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在教育中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对生活产生认知。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促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幼儿园与小学进行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应以促使儿童的健康发展为教育目标。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联系性等特点,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儿童发展的特有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进行衔接时,要选定出合理的教育衔接段。一般来说,有幼儿园教育转变为小学教育的教育衔接段往往是儿童入学之前的半年或者是儿童入学之后刚开始的半年。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不存在主次关系,二者之间相互独立且互不依靠。因此,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这两大互不依靠的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就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儿童教育衔接的重要性

  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在这一过渡阶段,应注重过渡的平稳性与过渡的合理性。对儿童来说,幼儿园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点,同样,儿童升入小学时又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点,而且升入小学这一转折点对儿童的作用并不低于幼儿园对儿童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儿童的生活主要是以游戏为主的,而进入小学教育时,儿童的学生生活便开始以学习为主。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都是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呈现连续发展与阶段发展的连接关系。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做好对小学教育的连接工作,为儿童进入小学教育打下基础。儿童在从幼儿园教育走进小学教育时,其实现了人生的一大重要转折,儿童开始从原先的幼儿园环境中脱离出来,走进小学教育的环境并积极适应该环境。同时,儿童在从幼儿园教育走进小学教育时其社会适应能力也相应提高,这就保证了儿童能够逐渐适应小学教育中的各种环境。“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小衔接”做的不够好,儿童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和身体状况,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注重儿童教育衔接的科学性

  (一)衔接工作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转变为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中,要为儿童适应这一衔接结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先衔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兴奋感,并注重儿童在这一衔接工作中是否有不高兴、不适应的心理出现。现如今,幼儿园对儿童的衔接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这主要表现在在:首先,幼儿园往往对儿童进行突击性的衔接。在幼儿园教育即将结束时,幼儿园开始对儿童进行突击衔接,使儿童在短时间内实现迅速的衔接。然而这种衔接并不科学,也不高效,这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并没有为儿童顺利接受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阻碍了儿童衔接教育的顺利进行。其次,幼儿园片面的重视对儿童的表面衔接,未从本质上做好儿童的教育衔接工作,这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再次,幼儿园过度追求在实践中的衔接。幼儿园为了实现儿童的实践衔接,实行不科学的超前教育和超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速度。在进行实践衔接过程中,由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的程度,幼儿园实行超前教育和超龄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同时也是很多儿童丧失自信心,使儿童较早的产生了厌学心理和怕学心理,严重阻碍了小学教育的顺利进行。可见,幼儿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发展时期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儿童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能否顺利进行。幼儿园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其直接影响着儿童今后的终生教育与一生发展。因此,幼儿园做好对儿童教育的本职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幼儿园教育对实现儿童教育的衔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研究表明,儿童的童年时光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价值。儿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其今后的发展中就会存在较多的积极因素。相反,儿童若拥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其今后的发展中就可能会出现多数消极因素。因此,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必不可少的,童年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生。在童年时期,儿童的生活经历与生活经验直接影响着儿童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可见,在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进行衔接时,一定要遵循衔接适度的原则。衔接适度原则要求在对儿童进行教育衔接时要明确衔接的目标,将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逐步靠拢,并做好小学教育的对接工作,充分做好幼儿园方面和小学方面的双重准备。衔接适度原则还要求在进行衔接时,要从行动上对儿童教育衔接进行实际的帮助,明确衔接内容与衔接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在进行适度衔接时,要将儿童衔接教育与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相结合,在对儿童进行幼儿园教育中实现衔接教育,为儿童接触小学教育作出充分准备,在顺应儿童天性的基础上实现儿童衔接工作的完成。适度的衔接还要求时刻关注儿童的幸福感,准确捕捉到儿童的情绪,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生存能力。

  (二)衔接工作要全面进行

  儿童有幼儿园教育进入小学教育时总会存在一定困难的因素,教育机构在对儿童作出教育衔接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困难因素,将这些困难因素看成衔接工作中的关键点,针对这些困难因素进行积极的研究并找出能够解决这些困难因素的方法。儿童在进入小学教育时,其主要的困难点并不是儿童的知识储备不足,而是儿童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教育环境,儿童对小学授课模式感到陌生,对小学教育中的要求感到陌生甚至恐惧,对新出现的同学关系与师生关系不能很好的适应。因此,要做好儿童教育衔接工作,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帮助儿童适应新出现的同学关系与师生关系;第二,帮助学儿童适应小学教育模式并能够融入其中;第三,帮助儿童理解小学教育中的规范,促使儿童在小学教育中学会规范自我行为;第四,帮助儿童对小学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五,带领儿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已经小学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关键作用;第六,帮助儿童适应小学教育环境。

  (三)衔接工作要平稳发展

  在衔接工作中,幼儿园应注重对儿童教育的整体设计,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入学教育的完美结合。在幼儿园衔接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层级是大班教育,大班教育为儿童进入小学教育直接起着铺垫的作用。大班教育要对儿童进行知识和心理的强化训练,在对知识和心理的强化训练中实现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靠拢。在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靠拢工作中,不能具有任意性和盲目性,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孩童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具体儿童尽可能的实现逐个靠拢。在进行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靠拢工作中,应注重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和能力,围绕教育靠拢这一最终目标对儿童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大班教育中,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及锻炼儿童能力的工作,如指导儿童学习修订书本、教会学生如何有序整理自己的书籍,指导学生如何自己动手削铅笔,怎样能把书包洗干净并时刻保持书包的清洁。在开展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中,促使儿童掌握一些生存本领和学习方法,促使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四)衔接工作要多方配合

  在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进行衔接的工作中,家庭也应该积极配合衔接的工作,促使教育衔接在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的共同协调与配合下顺利进行。目前,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方应该高复重视这一点,不可忽视三者中任何一方的作用,避免重复教育与教育脱节现象的出现。幼儿园与小学进行衔接时,应着重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儿童对幼儿园以外的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帮助儿童认识小学教育的环境及学习情况,激发儿童内心对进入小学的渴求。在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应积极引导儿童对小学教育的感知与深入体验,加深儿童对小学教育的印象,帮助儿童在小学学习中的学习经验。
  为了存进儿童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学教育,对小学教育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幼儿园可以和小学联合起来,进行有效的互动,形成互访理念,帮助儿童走进小学教育课堂,促使儿童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同时,幼儿老师与小学教师也因相互沟通,加深对双方的了解,为儿童实现教育的衔接做好充分的双向准备工作。同时,在儿童教育衔接过程中要重视家庭及儿童家长的作用。家长在要在幼儿园的指导下树立起正确的儿童教育衔接观念,与幼儿园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友好的双方合作。为了实现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可以定期举行大班家长会、学校家长讲座论坛、领导介绍如何实现教育衔接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在多种活动中促使幼儿园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多种沟通活动的举行能够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教育衔接的重要性,是家长清楚的区分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同,促使家长为儿童进入小学教育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准备,以此实现儿童教育衔接平稳的进行。

  (五)对衔接工作进行评估与调整

  在儿童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工作中,要对衔接的工作进行实时追踪与及时评估,并对衔接的结果进行反馈,在衔接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要积极地加以调整,保证儿童监狱衔接工作的平稳进行。儿童教育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平稳进行需要利用评估来对衔接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及时的评估能够发现衔接工作的不足,促进衔接工作保持适度。在对儿童教育衔接工作进行评估时,首要的一点是评估要秉承科学的理念,并促进儿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评估的内容要具备多样性,应包含儿童对进入小学的渴求度、儿童对小学教育的学习兴趣、儿童能否适应小学教育环境以及儿童是否具备小学生活能力等等。另外评估工作中也要对儿童进入小学之后的一系列生活学习情况进行追踪,确保儿童的成长发展水平与小学教育相适应,保证儿童在平稳的衔接环境中顺利的融入小学教育。评估工作要结合实际,并制定统一而全面的评估标准,切忌从单方面对儿童进行评估。
  在儿童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做好全面的评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评估通过运用观察、交流、心理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对儿童教育衔接工作进行科学、有效、全面的评价,对儿童教育衔接工作及儿童在衔接工作中的表现作出客观的判断。评估实际上是评价者对儿童教育衔接工作的全面审视,并在审视的过程中查找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反馈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完善的过程。整理是审视者在发现问题之后,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解决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幼儿园结合评估与反馈,认清儿童教育衔接工作中的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完善。幼儿园在进行儿童教育衔接工作时要提高自信心,并积极制定出实际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在工作中不断调整与完善,对工作积极改进,提高儿童教育衔接的工作质量。

  衔接教育不可急于求成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从幼儿园踏进小学的一个过渡时期,其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儿童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时,儿童不仅具有学前的特点同时也具备学龄的特点,所以,将小学教育的方法直接强加在儿童的身上是行不通的,这明显与儿童的特点相违背,因此,在衔接工作中保证工作的科学性与有序性,然而,在衔接工作中,多数的幼儿园衔接工作者并没有注重培养儿童发展素质,忽略儿童的学前特点与学龄特点,将小学教育强加在幼儿身上,将小学教材不科学的下放,是儿童对小学教育产生陌生感甚至恐惧感。另外,幼儿园在对儿童的管理工作上做的也不非十分到位,幼儿园急于求成,照搬小学教育的规则,不合理的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这些也都违背了儿童的学前特点与学龄特点。幼儿园的这些做法不仅没有对衔接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使儿童对小学教育变得更加无法适应,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甚至使儿童产生了怕学、厌学的逆反心理,这对儿童日后的成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结语:

  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帮助儿童能够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推动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并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其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在进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中要渐进有序,保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平稳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俊杰.论我国幼儿教育目标[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2.
  [4]杨晓萍.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9).
  [5]李子建,杨晓萍,柴赛飞,颜明仁.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90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15日
Next 2021年5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