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励机制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

我国占地面积广,农业十分发达,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是农业强国的事实。在如今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中还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农产品供应链上存在很多风险因素,致使供应链主体利益受损。因此在农产品供应链上采取激励机制,对于农产品

  一、前言

  我国国民经济中,虽然农业带来的税收并不是最高的,但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农产品市场虽然参与人数众多、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但掩盖不了自身的脆弱性。同时农产品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较大,导致众多农产品供应商纯粹靠农产品市场养活自己,因此研究激励机制下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对于我国经济和提高国民人均GDP是十分有意义的。近年来,农产品供应链受到了较高关注,引起来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潮。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上,由于之间的合作商都是以自身利益为最先,忽视了对于农产品供应链上风险控制,选择对于自身利益最高的决策,达到利益最大化,这样的行为对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来说,是无法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大了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农产品供应链上各大合作商达成一致合作,降低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风险,同时还能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农产品是指各种农业部门所生产的动植物初级加工品和初级产品[1]。而农产品供应链则是指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和农产品的活动和过程,其主要由供应商、销售商、批发商、农户、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等组成供需网络。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也可以说是以各级农产品供应商、销售商、批发商、加工企业、农户、消费者运动等为核心的农产品网络链条。而农产品主要可分为生鲜农产品和非生鲜农产品,但两者的供应链原理与一般供应链的运行原理,虽然在细节上有着区别,但绝大部分地方还是相似的。
  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其余一般的供应链,虽然也有其余供应链的特征,但由于农产品不同于其余产品,使得农产品供应链也具有独具特色的特征。
  农产品供应链的设备专用性强且投资大,由于农产品必须保证食用时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而在农产品进行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因此农产品的存储、运输、搬运过程中所需要较为高科技的设备。这些设备的专用性强,但采购和使用成本较大,基本无法进行转型第二次使用。
  农产品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市场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主要由农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同时还要受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同时农产品供应的不确定性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是十分大的。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反季节农产品对于农产品市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会使得农产品供需情况发生改变,不利于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对比制造业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的市场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增加农产品数量,改变供求情况来实现市场平衡的。
  农产品供应链节点的地位不平衡,供应链具有很高的不稳定性。农产品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都是独立的,但节点的组成是十分复杂的。每个节点的合作商都只追求自身利益,对于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是极其不利的,甚至有时会导致供应链断裂,最后导致农产品供应链又不得不重组。同时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供应者难以判断销售企业的信息真伪,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由于这些不平衡的情况,使得农产品供应上每个节点的合作商合作关系不稳定,容易发生断裂。
  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农产品的生产地域较为广泛,分布较为均匀,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农产品,而农产品的需求是多样性、不可避免、普遍性的,因此就必须实现农产品区域产品流通,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农产品供应链对于运输物流的要求也随之增高。

  (二)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概述

  供应链风险这一词汇是新兴词汇,被提出的时间较短,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此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英国学者指出供应链自身具有脆弱性,即风险性,造成供应链脆弱性的主要原因在于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这会变相的增加供应链的成本,降低运行效率,甚至严重时会使供应链断裂[2]。通过对农产品企业进行供应链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显示,供应链风险的实质就是指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或者多个环节由于不确定因素,没有实现预期目的,或者导致整个供应链奔溃等可能性[3]。我国国内学者丁伟东等人指出,供应链风险主要是因为供应链自身的脆弱性导致整个供应链具有潜在的威胁,同时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会使得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感觉到不稳定,合作概率降低,对于整个供应链网络链都是不利的[4]。简单的来说,对供应链造成负面影响和破坏,使其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使得供应链运行效率低下、运行成本提高,甚至出现供应链失灵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意外事件就叫做供应链风险。
  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是名称上来说就是将供应链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套用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农产品供应链风险主要来源于六种不确定因素,分别是:供应风险、物流风险、需求风险、信息风险、合作风险、环境风险,可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各种合作商之间采取激励机制,降低风险,提高农产品供应效率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或者是减少出现风险事故后带来的损失,是农产品供应链保持稳定安全。目前这样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机制是受到企业、农户、销售商等合作商共同接受的。

  (三)激励机制理论概述

  激励这个词汇来源于动机,而动机这个词汇却来源于移动这个拉丁语词语。所以,动机就是对你的下一步行为进行预判。而动机和激励是指当你在进行工作时,使你努力奋斗向前的动力。其无论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需求,都会使得你采用某种积极向上的方式去行动。
  激励因素是人们进行行动的动力因素。而激励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有时是有意识的因素,有时是无意识的因素。但人们进行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动机的,虽然动机不一定都会使得人们去采取某种行动。而激励就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人们去行动。
  激励机制理论可根据研究的侧面和形成时间不同进行划分,具体可分为具有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再进行细分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激励理论,分别是:综合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侧重点不同,其侧重于研究人们的动机,包括动机的形成、目标的选择、最后行为的发生,而内容型激励理论侧重于人们对于工作的影响,主要包括人们对工作的热情、潜力、积极性、乐观性等。
  内容型激励理论侧重于激发动机的因素研究。由于这种类型的研究必须在人身上进行,因此也被称为需要理论。目前内容激励性理论主要包括:双因素理论、成就需求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奥德弗的ERG理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而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是由X行为研究学者劳勒和波特共同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该激励模式认为激励是通过外部的刺激因素加上内部的个人因素,产生行为的表现和结果,然后通过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并指出不同的刺激类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时,会产生不用的效果和影响。

  三、模型设计

  (一)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

  结合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销售模式和独特的基础特征,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可简单的理解为:生产-加工-配送-销售-消费五个环节。而造成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时间的发生概率和发生后带来的损失程度,就代表着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大小。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和分析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六种风险因素,即:需求风险、合作风险、供应风险、信息风险、环境风险、物流风险。
  供应风险的实质就是农产品生产商在进行农产品供应时,由于不确定因素,供应农产品具有不稳定,使得销售企业无法进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配送等一系列产品生产运作流程。如果供应链无法正常的稳定运行,会导致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的风险。同时农产品的季节性强而生命周期较短,导致农产品的生产商、供应商无法完全控制农产品市场,使得农产品在供应时的质量和数量不能得到保证,很容易引起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发生。农产品供应链供应风险主要是指农产品供应的数量和品质等
  物流风险,农产品的储存难度较大,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因此农产品供应链对于物流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农产品供应商必须合理的调控配送时间,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收益。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风险主要是指农产品的运输、存储、搬运过程中带来的损失等。
  需求风险,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个系统流程都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但由于目前消费者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农产品需求量的预测不准确。农产品供应链需求风险主要是指消费者的爱好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等。
  信息风险,由于现代技术难以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安全,实现快速运输,同时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不会将自身信息进行完全共享,使得信息风险频发。
  合作风险,由于农产品供应链上存在众多合作关系,但每一个节点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本来供应链信息不对称,会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些合作风险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只有采用激励机制,使得每个节点的企业都按照自身真实信息就行决策。农产品供应链合作风险主要是指道德风险、合作机制、逆向选择等问题。
  环境风险,泛指农产品供应链在实施时的外部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对使得农产品的品质下降,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环境。

  (二)模型描述

  本模型在建立在激励机制下的,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实行激励机制,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严格控制,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收益。以农产品供应商和农产品销售商作为一个二级供应链系统,考虑供应商控制供应链风险的力度对产品质量和销量的影响,销售商激励机制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发展。首先是生产商和销售商在收货农产品之前达成收购合作协议;然后,到了农产品收获时,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生产商决策自身的供应链风险控制力度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最后,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销售商进行决策定制农产品销售价格,并收购农产品实行销售。整个模型框架如下图1所示。
基于激励机制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
  图1农产品供应链模型框架图

  (三)模型假设

  供应商负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其决策变量为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假设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为,进行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成本为,与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相关的农产品优质度为,因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成本随着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力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边际递增的趋势(即,),因此,假设努力程度所带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为,其中为努力系数,。
  销售商负责对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其决策变量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假设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为和消费者需求量呈线性负相关。结合生产商的努力水平,销售商和供应商签在激励机制下产生的收益为,其中:为农产品的需求量;为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为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对激励机制的影响系数,现实中,的取值不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有关,关键取决两者的激励机制,生产商的采取的激励机制对供应商的效果越强,则越大。

  四、模型分析

  本模型考虑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影响产品产量的情况,即农产品需求函数为以,其中,为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上限(也可理解为生产商不控制农场品供应链风险下最大生产能力),为产品销售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系数,为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对产品需求量的影响系数,为外生不确定因素,服从正态分布且。
  集中式决策模型下,农产品供应商和销售商作为利益一致的决策主体,他们将共同制定生产销售策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最大化,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是全局最优的。在集中式决策模型下,决策者确定两个决策变量:生产过程中的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函数为:。通过函数公式可推出在集中式决策模式下,总利润随生产商努力水平对产品需求量的影响系数增大而增大,即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对农产品产量影响越大,集中式决策的优势越明显。
  分散式决策模式下,农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根据自身利益进行决策,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典型的非合作博弈模型。根据博弈理论,该决策模型为销售商为领导者,生产商为跟从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首先农产品供应商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进行决策,销售商预测到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对自身销售单价进行决策。在以农产品供应商的最优决策时,分散式决策下农产品供应商的利润函数为:,代表农产品供应商,当以农产品销售商的最优决策时,分散式决策下农产品销售商的利润函数为:,表示销售商。通过对两种公式进行运算可以推出,分散式决策模型下,销售商和生产商之间的激励机制与农产品需求上限,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对销量的影响系数呈正相关,与努力成本系数、销售价格对销量影响系数呈负相关,说明农产品供应商在激励机制中提高自身的激励程度,扩大优质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满意度,就能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对于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度影响产品需求量的情况,集中式决策模式下的供应链总效益优于分散式决策模型,为了实现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在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后,销售商和供应商应信息共享,实现合作互赢的局面。
  通过模型分析,通过供应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度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情况,可以得出农产品信息共享有助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提升,所以为了提高农产品品质,应强化在农产品上的科技,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农产品供应链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实现产销结合,也就是各个节点的合作商进行信息共享,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和商人为了自身利益,不会将很多机密和私有信息公开化。所以,在未来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历程中,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供应链风险,将农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我国XX可引导龙头企业进行资源要素整合,发展成具有竞争性、团队性、规模大的大型农产品企业。农产品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降低农产品在供应时各方面的风险,逐步提升农产品的需求量,最终实现产销结合的农产品供应链利益最大化。

  五、基于激励机制下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完善建议

  (一)建设农产品多元化流通渠道

  流通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要想快递发展农村经济,就哎哟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但是单一的农产品流通途径并不利于供应链的发展,要建设多元化的流通途径,才更有利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快速发展。这样,农户的农产品才能够得到好的销售,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得到稳定的提升。随之可以带来的是农村基础建设的完善以及农村经济的极大提升。同时,多元化的流通途径能让农户和市场的沟通增强,消费者对产品以及服务的满意程度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多元化的产品流通渠道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目前许多人都意识到了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只是知道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实际行动进行改变,要多多学习多元化渠道建设的技术以及营销手段等各个方面。
  农产品在多元化渠道建设中,很关键点有2个,第一个是加工基地的建设,另外一个就是物流转运的基地建设。在加工基地的建设中,地址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择产销区比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的交通必定是比较发达的,能辐射到其销售区域。物流转运基地的建设让农特产品能够更好的进行流通,缩短流通时间,节省流通成本,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二)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体系

  随着农产品的逐渐外销,对供应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大,它要求供应链的范围要更加广阔,但是从每个企业各自的情况来看,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建立自己独立的供应链,企业的规模和资金条件都是不成熟的,在这种情况下,除去由供应商和购买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了成为了必然的现象。它让部分不具备自我建设自己单独供应链的供应商更好的进行产品的销售,使这些供应商的整个供应链更加完整。这种方式能够让第三方物流为企业提供运输商的帮助,让其可以专注于产品的情况。
  第三方物流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专注度,它的服务的专业只是物流方面,能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及运行的风险。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这个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主要原因是是因为起步晚而且业务范围比较窄,仅限于货运和保管等基础业务,因此,这个行业目前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在譬如跨国业务海关代理以及定向配送等的各项业务都可以多多向国外学习,进行行业的改革,将这个行业建设成规范、高科技、信息化、整体化的行业,同时各个地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符合自己当地地域特色的物流系统,为当地的供应链的完善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要成立农特产品供应链体系,并不断的进行发展使其专业性和高级性得到大量的提升,就需要对其提升战略有着详细合理的安排,不仅仅是目前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案,长期的战略目标也是需要很好的进行制定。要做到重点发展的部分要全力发展,其他部分配合协助发展,以局部带动全部,实现农村经济市场体系的蓬勃发展。由于供应链系统是基于第三方物流为核心运输方式的特点,第三方物流应该全面的考虑供应商和收购商对物流和服务的要求,结合当地的特色,应用灵活且有当地特色的服务方案,实现现代化物流的转型。因此,第三方物流应该结合自身本地的地域特色,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XX要加强对第三方物流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其能更好的发展,扩大其规模,增强其抵御风险的实力,从而为农特产品的供应链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第三方物流的建设都是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的,不但要跟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政策的不断更新一起变化,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安全性,不断稳固本身的运输系统。

  (三)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信息传递的即时性,拥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才能实现供应商与购买商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让交易完成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因此,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的建设也是供应链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结合中国的地域人口等各方面的国情,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省市地区都是其独特的农特产品,各种信息比较多,加上各地的方言不一致,信息比较复杂,因此信息的可信度不够高,让供需平衡无法完美的平衡,因此很多时候都存在着风险。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供应链中依靠传统的信息手段,大多通过人为传递,信息许多时候会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失实的情况发生,导致信息可靠性降低,从而使信息产生了不对等性,增加了风险;其现代科技设备和科技手段使用比较少,没有相应的预警机制,灵敏度不够,应对能力不强。因此,要很好的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个有效的好用的工具,来提高供应链的信息反馈速度和降低供应链的风险性。使供应链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高信息度、高效的一个系统。
  一个高效的、低风险度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很好的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效率。因此,当地XX部门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使用最新的网络科技,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以及数据交换系统等,实现农特产品的统一的信息管理,实现信息的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准确性,为农特产品供应系统的集成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建立农产品供应链应急调控机制

  任何农产品的供应链都有可能因为各种意外而产生物料、财产甚至是人员的损失。因此,提前做好各种危机的应急预案,对各种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模拟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对改应急预案进行实战演练,让出现意外时相关人员可以及时的针对其加以解决,降低损失。而我们在风险的控制方面,也可以用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运用人工智等方法对整个体系进行监控,扩大监控范围,准确并随时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相应的预警网络,一旦发现有任何潜在的风险,立即进行提醒,将损失控制到最小,让企业能够承受。同时,可以建立应急预案资源库系统,借鉴各种曾经使用过并且有效使用的各种应急预案,给各刚开始发展发展的各企业提供相应的参考。同时,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供应链管理时,要提高预警机制的敏感性和灵活性,同时,对相应的潜在危险提供及时的警报同时给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参考。

  六、总结与展望

  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越来越重视,结合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激励机制等知识,以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和合作商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激励机制下,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度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决策影响,对供应链上合作商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高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借鉴。
  本文基于激励机制对农产品供应链模型进行分析,为农产品供应链和供应链上的合作商提供有效的策略。由于现实运作过程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较多,生产销售流程复杂多变,本文未对各种风险进行模型分析;数据上采用的是单一的官方数据,不能全面说明问题;对供应商成本类型设定时采用离散形式,而现实中成本类型连续居多。以上不足,还需在以后的农产品供应链上进行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Amtzen B C,Brown G G Trafton L L.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t digital equipmentcorporation[J].Interfaces,1995,25(1):69-93.
  [2]Charu Chandra and Sameer Kwnar,Enterprise Architectural framework for Supply-China Intergration[M],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 System,2001.6.
  [3]Hokey Min,Gengui Zhou.Supply chain modeling: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2,43:231-249.
  [4]Holmstrom.B.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l 979(10):74-91
  [5]Hewitt F.Supply chain redesign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4,5(2):1-9
  [6]Iyer Ganesh,J.Miguel Villas}boas.A bargaining theory of distribution channel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3.
  [7]Lisa M.Ellram.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er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Istriba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1991,21(1):13-22
  [9]Hau L Lee,V Padmanabhan,Seungjin Wang.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the bullwhip effect[J].Management Science,1997,43(3).
  [10]Mabert,M.A.and Venkataramanan,M.a.,Special Research Focus on Supply Chain linkage:Challenges for Design Management in 21 S`Century[J],Decision Science,1998,3:5-13
  [11]Mirrlees,J.Notes on Welfare Econimics,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A],InEssays on Economics Behavior Under Uncertainty,Edited by Michael Balch,Daniel MacFadden and Shiy-yen Wu.Amsterdam:North-Holland.1974.
  [12]P.Pontradolfo,A.gosavi,O.C.Okogbaa and T.K.Das,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Reinform=cement Learning A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ch,2002.6:13-21
  [13]Ross S.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the Principal's Problem[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3,63:134-139.
  [14]Wilson R.The Structure of Incentives for Decentralization[C],In La Decision(Paris:Centre Nationale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1969.
  [15]王燕,刘永胜.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J].物流技术,2008(08):138-141.
  [16]樊丹.供应链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及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7]王珏.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产品供应链激励机制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18]刘瑾.XXX形势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利益分配体系与风险应对分析[J].物流技术,2014,(12):380-381,384.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4.12.134.
  [19]熊大红,戴小鹏,沈岳.农业知识共享及激励机制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6-108.
  [20]陈国富.委托—代理与机制设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1]陈国权.供应链管理[MJ.北京:中国软科学,1999.10.
  [22]郑芳.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激励机制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4):34-36.
  [23]陈敏,杜才明.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6(6).12-17
  [24]陈志祥,马士华.供应链中的企业合作关系[J7.南开管理评论,2001(2):56一59.
  [25]曹芳,王凯.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J.农业技术经济,2004,1:71-7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61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8月16日
Next 2021年8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