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SOHO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

从原始的巢居、穴居到干栏式建筑,再到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的大构架体系,住宅在人类生存、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如今土地资源有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以及居住者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因素,一直在不断的影响着住宅空间设计的发展和成长。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中国疆土幅员辽阔,物种多种多样,人均所占有资源却很少;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加速,城市用地范围逐渐向周边农田扩张,侵吞耕地。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小户型占有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相对较少,与大面积户型相比,相同土地面积能够建造更多的小户型,同时提高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前期建设的小户型居住空间也可以适当地加以改造和利用,以能够满足更多的使用者拥有独立的居住空间。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分析现有小户型居住空间功能是否合理,分区是否明确,使用是否便利,空间利用率是否有待提高等;为了让小户型居住空间功能更加合理、完善,更能够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因此做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此外通过分析居住者的生活模式、生活需求,设计出多样化的小户型居住空间,满足不同类型的居住者使用。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化的提高,小户型居住者的生活、工作、家庭组合方式、思维方式也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住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可能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而小户型居住空间也正是针对这部分特殊的“新新人类”,在住宅的多样性研究、可变性研究强调住宅中的人性化、人文主义精神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SOHO小户型住宅需求分析

  住宅在人类生存、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的新的设计理念不只是为了解决家庭和工作两方面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还应该考虑居住者精神层面的需求。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是将工作和生活两种完全不相干的功能整合到一个住宅建筑当中,既要满足居家生活的便利性,又要考虑工作办公的高效性,并且二者之间尽可能的减少交叉,达到互不影响的目的。只有两种功能更好的融合才能够满足居住者对SOHO的居住办公需求。达到居住者对于家庭和事业两方面的双重满足。

  (一)智能化需求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智能化时代,人们对于居家的智能化要求在不断提高。SOHO一族是比较乐于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的人群,对于住宅的智能化需求当然是欣然接受。高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逐步完善给住宅的智能化提供了可能,住宅的智能化将给居住者带来很大便利。
  如今智能家居己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机器人服务生、扫地机器人等正在逐渐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逐渐被人们接受。科技的发展为居住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智能家居仍然是一个高科技、高层次人群才能享有的专利,智能化的普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但是SOHO一族很乐于体验这种新的居住模式。智能化将是未来的住宅趋势,拥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将是巨大的。

  (二)多样化需求

  SOHO体现的是居住办公空间的多样化,而不是过去的单一的生活模式。如今国内的SOHO大多以商业大厦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传统的住宅、办公大楼。由于SOHO一族对于SOHO户型内部空间要求多种多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住或者办公,所以SOHO为居住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满足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

  (三)可变性需求

  SOHO住宅的功能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结构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使用需要进行不断改造,从而适应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不管是用于办公还是用于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成员结构在不断变化,SOHO户型可根据这种成员变化,通过改造来适应这种时间维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化。比如说小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本来是居住办公一体的SOHO空间,到后来可能完全被办公空间取代。所以在公司发展、或者家庭变化的同时,SOHO的空间也在随之发生变化。

  (四)交往性需求

  SOHO居住者从事居家办公,与外界或者工作团体的交流主要靠互联网方式,这种交往方式使得SOHO居住者对于人与人的交流逐渐疏远,居家办公本身有很强的私密性,这就需要设计者在SOHO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为SOHO居住者提供相对较好的交往性空间。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为SOHO一族提供了很多种网络联系交往的可能性,但是对于真人那种面对面交流的心情和氛围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再者,科技的发达、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购物、网络会议、合同洽谈等,这也预示着人们对于交往空间的急性需求。

  三、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现状

  SOHO在中国主要以潘石屹的SOHO中国为代表,他们近几年修建的银河SOHO、望京SOHO等。SOHO主要是为一些小企业居家办公所建造的,集居住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质的大厦型建筑。SOHO中国能够在建外SOHO修建完成之后,一举成名,原因在于他们对于未来居住生活模式的预见性。SOHO中国意识到中小企业的急速发展会引发居家办公生活模式的革命,因此修建集居住和办公于一体的SOHO大厦。SOHO在中国己经兴起有几个年头,SOHO的使用模式也在发生不断变化,由最开始的居住、办公双职能,逐渐的向办公职能靠拢,将居住功能弱化。近几年新建的SOHO主要结合商业功能,做成商业综合体形式,像三里屯SOHO等。
  国外的阿尔温.托夫勒很久之前就预言到居家办公会不断发展壮大,工厂和办公大楼终有一天会人去楼空,变成鬼魂出没的货栈。国外的互联网发展比国内早很多,发展速度更是迅猛,居家办公也在不断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的一些媒体就在宣传居家办公的理念,像Home-based business,Home based Work等。SOHO一词作为居家办公的意思一开始是由日本传到欧美等国家,后来逐渐被理解成高科技产业居家办公的意思。
  SOHO作为居家办公是从早期的Office cubicle,再到后来的“life/work units”。一开始房地产建造者修建了LOFT住宅,这种住宅吸引了很多对工业气质空间有追求的慕名者,这些爱好者买来也不用于居住,后期经过改造之后赢得SOHO一族的青睐。

  四、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分析

  (一)SOHO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设计分析

  如香港中环的SOH038设计(图4-1),典型的小户型SOHO住宅,建筑面积38m2,该户型设计能满足一般的SOHO一族对空间设计的需求:包含使用者对于居住和办公的功能需求,卧室的储藏空间既可以储藏杂物也可以用来储放办公用品(工作文件、办公文具等);并且考虑到公共空间对于办公的辅助功能,包含接待工作上的客户、同事等,还可以使用起居空间举行小型聚会等等。
青年SOHO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
  该小户型居住空间布局合理,空间分区明确,基本不存在空间面积的浪费问题,空间设计有独特的设计特点:
  1、整个空间被分为公共区和私密区两大区域,两个卧室兼办公用房通过中间通过餐厅、起居室和厨房联系起来。
  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居住和办公功能的相互融合,但是其空间又相互独立,而香港SOHO38的户型设计中采用了意像分割的空间形式,将公共区划分为起居室和餐厅,这样餐厅和起居室仍是一个大空间,没有明显的分割界限,只有家具限定的相应的功能区域(如图4-2)。卧室兼办公空间采用绝对分割形式,将卧室做成封闭空间,作为独立的办公空间使用,既不受周围环境打扰,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卧室门可以将空间功能分隔开(如图4-3)也不会干扰到家人的起居生活;居家办公的另一方便之处就是家庭和办公单位一体化;当工作空闲时间,可以陪家人、父母一起在起居室内聚餐、娱乐,方便高效的使用居住者的起居室的大空间。因此住宅的公共空间部分做成连通、流动、灵活的大空间形式是很明智的选择。
  2、该SOHO小户型空间将收纳橱与工作空间结合,方便工作文件的存储,且节省了公共空间的储藏空间面积(如图4-4)。
  3、工作区采用完全封闭式,可以有效地屏蔽杂音,避免公共空间活动影响到卧室内的人。厨房采用U型(如图4-5),临近餐厅的位置的一端可以当做酒吧吧台,也可以兼做餐桌,如此设计既达到实用目的又保持了美观。
青年SOHO小户型住宅空间设计

  (二)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SOHO空间整体原则不仅仅是指空间的整体性,还包含空间设计的整体性、空间装修的整体性、风格色调的整体性。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不只是对内部户型的设计和研究,同时还应该考虑周边环境问题,考虑周围的日常生活配套问题,比如说商场、超市、银行、饭店等功能。如果周边没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配套功能,在SOHO规划设计中就要将这些配套问题考虑在内,以便于居住着的日常生活所需,否则SOHO的入住率就会很低。在SOHO户型的设计中,要考虑各种人群的需求,对于不同需求的居住者,所需要的功能空间是各不相同的,要考虑不同种类人群对功能空间的需求比例,以办公为主的居住者需要更大的办公空间;以居住为主的住户则需要更多的生活空间;居家办公的就更要考虑各功能空间所占比重。
  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的内部空间功能组织也分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局部分割、意象分割将各功能空间划分出各自的位置,保证空间的联系性、完整性。不同的户型结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社交多一点,有的是家务多一点,有的是工作多一点,所以家庭中功能空间分配也就多种多样。居家办公可能会更多的考虑休闲娱乐空间,可以多陪陪家人,或者用来放松自己。
  SOHO的整体设计原则不只体现在对新建户型内部空间设计上,也可以深入到老旧建筑的改造当中。
  2.功能性原则
  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功能性很明确,就是居住性功能,兼做办公。这种功能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单独户型设计当中,也贯穿于整个SOHO的设计建造当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社会、坏境资源的紧缺等问题,住宅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功能性的设计研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己经不同于传统住宅居住模式,但也不与传统办公空间相同。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一种较为前沿的居住生活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种类人们的使用居住需求,空间功能的丰富性、趣味性很强。而且对于各功能空间设计组合的新的理念吸收性、和融合性也更强。
  3.个性化原则
  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和LOFT类似,强调空间的个性化,趣味性。SOHO的内部空间装饰的个性化,更是体现居住着的艺术修养和价值观。SOHO空间的个性化不仅仅体现在装饰装修上,也体现在功能空间组织上,还体现在居住者的需求上。居住者想要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需要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这就大大增加了SOHO的个性化。
  SOHO的个性化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Ottomar Gottschalk总结了他们那个年代的SOHO办公大楼的空间形式和功能结构特征;FrankDuffy将社会现象和设计现象引入到SOHO的空间设计当中;Steelcase的调查发现X人很多喜欢用一些陈旧的东西,或者绿植装扮自己的居住空间,以彰显空间的个性化设计。
  4.灵活性原则
  SOHO空间的灵活性体现在空间组织、功能利用上。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的内部空间可以进行灵活划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好的可变性。
  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的灵活性还体现居住模式的灵活性,居家办公的灵活性。SOHO小户型既可用作居住,也可用作办公使用。居家办公更体现出SOHO一族的自由性,可以在家里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又能够时刻陪着家人度过闲暇时光。新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为SOHO一族提供了很多种网上交流、联系的平台,像QQ、微信、邮箱、MSN等,使得人们居住、办公可以灵活地选择时间地点。不再局限与某一个地方,一定要集中在一起。当今新的居住、办公模式己经被传统打破,新的SOHO模式将逐渐替代部分传统模式。
  SOHO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很灵活的。SOHO居住生活模式是对自由的不断追求。SOHO空间的灵活可变性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使用者的需求,从而适应SOHO这种前卫、潮流的品质。SOHO空间的设计要尽可能全面考虑都使用这的所有需求,考虑人们的个性化需求。SOHO空间具有很轻的适应能力,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居住者的不同需求,这需要SOHO空间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的研究很有必要。
  5.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是指环保、无污染、可循环利用。SOHO空间的生态性是指空间无浪费,配套设施的充分利用,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结构也是装饰。而且是配套设施的循环利用,才能保证SOHO的生态性。
  建筑的生态性就像是从场地中生长出来一样,没有任何突兀感,不影响周围环境,与大地完美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建筑则像是大地派生出来的产物。
  SOHO建筑的生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融合成为一体的,不存在任何的不协调感,给人一种舒适、舒服感觉。环境是建筑的延续,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SOHO建筑多建造于繁华的城市内部,为了营造室内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通常会使用一些屏蔽措施。
  (2)生态性要求SOHO建筑制作简单装修,不做过多繁琐的装饰,建筑装饰应该是建筑的一部分,不存在冗余的不舒适感。
  (3)生态性要求SOHO在建筑材料选择上,注重环保、生态,对材料本身的特性很是看中,而不再对材料进行深加工。
  6.可持续性原则
  SOHO的可持续原则,不仅仅指的是生态上,其实是在寻求一种平衡、寻求一种共生、寻求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SOHO的可持续还要考虑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不只是考虑空间设计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要求SOHO从规划开始就要整体考虑,保证空间和环境的和谐性,避免因规划考虑的不够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任何事物都有其使用周期,SOHO空间设计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者的内部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SOHO的空间也应该能够满足这种变化引起的空间功能变更,做出适当调整,从而使得SOHO空间有更好的可持续性。
  SOHO空间的可变性、灵活性,使得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有更长的使用周期,能更好的满足各居住者的多样化需求。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的可持续性还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这与生态性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选择材料,要考虑它的节约、可持续性,从而使材料的能效最大化。比如说钢结构,在建筑达到使用年限后,要做拆毁,其中的钢材还可以回收再利用,能够很好的满足材料的可持续性要求。建筑的其他组件也要考虑这种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特点,做到一物多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SOHO空间可持续性原则的几点建议:
  (1)对SOHO的空间结构设计要考虑人的空间心理感受,以及其对于人们居住生活的影响,不可以只为美观舍弃最本质的东西;
  (2)在对SOHO的规划中,要考虑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可以只集中考虑一个单独建筑,还要考虑周围环境、社会因素等;
  (3)要充分考虑SOHO的节能,尽可能多的利用清洁、环保的自然资源,减少电能的消耗,还要为SOHO的空间创造良好、舒适的使用环境。根据地域的气候特点,充分的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光、能、热,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4)在SOHO建造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多的使用生态可持续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一些有害有毒的材质,以免污染环境;
  在建筑的设计建造过程中,不一定会满足所有的设计原则,甚至有可能违背某些原则,但这也可能派生出新的建造模式。例如一个大型的SOHO办公楼,所有的员工都集合在一个大空间办公,给人的感觉是节约资源的,但是我们评价一个建筑不仅仅只看这几项原则,还要考虑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综合其投入和产出,来判定其是否有良好的效益。随着互联网的进步,SOHO建筑将会逐步完善,将SOHO一族逐渐积聚,形成一个大型的SOHO家族,为SOHO一族的交流联系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SOHO的发展只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抓住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满足了人们追求时尚、潮流的心理。
  以上原则不只是针对新建建筑,对于旧工业时代遗留下俩的老建筑,还有上世纪的小户型的改造重新利用,也有很强的积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现在的高技术,根据旧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空间组织,来满足SOHO空间的联系性、前卫性、潮流性等特点。
  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也是涉及到多学科的,需要我们掌握更广的知识面,才能系统地对小户型空间设计进行更好的优化。需要我们了解材料的性质,掌握绿色建筑方面的知识,对风能的利用,对太阳能的利用等等。只要这样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为SOHO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改进建议及发展趋势

  1、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改进建议
  由于SOHO包含有多种功能空间,既要保证居住,还要考虑办公,此外还要兼顾聚会、休闲等功能,因此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要考虑空间的融合性和空间的多功能性。可以从人体工程学空间尺度上、空间使用的便捷性上、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来提高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的舒适性。SOHO讲究的是生活方式的前卫性、居住风格的个性化等,并且其空间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此外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还要考虑空间的可变性,在住宅使用的生命周期中,居住者的生活方式或者居住习惯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保证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有很强的适应性,来满足居住者的使用居住需求。
  2、影响SOHO的因素
  SOHO居住模式对于传统居住方式是一种新的突破,具有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和新颖的设计理念,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SOHO的发展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影响,像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工作方式的不同等等。
  (1)科技因素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革命,促进了很多新鲜事物的诞生。发达的互联网系统,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种平台,供我们交流、使用。SOHO的产生绝不是偶然,而是人们对于新的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生活、工作等的就有模式的叛逆。互联网使得SOHO一族不用在工作、家庭两头跑,节约了时间成本、空间利用。
  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不在于体现其面积小,而是体现其功能齐全。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和新型材料对SOHO空间进行组织划分,满足其空间的开敞性,流动性等特征。新的空间结构形式、新的支撑体系、节能技术等都依赖于高可以的发展,都会对SOHO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地域因素
  建筑设计上讲究体现一定的地域性。SOHO建筑也不例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经济背景熏陶下,对SOHO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例如北京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聚集着多种多样的人群,这就需要SOHO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只有SOHO满足了这种多变性,才能够称得上适应该地区的地域性。
  3、未来SOHO设计多元化的趋势
  SOHO的诞生是对传统生活模式的挑战,也体现了SOHO居住生活模式的前卫性。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居住着的需求,SOHO的多元化发展己成为必然趋势。
  (1)精装修化
  精装修化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减少各住户装修时间不同,带来的噪音污染,和对公共环境的破坏,精装修是将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要的设施全部完善,居住者可以拎包入住。减少居住者的装修设计的繁琐过程,另一方面是SOHO户型较小,需要专业设计师来设计,对空间的功能进行分区和合理划分,才能保证SOHO空间的利用率,为居住者创造舒适的居住空间。经过设计之后的SOHO空间不会造成空间的浪费,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而对于普通的居住者来说,对于空间的把握就没有这么好的设计素养。
  (2)生态技术应用
  现在人们都提倡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SOHO中生态技术的应用也是必然趋势。生态就是将对的东西用在对的位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达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建筑业有专门的评价标准,如何衡量建筑是否生态,生态级别是多少,都可以一一测算。SOHO对于能源的消耗很大,运用生态的可持续能源对于SOHO来说是很大的节约。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为SOHO中生态的运用创造了一定额便利条件。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小户型居住空间现状,并结合SOHO小户型居住空间,分析其各种类型功能空间需求的设计原则及方法,结合当代建筑技术发展水平,探讨小户型居住空间内部的分割及构造形式,探索小户型的多元化空间居住模式。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之下,将科技运用于建筑,高效利用能源,合理开发使用新能源,这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当然也不吝音于对于居住建筑中新的居住模式的追求。小户型居住空间模式的多元化能够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新的生活模式的需求,能够满足居住者高效的、合理的、舒适的使用小户型居住空间。希望本论文的论述分析能够提升小户型居住空间的品质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小户型的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戴俭,关珲.公共租赁住房户型方案设计浅析——以青年人为目标[J].新建筑.2015(02)
  [2]王朝霞,张艺杰.极限住居户内空间设计及集约策略研究——以“7m~2”极限住居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06)
  [3]郭军,高小懿.中小户型商品住宅设计探讨[J].住宅科技.2013(11)
  [4]冯果川,蒋琳,郇昌磊,涂泉.从户型到户间从结果到过程——保障房设计的住户参与[J].建筑学报.2012(05)
  [5]李丽,郑庆和.基于居住主体需求的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研究[J].住宅科技.2011(12)
  [6]关长坤,唐焱.城市青年白领住房需求偏好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1(22)
  [7]张群,刘文金.小面积住宅室内空间设计模式探析[J].建筑学报.2011(08)
  [8]李振宇,张玲玲,姚栋.关于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思考——以上海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1(08)
  [9]奚树祥,李惠生.保障性住房设计探索[J].建筑学报.2011(08)
  [10]宋宏宇.小户型室内空间设计探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
  [11]马雪.小型单人居青年住宅空间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12]万子欣.基于青年需求的住宅小户型空间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3]夏国栋.青年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
  [14]王玮龙.中小户型居住空间弹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15]李程蓉.SOHO族居住空间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16]刘微漪.西安地区中小套型商品住宅精细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7]Hyok-Joo Rhee.Home-based telecommuting and commuting behavior[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7(1)
  [18]Edwin H.W Chan,Bo-sin Tang,Wah-Sang Wong.Density control and the quality of living space:a case study of private housing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2(2)
  [19]Hilary French.Key Urban Hous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200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42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4月21日
Next 2021年4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