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创新是企业发展,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进步的动力,在不断变化的技术变革环境中,创新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通过在技术,产品,服务和流程上的持续研发投资和创新,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企业绩效。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企业所经历的创新转型。如果转型成功,它可以平稳地上升到下一个层次,延伸到产业链的两端,也可以跳到价值更高的产业链。否则,它就无法摆脱后期劣势的陷阱,并在国际领先企业的产业链低端被坚决地压制。因此,单纯强调模仿创新或自主创新对中国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的策略。他们需要的是双元性创新能力。而研发投入跳跃是企业创新行为中利用性创新模式向探索性创新转变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我国上市的医药卫生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CEO持股比例、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企业盈利能力为自变量,企业研发投入跳跃为因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企业CEO持股比例、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企业盈利能力对研发投入跳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医药卫生企业中,CEO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跳跃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研发投入跳跃双元创新 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掌握先进技术是国际社会上综合国力竞争和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宏观社会的角度来看,学习短期内无法替代的先进技术将迅速提高整个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从微观角度看,拥有核心技术和工业化市场的任何人都可以提高产品性能或推出新产品,降低成本,改善财务绩效,迅速占领产品市场并产生超额利润。从行业角度来看,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可以提高整体竞争水平,淘汰替代产品并缩小其他行业的市场空间。掌握高新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技术和创新的获得必须取决于对研发的投资。
据统计,2018年全国研发投入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71.81亿元,增长11.8%,研发投入的基本单位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按专职研究开发人员计算,人均支出44.9万元,比上年增加13,000元。随着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跳跃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医药卫生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研发投入跳跃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寻找产生研发投入跳跃的原因,希望可以促进高新技术行业研发投入的发展,提高其研发绩效。
二、研发投入跳跃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研发投入跳跃的定义
宏观的研发活动一般涉及到系统化公众的研发活动。如今,国际上采取的概念主要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和经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设置的研发含义(科学探讨和实验调查)。在《弗拉斯卡蒂手册》的学习下,教科文组织把研发看成:想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进行创造性和计划的活动,进一步拓展知识总量,必须经过几个方面的操作,也就是三种类型的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
Mudambi和Swift(2014)将一段时间内研发投入中,其最核心、波动最突出的变化看成研发投入跳跃。吴建祖(2016)在国内正式提出研发投入跳跃的内涵,同时把研发投入跳跃具体展开成研发投入正向跳跃和研发投入负向跳跃。研发投入正向跳跃就是研发投入的飞跃提升,研发投入负向跳跃意味着研发投入的不断降低。本文立足于2014年Mudambi和Swift的成果,对影响研发投入跳跃的因素进行相关实证研究。
2.研发投入跳跃特征
研发投入跳跃属于企业用于抵抗外部条件下新兴技术创新和新市场变化的关键策略部分,涵盖了内部产品更新换代的对应资金情况。一般而言,研发活动的发展和研发费用的投资将会带来新产品,新产业,新市场,和最大化的经济价值,能够帮助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因为新产品和新技术需要花费一段的时间,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经常花费巨大的精力才能增加经济效益,因此研发投资活动具备突出的不稳定因素,由此可见其高风险背后隐藏着的高收益。在追求信息和崇尚知识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的研发投入被视作科技研究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源泉。因此,研究影响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跳跃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理论介绍
1、双元性创新理论
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于1912年提出“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成功引入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开发和利用创新和体制管理创新五个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超额利润。从那时起,科学家将熊彼特创新的这五种形式进一步简化为三种形式: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传统的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赋予企业家充分的创造精神和技能,“熊彼特式企业家”可以在经济环境中适时利用各种创新机遇。公司规模,公司所属行业类别,公司是否为集团成员,市场需求和信息来源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司的创新决策和研发投资。
2、间断平衡理论
间断平衡理论是一种高级化学理论,由两位X古生物学家N.埃尔德雷奇和S.J.古尔德首次提出,该理论指出,生物进化模型遵循微观进化和跳跃进化的交替原理,并且没有统一而平稳的进化过程。进化的特征是跳跃和停滞相间,而且该理论认为新物种只能通过跳跃的形式形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进化经济学的提升进步,生物学中的“间断平衡理论”持续地和经济学方面结合。按照进化经济学的想法,政策调节一方面不属于一个有序推进的实施类型,另一方面没有涉及一个骤变的类型,可以看成缓慢进行和一下子变化混合的类型。假设政策经常总是原地踏步,很容易产生危机。杨永华(2007)借助间断平衡理论的生物隐喻探讨手段,有计划地说明技术创新的具体特征。依据调查数据如同生物进化的成果出现,技术创新的进展取得同样突出明显的联动效果,从而造成企业技术创新通常都是集群化地产生。
三、研发投入跳跃的动机研究假设
(一)CEO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跳跃
围绕研发投入等技术创新策略,企业股东一般喜欢承担风险同时推崇其背后包含的巨大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总是更喜欢规避风险。怎样调节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矛盾?大部分学者主张关键措施在于打造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趋同的机制。正常情况下,股权激励被看做激励高管人员具备平等地位的核心环节。Jensen和Murphy(1990)认为首席执行官的持股能够让股东利益与自己的利益进行捆绑。具备一定股权的首席执行官比较喜爱投资风险,所以这些投资往往通过资本市场达到价值实现。夏冬(2003)坚持股权激励对企业管理者赋予所有权的途径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管和股东的利益目标相同,他们就更容易全力以赴地追求企业的经济价值的最大化,高管持股会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由此,本文提出第一条假设:CEO持股比例越高,越愿意进行研发投入正向跳跃。
(二)企业营业收入与研发投入跳跃
许多研究表明,企业以往的业绩表现是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决定因素。Grabowsk的一项针对化工行业的实证研究表明,更加良好的业绩会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Antonelli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意大利工业研发支出数据发现,企业业绩与研发支出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企业遭遇了更差的业绩表现后,反而会提高其研发支出。以往的研究表明,当企业业绩保持稳定时,企业的研发投入也相对稳定。而无论企业业绩更好还是更坏,企业都倾向加大研发投入。这些研究结果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由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一方面,由于企业的销售收入是企业后期研发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企业业绩越好,后期可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也越多,所以良好的业绩表现会促使企业调整尤其是提高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当绩效出现一定下滑时,公司会在创新方面更加努力,企图来扭转这个不利的局面。企业会进行相应的探索和改变,而这种问题和危机意识往往会促使企业调整研发投入。Coad和Rao的研究也发现,企业的销售收入变动会导致研发投入的变动,销售变化与研发波动呈正相关。当销售稳定时,企业的研发投入也较稳定,保持研发投入的稳定也有益于企业的发展。在销售收入发生较大变动时,具体而言,若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则企业会调整研发投入来构筑更大的竞争优势;若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减少,企业也会通过调整研发来对抗风险。总而言之,销售收入的增幅或降幅越大,企业的研发波动也越大。由此,本文提出第二条假设:企业的营业收入越高,越愿意进行研发投入正向跳跃。
(三)企业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跳跃
从本质上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是至关重要的,这造成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容易被模仿和超越,突出了明显的附加值和创新特点,也就是产品价值。技术的提升会推动企业的制造更加高效,从而让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充分发挥成本优势。研发投入属于企业培养重要技术的一个有效途径,研发投入可以带动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产生,形成特有的竞争力,让企业可以最大化地获取效益和规避风险。站在企业的角度,研发投入强度体现出创新在企业计划中的地位。虽然一定的研发投入强度无法确保必然性的创新,但一定的研发投入能够推动企业在创新培养和技术优化的前提下开拓市场。并且研发投入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借助他人知识的前提下获得新知识,拓宽了企业知识空间,给企业的价值创造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由此,本文提出第三条假设: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越愿意进行研发投入正向跳跃。
四、公司特征对研发投入跳跃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选择了在中国上市的医药卫生企业,并将研究调查区间定为2013- 2018年。收集了206家企业2013年至2018年的年度报告数据。对这些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其他相关条件进行的调查显示,由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仍然非常不完整,一些制药公司并未完全披露其研发成本。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排除了以下随机样本:(1)排除了统计期内未披露研发成本数据的公司。(2)删除财务数据异常的ST公司,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异常,这可能会影响数据的有效性。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有效样本包括133家医药卫生企业。本文研究数据涉及上述企业2013年至2018年的年度财务报告,相关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国泰安数据库。
(二)相关变量指标的设计
1.被解释变量
研发投入跳跃,本文立足于吴建祖(2016)的成果,研发投入跳跃通常伴随着研发投入的非常规变化,也就是说,预期研发投入轨迹的突变点就是研发投入跳跃的信号。首先,采用两个滞后周期的移动平均法估算每年的研发投入;然后,从估计值中减去每年的实际值,剩余值为研发投入在预期趋势中的变化。如果残值较小,则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平稳。其次,将每个残值标准化,将最大的绝对值作为研发投入跳跃的数值。
2.解释变量
CEO持股比例。借鉴汤业国和徐向艺(2012)股权激励强度的衡量方法,本文CEO持股比例的衡量指标是CEO持股数量占企业股本总数的比例。由于当前企业中对于“CEO”概念的不明确,本文首先界定了“CEO”:在国泰安数据库高管个人资料“具体职务”字段中手工筛选出包含“总经理、总裁、首席执行官、执行总裁、CEO”的上市企业样本。为保证CEO 的唯一性,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处理:(1)由于不同企业中对于职位的定义并不一致,导致同一企业同一年份会出现多条样本数据的情况,对照国泰安数据库中“董事长与总经理变更文件”,依次筛选并保留“变更职位”为“总经理”的数据;筛选并保留“变更类型”为“离任”的数据。根据变更日期确定所需保留的数据,具体原则是在当年6月30日及之前进行变更的,保留变更后的CEO数据;变更日期在当年6月30日之后的,保留变更前的CEO 数据。实证分析中采用发生研发投入跳跃当年企业CEO的持股比例。
营业收入增长率。即本年度的营业收入与上一年的营业收入之差除以上一年的营业收入。意味着主营业务收入和上年对比的情况,属于考核企业具体实际和提升水平的关键数据。在实证分析环节,采用发生研发投入跳跃的年份和上一年的营业收入数据。
企业盈利能力。即用每股收益(净利润除以已发行股票)来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该指标能够有效地说明企业的经营水平,考察普通股的获利能力和投资风险,属于投资者、债权人等资料收集人员考察企业盈利情况、评估企业提升速度,能够进行具体经济计划的一项关键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中采用发生研发投入跳跃当年企业的净利润和已发行股票数。
3.控制变量
参照现有文献,本文还控制了影响研发投入跳跃的变量,如研发投入强度,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规模。其中,研发投入强度以当年研发投入与销售额之比来衡量。资产收益率依据净利润和总资产之比的情况;资产负债率,依据当年总负债和总资产之比的数据;流动比率依据当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比;企业技术能力属于研发人员的数目和企业雇佣员工的总人数之比。企业规模数据以当年总销售额的对数来衡量。此外,在实证分析中,所有控制变量均取自样本中各企业发生研发投入跳跃当年的年度数据。下表为各变量名称、符号及其定义。
表4-1 变量名称及定义
类别 | 变量名称 | 变量符号 | 变量定义 |
被解释变量 | 研发投入跳跃 | RDT | 实际研发投入与预期投入间最大残差的标准值 |
解释变量 | CEO 持股比例 | CEOstock | CEO所持股票占总股本的比例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GROW | (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 | |
企业盈利能力 | EPS | 净收益/已发行股票数 | |
控制变量 | 研发投入强度 | ROE | 研发投入/当年销售额 |
资产收益率 | SIZE | 净利润/总资产 | |
资产负债率 | RDQ | 第t年资产负债率=第t年总负债/总资产 | |
流动比率 | LID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
企业技术能力 | LEV | 研发人员数量/总雇佣数量 | |
企业规模 | JS | 企业年销售总额,在实证分析中取对数 |
注:变量C为常数项
(三)描述性分析
以下是对2013年至2018年上市的133家医药卫生企业的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以更好地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包括所有变量的平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标准偏差和观测值。表4-2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所示:
对于本文的核心变量,研发投入跳跃的平均值是1.936162,中位数为1.75,最大值为9.67,最小值为0.98,标准偏差为0.955191。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表明,不同的样本公司如果改变创新策略,可以对研发投资的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在研究增加研发投资的原因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CEO持股比例平均为8.98%,中位数为1.38%,表明该行业的CEO参与率普遍较低。营业利润的平均增长率为41.77%,中位数为22.52%,最大值为9.97,最小值为-0.42。平均研发投入为6.67%,中位数为5.91%,最大值为21.92%,最小值为-36.65%。这表明,由于销售变化,公司对研发投资的反应有所不同。
企业盈利水平一般是57.33%,中位数数据41%,最大达到5.45,最小也有-1.45,企业资产收益率一般是21.20,差不多的中位数是20.98,最大达到了25.79,最小也有18.96,由此可见所选样本企业的总体经营情况没有太大的波动,盈利水平提高,资产回报高。企业的资产负债正常是7.30%,中位数属于6.04%,最大可以达到48.2%,最小也有0.11%,方差在0.05,流动正常水平是3.07,中位数属于2.22,最大达到16.54,最小也有0.26,方差是2.70,说明该行业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企业技术能力的均值为31.02%,中位数为29.26%,最大值为82.82%,最小值为5.35%,说明行业高度重视研发,研发投入在企业运营中起着重大作用,确保了样本的有效性。企业规模均值为0.15,中位数为12.77,最大值为0.71,最小值为0.11,方差为0.06,表明样本企业资产规模差异较小。
表4-2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 | RDT | CEOstock | GROW | EPS | ROE | SIZE | RDQ | LID | LEV | JS |
Mean | 1.936162 | 0.089792 | 0.417662 | 0.573383 | 0.066621 | 21.20699 | 0.072980 | 3.068346 | 0.310249 | 0.151855 |
Median | 1.750000 | 0.013800 | 0.225200 | 0.410000 | 0.059100 | 20.98000 | 0.060400 | 2.220000 | 0.292600 | 0.127700 |
Maximum | 9.670000 | 0.541300 | 9.973600 | 5.450000 | 0.219200 | 25.79000 | 0.482000 | 16.54000 | 0.828200 | 0.711200 |
Minimum | 0.980000 | 0.000000 | -0.419200 | -1.450000 | -0.366500 | 18.96000 | 0.001100 | 0.260000 | 0.053500 | 0.011300 |
Std.Dev | 0.955191 | 0.135958 | 0.995511 | 0.683121 | 0.063551 | 1.234298 | 0.058895 | 2.704579 | 0.164925 | 0.094932 |
Skewness | 4.543919 | 1.569806 | 7.431993 | 3.155162 | -2.031928 | 0.968826 | 3.395807 | 2.402892 | 0.645328 | 2.259155 |
Kurtosis | 34.42064 | 4.401537 | 67.50288 | 22.66601 | 18.09745 | 4.122141 | 21.28470 | 10.03098 | 2.972975 | 11.84808 |
Jarque-Bera | 5928.725 | 65.51068 | 24281.14 | 2363.921 | 1354.649 | 27.78422 | 2108.362 | 401.9382 | 9.235304 | 546.9827 |
Probability | 0.000000 | 0.000000 | 0.000000 | 0.000000 | 0.000000 | 0.000001 | 0.000000 | 0.000000 | 0.009876 | 0.000000 |
Sum | 257.5100 | 11.94240 | 55.54900 | 76.26000 | 8.860600 | 2820.530 | 9.706300 | 408.0900 | 41.26310 | 20.19670 |
Sum Sq.Dev | 120.4353 | 2.439981 | 130.8177 | 61.59838 | 0.533111 | 201.1010 | 0.457864 | 965.5464 | 3.590453 | 1.189592 |
Observations | 133 | 133 | 133 | 133 | 133 | 133 | 133 | 133 | 133 | 133 |
(四)运用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以企业发生研发投入跳跃当年的CEO持股比例、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企业盈利能力为自变量,以企业当年发生研发投入跳跃的标准化数值为因变量,以企业发生研发投入跳跃当年的研发投入强度、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企业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属于控制变量。引入线性回归方程对变量执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关系。
1.回归模型
选择一定的模型来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
式中,Y为因变量,是实际研发投入与预期投入间最大残差的标准值。X1为企业CEO持股比例;X2是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X3是企业盈利能力;Z1至Z6分别指的是控制变量研发投入强度、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规模。
2.实证结果和分析
本文选择Eviews软件检测企业2013-2018年期间进行研发投入跳跃和当年企业的CEO持股数据、营业收入情况和企业盈利水平的内在联系,借助回归模型形成变量的回归关系(根据表4-3)。
表4-3回归分析结果
类别 | 回归模型 | ||||
Coefficient | Std. Error | t-Statistic | Prob. | ||
解释变量 | CEOstock | -0.984460 | 0.643492 | -1.529872 | 0.1286 |
GROW | 0.055420 | 0.086210 | 0.642846 | 0.5215 | |
EPS | -0.076024 | 0.148457 | -0.512099 | 0.6095 | |
控制变量 | ROE | 0.283459 | 1.696724 | 0.167062 | 0.8676 |
SIZE | -0.227797 | 0.084441 | -2.697715 | 0.0080 | |
RDQ | -2.841911 | 1.506002 | -1.887057 | 0.0615 | |
LID | 0.038813 | 0.039330 | 0.986850 | 0.3257 | |
LEV | 1.374398 | 0.721324 | 1.905383 | 0.0591 | |
JS | 0.360682 | 0.950202 | 0.379585 | 0.7049 | |
C | 6.464149 | 1.727717 | 3.741440 | 0.0003 | |
N | 133 | ||||
F | 9.788932 | ||||
调整R2 | 0.517148 |
分析表4-3可知,CEO持股比例的系数为-0.984460,P值为0.1286;营业收入增长率系数为0.055420,P值为0.5215企业盈利能力的系数为-0.076024,P值为0.6095;可以看出,CEO持股比例的系数绝对值最大,而且P值最小,也就意味着CEO持股比例的变化会引起更大幅度的研发投入跳跃。因此在CEO股权激励,营业收入,企业盈利能力三个自变量中,对研发投入跳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CEO股权激励。数据分析结果为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研发投入依然不足
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仍然不足,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也相对较高。因为国内外企业在技术条件差异,企业更倾向于为实现短期经济效益采取外包技术和硬件条件,能够削减研发开销。深入探讨得到,因为没有研发,上市公司之间的研发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企业的产品没有足够的技术辅助。作为现代企业,企业的竞争力往往根源于关键技术的提升,隐藏的研发转化水平和市场拓展。所以医药企业应增强竞争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对CEO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增加企业研发投入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的股票激励计划对公司创新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股权激励强度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就会提升,CEO持股越来越多,个人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密不可分,这种内在联系明显体现在资本市场中。持股越来越多的首席执行官特别在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加对研发的投入。增强高管人员持股水平属于国际经常进行的激励手段。所以,优化公司治理模式,采取高管激励措施,把管理者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有机统一,尽可能地进行创新,带动中国上市公司提升研发投入水平,培养核心竞争力。
3.医药企业提高研发绩效的途径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仍然远远低于外国企业,并不可避免地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中国企业必须最大程度地加大研发投入,尽可能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密切和科研院所的关系,高效地运用内部的技术人才,仪器等资源,达到创新优化,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建议
1.企业自身要树立研发投入意识
研发投入的实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短期和长期绩效,但并非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从良好的企业绩效中受益,需要加强研发投入的实现。作为一个企业,在短期内不应过分担心增加研发投入的成本,而应视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要重视将研发投入作为企业制度,在实践中改进,平衡各方利益,以便继续保持长期稳定。二是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社会进步导致了企业的发展。社会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企业在这些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有责任承担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和问题的责任,并以更好,更快的社会和谐发展为代价。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来加大研发投入;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公司的法律要求,道德范围和需要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带动社会进步,公平配置权益,让利益相关者从可持续性的发展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资源,尤其那些利益相关者股东;打造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有序高效运转。
2.完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发公司治理和管理人员对研发投资的积极性。作为公司研发投资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公司治理和管理对公司研发投资具有重大影响,优化公司部署和决策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化地调动公司计划和研发投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必须优化公司治理和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公司治理和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未来目标统一起来,达到和股东利益吻合的治理和管理目标;全方位地带动管理层注重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适当提高公司治理层持股比例
由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管理层将更加重视其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这将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因为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资源不平衡,导致股东无法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所以,有必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鼓励管理层增加研发投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科技创新。还需要鼓励董事会和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层,以适当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持股比例,并鼓励他们做出决定和监督研发。
参考文献
[1]吴建祖,肖书锋. 创新注意力转移、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2016,02:182-192.
[2]倪德锋.内部人股权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6):227-233.
[3]王莉,席芳芳,庄玉梅.实施股权激励能促进企业创新吗?——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检验[J].商业会计,2019,(14):15-19.
[4]陈锦鸿,关勇军.企业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商论,2019,(19):147-148.
[5]李海东,王梦蕾,史寒之.CEO任期、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技术经济,2018,第37卷(10):55-65.
[6]于洪鉴,陈艳,陈邑早.CEO个人特质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研究视角及未来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2):25-33.
[7]廖勇海,刘益,贾兴平.利用式R&D向探索式R&D转变会影响企业绩效吗?[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5):85-94.
[8]王保林,管璐,蒋建勋.销售收入变化对企业研发投入波动性的影响——技术能力与成熟度的调节作用[J].技术经济,2018,37卷(9):18-24,102.
[9]吴利华,黄镜蓉.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盈利能力[J].华东经济管理,2018,第32卷(3):141-147.
[10]叶红雨,陈恬.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研究*——基于高管激励的调节作用[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2):177-182.
[11]苏坤,郭文英,郭慧婷.CEO特征对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31(1):19-24.
[12]薛跃,陈巧.CEO特征对R&D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第46卷(6):129-138,153.
[13]PATEL P C,GUEDES M J,SOARES N,et al.Strength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D volatility and firm growth:the ro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angible asset volat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7,12(3):46-61.
[14]Stokey.N.R&D and Economic Growth[M].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 62,2016:469-489
[15]SWIFT T.The perilous leap betwee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6,37(8):1688-169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