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的购买法应用案例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各大企业均表现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收益高等特征,这也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并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企业合并的过程中该如何采用

  1前言

  企业合并是企业发展的常态,也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型企业或者同等企业之间的合并,能够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也能解决企业的负债和资金等问题。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于企业合并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的研究,我国国内经济学的学者认为,企业合并其本质上是能够提高企业发展效益的,两家企业通过合并能够解决一定的资金问题,也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规模的问题。
  购买法是企业合并中常见的会计处理办法之一,购买法是指假设企业合并是一个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取得收购方企业净资产的交易行为,以实际支付资金或放弃资产公允价值来计算购买成本。购买法的本质为,一方企业购买另一方企业的行为,购买法要求购买方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和计算被收购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于资产负债表中。

  2中国平安合并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2.1中国平安公司的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包括了金融、投资、保险等,现中国平安已发展成为集金融、投资、保险于一体的优质金融服务企业,在国内外享有美誉。其股票代码为2318、601318。中国平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三大发展动力,分别为保险、银行、投资。在长期从事和经营三大业务期间,中国平安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拥有的客户群体不断增多,在市场中占有率日益提升。中国平安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完整的企业发展框架,具有一流的投资管理、银行信贷、金融理财的人员团队。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合并、并购的现象并不少见。

  2.2深圳发展银行的简介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为“深圳市联合信用银行”,在1987年时,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自此之后,一举跻身成为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的主要商业银行之一。在此后的数十年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业绩情况良好,人员人才数量充沛。

  2.3购买法在案例中的运用

  2009年6月中国平安以90%的平安银行股份和27亿元现金认购了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成为了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股东。
  在本次合并中,中国平安采用的购买法,这一点从商业银行业的角度来看,会计处理办法采用购买法,属于横向并购。横向并购,其目的在于,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市场中的竞争力,消除一切潜在的竞争对手,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大企业的垄断实力;从中国平安采用的以90%的平安银行股份和27亿元现金认购16.39亿股股份的行为来看,这一行为属于“换股”。换股这一行为的发起者为并购公司,公司直接换取对标公司的最大股票或者全部股票,以此来达到控股的目的。

  3购买法对中国平安财务产生的影响

  3.1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通过收集了中国平安和深圳发展银行自2008年起至2011年的负债情况、公司资产情况以及利润等情况后,对其中国平安采用了购买法后对资产负债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而能够直观地看出中国平安采用购买法后,其财务情况和经营收益情况等方面的变化。
企业合并的购买法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表4-1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平安与深圳发展银行合并之前,深圳发展银行2008年的净利润在61万元左右,每股收益仅有0.2元,在合并之后,深圳发展银行的净利润有着明显的提高,2010年、2011年其净利润分别达到了62.8万元和91.8万元。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在中国平安以购买法合并了深圳发展银行后,做到了资源的合理分配,没有忽视深圳发展银行的发展,做到了同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收益。

  3.2净资产收益率统计分析

  通过对中国平安合并深圳发展银行前后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情况分析之后,从表4-2中可以看出,中国平安和深圳发展银行其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去偷。从中国平安的企业规模可以得知,在两家企业合并之前,中国平安的企业发展规模是略低于深圳发展银行的,这使得中国平安在合并了深圳发展银行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这正是购买法所带来的公正和公平的效果,也体现了购买法的本质。

  4完善企业合并流程的建议

  4.1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网络,与互联网的出现相结合,暗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有着无形的资产,如公司网络以及高科技企业。如果按我们目前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这些企业相同的业务合并,收购后将直接反映出被收购企业的账面价值的经济价值,但无形资产的价值却没有体现出来。
  鉴于此,为了能够使得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其价值的充分体现。也为防止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合并后的经济收益,有关部门应制定更加详细的会计处理应用指南,可以给网络公司和高科技企业的合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依据。

  4.2创造使用公允价值的条件

  许多国家都开始对早期的理论和实践的公允价值研究,并且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我国更应该深入研究、跟踪国际最新的公允价值计算方式,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加快公允价值定价机制的发展,密切关注公允价值准则的相关规定,增加可操作性的标准方法;在另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特别是需要改善的评估和审计人员的技能,掌握公允价值方法的科学有效的识别办法,通过运用会计人员自己的经验和相关专业判断财、知识,充分发挥公允价值计算的优势。

  4.3要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在日益复杂的会计财务问题面前,只有提高监管部门的技能和职业道德,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监督作用。因此,企业合并的其他相关部门要配合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监督机构的行为,加强各部门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办法不被滥用。

  结论

  企业合并对于两家企业来说,本是一件能够扩大企业再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途径,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于合并问题以及会计处理办法的不重视。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并购案例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并购中国企业收购在金融危机中依然保持强劲,使得并购不发生的会计问题,提高企业值得在合并过程中的反思。

  参考文献

  [1]谭江伟,盛嘉帆.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及其经济后果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06)
  [2]李玉芳.基于经济后果的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研究[J].中国外资.2011(19)
  [3]张晓燕.新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中国外资.2011(19)
  [4]宋利宏.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经济后果分析[J].商业经济.2011(08)
  [5]傅荣.由新设合并的计量基础看新起点法的应用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02)
  [6]蔡建.试论新合并准则“二元制”格局的局限性及带来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14)
  [7]胡师奂.基于经济后果的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3)
  [8]孙聪.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2)
  [9]吕倩,张瑜.企业合并方法合理性分析——基于上港集团换股吸收合并G上港的案例[J].财会通讯.2010(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17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28日
Next 2021年5月2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