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展为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由之前的采摘到现在的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XXX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农业的发展对农民具有重要意义,怎么样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增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鼓励各省级地方发展农业,借此解决各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逐步改善农民经济收入。从我国农业方面入手,找寻并注重发展各省地区的特色产业,促进我国地区农业向着又快又好方向发展。发挥地区特色农业优势,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本文从贵州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并且找出贵州省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对贵州省发展特色农业提出需要改善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贵州;特色农业;优势;建议和措施

1 特色农业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特色农业概念、特点

1.1.1 特色农业概念

特色农业是某地区内独有的、独特的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将其开发成地区特有的特色农业产品,在对其进行转变成特色商品的现代化农业。陈彧认为特色农业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并具备定生产规模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刘娟认为特色农业是充分发挥特定区域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农业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占有,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结合农企结合模式发展,以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势为依托,研发具有较强市场占有潜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加工产品,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吴斌认为特色农业是以依赖于独特自然环境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途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打造的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戴文成认为特色农业产业是在农业产业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发展方向,它将特色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罗淇文认为特色农业指的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资源下,以市场上的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方式。

根据上方观点,本人认为特色农业就是将某地区域内的地区独有、独特的农业资源,变成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具备专业化,具有潜在市场和竞争力的特色资源,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

1.1.2 特色农业特点

(1)独特性。特色农业主要是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别的产业没有的特性,并且与其他的产业有明显的区别,依靠自身的特点吸引投资者、顾客的目光。利用自身的独特走向市场。

(2)区域性。特色农业主要依托于地区的独特性,依靠地区独特的优势条件和地理位置,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链。不同地区的产业,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地区优势。离开了自己的特色地区,所获得的的特色产业也将会失去自己的特色。

(3)市场广阔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特色农业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多变的消费需求。由于人们近几年对健康的注重,对保健品、中药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铁皮石斛等需求也相应增加。对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4)经济效益性。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本地区域内农民的经济发展,在地区其他产业发展方面起着拉动作用,逐步改善当地农民的农业经济收入,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员回乡创业。也能够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2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2.1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概况

贵州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地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一些特色自然资源的生长,地区资源也多种多样。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近些年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提升。其中中药材、蔬菜、铁皮石斛、茶等产品大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然而从2013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为115.24千公顷开始,到2018年为止,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74.60千公顷。在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县当中,中药材种植数量将持续稳步增加。全省有40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蔬菜、园艺的种植产值的产值由2013年的6.2%到2016年8.6%,增加了2.4%。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贵州省2017年的蔬菜产量为2272.16万吨,2018年为2613.40万吨。同2017年相比,蔬菜产量有所增长。茶方面来看,贵州2013年茶的产量为8.94万吨,直到2018年,贵州省茶产量呈上升趋势。贵州省在2018年为了深入了解茶文化和推动茶企业发展举办“一贵州省一茶一会”活动,入驻的茶企业164家,中日韩企业展开交流,推动茶叶贸易,促进茶叶茶产业链发展,形成中小茶企业加工群。通过举办茶会等大型交流活动,提升贵州茶叶的名声与知名度,占据更多的市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注重,人们对烟的需求减少,贵州烤烟产量由2013年41.75万吨减少到2018年22。77万吨,于此同时,贵州烟叶的产量业由2013年的43.52万吨减少到2018年的25.13万吨。就目前而言,烟的产量明显减少,价格在明显增加。贵州麻类的产量在逐年减少,黄红麻的产量为零,而亚麻产量从2013年到2017年都为0.05万吨,到2018年减少到0.02万吨。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贵州近7年农作物播种、产量表

指标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 5477.18 5657.37 5596.81 5542.17 5516.46 5390.11 5182.86
茶园面积(千公顷) 465.81 456.22 420.78 402.53 356.41 313.24 251.52
茶产量(万吨) 18.03 17.65 14.13 11.8 10.71 8.94 7.44
蔬菜(千公顷) 1401.01 1253.11 1145.11 1048.17 982.93 847.72 774.32
蔬菜产量(万吨) 2613.4 2272.16 2033.56 1847.59 1740.51 1500.45 1375.63
烟叶(千公顷) 145.73 155.7 167.95 193.97 228.26 266.43 249.17
烤烟(千公顷) 134.48 143.24 155.61 181.82 216.16 254.86 237.01
烤烟产量(万吨) 22.77 24.45 27.46 32.89 35.3 41.79 37.31
麻类播种面积(千公顷) 0.28 0.6 0.68 0.67 0.73 0.74 0.6
黄红麻播种面积(千公顷) 0 0.02 0.02 0.02 0.06 0.05 0.05
亚麻播种面积(千公顷) 0.13 0.28 0.29 0.28 0.29 0.28 0.1
大麻播种面积(千公顷) 0.03 0.08 0.08 0.09 0.07 0.07 0.07
苎麻播种面积(千公顷) 0.11 0.19 0.29 0.28 0.32 0.34 0.37
麻类产量(万吨) 0.04 0.12 0.12 0.12 0.12 0.11 0.08
黄红麻产量(万吨) 0 0 0 0 0 0 0
亚麻产量(万吨) 0.02 0.05 0.05 0.05 0.05 0.04 0.01
大麻产量(万吨)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0 0.02 0.02 0.02 0.01 0.01 0.01
苎麻产量(万吨)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0.02 0.04 0.05 0.05 0.05 0.05 0.04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

从总体上来说,贵州的特色农业发展较好,省办公厅也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动贵州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自身优势资源入手,利用本省良好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发展地区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的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一个完善的特色农业产业结构链条。逐步改善贵州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逐步协调贫困地区人口、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民的经济和农业发展。形成以市场发展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发展贵州省地区独有的、独特的特色农业经济,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以XX为辅,帮助农民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的发展中药材种植、蔬菜、铁皮石斛、茶叶等产业,按照高标准、高要求、严格把关质量问题。形成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链条,全面深入发展特色农业,把贵州特色农业拉升到一个新台阶。

2.2 主要特色产业

2.2.1 中药材产业

贵州是一个雨林较多的山区,气候环境湿润,气候温和。贵州独特的气候和便利的交通地理位置、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样一个天然药物宝库,贵州也是我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其余三个分别为东北大庆、甘肃、安徽。贵州省2018中药材种植县将逐步增加,贵州省预计将在原有的物流基地基础之上增加4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中药材物流基地。由于贵州苗族居住较多,草药物种丰富,苗药主要集中于贵州。根据国家政策,我国将要发展和传承中药事业。因此,为贵州省发展中药提供了发展机会。2013年贵州省内的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由有115.24千公顷到2018年174.60千公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有天麻、太子参、薏仁米、半夏等中药材。

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进行组织,进行中药材的种植、运送与销售。2018省内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42.85万亩,省内中药材的总产量达到127.52万吨,省内中药材总产值108.83亿。。

2.2.2 蔬菜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各省地区居民消费观念有所改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安全。在蔬菜发展方面由于缺失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不足,所需要的劳动价格增加,农业产品价格也相应上升。贵州的蔬菜的种植产值2013年为6.2%,到2016为止增加了2.4%,根据2013年省内蔬菜数据所示,省内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17935.86公斤/公顷,2018年增加到18653.74公斤/公顷。贵州2017年蔬菜产量2272.16万吨,2018年为2613.40万吨,蔬菜逐年增加。如下表2.2所示

表2.2贵州蔬菜产量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产量(千/公顷) 894.71 982.93 1048.17 1145.11 1253.11 1401.01
种植面积(万/吨) 1604.74 1740.51 1847.59 2033.56 2272.16 2613.4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2.3 茶产业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省内茶产量为8.94万吨,到2018年为止,省内茶产量达到18.03万吨。2018年为了更好地推动茶企业发展,特地举行贵州“一茶一会”活动,入驻的茶企业164家,中日韩企业展开交流,推动茶叶贸易,促进茶叶茶产业链发展,形成中小茶企业加工群。通过举办茶会等大型交流活动,提升贵州茶叶的名声与知名度,占据更多的市场。贵州以及全国茶产量如下表2.3示

表2.3贵州、全国茶产量表

单位(万吨)

产量 时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贵州绿茶(万吨) 7.77 8.87 9.83 11.62 14.13 14.45
贵州红茶(万吨) 0.15 0.49 0.50 0.71 1.26 1.34
贵州茶叶产量(万吨) 8.94 10.71 11.80 14.13 17.65 18.03
全国红茶(万吨) 15.48 17.29 19.55 20.65 22.55 23.33
全国绿茶(万吨) 130.32 140.36 156.13 155.25 163.82 173.46
全国茶叶产量(万吨) 188.72 204.93 227.66 231.33 246.04 261.0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1

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

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图2.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贵州以及全国的茶产量都在逐年增加,其中绿茶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贵州茶产量上涨趋势较为平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我们从图2.2可以看出,2013年贵州红茶占全国红茶的比重0.97%,到2018年占全国比重的5.74%,五年时间内,贵州红茶占比增加了4.77%。贵州绿茶2013年占全国比重为5.96%,到2018年达到了8.33%,五年时间内增加了2.37%。根据调查数据所示,2013年省内茶总产量约占全国茶总产量比重的4.74%,经过数据分析、计算得到省内2018年茶总产量占全国茶产量比重的6.91%,五年时间增加了2.71%。2013年到2015年较为平稳,2015到2017年占比增加较快速。随着人们对养生的注重,茶成为了人们主要的选择,对茶叶的需求增加,导致茶产量提升,同时也带动茶产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产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3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贵州地处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比较温和适合植物生长,为地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环境,有着良好的环境优势。而且贵州也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区,有着良好的药材生长优势。中药材在全国有着良好的名声,其中贵州以苗药、天麻最为出名,有着良好的声誉优势,为其对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贵州省内的一部分珍贵中药材在我国各省地区都没有分布,就全球而言都没有其生长,列如长苞景天、黔普儿根等二十多种中药材,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发展,拉动其他优势产业的发展。

3.2 劣势分析

贵州地区经济的发展较为落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明显差距,对外项目较少,农业科技发展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贵州部分地区交通不够通畅,运输问题大。农民对特色农业的意识低,不理解特色农业,对其不够重视,对特色农业发展,没有积极性。缺少专业型知识人才,大量人才外流,省内部分农业工作岗位无人问津,从而导致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处于弱势。

(1)经济发展较低。贵州经济发展相对于东部经济地区而言要低一些,从地区生产总值上来看,贵州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852.2亿元,2013年为8086.86亿元,从2012年到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01%。2018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5353.21亿元,2012年到2018年增加了8501.01亿元。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未来发展趋势向好。

同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而言,贵州省与三地区有着明显的劣势。就2012年而言,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比浙江省低27813.13亿元,相对于江苏省要少47206.02亿元,对于山东来说要少43161.04亿元。四省区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就同期而言,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要低于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经济发展较好地方。

2012年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710元,2018年为42767元,2012年到2018年增加了23057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同2018年比较而言,浙江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813亿,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低于浙江省,比浙江少59046元。江苏省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930元,高于贵州省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163元。山东省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472元,比2018年贵州省高23705元。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而言,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低于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等经济发展较好地区。

2012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891.91亿元,2017年为2139.97亿元,2012年到2017年增加了1248.06亿元。同2017年相比较,浙江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972.84亿元,2016年为2000.23亿元,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浙江省农林牧渔业产值受损导致2017年增加值降低。江苏省201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314.53亿元,高于贵州省201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74.56亿元。山东省2017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5114.7亿元,高于2017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74.73亿元。贵州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要低于江苏省、山东省。具体数据如下表3.1所示

表3.1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

单位:亿元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贵州省 6852.2 8086.86 9266.39 10502.6 11776.7 13540.83 15353.21
浙江省 34665.33 37756.59 40173.03 42886.5 47251.4 51768.26 58002.84
江苏省 54058.22 59753.37 65088.32 70116.4 77388.3 85869.76 93207.55
山东省 50013.24 55230.32 59426.59 63002.3 68024.5 72634.15 66648.87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贵州省 891.91 1031.7 1311.08 1712.7 1944.32 2139.97
浙江省 1667.88 1787.25 1808.68 1865.2 2000.23 1972.84
江苏省 3418.29 3646.06 3835.16 4209.5 4323.53 4314.53
山东省 4281.7 4742.63 4992.88 5182.9 5171.13 5114.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 贵州省 19710 23151 26437 29847 33246 37956 42767
浙江省 0 68805 73002 77644 84916 92057 101813
江苏省 68347 75354 81874 87995 96887 107150 115930
山东省 51768 56885 60879 64168 68733 72807 66472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

从上述表格得出的数据来看,贵州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发展方向较好,相比较其他三个省而言,贵州省内的地区生产总值要低。贵州省农牧林渔业方面的增加值总体上呈现较好发展势头,从数据上看贵州2012年一直到2016年,农林牧渔业方面的增加值要低浙江,2017年浙江省则低于要比贵州低一些,但总体上要比贵州高。四三省地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要高于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高于贵州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因此,贵州省经济发展要低于东部发展较好的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处于较低位置,经济发展处于明显劣势

(2)机械化发展水平低。贵州省科技发展水平较低,2012年科技机构数有332个。贵州2018年科技机构方面有所增加,机构数上升到842个,从2012年到2018年来看,贵州科技机构数量有所增加,机构数增长510个。科技活动人员方面,科技活动人数贵州2012年为64016人,2016年90604人,2012年到2016年增加了26588人。科技研究实用新型专利2012年为4111件,2018年科技研究实用新型专利增加到25577件,2012年到2018年实用新型专利增加了21466件。在农业机械上,主要机械为大型机械,小型机械数量较少,大型机械适用于地势平坦的地区,而贵州主要是山地、丘陵,机械化耕种率较低,多为人工耕种。山地地区特色农业主要以人工劳动为主,人力种植和采摘。然而对于科技研究而言,科技研究费用2012年为基础研究费用为38297.3万元,应用研究35623.7万元,应用研究费用低于基础研究费用。科技研究多用于科技发展,农业科技研究、创新较小。具体数据如表3.2所示。

表3.2科技研究表

指标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科技机构数(个) 332 357 449 482 741 744 842
科技活动人员数(人) 64016 69101 71771 75153 90604
基础研究(万元) 38297.3 53888 59758.7 77790.3 74254.7 98003.4 102724.4
应用研究(万元) 35623.7 49680 63878.4 66722.7 69500.7 125748.7 198295.2
实用新型专利(件) 4111 6456 7331 8317 11081 16898 25577
外观设计专利(件) 4082 6961 6933 2440 3281 3827 3939
发明专利(件) 635 776 1047 1501 2036 1875 2081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

(3)人才缺失,人员流动大。贵州省每年外出务工人员都比较大,2012年新增外出就业人数为131.06万人,然而贵州2018年新增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也有所增加,人员数量增加到151.86万人,2012年到2108年新增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20.8万人。2018年新增跨省就业人数也在持续增加,人数增加到93.45万人,2012年到2018年增加18.96万人。期末在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2012年742.59万人,2018年890.65万人,2012年到2018年增加148.06万人。2012年跨省就业人数达到557.12万人,2018年跨省就业人数达到614.51万人,省内外出就业人数的增加,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急剧减少,农业发展得不到基本的人力资源保障。由于人口数量较少,农业生产力较低,农业的人力投入不足,农业的种植面积减少,种植效率和生产效率不高,对地区的农业积极性不高。具体数据如下表3.3所示。

表3.3贵州外出务工人员流动表

单位:万人

指标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本期新增外出就业人数(万人) 131.06 132.45 142.16 152.28 140.28 159.39 151.86
本期新增跨省就业人数(万人) 74.49 81.17 84.05 94.55 84.89 98.78 93.45
期末在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万人) 742.59 781.38 829.71 865.14 875.95 887.28 890.65
跨省就业人数(万人) 557.12 581.06 603.36 617.02 612.15 614.91 614.51
农村劳动力培训人数(万人) 12.4 12.4 22.68 21.29 22.59 24.94 44.53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

从表3.3数据来看,贵州省内对于新增外出就业人数统计,2012年新增外出的为131.06万人,截止到贵州2018年新增外出就业人数有所上涨,贵州增加了20.8万人,贵州在新增外出就业人数方面,总体上在逐年增加。从新增跨省就业人数反面来看,2012年新增跨省74.49万人,截止到2018年贵州新增跨省就业有所增加,增加了18.96万人,贵州省内跨省新增就业较大,呈现上升态势。在外就业农村劳动力在逐年增加,导致本省内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劳动力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在外求学人员毕业后都外出工作,留下创业者较少,向着东部发展较好地区发展。导致本省内劳动力缺失,专业人才数量少。

(4)交通运输量低,货运量低。贵州省交通运输发展较为迅速,但在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还是较少。贵州省2102年货物运输总量52765万吨,2018年102536万吨,2012年到2018年增加了49771万吨。铁路货物运输量2012年到2018年减少了1154万吨,公路货运量2012年到2018年增加了50355万吨,水运货物运输量2012年到2018年增加了570万吨。2012年全国货物运输总量4100436万吨,2018年为5152732万吨,2012年到2018年增加了1052296万吨,2012年铁路货物运输量390438万吨,2018年402631万吨,2012年到2018年增加了12193万吨。2012年全国公路货物运输量3188475万吨,2018年为3956871万吨,2012年到2018年增加了768396万吨。除贵州铁路货物运输量之外,其他贵州交通运输量都是在增加状态。具体数据如下表3.4所示。

表3.4全国以及贵州货物运输量表

单位:万吨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贵州 货物运输总量(万吨) 52765 72700 85673 84540 89525 96241 102536
铁路货物运输量(万吨) 6665 6458 6319 5736 5634 5278 5511
公路货物运输量(万吨) 45000 65100 78017 77341 82237 89298 95355
水运货物运输量(万吨) 1100 1142 1337 1462.58 1654 1665 1670
全国 货物运输量(万吨) 4100436 4098900 4167296 4175886 4386763 4804850 5152732
铁路货运量(万吨) 390438 396697 381334 335801 333186 368865 402631
公路货运量(万吨) 3188475 3076648 3113334 3150019 3341259 3686858 3956871
水运货运量(万吨) 458705 559785 598283 613567 638238 667846 702684
占全国比 货物运输总量 1.29% 1.77% 2.06% 2.02% 2.04% 2.00% 1.99%
铁路货物运输量 1.71% 1.63% 1.66% 1.71% 1.69% 1.43% 1.37%
公路货物运输量 1.41% 2.12% 2.51% 2.46% 2.46% 2.42% 2.41%
水运货物运输量 0.24% 0.20% 0.22% 0.24% 0.26% 0.25% 0.24%

从表3.4中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4年贵州省货物运输总量占全国比率在增加,2014年到2018年贵州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到2018年贵州省铁路货物运输量占全国比率呈现下降趋势,贵州省公路货物运输量2012年占全国公路货物运输量1.41%,2018年贵州省公路货物运输量占全国公路货物运输量2.41%,2012年到2014年成上升趋势,2015年到2018年呈下降趋势。从总体上看贵州省货物运输总量较低,占全国比率较低。

3.3 机会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5G时代的到来为农民销售产品,打响产品名声提供了便利的销售和推广条件。市场上各种APP的诞生,为销售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渠道,可以做到在家就能推销自己的特色农业产品。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推动,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互联网加、东部发达地区拉动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举措给贵州发展特色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3.4 威胁分析

(1)国内市场制度、结构不完善、国内特色农业兴起。

国内市场上农业产品进入门槛低,农业产品不需要太多的要求就能够进入市场。其中,存在问题的农产品也有机会进入市场,部分农产品农药使用量超标。不达标特色农业产品进入市场,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一家企业出现问题会导致生产同种特色农业产品厂家受影响,引起经济损失。特色产业农产品趋同性高,不同地区具有相似的特色农业产品,部分特色农业产品没有严格的独立自主的品牌,被模仿率高。农产品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生产商生产特色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生产机械老化,生产工厂卫生指标不达标。随着国家鼓励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国内各地特色农业兴起,一步步发展形成规模化生产链条。如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特色农业兴起、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将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内场竞争。

(2)国外市场竞争力大,贸易保护主义严重

国外市场对特色产业产品要求严格,国外具有一些独立的特色农业品牌,在市场中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有着雄厚的客源,具有先进的科技水平从事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国外市场地区对本国的贸易有着严重保护主义,我国产品进入国外市场门槛高,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外对我国农业产品制定了较高的关税,严格控制我国产品进入国外市场数量,保护国外市场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发展。省内特色农业产品品牌认知力低,不具备强烈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科技水平较差,生产力低,目前销售主要依靠XX宣传,以及农业合作社进行销售。对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外特色农业产品具有浓厚的市场,具有优秀的特色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科技先进,发达的经济,贵州省特色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国外市场竞争危机。

(3)科技水平限制

首先,贵州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东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相对于经济发展较低的地区有着经济优势。其次,科技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水平低导致贵州省地区特色农业种植效率低,产品生产效率低。贵州目前特色农业生产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人工种植、采摘。农药使用方面也是依靠农民依靠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使用,导致部份特色农业产品含有严重的农药残留。农业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经济的发展。同时依靠农药、机械化生产工具,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导致部份土地土壤营养元素降低,导致特色农业产量降低。

4 贵州特色农业与广西特色农业比较分析

4.1 特色农业资源分析

4.1.1 贵州特色农业资源分析

省内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其中以中药材、天麻、茶、菌为主,特色资源丰富。中药材在2013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由有115.24千公顷到2018年174.60千公顷。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县数量将稳步增加,在原有的物流基地基础之上再增加具有现代化的中药材物流基地,中药材中以天麻、太子参、薏仁米、半夏、黄精、艾草、黄柏等种类。蔬菜也是贵州省的特色之一,多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产量较多。其中以白菜、萝卜、菜豆、茄子、生姜、韭黄为主,逐步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在油茶方面,贵州省内准备扩大部分地区的油茶种植规模,增加油茶的产量,完善油茶深加工技术。在石斛方面,转变石斛产业发展结构,扩大省内石斛种植产业基地,发展建成石斛生产大省。生态畜牧产业,突出发展生猪、生态鸡产业发展等。气候温和、湿润多造就大量可使用菌,利用自身环境气候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等众多特色自然资源。

4.1.2 广西特色农业资源分析

广西蚕茧产量近几年较低,一直在较低位来回浮动。广西桑园面积300万亩,蚕桑产量20万吨,随着时间的推移广西的桑园种植规模面积和蚕桑的产量都逐步开始增加,具备回升态势。然而广西在木薯种植方面,种植面积较为要低一些,而水稻、玉米和甘蔗等作物面积较高,木薯居于第四位。然而广西蔬菜产业方面,广西基本形成了相对于贵州而言较为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产业链条和格局,蔬菜产业市场化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中草药资源也较丰富,列如罗汉果、肉桂、八角、田七、鸡血藤、苦丁茶等自然资源较为多样。

4.2 经济效益分析

4.2.1 贵州特色农业经济效益分析

贵州特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贵州省农业总产值由2013年的997.7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2888.71亿元。然而在这之中薯类、蔬菜、花生、油料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年产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随着种植规模和产量的增加,相应的产值也在增加。导致所需的劳动人口增加,给予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省内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拓宽了经济收入的来源渠道。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了贫困地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运输业、物流业。电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渔业、林业、果蔬业、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完善了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结构,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2.2 广西特色农业经济效益分析

广西农业总产值2012年为1724亿元,2018年广西农业总产值上升到2717.48亿元,2012年到2018年这段期间增加了993.48亿元。其中薯类种植面积从2015年274.4千公顷逐渐减少到2018年的267.7千公顷,由于薯类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广西木薯的种植面积也在逐渐减少。但蔬菜、油菜籽、花生等特色资源的种植面积在增加,其产量业在增加。广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力企业与贫困地区产业对接,拉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受益的贫困居民达到38万人,人均收入达万元。广西发展特色农业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改善贫困地区就业问题,也推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5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5.1 贵州处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乏高新科技

经济发展较低,科技水平低,难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部分特色农业生产周期短,生产的产量低。随着贵州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但农业方面的经济实力较低。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贵州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任然处于一般水平。农业经济的发展,任然阻碍着贵州特色农业的发展

5.2 地形因素的影响,难以进行机械化生产和管理

贵州是一个盆地、高原、山地、丘陵的省份,地形崎岖不平,其中是山地和丘陵的面积较为广阔,碳酸盐较多,且山脉较多可耕地面积少。气候变化多样,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然而山地丘陵较多难以进行机械化的生产和管理。大型机械使用较少,小型机械使用的成本过高,多数人选择人力生产和管理。

5.3 缺乏专业的知识型人才

贵州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缺少专业型人才来指导发展特色农业,在栽培、种植、管理、生产等方面。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大量外流,极少有留在省内发展,大部分人才都前往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

5.4 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意识低

因为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只能通过淘宝、互联网,进入市场。部分地区交通不便,特色农业产品难以运输出去,所花时间较多,成本也相应增加。多数特色农业产品只能在一些小市场、小摊店售卖,多沦为寻常产品,只能在本地出售本地购买。然而具有很好市场开发前景的特色农业产品没有自主的产品品牌,多以其他品牌的产品为主,伴随销售。难以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5.5 特色农业合作伙伴缺失、产品市场竞争力低

缺失合作伙伴,竞争力低,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发展缺少合作伙伴,多数是自己生产对内销售,难以走向世界,以至于知道的人很少,市场需求也相对较少。部分进入市场的特色农业产品难以与其他农业产品竞争,在市场上竞争力低。

5.6 特色农业宣传不到位,农民对特色农业意识淡薄。

为更好的了解贵州特色农业的宣传以及了解情况,随机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人员为农民、公司职员、学生自由职业者等,主要对特色农业的概念、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了解特色农业、家乡地区是否有特色农业发展项目、是否参与到特色农业发展当中、XX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投入、宣传、特色农业发展类型、特色农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举措、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当中有57%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特色农业,知道了解的人只有43%。了解特色农业的途径多以上网查询、报纸书籍、电视、XX宣传以及其他方式。然而为了了解人们心中对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是否会带来经济效益、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以及愿意投入发展特色农业当中的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如图5.1、图5.2所示

图5.1

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

如图5.1所示,参与调查的人中,有3%的人认为发展特色农业不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其主要原因是对其不了解,害怕发展特色农业会降低家乡主要作物的产量。占75%的人认为发展特色农业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然而少22%的人则处于不清楚的状态,部分人认为在家乡发展特色农业不能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然而为了更好的了解人们对于特色农业的前景,如图5.2所示。

图5.2

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

人们对于发展特色农业的的前景看法以及愿意去投入发展特色农业,如图5.2所示。对发展特色农业看好具有发展前景的人具有65%,认为发展特色农业前景不好的人占2%,对发展特色农业不了解的人具有33%。就特色农业产品而言,有32%的人持一般态度,66%的人选择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不支持且反对发展特色农业的人仅仅2%。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建议

6.1 加强农业高新科技发展

加强高新科技研究,减少特色农业发展的阻碍,减少因生产科技落后而产生的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弥补农业经济发展上的不足,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6.2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创新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加大科技发展研究,推动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根据地形不同,气候的不同,发展多种类型的的特色农业。寻找适合自己的特色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

6.3 大量招募专业型知识人才

要大量招募专业型知识人才,为在省内就读的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工作岗位,呼吁在读大学生留在省内就业,在家创业,带动家乡经济的发展。加强特色农业专业知识教育,培养专业型知识人才

6.4 利用智能科技,要发掘多种销售渠道

利用智能科技,发展多种销售渠道,利用网络发展进行销售创新。5G时代到来,提高种植、采摘、培育特色农业产品,降低种植失败风险,提高产量。利用智能媒体宣传自己的特色农业产品,运用APP渠道销售特色农业茶农,打响特色产业名声。树立产品品牌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业品牌,在众多产品当中脱颖而出,占据自己的一片市场。

6.5 加强与外界市场联系,加强与优势企业的合作

寻找更多的优势企业联合发展,多方合作,找到合伙投资者,共同发展,用他的名声科技,带动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走向世界。鼓励和推动发展省内各地区的特色农业,提升贵州省各地区特色农业产品在农业、国内、国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省内各地区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逐步完善并且发展省内的特色农业,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6 加强特色农业知识宣传,加强农民对特色农业的认识

加强特色农业知识宣传,加强农民对特色农业的认识,XX机构应当加强全省各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宣传,组织贫困地区人民开展特色农业发展学习。树立特色农业发展意识,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鼓励人们发展特色农业。引导部分居民发展特色农业,多地区合作发展。

7 结论

本文以贵州特色农业发展为主,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发展贵州特色农业,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完善省内各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强对省内各地区特色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转变贵州省内特色农业发展结构和发展方式。加强贵州省内农业方面高新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减少生产成本。突出发展重点,严格按照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同时提高贵州特色农业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戴文成. 紫照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钟君,陆美,刘兴莉.南盘江流域发展特色农业扶贫的路径研究——以贵州黔西南州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2):21-27.

[3]唐玲玲.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助推精准扶贫研究——以桐梓县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109-113.

[4]杨延敏.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

[5]杨娇. 皋兰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

[6]冯宇彤. 大理白族自治州“互联网+”特色农业的民族地区禀赋差异研究[D].大理大学,2017

[7]陈彧.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8.

[8]刘娟. 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9]吴斌. 浙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10]罗淇文. 黑龙江省东宁市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8.

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2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0433.html,

Like (1)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4月22日
Next 2023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