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歇后语研究

粤语中的俗语是岭南地区民众千百年以来,代代相传下来耳熟能详、极其宝贵的语言财富。在俗语中的歇后语寓意生动、地域色彩浓厚。从地域性,民俗性两方面对《广州话俗语词典》中的歇后语进行内容分类,分析其构式特点,语言风格。感受广州话歇后语的独特魅力,使广府文化更好地弘扬与发展。

关键词粤语 歇后语地域 民俗 广府文化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一直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频繁运用的词汇现象,普通民众学者们对歇后语现象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而广州歇后语更是广东人工作生活中的智慧结晶,寓意生动,诙谐形象,十分具有地方特色。在《广州话俗语词典》(下文简称词典)里,收录约2500条粤语口语里比较常用的惯用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也包括了少量特殊的方言色彩浓厚的复合词,词汇丰富。其中的歇后语一共有446条,通过对这些歇后语的研究,深入了解广州的粤语的特点以及广州的地域民俗风情。有利于对广州当地文化的研究与发扬,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使用广州歇后语。

一、内容分类

在词典中,446条歇后语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其中,地域性歇后语有113条,以人物故事、地名、生活习惯为主,还有部分是涉及当地特色产物,充分体现了广州的地域风情。民俗性歇后语占有绝对的比重,有210个之多,主要是传统、宗教节日的风俗习惯,独具当地特色的戏剧、饮食等方面的民俗文化,以及民间传说,反映出广州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

(一)地域性歇后语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有珠江及其众多支流贯穿的城市,濒临中国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广州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年盛开,又被称之为“花城”。如此宜居的气候,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的稳定繁荣,促进了广府文化的发展。

在广州歇后语中,有反映地名、人物故事的,这些都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一方水土孕育出一方文化。地域性的歇后语共有113个(详见附一),有涉及广州地名以及附近城市的,关于典型人物的,特色物产和日常生活习惯。地域特点带来的语言特性,使得广州歇后语独有广府韵味的同时,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

1.人物故事

在词典中,有28个人物故事的歇后语。其中的人物,大多是一类人的统称:疍家婆,就是水上居住的妇女们;东莞佬,指的是东莞人;亚崩,就是缺门牙的人;亚聋,就是耳聋的人;亚驼,就是驼背的人;亚婆,就是老奶奶。粤语中喜欢用“亚”字加名字中的一个字,“亚均”、“亚波”、“亚兰”,以表亲切,脱口而出。

(1)亚崩

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老一辈的广州人一听这些歇后语就很有亲切感。在粤语中,“亚崩”是一个很经典的形象,关于他的歇后语在《广州话俗语词典》中也有6个之多,关于亚崩豁嘴缺门牙的形象特征的歇后语有4个:亚崩吹箫——嘥声坏气、亚崩叫狗——越叫越走、亚崩养狗——转性、亚崩咬狗虱——唔死有排慌;亚崩劏羊——ngé1都无得ngé1:亚崩被人请去宰羊,由于他的力气大,干的干净利索,羊一声不吭就被他宰了,多用来形容无话可说,无言以对。亚崩买火石——噭过先知,这里的亚崩并无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优势,只是脱口而出的一个名字而已。亚崩买火石,要把火石与火镰碰撞一下才知道火石的优劣,比喻要经过互相较量才能分出优劣。

(2)亚茂

民国初年,广州著名酒家莲香楼有一位师傅叫亚茂,为人忠厚又勤快。当时,每到茶市将散,有不少茶客会买些饼食打包回家。而亚茂为了服务好顾客,就经常跑出来楼面巡视,见到哪种饼好卖或即将售完,就马上动手做,好让大家带回家,大家觉得亚茂既勤快又有心,因而就有了“亚茂整饼”这句称赞亚茂的话。不过这句话慢慢流传开来之后,因为其字面意思容易被误会成没事找事做,结果就渐渐变成了贬义词[]。这就是“亚茂整饼——冇嗰样整嗰样”的来历了。

(3)朱义盛

一百多年前,广州青云坊(后改名状元坊)内,有一间“朱义盛”首饰店。老板朱义盛经商老实,童叟无欺,生意越做越旺[]。店里出品的镀金首饰,与真金一样不会变色,价钱不贵,深受大众欢迎。后来,“朱义盛”成了假金首饰或赝品的代名词,就有“朱义盛——假嘢”、“朱义盛——永不褪色”的说法。

(4)陈显南

陈显南是抗战前广州的普通医生,他的医术并不高明,但广告贴遍大街小巷。人们拿他到处宣扬自己的做法讥笑为“得把口”。就是歇后语“陈显南卖告白——得把口”的来历了。

后来,一些深入人心的形象直接就成了某类人或物品的替代词。比如,假金、低档首饰称做“朱义盛”;形容光说不做的人,人们便会说“正一陈显南”;而当铺的老柜员就被亲切地称为“二叔公”。这些像是粤语独有的暗号一样,都是广州独有的,而这些趣味代言词则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2.地名文化

在广州歇后语中,有17个歇后语是带有地名的,都是出现在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多数是广州本土的地名景点,白云山、沙湾、三元宫、双门底等,也有少部分是与广州相邻的地方,陈村、肇庆、潮州等。这都是独有的地方特色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渐演变成口中的歇后语。

(1)双门底

广州北京路的北段,最早叫承宣直街,因为有座拱北楼连贯番山和禺山,而拱北楼下有两个门洞,故民间又称之为“双门底”,一直沿用至近代。清朝顺治年以后,双门底的商业更为热闹,以售卖文房用品、书籍、印刻、古玩金石、成衣、杂货的零售店最为著名[]。所以就有“双门底卖古董——开天索价,落地还钱”的说法。意思是卖古董的可以开出天价,而买古董的也狠狠杀价,体现出一种买卖的自由。

(2)沙湾镇

从南宋开始,何氏来到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围海农作,到了明朝,由于耕地多,房产多,何氏跃升当时沙湾的第一大“豪门”。到了夜晚,何府的灯笼遍布,所以“沙湾灯笼都是何府”的说法逐渐传开。而关于“沙湾灯笼——何府(苦)”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资料记载,何氏“姑嫂坟”在广州白云山上,所以每逢祭祖,何氏子孙天还没亮,就要打着灯笼进广州城。小北路城门的官兵,从远处看到何府的大灯笼,就会开门通行,可见沙湾何氏的富贵与风光,普罗大众就取“府邸”的“府”和“自讨苦吃”的“苦”,造出“沙湾灯笼——何府(苦)”这句歇后语来讽刺何氏的财大气粗,但何氏后人表示,世人对何氏富贵有误解,何氏祖训重耕、重读,所以即使富裕,也代代遵祖训读书,明朝之后,族内先后涌现八名进士、一名省元、四十多名举人。沙湾何氏的促学精神,一直延续至今,英才辈出,例如广东音乐的开路人“何氏三杰”,就是来自沙湾,《雨打芭蕉》、《赛龙夺锦》这些广东人最熟悉的旋律,就是在这里诞生,传向世界。

(3)三元宫

越秀山西麓应元路11号是遐迩闻名的三元宫,这座始建于东晋大兴二年(319)的道观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岭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道观之一[]。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爷”,是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神袛之一。而在三元宫的土地公是用锡制成的,“锡身”的谐音就是“惜身”,就有了“三元宫土地——锡(惜)身”这句歇后语,一般用来讽刺那些过分爱惜身体不愿意卖力干活的人。

两千多年来广州城址一直不变,成就了历史悠久的景点,众多纵横交错的街巷,街知巷闻的趣事。羊城每一道风光,都历经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沧桑变幻,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不得不承认,广州的每一寸土地都看尽了历史的细水长流,它们默默无言,却不会因此而黯淡无光,人们会记住,记住它们曾经的样子,独有的韵味,短短一句歇后语便可道出当中的趣味。

(4)潮州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当地人使用的方言是潮州话,而“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则是人们取笑潮州音乐的声音好像在说“自己顾自己”那样。文化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音乐的审美上,在美食方面也有差别。“潮州佬煲粥——呢镬杰嘅”正是差别的体现。在广州,粥和老火汤一样,在人们心中有着一定的份量,熬粥讲究“一气呵成”,香浓软滑的才算得上广州人心目中的好粥。而潮州粥则米粒不太烂,并且伴有较多的小菜,比如花生米,肉松等,与粤语地区的人习惯稍有差别。人们常用“呢镬杰嘅”表示这次问题大了。潮州出产的陶瓷花瓶都是成对的,无论是摆在门外还是厅内都是成双成对的,也就有“潮州花瓶——出双入对”这句歇后语了。关于“潮州”的歇后语在词典中有3个之多,可见潮汕地区与粤语地区文化的差异给人们给留下的深刻印象。

3.特色物产

在反映地域特色的歇后语中,除了地名以及人物故事外,还有一些特色物产,比如说广东凉茶,是我国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中草药煎水当作饮料喝,可以清热解毒,祛火除湿。通常药店都会事先包好待售,就有“广东凉茶——包好”这句歇后语,这是一个双关语,药店事先包好待售,另一个意思是保证会好。

民以食为天,说到饮食文化,不得不说“广府汤”,也就是老火靓汤,是广府人传统数千年的食补养生秘方。由于老火汤需要慢火煲煮,所以粤菜饭店的例汤都需要提前煲好的,就有了“酒楼例汤——整定”这句歇后语。

“梁新记牙刷——一毛不拔”,旧时广州一家生产销售牙刷的商店,它生产的牙刷鬃毛很牢固难以脱落,所以用“一毛不拔”作为它的广告语,于是广为流传就变成了指人吝啬,一毛不拔。

“石湾公仔——冇肠肚”,石湾镇位于广东佛山市,被称为“南国陶都”,有“石湾瓦,甲天下,旁及海外之国”的美誉,有着源远流长、底蕴厚实的陶文化根基,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石湾出产的陶瓷玩偶也十分著名,由于玩偶是没有内脏的,就有“冇肠肚”这一说法,比喻没有心肠。

广东肇庆市,以产草席著名,过去所产挎包也用席草编成,大而粗疏,背在身上易被误认为是讨饭袋,影响人的形象,就有“肇庆荷包——陀衰人”的说法,比喻做事连累别人或使人丢脸。肇庆著名的还有鼎湖山,山中庆云寺的素食较为著名,称“鼎湖上素”。“鼎湖上素——好斋”,指的是非常清淡,没有油水,比喻不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4.生活习惯

在广州歇后语中,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白花蛇浸酒——冇功效,广东素有自家泡药酒的习惯,常见的用老鼠浸泡在酒里,有“一鼠顶三鸡”的说法,还有用蚂蚁泡酒的,人参等多种药材泡酒的,用于跌打,养身都有一定的功效,而白花蛇酒作为一种药酒,并没有什么功效,具有了“冇功效”这一说法。

在广府文化中,茶文化亦是一大亮点,广州人爱喝茶,清晨的有“早茶”,招待客人也是离不开茶桌的,茶余饭后也少不了叹上一壶芳香扑鼻的清茶。广府人对饮茶十分讲究,最基本的便是开水冲茶,释放去每一篇茶叶的芳香,所以就有“冻水冲茶——冇味”的说法。关于茶文化的歇后语还有“翻渣茶——冇厘味道”、“隔夜茶——唔倒(赌)唔安乐”,这些歇后语反映出了茶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有关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歇后语有62个之多,如:柴鱼命——唔打唔成器、卖鲩鱼尾——搭嘴、三夹板上雕花——刻薄等等,都是反映人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取之于生活,有用之于生活。

(二)民俗性歇后语

民俗的基础是文化共同体,就是在共同生活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在这个最贴切百姓身心和生活的民俗文化中,歇后语是重要的一份子。词典中,体现民俗文化的歇后语有210个之多(详见附二),占了广州话歇后语的绝大部分。其中,有节日风俗类的13个,常识现象类有206个,传说故事类的23个,。民俗性的歇后语反映了当地人生活中风趣幽默的一面,以及人们的丰富想象力,具有“本土化”的特点。

1.节日习俗

“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这是一首广州的童谣,食过团年饭后,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穿上新鞋,拿上香火,口袋装着红鸡蛋,沿街卖懒。据说,经历“卖懒”,小孩在下一年就不会懒惰[]。这就是广府人独有的节日习俗。广府文化丰富多彩,传统民俗不仅体现在童谣中,更有体现于歇后语当中。

(1)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过年前都是同样的忙碌,为了迎接新年,家家户户都会办好各种年货。在广东,“煎堆”是少不了的。煎堆,是中国的传统小吃,在各地的叫法有不同,用糯米粉油炸而成,外圆而中空,表面布满芝麻,香脆可口,是旧时广东人过年的必备食物[],寓意“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清末民初的一首《羊城竹枝词》也有”珠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因此也就有了“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这一句歇后语。

而在除夕,年夜饭是少不了的,各家各户都忙着做年夜饭,大家都离不开砧板,也就出现了“年晚砧板——人人都要”的景象。广州的祭祀也是十分讲究的,例如,民间认为,灶神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供奉他的这家情况有什么就说什么——“灶君上天——有句讲句”,然而到了年三十晚,灶君早就从天上回来了,祭祀也就多余了,故“年三十晚谢灶——好做唔做”。

从前,大年初一的忌讳是很多的:不能打烂东西,若果真的不小心打烂了东西,马上说一句“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或者“岁岁(碎碎)平安”,见面要讲吉利话……[]故此,就有了“年初一见面——专讲好话”这句歇后语了。

(2)端午节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阿妈叫我睇龙船……”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广东民谣——扒龙舟是广州人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水上扒龙船——好丑有人见”在水上划龙船棍,划得好赖岸上的人都能看得见。比喻所做的事是公开的,做得怎样大家都看得见。“龙船菩萨——水(衰)神”龙船所供奉的菩萨是水神,广州话的“水神”和“衰神”音近,“衰神”是缺德鬼、倒霉鬼、讨厌的家伙的意思,为了加强当中情感,就有“龙船棍——顶水(衰)神”,顶:非常,挺。还有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歇后语:端午节先嚟拜山——迟唔迟啲。南方的习俗,扫墓都在清明,农历三月,而端午节是五月初五,这个时候去扫墓已经太迟了,以此表示做某事太迟了。

(3)波罗诞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唐朝时,一位天竺属国波罗来华,因误归期终老于广州,后被封为“达奚司空”,建海神庙供奉,因其来自波罗国又在南海神庙种植了波罗树,神庙在民间又被称为波罗庙,广州民间将农历二月十三日设为“波罗诞”,即南海神庙的庙会。相处有一艘来自波罗国的商船来华,泊于庙前,船员忙于搬运贡品进庙朝拜南海神,其中有一船员因舟船劳顿,水土不服,在庙外晕倒。庙头村内姓岑的姑婆见此情况,将船员扶到树下,唤来村人将船员背回家中,岑姑婆为船员煎药。船员得救后将自己从波罗国带来的雄鸡送给岑姑婆以表感激。雄鸡颇通人性,与岑姑婆相依为命。村外有一员外,相中该雄鸡,便前去高价买下,被岑姑婆拒绝后,员外不甘,派家丁把鸡偷回来。那鸡从此不再啼叫,员外一怒之下就把鸡杀了。岑姑婆伤心不已,得知鸡毛被丢在垃圾里,就将鸡毛一根根捡回来,洗净晒干,然后用黄泥做鸡身,纸皮做鸡皮,把鸡毛一根根黏上去,看上去是栩栩如生。第二天清晨,雄鸡竟然翻生啼叫,让人惊叹神奇。晚年的岑姑婆因病无钱医治,遂在波罗诞庙会上将公鸡卖出。村民见之栩栩如生,纷纷询问如何制作,岑姑婆将技法传与村里妇女,因此,波罗鸡成为波罗诞庙会的重要象征,代代相传。“波罗鸡——靠黐”中,“靠黐”是靠粘贴而成的意思,在广州话中是借机会沾点好处的意思。

2.民俗文化

《汉书.王吉传》中记载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交流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同样,词典中也有不少民俗文化类型的歇后语,包含着大量的民俗事象,对研究粤方言地区的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1)粤剧

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最能体现其民俗特点,广州人代代相传下来的民俗活动、特色美食还有粤剧文化都是独具广州特色的,在歇后语中也不乏它们的身影。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广州地区民间好尚戏曲,外来戏班演出频繁,并有众多子弟参加演唱,孕育了粤剧的种子。清初出现被称为“土优”的本地戏班及其演唱的“广腔”,为粤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演粤剧唱京剧——南腔北调”粤剧代表南腔,北戏代表北调,自然就是南腔北调了。清末民初,粤剧十大行当重新进行整合,把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中的“外”类称“大花面”。在表演风格上近似京剧的“铜锤花面”。这个行当因表现具体戏剧人物的需要,演员要勾画面谱,故称“花面”,但为了与同样要开面、着重表现忠勇武将的二花面区别开来,而称“大花面”[]。在表演时,用官话道白称呼母亲时,与广州话中的“无钱”相似,故出现了“大花面叫母亲——无钱”。而由于表演者的浓脂厚粉,当演剧要擦眼泪时,大花脸不能用手真的擦脸,要假意地扮演这一动作,故“大花面抹眼泪——离行离迾”,离行离迾就是离开行列,比喻做事离开规范的意思。

(2)丧事习俗

在广东,人们红白二事都是十分重视的。有这么一个古老的民俗,过去,老人去世,家属就在大门前挂一对报丧的黑字灯笼,上面用大字贴明姓氏,再用小字标明死者的享寿岁数。这个岁数通常比实际年龄大三岁,是因为天、地、人各赠一岁,所以就有“死人灯笼——报大数”这句歇后语。关于白事的的歇后语还有“亚聋送殡——唔听佢支死人笛”、“灵前酒壶——斟亲都滴眼泪”、“撒路溪钱——引(瘾)死人”、“买定棺材掘定氹——听死”。

(3)民间传说

有一部分歇后语是有关于民间传说一些神袛人物,并带有创意性的丰富想象的,如阎罗王,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为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常以“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两对鬼使差为左膀右臂。阎王通常给人以严肃的形象,而粤语歇后语却把这种敬而远之的阎王形象淡化了:阎罗王出告示——鬼睇、阎罗王嫁女——鬼要、阎罗王下一代——正鬼头仔、阎罗王开饭店——鬼食、阎罗王招工——揾鬼嚟做、阎罗王探病——问你死未、阎罗王揸摊——鬼买,结合日常生活加以想象,使得阎王的角色更加幽默,平易近人。有关于神仙的歇后语则有:白蚁蛀观音——自身难保、罗汉请观音——人多好担当、雷公打交——争天共地等等。这些都是关于一些传说人物,并加以丰富的想象,增强了歇后语的趣味性,使广州歇后语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构式特点

通常所说的歇后语俗称俏皮话,是一种有着特殊结构和表达效果的语汇类型,前一段是个引子,由此产生联想,导引出后一段解释说明的部分,后一段是整个歇后语的语义重点[],就如谜面和谜底的关系一样,寓意深刻,凝聚智慧。歇后语是一种短小的语句,正是这样特殊的语言构式特点,在对话中,人们常把歇后语挂嘴边。

(一)押韵

在诗词歌赋中,常见使用押韵的手法,使音调变得和谐优美,而在歇后语中,也不乏这一特点。在词典中也收录了有十三个前后部分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的押韵歇后语,读起来具和谐感,朗朗上口。比如,刘备借荆州(zeo1)——一借冇回头(teo4),韵脚是“eo”;年三十晚谢灶(zou3)——好做唔做(zou6),韵脚是“ou”;黄鳝上沙滩(tan1)——唔死一身潺(残)(san4),韵脚是“an”(详见附三)。这些歇后语押韵的字是押粤语的韵,如果是用普通话念出来的,则未必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妙处,这也是方言歇后语的独特之处。

(二)设喻隐蔽

诙谐幽默,生动有趣是歇后语的一大特点。歇后语通过隐蔽的设喻,使内容上没有关联的前后部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就如“海底石斑”,开始一听难以猜测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以为是好事情,但到后半部分却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好鱼”,但却不是“鱼”而是“淤”,就是很糗的意思。老公拨扇——妻(凄)凉、老婆担遮——荫(阴)公(功),这些都是通过谐音的形式隐蔽设喻,大多数都具有讽刺的含义,通常是将讽刺的人都蒙在鼓里,由此带来意想不到的幽默感。除了带有谐音的歇后语外,还有直截了当的隐蔽设喻,同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豆沙包——黑心、交通灯——点红点绿、芋头煲糖水——心淡……

(三)同义替换

在广州歇后语中,同义替换的歇后语为数不多,只收录了6个。它的前后部分意思是一致的,只是换了同义词,却有不一样的效果。这种同义替换类型的歇后语有别于以上的设喻隐蔽,却同样有将讽刺者蒙在鼓里的绝妙效果。

1.铁木真打仔——大汗 扌耷 细汗

铁木真,即元太祖,他于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后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仔:儿子;扌耷:捶打;细汗:细小的汗珠,这里戏称“大汗的儿子”。

  2、乾隆皇契仔——周日清

契仔:干儿子;周日清:双关语,一指人名,是通俗小说《乾隆游江南》中乾隆皇帝认收的干儿子;二指钱每天都用光,没有积蓄。

3.赵匡胤——大宋(餸)王

赵匡胤:宋朝的第一个皇帝。广州话“宋”与“餸”同音。“大宋”指宋王朝;“大餸”指吃饭时吃菜多,即北京话的“菜莽”。

4.关公细佬——翼德(亦得)

关公:指三国时蜀汉大将关云长;细佬:弟弟。关云长的结义弟弟张飞,字亦德。广州话“亦德”与“亦得”同音,即“也行”,“也可以”的意思。

5.番鬼月饼——闷极

番鬼:过去对外国人的蔑称;闷极:极为烦闷,了无意趣。用英文说“月饼”(moon cake),广州人听起来就像“闷极”。

6.一三五七九——无双(伤)

一三五七九都是单数,没有双数,即无双。在粤语中“双”与“伤”同音。“无伤”即不要紧,没有大碍的意思,比如无伤大雅。

以上六个同意替换型歇后语的特点在于“谜面”是平淡无奇的内容,让人难以猜测“谜底”,但前后却是紧紧相连的关系,只是换了说法,就深化了其中含义。

三、语言风格

语言有很强的美学功能,它不仅只强调其基本功能——信息传输功能,还可以创造美,培育审美趣味[]。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艺术,歇后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正能体现语言美学功能这一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一样的人文风情,不一样的民俗文化描绘出独特的民族色彩。通过对歇后语的内容、构式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广州歇后语浓郁的粤方言特色,平实而活泼;通俗幽默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又真切深刻。这些都是当地百姓生活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绚丽的一笔。

(一)粤语方言特色

广州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声调语言,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广州话即粤语,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广州话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汉语,是中国现存拥有最多古汉语元素的语言。在这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不少耳熟能详、极其宝贵的语言财富。其中的俗语便是与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代代相传下来的智慧结晶。粤语方言的特点造就了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歇后语,通常以谐音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词典中有77个谐音类的歇后语(详见附四),利用同音、近音来替代本字,产生辞趣。而这些歇后语的谐音多是粤语的读音,比如,非洲和尚——黑(乞)人僧(憎)、隔夜茶——唔倒(赌)唔安乐、灶君跌落镬——蒸(精)神,这些歇后语中谐音的字用普通话念并不同音或近音,用粤语念就是同样的音,带有浓郁的粤语方言特色。

(二)通俗性

如今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的时代,许多的人从小接触的先是普通话而非所在地区的方言,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广州小孩子也未必真切地了解这些以粤语为主的俗语,更何况是与粤语接触较少的人们呢?广州话的通俗性,使得俗语中的歇后语“难以为外人道也”,这的确是一大遗憾。比如,肥婆坐塔——佮佮冚、生草药——罨(噏)得就罨(噏)、干米饼——米(咪)制,这些歇后语的后半部分都是一些粤语的惯用语。这些歇后语若单纯用普通话去读,是无法体会得出个中妙处的。广州人常说的“该煨”、“衰贴地”、“好瘀”、“挜拃”、“冇揸拿”……,似乎像一些暗语,即使把这些惯用语翻译成普通话依然无法确切地诠释个中的含义,同时也流失了许多歇后语当中的语言特色。这就是粤语特点的通俗性,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粤方言基础上才能品味出这些广州歇后语的妙处。

(三)幽默风格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诠言训》中指出: “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即不通俗、不简便语言无法长久流传。虽然有些地方的歇后语有些土气,并显得粗俗,但是,整体而言,歇后语反映了当地人们生活、生产交流的信息和内容,语言诙谐而具有特点,展示个体自身的知识和智慧[]。正是歇后语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其传播更具广度和深度,语言诙谐,多带有讽刺意义,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修辞方式,都能带来很强的幽默感。

广州歇后语的幽默风格体现在其内容的趣味性。人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神祗的形象加以想象。其中数阎罗王的最多,有阎罗王出告示——鬼睇、阎罗王嫁女——鬼要、阎罗王下一代——正鬼头仔、阎罗王开饭店——鬼食、阎罗王招工——揾鬼嚟做、阎罗王探病——问你死未、阎罗王揸摊——鬼买,这些歇后语使得阎罗王的形象更加具体化,同时增添了幽默感。除此以外,还有灶君跌落镬——蒸(精)神、灶君老爷——黑口黑面、天堂尿壶——全神灌(贯)注、寿星公吊颈——嫌命长……可见神袛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人们加以创造想象,使得歇后语增添了趣味。

在广州歇后语构式上,其同义替换的形式,使得歇后语的前后部分紧密相连,生动形象,虽是表达同一个含义,但是换一个词语,换一个方式,就有一种改头换面的全新感,使得语言形式变得更加幽默风趣。设喻隐蔽的构式特点,前半部分把“谜底”隐藏得密不透风,当解开谜底时,不得不赞叹当中的妙处,这就是广州歇后语的幽默风格。幽默成在舌耕,功在思考,纵观广州歇后语每一面都能体现幽默风格,其实言语本身稍作变化处理,便可产生反差,起到幽默的作用。

四、结语

广州歇后语是粤语语汇中保留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歇后语无论是语言、结构上都有其独特性,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是粤语温泉的精髓的体现。广州歇后语也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的,比如,“程咬金三十六路板斧——出齐”到“六国大封相——尽地出齐”;“酒楼例汤——整定”到现在网络用语“很多事情就像糯米鸡一样——整定的”;也多了“九大簋——任食唔嬲”;“十对作家加十对将军——廿文廿武”;“一本通书睇到老——食古不化”等等。但由于广州歇后语的地域局限性,在普通话推广的浪潮中,越来越少使用这些歇后语了,很多人也写不出其中的生僻字了,甚至现在的年轻一代,连这些俗语的意思都不清楚了。令人欣慰的是,在广州还有不少俗语应用于生活中,比如,广州的广播电台节目,电视台的本土节目,一些“茶楼”的宣传单、菜单等等,都有涉及俗语的应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宣扬一方的文化仅凭这些传播方式是不够的,应该渗入教育当中,让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传承和发扬广州本土文化保驾护航。通过研究广州歇后语了解广州文化,粤语文化,对南越文化的保护与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长书.汉语歇后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2.

[2] 李沛聪.粤语有段古[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38.1.

[3]颜志图.羊城讲古[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93.68.2.4.

[4] 黄勇.大美广州[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8.

[5] 林继富.“民俗认同”与“文化自愈机制”两个有用的概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6] 《粤剧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粤剧大辞典[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

[7] 伍铁平,王庆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21.

[8] 马利军,梁俊煜.粤语歇后语语义性质及其内部关系研究 [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9] 欧阳觉亚,周无忌,饶秉才.广州话俗语词典[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10.

致谢

该论文得以顺利完成,首先离不开粤语的成长环境。粤方言不仅仅是日常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份情怀,一种成长的记忆。感谢那一次“喝早茶”宣传单上的“盏鬼广州话”,启发了我研究广州歇后语。通过对广州歇后语的研究,让我从中收获了许多,其实我对自己的母语了解的只是皮毛,感谢这一次的论文写作,让我在完成论文的同时深入了解歇后语,了解粤语。

在本论文的写作研究过程中,不得不向我的指导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记得老师面批初稿时,心里没有底数,在老师一笔一划,一字一句的批改下,明确了主题,理清了思路。在疫情的影响下,老师忙于网课的同时,不忘给我们做论文批改工作,当我收到修改后的文稿时,不得不敬佩老师的严谨——就连细微处也说明得一清二楚,错别字、不一致的格式也难逃老师的法眼。当遇到困惑向老师请教时,老师仔细认真为我解答,每一句“明白了没有?”都让我有满满的安全感。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不长,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其次,我还要感谢老师,在论文进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时间点都给予提醒,使我们的论文研究写作得以有序进行。还要感谢前人的种树,《广州话俗语词典》对于粤语俗语的收集整理,为论文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些俗语的是粤方言文化的瑰宝,随着时代的推进,俗语仅仅依靠口头传承是十分不足够的,需要收集,整理才得以保存,传承,发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我的学术水平十分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最后,再次感谢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和家人!

 

广州歇后语研究

广州歇后语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217.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17日
Next 2023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