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IPO上市进行融资,来解决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很多企业就想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达到上市的条件,因此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越发常见,但与此同时,证监会是负责监督上市公司的,所以证监会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遏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方面的作用也越发重要。近年来,证监会对因财务报表粉饰xxxx行为的处罚越来越多,2017年涉及财务报表的处罚将近是去年的一倍。在这些处罚的公司中,我们看到有浙江九好集团、江苏雅百特、烯碳新材等公司,但我们随着证监会相关调查的开展与深入,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很容易发现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是有一些常用的手段的。粉饰行为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形象,而且使广大的投资者们的利益受到侵害。因此,通过本文对烯碳新材的粉饰行为的分析,笔者希望可以使投资者认识到到这些粉饰手段,在以后的投资过程中能够加强警惕,以免受到重大损失,同时,希望管理层能够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并加强内控,从源头上减少粉饰财务报表的机会。
2.研究意义
财务报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公司财务信息的载体,但是越来越多的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使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影响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对这些粉饰行为不加以监管,那么那些发布的财务报表将会失去它原本发布的意义,迷乱投资者的投资视线,影响证券市场的运营,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必须要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进行探究,本文以烯碳新材为案例进行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粉饰行为,对该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使我们能够认识到粉饰行为的普遍性,通过详细论述了烯碳新材粉饰行为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掌握相关的粉饰手段,以减少以后发生粉饰行为的可能性。
第二,通过案例的分析,也是对其他上市公司的一种警示,使其他上市公司感觉到时刻有人监督着他们,故而不能发布出失真的财务报表,同时也会使上市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巩固其市场的竞争地位,此外,也可以完善证券制度和提高监管水平。
第三,通过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部分投资者学会如何寻找粉饰行为,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能够识别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真假,提高决策的质量。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即绪论、财务报表粉饰的理论综述、烯碳新材案例分析和防范财务报表粉饰的措施)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绪论。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突出研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财务报表粉饰的理论综述。首先介绍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概念,然后介绍了财务报表的粉饰目的所在,最后就是介绍了粉饰行为有哪些手段。
第三部分是烯碳新材案例分析。首先介绍了烯碳新材自身的基本情况、所处的行业背景以及基本的财务状况,从而了解发生财务粉饰行为的主体的概况和动机,并且介绍了烯碳新材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发生,可以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两个方面来解释。主观方面主要是因为公司连续亏损,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为了避免退市而操纵利润,同时公司薄弱的内部治理结构为这一行为提供了可能;客观方面就是证券监管、媒体监督的监督力度不够,使公司财务粉饰行为得到可能。
第四部分是防范财务报表粉饰的措施。在理论和案例分析的结合中,本文通过企业层面、XX层面以及社会层面这三个层面来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进行防范,希望可以减少粉饰行为的发生。
2.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内部控制等相关学科
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分析烯碳新材的粉饰行为。本文以烯碳新材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烯碳新材从2014年亏损于2015年开始粉饰自己的财务报表,在财务报告中遗漏了重大的披露行为以及证监会对其的处罚,同时分析了烯碳新材粉饰的动机及手段,并为后文提出防范对策打下基础。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理论综述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概念
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根据会计准则为企业内外部提供的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和附注),真实的财务报表有助于市场的有序运行。但市场中总是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那什么是财务报表粉饰呢?本文认为财务报表粉饰即操纵利润,通过调整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比如通过成本费用化来增加毛利率、多计费用少计收入、多计收入少计费用等方式达到当期管理人员需要的财务报表及其影响,这样短暂受益的只有管理层,而企业的大部分股东和其他报表使用者就是受害者。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目的
1.管理者的利益驱动
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两者都是理想的经济人,因此所有者为了实现财富最大化,只能通过一些指标来考核管理者的经营状况从而给予管理者一定的报酬;管理者只能通过提高考核的指标来获得更高的报酬,那么合理设置业绩指标成为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以及管理者的行为的最大的问题。如果业绩指标设置不合理,比如单纯的看财务指标,那么管理者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很有可能会发生粉饰行为,也就是说,管理者会选择影响当期利润的一些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此外,我国的经理人市场还未完善,所以在不用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业绩,那么根据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人都是有懒惰心理的,所以管理者就会为了突出企业的经营业绩而用其他捷径来达到业绩。
2.筹融资的需要
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短缺,然后他们就有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和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而无论哪种方式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会进行考察,比如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那么财务报表是最了解该公司经营状况的主要的方式,因此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就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达到外界对它融资的要求,从而取得信贷信用。
3.减少纳税的压力
企业的所得税是以企业的净利润乘以对应的所得税税率,即企业的净利润是确定所得税的关键因素。但由于税法和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国债的利息收入等等,因此企业很有可能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减少纳税。也有一些国家不太支持的行业,如烟草行业,为了减少XX对企业的管控,很可能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降低利润,进而降低纳税。
4.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
为了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并以此获得较高的信用评定等级,或者经理人为了保持逐渐增加的业绩并以此获得报酬奖励等,在高利润期间,多计费用,少计收入;而在低利润期间,多计收入,少计费用,使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保持平衡;为减少企业以后年度的盈利压力,为其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亏损、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亏损。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
1.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
利用关联交易来粉饰财务报表是企业当前财务报表粉饰常用手段,是指上市公司与控制的子公司的之间的产销交易,从而显现出自己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进而吸引潜在投资者或筹资。通过关联方交易的主要方式有如下三个:(1)虚构交易方,用审计的话来说也就是从根源上作假;(2)高价卖出低价回收,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3)用内部转移价来调节管理费用,即以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来购销产品。
2.利用资产重组评估粉饰财务报表
资产重组本来是为了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的,但上市公司却为了增股或者避免停牌而滥用资产重组,在上市公司和与之关联的公司进行不合理的交易,比如资产买卖、利润转移等等。此外,企业在进行资产评估的时候,总会将坏账、不正常损失等作为评估减值,冲减资本公积,来粉饰财务报表。
3.通过操纵收入费用来操纵利润
很多企业为了达到考核标准,很多企业会虚增收入,尤其在11月份和12月份。他们可能会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比如在开出销售发票时就确认销售收入、把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业务在出售时就确认销售收入等等。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费用,变更一些会计政策,比如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等。
三、烯碳新材案例分析
(一)烯碳新材的基本情况
烯碳新材原名“银基发展”,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务,于2013年改名,开始发展石墨烯业务,但因2014年到2016年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股票代码;000511)。公司历经了渐进式战略转型期,从房地产业向烯碳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顺利过渡。2017年度,公司在烯碳产业经营平台上,重点推进石墨烯新材料在动力电池系统领域的应用,产业布局及产业资源整合,在明确的新能源战略定位指导下,初步规模的量化生产已实现。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以房地产和贸易为主。房地产业务通过去库存、盘活既有的地产项目,实现可持续性的销售收入;贸易业务通过积极开发高毛利率品类,切入贵金属制成品行业,结合上下游资源,实施定制化路线策略,逐步提升贸易业务毛利率水平。
(二)烯碳新材所处的行业背景
随着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特别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零部件也得到快速增长。从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后,国内外动力电池市场也呈现爆发趋势,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前十大厂商销量占全国的比例为80.1%,行业集中度较高。根据行业统计数据,2013-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万辆增加至50万辆,持续3年保持爆炸式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2017年1-6月累计产销分别为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9.7%和14.4%。全球知名车企加快布局电动汽车,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韩国现代等全球主要乘用车龙头企业,纷纷表示要在未来5-10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销售目标,到2020-2025年,众多国际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要占年度汽车总销量的10-25%。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形成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条。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入落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未来动力电池生产技术提升、成本下降、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的普及度提高等,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将保持增长,市场化程度亦将逐渐提升。研制高性能车用动力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实现商品化的最关键环节。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受益最大的将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高端锂电池。公司在此产业阶段和环境中,既有挑战更有机遇,公司持续重视研发费用的投入,将持续的研发投入作为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巩固核心竞争力对公司长期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烯碳新材的有色金属在所处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下的处境,烯碳新材的每股收益为0.03元,如表3—1。在三级行业(即有色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中,此行业共有20家公司,而烯碳新材的排名为第14名,如图3—1和图3—2;在二级行业(即有色金属—新材料)中,此行业共有36家,而烯碳新材的排名为第25名,如图3—3。很显然,烯碳新材的处境并不十分乐观。
(三)烯碳新材的基本财务状况
2017年烯碳新材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都较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金额分别为24.12亿元、1.04亿元、0.84亿元及0.77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70.40%、—129.05%、—119.22%、116.27%。
截止到2017年底,烯碳新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39.47亿元,上期为25.89亿元,变动幅度为52.48%,增加的原因是由于营业收入的增加;预付款项为6.97亿元,上期为4.91亿元,变动幅度为42.19%,增加的原因是为了增加利润,因而扩大了资金的投入,加大贸易采购力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为5.77亿元,上期为14.8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入3.57亿元,上期为13.61亿元,变动幅度为73.73%,本期新增借款减少,同时在偿还借款时也减少使用短期拆借资金;应收账款为3.41亿元,上期为1318.01万元,变动幅度为2485.17%,这是因为大宗贸易营业收入未回款;应交税费为2.87亿元,上期为1.85亿元,变动幅度为55.08%,本期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加,相应使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4亿元,上期为-2.82亿元,变动幅度为186.6%,这是由于营业收入现金流入的增长;预收款项2.21亿元,上期为6919.19万元,变动幅度为219.49%,取得的销售款暂时不符合确认收入的条件,故在预收款项科目核算;其他应收款1.87亿元,上期为8.89亿元,变动幅度为78.99%,下降的原因是收回往来款;财务费用1.70亿元,上期为1.11亿元,变动幅度为52.36%,这是因为利息收入较上年减少;应付利息1.37亿元,上期为5044.95万元,变动幅度为171.49%,这是因为应付借款利息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出6374.47万元,上期为4.68亿元,变动幅度为86.37%,因为本期处置子公司取得的现金减少以及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固定资产5247.08万元,上期为487.70万元,变动幅度为975.89%,这是因为购置设备、生产线安装完毕并投产而使固定资产增加的;销售费用907.22万元,上期为301.25万元,变动幅度为201.15%,子公司银基置业主营业务为房地产,销售费用占比较大,由于本年度房地产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缩减,销售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投资活动现金流入669.88万元,上期为8.41亿元,变动幅度为99.2%,这是由于本期处置子公司取得的现金减少以及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

(四)烯碳新材的粉饰行为
1.偷换会计科目操纵利润
2015年烯碳新材向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支付的融资服务费1,446.06(1,227.5+218.56=1,446.06)万元,根据会计准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但烯碳新材却计入了“其他应收款”,使当期资产虚增1,446.06万元,利润虚增1,446.06万元。2015年烯碳新材分别向沈阳市和平区融信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本溪市溪湖区百信贸易商行公司支付利息50万元、60万元,烯碳新材采用同样的手法,将共计110万元的利息费用计入“其他应收款”而没有计入“财务费用”,这样就使资产虚增110万元,利润虚增110万元。2015年烯碳新材向成都明迪飞商贸有限公司支付利息172.5万元,烯碳新材将本该计入“财务费用”的172.5万元计入了“其他应付款”,这样就使负债虚减了172.5万元,利润虚增172.5万元。2015年烯碳新材及其控股子公司银基置业将15名员工的工资及绩效工资239.1781万元以借款方式计入“其他应收款”,而未计入“管理费用”,这样就使资产虚增了239.1781万元,利润虚增了239.1781万元。综上,2015年度的资产虚增了1,795.24万元,负债虚减了172.5万元,净利润虚增了1,967.74万元。如下表3-5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烯碳新材把本应该做在当期损益的会计科目(即影响利润)做到了其他不影响利润的会计科目中,这样就能够调增利润,使烯碳新材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利润的计算中涉及了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会计科目。

2.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
为了防止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烯碳新材打算出售子公司沈阳银基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基置业”)30%的股份,并以44.53亿元出售给非关联方首都京投。在2016年10月31日中瑞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银基置业的评估结果如表3—6:在2016年10月31日,银基置业的账面总资产为14.57亿元,总负债为6.93亿元,净资产为7.64亿元;评估的总资产为22.03亿元、总负债为6.93亿元,净资产为15.1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评估后净资产的增值率为97.51%。
出售子公司的会计处理分两种情况:情况一、保留子公司的控制权。因为银基置业之前为烯碳新材的全资子公司,因此烯碳新材对其采用成本法计量,所以烯碳新材这次出售应确认的投资收益=转让价款(4.53亿元)—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投资账面价值(6.53亿元)*30%=2.57亿元。但是在烯碳新材的合并报表上,不能确认投资收益,只能增加资本公积,换句话说,这个投资收益是不能够计入合并报表利润的。情况二、不保留子公司的控制权。银基置业70%股份的公允价值为(15.10*70%=10.57)亿元。那么,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售价(4.53亿元)+剩余70%股权公允价值(10.57亿元)—自购买日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7.64亿元)=7.45亿元。也就是说,银基置业剩下的70%股份可以按市场公允价值进行“增值”,而这个“增值”是能够计入合并报表利润的。
如上表3—2所示,2016年烯碳新材真实的净利润是—4.91亿元,也就是说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所以烯碳新材打算以丧失银基置业这个子公司的控制权的交易来影响烯碳新材的当期损益,进而挽救它亏损的状态。如果烯碳新材的这一打算得到认可,那么该公司就可以转亏为盈,盈利2.54亿元。但烯碳新材的这一如意算盘并没有成功,在交易所向烯碳新材连发两封关于出售银基置业的问询函和向审计烯碳新材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出问询函,并收到回复后,迫于压力,烯碳新材最终以情况一处理的。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会计处理带来的利润就不一样,关键在于怎么选择会计政策,如果选择保留子公司的控制权的投资收益只有2.57亿元,且不能计入合并报表中,因为这是公司内部的交易;如果选择不保留子公司的控制权的投资收益是7.45亿元,且可以计入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这两种的会计处理带来的差异竟有7.45亿元,所以如何选择会计政策是很重要的,并且要合情合理,像烯碳新材这样不合情理的选择导致利润高的会计处理,显然是粉饰财务报表的一种行为。
四、防范财务报表粉饰的措施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这一行为,不仅会误导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人,而且还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来财务报表是与企业相关的人员了解企业的最好的方式,但粉饰后的财务报表使企业的实际状况发生改变,不仅侵犯了与企业相关人员的利益,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损坏了市场的发展秩序,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审计风险、资本市场运转风险。只有对财务报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保证财务报表的质量,才能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使市场运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结合烯碳新材的年度报告及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书,对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提出以下三个层面的对策。
(一)公司层面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Mayer Colin(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认为公司治理随着股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逐渐形成,治理结构是由管理人员、监事会、股东三者组成的,这种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制衡关系和监督关系,是联结并规范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组织结构,它影响并决定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1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还可以更好更快的实现经营目标。在公司的有效治理结构和董事会授权的前提下,企业在展开各项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受到一定的监督,而董事会就可以负责实时监督管理层的一举一动,所以董事会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制定独立的董事制度,使董事会能够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以减少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的机会。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要想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应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实施。(1)加强内部控制的环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突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2)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相互监督,健全管理层的授权制度,合理控制管理活动。(3)加强内部审计,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最大程度的发挥该部门应有的监督职能。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能够维护企业的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诚信度。
2.建立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
管理人员发生粉饰财务报表行为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如果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考评指标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那么管理人员就没有必要粉饰财务报表了。也就是说这个激励考评机制的指标不仅有财务指标,还有非财务指标,比如非财务指标可以包括顾客的回头率、员工的工作氛围、市场的发展规律等方面。这样就能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减少其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
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会计电算化
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能够抵制金钱的诱惑,端正工作态度,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企业还应该针对诚实守信的员工有一套的激励措施,使其能从公司这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同感,以打击投机舞弊的员工。
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使用会计电算化、自动化已经成为必然,企业只能顺潮流而下,会计电算化如此重要,不仅在于它可以保证独立性,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就因为它能保证一定的独立性,使财务报表被粉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二)XX层面
1.完善XX的监督体系
其实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XX的角色担任的并不算好,因为XX的监督体系不够清晰和完善。XX想通过财政局、税务机关、审计厅、工商局等对企业进行监督,但由于各部门的监督机制不够明确,导致“多头领导”或“无人领导”的局面,比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都可以监督会计师事务所,那么这两个部门都有权利,对注册会计师而言也就相当于多头领导,无法正常高效的完成任务。
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还未制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那么这就使有过粉饰行为的企业变本加厉。我国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的财务报表好看,提高自己的营运能力或者想要偷税漏税,就会想到粉饰财务报表这一捷径,因为我国目前对于这种行为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此XX应该加快制定出有关企业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相关的行为规范,对于查到的粉饰行为做到有法可依,不仅要给予赔偿,还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还可对其刑事方面的责任展开追究,尽可能的减少粉饰现象的发生。
(三)社会层面
1.健全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制度,加强行业监督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因此需要专业公正的人士来判断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可靠,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给予解决方案,因此,会计师在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制度,确保其独立性,这样才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给出一份公正的评价。此外,还应加强中注协的监管制度,对于不公正的现象进行严肃处理,提高会计市场的专业水准。
2.加大证券市场的规范力度
企业发生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在上市公司中出现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公司粉饰报表的动机是跟上市有关的,那么追根溯源就是在股票上市的制度上。我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对业绩方面有要求,如若不符合要求就会面临退市的风险,所以交易所应该完善退市的相关指标如财务类指标,优化退市制度;对上市公司的考核不应仅仅看净利润等财务指标,还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证券市场健康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丹妮,王淑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2016(7):114-116
[2]罗轶文.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J].知识经济,2017(1)116-117
[3]陈琳,逢艳波.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5(12)68-70
[4]裴玉婷,刘贞贞.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J].山东纺织经济,2017(7)32-34
[5]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分析及对策_谭奎静
[7]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甄别体系构建及防范对策研究_杨絮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