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缘传》饮食文化研究

摘 要

《醒世姻缘传》[]是明代章回体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其对明代中低层社会生活有完整的描绘。该作品将乡村平民家庭生活当成核心内容,整篇作品涉及到大量的饮食文化。本文主要从主食、副食、饮品三个维度分别介绍《醒世姻缘传》的饮食种类,并用表格数据的形式对饮食种类进行分析,总结出饮食的特点。同时,阐述作品中体现的饮食方式,探究明清时期乡村人们的食制和口味。并通过分析《醒世姻缘传》中所反映的饮食礼俗,深入挖掘明清时期的饮食礼俗。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饮食文化 饮食礼俗 明清

中国从古至今在饮食文化上就有相对丰富的历史,饮食被视作文化延续的重要动力,古代开始就有“民以食为天”等广为流传的饮食理念,食属于人的重要需求,在此前提下,国内社会更是尤为关注饮食文化的研究。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一位托名“西周生”的山东籍作家撰写的一部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书用山东方言写成 ,富有浓郁的鲁中南乡土气息。该书触及的社会面相当广阔,无论是宫廷里面的官吏,或者民间的商人和市民,都能够体现一二,所以,从中可以了解到封建社会的部分信息,它也被视作古时候风俗的浮世绘。《醒世姻缘传》在国内小说史和文学领域也存在显著的影响,甚至还覆盖了语言学、社会学等大量领域,体现了突出的史料价值。胡适也明确表示过该作品属于“最完整且包含细节的文化史料,分析17世纪国内社会风俗的研究者,都应该引起重视。”[]

在这一题材里,《红楼梦》[]等优秀作品也具有影响力,但是《醒世姻缘传》更加贴近于社会中低层的生活现状,同时第一次对乡镇以及农民进行了深入的刻画,所以其中提到的日常生活,能够充分展示出乡村平民的实际情况。

一直以来,《醒世姻缘转》里的民俗现象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跟婚丧、礼仪等具有密切联系的领域,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并未深入探讨过衣食住行等角度,基于此,本人借助对该作品的全方位考察,根据食物类型以及饮食方式、礼俗等角度对这一作品所涉及的明末清初生活饮食展开更为全面的探讨。

一、《醒世姻缘传》饮食种类及其特点

(一)主食——米、面、杂粮三位一体

主食的品种与当地的粮食结构有直接关系,《醒世姻缘传》故事发生地在山东的武城和章丘两地,还有北京城,后期还去了成都,但有关饮食的描写主要体现在山东地区。明清时期,山东的粮食作物种植已经普及两年三熟制,形成以麦——豆——杂粮为主的搭配,小麦、大豆、高粱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次是粟谷[]。而在《醒世姻缘传》里阐述的绣江县明水镇,由于在水源上具有一定优势,所以水稻种植相对常见。在第24回里就提到在陆续种植完棉花蜀秫、黍稷谷梁过后,再完成插秧,时间就临近了四月半,而到了割麦子的季节,又要紧接着种稻和种豆。七月时节,原文又再次提到了“签蜀秫,割黍稷,拾棉花,割谷钐谷”等大量农作活动,这一回的内容非常深入的描写了太平盛世时明水镇一年四季农作物种植的忙碌情境,而黍就是谷子,经处理后在北方也就是小米;稷跟蜀黍则在目前被叫做高粱、玉米。

所以,《醒世姻缘传》之中明显谈及了乡村居民的普遍主食包括米、面、杂粮等。

【米】《醒世姻缘传》中的大米一般以煮成水饭为主,在叙述当地的食物常常提到水饭,在第四回中:“丫头把酒菜装好拿出来置于桌上,而后再端个火盆出来,紧接着就是八个饼、两个水饭”。此处详细提及了冬季吃水饭的事情。而水饭的制作手艺也能够从第19回里有所了解,“捍薄饼、涝水饭、蒸馍馍,切卷子”,此处就详细描述了原材料跟手艺。而之前又强调唐氏是晁家的房客,她与晁大舍的家人媳妇一起为初夏麦收备饭。引文中的“涝水饭”之“涝”,与其它三个烹饪词语“捍”、“蒸”、“切”一样皆为动词,指的是用凉水浸制刚煮好的热饭。这两例表明当时人们冬夏皆有吃水饭的习惯。除用大米外,水饭也能够结合绿豆等细粮进行制作,粗粮并不可以作为水饭原材料。32回里也表示,晁思希望跟晁妇人互换材料,其中就涉及到秕子和米,并且以“黄米无法制作水饭”等为理由。参考这一现象,水饭的种类则得以明确,也就是大米制作、绿豆和小米烹饪、大米带汤或者绿豆结合老米来共同制作。

【面】《醒世姻缘传》里,面食的更加体现出多样性,从蒸笼的形式来看,其中包括了蒸糕、蒸饼、包子等各种类型;而烘烤的情况下,又能够制作出煎饼、胡饼、单饼等各式各样的食物,甚至是薄饼、火烧、油饼等也能够实现,如果要采取水煮的方式进行烹饪,水饺和馄饨最为常见,油炸之下包括薄脆、蒸酥等。从面食来讲,馒头跟饼则最为普遍。馒头在整部作品里总共被提及过30次以上,同时,形式各异的饼食也能体现出饼类食品的多样性。而在食物的范畴之外,部分情况下,农作物中的稻米跟小麦也可以被视作常规的商品进行售卖,文中的例子包括“托了丧间的债务难以归还,要粜稻子售出换钱”。

【杂粮】从农村来看,小米以及高粱等粗粮也能够在主食中得到运用。该作品里的粥也经常被理解成“粘粥”,制作流程又俗称“插粘粥”[]。从第24回来看,“溪里甜水制作的绿豆小米粘粥”就能够说明绿豆跟小米可以作为原材料,不仅如此,从23回里面涉及的内容来讲,冬天的情境被描绘成“掩篱门,餐晚粥”。基于此,农村的居民一般会在早晚阶段食用粥,主要是由于可以节省粮食以及充饥,贫困户以及困难时期,粥可以做最重要的主食,31回也曾提到过苦难时期的贫民在工作之后宁愿放弃工钱,只希望换两顿稀粥。

(二)副食——肉食、蔬菜、腌制品、果品四位一体

《醒世姻缘传》里所描写的明水镇水源充足土质也不错,符合蔬菜生长条件,因此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菜园,种植了不少种类的蔬菜。并且不仅家家养着鸡、鸭、鹅等家禽,就是一般家庭里,也都养着几头猪或几头羊,第24回来看,文中提到10月中旬过后,就到了丰收的季节,收运粮食,制作美酒,还有丰富的家畜,家家户户都能够看到大片的腊肉和咸鱼等食物,不仅如此,栗子以及核桃等零食也是十分丰富,而各家各户还会将一些食材晒干来过冬。从中能够明确了解到,《醒世姻缘传》中无论是荤食还是素食都是相当丰富,而在菜肴当中,不管是荤食还是蔬菜都有相当一部分的腌酱品。

【荤食】《醒世姻缘传》中猪肉最为普遍,而猪肉也能够配合一定的手艺,制作成丰富的菜品,其中就包括白切肉和水煎肉等。另外该作品中也涉及到关于牛肉和羊肉的食用,但是在农村相对稀有,尤其是牛肉,养牛一般是考虑到农耕。和牛羊肉对比之下,禽蛋类则更为关键。这一部分包括鸡和鸭等家禽产下的蛋,不过直接实用家禽的现象也十分常见。鸡一般情况下是在祭祀以及招待客人的情况下进行制作,第48回就有狄宾梁利用白煮鸡来招待客人的描述,第34回也制作过鸡汤。蛋类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常规食物,不过也能制作摊鸡蛋等菜品。鱼类在这一作品里属于能够在生活中频繁食用的肉类,由于当地水多湖少,所以农村的居民养成了以水资源养鱼的习惯,尤其在52回里提到的农村人家借助稻池养鱼,这也反映了鱼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水产类还包括炒螃蟹和炒虾米等丰富的菜品。不过客观来讲,一般人家肉类的食用相对较少,家庭条件较好的农户才可以频繁食用。第19回里,跟小鸦儿共处一室的老婆们,望着两口子手里的肉,满脸都是羡慕和馋的表情。

【素菜】《醒世姻缘传》提到的蔬菜就更为丰富了,其中不仅有茄子以及豆角等能够用于烹饪,山药和韭菜也经常被食用,另外还包括大量的芹菜、菠菜等。与此同时,一些粮食作物制作过后的面筋以及凉皮,也属于比较常规的食物,其次还有豆腐等。《醒世姻缘传》之中,蔬菜类的食物一般是原始的蔬菜用方便快捷的制作手法进行烹饪,常见的包括炒豆腐和拌黄瓜等,即便是现代也经常食用这类食物。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豆腐,在明代时期,豆腐就被视作普通人家可以获得的食品,该作品中也强调过这一现象[]。第五十五回中,狄员外就明确表示去采购几块豆腐,看看孩子的手艺,如果侦的豆腐能够达到要求,手艺肯定不错。除此之外,整个作品中还提及到大量关于豆腐的烹饪手艺,其中广泛涉及到煎豆腐、煮豆腐等平常人家也能够享受的食物,同时豆腐还能够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制作成其余食物,主要包括豆腐干以及豆汁等。

【腌酱品】由于蔬菜在生长上体现了一定的季节性,在收获的时期,要将蔬菜进行晒干来合理的储存,腌制也是相对关键的保存手段。另外在该作品里,大量的肉类也可以进行腌制,也就是文中提到的腊肉和腌鱼等食物。这些经过腌制的食物可以提高肉类的保存周期,所以普通居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用肉食,需要长途跋涉的情况下则更具有作用,作品中的酱类蔬菜也十分丰富,尤其是酱瓜、酱茄等。腌制的小菜能够合理的存储蔬菜,同时制作手段比较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在乡村普通家庭里得到了青睐,对生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果品】《醒世姻缘传》中提到的水果品种有很多,统计下有密罗柑、酥梨、荸荠、菱角、熏橘、西瓜、柿饼、栗子、核桃、桃干、软枣、樱桃、荔枝、圆眼等。这些果品多数是用在送礼以及聚会上出现,如第二回中,晁源身患疾病,朋友在看望的时候,赠送了大量的橘子和梨,另外还有一些荸荠乌菱等。作品的其余内容也涉及到相关的现象,第四十四回,狄希陈和薛素姐成婚,拜了天地后夫妻要在洞房里坐床,傧相撤帐,就是把五谷和果子往床上四周撒,撒的果子是栗子、枣儿、荔枝、圆眼,圆眼就是桂圆,合起来就是枣荔桂子。后来有了花生,就把荔枝代替,成了枣生贵子了。

(三)饮品——茶、酒、汤三位一体

明清时期,山东已有自己的主要茶叶产地,因此饮茶在乡村里也非常普遍。山东在酿酒上的文化也相对浓厚,尤其是明代后期,山东民间酿酒就已经开始普及,根据《万历兖州府志》[]的描述:“酒醪醢酱,中人以上皆自储蓄,不取诸市。”在《醒世姻缘传》饮食结构中,汤也占有重要地位,如第一回中,晁大舍吃了一夜酒,不曾梳洗,先吃了两碗酸辣汤。第二回中,珍哥发现晁大舍连焦黄土褐色,就猜测是途中遭受风寒,所以让人盛上来酸辣汤,让吃两碗并说道“热炕上发身汗出,情管酒好了”。《醒世姻缘传》的饮品有茶、酒、汤,不管是茶、酒还是汤都非常简单和普遍。

【茶】在《醒世姻缘传》之中,平常百姓也会饮茶以及用茶,尤其在第3回里就明确描述过关于家人饮茶的场景,而在第11回中,孔家的丧礼上,也有逝者夫人“让坐吃茶”。即便在这一作品里的茶在种类上并未进行深入描绘,仅包括虎丘茶和湖广香茶等,不过却明确体现了这些名茶属于社会高层的常用礼品,平常人家一般都是以茶饼作为描述,并未涉及具体的种类,所以可以猜测其属于普通茶。从明清时期来看,冲泡成为了最常用的饮茶方式,《金瓶梅》[]就提到过相关的方式,还有部分情况下出现过香料以及果制品进行冲泡的现象。不过从本文研究的《醒世姻缘传》来看,喝茶的情况下,通常是将茶叶置入壶内,其手法更倾向于炖煮,第14回就明确提到珍哥在监狱中的场景,用“地狱”、“火炉”等词汇以及“沸滚的茶”来进行描述。而44回中又描述过炖茶和切瓜。这些内容说明冲泡法并未在乡村进行普及,不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茶叶的种类。煮茶发在唐代更为常见,但其中的茶叶通常是生茶或茶饼,可以体现明末清初时期,乡村人的茶叶品质并非上乘。

【酒】《醒世姻缘传》之中,乡村普通居民同样在酿酒上已经形成一定的习惯,即便不像《红楼梦》[]中提到的金华酒、葡萄酒等那般复杂且珍稀,不过也能够说明饮酒的喜好。而烧酒则属于在乡村居民群体中比较普遍的类型,普通家庭都可以制作,第58回就有提到过狄员外品尝新烧酒的情况下,有意宴请相栋宇。另外还包括黄酒,或者是山东常见的羊羔酒。从87回的内容来看,狄希陈就在返乡前提到为寄姐捎上羊羔酒等,而后由于食言被记恨。所以,羊羔酒必定属于山东特产,同时有一定的档次,基于此,54回中狄家来北京赠予房东的礼物中就包含了独具特色的羊羔酒。

【汤】《醒世姻缘传》中提到的汤主要有:酸辣汤、稀米汤、定心汤、馍馍粉汤、鸡汤、豆腐汤。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占了相当重要的部分,如酸辣汤,晁大舍宿醉后醒酒就是喝的酸辣汤,第二回珍姐以为晁大舍生病也是给他喝酸辣汤。第二十一回春莺生完孩子,大家做了定心汤给她吃,中药里有定心汤的药方,由龙眼肉、酸枣仁、萸肉之类熬制的中药,主治心虚怔忡。《金瓶梅》里,李瓶儿和吴月娘产后也都喝了定心汤。

(四)饮食种类特点

根据上面对小说中饮食结构和内容的一些统计,《醒世姻缘传》中饮食结构和内容大致可以浓缩为下面的图表:

《醒世姻缘传》饮食图表

三维饮食 食品名目 种类数
主食 水饭 1
馍馍(馒头)、窝窝、卷子、蒸糕、蒸饼、包子、盒子饼、烧饼、果馅饼、煎饼、胡饼、单饼、锅饼、焦饼、呼饼、薄饼、火烧、油饼、面、扁食(水饺)、馄饨、棋子、馓子、毛耳朵、薄脆、蒸酥、馒头、饼 28
杂粮 绿豆、黄豆、白豆、秫黍、小米 5
副食 肉食 水煎肉、暴(爆)腌肉、白切肉、白鳖、鲞鱼、豆豉腌鸡、豆豉肉酱、田鸡、响皮肉、和包鸡子、白煮鸡子、金华火腿、糟鱼、牛肉、韭菜羊肉盒子、猪肉、狗肉、猪首、炒肉、羓子、煎肉、精肉、活洛鱼、鸡、鸭、鹅、螃蟹、金猪蹄、华猪蹄、蕲蛇、竹狸、河豚、黄鼠、象鼻子、狮子腿、凤肉、鹿肉 37
蔬菜 茄子、豆角、南瓜、葫芦、冬瓜、椿芽、蒜苔、白菜、藕、黄瓜、山药、韭菜、黄芽菜、笋、莴笋、生菜、稍瓜、芹菜、菠菜、面筋、凉皮、凉粉、豆芽、豆腐 24
腌制品 腊肉、腌鸡、腌鱼、咸鸡蛋、酱瓜、酱茄、甜酱瓜茄、五香豆豉、豆豉肉酱烂的小豆腐 9
果品 密罗柑、酥梨、荸荠、菱角、熏橘、西瓜、柿饼、栗子、核桃、桃干、软枣、樱桃、荔枝、圆眼 14
饮品 天池茶、六安茶、虎丘茶、湖广香茶 4
烧酒、黄酒、羊羔酒、珍珠酒 4
酸辣汤、稀米汤、定心汤、馍馍粉汤、鸡汤、豆腐汤 6

总计:十大类,大约132种食品名目。以面、肉、蔬菜为重,属于“饭面食肉”的北方饮食,呈现自给自足、普通又实惠的山东乡村日常饮食特点。

由上面的统计图表来看,《醒世姻缘传》饮食结构和内容大致有以下特点:

1.丰富多彩

从全书整体来看,《醒世姻缘传》饮食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从主食、副食、饮品三个维度看,共包括米、面、杂粮、肉食、蔬菜、腌制品、果品、酒、茶、汤十大类,大约132种食品名目。如此庞大数量的饮食种类,可以看出,在风调雨顺的丰年,一般乡村家庭都能解决温饱问题,甚至能达到小康水平。

2.面、肉、蔬菜、果品占比重大

从数量上看,小说中所描写的农村饮食结构和内容中,面、肉、蔬菜、果品4类的权重较大,分别是21.21%、28.03%、18.18%、10.60%,占到总百分比的78.02%。这四类饮食都是可以自家养殖供给的饮食产品,呈现出自给自足的乡村饮食特点。

3.北方“饭面食肉”

中国饮食文化自古形成的格局是南方“饭稻羹鱼”,北方“饭面食肉”[]。从《醒世姻缘传》饮食结构和内容中面、肉、蔬菜、果品的权重大,说明其基本属于“饭面食肉”的北食。这符合小说故事题材的特点,小说故事多发生在北方山东农村,人们围绕着农田出产安排自己的饮食,按季节的转换去适应四时的饮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二、《醒世姻缘传》体现的饮食方式

《醒世姻缘传》中反应的日常生活饮食方式是共桌合食制,也就是吃饭的情况下,全家人共同进食。尤其在56回,狄婆子中风的情况下,一日三餐都是跟平常一样和狄员外、狄希陈一起就餐。从农村来讲,吃饭不一定是在家中餐桌进行,考虑到季节以及环境的情况,就餐地点也时常变化,夏季经常在庭院开饭,23回就有明确提到过游秀才在3月时节直到8月中秋,另外还有日落时分,一家人共同居坐在庭院石凳上,桌上可见几碟精致的小菜,这一系列情境都反映了日常生活中就餐地点的多样性。而在53回里,狄员外也和家人在葡萄架之下共赏美酒。到了农作物收割的时节,考虑到时间宝贵,一般会安排家人送饭到田间。其中就包括第23回描述做短工的人,家人送饭珊珊来迟的时候,纷纷席地而坐。

(一)食制

古代食制有两餐制和三餐制,食制从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关于古代食制的演变,大多数学者们采用一种举例或者概说的方式。“食制,是一个民族的人群为了维持生活和工作的体力而自然形成的习惯,包括对饮食的时间、次数、结构的种种约定俗成的规定”[]。

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所以食制也是与此相适应的,古代居民通常一天两餐,也就是朝食跟辅食,就餐时间一般时上午九时和下午四时左右,这是和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模式以及当时的资源状况相匹配[]。后来农业有了发展,生活方式也随着发生了改变,渐渐的演变为了三餐制,有利于我们农业生产和生活。但有些地方也会随着季节和生产需要,有时候一日两餐或者一日三餐甚至多餐。

从明末清初来讲,由于粮食生产规模的提升以及经济的持续进补,山东的农村就开始出现了一日三餐的现象,在当时被称作“清早饭”、“晌午饭”和“后晌饭”。而本文研究的《醒世姻缘传》里也经常提到关于一日三餐的内容,但并非全部普及,在第31回中仍然有部分收成不好的年份,做工的人希望用劳动力来换两顿稀粥。正常情况下,三餐中早晚都是将粥当成主食,午间经常食用干粮。

31回到34回,都是在叙述绣江县闹饥荒,这场饥荒大概持续了四五年之久,甚至还影响了隔壁的武城县。绣江县的小米价格直接涨到了六两一石,而隔壁武城县的小米也是涨到八两一石。在这种饥荒年代,是没有办法保证食制,一天能够有一顿就已经是很幸福了。《醒世姻缘传》中还提到了饥荒时期“吃人”的事情,有把“人”杀了煮肉卖的,有吃自己学生的老师,甚至还有人因为不小心摔倒让别人给吃了的事情,就连监狱里囚犯的处理方式都是让饥民割着分吃。

(二)口味

《醒世姻缘传》中还谈到了各式各样的调味品,其中有一些在现代也使用频繁,尤其是油、盐、酱油等。另外,《清稗类钞》[]的有关内容又提到,北方人喜欢葱蒜,该特点同样能够从《醒世姻缘传》得到体现。山东的农村居民一般将葱和蒜当成重要的佐料,甚至会作为下饭的食物。第31回就描述过关于短工在午间就餐时吃的馍馍蒜面;从93回里,也描写过和尚盘坐食用生葱蒜的情景,另外还在第54回中有过关于厨子尤聪结合麻油和蒜醋来共同制作生韭菜的内容。

整部作品里并未提到过辣椒,这个“辣”要跟我们现代的辣椒区分开来,辣椒是1591年才进入到中国,在《醒世姻缘传》时期农村应该还未普及。所以古代的“辣”主要指姜和花椒等。但整部作品中都没涉及有关这类的辛辣的食物,也反映了当时的居民不太倾向于辣椒等相对辛辣的食材。

我国自古以来也有饮食口味上的地理方位观,一般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醒世姻缘传》也得到了体现,当时北方山东的人们的口味是比较偏向咸,所以就有了大量的腌制以及酱制品。

三、《醒世姻缘传》反映的饮食礼俗

《醒世姻缘传》在展示明末清初的北方社会的饮食生活时,采用的都是写实的手法,从涉及的饮食礼仪来看,有的叙述非常详细,有的记载则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奢侈倾向,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一)正式宴席礼仪中的“安席”习俗

《醒世姻缘传》对民间社会实施官方规定的礼制也多有描述,与饮食相关是“安席”礼[]。21回中,晁夫人曾经在满月酒的活动中,给到家中庆贺的各位女眷安置坐席,将所有的女眷都邀请至各自的座位上,同时安排好酒,等到陆陆续续都坐下之后。十余位女眷就开始利用琵琶等乐器进行演奏,同时还伴随着你争我赶的歌声。另外在第29回中,又描述过“那美少年回来,与祁伯常安做递盏。”的情境。而后,又在狄希陈当选秀才的情况下,家中宴请,便千里迢迢前往临清——当时物资丰富的商业地段采购“南菜”(主要来源于南方的用于食品原料的一种珍贵鲜货),这才有了后续狄宾梁的敬酒场景。

“安席”[]属于明代时期,在宴请的环节常见礼仪,主要作用在于凭借座位的排序,区分来宾的身份地位,显示对尊者、贵者、长者的尊崇,其仪式实行的程式不但严谨繁琐,而且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政治意味。

(二)正式宴会中的“看席”设置

《醒世姻缘传》第39回当中,狄希陈成功当选为秀才,家中宴请老师还有给儿子考试提供过帮助的连氏父子,在良辰吉日之下广发邀请,其中主要的嘉宾包括程乐宇跟连氏父子,而后又诚邀了薛教授跟相栋宇。在宴请当天一共开设六席酒,还有人奏乐吹打。另外,狄员外还准备了例如四币靴袜扇帕等。原文还这样描绘:“连酒上的看席,连春元连赵完也是这样两分,一齐多亲自送上门去。”本次宴请充分体现了明代农村区域民间开设正式宴席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专席为尊的基本原则,其次是席上看席的规划。

看席还有另外一种称谓是看桌,属于国内官方还有民间宴请中规划的特殊礼仪,在《土风录·看席》[]中曾经记载过:“今俗燕会粘果列席曰看席,即古之饤坐,谓饤而不食者。”由此体现了欣赏而不吃的习俗。从本文研究的《醒世姻缘传》而言,也能从各种内容里反映出看席的礼仪在民间宴请中的影响力。

(三)日常饮食和普通饮宴的尚四礼俗

《醒世姻缘传》里提到的赠礼活动中,在将食物当做礼品的情况下要遵循以四为尊的原则。

首先是在家中宴请时上菜的数量,在第24回中,狄员外由于接受了杨春的委托,宴请了两位重要的宾客,分别是李云庵、蔡继楼,而其中的小菜等都是严格按照四碟一出,而其中更加丰富的菜品“按酒”同样是根据四碟的规则来进行备置,同时,本地特色的油炸果物(为果碟,主要表示借助不同树裹用面粉采取油炸的方式烹饪的菜馔)也是参考同样的规格。在第48回中,狄希陈遇到了丫鬟被欺压后上吊过世的事情,官府有关人士至家中追查,狄家赶紧招待,而岳母此时便马上盛上四碟略有排面的果品,同时配以按酒小菜和汤饭等食物,还临时拿出了家中存放的好酒,但基本都是参考四碟的规格来进行的。

从商业活动来看,在邀请客户就餐的情况下,一般也参考4种作为主要的用菜标准。在第50回中,狄希陈就在钱铺做完交易过后,对方考虑到招待生意伙伴,就在家中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来体现礼仪,其中有提到具体的菜品包括剥果、小菜,都以四碟作为标准,而后又陆续盛上了荔枝、十香豆豉等,以一碟为规格,根据原文的描述能够明确了解到,剥果主要表示借助手来进行时果、干果等原材料的剥皮处理,小菜一般属于经过特殊腌制的蔬菜类食物,味道比较浓厚,盐较重,通常被当做开胃菜。不过,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菜品,基本按照尊四尚四的规矩。

从居家饮食的情况而言,在第40回就有过相关的内容,在济南狄婆子跟狄希陈相遇的情况下,在孙兰姬家偶然遇见外出化缘的尼姑,早晨便问道“做中了饭没做?。”此时,共至济南的厨妇就陆续盛出了四碟小菜,此处仍然是以四碟作为标准,另外则又准备了油饼、煎鱼子等食物,这都能够反映出普通人家的饮食情况,同时也再一次强调了尊四尚四的礼俗文化。

在婚庆嫁娶的情况下,双方家长在赠送礼物中也将尊四尚四得以贯彻。作品中就提到过狄家的长辈就曾经去女方的家中赠送过相关的礼品,其中主要包括了两只鸡和鱼,之后又陆续赠送了猪肉跟羊肉,此处就能够体现前面“四”种礼品遵循的规则,在涉及到果子的时候仍以四碟为规格,最后则是两尊酒。在44回的内容里,双方结亲,狄希陈跟薛素姐新婚之日,狄家在应对催妆这一环节时,仍然是食盒、粉、面、猪肉,由此可见尊四尚四。

在作品中涉及人际交往的情况下,也有赠送礼物的习俗。常规条件下来讲,一般也会涉及到4种礼品。根据第39回的内容显示,由于家中长子被评为秀才,狄家为了表示对老师的谢意,就先赠予了纱、罗、云履、绒袜四种礼品,而后又按照尊四尚四的规则备有手巾、川扇,由儿子亲自赠送至家中。即便之后提到的八种荤素食物并没有详细描述过种类,不过参考之前的一系列内容推测之下,应该也包括了四荤四果。基于此,从中能够反映出饮食崇尚四的文化已经延伸至当时的礼品赠送等环节。另外在第54回当中,狄宾梁和儿子共同前往北京,在当地解决住宿问题的情况下,租用当地人房屋。此处原文就提到了父子备置的礼物,其中,纺织物包括绸缎、棉花线、手巾,细棉线带子,这明显符合尊四尚四的规则,羊羔酒和手巾更是以“四”为规格。房主回赠礼品时,原文这样描述到:“一大方肉,两只汤鸡,一盒澄沙馅蒸饼,一盒蒸糕,一锡瓶惹酒。”所以,酒以外的食物还是按照尚四的规格进行配置。

四、结语

通过上面论述,我们不难看出《醒世姻缘传》饮食文化多么丰富,西周生把山东的食物种类、饮食方式、饮食礼俗事无巨细地写了出来,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山东乡村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醒世姻缘传》内容非常丰富且具有学术价值,引起了大量研究者跟学者的关注,原文里的饮食文化目前尚未得到深入探讨。在全方位分析《醒世姻缘传》饮食文化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理解国内明清阶段农村饮食的多样性,解读社会现象,同时给国内传统饮食文化的分析创造有利的依据,这也充分说明研究该作品饮食文化在推动国内当代饮食文化上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明]西周生著,黄肃秋校点,《醒世姻缘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

[] 夏薇:《<醒世姻缘传>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版

[] 刘桓,李夕聪.论《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3):55-60

[] 魏红、郭心洁.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末清楚山东乡村日常饮食习俗[J].民俗研究,2010(03):234-242.

[] 徐海荣:中国饮食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年

[] 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 [清]陈顾著,《兖州府志》,山东,齐鲁书社,1985年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出版社,2000年

[] [清]曹雪芹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 王平:<醒世姻缘传>与民俗文化[J].民俗研究,1997(01):71-80.

[]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语考论》[M],杭州;浙江大学

[] 万建中:《饮食与中国文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

[] 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中华书局,2010年

[] 吴晓龙.<醒世姻缘传>与明代世俗生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35-242

[] 吴晓龙.<醒世姻缘传>与明代世俗生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30-242

[] [清]顾张思著,曾昭聪、刘玉红校点,《土风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醒世姻缘传》饮食文化研究

《醒世姻缘传》饮食文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865.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3月15日
Next 2023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