活力低,增幅相差了3至5个百分点,这也导致了它在西药贸易中的占比继续降低,与2010年比较减少了16%,占比降低至了54.5%。附加值较高的西药制剂和生化药产品的进出口总值保持着常年的较快增长,在西药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这也反映出了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使人震惊的良好成绩。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势分析

  图3 2016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品统计

  从2017年的全年数据得出,除了由于受到了春节假期的影响表现惯性较差的2月份外,其余的11个月的原料药进出口额都达到了30亿美元以上,同比增幅都在6%以上。特别是最后的4个月,进出口额的增幅明显得到了增加,平均同比增长率都达到20%以上,彷佛是要在年末冲刺一般,这可能与上一年的上半年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明显地比预期好、下半年的贸易预期需求比较旺盛有关系。

在总体有利环境下,大部分原料药小类出口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维生素、氨基酸等大宗药店出口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出口额年增长46%,出口量年增长14%,平均价格增长28%。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等特定品种出口率超过40%,苏氨酸等特定品种出口额超过40%,氨基酸原料药中的蛋氨酸和谷氨酸也增加了40%以上;链霉素对氨基糖苷类原料药的出口增加了83%,庆大霉素的出口增加了3%;主要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其类似物的年增长率也在5%-14%之间,青霉素、激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大宗商品和药品的年出口增长率虽较低,但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氯霉素类等出口品种受出口量下降影响,出口量下降,亚洲、欧洲、北美仍是前三大出口市场。(见图4)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势分析

  图4 2017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统计

  由于全球的经济复苏开始缓慢,外需的增长不够动力,2018年里,全球医药市场都处在低速的增长期里。我国在2018年里,西药类的三大类产品出口格局没有明显的变化发生。出口的主力军仍然为出口量达到929.72万吨的原料药,同比增长了3.75%,虽然出口均价同比微微下跌了0.53%,但出口额仍达到了300.4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在西药类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81.47%,相当之高。而在2017年出口增幅显著增长的基础上,维生素类、氨基酸类、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和头孢菌素类等大宗原料药再次突破了两位数。在经历前期的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后,其他抗感染类、激素类原料药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缩小,使得出口额也受影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见图5)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原料药的出口已经基本结束了普涨的趋势,部分商品也已经进入了下降的周期内了。[10]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势分析

  图5 2018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统计

  4 近年医药行业对外贸易摩擦概述

从2010年到现在,我国的医药产品一共遭到了73起贸易摩擦案件,其中占一半以上的是针对原料药的,我国的优势原料药如阿莫西林、扑热息痛、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等都遭到过反倾销等的调查,这些都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遭遇到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案件,我国原料药主要的出口市场如印度、X、欧盟等也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摩擦的主体。

在2016年这一年里,医药行业世界TBT急剧增加,有281项通报量,在这其中,我国药品外贸受TBT限制站通报的数量为总数的70%,X、日本以及欧盟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比例更是高达95%。

随着更激烈的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出现,2017年我国医药贸易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与往年比较也明显上升,竞争几乎走进白热化。印度等新兴的医药市场对我国发起调查的数量更是呈明显增长的趋势,案件的跟风示范现象非常明显,高附加值的产品也逐渐成为了各国的重点关注的对象,运用反倾销手段来遏制中国医药企业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惯用手法。我国的医药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遭遇了15起贸易摩擦,其中从类型来看主要为反倾销调查,有来自印度发起的5起反倾销调查和1起反规避调查;如果从地域来看,印度是对我国发起外贸调查案例最多的国家,其次是X和欧盟;从涉案产品来看,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医药产品数目十分巨大,类别也非常多,既包括了优势原料药产品如双氯酚酸钠、氧氟沙星羧酸等,也涉及了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医药产品如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糖化甜菊糖苷等。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原料药产业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与环境保护和安全性等各种因素相结合,由于劳动成本和原料费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原料药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持续上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但是与此同时,印度开始积极推进将制药产业扩展到产业链上游的政策和对策。还有就是化学原料供应链不稳定。然后这些因素逐级传递到原料药产业层,最后,企业未能完成有关时间的订单工作,打击了对中国原料药国际市场的信任,让更多的欧洲和X的终端用户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去到印度等其他市场,找到更多的原料药供应商。

由于医药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现象,国际市场对原料药也趋向于更加严格的监管,我国的医药企业生产及出口压力不断增大,我国原料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仍不断受到贸易摩擦的困扰。

经过总结,得出了近年来世界各地我国医药贸易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四大特点上,这也有望成为解决争端、提高贸易量的关键要素。

4.1 新兴医药市场对我发起调查呈明显增长态势

为了保护自己的新药市场,印度一直是第一个对中国医药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国家。近年来,很少有对中国进行贸易救济措施或者从未有过此类调查案例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也向中国提出了他们的调查要求。目前,为了实地调查来到中国的国家,有X、欧盟、日本等规范市场药物监管机构,也有巴西和印度等没有限制的非规范行市场药物监管机构。但是,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市场经济状况和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不承认。因此,在反倾销案件中,经常用替代国家的国内价格来给中国企业作为正常值,对我们国家的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的极大不公。[7]

4.2 案件的跟风示范效应明显

2008年至2009年,巴西、阿根廷、乌克兰、俄罗斯等国XX先后对注射器发起了多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巴西又对中国一次性注射器发起了反倾销调查,2017年乌克兰也对注射器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2017年,乌克兰也对注射器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据相关部门的数据分析,因为东欧和南美的这些国家之间市场是有比较高的融合度的,其反倾销立案条件和调查程序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这些案件之间的示范和连锁效应非常明显。

4.3 高附加值产品逐渐成为重点调查对象

近些年来,甜菊甙、辅酶Q10和用于治疗癌症的专利药的吉他西滨这些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也成为一个新的目标进行调查。这些产品在国内外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其中一些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许多国际专利,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更是世界领先水平。医疗行业的外贸救济案例产品范围已从传统的优势产业扩展到我国的新兴产业。

5 中国医药对日本贸易摩擦形势分析

5.1 对日本出口药物的状况——以中药为例

5.1.1 自古中医药文化传播带动药品外贸

中国对日本出口药物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近世代(1603-1867),在江户时代便有大量中国中医药书籍经由长崎贸易渠道流入日本。另一种方式则是江户幕府主动向华商订购中医药书籍。江户幕府通过书籍习得中医治疗手段以及中医药使用方法,直接性带动了中医药的需求,使得各类中药药材开始随医药书籍一同进日本,成为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药物的萌芽。[5]

5.1.1.1 中国民间医师被招募至日本

江户幕府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经过赴日中国医师来获取中国中医药知识。直接方式如1721年医师陈振先接受命令前往当地附近的山上采药并制作成《药草功能书》提交。这些由民间医师带来的药方和中药材知识给日方后期引进药材进行使用和栽培,都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便利性,更是奠定了中医药在日本的宣扬和发展,给后世中医药对日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5]

5.1.1.2 日本幕府通过贸易购入中药药材、药苗

中国的中药材和药苗之所以能大量输出到日本,除了江户幕府前期对中药知识的储备和中医药对日本本土产生效用起了重要作用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无利不商”。江户幕府一直在诱使华商应其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便是高额经济利益。因为大量的奖励,所以华商无所不用其极,通过各种方式给日方带来大量的中医药药材、药苗和制备方法等。

5.1.2 对日本出口中医药产品的现状

2006年,日本XX公布了涵盖中草药相关内容的《日本国家药典》,中草药的相应行为受到法律限制;2004年12月,日本厚生劳动省生产中草药产品的GMP,它规定对生产公司和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2010年日本从中国进口人参911,918公斤,占日本市场进口量总量的99.5%。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2015年汉方药的产值是1547亿日元,占日本医药总产值的2.3%,比上年同期增加83亿日元(5.7%)。

5.2 对日本出口中药品的贸易摩擦的内容分析

5.2.1 技术性法规及标准壁垒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更早期完成了科技水平的发展,在医药产品领域里比中国更早实现资源的配备与整合。再加上本两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在中医药产品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日本势必会对如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设立一个高于现时生产水准但又不超前与世界水平的中医药产品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此类标准到实施的时候就逐渐演变成技术性的贸易壁垒。

技术标准由于天生比技术法规缺乏了法律效力和强制性,所以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法规更为霸道豪横。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许多GAP、GMP及其他有关植物药质量控制标准和法规里,由日本颁布的中医药相关法规就包括了超过3项。

虽然说技术标准所拥有的壁垒作用比较微弱而且是非强制性的,不过一旦这些技术标准被相关法规引用成规则之后,立马就产生了强制力。在经过市场作用的放大效果,对中医药的相关标准和知识产权结合后就产生了强制性的贸易堡垒。

5.2.2 技术性知识产权壁垒

中医药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山野采药般朴实,又或是中医看病煎药般接地气。其实中医药行业属于高科技尖端产业,当一款具有专利保护的新药推出市场的时候,势必会在世界医药市场中起着主导作用。日本利用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人重整程序的繁琐步骤,极力拖延中国企业的申请请求,为本国中医药企业争取提前抢注专利的时间和机会,严格的认证和大量金钱时间的耗费也使得大多数中小药企望而却步,只能眼睁睁看着专利被他人夺取。[7]

5.3 对日本出口中药品的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作为中药的唯一优势产业,出自我国的中药在日本市场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力量,这主要是由于其市场占有率高,占有率在50%以上。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使中国产品具有了在该产业中的垄断地位,形成竞争优势。它还引起了当地制药公司的不满,并受到了XX的反倾销调查,以保护它们在相关行业的增长。

另外,出口药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导致了出口价格下降以及被当地自产品所取代,致使占有量逐渐下降。一直以来中药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占到了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量的82%。2007年,中国的中药材出口仅占世界中药材贸易的0.2%,而植物提取物占世界市场的26%。近代以来日本提倡的中药材本土生产化的效果开始有所呈现,部分药材需求量逐渐减少,致使我国药物初级品对日本市场出口量降低。另外,由于产品附加值低也导致了当地药企、XX为打压中国对其外贸总量,采用更高的检测标准和准入机制,使得部分初级产品被拒绝入境。

6 中国医药对欧美贸易摩擦形势分析

6.1 中国对欧美出口药物的贸易摩擦的内容分析——以原料药为例

6.1.1 对欧美出口原料药产品现状

我国的原料药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主要品种是抗生素、各类维生素、解热镇痛原料药和其他抗感染药物等等。在抗生素原料药的生产技术和质量上,中国企业和世界同领域顶级企业基本达到一致,在国际市场上苏战的份额在30%左右。随着生产集聚度提升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拔高,我国的维生素C原料药产量提升至60%左右,直接拉动了我国对欧美地区原料药市场的进军,大幅提高了原料药在欧美地区的贸易额。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些主要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量。糖皮质激素中的地塞米松原料药,在稳固好国内和亚洲市场的占有率后,开始进入欧美市场。[16]

6.1.2 对欧美出口原料药的贸易堡垒频起

X是世界上的经济霸主,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头号强国,X的经济结构导致了它的医药制造业跟不上对原料药产品的需求。另外由于X严厉的环保法规,所以污染较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也无法在境内生存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方只能通过进口部分中国的医药产品来填补市场缺口。但中国对X的贸易顺差太大,也使得XXX决心干预,签发了数个贸易条例,利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制约中国的原料药产品在市场流通。

2017年,我国医药产品遭遇的X377条例调查就有4起,其中正正是我国生产的维生素C在X的反垄断调查诉讼最受关注和影响最大。我国原料药出口频遭阻截,直接导致我国原料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岀口额大大下降。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猛发展,纵观这几年的数据,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个地球上遭受贸易摩擦事件最多的国家。而欧盟就是那个对我国发起反补贴反倾销措施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欧盟是由各个欧洲发达国家组建而成,不过国家虽多但地域原因决定了欧盟的高端医药科技十分发,制造生产就相对薄弱,所以对华贸易也是呈现逆差现象。欧盟为了将这个逆差现象扭转过来,强制要求我国减少商品出口和增加对欧盟的进口量。与此同时,欧梦还利用隐蔽性极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绿色准入条例来打击我国的原料药产品的对出口。[13]

在欧盟发布的新指令2011/62/EU(第62号令)中,自2013年7月以来出口到欧盟的所有药品必须提供出口国监管机构的书面声明,并且要求需要和“出口国GMP符合欧盟标准”等法规合并;鉴于罗马尼亚的欧盟医药管理部(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发现产品生产条件“未达到欧盟标准”,2015年,欧洲药品管理局禁止广东珠海联合实验室使用无菌阿莫西林产品,但在禁令出台前,该产品已在法国、英国等地正式销售。

6.2 中国对欧美出口药物的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6.2.1 生产质量不符合标准

在原料药出口贸易方面,我国原料药仍处于“量”取胜阶段,其“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包括药典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中国的上述药品标准往往低于国外的标准而且原料药的质量很难达到FDA和EMEA的要求,阻碍了中国原料药的出口。

6.2.2 出口退税政策影响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的一直持续升值,制药企业的经营压力大大增加。本就不算低的生产成本一提再提,再加上环境整治绿色维护的投入资本,要是还需要企业负担起高达8%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企业光是谈论生存便已经苦不堪言。从以前很长一段时间走来,我国化学原料药产品之所以能达到出口量高速增长的根本就是薄利多销,走成本价格优势路线。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使中国大部分药企的生存优势丧失,严重损害到中国在原料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

6.2.3 原料药产品大多在价值链低端化能力

我国的原料药出口量比较庞大,但是产值和利润率都低。一如河流有上中下游,原料药产业链也是这种划分,其中上游原料是价值最低最难或利润的,恰恰中国出口最多正是上游原料,所以回报率也仅在10%。以至于我国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它也会低价从中国进口上游的中间体原料,然后处理它们后在自己国家内制作成为高附加值的原料药产品,然后出口到中国或其他国家,所以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远远高于中国。这也导致了一个结果,进口方认为中国的原料药产品转化能力不高,找高标准高质量的原料药产品时自动忽略中国这个经济体。

6.2.4 国际标准提高,贸易摩擦增加

中国原料药进入各国市场需要满足各国的各种需求。进入不一样的进口地,就要有不一样的准入机制。比如X市场,先进入市场就要DMF文件,然后经过审核才能准许进场。若是欧洲市场,进入前就要一个COS证书来权当进入证,同时符合国际GMP标准也是必须的,最后提交符合药品法规要求的文件才能申请。伴随着进口国对原料药产品标准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的次数也在增加。[12]

7 中国医药对印度贸易摩擦形势分析

7.1 中国对印度输出的现状分析——以原料药为例

印度是中国原料药企业重点的出口市场。中国也是印度的上游原料药的首要供应地。以10年前的2007-2008年为例。据WTO统计,中国在这2017年共遭受9起设计医药原料药类反倾销案件,其中印度对中国申诉的案件就占了7起,是当时世界上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到了2018年更是加剧对我国原料药的贸易保护措施,如我国对其出口的磷酸氯喹、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先后遭受印度工商部的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对印度出口扑热息痛的反倾销税的征税方式也受到强制改变。

自2001年以来,印度的Aarti Drug LTD是公司多次使用贸易救济工具来针对产自我国的双氯芬酸钠、吲哚酮、甲硝哒唑、等原料药发起了反倾销调查,而且多次都以胜诉结局。致使我国生产出口的双氯芬酸钠被其利用高关税措施排除在了印度市场之外。

7.2 中国对印度的原料药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7.2.1 印度为保护自身产业地位采取反倾销措施

通过电影《我不是药神》,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生产供应国这个名号变得家喻户晓。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幕是印度有接近70%用于制造药品的原料药都是从我国进口的。受制于印度国内药品价格管控和原料药环境污染较大的影响,所以才只能进口中国连接的原料药来维持自身利润。但是近年来,印度XX认识到对中国原料药的高度依赖,严重影响了自身原料药行业的利润收入,还给本国生产的药品蒙上一层不安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它们也一直在寻求本国完成原料药产业链。

7.2.2 印度和中国在原料药制药产业上存在竞争性

印度和中国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贸易摩擦,还成为了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非就是两国在原料药制药产业上存在竞争性。

为此,在2017年的时候印度XX卫生部颁布了一项药品政策的草案。这个草案的最终目的即是鼓励印度各层次药企将一整条原料药生产线进行分割点对点生产。草案还声明从原料药到产品的生产和购买都优先考虑使用本地资源,甚至还免除5年内的相关产品价格控制。这个草案一经颁布,中国对印度市场的原料药产品占有率和规模产生了肉眼可见的萎缩。

7.2.3 印度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偏见

由于中国长时间的对外贸易都走物美价廉的路线,所以其形象也始终难以走不上高端。印度作为大量进口中国原料药产品的国家也是看在眼里,所以经常拿替代品的出口国给出的内销价格或构造价格来和我国的正常贸易价值来进行比对,是对我国医药企业很大的不公正对待。同时印度利用国际反倾销规定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规定所给予的作为进口国的自由裁量权,随意按照自身想法去进行裁决,调查过程中对案件信息不做披露或估计不及时披露,都在刺激和助长了滥用反倾销调查的风气。

7.2.4 药企产品链整体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很多大宗原料药的生产企业都有着缺乏专利和生产容易被复制、技术进入门槛低的特点,加上很多中小制药企业药物研究和开发投资少,专业人才短缺,导致了缺乏创新能力,很多制药公司出口的产品都大同小异,严重同质化。很多企业无法冲出重围,只能用压价这种非技术性手段来赚取销售利润。在僧多粥少的国际原料药市场里使得中国原料药产品的可操作空间更少。这反过来会导致延迟产品开发和专利申请的难度增加,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8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中的政策建议以及具体措施

8.1 企业层面

8.1.1 优化生产工艺,促进绿色创新

环境保护整治力度的加大,必然会淘汰大批中小制药企业。除此之外,原材料的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场地成本的不断攀升和部分国内药企对同行实施价格垄断,都是造成我国医药行业原材料和环境成本不断增加的原因,严重制约了原料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制药企业需要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一些发达国家能够以比中国高得多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生产出更便宜的药品。例如,青霉素原料药在中国是通过发酵法生产的,而在发达国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变生产路线,使成本降低了40%以上。另一个例子是维生素C,发达国家采用的一步酶法相比较于我国现如今采用的两步酶法生产趋势能把成本降得更低。

中国的制药企业应当迅速开展资本的原始积累,设计或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来进行原料药的生产。只有提高了生产效率,才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降低原料药最根本的生产成本。另外就是绿色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企业在生产的同时还需要顾及环保问题,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技术革新从而降低因严格的环保法规导致需要整改的风险。

8.1.2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都要有着时刻面临贸易摩擦案件的心理准备,建立自己的外贸法律团队,加强对所出口的药物的监管机制。

当贸易摩擦真的来到时,首先,分析清楚贸易摩擦的类型,先做到知己知彼。确定类型后方能寻找途径,积极应诉案件,利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和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8.1.3 大力发展外包业务

大力发展外包业务并非是希望制药企业成为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的附属生产企业。而是利用和这类大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带来接单生产的可观利润,以及可以更早接收到来自高精尖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使用到更先进的仪器设备。但原料药企业在承接外包业务的时候也切记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8.2 XX层面

8.2.1 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技术标准的难题

如何生产出国际标准以上的医药产品,最直接简洁的方法就是在国内设置一个与国际标准相似甚至高出国际标准的法规标准。所以先给自己设立高标准高质量,以应对国外标准的忽然收紧。

由于高标准势必会影响一部分制药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下一步就是倾斜技术投入,帮助制药企业提高医药产品质量,生产出超出“标准”的医药产品。

最后不能缺少XX部门的监管力度。无人监管只会让高标准成为一纸空谈,所以XX一定要对优惠政策以及标准的执行加以管控,才是贸易摩擦减少的一个要因。

8.2.2 加快結构升级,提高争优势

总体而言,医药产业和企业升级将基本走“大宗药品”到“特色药”再到“制剂”的升级之路。我们的制药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在提高原料药产品附加值的前提下,专注某些有潜力的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促进原料药行业向最优方向发展。

8.2.3 新兴市场,拓宽

中国的原料药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比例超过95%,出口市场较为单一。原料药作为众多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我国在比较单一的出口市场上也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出口量,足以证明原料药在国际市场是一个刚需,需求量还十分巨大。但是原有市场的激烈竞争下,中国的制药企业可以更加积极地开拓新兴市场,特别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抢占市场的空白期,促进中国的原料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发展。

结语

经过数十载的发展进化,中国俨然成为世界的一大巨头,各类产值也在不断攀升,其中包含了医药产业。然而,作为迅速崛起的经济体,其必然会和原有的经济体如欧美发达国家、日本等以及同样处于上升期的经济体如印度产生经济上的冲突,最后的结果就是耳熟能详的对外贸易摩擦。从原来的单纯限制出口,到现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方的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面对时刻变动的贸易摩擦,中国需要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进行对。对内是自身要比规则更高,把自身标准提高,再严厉的法规准则也无法对超高品质的产品进行制约,同时高品质也能带来高口碑高销量;对外则是积极应对摩擦,既然已经存在就不可使其日趋严重,要做好预备、积极应诉,坚决把自身应有的权益维护好。希望通过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进行研究使用,最后为我国解决医药产品外贸问题提出能转为实处的建议,为我国医药产品对外输出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亚玲. 出口汇率变化对医药外贸的影响[J]. 中国外资, 2014(2S):183-183.

[2]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全力推动我国医药对外贸易平稳平衡发展[J]. 中国经贸, 2012(19):36-37.

[3]王虹, 魏永成, 吴兴宇. 中国原料药如何进入欧美市场[J]. 化工文摘, 2003(03):45.

[4]郭志峰. 医药产品对外贸易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D]. 2015.

[5]仲光亮, 李成杰. 近世日本对中国中医药的受容[J]. 安徽史学, 2018(03):112-117+138.

[6]牟琼, 余正. 印度对华反倾销非市场经济问题研究——以医药产品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3):107-108.

[7]吕苏榆, 刘晓焕. TPP成员国药品专利保护对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3).

[8]林伟文.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医药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 2016.

[9]杨浩雄, 黄飞. 基于X中药市场分析的中药材出口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8, v.35;No.361(07):45-46+86.

[10]石雪. 我国医药出口贸易态势、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D]. 沈阳药科大学.

[11]吴振达. 中美贸易摩擦前后中国十二类行业股价波动的传染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2]Hamilton Clive;Lokuge Buddhima;Denniss Richard.Barrier to trade or barrier to profit? Why Australia’s Pharmaceutical Benefits Scheme worries U.S. drug companies.[J].Yal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Law, and Ethics,2004,4(2):373-85.

[13]Bollyky Thomas;Kesselheim Aaron S.Pharmaceutical Protections in U.S. Trade Deals – What Do Americans Get in Return?[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9,380(21):1993-1995.

[14]Laura Birg.Pharmaceutical cost‐sharing systems and savings for healthcare systems from parallel trade[J].The World Economy,2018,41(6):1664-1694.

[15]Anna Rita Bennato;Tommaso Valletti.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and parallel trad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4,33:83-92.

[16]Barouni M;Ghaderi H;Banouei Aa.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using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J].Iran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2,41(12):66-75.

[17]Matteo De Chiara. Saint-Yves d’Alveydre e la lingua dell’Agarttha[J]. 医药经济, 2012(1):4-8.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势分析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摩擦的形势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518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2月12日
Next 2023年2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