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音色千变万化,美妙动人,右手所执的琴弓主要控制发音,用弓能力决定着音色好坏,左手通过对琴弦振动长度的改变与振动次数的限制发出音高,在作品表现力上,左手技巧尤为重要[1]。左右手的分工不同,这就需要演奏者双手默契配合,并且熟练掌握左手技巧。因此对演奏小提琴时左手持琴具体的技术要领以及演奏过程所运用的主要技巧认真分析,同时探究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意在探寻更多丰富多样的左手训练策略,为演奏者更加娴熟的掌握演奏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演奏者左手持琴的基本动作要领
小提琴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经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音准跑调;二是触动琴弦时左手手指软弱无力,导致多余杂音出现;三是左手换把时动作不到位,或是不能清晰把位,致使模糊声音出现[2]。上述三种问题表明,左手技巧对最终的演奏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下面就从最基本的持琴手型开始:
(一)持琴手型技术要领
首先,持琴姿势正确。演奏者在低把位时使手腕、小臂与手处于自然平直的状态,保证手腕不鼓不塌,左腮与肩膀处于放松状态并将琴夹稳,此为前提,这样即使左手并没有帮助琴也会稳固的托架于肩膀上。稳定持琴姿势,特别是在换把时注意不要通过手腕带动,很多初期学琴者常会出现换把时手腕来回拧的现象,如此一来连带手型产生变化,对换把速度以及音准音色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其次,按弦手指要求。不论持琴时手指处于哪个把位,需要经过哪些琴弦进行演奏,应时刻注意四个手指于一根琴弦上排列,并且状态松弛,指尖保持统一向下。这种做法是为了演奏时能够最短时间和距离内使手指于正确位置放置,减少琴弦上手指的多余动作,进一步将按弦准确性与速度提高。最后,大拇指要求。持琴时大拇指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求演奏者大拇指保持放松状态贴于琴颈侧面,根据手的大小决定放置位置高低状态,若演奏者手大可以将大拇指放于靠上的位置,琴放置略深,反之则相对较浅。按照实际情况对大拇指位置角度适当选择,如此就不会对其他手指松弛情况产生影响,从而保证最终音准,提高精确度。持琴手型掌握正确之后,剩下的手指动作也会相应的完成自如[3]。
(二)左手手指基本的动作要领
演奏者左手手指在按弦时注意只需要使用手指本身具有的天然弹性即可,绝对不能突兀的增加外力,尽量避免多余杂音出现。此外,拇指换把非常重要,小提琴的左手技巧中换把技术最难掌握。一般来说,演奏者低把位换把时只需要通过下臂力量就能顺利完成,但若是处于高把位,此时换把就需要利用拇指、手、上臂以及下臂共同完成。而需注意的是,换把时演奏者手指应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只有当没有准确把握距离时手指才能发挥作用主动调整,而此时的主动是为了纠正音准或者改变位置。多数演奏者常会感觉高把位换到低把位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只有强化左手技巧的训练,才能取得满意效果[1]。
二、演奏中基础的左手技巧训练方法
(一)左手放松练习
首先,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演奏者一般肩、臂、腕、指这四个部位最易感觉紧张,况且这些部位彼此关联,一个部位紧张极可能牵连其他部位。因此左手放松练习时不能只单纯训练一个部位,演奏者臂、腕以及肩部都需要全面训练。如果训练时只注重手指的排列训练而忽略其他部位,这样就会使手腕与拇指出现下意识的紧张,相应的致使按弦的四个手指表现出紧张状态。但我们针对手腕等部位采取针对性的放松训练,按弦手指所存在的紧张状况就会得到明显缓解。其次,日常训练过程中,当演奏者结束演奏后,要求其通过长音或者休止符来对拇指进行活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能够使手指向下而产生的压力得到缓解,经常练习能够逐渐培养拇指放松习惯的形成,同时对指和腕的放松也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无论是在做换把动作还是进行揉弦动作,演奏者食指根部由放置于指板边上慢慢转变为琴颈部指板,此时小指更应注意不要僵直,调动臂、腕、左肩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协调配合演奏,这样才会使演奏者的左手技巧上升到一个通畅且放松的境界[5]。

(二)左手运指训练与换把训练
左手运指是技巧训练中的基本练习,运指要点为尽量通过指间肉垫来按弦,努力训练手指起落变化均具有弹性,避免产生僵直感。实际训练中,最好的手指练习方法为音阶的练习。小提琴的演奏中换把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换把主要是指演奏者手指由一个把位向另一把位转移,这种技巧相当难以掌握,且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演奏者长期勤学苦练方可成就。换把练习中最开始的训练可以通过媒介音符,要求只需要利用一个手指来完成整个换把动作,待到熟悉之后就能实现手指随心所欲的直接滑向需要部位。换把练习时可以利用《24首练习曲》进行第二把位以及第四把位的练习。同样的,演奏者基本的换把动作不熟练或不到位,演奏时所需达到的音响效果就难以取得。例如陈钢改编的《苗岭的早晨》中,其特殊的演奏效果就是利用触弦手法以及运弓换把相互配合所发出的,若换把动作不准确,此类音响效果亦不会呈现。
(三)左手颤音的训练与双音训练
卡尔·弗莱什认为,对于声音而言,颤音相当于香味之于鲜花,它能使一个纯正音符感情力量增加,但是绝不可能将不完善的音准音质等缺点掩盖[6]。颤音的音质非常微妙,它是演奏者通过左手弹奏表现出来的,常分为手腕、手臂以及手指颤音。若想达到理想的颤音效果,在演奏时演奏者的手腕、手臂与手指关节需要完全放松,同时需要三个部位之间彼此配合运作,若只利用某一关节单独完成,颤音效果是无法实现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节拍来完成练习,首先打60速度,之后于一拍内要求颤音动作要完成2组,待到节奏精准且手臂手腕感觉松弛之后转变为70速度,一拍内要求动作完成3组,以此类推,完成4组、5组,直到8组动作。同时注意任何时候手臂要一直处于放松状态,特别是左肩。此外,小提琴的演奏中,必不可少的还有双音训练,这也是高难度左手技巧的组成部分之一。双音的意思为两个音在同一时间发出的音响,这种性质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保证左手不会与相邻的弦接触,以免出现发音混乱,对演奏音质及最终演奏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需注意的是按弦时要使用轻柔的手指压力,体会转调时相同的音产生的不同差别。
(四)左手拨弦练习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采用左手拨弦将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由于左手任意手指都能完成拨弦动作,当然左手拨弦还需要紧密结合右手的拉奏共同完成才可。拨弦动作与平时所联系的按弦手法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拨弦动作不需要左侧倾斜,演奏者手指与琴弦之间保持直接垂直的状态就能够完成了。拨弦手指中用力的是指的第一关节,在此基础之上再依靠指根关节后续完成。通常左手拨弦技巧熟练掌握是存在很大难度的,演奏者长期练习才有可能掌握[7]。练习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要焦躁,反复试验琢磨每个音,练习时间长了自然可以对手指力度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左手拨弦方向真正体会,从中寻找出自己最适宜的拨弦技巧与拨弦方法。
(五)左手泛音训练
左手技巧的训练中,泛音训练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常泛音分为人工泛音以及自然泛音,实际练习过程中,我们着重对人工泛音进行训练。简单来说,人工泛音是指演奏者通过一个手指于琴弦上实按,然后通过对琴弦震动长短进行改变,以产生类型不同的音,这种方法发生的泛音常被称之为人工泛音。要想奏出动听自然的人工泛音,灵活运用演奏技巧必须值得注意,演奏者要对以下几点技术加以注意:首先,按弦时必须保证两个手指准确无误;其次,演奏时后面手指应确保按牢固,之后在通过前面手指轻触琴弦,适度用力;第三,演奏时应快速轻缓的运弓,切忌拖泥带水,而且不可随意加力;最后,演奏时需向外倾斜弓子,同时保证弓子不仅拉的稳定,而且干净利落[8]。
结束语:
小提琴演奏技巧在不断的改进发展,然而演奏者左手技巧与右手技巧默契配合协调作用是永远离不开的基础。小提琴的左手技巧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无论怎样分析,主要技巧分为稳、准、快三样。这就要求演奏者花费大力气千篇一律坚持不懈的去反复练习,才是保证精确的音准、动听的声音、良好的结果的基础。总而言之,拉琴寻找的是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演奏小提琴是一种省力且经济的方式,放松演奏,让声音自然流淌,才会实现完美的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1]戛威.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技巧及其训练研究[J].沈阳音乐学院,2010,29(07):31-34.
[2]韦玮,张美仙.论小提琴演奏中左手技术的训练及音乐表现力[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9(04):117-121.
[3]姜筑.小提琴演奏中左手对音质音色的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33(12):106-109.
[4]李齐华.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技术[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41(02):47-51.
[5]姚蒲怀.论小提琴演奏中左手技巧的几个方面[J].黄河之声,2011,26(07):101-103.
[6]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指法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16(05):239-241.
[7]黄晨星.小提琴手指技能强化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43(12):128-130.
[8]黄晨星,黄忠伯.《小提琴和弦技法专题训练》[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25(08):203-2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