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014浙江省长李强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公开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概念,2015年浙江省在正式文件中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2015年12月底,xxxxxxxx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自2016年住建部公布特色小镇名单后,全国共公布了两批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多个。我区共有国家级特色小镇12个,省级特色小镇12个。特色小镇是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引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新途经,在我国经济稳健发展下,发展建设特色小镇,壮大城乡经济,是我国小城镇寻求经济增长的新途径,该模式应长期坚持。
本文结和内蒙古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情况,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调查和分析了内蒙古的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并对其问题和对策也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内蒙古特色小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特色小镇的产业规模、自然生态和发展平台的建设上都有了进步,内蒙古各地的特色小镇也基本都完善了各自的主导产业建设。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内蒙古的特色小镇数量较少并且各特色小镇主题不够鲜明、小镇的基础设施配套较弱、人才流失严重、政策扶持力度差,通过思考这些特色小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特色小镇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趋势,结和当地实际情况,从“产城人文生”五方面对内蒙古特色小镇进行研究,对内蒙古特色小镇建设提出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建设、问题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特色小镇是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引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新途经。自2014年浙江省首次全国范围内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后并取得成功,各地纷纷效仿开始建设特色小镇,各地XX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当地小镇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为内蒙古特色小镇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建议。
发展特色小镇是未来我国小城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发展模式,其特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的创新,还能使特色小镇在经济上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活跃小城镇的经济。
1.2研究问题与方法
文献研究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必须遵循文献的概念和理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参考文献的获取是用来完成本论文的必要材料,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持。
比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学者的看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中共性,用于分析内蒙古特色小镇发展建设。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对内蒙古部分特色小镇进行考察,对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提炼,随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
1.3研究创新点
目前,内蒙古特色小镇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运作等方面还不够成熟,而当前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当前推进全国中小城镇进行转型、发展小镇经济的重要方式途径,尤其是像内蒙古各特色小镇一样的,文化底蕴深、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的特色小镇,本文综合运用地方营销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内蒙古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新型城镇化
随着国内的市场日益活跃,各种产业快速发展,小城镇由此应运而生,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周边农村人口涌入小城镇,这对小城镇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医疗设施、教育、住房、土地、水源等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小镇的发展受到限制,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小镇发展模式进行升级,让小镇发展进入2.0时代。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来,我国城市规模扩大了二到三倍,但实际上我国的城镇化存在许多水分,有很大一部分伪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发展中的重头戏,而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条件之一,以及实现小城镇转型的重要抓手点,是XX在认识到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后研究出的新型模式。新型城镇化发展应坚持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绿色发展。要科学合理的构建城市格局,大小城镇分布科学合理并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紧密联系,同时也要适应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在生活方式、支撑产业、居住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于传统城镇化有明显区别。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帮助传统小城镇从乡发展到城以,实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二)特色小城镇
关于特色小(城)镇,目前在学术界尚未有明确定义。浙江省作为全国最早进行特色小镇建设的省区之一,2015年在浙江省XX报告中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以在发展壮大产业,整合现有资源、项目以外,还要兼顾当地历史文化,深度对小镇文化进行挖掘,开发旅游功能,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资。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要深入贯彻创新理念,推进小镇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绿化生态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特色小(城)镇分为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主要是指产业于发展要素集聚,不同于一般行政意义上的小镇和产业园区;特色小城镇是独立于市区,有着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
本文将特色小城镇定义:为以行政建制的小镇为依托,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生态优美,小镇的各种资源紧密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城人文生”相融合,将小镇特色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壮大小镇经济。
二、理论基础
(一)新城市主义理论
新城市主义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X建筑界提出,源于对欧美发达国家城市低密度郊区化蔓延产生的贫富分化、社区隔离等问题的思考。新城市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则是在第四届“新城市主义大会”上通过的《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理论主张对城市进行重新定义,认为城市的打造应注重营造社区感、认同感、安全感,调整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以增强人们的交流,加强居民间有活力的社会交往,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新城市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四点:一,强调区域城市的营造。不同于过去郊区化的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认为区域是有机的生态系统,应以城市为中心,中心和外困协同演化。二,注重公共交通的利用,打造紧凑型城市。新城市主义希望通过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土地的利用及城市的发展,通过对土地这一-稀缺性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提高集约化程度,同时注重再塑造城市文化以提高城市生活活力。三,注重城市的混合功能。新城市主义强调实现居住、办公和就业的平衡,追求打造多样化以及多层次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四,找寻传统城市。新城市主义指出,寻找原有街道和广场的作用,将其打造成极具场所精神的公共空间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新城市主义坚持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连续,尊重地方的传统与已形成的自然场所秩序,建议从当地的历史、资源等因素中汲取灵感,通过创新思维方式方法增强地域文化特色。目前,新城市主义已在传统邻里开发(TraditonalNeighborhoodDevelopment)、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ransitOnentedDevelopment)和智慧增:长模式(SmartGrowthDevelopment)等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模式,对小城镇的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产业集聚发展理论
1890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就产业集聚理论进行论述,他提出产业集聚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企业发挥作用:一是通过集聚使知识与信息较为便利的传播,利于形成范围经济,进而营造出协同创新的环境:二是通过人口的集聚形成共享的劳动力市场,而专业劳动力的集聚利于压缩劳动成本:三是通过集聚使生产活动相对集中,有利于生产资料和生产设备较为经济和专业的利用,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且利于形成规模效应。20世纪初,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在其撰写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提到,在工业的区域分布中,集聚的优势在于在某–地相关要素的集中且产生成本节约,集聚可分为企业自身的扩大.和发展而产生集聚优势的初级阶段以及各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集中化的高级阶段”。
集聚的倾向产生并创造了社会集中化。城镇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体,由资源集聚带来的成本节约是小城镇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集约式发展已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产业集聚发展理论是研究小城镇产生原因以及发展动力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探索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线索。
第三章内蒙古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一、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实现乡村振兴的途经之一,推进中小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内蒙古中小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乡发展上我国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重要手段,自2016年浙江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建成特色小镇,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浙江开始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小镇,自2017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公布了两批特色小镇建设名单,总计共建设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19年公布了内蒙古首批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培育名单,内蒙古共计建设12个省级特色小镇。
内蒙古紧跟国家政策步伐,从供给侧着手发展小城镇经济,以小空间实施大战略,以小平台发展大产业,以小载体推动大创新,认真践行“新型城镇化”理念,贯彻科学发张,“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高度结合,汇聚众多资源要素,结合全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积极构建特色小镇。内蒙古特色小镇肩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是实现自治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本节对内蒙古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和建设基本特点进行概述,从整体上分析内蒙古特色小镇建设基本情况。
二、内蒙古特色小镇实证分析
调查问卷的设计:
我国特色小镇经过四年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的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率先开始建设特色小镇的各小镇,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摸着石头过河的各类特色小镇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内蒙古现共有特色小镇24个,为研究我区特色小镇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2020年4月28日发放了一批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围绕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问题、对策两方面进行展开,共设计18个问题,涉及参观旅游特色小镇的人群及他们的学历、出行方式,特色小镇建设对当地的影响,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和建议。主要是为了了解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本次调查总共获得69人的有效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内蒙古当地居民,及部分省外居民,其中男性占39.13%,女性占60.87%,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问卷的综合分析,发现来内蒙古特色小镇的人年龄在21—39岁的人居多,占总比重的74.46%,20岁以下占15.94%,40—50岁占8.7%,50岁以上占2.9%;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大学及以上的占比最重,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9.57%。从月收入水平来看,2000元以下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37.5%,2000元到3000元的人数为23.44%,3000元到5000元的人数为29.69,5000元以上的人群为9.38%。
2.信息获取途径
由图xxx可知:内蒙古特色小镇在宣传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从调查者的信息了解途径来看,大部分是通过电视广告、新媒体、亲友介绍了解内蒙古的特色小镇,其中电视广告占50.72%,报刊杂志占26.09%,新媒体占46.38%,亲友介绍占39.13%,其他途径占20.29%。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搭上新媒体的快车,迅速在网络上走红,成为了网红城市,特色小镇作为小城镇新的发展渠道,在网络上知名度越高,所带来的附加利益也就越高。但观现在内蒙古各特色小镇的宣传,宣传主体依然落在了传统媒体上,在新媒体的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被调查者选择特色小镇类型
由上图xxx可知:现在特色小镇共有10余个大类,而人们选择去的类型多是历史文化型、城郊休闲型、生态旅游型、特色产业型,其中生态旅游型占比最高,占66.67%,历史文化型占62.32%,特色产业型占49.28%,城郊休闲型占44.93%,时尚创意型占37.68%,新型产业型占15.94%,交通区位型和高端制造型占均占10.14%,金融创新型占7.25%。每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协同的整体,各特色小镇都是资源基础较深小镇,可以继续在现有资源上进行升级,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当下社会经济活跃,人们开始注重提高生活水平,旅游经济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支柱,内蒙古各特色小镇在建设中要把旅游发展列入一个重要位置,在现有产业上进行升级,融入多种元素。
4.出游方式、出行方式、住宿方式、游玩时间、预计消费
从被调查者的情况来看,选择跟团游的占17.39%,自助游的占82.61%;出行方式上,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自驾游,自驾游占42.11%,综合交通占28.07%,火车占17.54%,飞机占7.02%,其他占5.26%,内蒙古地广人稀,全境公路总里程达20.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33公里、一级公路8443公里,国省干线路网覆盖全区85%以上的人口,连接了所有旗县及以上行政节点、重要资源基地和经济开发区。在较长的公路上,XX一定要加强对道路检修的频率,确保游客旅程的安全。
在住宿上,选择酒店的占39.13%,民宿占39.13%,农家乐占17.39%,野营占1.45%,其他2.9%,各特色小镇要加强对管辖区内酒店的管理及建设,对部分老旧存在安全问题的酒店责令其整改。加强小镇内的民宿建设,民宿建设与小镇发展风格相匹配,并形成规范的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确保游客住宿安全;被调查者的游玩时间在1天以内的占8.7%,1—3天占69.57%,3—7天占18.84%,一周以上的咱2.9%;大部分游客消费在500—1500元,消费500元以下的占10.14%,500—1500元占50.72%,1500—3000的占27.54%,3000元以上的占11.59%。
5.内蒙古特色小镇的发展优势
内蒙古现有各特色小镇均有这深厚的历史或资源底蕴,73.91%的调查者认为内蒙古特色小镇资源丰富,53.62%的认为历史文化长,42.0.%的认为文化娱乐丰富和区位优势强,30.43%认为公共服务水高。在深厚的资源文化底蕴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特色小镇的服务水平,完善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6.特色小镇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好处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根据被调查者的问卷现实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的占84.06%,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占71.01%,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增加收入的占65.22%有助于产业升级的占56.62%,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占52.17%。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小镇经济提升的一大助力,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解决部分就业、完善当地的基础设计建设,XX要继续挖掘有潜力的小镇,扩大内蒙古特色小镇的数量。
7.特色小镇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坏处
特色小镇发展会涉及到小镇上下的一系列调整和整改,对小镇内的基础设施和小镇内的居民造成一定影响。69.57%的人会担心特色小镇发展会使环境遭到破坏,57.97%的人认为会使当地居民生活成本上升,56.52%的人认为会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对小镇医疗教育造成压力,49.28%的担心XX财政,40.58%的认为会拉大小镇内贫富差距,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绿色发展,不以环境换经济,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在生活上XX也要及时调控物价,不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压力,合理对教育和医疗进行规划,确保小镇范围内教育和医疗资源充足。
8.内蒙古特色小镇在建设中的不足
通过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出大部分人认为基础设施不完善,认为内蒙古特色小镇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占65.22%,宣传力度低的占62.32%,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的占57.97%,数量少主题不鲜明的约占52%,服务不规范的占42.03%。内蒙古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约21人,土地广人口少造成内蒙古基础建设成本高,全区戈壁沙漠广、建设难度大,市场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缓慢,市场对小镇的建设影响较小。
9.对内蒙古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通过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出:加大内蒙古特色小镇的宣传力度成为当前内蒙古特色小镇的重中之重,俗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没有好的宣传,就在消费者选择上先输了一程,其次要提高XX对特色小镇的支持力度,小镇的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绿色健康的发展小镇经济,XX要做好引导工作,完善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章 内蒙古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问题
4.1数量少主题不鲜明
截止今日,全国共公布建设国家级特色小镇403个,其中浙江省建设特色小镇23个位居全国之首,仅接其次的是山东省和江苏省各建设有22个特色小镇,而内蒙古只有12个,占全国特色小镇的总数的3%。省级小镇中,内蒙古有12个,浙江省共有113个,是内蒙古的9.4倍。一些省份对特色小镇建设数量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如云南省、四川省预计在今年到2020年底建成200个省级建制的特色小镇,相对于这些省份,内蒙古的特色小镇在数量上太少。
特色小镇 | |
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 | 赤峰市宁城县八里罕镇、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 |
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 | 赤峰市敖汉旗下洼子镇、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柴河镇、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镇、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 |
内蒙古省级首批特色小镇 | 呼和浩特市奥威蒙元马文化运动休闲小镇、旅蒙云商小镇、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小镇、兴安盟察尔森湖生态休闲小镇、通辽市奈曼蒙中医药小镇、赤峰市元宝山国际种苗小镇、巴林左旗契丹·辽文化旅游小镇、鄂尔多斯市伊泰大漠国际马产业文化旅游小镇、准格尔陶瓷小镇、鄂尔多斯草原丝路文化康镇、巴彦淖尔市河套·彤锣湾现代农业小镇、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大兴安岭满归红豆康养小镇 |
内蒙古的特色小镇类型也较少而且各特色小镇的主题都不太鲜明。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成熟的特色小镇模式已达20余种,但内蒙古的特色小镇主题比较少。在内蒙古24个特色小镇中共有6种类型。而且各个特色小镇的主题也不够明确,内蒙古直接用市县镇的名字相加,对特色小镇进行命名,各特色小镇名字较为格式化样板化,小镇主题不鲜明,创意较差,特殊展示度弱。
表1:内蒙古特色小镇
4.2基设施配套不完善
在内蒙古特色小镇创建评价指标体系中,基础设施这一要素占到了创建评价指标总体系的1/3多,城市的道路、环境卫生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与特色小镇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色小镇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小镇内的产业上高度集聚、形态上优美宜居,这种要求建成美丽有特色的小镇的这中细致化,就要求在细节处重点着手,这就要求特色小镇必须建成与之发展相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对特色小镇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不仅要从城市道路、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城区各功能区分布等涉及到小镇居民的生活内容,也要从高速网络覆盖、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农业、智慧电网等综合方面对小镇进行升级。
从现在内蒙古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来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小镇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限制我区特色小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如莫尔道嘎镇的镇区建筑布局不合理、周边配套设施不齐全,城市中绿色建设不足等问题;凉城县岱海镇在小镇建设中存在城市的垃圾和污水回收处理不到位、城区环境差等问题;东胜区罕台镇在发展中产业园区周边地区存在大量违章建筑、周围生态环境差,公路问题多,维护任务重。还有部分小镇电力供应不足,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影响小镇发展。
特色小镇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会对小镇的经济产生巨大的阻碍力,会对小镇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也对当地深入开发旅游资源造成不小影响,不利于小镇宣传和形象的树立。另外,小镇的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智慧系统接入水平低,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便捷度的要求,对小镇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4.3政策扶持力度弱
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已经发布了7份与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的文件,其中发布文件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浙江省自2015年起共发布了15份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文件,而内蒙古在与2016年印发的《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后续的指导性文件发布少之又少,这体现出内蒙古各级XX对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重要意义认识程度不高,对其重要性认识也不够。
4.4人力、人才资源匮乏
在市场经济时代,城市的竞争,实际上成为了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对于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各大城市的“抢手货”,人才引进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内蒙古各特色小镇整体人才的素质状况来看,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缺乏已近成为了特色小镇发展的阻力因素。首先是,特色小镇大多在农村或城乡结合区,当地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程度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留在了上学地或者到了省会城市,这造成了部分特色小镇的人才的外流。其次,特色小镇在发展中缺少专业型人才。特色小镇的主要工作人员一部分员工都是来自附近村的村民,员工年龄跨度较大,另一部分是初高中辍学在家的青年和留守在家的劳动妇女,对政策理解程度低,难以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什么创新性的意见和对策。最后,特色小镇建设还面临着相关人才缺乏的问题,而且XX在人才培养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模式难以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依托XX部门实施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引进政策需要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多个方面,只有解决发展中基础性的问题,特色小镇才能实现长远的稳健发展。整个过程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作用和财政资金的统筹,在人才引进上面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使得人才引进不够全面,只能吸引少部分具备先进理念和高学历的人才,使得整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4.5监督机制不健全
特色小镇一般位于大城市与乡村之间,应在城市与乡村联系上起到桥梁作用,在保障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兼顾对乡村的发展带动作用,促使城市、小镇与乡村三者共同繁荣。“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协调好各个利益体间的关系,保证利益分配过程和结果尽量公平,这需要通过健全的监督机制来维护保障特色小镇的发展。就目前内蒙古特色小镇在建设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而且也缺乏反应问题和交流问题的途径渠道,一些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往往难以及时有效的表达与自己相关的诉求,让他们去监督更是不可能,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是XX,XX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扮演很多角色,如果有哪一个组织的职权范围涵盖了全部范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就要求特色小镇必须增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使特色小镇的各个组成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特色小镇的各组成部门也应当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对小镇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策划仔细审核,确保小镇的实际发展与长远规划及百姓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共同发展。
4.6特色文化挖掘程度低
在内蒙古自治区XX2016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意见》中提到特色小镇的发展和创建要紧密的结和地方特色,深入突出地方特色,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小镇,才符合全国关于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上,要以地方文化和开发旅游的俩个功能为主导进行特色小镇发展。
在内蒙古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内蒙古部分特色小镇没有充分挖掘出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对本区域内的文化挖掘和资源认识不到位,且定位不准确,在发展上未能紧密与之相结合,未能充分的展示出当地的特色,这导致内蒙古特色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主题不鲜明,小镇发展与目标脱轨的现象。
内蒙古特色小镇对文化资源挖掘程度低,内蒙古的特色文化是由蒙元、中原、农耕、游牧多种文化共同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区内各地区文化差异大。然而部分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只是生硬地套上草原文化特色或是蒙元文化特色,而没有对多元性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这导致对内蒙古特色小镇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人流量得不到保证,因此产业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
第五章 内蒙古特色小镇发展对策
5.1发挥政策、规划的引导作用
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在XX引导下进行的有明确目的和计划的发展方式。内蒙古特色小镇的建设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因此,内蒙古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有相关政策作为发展依据和支撑。需要不断解读国家和上级XX的政策信息,并向下级XX进行传达,各级XX应该根据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及时地、科学合理的指导。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源泉,没有资金投入,特色小镇建设就没法进行。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内蒙古小城镇通过优惠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及公共财政政策吸引企业在小城镇中进行投资建设,但是效果不明显,多数小城镇发展方向依然不太明确,经济发展比较水平较低。在新一轮的特色小镇建设中,要细化优惠政策,针对不同主导产业类型提供不同类型的优惠方式,例如,对现代农牧业型产业,要提高必要的基础设施助力其发展,在税收上适当进行优惠。在民生工程的建设方面,要加大补贴的力度。
强调规划的作用。当地XX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特色小镇的气候、产业、交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城镇的性质、未来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制定特色小镇发展得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
5.2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
内蒙古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不足,产业设施也较少。因此,地方XX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应该把发展当地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相关基础设施作为重头戏来做。必须认识到,只有让当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员进入小镇就业生活,逐渐扩大人口规模;产业的持续发展可以有力的推动城镇发展,促进整体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城镇规模的合理护张才有恰当的理由。特色小镇如果缺乏产业支撑,城镇规模和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张就不可持续。同时,对基础设施强劲需求也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巨大推动力。XX应该加大和保障产业发展设施的稳定供给,并加大投资和补贴力度。
在十个全覆盖项目中,内蒙古的各项设施建设尽管取得一定效果。内蒙古在乡村建设上稳步提升乡村容貌,对乡村的交通、水电、网络、人居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和整理,为村民和来参观旅游的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在小镇保持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小镇建设水平。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形成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城镇环境。
5.3建立监督机制
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是“XX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理清市场的地位,让市场成为小镇发展的主体,也要理清XX的职能,让XX和市场形成1+1大于2的效果。另一方面,小镇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就需要让广大百姓和社会团体参与到特色小镇发展的监督中来,让第三方监督成为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第三方的监督建设也要根进。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的企业不能仅仅只顾盈利,还要承担其一定的公益职责,XX在引导建设的同时,还要完善小镇的一系列机制建设,完善公众参与模式,引导第三方积极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建设的监督过程中,最终引导小镇建成“共同参与建设,多方产业监督”的模式。
5.4引进人才、提高特色小镇活力
在内蒙古自治区创建高质量特色小镇的评价指标中,人才的因素也占据很大比重。当今社会人才不仅仅是创新的根本的驱动力,也是建设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作为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XX的政策是吸引人才,以及人才返校的重要因素。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当积极采取有力政策吸引人才服务到小镇建设中来,让返乡的青年们看到小镇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比如,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引进正在创业团队进行特色产业开发与发展。我区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特色由于发展中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当地的XX可以通过一些行政和市场的方法,来公开吸引创业团队来对这些地方特色进行开发,并对其尽行一定的税收、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帮助其渡过发展困难期。另一方面XX要给当地小镇及时进行新知识普及及宣传,微笑着建设带来新思想,弥补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人才缺失。
5.5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实现小城镇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就要避免过度浪费资源。有些小城镇消耗自身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会使自身特色迅速消失,不利于特色建设的推进。因此,有时需要放弃一些中短期的比较优势。内蒙古特色小镇在进行特色小城镇规划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用生态建设小镇”理念,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根据生态适宜度合理调整工业用地规模及其布局,对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以生态环境为底线,探索适度加大开发强度和维持生态平衡的科学建设模式,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解决水源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及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问题。搞好园林绿化和城.市建成区绿化系统,重点关注小镇的生态建设。此外,当地XX要加强集镇环境治理,完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农村环境面貌改造提升,加快农村污染防治和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在节能减排方面,启动实施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项目,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在资源开发方面,采取开发者负责保护、污染者负责治理、破坏者负责恢复的办法,坚持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的原则。
5.6加强宣传促进创新
在小镇建设中要加大宣传建设力度,加强特色小镇谋划类宣传推介,在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要多开发当下热潮的融媒体,多方面、多手段共举,并且及时总结和推广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中的新做法、新成效、新经验、新典型,激发企业主体投资热情,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浓厚氛围,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内蒙古的品牌、展示内蒙古形象的新名片。
参考文献
致谢
回顾大学四年的时光,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度过了这充实的四年。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在这四年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悉心指导。贾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思想开阔,爱岗敬业,令我十分钦佩,更值得我毕生学习。贾老师生活上关心学生,学习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使我终生受益。从一开始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定稿到最终完成阶段,贾老师很认真、有耐心地指导我每一个环节,才得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不会辜负贾老师对我的期望。还要特别感谢各位任课老师及辅导员这四年对我的指导、鼓励和帮助。
最后感谢理解和支持我的家人,在我大学阶段给予了我无条件的的支持和鼓励。大学期间陪伴和帮助我师兄师姐和朋友们,感谢舍友们对我在学习上的帮助,使得我能顺利和愉快的度过大学四年时光。深深感谢每一个帮助我的人,也希望我们在未来的能前程似锦。让我们以梦为马,不忘前行,不负韶华。
附录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年龄是
A.20岁及以下
B.21-39岁
C.40-50岁
D.5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大中专
D.大学及以上
4.您的月收入在
A.2000元以下
B.2000-4000元
C.4000-6000元
D.6000元以上
5.您的职业是
A.学生
B.农民
C.私营企业
D.公务人员
E.其他
6.您从什么地方来
A.本地
B.本省
C.他省
7.您从哪些渠道了解到内蒙古特色小镇的相关信息(可多选)
A.电视广告
B.报刊杂志
C.新媒体(微博、抖音等)
D.亲友介绍
E.其他
8.您选择什么类型的特色小镇去游玩(可多选)
A.历史文化型
B.城郊休闲型
C.新型产业型
D.特色产业型
E.交通区位型
F.资源禀赋型
G.生态旅游型
H.高端制造型
I.金融创新型
J.时尚创意型
9.您来特色小镇出游的方式
A.跟团游
B.自助游
10.如果是自助游您的出行方式是
A.自驾游
B.火车
C.飞机
D.综合交通
E.其他
11.您来特色小镇游玩会选择在当地什么地方住宿
A.酒店
B.农家乐
C.民宿
D.野营
F.其他
12.您每次来特色小镇游玩会游玩多长时间
A.1天以内
B.1-3天
C.3-7天
D.一周以上
13.您每次在特色小镇游玩的预计消费是多少
A.500元以内
B.500-1500元
C.1500-3000元
D.3000元以上
14.您认为内蒙古特色小镇的优势有哪些(可多选)
A.历史文化长
B.旅游资源丰富
C.区位优势强
D.公共服务水平高
E.文化娱乐丰富
F.其他
15.您认为发展特色小镇会给当地带来哪些好处(可多选)
A.增加就业机会
B.增加收入
C.完善当地基础设施
D.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E.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F.有助于当地产业升级
G.其他
16.您认为发展特色小镇会给当地带来哪些坏处(可多选)
A.当地居民生活成本上升
B.XX前期投入大,造成当地财政赤字
C.外来人口涌入,对当地医疗教育造成一定压力
D.环境遭到破坏
E.贫富差距拉大,居民关系问题突出
F.其他
17.您认为内蒙古特色小镇在建设方面有哪些不足(可多选)
A.数量较少
B.主题不鲜明
C.基础设施不完善
D.市场作用发挥不够
E.服务不规范
F.宣传力度低
18.您对内蒙古特色小镇现有问题有什么意见?(可多选)
A.加大宣传力度
B.特色小镇综合化发展
C.提高政策扶持力度
D.加大特色小镇的市场化和透明度
D.加强生态保护
E.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F.加强监管
G.其他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