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护理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在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为治疗患者、抢救病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静脉输液是医院护理人员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体现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为了减轻患者在静脉输液中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

  前言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以达到治疗疾病、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目的,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保证患者治疗及抢救用药,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近年来不少护理同行在临床实践中对静脉输液穿刺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并提出了改良方法,使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1、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

  当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输液时,采用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快速准确的把针头穿过皮肤扎进血管,在看到有回血或者感觉到有突破感后,把针放平稳,沿着血管往前进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

  2、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

  在平时的输液法中,相比于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的准确率,避免因为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和对血管的损伤。这种静脉注射的方法,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抓牢静脉注射的针柄,让针柄和皮肤保持垂直,针体要与皮肤保持30°~45°的角度,之后针尖斜面向左进行穿刺,当看到回血后,针头可以再沿血管进少许。

  3、增大角度进针法

  用右手握住针柄,在针头与皮肤呈现60°之后快速进针,穿刺进入皮肤,之后把针与静脉呈现20°慢慢的进针,当看到有回血后,再把针头进少许。这种静脉注射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静脉注射方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4、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

  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舒缓患者的紧张心理,让患者自然放松,也不需要患者进行握拳,之后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的手,右手沿着45°的方向刺入患者的血管,在看到回血之后,针头再沿血管推进少许。这种静脉注射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静脉注射方式,提高了注射穿刺的成功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5、逆向穿刺法

  有的老年患者以及一些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因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组织血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在进行静脉输液的穿刺时存在困难。一旦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多次穿刺情况下,会让患者及其亲属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提高这类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采用掌指逆行穿刺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这种穿刺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穿刺方法,具有不受体位限制、易固定,掌指及腕关节活动度好、舒适度、满意度增加等优势。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排气的技巧

  传统排气方法是将莫菲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待液平面达1/2~2/3处时,将滴管倒转180°,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平面缓慢下降,直到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为了提高静脉输液管的排气成功率,可以采取新的方法。具体的步骤是:首先把调节器夹紧,采取无菌技术将输液器插入液体瓶内后挂到输液架上;其次,操作者手持莫菲管,把莫菲管下端的输液管向上夹折,反复进行挤压;之后,当液面迅速达到1/2~2/3后,就可以打开调节器,通过莫菲管水柱的快速流下,就可以排尽管内空气。
  还有一种不用关紧调节器的方法,具体的步骤是:首先是在把输液导管与头皮针连接处旋紧的情况下,应用无菌技术把输液器插入液体瓶,之后一手挂瓶,一手倒置莫菲氏滴管;其次在不挤压莫菲氏滴管的情况下,当液面自然达到1/2~2/3时,就可以将莫菲氏滴管与水平面缓慢形成30°~60°的角,让液体自流,排空气体。

  三、针柄固定改良方法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柄为右侧固定,当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当角度很小时,针尖斜面与血管内上壁几乎贴近,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将针尾部垫起,如遇到较小的血管,针尖可直接抵碰血管下壁,根据力学原理,针尖着力方向正好斜对血管下壁,稍有外力作用,往往造成血管被刺破,液体渗漏,引起肿胀疼痛。而洪晓珍[14]采用针柄左侧固定法,即穿刺针进入静脉血管后轻轻旋转针柄至左侧后固定,针头与血管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上壁斜行背离,不易刺破血管上壁,由于斜面朝下,针尾端并未垫起,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不易触碰血管下壁。与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保护血管不易刺破,维持输液管道通畅。另外,针柄左侧固定时,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旋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对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法,蔡秀乔[15]采用先将一条胶布的中心点贴住穿刺针针柄底部,并将胶布两端向上作“V”型胶布初步固定,打开调节器,看滴速通畅局部无异常后,用带敷料贴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和针柄处,如针头与血管不在一个平面,用一棉签去梗后垫于针柄与头皮间的空隙处,使针头与血管在同一水平,并用一条胶布作“U”型固定(塑料管不要压住针头),如还不能固定妥帖,在适当的部位贴胶布加强固定,调节滴速。与传统的固定法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固定时及输液途中发生渗漏。

  四、按压时间及拔针方法

  迄今为止,护理教科书没有明确规定按压时间[16],护士只是按传统习惯嘱咐患者按压针眼片刻,具体按压多长时间很少有人注意。大多数患者输液完毕多急于离开,按压时间常不足,导致皮下瘀血增多[17]。陈凤华等[17]采用竖压法,即输液完毕后,护士左手将进针部位的皮肤向下绷紧,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并立即用消毒棉签在与穿刺血管平行方向按压穿刺点分别为3 min和5 min,与横压法,即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时消毒棉签在与血管垂直方向按压皮肤针眼3 min和5 min相比:静脉输液拔针后竖压法能减少皮下淤血,效果明显优于横压法,按压时间为5 min效果明显优于按压时间为3 min。陈华萍等[18]采用改良后新的拔针按压法,即患者输液完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先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输液贴,然后嘱患者用对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此时不要用力按压,接着护士右手捏住针柄,顺着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立即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止液体漏出,当针头退出表皮的同时,嘱患者将置于皮肤针眼处上方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按压力度均匀和适中,按压时间≥5 min,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与传统拔针按压法(称传统法)相比,该法能减轻拔针后疼痛、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孟维玲等[19]采用无创拔针法,即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小纱块一条),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拇指虚按输液贴的小纱块,右手反折输液管并持针柄,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与传统的拔针法相比,患者痛感反应明显降低。而通常在临床上,患者静脉输液完毕用常规方法拔针后,护士即用原无菌敷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约0.5 s),用左手(患者为输液对侧)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片刻,此拔针法常出现局部皮下瘀血、出血、疼痛等现象,给患者带来痛苦。鉴于此,刘滨泉[20]采用缓慢拔针法即护士用左手指尖上方2 cm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抬高10°~15°,缓慢(1~2 s)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敷贴覆盖针眼处,并用左手或指导患者用输液对侧手的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中等用力,持续按压5 min左右。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快速拔针法。

  五、不同人群静脉输液的方法

  1、男性患者、体力劳动者的静脉输液方法

  这些患者本身体质较好,血管比较粗,容易进行识别和穿刺,在对这些患者进行输液时,提醒这些患者不要过紧的握拳头。对这些患者进行血管选择的时候,要选取较粗的血管,不要选择比较细的血管。

  2、女性患者的静脉输液方法

  女性患者的血管普遍都比较细,而且血管不直。在对女性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要选择平刺的方式进行穿刺。而且为了保证输液的效果,可以在输液开始前,采取湿毛巾热敷待输液部位半小时左右,使血管产生扩张,可以容易进行穿刺。在扎紧止血带后,进行及时的消毒,之后迅速进针。

  3、小儿患者的静脉输液方法

  由于小儿年龄小、血管细、壁薄、隐匿、易躁动、不好固定等,给临床输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根据年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部位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较大患儿四肢脂肪较少,以四肢静脉为首选。而新生儿头皮静脉为首选。在穿刺大隐静脉时,可把止血带往穿刺点靠边一些,容易充分暴露血管,使之容易穿刺。对于小儿患者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前静脉、顶部静脉及枕后静脉。由于静脉与动脉互相交织,因此要认真区别。应将局部毛发剃去,暴露静脉。啼哭时明显充盈。一般静脉触诊无波动,呈微蓝色、树枝状,管壁薄、较细小、易被压瘪,不易滑动,无向心性流动,进针表浅,不宜过深。避免误入动脉,表现啼哭时不明显充血扩张,呈弯曲状,较粗,表现回血呈冲击状,推药阻力较大,且拒不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有反应的患儿,可出现痛苦貌或尖叫。如果将高渗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入动脉则可引起动脉供血区的坏死,所以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选择好适当的血管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浅静脉俩端皮肤,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高清晰点后移0.3cm处将针头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向血管方向慢慢进针,当针头刺入静脉时会感到阻力减小,同时有回血,就不要再进针,点滴顺利,穿刺成功。

  4、年老体弱患者的静脉输液方法

  对于短期治疗的患者,要选择比较充盈的静脉,这样可以增加一次性成功的机会,减少老年人恐惧心理。穿刺过程中,扎止血带要离进针处约6cm,需绷紧皮肤,左手拇指固定静脉下端,将皮肤拉平,选择合适的针头,进针角度为20度为宜,针尖进入静脉内再前进0.1—0.2cm,这样可以避免脱针。长期输液的患者,计划使用血管,以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困难。对自控力较差的患者,可选择在其前臂进行穿刺,这样可以远离关节,使输液受其活动影响减少,减少反复穿刺的机会。

  5、肢体水肿患者的静脉输液方法

  水肿患者的血管不容易看到、摸到,难度较大,应根据血管的解剖部位,抬高肢体,按血管走行,用右手拇指按压局部,使血管显露出来,迅速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

  6、休克脱水患者的静脉输液方法

  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失液、微循环障碍而致四肢末梢血管不充盈,几乎看不清,抢救时一般不宜选择,容易滴流不畅,最好选择前臂大血管。采用挑起进针法,进针角度要贴近皮肤,并用8号针头,也可用静脉留置针,急需输血和大量补液时刻随时进行。
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护理研究进展

  六、护理观察技巧

  1、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创造一个患者接受治疗的环境,发挥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一举一动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关心和爱护他们,并做好穿刺前的解释和准备工作。静脉穿刺前对穿刺血管认真观察,选择合适的血管,在静脉输液中,和患者谈论与疼痛无关的话题,分散注意力,也可对其关心的疾病和药物用法、疗效等进行卫生指导和宣教。

  2、严格进行操作规程

  消除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穿刺部位及输液用具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消毒,输液前认真检查。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药物现配现用,不可一次配置过多、放置过久,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对静脉有刺激的药物要充分稀释后再用。有局部疼痛者给予热敷,减慢输液速度,有静脉痉挛者应及时更换血管,防止静脉炎的发生。静脉输液前认真核对病人,确认无误,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并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如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阴性先做皮试,观察20分钟,无反应后再进行输液。

  3、调节好滴速

  静脉输液的滴速要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成人输液的滴速一般为60-80滴/分,可以根据药物的不同和患者体质的不同,进行调节,并随时询问病人输液的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儿童或者心肺病的患者,静脉输液的滴液速度应该缓慢,一般控制在20-30滴/分。对于急需输液的患者,可以把滴速控制在80-100滴/分,并随着观察患者情况,进行滴速的控制。

  4、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

  一是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输液中的反应时多样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输入药物的性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反应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列为重点观察内容。一旦发生药物过敏情况,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就地进行抢救。抢救方式是,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给予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对症处理;二是观察注射局部有无异常,及时更换输液瓶。注意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红肿,如有不适,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经常巡视病房,大量输液时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除。三是及时调节滴速和排除各种输液不畅的故障。在巡视过程中,注意输液速度的观察,及时纠正过快过慢,保持液体流入通畅,速度适宜。对小儿或烦躁危重患者要多注意针头是否脱出血管外,防止液体多量漏到皮下的问题,早期发现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某些药物漏到皮下引起组织坏死的严重后果。

  5、拔针的护理

  首先要保证做到无痛拔针,在拔针前要把粘在针头上的胶布清理干净,防止在拔针时,针头活动,针头与皮肤保持10-15度角,迅速拔出。其次要避免局部出现淤血,在针头未拔出时不要进行按压,在拔出针头的同时迅速进行按压,按压的位置为针眼以及皮下针眼,在按压3-5分钟,针眼不再出血为止。

  七、小结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是很重要的,提高静脉输液的成功率体现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作为负责静脉输液的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静脉穿刺技术,提高静脉输液的服务质量,有效减轻患者在静脉输液中的病痛,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容荣.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性完成成功率的方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0)
  [2]陶苏红.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技巧[J]医学与护理,2009,(11)
  [3]李德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技巧总结[J]当代护士,2010,(04)
  [1]马艳丽.静脉输液速度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7)
  [2]李红梅.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05)
  [3]杨予.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8)
  [4]王有花.临床手背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8)
  [5]高素青.周围浅静脉输液技术经验总结[J].中国当代医药.2012(16)
  [6]李素巧.静脉输液的护理评估和输液计划制订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14)
  [7]谢伟英.静脉穿刺方法的选择与穿刺成功率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25)
  [8]刘淑梅,金世任,潘翠柳.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S1)
  [9]林春绵,丁春晓,张平,徐明仙.金属醋酸盐复配催化剂催化超临界CO2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0]刘阳,冯志勇,尉志清,张平.Nakagami-m信道下认知中继网络中断概率上界闭式解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10)
  [11]帅瑾,杨勇,姚伟伟,廖定容,张平,吕舒.四川发酵香肠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J].食品工业科技.
  [12]张平,贺亮,吕成洲,王志宏,董文武,张浩.甲状旁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3董小倩刘西茜张永红张平卢礼兵李小玉黄萍冯云.高迁移率族蛋白N2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作用的体外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4]张冬,张平,方强,祝泓.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舰艇维修性评估方法[J].中国舰船研究.2013(01)
  [15]张平.中医对头发的养护[J].河南中医.2013(02)
  [16]田野,张新家,张平,张慧翔.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动态内容表达方法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06)
  [17]曲彩红,朱建芸,谢俊强,张平.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致晚期肝癌患者高热伴皮疹[J].中国新药杂志.2013(02)
  [18]孙丹阳,张平,陈君.丹东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调查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03)
  [19]于代松,刘俊,张平,李洪.丘陵农村地区的城镇化之路——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03)
  [20]刘娟,王津,陈永亨,张平,曹慧敏,苏龙晓.黄铁矿烧渣处理含铊重金属废水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3(04)
  [21]张平,徐颖华,侯启明,张庶民.百日咳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07)

  致谢词

  回望此程,无不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授道解惑,悉心指导;在平常生活学习中,老师以其宽厚大度的人格教育我做人的道理,给予我亲切的关怀及照顾。我将终生难忘**老师对我的指导,值此论文定稿之际,谨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学韶光已逝,或艰辛,或努力,或挫败,或小有成就。无不感谢此程教诲我的各位老师,他们对于我的教育及照顾深难忘怀。感谢共同生活的同学及朋友,让我在远离家的地方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收获一片友情。几年的朝夕相处让我知道了友情的无价、互帮互助让我备感温暖。是各位老师同学,朋友及家人让我有了不懈的追求,前进的动力及奋斗的目标,让我更有信心在此毕业离开学校之际,踏入社会,回馈社会,做应有的贡献。再次,感谢培养我的学院,是它给予我四年无限的激情和活力,让我能顺利踏入社会。
  最后,在论文评阅及答辩过程中,感谢各位专家及教授,谢谢您们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关注及指导。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93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16日
Next 2021年5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