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后,金融业得到迅速发展,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市场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我国于2005年推行股权分置,给资本市场以重大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银行业也实现了完全对外开放,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与国际银行角逐;2008年X爆发金融危机,蔓延至整个世界的金融业,我国也深受其害;2012年上半年,世界金融业再次受到欧债危机的重创,这给商业银行以深刻的教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应对经济一体化趋势带来的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
从国内来看,XXX十六大到XXX十八届三中全会,xxxx、xxxx等国家领导人在XX报告和相关会议上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动力”,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彰显了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商业银行,这个金融业的主体,必然应为此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X于1993年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现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用来应对银行业出现的挤兑现象,尽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增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然而我国当前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却很难保证在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仍然保持高速发展,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个重任。1997年光大银行的“一网通”业务开启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理财产生了兴趣,人们选择银行时更加注重其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水平,网络的发展给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的不断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实力十分雄厚,但是面对所处环境的巨大变革,也要进行优化改革,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同时也要认清不足,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上改革的日程。
尽管光大银行目前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就全行业环境而言,银行内部仍有经营效率不高、创新水平低下、风险量化管理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欠缺、内部控制系统不完整、过于依赖XX等不足之处。该银行要想在新经济形式下处于不败之地,在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京津冀经济区以及天津空港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赢得自身发展,必须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创新水平和经营效率。本文首先对该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运用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对该行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商业银行在新经济形式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提供了指导。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1.国外核心竞争力研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竞争理论的研究发展相对较早,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1)产业竞争论
产业竞争理论的主要提出者是X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1980年其在著作《竞争战略》以及《国家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产业竞争化的观点,由此在竞争理论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迈克尔·波特是第一位将产业组织理论应用于企业的竞争力中进行分析的学者,通过其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是产业内部因素,第二是产业的外部因素。并且,产业外部因素是相对宏观的,其对于整个产业的绝大多数企业产生的影响是相近的,在此情况下,在产业中的企业所具有的应对外部因素变化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迈克尔·波特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认为,对于某一产业中的所有企业来说,其竞争力来自于潜在进行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卖方议价能力、买房议价能力以及产业中竞争对手的竞争等五种力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合力,其直接决定了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的强弱。
然而,单一地将产业组织理论运用到企业竞争力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仅仅通过波特五力模型中的五个因素去衡量企业的竞争力远远不够,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受到多种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X著名管理学家格鲁夫进一步对于企业竞争力以及波特五力模型进行了研究,其认为企业之间的产品互补生产者对于企业的竞争力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波特(2012)通过对于欧洲四个国家的多个产业中的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后发现,企业竞争力与生产要素、区域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关系。
(2)资源竞争论
资源竞争论是企业竞争理论的又一重要理论,1984年,Wemerfelt通过研究发现,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企业能够获得相对较低的市场成本。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必须具备获取独特资源的能力,从而与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形成差异化,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3)企业能力论
1980年左右,国内外的学者开始注重企业竞争理论的相关研究,在此情况下,企业能力论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企业能力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必须能够进行长期的、相对有效的经营,并且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应的竞争优势。企业能力论认为,企业在长期有效的经营活动中可以获得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协调能力,从而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4)动态能力论
动态能理论是在网络以及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动态能力论认为,在目前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只有不断根据环境变化做出调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5)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竞争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其对应的主要研究学者有Prahalad以及Gary Hamel等人,这两位学者将X的企业与日本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分析结果中总结出相应的研究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独特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这种能力具有六种特点:第一,价值优越性。其可以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或者降低更多的企业成本;第二,异质性。这种能力是企业具有的独特的能力,其他企业不具有相同的能力;第三,难以模仿性。其他企业很难对于企业的这种能力进行模仿;第四,不可交易性。企业的这种能力是企业通过长期经营积累获取的,不能进行相应的交易;第五,难以替代性。企业的这种能力十分独特,很难被相关的企业进行替代;第六,自我强化性。自我强化性是指企业的这种能力具有自我升级、自我强化的特点。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经营和企业重组两个途径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国内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由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较晚,因此国内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内学者、专家、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内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企业竞争力概念研究。
张志强(1999)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企业在目前市场中具有的竞争力、企业在未来市场可能会有的竞争力等方面。其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潜力的大小。
彭丽红(2000)通过研究认为,企业具有的资源情况、企业自身能力以及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对于企业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
金暗(2001)对于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认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是由多个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的。
高方(2016)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为研究切入点,构造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特殊评价体系,以八家中小商业银行为例,案例分析时运用因子分析法,给中小商业银行衡量自身的竞争力提供了一些参考。
(2)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范晓屏(1997)以及金磅(2003)等学者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曾华等(2003)以加权平均法作为研究方法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测评;柳清瑞等(2004)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于浙江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柳清瑞(2004)选择实证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对于北京市的企业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于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尹子民等(2004)以及刘德学(2004)等学者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及模糊集等定量方法对于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
秦洪军、郑露(2015)以2006—2013年的年报为基础,指标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研究显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总体上看综合实力比较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能力优势明显,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
张晓燕(2015)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14家商业银行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风险控制因子、成长因子、生息因子和管理因子,从这四方面对14家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着重以青岛银行为例,分析了青岛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得出结论:青岛银行应该多发展中间业务,确定市场定位,适当扩大经营范围。
连贞贞(2014)以13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从六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计算,把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大国有银行在规模实力、市场占有率上仍以较大优势占领靠前位置。从发展潜力看,股份制银行表现更好,特别是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总的看来,国有银行的竞争力水平更高。
许鹂、李琳(2014)把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以财务竞争力的内涵、特点为切入点,把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范例,具体分析,最后建议建设银行改进财务战略,整合财务资源,以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冯敏军(2014)提出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是我国银行业活跃生命力的代表,发展速度快,但是整体的竞争力不够。文章从财务的角度解析了南京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赵睿琳(2013)提出在金融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中,各家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起来,从战略选择、自主创新、风险防范和人才培养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提升自身实力的具体方案。
程惠芳、姚遥(2013)选择浙江省八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这八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对于浙江省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最大的是外部环境以及商业银行的企业发展战略。
李泉、尹文娟(2013)依靠财务指标结合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综合选取14项代表性指标,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依然有优势,其他商业银行的市场成长能力比较强。所以,加强经营管理、控制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对于银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
1.2.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1.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我们在对EI这类英文数据库进行了查阅时,找到了国外在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探讨,但是却并未形成有参考意义的研究体系,世界经济论坛(WEF)、《银行家》杂志还有瑞士洛桑国际惯例发展学院(IMD)等组织针对全球主要银行进行排序。同时有关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估排名。
(1)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是由世界经济论坛以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在1980年共同建立的。该体系依照一国的金融业对国家经济所做的贡献,并且把银行业在金融业的中心效果考虑其中,依据一个标准建立了一个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目前的竞争力指标以及经济成长竞争力指标,分析探讨一个国家的金融竞争力。
(2)把波士顿咨询银行(BCG)与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国际发展学院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作比较,波士顿咨询银行在盈利能力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这种形式是相对有用的。在波士顿咨询银行看来,如果从全球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方面考虑,想要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把业绩考核和商业银行所建立的盈利模式以及客户服务模式的联系起来,从而分析考核竞争力。并且建立的盈利模式要求具有公开性、符合时代发展;建立的客户服务模式要专业而且比较针对市场。
(3)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都依据银行的一级资本把竞争力分为各个等级,参考的评价指标包括一级资本、资产、资本资产比率、经营状况、利润等等,这个排名一方面能够查核一家银行,另一方面还能够从大致上认识一国的银行业实力,不过,在评价指标中并未把银行制度、市场变化等要素包含进去,因此,其评价不具普遍性。
(4)GAMELS评价系统,即骆驼评价系统或者统一金融评价系统。GAMELS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六大核心指标,分析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企业管理能力、企业能盈利能力、流动性以及企业对于市场可能出现风险的敏感度。GAMELS评价系统通过对于以上六个核心指标进行分析以及评估从而明确银行所具有的竞争力情况。
(5)信用评级机构对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穆迪投资者服务银行、标准普尔银行等都是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对国际上的大银行与商业银行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2.国内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学者们对商业银行进行分析探讨,探讨结果有以下几点:王延増、曹雅玮(2008)对先进的银行文化在商业银行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指出商业银行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培养五种文化,分别为科学的发展文化、持续的创新文化、健康的风险文化、卓越的客户文化以及先进的用人文化。从而为银行构建核心竞争力打造和谐有效的文化氛围;刘亦文(2009)对金融体系以及社会责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发现中国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与社会责任有正相关,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制定好银行长期的发展的计划;周逢民、张会员和周海等人(2010)把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分别为资金组织与资金经营,通过两阶段关联DEA模型这一方式评价商业银行的技术、纯技术以及规模效率,并且得出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从而提出合适的措施。
陈雨露、甄峰[36]在2011年,分别从资产与负债、收益与风险、创新与稳健、本地与扩张四个经济平衡关系的角度来解析了大型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大型商业银行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竞争力也在不断凝聚和提高。朱明、周柏林[37](2012)提出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部分组成了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力,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力可以从此四个方面提升实力:技术、管理、文化和制度,并且以此为本,他们对商业银行文化管理对其战略竞争力构建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找到了相对有效的对策。2013年刘兆胜、陈菲、黄国涛[38]等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我国的中小型银行的金融创新同质性现象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变迁的内在逻辑以及转型路径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此,他们提出了中小型银行可以通过实行差异化管理以为其经营模式转变作铺垫的对策。2014年方先明、苏晓瑨、孙利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持续放开和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同时对比整合了2010-2012年我国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从而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究,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相对而言是靠前的,然而却在今年出现降低的趋势,也发现了我国目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相对而言是落后的论断,并且他们为应对这一现象,提出应从业务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经营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商业银行提供活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究:李宋爲、刘嫦娥(2010)[40],应用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进行了探究。吴玮(2011)[41],解析了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作用。2012年曹永栋、陆跃祥对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对策设计的问题进行了探究。邱勋(2013)[43],则从余额宝的方面探究了其对商业银行的作用。李达山(2014)[44],则对当前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1.2.3研究述评
从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不同的学者们从互异的方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从各有差异的企业特征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了其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可能。而反观国外对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而言是较少的,他们的研究大多是应用特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国际金融机构和大型商业银行,并在此之后从多种方法为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国内的专家和学者们则是大部分探究的是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建立和资本流通性等方面展开了深刻的研究,同时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展开探讨,但是国内学者结合具体股份制商业银行进步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是缺乏的实证研究的,此篇文章是以详细的研究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开展了评价探究,同时兼具了理论和实践的作用。
1.3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第一章绪论,主要进行论文研究背景以及意义的简介,针对国际范围内的有关文献进行总结,阐述了论文的有关内容以及进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主要介绍相关概念及理论,主要内容有核心竞争力相关知识的意义、特征以及产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讨论;
第三章主要对光大银行天津分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判断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了该行的历史情况、现在的发展、经营环境以及发展的具体流向,对该行存在的竞争力方面的优势进行深度探讨,对其中的风险评估与规避、营销创新、市场运作以及系统管理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四章分别从控制、经营创新能力、市场运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几个方面来就如何提升光大银行天津分行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全文采用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经营管理以及金融市场这几方面的科学理论,对其进行了质与量的分析,以现实操作来对理论进行证实,从而进行企业培育与核心竞争力增强的全方面分析。其中第一章主要是文献研究法,第二章主要是理论研究法,第三章主要是案例研究法。
1.4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以光大银行天津分行为例,深入剖析其发展历程,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该行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描述。在经营状况方面,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具有良好的表现;在银行治理方面,拥有较好的人力资源结构及公司文化。研究发现光大银行在核心竞争力方面拥有着宏观环境、风险控制、经营创新、市场运营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劣势。如何提高该行的核心竞争力水平,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主要分为风险控制、经营创新、市场运营、组织管理四个方面。这对于该行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2章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
2.1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2.1.1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特点
1.核心竞争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亚当•斯密首次在其著作中提到了提高劳动分工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假说,而这也是对核心竞争力最初始的解说。而在这一时期,大卫•李嘉图也对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优势理论,而这一套理论也成为了核心竞争力蓬勃发展的萌芽。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核心竞争力才正式被《哈佛商业评论》提及,是由两位英国学者C.K.PHahalad和GaHyHamel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进行知识性的积累。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也得到了诸多学者的支持,同时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而在此观点提出的后期,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45]即便如此,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们并没有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统一的说法,而在研究成果中,很少存在针对于某种企业类型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经过对文献的综合考察,以及对核心竞争力不同说法的考量加以思考,所以总结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如下,即:企业某一项技能的凸出并不能使得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基于企业综合能力之上的,以组织能力为基础,企业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经过与企业资源的磨合后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为企业发展能力提升,利润扩大的一种特殊能力。
2.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经过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概括总结后,可以归纳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为显著的五个特点,而这五个特点,也可以完整的概括外国学者对核心竞争力所提出的看法。下面对这五个特点进行简略的解说: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根据市场调查所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同时提升企业的效率,扩大企业的规模效应,从而减少企业所需要的成本,在达到客户满意的同时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的利润。而这种为企业带来持续性的高额利润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特点。
(2)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技能综合下的成果,而其最大的表现就是在产出同一类型的企业中创造出与其他同类型企业不同的产品,同时将产品进行延展,从而扩大产品的利润,促使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换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就是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而一个企业如果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则这个企业会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核心竞争力也会随之增长。
(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其最大的外在表现即是企业经过资源的整合,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协调所共同形成的,单独哪一方面的突出并不能促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4)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难以模仿性。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是基于企业整体的资产、技术以及人力物力之上的,而每一个企业所有拥有的资本也大不相同,所以一旦某个企业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别的企业很难进行模仿,从而可以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
(5)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企业在形成核心竞争力之后并不是保持一成不变的态势,因为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都无时无刻的在变化,所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依旧要跟随市场的环境进行调整,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而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有同时代一起进步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企业应当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进而及时地调整政策,以保持企业积极向上的发展力。
2.1.2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影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
1.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础,金融发展又能推动经济发展。对于具有全国性金融机构特征的股份制商业而言,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这种相辅相成关系更为明显。而外部的宏观经济状况这一因素,又直接决定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走向,同时也制约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走向,也影响着其研究对策。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这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国内来讲,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的结构调整,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这种良好的国内环境、国有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经营状况的根本改善是客户基础更加的优秀,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会从中受益。
2.XX行为的影响。
XX行为的基础就是金融监管,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XX行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般而言,XX行为的影响既有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促进金融发展的有利方面,比如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监管、管理稽核检查涵盖各个环节的金融监管体系,初步实现了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运营管理、对有问题的机构的处理和市场退出的监管等等,这些监管对银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银行业来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监管的重点突出、风险识别严重滞后以及监管手段的不充等等,但总体来看,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习惯于行政性的、计划性的管理模式,没有注意到目前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对银行业的正常业务创新与违规经营不注意却分,过度干涉股份制银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窒息了股份是商业银行的生机与活力。
3.行自身因素的影响。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物质资源是银行自身影响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讨论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身的资产规模与存款规模。观察各个国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是受到规模经济影响明显的行业。目前各种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不停的扩大自己的规模,因为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大银行才能受到青睐。这是由于首先人们会觉得银行资产规模越大,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进而银行的安全性就越高。同时,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具备较强的金融创新优势。其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其中的存款规模又在银行的总资产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存款为银行的经营货币资产提供了资金的来源,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也是其获取利润并扩大其自身规模的决定性力量。
4.人力资源因素的影响。
人永远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人力资源因素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与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人员层次不高、高学历占比低,这两者决定了股份制银行存在着巨大的人员道德风险。缺乏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储备又不足,很多岗位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比如一些优质客户会与银行的高管层建立一种密切的私人关系,随着高管的离职,那么就可能会导致优质客户的分流,进而影响整个银行的发展。同时,随着外资银行进驻国内,我国的股份是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大量优秀的人才从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向了外资银行,而国内银行固有的论资排辈、讲关系、走后门使得真正有能力的人没有平台去展示与发挥,这一定程度上磨灭了人才的创新精神,使其自我价值无法体现,从而丧失了对银行的忠诚,进而会对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5.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由于多年制约体制改革的外部因素,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与创新战略规划。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整体的创新上看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创新的技术含量较低、创新的效率不高、创新的品种少、规模小、受益差。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各个行业都在努力创新、转型,而未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想发展,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银行的发展走向。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其产品的创新整体创新能力的核心体现。它不但可以满足银行自身的发展、转移金融风险、规避不合理管制,同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进而提升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银行品牌与口碑的创建,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2.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
2.2.1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经营货币以及资本来进行存款和放贷等相关业务来获得利润,是一种具有银行职能的、带有盈利性的特殊企业形式。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促进货币的正常流通、有效地规避风险,在遵循流通性、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追求盈利性原则。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特征,可以了解到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它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能够在国家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下稳定经济结构,对于稳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次,与其他经营产品交易的企业形式不同,商业银行经营的是没有具体形式的金融产品,主要盈利方式是通过存款和提供借贷以及其他衍生的金融服务来达到盈利目的;再次,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采取特殊的方式,通常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来获得利润,而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方式是通过存款、借贷服务及提供其他金融服务;另外,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在金融体系中也起着促进和维护货币流通的作用,而其他企业需要经过商业银行才能实现资金的周转[49]。
本文通过以上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其基本概念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长时间综合本身拥有的资源优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且这样的地位短时间内不能被改变,能给企业创造大量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2.2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容
在探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时,通过大量地对有关文献的阅览分析得出商业银行在企业中属于较为特别的类型,与其他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已有的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向出发:
1.风险控制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都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够影响金融体系的整体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金融市场的各类交易环节,例如证券或期权等相关产品的交易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强有力的预估和监控,一旦监控不力导致商业银行经营中出现问题,虽然对市场中的企业并不造成严重的影响,但该银行会受到央行警告甚至面临被兼并的局面,同样也会造成一系列信任危机,影响国内货币市场和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行。随着经济的不断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从分析研究过去爆发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产生经济危机会引起本国货币市场的失衡,造成汇率变动,影响其他贸易国经济的稳定。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正确预估、监控交易风险和资金流通的方法。
2.产品创新
当代的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金融业发展形成挑战。传统办理银行业务的过程对当代人而言较为繁琐,而利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办理银行业务不仅节约了客户的时间,也会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满意度,增强核心竞争力。然而各个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致相同,而且新的产品很难得到专利权,这代表着商业银行要想巩固竞争地位就不能单靠开发新产品,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各方面性能,使之能够达到银行客户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稳定商业银行的国内甚至国际竞争地位。
3.市场运营
在日新月异的商品市场更替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人们只能通过产品介绍和推销了解到商品的功能属性,一个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宣传和推广才能让产品获得更多的利润。银行种类繁多,各式金融机构在当下随处可见,给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个银行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不断地为更好地销售产品寻找途径。在市场竞争中该行应该着力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法便是增强市场运行能力,只有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该行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4.组织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与其他的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具有相同之处,企业经营首先就需要进行组织管理,而高效的组织管理是促进商业银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保证。有关研究者的观点表明,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综合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个优秀的商业银行既能够准确地预估分析财政政策的变动方向,还能有效组织管理内部员工,构建健全的运营机制,创造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3章光大银行天津分行核心竞争力诊断
3.1光大银行简介
3.1.1银行简介
1992年,中国光大银行正式成立,其公司总部设立在国家首都北京。光大银行是中国光大集团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子公司。成立初期,光大集团掌握着中国光大银行的全资,此时光大银行是国家XX管理的国企。随后,我国实施股份制改革,光大银行在此过程中进行改制,改制后,中国光大银行的注册资金约为280000万元。2007年,汇金银行投资光大银行200亿元。2009年,中国光大银行向国内八家投资公司发行521,790万股股份,当时每股的价值约为2.20元人民币。通过这次增资后,中国光大银行的注册资本叨叨342479万元。2010年,光大银行A股正式上市。
截止2016年末,光大银行在国内的25个省的60余个不同程度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了34家一级分行、600家分支机构,其总计具有员工约20000人。2016年,中国光大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1.67万亿元。在此之中,各项贷款约为86.59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58万亿元,拥有客户存款资金118万亿元,并且其净利润达到14.5亿元。中国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低至0.65%,资本充足率约为10.83%。根据英国著名财经杂志《银行家》统计的2016年度世界银行资产排名显示,中国光大银行排名第89位。
3.1.2发展现状
中国光大银行在1997年1月实施并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造,从而正式成为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并且具有国际金融机构参股的商业银行。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中国光大银行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发展,其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增长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光大银行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身的力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光大银行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建立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健全的网络布局等等,从而实现了高速、稳定的发展。
1.经营状况
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介绍:
(1)安全性
资本充足率的大小决定着该行的安全性,其中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率以及对股东贷款的集中水平,该行2011-2016年各指标变化趋势见表3.1。
表3.1光大银行银行2011-2016年安全指标变动表
年份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资本充足表12.49%13.14%9.68%16.85%12.37%8%
核心资本充足表11.64%12.27%8.81%15.97%11.22%>4%
不良贷款率2.71%1.92%1.79%0.91%0.8%<5%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73%185%160%201%326%>100%
单一最大股东贷款比率23.9%9.4%11.4%9.9%8.2%<10%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129.3%87.6%105.53%58.36%65.1%<50%
观察上表可知,该行在2011到2016年几年间,它的资本充足率比规定的高出八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比规定高出四个百分点,仅在2016年,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比规定高8.85%和7.22%,由此得到核心资产的安全性较高;在2011年到2016年之内,出现的不良贷款率都没有到过5%这个最高规定,这足以证明这个企业的安全性,企业不仅有处理好不良贷款的能力,也有保护资产安全性的能力。在贷款损失准备率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都达到并高于百分之百的硬性规定,为了该行的良好的运营,仅在2016年该行就准备了326%的贷款损失。但是,光大银行也是有缺陷的,在贷款风险方面做得不够好,最集中的问题是最大股东占据银行股份比例过大,分别在2011年年是23.9%、2013年是11.4%,打破了单一股东占比不超过10%的规定。在2014年有所下降,为9.9%,2015年就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了,也就仅有八个百分点,这足以说明该行在不断的成长,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还有一组数据表明,在2011年至2015年,该行的贷款额度排名前十的顾客所贷款金额高于规定总金额的一半,呈现下滑趋势,这是该行为了增强企业运营的安全性所做出的战略手段。
(2)流动性
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等等都是衡量该行的流动性的要求。2012-2016年间,各项指标值的变化见图3.2。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由图3.2可知,从2012年到2016年,该行一直处于流行性比率增长趋势,整体都高于25%,由于2015年与港方成为合作伙伴之后,该行的流行性比率到达峰值,资金运转也更加流畅;在存贷比方面也做的很好,基本上都在75%以内;在利息回收率方面,国家做了硬性要求,不得比90%低,在2012年到2015年,银行都圆满完成任务,再说2016年,该行只有85.93%,这说明该行开始正视利率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3)盈利性
关于该行的盈利性如何,需要参考该行的营业收入盈利数据、净利润数值、股票的净资产和财产收益率等等,2012-2016年指标的具体变化如图3.3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由图3.3可知,该行拥有良好的营业收入,其中净利润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其中也出现了每股净资产下跌的问题,是自2012年到2013年,银行引进港方合作伙伴之后将银行的64688万股增加到131156万股的股本。
在2012年到2016年该行在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方面都超过国家在这方面规定的0.35%和8%;该行的峰值是0.97%出现在2015年;该行盈利能力不是太强,从净资产率就能发现,2012年和2013年没有达到国家标准,2014和2015年分别为10%和12.31%;到了2016年仅有7%,这一年银行处于扩张期,利润提升慢。
2.银行治理情况
(1)人力资源和组织架构
该行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重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发展,从起初的公开竞聘,通过一整套选拔人才体系,从得到人才到最后人才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该行一直做的特别好。从2012年到2016年,该行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人才战略性的培养,推进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下面是2012-2016年的人力资源变动情况见表3-4。
表3.4光大银行天津分行2012-2016年人力资源变动情况表
年份/类别正式员工数本科以上学历大专以上人数具有中级职称人数中层管理人数
2012 577 260 174 98 71
2013 590 287 171 90 76
2014 684 382 182 126 90
2015 679 382 180 175 95
2016 760 471 172 185 114
从表中可以具体的了解到,该行不仅员工数量上一直在增加而且在员工素质提升方面的也有所改善,银行高学历的人才和中级职称的员工数目一直都在增加,企业越来越专业化,发展趋势也是一片大好,不仅在规模上还有业务上。
扁平化管理是该行的长远的策略,从2002年开始的,该行由此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力量,这种方法主要是百分日标考核,到2006年开启全面的升级经营理念模式,使得该行得以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行的组织结构见图3.4。从其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银行的组织结构,部门齐全,个人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整体明朗。虽然银行总体不错,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信贷管理以及绩效考核机制都需要逐步完善。
(2)该行文化建设
该行以道德建设为目的,秉承诚实守信,敢于创新,勇于承担的价值理念,旨在打造一流银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极具文化特色的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略胜一筹。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人才,更需要的是创新,该行以实现小目标来创造大辉煌,在运行之初建立一个五年计划,形成最基本的运行模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励员工,使得各方面步入正轨。其次,该行的公司业务不仅仅围绕大型企业,也服务于小微型企业,更是在零售业务方面加大推广力度,以便有效地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该行的知名度,以便提高该行的核心竞争力。不难发现,优秀的文化基础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它可以促使企业有一个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当然,新的企业文化的诞生源自于该行企业文化底蕴。有效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职业文化素养,更能创造实打实干的工作氛围。.
3.1.3发展环境及趋势
1.发展环境
(1)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
调查表明,2014年到2016年期间,我国每年的GDP增长率都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肯定来说在国内的生产总值也呈现出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而人均可支配余额虽然也在逐年有所增长,但是相对比较缓慢。xxxxxxxx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我国经济问题,指出经济要发展但是更要着重于民生问题,由此减缓经济发展,这一经济政策不光使得金融的发展遭受滞后,还对中小型企业的业务拓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2)新型城镇化建设
根据近几年国内的建设状况,我国在关于城镇化方面已小有成就,统计数据表明:迄止2016年,国内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中上等,占总人口的51.27%。这明显的显示出中国城镇化建设在日益加强,呈现出城镇人口率创新高的趋势。研究发现,如果扶持一个农民走向城镇化生活,则XX将投入的扶持资金大概在8-10万元,那么我们可以估算出下一个十年计划中,我国要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至60%,则至少需要60多万亿的投入,而仅在建设设施上就需要30-40万亿元。所有扶持资金基本都来自金融的投资,当然,我国实行的城镇化政策与金融息息相关,金融作为资金行业的重要联系纽带,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时机开拓市场范围,提供优质服务以取得广大用户的信赖,尤其是三农用户。
(3)宏观政策支持
相对而言,现阶段我国在信贷方面还是具有宽松的政策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无形中,宽松政策偏向中小型企业,在各种信贷政策的庇护下,更是在2012年决策中央行带头采取降低基准利率的支持下,中小型企业可采纳的投资方式多样化,更加有利于巩固自身原有的服务业务及进一步拓宽。然而这一过程中,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已远远超出原有的规划,这种情况下,银行作为金融投资,其发展也被大力带动。
(4)利率市场化改革
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上世纪末期出现利率化普遍应用的热潮中,我国也制定了适合国情的相应政策,自我国利率化政策的新出台,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飞速的进步。虽然在2008年左右我国为了弥补金融危机造成的财务损失,央行不得以又重新提高了基准利息率。恢复以往的经济水平后,在2012年央行又将基准利率调整到原来的水平,主要是为了利率化市场的进一步推广。在之后的一年内,央行正式把货币贷款利率降到最低,着重于扩展我国的利率化进程。然而这样的情况却给银行带来了“尴尬”的局面,因为就银行而言,其得以运行的保障的唯一来源就是存贷利润,这无疑增大了银行与非金融行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是对银行自身运行的考验。
(5)存款保险制度
很多人可能担心自己的存款是否安全有保障的问题,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是用来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或是用来维护债权人应有的权益,以此来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这也是一种间接性的保护措施。这项制度在外国已经趋于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对保障制度的了解,存款保险在我国大面积盛行还是比较困难,一方面全民的信用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应把握恰当的投资时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者还需有完善的制度尽量降低大众选择时要承担的风险。现在大众还是愿意选择将其存款存放银行,当然,在存款保险知识在没有被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有些人还会出现这样的感觉,银行存款也会承担较大风险,有的会认为银行倒闭。这样的情况下,大众则要求将存款在较短时间内转出,这就会使得银行的运行步履维艰,严重时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金融行业的滞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存款保险的全面执行还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
(6)金融脱媒和跨区经营
银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京津翼地段,随着该地各行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各项业务的不断延伸及取得广泛的人力资源,当地XX极大可能对京津翼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从而使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跨区经营。再者,这有利于金融与其他产业的相结合,不仅在商业上扩大了范围,还在区域上增大了行业范围,形成独特的自我运行系统,展现银行的实力所在。虽然采用金融脱媒这种方式可以有助于银行各种资产业务的进一步延伸,但在另一方面,这为大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可以有进一步的选择,与此同时,那些中小型企业可能会遭遇大客户的撤资,造成运行困难的局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下,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跨区经营不仅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模式,更是提供了通道以便更多银行入驻天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根据数据显示,随着银行愈来愈多的成立,给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日益加剧,见表3.5。
表3.5 2011-2015年大型商业银行在天津市的新增数量
年份银行新增数量
2011中国银行8家
中信银行9家
2012交通银行10家
兴业银行11家
2013广发银行13家
2014
浦发银行13家
平安银行13家
建设银行13家
2015民生银行13家
该行加强了股东和企业、相关XX和管理者之间的约束条例,也加强了相应的监管力度,其目的就是更好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该行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整改:一是解决股权过于集中使得企业无法依照市场规则运营地问题,让股权分配实现多元化,减少对企业的管理干涉,也减轻企业对XX的依赖性;二是想要提高各种决策的正确性就需要董事会建立相关的制度机制;三是企业应该着力于各种鼓励政策和约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该行正努力成为一个人力更市场化更加职业化的银行,这个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得以实现;四是加大对企业的控制力度,谨防信息纰漏事件的发生,建立企业管理人员相互影响制衡的格局,但同时各种权利和所承担的责任是鲜明的,还需要改善审核制度,能让资金更好的运转。
(7)构建核心竞争力,巩固本土地位
该行制定的发展目标是:让该行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专业性强并且有鲜明特点的商业银行,该行主要任务是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一,该行具有的优势是:有XX政策的支持以及该行自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客户资源,虽然我们的业务模式中传统业务占主要部分,但是我们正加快步伐进行转型,希望最终能创建个人和银行业务双赢的局面,第二,该行还会持续培养和招收具有超强能力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人才以及业务人才,以达到提高银行整体水平的目的。第三,该行还会不断地向发展快、业务水平优秀的其他银行学习借鉴,学习他们优秀的企业管理方法和丰富多元的企业文化,加快我们建设超强竞争力的前进步伐,能更好的服务天津人民以及全国人民。
3.2光大银行天津分行竞争优势分析
3.2.1风险控制方面
关于创新主要是对个人、银行以及协同业务进行相关创新;该行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企业,客户存入该行的资金额度也就代表着我们对外能贷款的资金额度,银行的主要运转资金由存款提供,所以拓宽资金来源能使银行更好的运营,这种方法能对银行的经营风险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该行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的支持,还有XX政策的支持以及我们还有丰富的客户资源。第一,该行在当地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零散储存客户,该行热忱的服务在本地市民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该行又推出了新的业务,充分的利用了这些丰富的客户资源,与此同时专门为广大银行客户推出新的融资业务,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银行的发展;第二,该行和XX也有了业务合作,还有就是银行的股东参与了XX业务的一些投资项目,形成了密切的投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使银行的业务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市民进行消费,该行对XX的一些项目也可以提供贷款,这也能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能行成双方互赢的局面。
目前,该银行具有着相对稳定的客户资源以及XX资源,同时该银行也在不断完善风险评估的部分职责,不过其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具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较为单一,目前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其仅仅能管理信贷以及处理相应的不良贷款,对于银行内部的资金运营风险以及银行内部运营可能造成的风险以及银行员工操作造成的风险等等。此外,该银行没有明确信贷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从而导致了银行经营和审批容易出现职能混淆的问题发生。信贷管理是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把控着银行资金的流动,因此,该银行没有明确信贷管理部门责任,使得银行中的经营与审批出现职能混淆的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对于银行发展十分不利。最后,该银行还存在着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的问题。2016年,该银行具有员工总计为760人,而在此之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仅有2人,是全体员工的0.3%;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员工占总员工比例约为24.3%;其中具有初级职称的员工为78人,占总员工数量的10.3%。由此可以看出,该银行目前对于高级风险管理人才十分匮乏,这对于该银行发展十分不利。
3.2.2经营创新能力
该行之前的经营模式和其他商业银行的模式差不多,没有什么特色,在和其他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后,以他们集团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创建了新的业务项目,而且优化了该行的个人业务,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则,利用现有的外来投资和客户资源,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从客户需求,销售情况,还有渠道来源等不同方面入手,以达到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例如,优化电子银行等产品,这也使企业有了更好的创新,能让该行有更大的优势在同行市场里进行竞争。
尽管该行拥有着优良的客户资源和企业投资者,但是该行的创新业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缺,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与其他公司的共同业务。首先,关于个人业务的创新方面,有以下的诸多问题:业务比较单一,没有特色,提供的产品也简单,仅仅有储蓄和结算业务,这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代人对于银行多元化业务的需求。该行在个人业务推广方面,没有仔细的对客户进行划分,导致盲目的对产品的推广,没有针对性;而且该行主要是在物理网站进行对产品的推广,便利性差,结果限制了银行对其他地域的拓展业务。再者,银行业务也有创新方面的问题,没有创新点就没法侧重为客户服务,也不能清晰地为企业客户做定位。银行的业务也只有最基本的,和个人业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只集中在贷款方面,当贷款没有及时追回的话,就会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严重的影响。最后,关于其他公司集团业务创新方面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远程银行,从2013年开始执行了5年的发展战略到现在依然存在着很多困难,比如远程银行没有获得准入的监控制度就不能在异地发行关于旅游的信用卡,也不能在没有物理网的区域开展业务;因为要想在网上为远程银行开户,就必须有很准确的身份验证信息,还得通过央行的身份验证系统监管,所以在这方面还得进行争取;还有就是银行不能开展关于B2C旅游的业务,因为异地远程银行现如今还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极端的环境中,异地网点也会无法建立,而且监管机构对于异地建网有限制制度,就导致了异地的零售商们必须自己建立网点来支撑业务,但这种工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也不会持续发展下去。
3.2.3市场运营方面
该行在当地市场中占据比较大的份额,在2010年到2013年这几年里,存款所占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13%-14%,而四大银行的平均份额是11%-12%。2010年-2013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份额由2%提升到7%,虽然有所上升,但是还是比该行的少;该行在2010年到2013年这几年里,贷款份额一直保持在14%到15%之间,而四大银行的平均份额是9%到10%,比该行的份额低,以上这些数据充分的说明了,该行的运营策略是正确的,不管是公众用户心中还是企业用户心中都留下了好的形象,增强了银行的影响力。此外,该行的收益也在逐渐上升,企业在本地地区设立了大量的操作规范服务高效的网点,这些是银行以后大力发展的动力来源。
该行在存款份额和贷款方面一直比较领先,该行曾在2008年存款和贷款份额分别达到8%与16%,这就说明我们的天津的优势不断地下滑。我们不仅应该帮助创建个人贷款的业务单位以及其他销售方面的贷款,还要提高银行各部门的服务、工作能力,增加员工的效绩。银行前台工作员工的平均生产总值以及为银行奋斗在第一线的各单位的专业质量需不断提升,一些主管如大堂经理、个人客户经理、个人贷款经理的详细目标与工作对象需不断完善,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绩效还需进一步提高。
3.2.4组织管理方面
第一方面,该行具有很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结构,其中董事会是由股东会议管理,董事会下面还有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部门下设置了银行的各种经营业务部门。比如风险评估与管理部门、人力劳动资源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等,而这些还要由审计监督部门对银行平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与审核,最后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权责分明,有条不紊的经营着银行。第二个方面,该行为了激励人才先走向市场,具备一种比其他银行更完整的绩效考评机制,不会只注重提高行政职务;第三个方面,在利率逐渐市场化的进行中,该行能在XX的出台政策上及时的适应经济环境,调整制定出具有方向性和前瞻性的策划方案,并且积极引进合作同伴,加强企业的战略竞争能力,将银行发展成为一流的股份制上市银行。
该行现在有了稳定的结构,但是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例如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安排的不够科学合理,这就导致了内部部门的统一管理出现问题,中后台的工作不够明确、各部门的目标不清晰,达不到各司其职的的效果,内部的各单位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这还需我们不断地完善。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的银行对于IT的结构和应用没有做出确定的计划,使得我们在这方面力量薄弱,很难与银行的发展路线相接轨,与工作的目标背向而行,我们要完成银行的创新战略,努力发展我们的特色业务,不断地完善我们的IT整体结构,使得银行的部分业务更好的发展。还有就是,该行对于员工工作效率的考评制度存有不足:首先,该行设立的分行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在工作效率奖评方面有欠缺。然后是,现在对于员工的奖评制度是根据每个人所接收的总额数,这就使得员工的思想有了一定的禁锢,不利于我们的业务创新。营销员工目前没有奖评制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层次上,这就使得在整体考核很难进行。接下来是关于考评体系的实施,其结果不如人意,与银行的发展战略不接轨,总的来说不够具有创新意识,对于光大银行天津分行战略的改变帮助不大。还有,该行在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计划方面没有创新,仍是对于管理员工方面保留着原来的方法,在银行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计划实行时,还没有形成具有科学依据、有目标、可以执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3光大银行竞争力具体指标分析
以下根据光大银行历年的数据,并选取其他家商业银行,包括四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两家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
3.3.1偿债能力指标
根据光大银行2007年-2016年的流动比率整理得下图:
图3.6 2007年-2016年光大银行的流动比率
数据来源:光大银行2007年-2016年年报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10年光大银行的流动比率的变化呈现忽高忽低的趋势,2008年后持续降低,于2013年反弹至45.39%。2016年又降至原来平均水平。
接下来来看天津市九家银行进行流动比率的排名对比,具体见下表:
表3.7九家商业银行流动比率分析
银行名字2015年2016年平均值排序
光大银行55.44%47.71%51.58%3
渤海银行49.41%45.92%47.67%4
北京银行34.76%50.10%42.43%8
杭州银行54.74%52.80%53.77%2
民生银行57.35%52.15%54.75%1
中国银行48.60%45.60%47.10%5
中国农业银行44.50%46.74%45.62%6
中国建设银行44.17%44.21%44.19%7
中国工商银行35.50%35.70%35.60%9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据表反映的排名情况,中国民生银行的流动比率位列第一,说明中国民生银行的流动比率较高。光大银行在五个光大银行中排第三,在九家商业银行中处于靠前位置。看出光大银行的流动性在光大银行中处于劣势[18],所以光大银行需要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比率,归还银行贷款的能力也需要加强。
3.3.2银行规模指标
由光大银行2007年-2016年年报整理得下图3.8。
图3.8 2007-2016年光大银行规模项目变化图
数据来源:光大银行官网
由图中四个项目十年来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光大银行在这10年中,总资产、经营的总资产、获得的总收益和参股董事的权利以及其收益都在不断提高,2016年总资产、营业收入较2007年增加了14倍,总利润增长了近10倍,股东权益增长了6.2倍。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可见发展速度之快。
下表显示出九家商业银行2016年的总资产、存款总额情况
表3.9九家银行2016年的总资产与存款总额分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银行名字总资产排序存款总额排序
渤海银行856120 7 490191 9
北京银行2116339 5 1150904 6
杭州银行720424 9 368307 8
民生银行5895877 4 3282242 5
光大银行1063900 6 655203 7
中国建设银行20963705 2 15402915 2
中国工商银行24137265 1 16878531 1
中国农业银行741532 8 14233459 3
中国银行14341792 3 12939748 4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存款总额远远超过光大银行,这是因为大型国有银行成立时间早、全国网点密集、传统业务多等。不仅是大型国有银行规模大,而且多年来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所以积累了非常多的客户,导致银行的总资产和存款总额远超光大银行。
3.3.3安全性指标
资本充足率:
图3.9 2007年-2016年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资料来源:光大银行2007年-2016年年报
从图3.9中,可以看出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在2007年最高,达到30.14%,2013年最低,达到12.95%。另外,国际金融组织对资金充足率有更高的要求,光大银行通过各种资本手段补充资金,并于2015年发行了150亿二级资本债券[19]。
下面对光大银行与其他八家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对比,具体见下表。
表3.10九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排名
银行名字2015年2016年平均值排序
北京银行12.27%12.20%12.24%7
光大银行13.11%13.71%13.41%5
杭州银行11.70%11.88%11.79%8
民生银行11.49%11.73%23.22%1
渤海银行11.61%11.44%11.53%9
中国工商银行15.22%14.61%14.92%3
中国建设银行15.39%14.94%15.17%2
中国农业银行13.40%13.04%13.22%6
中国银行14.06%14.28%14.17%4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由表3.10可知九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达到监管要求,民生银行尤为突出,是因为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总额为人民币2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增加了资本金,使得民生银行有充足的资本。光大银行处于中等位置,因为其经营规模小,说明光大银行还需要扩大资本金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
3.3.4盈利指标分析
资产收益率:
图3.12光大银行2007年-2016年的资产收益率情况
资料来源:光大银行官网
根据上图反映的信息,可以知晓光大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最高,达到1.55%,是因为光大银行在2007年上市,大大增加了其盈利情况[21]。
光大银行与其他八家商业银行在2015至2016年的资产收益率比较情况见表3.13
表3.13十家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对比
银行名字2015年2016年平均值排序
北京银行1.00%0.90%0.95%7
杭州银行0.85%0.90%0.88%8
民生银行0.98%0.94%0.96%5
光大银行1.02%0.88%0.95%6
渤海银行0.79%0.80%0.80%9
中国工商银行1.30%1.20%1.25%1
中国建设银行1.30%1.18%1.24%2
中国农业银行1.07%0.99%1.03%4
中国银行1.12%1.05%1.09%3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由上表可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排名靠前,远远高于型商业银行。但是在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最高,说明它的资产使用效率较高。光大银行排在第二,与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存在差距,资产使用效率低。
成本收入比
图3.14光大银行成本收入比率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光大银行2007年-2016年年报
由图可知,2009至2013年光大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基本持平,从2014年的27.91%到2015年的24.10%,下降了3.81个百分点。由于成本增速快于营业收入增速,成本收入比同比提升1.22%。2015年至2016年光大银行成本收入比下降明显,是因为光大银行这几年对于其安全管理方面不断提升对安全的管控,提高了其安全管理能力[22]。
九家商业银行在2015至2016的成本收入比对比图可见表3.15
表3.15九家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对比
银行名字2015年2016年平均值排序
北京银行24.99%25.81%25.40%8
光大银行24.10%24.80%24.45%9
杭州银行31.53%30.23%30.88%4
民生银行31.22%30.98%31.20%3
渤海银行33.07%34.61%33.84%2
中国工商银行25.49%25.91%25.70%7
中国建设银行26.98%27.49%27.24%6
中国农业银行33.28%34.59%33.94%1
中国银行28.30%28.08%28.19%5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由表可知,光大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在九家商业银行排名中排在最后一位,即光大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最低。可见光大银行的成本控制能力很强,获取收入的能力强。
第4章光大银行天津分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4.1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
4.1.1引进专业人才加强风险管理
第一,完善银行组织架构,引进风险管理人才,考虑到该银行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组织架构不够完善,想要完成银行的五年战略规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该银行的风险组织框架进行调整是银行发展壮大的必要步骤。该银行首先要做的是对业务流程或者银行制度制定等方面开始改革,对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重新开始分配职能,与此同时建立授信审批的专业管理团队,金融工具及部门管理职能的重新调整和界定,能够有效的降低管理的风险,银行监管运营风险的部门和管理银行信贷业务的部门相互分离,两者之间相互的制约与监管,更好的防控来自企业内部所造成的风险;其次对于把信贷管理部按照职能的不同,分割成贷中放款以及贷后监管两个部分,分开运行能够更好的完成两部分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资产保全处,下面设置有专业的法律管理团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普及法律基本知识,从而达到规范自己行为的目的,资产保全部门主要处理那些不良清收以及贷款风险检测工作。第二,企业中的决策机制以及M险管理流程存在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的整理,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对潜在的客户进行科学、客观的信用等级评价,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的步骤审批贷款,构建起一个完善的信贷审批委员会机制,明确决策制与问责制在贷款系统的地位,系统的优化风险管理机制为风险资产评估打下一个见识的基础。第三,该银行应该大家起一个信用风险IT系统,对于先进信贷管理系统银行要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管理系统过于老套,不能够实现不同种类的信贷业务要求,不同的信贷业务信贷系统的参数配置也不同,为了能够实现对于风险管理的最优设置需要配置不同的风险模块,来保证贷后管理正常有序的进行,对此还要增加必要的风险预警以及风险监测系统来保证工作的安全实施。
4.1.2优化资本结构注重风险分散
通过研究得知,该银行目前的安全性指标存在贷款集中度较高的情况,该银行的大股进行贷款的数量以及比例都远远高出了该银行规定的期限,靠前的大股东的经营不良酿成的后果就是资金无法按时的收回,不良的信贷率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趋势,这些都是银行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企业要实行一些应对方案,分散贷款的集中度降低贷款的经营风险,风险的管理理念中不要把资产集中在一个区域里面,对于银行股东的贷款进行分阶段或者分比例式的给予发放,让企业的资产流动起来,增加灵活性与机动性,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随之而来就是利率的决定权转向了市场,这种情形带来的影响就是给银行资金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数量大、周期长的资金会使得印度必须直面市场中的风险以及利率变动导致的风险,所以,应当将贷款进行分散,并且积极了解金融市场出现的波动情况,使得企业能够不断规避相应的风险。
4.2经营创新能力的提升
4.2.1加强业务创新开展中间业务
第一,着重改革个人业务,个人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的稳定来源,它具有成本较低以及稳定性好等特征,是企业资金流动的重要源泉,研究发现该行对于个人业务的创新有着很大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应该整合及优化客户的资源,该企业在维持原有客户群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于小康及中产阶级的推销力度,依据不同的顾客需求建立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其次注重业务的多样化,企业在注重保持传统业务的前提下扩张中间业务以及资产业务领域,充分利用其他公司集团的旅游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业务,以代缴费、个人贷款等业务为突破点,积极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组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注重业务带来的经济效益,银行针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信贷产品,本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随时调整战略结构,建立专业的销售团队,发展电子化平台的同时努力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打造成功网络成交量的同时来提升企业的个人创新水平。
第二,创新企业的业务形式,企业的业务是该企业完成成功战略规划目标核心部分,该企业要在原有中型客户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小微客户,小微客户群体作为银行业务扩展的关键部分并探索客户深层次的需求,分阶段的评估经营中的各个阶段杜绝不良贷款的产生,把提升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与利润贡献率作为企业工作发展的重点;
然后,该银行应当将供应链工资和小微企业的集权式融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工程,针对这些需求积极研发能够更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并且该银行在推出这些新产品后,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不断改善产品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客户对于产品的满意度。最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多样化的银行电子类业务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该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产业,为顾客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产品,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
第三,创新发展协同业务的相关产业,该银行相比除去天津市其他城市城商行,凭借着当地的旅游优势引入了其他公司集团这一战略合作伙伴,对于该银行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生机与活力,在以后的发展中构建出一个金融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景象,这一方面是该银行重点建设的核心差异化产品,是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核心。该银行应当对于目前的消费者需求和消费方式偏好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开发出更加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银行产品,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银行服务,使得银行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B2B专门负责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B2C负责旅游借记卡以及出境旅游保证金等相关业务,两者完美的打造了旅游与该银行的完美链接;其次建立远程银行扩宽销售渠道,依托现在的计算机平台,打造电子化交易场所,实现客户与银行开展业务的零距离,为客户更加方便的办理更加方便的理财与消费业务,这也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2.2加强服务创新适应环境需求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人们对于银行电子水平化水平要求的越来越高,该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行出不同的消费方式,从现代人们的理财特点着手提升银行电子化业务水平,打造出一个贴心、快捷的银行服务模式。对每一位顾客都能提供专业的服务,每一位顾客(个人、企业)对于业务的要求不同,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推销银行的产品,对于银行的销售来说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建立起专门的营销团队,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个性化的服务,处理相应业务上实现高效率与高水准并存,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给他们一个放心的消费;电子化业务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成为银行的主流业务,该银行要着重打造电子化业务平台,健全相应的监督和服务机制,针对顾客的需求实现一步到位,给电子化消费的顾客以放心安全的服务,达到消费人员与银行销售人员的完美对接。
4.3市场运营能力的提升
4.3.1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盈利能力
该银行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当地产生了相应的竞争优势。2009年其,中信银行以及光大银行等银行开始纷纷迈入天津银行市场,给该银行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城镇化以及XX政策的改变等因素都对银行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银行自身的运营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该银行要充分整合自身在天津经营多年的资源,结合其他公司银行带来的旅游资源优势,引入相应资金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增强企业的优势,才能在竞争积累的市场之中更好的生存发展。
4.3.2转变销售模式实现“人电”合作
商业银行此前普遍应用的销售模式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变化,信贷类以及存款类的产品通常由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服务,主要工作内容有维护现有的客户、开拓新的客户等等。客户经理下的分行客户经理应当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及时反映给上级的客户经理,这种销售模式对于银行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阶段,随着消费需求的改变市场需要的是关于小微融资的各种产品银行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迎合市场的消费需求及时的转变消费模式,开发出适应市场的小微融资产品,该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销售渠道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变:首先围绕顾客需求建立专门的营销团队,开发出不同品种销售产品,对于具有差别的产品应当选择合适的“第三方”进行直销,集群式融资的第三方是指相应的管理机构或者XX部门,供应链公司的第三方是指相应的核心企业。此外,商业银行应当积极确立各个经理的工作责任,建立起相应的责任机制,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使得客户经理能够对顾客的需求疑惑做出详细耐心的解答,指导他们去相应的柜台办理相关的业务,对于那些优质的客户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个人的客户经理要管理好负责人的相关业务,为每一位顾客负责,为顾客提供合适的产品或者推荐给个人信贷经理,个人信贷经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好个人贷款产品的相关销售,同时积极的推广相关的交叉产品。
最后,企业应当积极使用IT技术对于企业进行信息支持,在相应的区域设立服务网点,从而将个人信贷经理与客户进行一体化的结合,在银行经营过程中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在商业银行进行网点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将此前的销售模式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4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4.4.1明晰部门职能优化组织结构
对于该银行现有的不足以及问题构建相应的组织框架,如图5-1所示,根据图5-1展示的组织框架,不断完善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
银行的前台的承担部门责任主要有:银行业务部、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同业产品相关业务和小微业务等四大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责任在于不断提高前台所具有的业务决策能力,从事使得银行的前台业务处理能力不断提高。银行中台主要包括电子银行不、风险管理以及相应的授信审批和相关的信贷管理,中台的主要职责是将短期风险投资进行一定的风险管理,将信贷管理的业务职责逐渐置于贷中以及贷后方面,对于短期风险部处理后的不良信贷逐步转交给资产保全部进行解决。除此之外,银行还设有相应的法务部门主要解决相应的必须使用法律途径才能解决的问题。银行的会计计算部门转变为银行的运营管理部门,从而提高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能力。后台主要有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以及信息技术部等相关部门组织,这些部门能够在银行运营过程中将银行的经营权利与决策权利进行一定的分离,从而提高银行的业务能力和运营能力,使得银行不断向事业部管理体制发展
4.4.2改进考评机制制定有效措施
第一,不断完善支行的评估体系,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考虑效率,进一步明确2013年企业的发展目标。分解成含有利润指标、资产质量等相关指标,引入FTP机制进行绩效管理,第二根据员工对于目标实现的贡献度设立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依据企业的战略方向给员工设定相应的战略指标考核界定,第三推动新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实施,全面推进机制的运行,结合银行的薪酬模式进行优化整合,实现银行的发展与员工的薪酬以及绩效结合一起相互联系发展。
4.4.3引进专业人才促进IT战略实施
专业的人才是现在企业竞争的关键,关键性人才对于IT战略计划的实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鉴于该行目前的情形引进专业人才管理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要求,第一明确各部门以及各个岗位之间的分工与要求,第二通过招聘建设优质的人才梯队,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培训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内部建立良好的培训环境,第四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奖评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政策来保证人才全心全意的为银行谋发展。根据IT的战略规划对其系统进行优化补充,全面规划与管理IT项目的相关运行工作,提高企业自身和客户对于IT服务的满意度,不断的优化整合IT系统的框架结构。
第5章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金融业逐渐成为经济市场的支柱产业,商业银行又在金融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城商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弊端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突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金融市场开始纳入外资银行,并出现了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等措施,这对于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第二梯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年来XX大力支持京津翼经济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天津空港经济区建设,天津市光大银行是否能够借此机会赢得进步,还在于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的结论如下:
(1)研究发现银行的安全性指标存在贷款集中度比较高的问题,银行的“单一”的大股东与排名比较靠前的大股东他们的贷款比例都超过了设置的要求,靠前的大股东的经营不良酿成的后果就是资金无法按时的收回,不良的信贷率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趋势,这些都是银行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
(2)电子化业务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成为银行的主流业务,银行要着重打造电子化业务平台,健全相应的监督和服务机制,针对顾客的需求实现一步到位,给电子化消费的顾客以放心安全的服务,达到消费人员与银行销售人员的完美对接。
论文的完成查阅了很多的相关资料,不断的研究分析前人的工作成果与经验,而且对于里面的问题及时的和相关的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银行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应该采取的办法,但是关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效措施的研究还是任重而道远的,考虑到资料和论文完成的时间有限,仍然有一部分工作等着我们去研究发现,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1)论文提到的构建风险管理、经营创新、市场运用、组织管理等核心竞争力的指标相对还比较粗糙,需要作进一步的细化和研究,需要进一步考虑到企业文化软实力在其中的作用。
(2)在具体的研究模型上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用来优化提升该行的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现在企业发展必须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论文对于相关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对于以后类似的问题能够提够相关的借鉴经验,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说明,考虑到关于此方面是本人的兴趣所在,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会留意相关的问题,达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相关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 and G.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75-91.
[2]Atel P.Pavitt K.The 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of the Word's Largest Firms:Complex and Path dependent,but not much variety[J].Research Policy,1997(26):141一156.
[3]Stalk G.,Evans P.,and Shulman.Competing on Capability:the new rules ofcorporate sta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Meyer M.H.,Utterback,J.M.The Product Family and the Dynamics of CoreCapabilit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3.
[5]Amy,Snyder.Targeting a Company's real Core Competencies[J].Journal ofBusiness Strategy,1992(6):2632.
[6]Daim,TugHul,Kocaoglu.Exploring the Hole of technology evaluation in thecompetitiveness of US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InternationalJournal ofTechnology Management,2009,48(1):77-94.
[7]Senem Besler,Hakan Sezerel.Core Competences in 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A Case Study[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24:1257-1273.
[8]PalmaHudi,Mappigau,Hastan.Core Competence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Adventage Of Small Silk Weaving Industries(SIs)In Wajo District,SouthSulawesi[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2,4:160-167.
[9]Shaleen Singhal,Stanley Mcgreal,Jim Berry.An evaluative model for citycompetitiveness:Application to UK cities[J].Land Use Policy,2013,30(1):214-222.
[10]Dotoli,MaHiagHazial,Epicoco,ect.A Nash equilibrium simulation model for the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auction based day ahead electricity market[J].Computers in IndustHy,2014,65(4):774-785.
[11]凌寓梁,陶蜻.以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88-89.
[12]刘瑞波.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J].企业管理,2009(2):63-67.
[13]顾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分析[J].金融经济,2010(10):190-193.
[14]李晓军,白思俊.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3(7):185-189.
[15]康荣平,柯银斌.中国企业核心能力剖析:海尔与长虹[J].中国工业经济,2000(3):56-61.
[16]杜刚,李四平,程继川.企业核心能力诊断分析模型[J].数学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8):62-64.
[17]冯祈善,赖纯见,赵仁勇.基于AHP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99-102.
[18]孟凡红,崔蒙.运用德尔菲法建立中医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5):64-68.
[19]丁文娟.基于整合创新体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4).
[20]储节旺,郭春侠.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2):49-53.
[21]郁德强.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着力点[J].经济纵横,2012,(8):111-113.
[22]武勇杰,赵公民.服务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祸合模型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175-180.
[23]吴淑艳.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5一16.
[24]黄枚立,刘永锐.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企业创新能力结构理论模型建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1-65.
[25]李明,夏剑锋.利用HBAC模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营管理者,2011,(3):134,139.
[26]柳春娜,黄敏,唐文哲.基于伙伴关系的中国国际承包商核心竞争力机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1249-1254.
[27]高喜超,范莉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AHP-ANN组合系统评价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4,(5):50-53.
[28]World Economic Forum(WEF).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红R].WorldCompetitiveness,2006(10).
[29]Secomandi,Nicola.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J].2009,11(1):160-173.
[30]The Banker.Top 1000 World Banks[R].London:The Banker,2009(7).
[31]Orbe,Jesus,etc.World Academy of Science,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J].2010,42:827-830.
[32]Gallon M,Harold M.S,David C.Putting Core Competence intoPractice[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5(5).
[33]王延增,曹雅玮.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J].金融论坛,2008,(4):54-57.
[34]刘亦文.社会责任视角下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J].金融论坛,2009,(5):26-31.
[35]周逢民,张会员,周海等.基于两阶段关联DEA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
[J].金融研究,2010,(11):169-179.
[36]陈雨露,甄峰.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框架与国际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11,(2):89-95
[37]朱明,周柏林.商业银行传略竞争力内涵、维度构成及其与文化管理作用的机理分析[J].上海金融,2012,32(10):99-102.
[38]刘兆胜,陈菲,黄国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模式路径选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3,(5):80-99.
[39]薛冬辉.大数据时代下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基于商业银行视角[J].物流技术,2014,33(1):16-30.
[40]李宋岚,刘嫦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4):76-79.
[41]吴玮.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1,(4):65-80.
[42]曹永栋,陆跃祥.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对策设计[J].财政金融,2012,(1):66-74.
[43]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金融创新,2013,(9):50-54.
[44]李达山.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6):131-134.
[45]高福滋.提升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46]刘振平.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学院,2011.
[47]蒋成文.宁波蓝光电气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48]波特著;夏忠华主译.竞争优势[M].北京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49]吕心洁.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确认和计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50]李凯丰,董捷.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改革创新[J].经济论坛,2013,(3):80-82.
[51]赵保国.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45-48.
[52]徐君,王育红.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3]吴文静.中原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评价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2.
[54]王盖.中小型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2.
[55]商晓丽.哈药集团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
[56]方可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1.
[57]栗方毅,吴育华.基于IAH-模糊综合评价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165-173.
[58]龙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研究与探讨,2007,(2):45-4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