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为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进度,挖掘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有效路径,海南省委省XX设立陵水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点地区,省XX具备对先行试点地区的主控权。试点过程的重点是发展文化产业,并且必须基于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专项扶持政策,以便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陵水近来年美食旅游逐渐发展,带动了美食产业链条,推动县内经济发展进程。海南已经成为一个火热的旅游市场,旅游业的竞争也开始加剧,游客对美食有着独特的追求,他们的需求开始在变化,因此研究陵水开发的美食从而更好的开发,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是让他们产生去该区域旅游的有力因素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好方法,满足客人的需求导向,尽力做到吸引新游客和留有回头客。陵水作为整个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先行试验区,也是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游客的味蕾体验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口碑的好坏,甚至从侧面影响整个海南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以陵水的美食旅游开发现状看全海南岛的美食旅游市场,甚至是全国的旅游市场,美食旅游的开发依托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也必然会对美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游客越来越注重在消费过程中所带来的感受,美食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满足游客的需求从而迎合游客的喜好,才能够在火热的旅游市场中有立足之地。美食旅游产品本身就是为游客提供风土人情的特色体验,在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下,能够为陵水打造好口碑,受到游客青睐,为促进陵水美食旅游方面提供理论基础,使之成为海南省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之一。同时,也为其他与之类似的旅游目的地出现类似问题提供一套理论指导以及美食旅游开发奏响新的乐章。
1.2.2现实意义
陵水作为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之一,口碑一直以来褒贬不一,没能很好的形成地区差异化,更好的凸显本地特色,其在旅游的各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而美食在旅游活动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问题却较为突出。所以,文章通过对陵水美食旅游的开发及对策研究,让所在地的管理者更加注重自己的美食旅游开发,将陵水现在所拥有的美食资源进行充分探索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最优的状态,以促进陵水旅游市场的发展,增强陵水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陵水美食文化的内涵,发展壮大陵水旅游经济,做好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带头作用。
1.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
第1章节介绍研究背景、方法及内容等,是全文总的绪论;第2章节介绍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并作综述小结;第3章节介绍的开发现状;第4章节分析陵水美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第5章节提出陵水美食旅游开发对策;第6章节得出最后的结论,总结研究成果。
1.3.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三种。
(1)文献研究法:本文在研究陵水美食旅游开发和对策的过程中,通过参考了的国内外文献后对进行归纳总结,并整理得出一定的结论。在选题和创作过程中,查阅了“中国知网”和美食旅游开发相关资料,在国内外美食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领域研究分析基础上,确保本文的研究方向;
(2)信息研究法:通过互联网和纸媒体进行了资料信息收集,来获取地方特色美食产品的数据情况,掌握地方XX和企业对美食开发的运行规律,为增强对策研究分析;
(3)实地考察法:为获得更真实的资料,对陵水美食旅游资源应采取现场考察的方式,在对陵水美食旅游资源大量真实信息的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陵水美食旅游资源自身独特的魅力,同时挖掘出陵水美食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美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力求提出科学且符合实际的陵水美食旅游开发对策。
2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2.1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调研分析可知,在较早的时期,国外学者便对美食旅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国外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关于美食旅游的术语,这些术语主要阐述了美食旅游的概念、功能及开发等。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Hobsbawn,E.,他指出,那些以口味和特征而知名的美食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可被作为旅游产品。2000年,Kevin Nield和Merin Kozak等探讨了美食服务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游客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食服务,同时分析得到游客的类型不同也会对食物满意度产生影响。2003年,Hall和Sharpies提出了游客对食物的味蕾体验即为美食旅游的观点,他们认为不管是参观食物生产工厂,或是参加美食节,甚至是去餐厅吃饭,这些行为的最终目标都是享受美食和体验美食文化。2003年,Priscilla Boniface提出美食旅游是一边品尝食物一边旅行的方式。他深入分析了美食旅游的影响因素和运作过程,同时为美食旅游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议。2004年,Barbara Santich指出烹饪旅游是文化旅游的方式之一,游客能通过这一过程体验到多元的文化。2004年,Long对美食旅游进行了定义,他认为美食旅游不仅仅局限于消费和烹饪等方面,它是需要亲身体验并参与到当地人民中的一种美食生活。在影响研究方面,学者们研究了美食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C.M.Hall,L.研究了负面影响,并指出旅游带来了美食的同质化现象。2008年,Smith提出美食旅游是指进行品尝、游览及消费美食资源的活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美食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则较为系统。从国外研究综述看来,许许多多的研究人员侧重在旅游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因素。
2.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美食旅游在中国仍旧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目前对美食旅游的研究多数是关于对美食的文化、功能及烹饪技术的研究。而在对于如何有效利用美食旅游资源、如何开发美食旅游产品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在学术主流数据库中,学术界对陵水美食旅游开发和对策分析研究还缺失。特别是各美食小吃已经形成特色日趋鲜明,人文符号明显,却缺少基于对美食旅游进行开发的视角,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文献。但是,随着美食旅游这一概念内涵的不断丰富,有助于为美食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开辟新的思路。虽然在中国没有统一概念,但中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使美食旅游理论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内涵和外延。1992年,章采烈成为国内最早研究美食旅游的学者,他在《中国美食特色旅游》一书中提出了我们有能力并且需要去开发中国美食特色旅游的产品。他阐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主要内容是以当地特色美食作为旅游项目吸引各地游客,辅助内容是介绍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来吸引各地游客,但是书中对于美食旅游的阐述并没有理论依据的支持。2003年,王瑜对餐饮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市场的变化对于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挖掘餐饮文化资源,研发出具备自身特色的产品。2004年,翁毅提出美食旅游是一种休闲和社会属性的旅游活动,为的是享受和体验异地美食、追求美感和愉悦身心。2006年,王雪莲和吴忠军对美食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探讨,他们对广义的美食旅游和狭义的美食旅游分别进行了阐述。广义上:美食旅游是指受当地美食及饮食文化风俗影响引发的一系列旅游行为;狭义上:美食旅游是指游客参与当地美食活动、体验美食习俗及对美食进行科学考察等引发的所有关系和现象。2005年,朱桃杏和陆林基于对芜湖市美食旅游产品现状的分析,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即必须丰富产品文化内涵,并与各类产品联动开发。2007年,陶陶在《烹饪论坛》上发表《对发展海南美食旅游的思考》一文,他认为美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它的发展是基于人们需求从追求最基本的“吃饱”转变为追求饮食文化快乐和进步。美食旅游的主题是美食,载体是旅游,该旅游方式具有因食而游、社会性和休闲性等特点。2008年,张源提出美食旅游是一种具有文化休闲特征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它的主要动机是到各地品尝、享受和体验美食,同时以游览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为辅助。2010年,周书云在研究中指出美食旅游产生的前提是人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它是以品尝特色美食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旅游形式。2010年,吴晓东对美食旅游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美食旅游是指在不同地区探寻审美和愉悦的一种过程,它是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2010年,李晓英在《美食旅游绿色发展研究—以大连为例》一文中阐述了如何创新性的开发绿色美食旅游产品,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去解决关于如何竖立绿色美食旅游品牌的问题。2011年,李双莲认为饮食文化旅游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品尝异地美食;二是探讨美食文化和制作美食,三是欣赏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不但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参与趣味性。2014年,张丽和孙小帅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表的《淮安美食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对美食旅游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他们指出享受美食和体验美食文化是其根本目的,这一旅游活动需要身处异地去寻求愉快的经历。2015年,赵豫西和冉杰在在《特区经济》上发表的《国民休闲视角下美食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中给美食旅游赋予了新的定义,他们认为美食旅游是指旅游者到别的国家或地区享受和体验美食,它是一种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旅游活动。美食旅游的内涵既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美食旅游作为目前重要的旅游形式,其根本性的目的就是享受美食和体验文化。
现如今,我国对于美食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根据在CNKI的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兼具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的基本观念在国内对美食旅游的分析相对较晚,并且其侧重点都在美食旅游与旅游地结合对游客所产生的体验。
2.3综述小结
总体而言,国内外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系统。从研究内容出发,研究美食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及时提出美食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问题及对策。在中国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完善,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层挖掘,但针对美食资源开发的研究相对缺乏。如今美食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理论方面,理论不系统且单薄、概念上有分歧且混乱、内容深度不够等,这些方面都制约了游客体验相关研究的发展;二是实证研究方面,因缺乏市场调查数据的支持,国内实证研究的论述还不够充分,而国外的研究成果则因为调研设计存在于许多不足,影响了旅游体验的成果的可操作性;三是研究方面,国内外多是单一的对游客满意程度进行分析,而忽略了游客真实的感受。总体来说,中国的餐饮业开始比外国早,但相关的研究比国外晚了将近十年。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所在地美食进行系统的研究,以促进美食旅游的科学发展。
3陵水美食旅游开发现状
3.1陵水现有的美食资源
美食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体现。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年平均气温25.2℃,年平均雨量为1500—2500毫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份。作为中国罕见的天然温室,适合种植热带作物和反季节瓜菜的种植。碧水青山,物产丰富,汇聚了山海湖河、森林岛屿等自然魅力要素且具有独特风情民俗。特色小吃名目繁多、美名在外。现对陵水县的美食进行以下分类:
地方水果——圣女果、文罗莲雾、英州芒果、隆广菠萝蜜、陵水鲁宏荔枝、美月西瓜;
地方蔬菜——雷公笋、野苋菜、树花菜、黄帝椒;
地方海产——琵琶蟹、竹节虾、石斑鱼、马鲛鱼、鸡腿螺、三点蟹;
地方肉类——文罗鹅、群英黑山羊、群英五脚猪、陵水椰香牛、光坡鸡、提蒙鸭、吊罗山森林野鸡;
地方小吃——陵水酸粉、热粉、酒糟空心菜酸、酥角粑、椰子粑、米纸、红糖年糕、鸡屎藤粿汤、猪肠粑、薏粿、椰丝糍粑、煎年糕、红粑;
地方菜肴——疍家气鼓鱼粥、白灼鸡腿螺、蛋家鱼头汤、蒜蓉鸡腿螺、姜葱鸡腿螺、海白豆芽煲、竹笋鲜鱼汤、椰丝鱿鱼、鲜鱼酒糟煲、山兰酒酿鸡、清香森林野养黑鸡;
其他美食——哈密瓜、龙眼、火龙果、盐水菠萝、盐水芒果、椰子饭、清补凉、甜薯奶、珍袋、香煎鱼饼、香炸虾饼、香炸沙虫、鱿鱼干、沙虫干、芒果肠粉、菠萝炒鸭肉、木瓜排骨汤、酸奶木瓜、木瓜冻、椰子饭、田艾粑、烤乳猪、椰汁西米露、飘香粽子、椰子果冻、黎家竹筒饭、苗家三色饭、山兰酒、海马酒、红烧罗非鱼、椒盐基围虾、斋菜煲。
3.2陵水美食资源特点
陵水黎族自治县所在位置的纬度为北纬18°,阳光充足,降雨丰富,气候宜人。此外,陵水美丽的海岸线长达57.5km,当地热带雨林分布广泛。因大自然赋予陵水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颇具特色地域文化,培育出了海鲜、酸粉、空心菜酸等丰富多样的美食。陵水特别是拥有国家一级天然海港,新村港、黎安港。海资源丰富,而且水质清澈,以其生态、无污染、天然鲜嫩、口味醇正、味道鲜美可口著称。其中陵水蛋家渔排被称为“美食岛”,海鲜被渔民打捞上来,生鱼片、鲜鱼汤和鼓鱼粥等大多是生姜、葱、蒜蒸制或白灼而成,他们保留最原始和美味的海鲜。值得一提的是以海为家的疍家人亲手操持出来的气鼓鱼粥,取自大海的第一手原材料,是舌尖的无上美味。因受蛋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蛋家人正书写美食传奇,应证蛋家饮食文化。我们可以窥见陵水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美食文化。无论是陵水酸粉美食中外绝响,或是圣女果先行闻名,还是鼓鱼粥更受赞。这些美食旅游资源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陵水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民俗等因素的影响。单独模仿其中一种或一些陵水食物并不难。但把陵水美食旅游资源全盘照搬却相当难。只有亲自去陵水体验真实的陵水菜肴,才能印证一个陵水美食旅游的舒适环境。
3.3陵水现有的美食品牌
陵水在打造美食品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2012年,陵水举办了“万人同吃陵水酸粉”并成功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2016年陵水已被评为“中国酸粉美食之乡”;陵水酸粉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海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2016年第9号公告中,陵水所产的圣女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称号,并经批准,陵水黎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内生产的圣女果都可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象。陵水圣女果在2015年、2016年“海南冬交会”期间获得“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冠军,2017年获评海南农产品十佳区域公共品牌。
2004年,陵水鲁宏荔枝已闻名全国,同时输出至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并被评为“海南优质农产品”。2005年,鲁宏荔枝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X和欧盟的市场。2013年,鲁宏荔枝被评为“海南省名牌产品”。
3.4XX进行美食资源旅游开发
近些年来,陵水县XX进行美食旅游产品开发。如推出了陵水欢乐美食嘉年华活动、陵水美食(酸粉)文化节、陵水(英州)芒果采摘季暨乡村游活动、陵水(光坡)圣女果采摘季活动、海南(陵水)旅游美食与商品展销会活动。还在全国各地进行旅游推介会,如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城市。2017年4月,陵水商务局还进行了本地十大美食评选活动。均取得良好品牌良好宣传效果,满足美食市场需求。最近几年,许多游客喜欢参观陵水风景名胜区,享受当地特色小吃。陵水的旅游业与美食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
3.5陵水美食旅游开发现状研究过程
笔者于2017年11月11和12日和2018年3月12日到18日分别前往陵水当地进行了考察,并浏览当地在所在美食。第一次去做了短暂的两天两夜停留,大致的游览。回去以后作了查阅相关资料遨游互联网,对陵水当地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二次去陵水当地选择了为期七天的停留。之所以选择去两次,是把第一次作为铺垫,第二次更为深入。为了确保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开发现状避免过于悬殊。
第一次的路线简单,陵水火车站——陵水汽车站——海韵广场——汇丰广场。选择在陵水车站附近,因为车站是一个迎接海内外游客的地方。汇聚了当地较多的美食,可以了解到一些基础信息,当作入门。然后就前往了椰林镇镇中心汽车站,捕捉当地特色风情。接着前往陵水最繁华的地带——海韵广场,最后绕向汇丰广场。看到了较多的美食店铺,可店铺过于分散,没有一定的特色。

第二次的路线就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陵水火车站——海韵广场——陵水汽车站——镇农贸市场——文化路——陵水第二市场——汇丰广场——北斗农贸市场——三才镇——提蒙乡——新村镇——黎安镇。新村渔排第二次选择了把和第一次的路线重新走一遍,较多的选了农贸市场这些地方,然后是部分乡镇。总之,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都是陵水酸粉,不愧为酸粉之乡。笔者吃过市场排挡,走过海韵广场特产店,逛过新村鱼排等地方,有了不小的收获。比较深的感触是海韵广场开了首家风情海鲜广场。阅读了近几年的互联网媒体和纸媒体和相关陵水美食书籍,对当地美食旅游开发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陵水在美食旅游开发问题上存在了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4陵水美食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4.1陵水以美食为主的街区相当缺乏
目前在美食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方面,还处于低层次的探索阶段,没有足够的打造力度,既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美食资源,当然会产生不好的旅游效应,这是美食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浪费。这就要求旅游部门或XX机构重视这一理念,增强美食旅游为主的街区强度。由于陵水的部分美食街区比较分散,商家较为混乱,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没有代表性的美食一条街。还有迫于生计的商贩经常占道经营,周边业态显得不合理。直到2018年元旦,陵水首家大型室内海鲜广场——“疍家风情千人海鲜广场”在椰林镇中心农贸市场4楼正式开业。当然,只是首家广场,后续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相比海口、三亚等海南城市已经建设了较多的美食城、美食街、美食广场,陵水在这点上很是落后。陵水美食旅游的开发应从满足旅游者的对环境氛围的心理需求,当旅游部门和地XX也加大建设力度,如何合理规划安排建设美食街、美食城和美食广场,去激发美食旅游者的火爆热情,是该好好考虑的一件事。
4.2陵水美食的特色未发挥出来
陵水美食旅游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美食特色不鲜明,如果去过游客海南其他地方,就很难满足游客对美食资源方面的需求。因部分美食外地也有,特色不明显,区别不大,不能一下子就认出是陵水美食。在餐饮设计、形象包装、餐饮环境、市场定位等方面缺乏鲜明的陵水特色,是不足以震撼心灵的。陵水美食旅游特色开发力度不够,特色餐馆几乎少之又少,不能满足当下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美食旅游的特点并没有渗透到陵水的景点。陵水景点并没有很好地把食物和景点结合在一起。美食旅游企业缺少通力合作,没有闭合一个特色的产业链,地方旅游景区、地方旅行社、地方酒店、地方餐饮等缺乏生态思维,造成美食品牌产业链打造困难,就难以形成地域风情鲜明的美食旅游特色。
4.3陵水美食旅游文化品位不够高
美食旅游发展的内在灵魂是美食文化。可以看得出美食文化在旅游目的地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文化内涵越丰富,美食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越强,食客越青睐。食物往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文化内涵极为深远。包括食品的制作方法、食材的选择多少、美食的营养成分和美食的感官体验,还包括美食带有的典故习俗、风土传说等。美食旅游发展的日益成熟,美食旅游已不再是停留在满足游客吃喝这一生理需求的低档次层面上,较之扮演食客的单一角色而言,游客则更喜欢作为一个品鉴者去享受各种美食带来的美感和文化精神享受。在旅游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增强旅游体验,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一座旅游城市来说美食旅游文化要发挥出来,就不会滞后缺位。在陵水这样的大环境下,恰恰没有做到位。由于对美食文化的缺乏研究,美食被游客品尝了,却不知道这种美食中所含的文化。这样使得美食旅游缺少情感冲击,游客体验不足。
4.4陵水美食旅游的宣传力度和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陵水美食旅游在XX的宣传推广虽然已经有所成效,但是还不够。有很多人还是不知道陵水美食。只有很少的游客会把陵水美食作为旅游目的,因此,以品尝美食为主的游客的停留时间短,造成旅游消费不高,与海口、三亚不在一个规模平台上,相差悬殊。宣传活动档次不高、推广手段不奇,造成美食旅游外来消费不足明显,美食旅游经济总量规模不大。从整体上看起点低的人多,高水平的人才稀少。而善于美食策划、食材搭配养生、提升美食品质、打造佳肴新品等水平的高端美食旅游人才比较稀缺,难以出现施展绝活、讲谈食经和讨论食道等高层次人文理念。
4.5餐饮的安全隐患和服务质量有待改善
在陵水美食开发道路上,有个别企业不注意用料,还有餐饮自制食品、餐饮套餐和餐饮具上出现问题。因为抽检餐饮食品不合格,在省食药监局公布餐饮食品监督抽检产品信息中出现了黑名单。受到产品召回下架、停产、整改等处置。还有个别经营商贩对于特色产品定价过高,酿成宰客现象。也有部分餐饮服人员存在素质不高,服务技能低,对游客的身心体验造成伤害。这些都是对美食旅游开发极为致命的一击。
5陵水美食旅游开发对策
5.1合理兴建特色的美食街区
陵水在发展美食旅游方面,应该注意充分整合安排处理现状,合理建设美食街区,可以完善陵水美食的展示平台和规模载体的向外推介方式。特别注意砌块的施工“黎苗风情和蛋家文化结合起来并体现特色民俗”的定位,并发挥出陵水的美食街区功能,显示出地域风情特色和休闲氛围,能让美食旅游者强烈感受到浓郁美食特色的氛围,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兴建特色美食街区,不仅能促进餐饮服务业的发展,还能使经济发展和旅游增收,更是安置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同时产生的餐饮污染物可以得到合理的处置,它还可以引导街道周围的商家进入美食街区,解决占用道路的问题,充分体现“双创”的理念。有效助力“双创”工作,进一步提高陵水城市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最主要这是吸引了中国海内外游客对体验陵水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趋之若鹜的强大诱因。
5.2创新陵水美食旅游产品特色
陵水美食旅游资源开发处在紧迫和必要的阶段,在城市特色美食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中国酸粉美食之乡”荣誉称号是名气、声望开发的一个“制高点”,它使得海内外的“美食朝圣者”纷纷前来。XX要因势利导美食旅游企业,地方旅游景区、地方旅行社、地方酒店、地方餐饮之间要通力合作,完成特色的产业链闭合,针对游客的需求设计独具特色的美食,形成鲜明的美食旅游特色。推进新产品开发,打造新型特色美食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陵水软实力,使之成为陵水美食旅游的一个强烈“吸盘效应”。县领导、餐饮和旅游行业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大陵水美食旅游产品特色研究,要不断组织餐饮人才和企业家出县考察,学习相关美食制法,技艺和调味等,引进其它菜肴的制作经验融入到菜的制作中进行创新制作,则是完善优化陵水美食,并规范陵水制作标准,上行下效,以保障陵水美食的美誉度,推进本地美食旅游的根本保证。仅以圣女果为例,经过挖掘、整理和吸纳,可以开发出果酒、果醋、果汁、果脯和小吃等系列。不仅展现陵水的区位优势,还满足食客在美食旅游过程中的需求。陵水各美食旅游企业也亲历亲为,扣住特色进行立体式挖掘,在菜品设计、形象包装、餐饮环境、市场定位等方面做出努力。店面装修也要在朝特色外观改造,打造成特色餐厅、餐馆。地方美食是一种特色审美享受,除以上特色外,与乡村游、家庭游和会展游相结合等方式都可列入美食旅游打造特色的范畴。
5.3提升陵水美食文化内涵和品位
陵水在发展美食旅游方面,游客不想简单地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的美食体验之中,而是要打造一个“吃食物知典故”的美食旅游氛围,从规划和管理上营造文化看点,传统的“蛋家文化”、“黎苗文化”和近年来的“海丝文化”、“珍珠文化”,陵水应大力宣传,以会展和节庆等相关活动着手,营造文化气息浓郁的情景,进而打造具有人文符号的美食街区,依托人文故事,构建“文化美食”高地。蛋家文化、黎苗文化、琼剧艺术、陵水民俗等厚重且独有的文化,陵水在发展美食旅游方面,注重把品尝陵水美食和体验陵水文化精心结合,如边观看琼剧表演边品味陵水美食,再接着品味陵水美食可介绍美食名典故习俗;真诚艺术地为食客制作陵水美食,不断挖掘更多本土的创意美食,挖掘每一道陵水美食的历史典故,巧妙自然地品尝陵水美食和尽情享受陵水文化有机联动,提升陵水美食文化内涵和品味。进一步塑造陵水美食和优质产品的文化品牌,让更多人体验陵水美食文化的精髓和当地风俗民情的韵味。
5.4注重美食宣传和人才开发的针对性
陵水美食旅游应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传媒“轰炸”,广泛宣传,持之以恒介绍陵水。美食旅游可以通过策划、组织大型节日活动和赛事,例如通过赛事和表彰来促进美食节发展,从而引起媒体的关注。进一步评选出十大金牌菜肴、十大风味小吃等评选活动,让旅游者知道往哪方面吃、能吃些什么。除此外,美食旅游还可组织新闻价值性强并能吸引媒体广泛报道的群众性比赛做宣传,如已经举办过的“万人同吃陵水酸粉”并成功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可通过旅游宣传手册、旅游导游图、美食精品路线图等方式进行美食旅游宣传。还可制定与美食旅游相符合的宣传口号。陵水已经在本地举办了美食节,但还从未走出去过。当地美食应积极走出去,将的美食节办到省外和国外去,以提升当地美食的知名度。由XX权威机构把陵水美食编辑成书,形成中英文双语版本,通过出版行业将陵水美食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和介绍,让旅游者了解陵水美食文化,了解陵水美食的精华。美食旅游企业要主动推广,通过介绍陵水佳肴并提供配套附加服务等推广方式。掌握游客和潜在游客的真实食物旅游意向,及时收集游客反馈的意见,满足游客的好奇心,使美食旅游企业稳固品牌,抓住利润机会和避免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可以借陵水创建“中国酸粉美食之乡”的契机,发挥本地教育机构潜在功能。为从业人员进行人才培养,如服务员和厨师,XX指导和资助当地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使其增相关专业或扩大招生数量,逐步增加美食旅游人才的市场需求。立足本地职业教育,从宣传教育的角度,从自我营销的角度,XX应引导员工、专业技能和管理者接受规范化的教育,培养人文素质,从事食品旅游业,并在事业起步阶段营造良好氛围,积极鼓励这类人员。减少对美食旅游的见解停留在“就事论事”的低级层面人员。加强导游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和其他旅游企业的培训,积极为游客提供美食旅游讲解等措施,促进陵水美食旅游的发展。相信在陵水XX和陵水相关企业的联合下,采取有效措施,定能使陵水美食旅游做大做强。
5.5严格加强对餐饮安全及价格的管理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要做到三点。一是,县XX应出台相关政策,并对市场强力监控,进一步推进餐饮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对于美食旅游的相关企业,如酒店、饭馆和商店等,这些企业的服务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美食旅游基础服务质量,因此应加强行业管理力度,提升行业标准服务。美食旅游购物中,地方美食加工过的产品购买,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敏感的话题,对于美食特产店的管理更应按照行业标准来进行。针对其陵水县XX编制的《陵水县2017――2020年餐饮行业发展规划》要多次开专家评审会,并邀请企业座谈,落实规划,方能为美食旅游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行业自律诚信建设,落实食品安全法规定,县食品安全委员要针对不同人群和企业分别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对“食品流通领域业务知识”、“餐饮服务经营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等进行,引导我县相关企业自觉建立良好自律机制、规范规章制度的诚信经营,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真诚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形成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良好氛围;三是,目前陵水有300多家餐饮企业,在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的企业,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完善餐饮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餐饮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不作虚假广告和不实宣传误导消费者,主动解决消费争议,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6结论
陵水已经具备对美食旅游资源的开发,但在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旅游行业的发展使得美食旅游深受重视。目前,中国的城市都意识到开发美食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性。为了发展城市经济并促进旅游,美食旅游一直是各城市力争的一个点。陵水以陵水酸粉为首的传统美食在海南岛极具人气,充分挖掘美食资源并将之与旅游结合起来。陵水美食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强势宣传推广陵水美食旅游资源。陵水美食旅游开发的是要充分打造美食旅游特色和文化,而不是单从美食某一方面进行陵水美食旅游开发研究。美食旅游也不是单靠个人或者组织就能打造成的。企业和XX要都要出力,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才能行。游客的需求成为发展美食旅游市场的风向标,为此要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去研究游客的偏好需求特征,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开发特色美食。陵水美食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的区位优势,要牢牢把握当前旅游市场特征,在探索自身特色食品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的过程中,应自觉克服封闭式和傲慢型的狭隘心态,并走出陵水地区。同时,一些食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丰富了城市特色菜肴和浓郁的饮食文化,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提高了当地XX的税收,提升了市场的就业率,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美食旅游对改善陵水旅游产品生命力,拓展旅游市场格局,作为具有民俗风情厚重、丰富多彩的陵水也不能例外。要牢牢把握住美食旅游市场的风向标,不断进行改进,努力打造一个属于陵水美食旅游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Intreduction:Inventing Traditions,".Hobsbawn E.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1983
[2]The role of food service in tourist satisfaction.Kevin Nield,Metin Kozak,Geoffrey LeGrys.Hospital Management.2000
[3]Hall CM,Sharpies L,Mitchell R,et al.Food Tourism around the World[M].Oxford:Butterworth Heinemann.2003:1-25.
[4]Tasting tourism:travelling for food and drink.Priscilla Boniface.Tourism Management.2003
[5]Kentucky: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Long,L Lexington.Culinary tourism.2004
[6]The study of gastronomy and its relevance to hospit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Barbara Santi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4
[7]中国美食特色旅游[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章采烈编著.1997
[8]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J].王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9]福建省美食旅游开发研究[D].翁毅.福建师范大学,2004.
[10]芜湖市美食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朱桃杏,陆林,蒋秀兰.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02)
[11]对发展海南美食旅游的思考[J].陶陶.烹饪论坛.2007(8):34-35
[12]美食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以桂林世界美食博览园为例[J].王雪莲,吴忠军,钟扬.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5):56-56
[13]成都美食旅游研究[D].张源.复旦大学.2008
[14]基于游客需求的我国地方美食旅游发展探讨[J].吴晓东,康珺.江苏商论.2010(06)
[15]美食旅游绿色发展研究——以大连为例[J].李晓英.经济研究导刊.2010(24)
[16]旅游视角下地方饮食文化开发措施探析[J].周书云.黑河学刊.2010(08)
[17]李双莲.湖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8]基于旅游视角的美食节开发问题研究[J].周书云.中国商贸.2011(14)
[19]淮安美食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J].张丽,孙小帅.中国集体经济.2014(36):153-154
[20]赵豫西,冉杰.国民休闲视角下美食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5(03):84-8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