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怀集燕岩位于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怀集燕岩主要的民俗有燕子节、贵儿戏、南歌。在保护与传承怀集燕岩文化遗产中出现传承人才流失、关注度不高、缺少保护,遭受毁坏的现状。如何去保护与传承怀集燕岩文化遗产是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怀集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我们从培养燕岩的传承人,奠定人才的保障、依托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燕岩的保护,打造燕岩主打品牌活动。
关键词:燕岩文化;保护;传承
一、引言
燕图腾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起源于华夏史前时期。在商殷部族里最备受欢迎的是燕文化,也是主流文化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秦汉时期以后,燕文化就如同其他原始部落的文化一样,逐渐地就被其他新的文化所取代。但是,非常有趣的是,怀集位于广东粤北地区,民间的燕文化也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并称这一种文化为“燕文化”(就是指以金丝燕为主要对象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属于燕文化)[1] 。
回溯到过去,无数个日日夜夜,追根到“燕文化”的源头,怀集燕岩有“中国燕都”之称,其中燕岩文化也属于燕文化的一部分。在早些年的时候,已经被考古学家认定为怀集最早的“怀集籍居民”就是金丝燕。然而,金丝燕从特提斯海时代开始据已经在燕岩这个地方栖息,正是因为怀集在祥和的历史环境下,怀集燕岩独特的、古老的燕岩文化就存留下来。俗话说“燕子到,喜临头”燕子就犹如代表着一种幸福的象征,它们的到来就犹如是一种吉祥之兆。
二、怀集燕岩民俗介绍
每一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怀集燕岩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如燕子节、演贵儿戏、对山歌、庙会、采燕窩等等,以下将主要介绍燕子节、贵儿戏、南歌三种民俗活动。
(一)燕子节
燕子节是怀集燕岩非常热闹的一个的节日,正是因为在每一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燕子节,所以燕岩的村民就把燕子节称为“六月初六”。千百年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和外地人成群结队而来,到燕岩游耍,观看群燕飞舞、绝壁飞人掏燕窝、听歌唱戏、拜祭石头仙姑等,这就是燕子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怀集县桥头镇的燕子节是在燕岩这个岩洞举行,由于这个岩洞的地貌是属于喀斯特地貌,岩洞里的山形适合人们攀爬,更加适合游客们观看飞人掏燕窝,所以燕子节又被当地人称为“耍岩节”。
这一节日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燕岩的村民说,在燕子节这天,燕岩的村民有“吃新”的习俗,“吃新”是指在六月六这天,为了准备迎接农作物的丰收,村民们会杀鸡杀鸭,放起鞭炮,祭祀祖先,摆上一桌来庆祝新谷登场,也希望祖先能保佑今后也能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相传,某年这一天刚好从梧州方向来了一班鼓乐队,是送吕洞察、铁拐李、何仙姑等人来游燕岩。村民们也跟着这个鼓乐队一起在燕岩欣赏燕岩景物,非常热闹。后来,燕岩的村民就把“吃新”跟“耍岩”结合起来,便是“耍岩节”的雏形了。后来活动内容不断增加,例如听贵儿戏、听南歌等,六月初六这天就形成了大型的耍岩节。
(二)贵儿戏
在六月六“燕子节”中,贵儿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目。怀集贵儿戏是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的小剧种,结合着燕岩地方的说唱音乐和民间歌舞。贵儿戏是从清朝中末叶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贵儿”一词来源于燕岩地方的方言,寓意为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根据燕岩地方方言的解释,来观看这一戏剧的客人们都称为是贵客。贵儿戏是一种由民间舞马、舞狮、舞麒麟、舞寿星公加采茶戏构成的一种传统戏剧。它的演出场景布置很简单,在空旷地方拉起红横幅,红横幅前面摆一张八仙桌,两三条板凳,锣鼓一敲便可开始。
贵儿戏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基础上形成的,是燕岩当地劳动人民智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燕岩当地的人民有了艺术的熏陶。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农耕农业社会,所以封建社会的人民群众很重视自然的变化,其实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靠天吃饭”。在封建社会中,人民群众也格外看重封建迷信,因此迷信“靠天吃饭”的农民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庆典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祈祷农作物在下一年能够风调雨顺。[2]
在清光绪年间,燕岩的村民开始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祭祀庆典活动,于是在其中加入了有两三个人以及故事情节的小戏,而且还加入了从外地传来的采茶调或者是舞马时唱的马儿曲,让这种小戏有了更多流传的内容。到1908年以后,因为粤剧影响力大,燕岩的村民开始依据粤剧的表演内容,开始编写了故事情节较强、人物角色比较出众的长剧,采用的曲调依旧是采茶调或者是舞马时唱的舞马调,但是在这曲调的基础上加了锣鼓伴奏来进行演唱,形成了一种新的演出形式,被称为“舞人”或者“舞古人”。1937年以后,燕岩的村民把“舞人”称为“贵儿”,由此“贵儿”便成为了戏曲的专有名称。在20世纪40、50年代,由于当时国家在搞经济建设,人们的文化娱乐形式少,进而导致了贵儿戏在这期间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在20 世纪6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贵儿戏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直到70年代后期,文化解禁,贵儿戏才逐渐开始进入燕岩的村民的生活中,也慢慢发展到了一个繁荣时期。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贵儿戏到现在依旧活跃在燕岩村民的生活中,是他们极为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
贵儿戏表演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反映燕岩的民俗。桥头镇位于怀集县的西南部,四周以山包围,是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小村庄,人民思想比较落后,算命婆在桥头镇便成为了桥头镇人民信奉的人。因而在贵儿戏中,比较出名的一个剧演名便是《乞丐与状元-占命》。其主要讲述的是两兄弟是在同一个时间里生下两个孩子,其中有一个是男孩子和有一个是女孩子。正是因为农村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哥哥家因为生下了一个男孩就非常高兴,想着孩子的将来一帆风顺,而看不起生了女儿的弟弟。生下小孩后两兄弟便请来会算命的舅舅来帮孩子算命,结果却算得男孩长大了会做乞丐,女孩长大后会是个状元,由于他们都很相信算命,也相信了女孩长大后会是个状元,男孩长大后会是个状元。最后生了男孩的夫妇痛苦不已,生了女孩的夫妇非常高兴。直到现在,燕岩的人们依旧相信算命,而贵儿戏所表演的内容都直面阐述着燕岩人们的生活,在“燕子节”这一天,贵儿戏也会进行表演。
(三)南歌
怀集桥头镇的南歌是一种用地方方言唱的山歌,是怀集桥头镇的特色传统文化,与桥头人民的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在燕子节这天,南歌也会上演。在桥头保存着这样的习俗: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前后时,村与村都会对唱夜歌,还会进行比赛,其中南歌的内容多数是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在六月初六“燕子节”的这一天,燕岩的村民都会唱南歌,歌词里更是对燕岩的美景夸赞。如:
宁洞石山高又高
宁洞石山高又高,最高不过仙人秋天。
人秋又根柑橘子,一对金鱼在水游。
燕岩好
燕岩好,燕岩景致著景秋。
宁洞算返十三水,九条经过燕岩流。
民歌的产生并没有记载下来的,大多数的民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传说。但是很多的民间传说都是与劳动人们创作与自然风景、历史故事和地方足迹、历史人物、社会习俗有一定的联系。南歌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是根据一些民间故事和历史,可以找到其中的发展。
依据燕岩民间传说的记载,南歌是刘三妹保留下来的。由于初次来到燕岩时,刘三妹总看到燕子飞来飞去,燕岩四周适合人居住,于是就在燕岩住了下来。有一天,由于下大雨,刘三妹在山洞里避雨,坐在石头上便唱起山歌来。随行的几个村妇听到如此好听的歌声,就很想跟刘三妹学唱山歌。不久之后刘三妹在燕岩教大家唱山歌的好消息就传到村里,村里的人都前来拜师。之后,在六月初六当天,就有几个人到燕岩村里找刘三妹学唱山歌,可是并没有找到刘三妹这个人,大家都很担心。就在这时,一条高高的石笋在刘三妹经常唱歌的地方拔地而起,而这条石笋的样子像极了刘三妹。过了几个时辰,村妇才明白,原来刘三妹变成一条石笋,于是就给这条石笋起名为“刘三妹石”,一直流传下来。因此,燕子节这天唱山歌也是为了纪念刘三妹,同时也是燕岩村民丰富生活的本土文化。
三、怀集燕岩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一)传承人才流失
“传承人”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在燕岩文化遗产传承中,传承人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在传承和保护中扮演着传递者和承载者的角色当中。特别是在之前经济发展状况不是很繁荣、网络并不是很快速发展的年代。怀集燕岩文化遗产还是保持着最原始的状况,传承人的培养非常单一,或许仅仅是燕岩的村民充当这个角色。在过去十年怀集燕岩文化遗产的发展是繁荣时期,燕岩文化遗产备受大家的欢迎。徒手攀岩也是受大家重点关注的一门优秀的传统技艺,燕岩的村民过去为了生活生产的需要,迫切地徒手攀岩采摘燕窝获得经济的来源,祖祖辈辈很多人为了采摘燕窝就学习一身徒手攀岩的绝技。
根据《怀集县志》史书的记载,在燕岩有着三四百年关于采燕窝的历史。在明代年间,当地XX就已经禁止人进行采摘燕窝售卖的行为,但是燕岩的村民还是屡教不改,任意采摘燕窝。在明代时起,燕岩的村民就开始频繁地徒手攀岩采摘燕窝,赤裸的上身,穿着一条短裤,仅仅依靠一根绳子和一根竹竿,就可以在没有安全设施的峭壁上,攀登三四十米,甚至五六十米高的悬崖掏取燕窝。如今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就会因为时间的长、报酬低、危险性极高、强度大,导致后来燕岩的村民慢慢地不再是以徒手攀岩的绝技谋计划,这时候就会出现没有人能自愿去学习徒手攀岩这一技能的现状,也造成徒手攀岩的继承人才也越来越少。当然,这也是因为缺少人才的培养,导致传承人才流失。当地XX更需要及时引导燕岩的人们定期的进行一批优秀的传承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让燕岩徒手攀岩的传统技艺能够继续延传承下去,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认识到燕岩文化遗产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燕岩文化遗产在发展道路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是缺少培养传承人和传承人才的流失,导致怀集燕岩文化遗产在未来出路受到了强大的阻碍。
(二)关注度不高
“古岩幽閟本无名,玄鸟栖香始有声。郁秀蔚为风景地,呢喃款语最牵情[4]。”这一首诗描写了燕岩的美、独特之处。在农历的六月初六的当天,是燕岩一个独特的节日,俗称“燕子节”。因为燕窝非常有名而让许多人了解到燕岩这个地方,所以燕子节也是大家最受关注的节日。燕子节的产生是源于燕岩村民的采燕窝劳动,一直延续到了后来发展成为最隆重的节日。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中,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浏览观光“耍岩”,一来是观燕,二来是欣赏采窩世家的绝技的表演。燕子节是世世代代延续一百多年传承下来的民俗活动,除此之外还有贵儿戏、对山歌、扮古人、舞龟鹿鹤等民俗活动。在这一天,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同台表演,当时的耍燕节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民俗活动和旅游结为一体的节日,也是热闹非凡的一天。[5]
如今,由于燕岩的村民、当地XX以及相关的部门对于燕岩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够,并且对于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视不够,相对于早些年的燕子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及了解燕岩独特的燕岩文化。现在,由于燕岩文化遗产缺乏了大众的关注,就逐渐的被没落,甚至许多燕岩的年轻人并不了解燕岩文化遗产的存在。并且当地XX以及相关的部门对于怀集燕岩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不够高,责任的意识缺失,导致在宣传燕岩文化方面的力度不强。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的燕子节,是燕岩村里最特殊的日子,便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香港、X、澳门等不同城市的人欣然前来观赏关于燕子节的各种有趣的文化,除了可以游览燕岩的自然风光,还可以看到燕岩当地的民间高手徒手攀岩掏取燕窝的惊险画面。是非常热闹的日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报刊、互联网,户外广告、公众号等等都是宣传和推广怀集燕岩文化遗产的重要媒介。虽然怀集燕岩也有公众号、微博等,但是当地XX还有相关的部门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宣传燕岩文化遗产的工作,公众号和微博宣传的力度远远不够,并且网上关于推广和宣传怀集燕岩文化遗产的信息不够及时更新,甚至是长时间都没有推送文章的现象。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强,这就造成后来越来越少的人知晓怀集燕岩的存在,更不知道燕子节的存在。燕子节也失去了早日的热闹非凡,逐渐暴露了燕岩文化遗产出现萧条的状况。
(三)缺少保护,遭受毁坏
据悉,在过去的每一年的三、四月的时候,就会有一群群金丝燕飞往燕岩这个地方筑巢、栖息,后来便取名为燕岩。曾经有一个生物学家得以证实,由于燕岩的竹林里的害虫非常多,且气候温和,还可以给金丝燕提供充足的饲料,燕岩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的环境也非常适合金丝燕繁殖[6]。金丝燕由于与燕岩这个地方有着一种独特的缘分,金丝燕长期就在燕岩栖息,从未飞去其他的地方,哪怕是燕岩附近的岩洞,可金丝燕从来没有飞出去过,这其中金丝燕与燕岩有着不一样的因缘。
早在唐宋年间,燕岩的村民就以捕采燕窝为主业。后来,村民为了得到某种经济效益,从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并没有对金丝燕进行相对的保护工作,反而是过度开采燕窝,导致现在燕岩不再是生产优质的燕窝产地,一年复一年,久而久之金丝燕也不再往返来这里栖息。根本就没有人去保护燕岩文化遗产,甚至遭受大家的任意毁坏。燕岩是我国国内其中的一个可以使金丝燕栖息的地方且能产大量燕窝的一个地方,被很多人称之为 “中国燕都”。但是,燕岩的村民为了得到经济效益,并没有设身处地为燕岩文化遗产的发展担忧过,过于满足于现状,并且没有真正落实政策,到底如何去保护我们珍贵的金丝燕,以及对我们最原始的燕岩文化遗产有所保护,然而,燕岩的村民仅仅是把金丝燕看成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发。因此,后来的燕岩已经失去了最原始的状态,遭受燕岩村民的任意毁坏,过度开采燕窝,甚至毁坏燕岩的自然环境。最终,导致金丝燕就不再往返燕岩,燕岩文化遗产也就慢慢地消失在大家的视野。
四、怀集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一)培养燕岩的传承人,奠定人才的保障
在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传承人是占最重要的位置。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培养传承人才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传承燕岩文化遗产工作得以保障。实际上,燕岩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不单是指那些可以直接传承燕岩文化遗产的负责人员,还包括那些对于燕岩文化遗产有更多帮助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更需要主动地开展传承活动,充当辅助和后备的角色,燕岩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他们,他们一起担负着“传”与“承”的双重任务,我们可以把他们归为“服务类传承人[7]”。
归根到底,无论是何处的文化遗产继承,最根本的因素永远都是继承人的因素。因而在传承燕岩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道路上,保护传承人,同样也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个话题,甚至也是燕岩文化遗产未来出路的根本。当地XX可以将燕岩文化遗产加入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教育中,当地XX还应协助传承人开办燕岩文化兴趣班,为培养燕岩的的传承人,学习燕岩文化遗产的精髓,领悟其中的精华,为怀集燕岩文化遗产最大的传承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徒手攀岩是作为怀集县桥头镇的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是由燕岩的村民继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农耕经济走向现代化经济结构的转变。人们为了让自己的未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和拥有更加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不断努力奋斗、打拼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就会出现原有少数的传承人逐渐减少。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当地的XX及有关部分应该提高警惕性,高度重视徒手攀岩传承人的培养,调拨专项的资金让更多的人学习愿意徒手攀岩,对学习徒手攀岩技艺的人员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鼓励,并且定期的让这些学习徒手攀岩的传承人进行表演,还有定期举行攀岩比赛。除此之外,当地XX应当鼓励和支持当地的学校能够开设一门关于徒手攀岩的地方课程,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的阶段,学生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能深刻认识到自己家乡优秀的传统技艺的重要性,并在这样的情景推动下,触动学生的心灵,能自愿地学习这门课程并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技艺。不仅可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而且也让更多的青少年对自己家乡的优秀传统技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觉,同时奠定了燕岩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保障。
(二)依托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加大宣传力度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飞快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们的身边的一切都与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一种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的过程当中所必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因此,对于我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也可以借助互联网非常强大的传播功能。只有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以及传播,才能脱离最原始的、最保守的宣传方式,才会让我们国家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中国的舞台,走向世界的舞台,闪耀地呈现在世界所有人民的眼前。对于燕岩文化遗产来说,我们眼前所必须的是依托互联网的主体,协助互联网的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因此,将燕岩的发展依托网络媒体与传播相结合是十分重要。
然而,怀集燕岩文化遗产在过去的发展,只能依靠人传人的方式去推广燕岩的一些宣传工作。可想而知,这些过于保守的方式是远远不够去宣传燕岩文化遗产。由此可见,我们在依托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时,首先,有关部门可以在当地XX的支持下,根据燕岩独特的燕子节,在燕子节的相关日子时,专门聘请专业的摄影组对燕子节的所有民俗活动的演出进行完整的记录,然后编辑成燕子节所特有的宣传片,并且发布在网上,提高燕子节的曝光率,从而提高燕岩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怀集燕岩文化遗产。
其次,是当地XX应该重视燕岩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可以专门请来一些专业的摄影团队,针对燕岩燕子节的独特性拍摄一部微电影,不但可以让这独特的燕子节以微电影的形式得以保留下来,而且还通过微电影新颖的方式传播出去。
除此之外,在“燕子节”的传播方面,还可以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三大载体。一方面在微博上,我们可以以当地XX的名义,通过“怀集燕岩”的官方账号进行宣传,在内容方面宣传上,可以是定期发表一些文章,如“怀集燕岩”的基本的认识、“怀集燕岩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怀集燕岩”的艺术特征等方面。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怀集燕岩”的的宣传依托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的相关视频材料。以便让更多人更加直接的欣赏和了解到“怀集燕岩”的特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推广工作,首先,应对与怀集燕岩相关的一些信息和资料作进一步的整合和完善,加以整理变成有用的材料;其次是应该要组建一个专业团队来管理,分工合作进行编辑、策划,对于公众号的运营工作要及时更新,并且需要定期地推送许多精选的文章,经长期的积累下来,公众号就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规模。最后,就是需要我们当地XX的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借助XX部门的的宣传力量,在宣传“怀集燕岩”的同时,也把该微信公众号长期运转,更好地宣传燕岩文化遗产;还有在抖音上,每天按时的发表一些关于燕岩民俗文化活动等视频,让更多的人所知晓怀集燕岩文化遗产。
(三)加大对燕岩的保护,打造燕岩主打品牌活动
燕岩文化遗产是燕岩所拥有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要使燕岩文化遗产不受其他新的文化打击和淘汰,就必须要加大对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且呼吁燕岩的村民要自觉地保护这种独特的燕岩文化遗产。燕子节是燕岩非常出名的民俗活动,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当地XX及相关的部门也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打造一个燕岩专属的品牌活动,增强了大家对燕岩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首先,我们在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加大对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当地XX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实对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保护燕岩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建设燕岩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为了燕岩文化遗产的能够传承给下一代,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XX应呼吁燕岩的人民积极加入保护燕岩文化遗产的队伍中。
其次,我们可以对燕岩文化遗产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在燕岩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保存我们原来已有的一种传统特色能够得以传承下来,在传承的层面上继续得以改革,让燕岩文化遗产能够得以发展。例如我们建立属于燕岩的主打品牌活动,把每一年的“六月初六”的“燕子节”作为一个独特的主打品牌活动。也可以是从多元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只有采燕窝、庙会日、对唱山歌、演贵儿戏等等,还可以举行攀岩比赛。不但丰富了当地旅游文化特色,而且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旅客参与其中的活动当中,真正的体会到怀及集燕岩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
五、结语
怀集燕岩文化遗产是多年以来作为燕岩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祖先一代代保留下来的文化财富。给燕岩的人民带来了宝贵的金丝燕资源。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怀集燕岩文化遗产也在人们的有意和无意中被摧毁。由于传承人才流失、关注度不高、缺少了保护,遭受毁坏等现状,要想有效地阻止燕岩文化遗产的消亡,怀集燕文化遗产也能够传承给下一代。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保护为主,传承为辅,要培养燕岩的传承人,奠定人才的保障、依托网络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燕岩的保护,打造燕岩主打品牌活动。同时还要呼吁燕岩当地人民要加强对燕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支持和投入,真正让XX成为怀集燕岩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保驾护航者。
参考文献:
钱念先.《金燕文化:商殷文化的活化石——怀集民间燕文化琐谈》[J].岭南文史,编辑部邮箱2005年第03期范晓君.广东怀集贵儿戏考察报告[J].中国音乐,2007(3)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M].《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秦咢生.《燕岩诗六首》[J].陈以良.《人文怀集》文化史.[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1-12陈庆钱《翩翩金丝燕 安家怀集山》[J].源流,编辑邮箱2020年08期肖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研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4)
致谢
白驹过隙,一转眼便是大学毕业之际,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离校的时间正在逐渐向我们走来,毕业论文的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从论文选题到论文的定稿,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给予我的热情慷慨的帮助。在此,我要向在这期间所有给予我支持、帮助和鼓励的人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本论文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教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德才兼备,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本篇论文从选题到定稿,遇到了很多的难题,老师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的毕业论文得以顺利的完成。在此,我谨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所有老师,正是由于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我才学到专业的文学知识,夯实基础。在此,我向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谆谆教导,谢谢你们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为人处事的道理,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和循循善诱!
再次,感谢我的各位同学和朋友,是你们的热情帮助和鼓励让我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馨。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多位同学和朋友给予我灵感和信息支持。你们的帮助和支持就像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灵。在此,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照顾和鼓励。正是由于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我才能安心学习,并顺利完成我的学业。他们培养了我对文学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多了一份陪伴。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家人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报答他们。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我高中时最喜欢的名言。以这句名言作为本篇论文的结尾,同时也激励着自己能够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为自己的梦想继续奋斗,永不言弃。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