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以及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存在两类情形。一种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另一种是指建设工程的承发包价格。从狭义角度分析,这类项目执行期间产生的造价总值,囊括施工原材、工程技术支出、其他加工、构置费用之类。
这类造价实际上携带普通商品的属性特征,不过它又和大众商品间存在差异化的价格构成。其总是显示出动态累积的造价特征,由于各项目从设计环节到最终完工期间会投入较多时间成本,这意味着不少动荡性因素都将参与其中,作用于实质造价结果。当项目推进到新阶段时,其方案落实出现调整时,都会影响具体价格条件。因此务必等到项目完结时才会了解到造价实情。对它的跟进管控会涉及到预算内容,还会和决算任务挂钩。因而更需要透过多重维度施加控制力,从而带来更可观的经济回报。它要求我们在各步骤中都设置一定的控制举措。
市场背景中的造价管理将同公司总体收入水平相关联,尤其能够对生产支出等直接支出起到较大干预作用。毕竟这部分费用(直接费等)达到整体比例的80%以上,90%以下区间。这就意味着造价管理属于相关公司管理任务的关键一环。而业态竞争也基本上围绕造价部分展开,一方面对建设水准、时间区间进行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支出部分的价值利用效果,让其性价比达到最优值,那么就会使其损耗最低的同时赢得更多收入,在业态领域处于优势地位。[1]
二、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造价数据的滞后性
当前国内造价管理采取了动静交互的模式类型,凭借当地支出均值、劳动产出均值对其可能出现的开支规模予以推导,按照各步骤中市价情形予以更新,并适时推出借鉴性调整系数,方便对造价予以把握、设计及核对。推导建筑领域造价结果面临较多阻力,主要囊括这些层面内容:一是原材规格、材质、价格层级都存在丰富选项,因而很难透过某类材料对应价格进行界定,参考价的借鉴作用被弱化,很难和市价达成一致性,那么造价显示结果也就不具备实质参考性;二是消耗规模条件无法具备时效性,对市场情形的反馈存在滞后反应特征。通常来说企业会依据官方设置的固定数目进行计量,然而这一数据本身缺乏时效性时,便很难让具体生产力动向得到捕捉和反馈,定额的延迟特征比较明显。
2.2社会以及管理体制问题
(1)造价管理执行者队伍面临素质分歧。国内这一工作领域面临专业性能力差异化特征,本科选择这一专业的规模不足,达不到诉求规模所需,最近几年内造价师在整体管理队伍中的规模更是出现缩减迹象。
(2)业态建设缺乏可靠竞争机制的引导。国内投资主体常常不够丰富,且XX擅长介入其中,个体对建筑领域的渗透作用也较显著,存在权职滥用的情况,严重不利于业态稳健表现,失之偏颇的平台致使竞争环境不容乐观[2]。

(3)法律文件不够周全,政策健全度有待改良。中国已经设置专门法律用于规范这一业态表现,不过还是有着法律效力执行不到位的缺位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引起关注,态度不够端正,甚至存在逃避法律制裁的企图。
2.3工程造价区域性明显
这一特征同样较为显著,它受到区域各类市价条件的影响累积而成。不同区位都有熟悉相关造价系统的工作者,然而这些阅历、信息资源都不能够产生普及度较高的借鉴作用,因此一旦调离原有区位,工作者就要另外设置储备库,对相关信息从头吸收、累积。造价的关键信息及规律都要建立在时间投入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这部分岗位从业者出现离岗问题时,无论企业还是其个人的既定利益都将受到严重破坏。[3]
三、工程造价管理过程可行性措施探讨
3.1工程设计阶段
形成机制性竞争局面,采取阶段性管理举措,让竞争因素推动方案自动筛选,便于获取最合理策略,在后期支出管理工作中带来积极影响。侧重对其图纸水准的跟进评估,以及对设计方条件的跟进了解。运用限额办法完成设计,使其始终围绕可接受范畴而行[4]。凭借基本额度控制技术及执行图例等规划过程,在可执行性框架内,依托限额对设计内容进行规束,对失常、不科学调整行为予以管理,促使投资预期被真正贯彻到各阶段。
3.2工程投标阶段
根据项目大致安排,提供丰富解读层次和统筹性分析,进行项目的评估,为决策提供参考性意见。具体支出规模围绕这几点内容进行评估:一是资金、支出。运作管理水平属于公司在业内拥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指标之一。对公司竞争条件的评估必须针对其业务表现、管理表现来定。第二,市场行情。由于工程价格上下波动影响较大,所以了解市场行情是衡量企业的经营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三,施工技术与难度。不同的施工方案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由于方法种类繁多,成本也有所不同。承包商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使用低成本的施工方法,提高了自身经济效益[5][6]。第四,工程风险。不可预见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随着工期时长而增多,工程风险也越大,需要考虑。
3.3工程施工准备阶段
(1)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规划内容,落实有关计划。具体安排及期限设置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关于器械工具等存在差异化的要求。于是对这类方案的编排能够影响到其项目支出规模。
(2)采购及劳务处理工作。因为多重缘由,第三方将成为既定作业内容的优选承接者,一般会将非主体内容、特殊内容进行转接。这就令项目对应隐患也被迁往第三方处[7]。
(3)对工程开支规划予以编排。凭借施工内容、生产要素条件,依托具体进度,设置各阶段规划内容,并推导出汇总支出规划内容,对当中的成本点予以统计,估测其收入情况,作为管控制造支出方面的参考项,能够方便执行人员清楚工程预期支出规模,选择最适宜的路径、技巧对支出规模进行调整。
3.4工程施工实施阶段
(1)关于耗损问题及支出管理任务。首先,领料必须有对应的固定额度。激励与处分程序的建设也较有必要。从原材角度予以缩减最容易对项目宏观支出予以压缩。重要材料必须小幅度发料,根据预期损耗进度执行,如果出现常规用料以外的支出,必须令有关班组自行承担超额支出部分。而出现省料情况时,则能够将这部分开支回报给班组作为激励,强化其有关概念。另外也需对现场情况进行把控,减小移动频次,并保障库存资料不受损失[8]。可以三级收料方式施加积极影响。其次指挥材料搬运工作。凭借规定额度及具体诉求设置材料管理方案,尽可能有预见性地处理其进场、出厂时段,并针对现场状态评估其耗损是否在常规区间内,增强分包商同项目整体收入间的关联度,从而压制材料超常支出现象。
(2)人资支出方面。根据用工规模予以管理:首先,借助这部分投资规模推导对应的用工规模,依托文件中强调的安全性、规范性要求,以比例分配的方式划归各组接手,因此这类控制特征为包干形式;其次,指挥调度水平有待升级,另外施工技术也不到位,需要进步增进,促进整体队伍靠拢标准化要求,规避甚至杜绝无目的性举措,达到最优化劳动产出效果;再者,如果项目不涉及较多技术性条件,可转移到分包商层面,同样依托包干控制形式弱化工费压力[9]。
(3)器械工具支出方面。对已掌握的器具价值予以全面分析和利用,防止器械不使用而带来的间接损失。依借规划工作强化管制,能够弱化指挥不力而造成的浪费现象。而且尽可能促使单一器械拥有、发挥多项功用,在不同施工组内产生协同运作的设备共享关系,能够降低整体器械支出。
(4)增强质量保障,降低重复做工频次。执行期间必须关注质量问题,质检队伍尤其需要落实好相关评估任务,制定办法规避返工,尽可能促使项目单次通过考核,否则势必会因为重复做工而面临新的支出问题。[10]
3.5工程竣工阶段
(1)在第一时间内对项目支出总额予以统计。完工意味着将有新项目需要经理担负,关于已完工项目的后续处置工作,需要尽可能快速了结。一是场地及闲人清散工作,防止后续出现不必要支出。二是规避人员离散导致支出信息难汇总,因此需凭借执行阶段的核算数据,统计最终支出数值,并归纳有关规律、注意事项。
(2)完成支出统筹工作。这类核算务必以谨慎态度,围绕支出区间进行统计。在该环节分包方结算部分已经落实后,需按合同内容对款项予以催收,弱化资源被占趋势,夯实资金管理成效,带来理想的资金流通效率[11]。
(3)指挥完成支出核实及评估。关于收支内容的细化数值需要进行核对。需要抱有仔细的态度,对相关信息予以比对探究,归纳各细节支出同预期不符的事由,包括存在节省的情况及浪费、超额问题,对其中规律性的内容加以提炼,以期能够在后续项目进展期间拥有更强大的支出控制效果,形成丰富阅历辅助[12]。
四、结语
国内招投标制度也慢慢朝先进水平靠近,招投标阶段对于造价成本的控制也慢慢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建筑工程的造价管控关系到许多方面,它与项目的每个节点和环节有密切关系。但是,长久以来,我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控焦点主要放在工程开展时和结束时的核查阶段,这种控制只是一种事后控制。现在,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单单事后控制不能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应该在开始的招投时候就做好管控。工程造价是一项较为繁琐复杂的工作,其管理及支出控制囊括了许多专业内容和技术因素,从投资、编排、招标合作、具体执行期间带来的影响都相对关键,缺一不可,能够对具体技术瓶颈、资金困局、运作阻力、管理难题极爱克服,运用妥当的处置手段及专业能力,达成投入小而见效快、效力强的理想局面。
参考文献
[1]姜早龙.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14-116.
[2]戴淑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J],价值工程,2011,(12).
[3]张国贤;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28).
[4]龙爱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1,(04).
[5][6]刘芳;张岩;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煤炭技术2011,(07).
[7]吕君萍;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1,(32).
[8]常慧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10,(11).
[9]Jiaojiao Chen,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chedule of a Time-Limited Unit Project[J].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2016,5(4),661-669.
[10]蓝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西建筑,2011,(09).
[11]马李栓;浅谈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11,(06).
[12]Bull,John.W,Edited,Life Cycle Costing for Construction[M];Teuk:Blackie.Academic&Professional,199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