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研究——以合肥市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为例

摘 要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绿色生态斑块之一,不仅具有维持城市环境生态平衡,而且是居民日常交往、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是城市空间的一个自然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的满意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公园建设与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公园舒适度是人们感知公园的最直接标准,因而本文从环境舒适性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设计进行探索研究。

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公园横跨合肥淝河片区,生态绿色空间全长1760米,最大宽幅80米,承载着周边居民日常的交往、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其公园景观空间的舒适性高低对周边居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相关因素,运用专家打分法筛选指标建立了以人性化、安全性、观赏性、可亲近性四个方面构成的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模型,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权重排序上,人性化权重占比最大,其次是安全性,再次是观赏性、可亲近性。最后将构建的评价体系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岀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的最终得分为3.18分,表明公园舒适性较好,准则层中各要素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可亲近性(3.41)>安全性(3.32)>人性化(3.22)>观赏性(2.72),其中可亲近性和安全性指标得分较高,说明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在可亲近性和安全性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排名较差的是是人性化和观赏性,表明公园在观赏性和人性化方面有待改善。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在景观空间舒适性方面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公园建设发展提出优化策略。

总体来说,营造具有舒适性较高的城市公园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公园在城市环境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高品质城市公园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希望文章能够对舒适性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公园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舒适性;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

1 文献综述

1.1相关概念

1.1.1 人体舒适性

人体舒适性,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舒适度的高低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是由多层次的因素构成的。人们对舒适性的感知觉主要是通过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此外,环境空间会对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同样也能影响人们对环境舒适性的体会。舒适性是一个不能定性的概念,它会随着情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所以对环境舒适性的评价也会不同。

人体舒适度的评价方法,主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生理方面,主要通过判断人体身体健康情况、机体感受的方法;心理方面,通过观察判断人体的亲切感、满足感、愉悦感等心理感受的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园环境的生态效益、功能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定城市公园环境是否能满足人居舒适度的要求。人居舒适度表现在公园的景观环境中,即健康、安全、生态、便捷的环境以及让人赏心悦目、触景生情的景观。

1.1.2 城市公园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中的定义,是“城市中具有一定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定义城市公园是“是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公园的定义:“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XX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城市公园主要功能是充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活动要求,人类天生就有亲近自然的基因,城市公园设计应遵守生态学原理,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综上所述,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而且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生态效益的作用,有一定的服务设施和娱乐健身设施,为城市居民日常交往、休闲、娱乐、健身提供环境优美的场地。

人们对城市公园环境舒适性的满意度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公园中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舒适的气候环境、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体,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人们身处其中体验感官上的舒适,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一方面公园中的服务管理、基础配套设施、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的完善,让人们在游玩活动中体验安全感和幸福感;一方面城市公园中的游憩设施、健身设施、休息设施等方面,为居民提供了联欢交往、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场所。

 1.2相关理论

1.2.1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从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环境心理学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来感知环境,从而形成环境的心理印象并做出一定的行为活动。环境心理学的过程是通过对环境的了解,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然后再根据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去改造和完善周围的环境,满足使用人群的环境需求。在进行园林设计之前,首先就需考虑环境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从而保证人与环境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共融,也就是说对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能够确保环境对于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们也不会对于环境有破坏的心理及行为。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人性空间、领域性空间、私密性空间、安全性空间、抄近路、趋光行为等方面。

1.2.2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主要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眼于物质环境系统与人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又对环境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寻找和建立理想的设计理论系统是环境行为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以及研究感知、认识和偏好的关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研究;空间规划与设计,通过设计来构建人与环境共生的良好关系。环境行为学立足于场所或环境的空间状况、使用者、社会行为现象,以及研究、政策制定、设计、结果评价的过程在时间上的反复循环和发展。由此,莫尔从使用者、社会行为、场所现象三方面,加上时间条件,建立了环境行为学研究的框架,提出环境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分别是三个观点,即相互渗透论、相互作用论、环境决定论。杨曙光在他《传统园林设计中暗藏的心理学应用》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如对曲廊的分析:心理学上认为,长时间在直路上行走会产生乏味,无聊的感受,而曲线性行走却会相对降低这种视觉疲劳的感受,行进中的趣味性也随之增加。由此可见,设计形式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心理。

1.2.3 景观生态学

我国著名景观生态学专家肖笃宁对景观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美学价值。”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的科学性的研究理论,1988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对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宄,它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因素,它是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景观生态学通过将人类生态系统的需要作为生态体系健康的考虑因素,将人们纳入生态系统中,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城市公园是城中的“绿肺”,可以改善环境污染状况、有效地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具有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的双重作用。在进行公园开发建设时,应充分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实践基础,让生态环境与空间环境达成相互包容,和谐发展。

1.2.4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由"人性"这个词衍生而来的,指的是“依人为本、服务为民"为宗旨而设计的产品。人性化设计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这些解释的共性为:使设计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让顾客满意是设计师的理念和宗旨。人性化设汁在园林设计方面的应用表现在: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生活习惯、人体工学等相关标准对园林景观进行优化提升,让使用者有更加方便舒适的体验感,并且在园林设计中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

在城市公园设计中,人性化设计表现在即满足使用者对公园环境的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的需求,建立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关系。通过“人性化”设计强调人本主义的回归和创造人性化的空间,使人们在公园游玩中能体检到安全感、舒适感,可以让风景园林的互动功能和娱乐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人与环境的多方互动。

 1.3相关研究进展

1.3.1环境舒适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环境舒适性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09年英国就制定了“住宅与城市规划法”,是世界上最早对住宅环境进行硏究的国家。其中首次提到了“舒适性”这一名称,它对英国的住区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人居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四项基本理念,即“健康性”、“安全性”、“使用性”和“舒适性”。

日本本东京大学教授浅见泰司编著的《居住环境——评价方法与理论》一书中把社会、环境、居住问题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总结了居住区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划分为五类:关于空间性能的因素、关于空间构成的因素、关于与自然共生的因素、地区所蕴含的有意义的因素、关于生活方式的因素

著名学者Jader Tolja和Clara Cardia年提出: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个景观的空间设计有不同的感受,这是由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所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也不相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这就要求我们将人类的行为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设计充分的融合,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应该首先听取园林使用者的建议,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丹麦著名建筑设计师杨·盖尔在编著的《交往与空间》中将我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归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对于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者阻碍社会交往,进行广泛的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创造充满活力和舒适性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

(2)环境舒适性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在环境舒适性方面的研究不多,大部分集中在室内环境热舒适性方面,对于户外环境的舒适性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国内主要有:《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涉及室外热舒适和热岛效问题。

陈艳妮从建筑环境、节能和室内舒适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策略谢劲和陈永军从构建促进体质健康的人居环境出发,分别从自然环境、运动环境、休闲环境、交往环境和健康教育环境这五方面,对城市体质健康型人居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宋海静主要采用实地测量的方法,从气候、生理、心理三个方面对西安市公共场所的人体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建立了西安地区室外热舒适适应性方程。

浙江农林大学的舒也采用实测与模拟两种方法研究林荫道的热舒适性,探讨了林荫道街道结构、行道树树种以及行道树的株距对林荫道热环境的影响结果,分析其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林荫道结构规划、树种选择要求、适宜树种以及种植株距设计等热环境改善策略。

华南理工大学的李坤明采用热环境测试、问卷调查和行为记录的方法对广州湿热地区住区不同季节的室外空间的热环境水平、热舒适状况和使用者需求进行调研,评价了湿热地区居民的热舒适特点,确定了在热环境设计过程中各季节的热舒适指标值,为我国湿热地区的室外热环境设计提供指引。

1.3.2城市公园国内外研究现状

(1)城市公园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蒙古花园和英国的皇家公园等著名皇家花园就定期向民众开放,开创了了近代城市公园的历史先河。1856年由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掀起了X的“城市公园运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1892年,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市规划设计了世界城市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的绿道,被称为波士顿“翡翠项圈”,为城市公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公园系统化建设的思想从本质上得到了发展。奥姆斯特德提出了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的思想,形成了城市公园理论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的主要指导理论。

近年来,在奥姆斯特德等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国外学者对城市公园景进行了不同方面与层次的研究。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麦克哈格编著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设计师在规划中注重生态学的研究,并建立具有生态观念的价值体系,他认为规划思想与实践中,既不把重点放在设计方面,也不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把重点放在介词“结合”上面。约翰·O·西蒙兹和劳伦斯·哈普林从整个景观设计领域的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公园设计问题。X的克莱尔和卡罗琳从使用人群和使用行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各场所方案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最终总结科学合理的空间设计导则。这些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对城市公园的建设和优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城市公园国内研究现状

近代,因历史原因,中国的城市公园发展较晚,最早出现的城市公园是上海英美公共租界的外滩公园,当时称之为公共花园,于1868年建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城市公园。随后,租界又相继建成了虹口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尔公园(现中山公园)。这些公园,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大多数还模仿国外的设计模式,对以后我国公园的形态发展模式起到了一定的。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家对人民文化休息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使城市公园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公园内容和设施方面不断充实和提高,城市公园逐渐实现标准化和现代化。

景观划设计学科也在不断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关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著作和论述,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首次提出要建立“人居环境科学”,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杨赉丽的著作《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完整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刘扬对中外城市公园的发展情况,以及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技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崔文波对现有公园和开放空间的再恢复设计提出了一种更为丰富和明智的方法;使得生态、节约的理念不再流于形式。著名景观设计师刘滨谊以人居背景、人居活动、人居建设作为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面对人类生存环境演化的大趋势,将人居环境进行横向及纵向分类。(

2 引言

 2.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环境破坏,雾霾天气,资源枯竭等问题,对城市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恶劣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也有碍城市的健康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需要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良好的游憩娱乐场所,而这些都离不开城市公园的作用。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高品质的城市公园具有形象鲜明、功能多样的特点,往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公园的发展建设是城市文化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XXX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具有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功能,城市的生态平衡主要靠绿化植物光合作用来完成,由于城市公园具有大面积的绿化,无论是在净化空气、防尘、防噪音、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公园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舒适和健康的城市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激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本文能够为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设计提供科学性建议。

 2.2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研究目的

通过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探讨影响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环境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结构模型制定了一个可用于评价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并且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另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地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通过创建的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相应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且为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未来的规划建设、发展提升给出相应合理的建议。

目前国内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虽然已经摆脱“生搬硬套”的设计模式,开始将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性化设计等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城市公园建设当中,但是有关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旨在创建一套适用于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补充城市公园设计有关舒适性方面的相关理论,希望能对未来城市公园在建设管理方面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从城市环境舒适性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城市公园景观建设中出现的舒适性问题,分析影响城市公园环境舒适性的关键因子,创建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合肥市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为调研对象,整理了现状城市公园存在的不健康问题,并对该公园未来的建设发展提出优化策略。希望本文能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理论作出贡献,为未来城市公园建设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2)现实意义

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绿色生态斑块之一,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平衡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环境质量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人们迫切需要城市建设能够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本文从环境舒适性设计角度出发,探索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构建方法,希望能为未来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提供有意义的且可借鉴的理论方法,为人们在喧闹拥挤的城市里提供一个舒适、阳光的公园活动场所,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环境健康发展。

 2.3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公园环境舒适性设计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影响城市公园环境舒适性的关键因子,构建出适用于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其次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权重值进行排序并作出综合分析,最后将构建的评价体系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进行评价分析,梳理合肥淝河智慧公园现存的不健康问题,对其未来公园的建设发展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2.3.2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于城市公园及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等相关研究,掌握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动态。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对相关学者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分析,为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打好基础。

(2)实地调查法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通过实地调研,对公园的服务设施、景观环境、游玩路线、游憩活动等方面进行细致摸查,对案例地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和认识,也为研究的合理进行做好铺垫。

(3)专家访谈法

采取当面面谈、邮件以及电话等方式对与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专家访谈,邀请他们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抉择选取,并提出相关意见和看法,最后经过反复修改来确定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评价指标。

(4)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中有部分数据的获取是通过问卷调查法来进行,对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问卷设计,对游客发放问卷,并且及时回收、整理问卷,有效地获取相对真实、客观的数据,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帮助。

(5)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评价有关的因素分解成多层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由X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提出。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评价方法,是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互结合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出合适的隶属函数,根据模糊集合论的相关运算以及变换,将模糊对象进行定量的分析,并最终得出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科学可靠的结果,因此本文在关于评价结果的计算中选用该方法。

 2.4 技术路线

3efa6c59a72df80432a9cea5afa63ecf

3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方法

3.1.1 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又被称为德尔菲法,是 60 年代初X首次提出的一种定性的方法,为了避免专家们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时产生的盲目服从于多数或对权势的惧怕而屈服产生的缺陷问题。该方法以匿名的方式向专家发放问卷从而征求看法,但由于数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专家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学识,所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但通过集成多数的专家意见并进行整理归纳,可在一定程度上化将主观化为客观。专家打分法用途广泛、简单易行,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上,定量分析难以解决,就要通过该方法,做出合理预期的定性分析。专家打分法常采用多轮打分的方式,经过多次专家意见征集、反馈以及调整修改后,取得尽可能一致的意见。

3.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由X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提出,是将与评价有关的因素分解成多个层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这种方法用客观的思维方式将所有问题看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的将定性的问题定量化进行分析。它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层,形成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层次,构建多层次结构,形成上下逐层支配关系,根据每一层的所对应的准则对该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出判断矩阵,并给出相对重要性定量数值,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各要素相对的权重值,并进行权重总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对其分析处理。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bd9d8458921b7245fe918e0cf5fac7da

图4-1 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图片来源:自绘)

3.1.3模糊综合评价法

据了解影响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的因子有很多,并且每个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具有模糊特征。因为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不同的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差异,所以评价结果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分歧。并且在进行舒适性评价的调查过程中,对因子评价时都会有主观性,感情色彩比较重,这些因素也导致指标因子的不客观性、模糊性以及难衡量性。因此,本文在研究时通过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由X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扎德创立的,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有关法则和原理来综合评价相关对象,以获得评价结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融合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适当的隶属函数,并通过模糊集合论的有关运算和变换,对模糊对象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到一个相对科学的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为

1.建立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98cbc41c255e66d0dfcf992f65a1d41a

3.建立模糊矩阵

构造因素集后,要对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即确定评价对象各评价因子的等级模糊隶属度,从而得到模糊关系判断矩阵。如果评价因素不只有一级的话,那么一级模糊矩阵是由调查评价而量化得出,而二级模糊矩阵则是在一级模糊矩阵的前提下构建的:

4.构建权重集

因子的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或其他方法确定相对重要程度而构建,第 i 个因素相对应的权重为Wi(i=1,2,3……m),则因素权重集为

32913bf8a0e6978b14915f11414f8bbd

5.模糊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判是对于各类因素中的各个因子而进行的评价,则由第 i 类因素对应的权重和模糊判断矩阵利用合适的算子进行复合运算:

15340a4c82910696af4876c3d0ee6f2a

如果因素集Ui有较多的因素,可以同理重复以上步骤构建模糊判断矩阵,进行

矩阵复合运算,从而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3.2 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通过文献查阅和德尔菲法咨询专家,科学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②向专家获取评价数据,并使用 YAAHP软件对评价体系的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权重计算;③根据相关研究和标准,确定指标评分标准;④目标层的总分计算。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确定评价指标是后续进行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谨慎选取相关指

标,使各项指标能够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情况,本文的指标选择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详见表4-1

表3-1指标选取原则

Table 3-1 Index selection principles

原则 内涵
科学性 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有相应科学理论的支撑,各指标必须真实合理,且应当具有明确的意义、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具体、合理的反映出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状况。
全面性 评价体系需要能够全面的反映出一个城市公园与舒适性相关的层面,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避免漏掉一些指标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客观。让体系更加合理化、全面化。
主导性 评价指标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主导性原则,即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重要性的指标,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
可操作性 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考虑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尽量选取易于获取、没有歧义、简单明确的指标。

3.2.2 评价指标的筛选

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相关理论,并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读之后,根据专家咨询的建议,罗列出若干能够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产生影响的评价指标,将这些评价指标按照自身属性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关系分成若干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为整个评价体系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求。第二层为准则层,这一个层次概括了能够对目标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第三层为指标层,是对上一个层次的的继续延伸与细化,详细到每个评价层面。设计专家调查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初步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筛选,邀请5名与旅游、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相关的专家分别对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通过李克特量表法初选的评价指标依据“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较不重要、不重要”五个评价等级、分别对其赋值为“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进行打分,并且各位专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相应整改建议。经过两轮的专家评判筛选,剔除每一轮平均得分小于3的评价指标,经过重新整合修改,确定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的评价体系,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逐级展开,最终得到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共含有 4个层次。

第一层即目标层(A)是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评价的最高层和目标层。

第二层即准则层(B),主要包括安全性(B1)、人性化(B2)、可亲近性(B3)、美观性(B4。,

第三层为子准则层(C),是将准则层的具体展开,其中安全性(B1)的评价包括软质景观安全性(C1)、空间安全性(C2)、硬质景观环境安全性(C3);人性化(B2)的评价包括道路交通通达信(C4)、环境要素(C5)、公园设施合理(C6);可亲近性(B3)的评价包括娱乐景观互动性(C7)、软质景观可亲近性(C8);观赏性(B4)的评价包括软质景观观赏性(C9)、硬质景观观赏性(C10)。

第四层为指标层(D),是在上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分类,详细到每个影响方面,共计28个指标,如表4-2所示

表3-2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

Table 3-2 Comfort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park landscape space

目标层 准则层 子准则层 指标层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A) 安全性(B1) 软质景观安全性(C1) 滨水安全性(D1)
植物安全性(D2)
空间安全性(C2) 活动空间安全性(D3)
人车分流合理性(D4)
硬质环境安全性(C3) 活动设施安全性(D5)
铺装材质防滑性(D6)
人性化(B2) 道路交通通达性(C4) 道路系统通畅性(D7)
公园可达性(D8)
环境要素(C5) 气候舒适度(D9)
环境清洁度(D10)
声环境(D11)
植物遮阴效果(D12)
气味舒适度(D13)
公园设施合理性(C6) 游憩设施种类丰富(D14)
无障碍设施配套(D15)
排水设施功能(D16)
基础服务设施配套(D17)
休息设施舒适性(D18)
可亲近性(B3) 娱乐景观互动性(C7) 建筑小品互动性(D19)
游憩活动参与度(D20)
软质景观可亲近些(C8) 水景可亲近性(D21)
绿地可亲近性(D22)
观赏性(B4) 软质景观观赏性(C9) 植物观赏性(D23)
水景观赏性(D24)
硬质景观观赏性(C10) 夜间照明美观性(D25)
建筑小品人文性(D26)
建筑小品美观性(D27)
铺装材质美观性(D28)

3.2.3评价指标的描述

3.2.3.1安全性

安全性是游客开展游玩活动的第一条件,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也把安全性作为人的最基本需求。

1.软质景观安全性

(1)滨水安全性:是指滨水景观周边环境是否设置了安全指示牌以及护栏,滨水亲水平台和驳岸地段是否容易滑倒。

(2)植物安全性:公园植物造树种选择要避开有毒有刺,有落果掉毛絮的植物,会引起儿童和过敏体质人的身体不舒适。

2.空间安全性

(1)活动空间安全性:公园的各活动空间边围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封闭、有视

觉死角的不安全活动空间。

(2)人车分流合理性:公园入口处和主要园路是否通畅,是否容易发生人车冲突,要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硬质环境安全性

(1)活动设施安全性;公园的游憩设施、健身设施等活动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以及活动设施是否做好后期维护管理,以保证人们在游玩时不收到伤害。

(2)铺装材质防滑性:公园的广场和园路的铺装设计要选用防滑、耐久性材料,如可以选用拉丝面和荔枝面花岗岩表面粗糙,防滑性较好。

3.2.3.2人性化

人性化表现在即满足使用者对公园环境的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的需求,建立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关系,提升居民对公园的满意度。

1.道路交通通达性

(1)道路通畅性:

是指公园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方便,以及其给人形成的观赏路线及观赏角度是否最佳,使市民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各景观节点.

公园可达性:可达性指人们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达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公园可达性反映的是居民到达公园的便利程度,以评价市民是否能够便捷、公平的享用这种自然的服务。2.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良好的公园环境环境即公园具有舒适的的小气候条件,优良的水环境和陆地环境。

(1)气候舒适度:气候舒适度是指人们无需借助任何消寒避暑措施就能保证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良好的气候条件能促进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增加居民热舒适性气候条件越适宜,人体感觉越舒适。气候环境包括风、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因素。

(2)声环境:城市公园中的舒适的声环境能让人们产生愉悦、舒畅的心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游人的行为。例如休息空间中配以潺潺流水的自然之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游客在环境空间中放松身心、舒缓疲惫。

(3)植物遮阴效果:植物植物遮阴度较大时可以在局部空间起到一个降低温度增加湿度的作用,增加人们在此空间活动的舒适性,吸引人们在此区域游憩活动。(4)气味舒适性:在城市公园景观环境中,气味的舒适性会对人的生理产生影响,进而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美好的景观气味能令人身心舒畅。公园设计在植物树种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一些芳香植物,芳香植物会使人心情愉悦而放松,避免一些令人嗅觉不适的植物,比如石楠的花。

3.公园设施合理性

(1)游憩设施种类丰富:公园中的游憩设施是吸引人们前往公园的主要动力之一,丰富有趣的游玩设施能提升公园使用者的满意度,增加人们在公园的逗留时间和来公园的次数,公园游憩设主要有儿童游玩设施、采摘、健身设施,露营设施、攀岩、垂钓、烧烤野趣游戏等设施。

(2)无障碍设施配套:是指保障残疾人以及行动不便者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公园中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入口、盲文标识、无障碍扶手、无障碍停车位、听觉标识等服务设施。

(3)排水设施功能:公园应设置良好的排水工程设施,防止雨水、污水淤积在公园内,也避免公园中的绿化植物遭受洪涝灾害。良好的排水设施功能可以增加人们在公园游憩活动的舒适性,给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美观的休闲、娱乐环境。

(4)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基础服务设施是游客开展游憩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游客能否方便游憩的关键所在,健全的基础服务设施是打造舒适游憩空间的前提。合理的基础服务设施数量种类应该齐全,包括照明设施、垃圾桶、卫生间、完善的标识系统、公用洗手池等都要求配套到位。

(5)休息设施舒适性:舒适的休息设施可以让人们长时间驻足在公园环境中,让人们在公园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将休息设施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上,可以引导人们感受最美的景色。

3.2.3.3可亲近性

在居民与环境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是让人们享受美好的视觉景观,也能够让人们有近距离接触景观环境的机会,让居民与景观环境产生娱乐互动,从而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乐趣、新奇。

1.娱乐景观互动性

(1)建筑小品互动性:公园中的小品、雕塑应遵循"小情趣大于大意义"的原则。设计得能让使用者触摸、游戏,能获得使用者的欢迎,起到增强景观亲和性的作用。,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

(2)游憩活动参与度:游憩活动是人们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的娱乐健身活动。公园游憩活动的参与度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一个游憩活动空间的活力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游客对该场地的认同程;同样的,一个场地的活动参与度越高,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2.软质景观可亲近性:

(1)水景可亲近性:水景设计不仅要考虑水景的观赏性,也要要考虑人的参与性,注重人们的亲水性,为游客提供观水、听水的景观活动空间。

(2)绿地可亲近性考察的是公园内绿地可让使用者亲近的比例,以及如草坪、林地等可亲近绿地的类型丰富度。

绿地可亲近性:人们天生喜欢亲近大自然,,在观赏植物景观时常不满足于观赏

3.2.3.4观赏性

1.软质景观观赏性

(1)植物美观性:植物美观性指的是植物静态观赏性和季相变化丰富性,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在公园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处理好韵律与节奏、统一与变化、调和与对比、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关系,以求最佳的植物景观效果。

水景美观性:是指公园内水体形式的丰富度,以及水体与周边植物景观、建筑小品等景观元素的和谐性,良好的水体环境能提升公园整体环境的美观性,以及给人们美的享受。

2.硬质景观观赏性

(1)夜间照明美观性:公园中的公园照明设计,不仅应满足功能性照明,还应兼具艺术美感。夜间照明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灯具,灯具的造型要与公园的环境气氛相符合,通过合理的布光,将照明设施的色彩与明暗调整到最为舒适的状态,使公园的的夜间环境也美丽多姿,给居民一个舒适、安全的夜间环境。

(3)建筑小品人文性

(2)建筑小品美观性:建筑小品分为两种,单一观赏性建筑小品和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功用建筑小品。单一观赏性建筑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壁画小品,景墙,赏石小品、碑、花坛、树池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功能建筑小品主要是指:景墙、园桌和圆凳、园灯、宣传牌、解说牌等。建筑小品不仅应满足艺术性和观赏性,还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铺装材质美观性: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舒适性在铺装材料上的体现如下:不同的拼花图案展示景观设计的艺术美,让人赏心悦目;

3.2.4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运用AHP计算软件yaahp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表3-3 A-B层次指标权重
A B1 B2 B3 B4 权重
B1 1 0.5 2 2 0.263
B2 2 1 4 2 0.442
B3 0.5 0.25 1 0.5 0.110
B4 0.5 0.5 2 1 0.186

表3-4 安全性指标B1-C层次权重

B1C1C2C3权重
C111/21/20.196
C2211/20.311
C32210.493
表3-5 人性化指标B1-C层次权重
B2C4C5C6权重
C411/31/30.140
C53120.528
C631/210.333
表3-6 可亲近性指标B3-C层次权重
B3C7C8权重
C711/20.333
C8210.667
表3-7 观赏性指标B4-C层次权重
B4C9C10权重
C9120.667
C101/210.333
表3-8 软质景观安全性指标C1-D层次权重
C1D1D2权重
D1110.500
D2110.500
表3-9 空间安全性指标C2-D层次权重
C2D3D4权重
D3120.667
D41/210.333
表3-10 硬质环境安全性指标C3-D层次权重
C3D5D6权重
D5120.667
D61/210.333
表3-11道路交通通达性指标C4-D层次权重
C4D7D8权重
D7130.750
D81/310.250
表3-12 环境要素指标C5-D层次权重
C5D9D10D11D12D13权重
D9133540.442
D101/311/2320.157
D111/321530.248
D121/51/31/511/20.058
D131/41/21/3210.095
表3-13 公园设施合理性指标C6-D层次权重
C6D14D15D16D17D18权重
D141241/31/30.188
D151/3121/31/30.105
D161/31/311/31/30.057
D17235120.370
D182351/310.281
表3-14 景观互动性指标C7-D层次权重
C7D19D20权重
D19120.667
D201/210.333
表3-15 软质景观可亲近些指标C8-D层次权重
C8D21D22权重
D21110.500
D22110.500
表3-16 软质景观观赏性指标C9-D层次权重
C9D23D24权重
D23120.667
D241/210.333
表3-17 硬质景观关系指标C10-D层次权重
C10D25D26D27D28权重
D25121/31/20.157
D261/211/41/30.093
D2734130.505
D28231/310.245

根据以上步骤求出每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值,并根据其权重值进行排序,结果如表3-18

表3-18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指标权重

目标层A 准则层B 子准则层C 指标层D
准则 权重 子准则 权重 总权重 指标 权重 相对B层权重 总权重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A) B1 0.263 C1 0.196 0.051 D1 0.500 0.098 0.026
D2 0.500 0.098 0.026
C2 0.311 0.082 D3 0.667 0.207 0.054
D4 0.333 0.104 0.027
C3 0.493 0.130 D5 0.667 0.329 0.086
D6 0.333 0.164 0.043
B2 0.442 C4 0.140 0.062 D7 0.750 0.105 0.046
D8 0.250 0.035 0.015
C5 0.528 0.233 D9 0.442 0.233 0.103
D10 0.157 0.083 0.036
D11 0.248 0.131 0.058
D12 0.058 0.030 0.013
D13 0.095 0.050 0.022
C6 0.333 0.147 D14 0.188 0.062 0.028
D15 0.105 0.035 0.015
D16 0.057 0.019 0.008
D17 0.370 0.123 0.054
D18 0.281 0.093 0.041
B3 0.110 C7 0.333 0.037 D19 0.667 0.222 0.025
D20 0.333 0.111 0.012
C8 0.667 0.074 D21 0.500 0.333 0.037
D22 0.500 0.333 0.037
B4 0.186 C9 0.667 0.124 D23 0.667 0.444 0.082
D24 0.333 0.222 0.041
C10 0.333 0.062 D25 0.157 0.052 0.010
D26 0.093 0.031 0.006
D27 0.505 0.168 0.031
D28 0.245 0.082 0.015

 3.3 评价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体系按照准则层、一级指标层、一级指标层分别展开,依照所占权重情况制作权重对比图(见图 3-1),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每一层次的指标间重要性对比情况,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每个评价指标在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中的重要性。

3.3.1 评价准则层各因子权重分析

aeef720c45e1d580ff962f246c9f78de

图3-1准则层指标权重柱状图

在城市公园景观亲和性评价体系中,准则层一共有4项评价指标,由图4-3可以看出,按重要度降次排序为:人性化(0.442)>安全性(0.263>观赏性(0.186)>可亲近性(0.110)。其中人性化权重值为0.442,占全部权重值的44.2%,是评价中所占权重最大的因素,说明人性化是对城市公园景观景观空间舒适性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

安全性权重值为0.263,占全部权重值的26.3%,是评价中次重要的因素,安全性是游客开展游玩活动的第一条件,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安全性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只有营造安全活动场所,才能满足人们基本的心理需求,保证人们在公园休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安全性相对较高的城市公园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观赏性因素权重值为0.186,占全部权重值的18.6%,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绿洲”,人们希望城市公园不仅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健身、游憩景观空间,更希望公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让人们的游憩活动是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空间中进行的。

可亲近性因素权重值为0.110,占全部权重值的11%,表明人们渴望近距离亲近大自然,并与环境产生互动娱乐的心理需求。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公园使用者与景观空间环境之间的亲近互动关系,满足居民想要参与到景观中的心理需求。

3.3.2 安全性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e7d574164c61cd4a0ca12b7d9c190381

图3-2安全性评价因子权重图

由图3-2可知,在安全性准则层下,子准则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硬质环境安全性,硬质环境安全性权重为0.493,占总权重的49.3%,安全的硬质环境安全性是城市公园最基础的安全保障,也是公园使用者多次前往公园的重要因素之一。

子准则层中占次要地位的是空间安全性,权重0.311,占总权重的31.3%,空间是综合公园设计的基础,安全空间的构造是提升综合公园景观亲和性的重要条件,也是满足使用者必理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安全性准则,指标层中占主导地位的指标是活动设施安全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其权重分别0.329和0.207,综合公园是城市居民最常使用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之一,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设施,让使用者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和社会活动,是满足综合公园景观亲和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3.3.2人性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7561f9a73d01ffe773cf23cd9ce0fed8

图3-3人性化评价因子权重图

由图4-4,可知在人性化准则层下,环境要素权重为0.528,占总权重的52.8%,环境要素是最具影响的子准则层,干净清新的环境能够使市民身心舒畅,有利于市民对该空间产生亲和感与幸福感,环境的舒适性直接影响人体舒适性,是居民对景观空间舒适性最直观的感受,而且也是吸引游客前往城市公园的重要因素。

在人性化准则层占次重要的子准则层是公园设施合理性,其权重为化0.333,占总权重的33.3%。公园设施包括休息设施、游憩设施、无障碍设施、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排水设施等,这些设施的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同样也是公园是否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公园设施是市民进行游憩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决定了人们能否方便游玩的关键,拥有优良环境与健全公园设施的公园才能提升人们的整体舒适感。

对子准则层进一步细分的指标层中,相对于B层人性化而言的指标,占主要地位的是气候舒适度,声环境、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权重分别为0.233、0.131、0.123。良好的气候环境、舒适的声环境、健全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可以增加景观空间的舒适性,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这三者是体现城市公园舒适性的最基础要素,也是游客在游玩体验中希望可以获得的。

3.3.2可亲近性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42602bdaabf0e08610f1829add094279

图3-4可亲近性评价因子权重图

在可亲近性准则层下,子准则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软质环境可亲近权重为0.667,占总权重的66.7%,说明植物和水体等软质景观最易使人产生亲近感,能够满足使用者想要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本性和需求。

子准则层中娱乐互动景观权重为0.333,占全部权重值的33.3%,说明娱乐互动景观也是被非常关注的。近年来,可参与式的、互动性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希望公园多设置一些互动性的游憩设施和建筑小品,可以增加人们与景观的互动性,满足人们娱乐、健身、游憩等活动的需求。

在可亲近性准则层,指标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水体可亲近性、绿地可亲近性,权重相同的,都是0.333,代表着无论是水体景观的还是绿地景观都很受人们的欢迎,人们都希望能亲近大自然,近距离接触自然生态景观。

3.3.2 美观性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ad3005c24de3f6ec18da0f05a4964d35

图3-5美观性评价因子权重图

由图4-4,可知在美观性准则层下,软质景观美观性权重为0.667,占总权重的33.3%,环境功能条件为对其最具影响的子准则层,净清新的环境能够使市民身心舒畅,软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同属于景观要素中,但是二者权重悬殊相对较大,表明软质景观相比于软质景观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软质景对居民更能给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硬质景观对游客的市民的舒适性影响相对较弱,但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对于美观性准则层,指标层中占主导地位的指标是活动空间使用植物景观美观性和水景美观性,其权重分别为0.444和0.222,说明自然生态景观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健康的景观空间,植物景观和水体景观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4 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案例研究

为了验证上述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判理论与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对案例地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进行实例评价研究。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论证,能够得出关于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结果,为该公园以及相关类似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发展建设、运行管理提出参考性建议。

 4.1 案例地概况

(1)区位分析

合肥市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内,横跨淝河片区,西起北京路,东至上海路长1760米,最大宽幅80米,规划绿地面积达12.7万平方米,沿龙川路北侧,紧邻多条城市主干线。北京路和花山路之间有条南北走向的唐模路,这条路正好把智慧公园一分为二,即分为东园和西园。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东园已进行规划设计并建设完成,并且其功能性已初步形成,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游憩、健身活动空间,加上周边南淝河沿线的天然森林,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正逐渐成为包河区西北的城市绿地中心。本文针对的是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西区景观空间舒适性的评价。

(2)周围环境分析

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北邻居民住宅区,南接规划中的淝河生态公园,东侧为医院、学校板块,西侧为规划游乐用地。周边用地为居住区用地、医院、学校用地及商业用地,地段人口较为密集,公园外围道路为城市主干道,车辆流量也较大。

(3)设计理念

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设计方案主打智慧与生态两种主题思路贯穿整个公园场地,用科技元素来凸显智慧主题。科技元素将是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的亮点,公园以智慧为轴,智慧轴主要包括宇宙奥秘、头脑风暴雕塑、脑洞乐园、DNA景观桥、智慧风能雕塑群、智慧公园系统等,传承当地历史文脉元素又融入科技智慧。公园结合周边环境,自东而起设置“城市阳台”、“都会休闲”、“森林漫步”、“活力生活”,及“湿地生态”五大功能分区。

 4.2 数据调查方法

本文中的大部分指标为定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其调查数据,根据前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设计调査问卷(调查问卷见附录3),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从公园使用者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问卷设置

调查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用于调查游客的基本情况,包括性

别、年龄、学历等;后一部分则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进行设置,根据上述的评价指标设计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给出5种不同态度的答案供游客选择,依据态度的不同分别对应1-5分。例如以环境卫生为例,设置问题“您觉得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环境卫生状况如何?”,并给出选项“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分别对应“5分、4分、3分、2分、1分”

(2)调查方式:实地调查,随机发放,调查公园中的使用者。

(3)调查对象: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的使用者为调查对象,尽量选择不同年齡、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使用者,尽量避免调查对象具有同一性,从而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4)调查时间:对公园分别进行多次调查,为使调查更有代表性,公园的调查时间均包含工作日和休息日以及不同时间段,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进行调查,以期让被调查的使用者更具有广泛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8份,其中有效问卷12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2%。具体的调查地点、调查时间以及每天的有效调查问卷数量见表5-1。

表5-1调査地点、时间及数量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有效调查问卷数量(份)
淝河智慧中央公园 2019年10月8日:09:00-13:40 18
2019年10月12日:08:00-12:00 29
2019年10月13日:14:00-17:30 26
2019年11月1日:10:00-15:30 14
2019年11月9日:13:00-18:00 27
2019年11月13日:09:30-15:40 24

 4.3 计算过程与结果

4.3.1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等级

关于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等级和对应得分表5-2,根据不同等级与得分进行详细说明,有助于更加直观、具体的了解当地城市滨水绿地游憩适宜性的现状及不足。

表5-2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得分与等级说明

评价等级 得分情况 级别说明
V>4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程度很好
4≥V≥3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程度较好
3≥V≥2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程度一般
2≥V≥1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程度较差
V≤1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程度很差

4.3.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第四章所述模糊综合评价步骤,分级进行评价。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模糊综合评价

dc56121097b3637608fb098b0533edd2

(3)确定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隶属度

根据表1中的28个二级指标对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的游客进行舒适性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50分问卷,收回138份,删除12份无效问卷,共收集到127份有效问卷,将各个指标问卷票数除以总人数127得如下的隶属度数据情况表5-3。

表12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隶属度

 

标评价 评判标准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滨水安全性(D1) 35/127 51/127 25/127 15/127 1/127
植物安全性(D2) 29/127 41/127 35/127 22/127 0/127
活动空间安全性(D3) 9/127 44/127 25/127 23/127 26/127
私密空间安全性(D4) 32/127 43/127 27/127 19/127 6/127
活动设施安全性(D5) 25/127 29/127 26/127 22/127 25/127
铺装材质防滑性(D6) 32/127 44/127 37/127 12/127 2/127
道路系统通畅性(D7) 48/127 29/127 25/127 22/127 3/127
标志系统明确性(D8) 35/127 55/127 26/127 11/127 0/127
气候舒适度(D9) 15/127 29/127 49/127 25/127 9/127
环境清洁度(D10) 33/127 53/127 29/127 9/127 3/127
环境安静(D11) 16/127 37/127 43/127 28/127 3/127
植物遮阴效果(D12) 12/127 25/127 32/127 45/127 13/127
气味舒适性(D13) 28/127 48/127 35/127 15/127 1/127
游憩设施种类丰富(D14) 17/127 20/127 30/127 45/127 15/127
无障碍设施配套(D15) 10/127 13/127 29/127 56/127 19/127
排水设施功能(D16) 16/127 33/127 40/127 28/127 10/127
基础服务设施配套(D17) 8/127 14/127 31/127 49/127 25/127
休息设施舒适性(D18) 22/127 43/127 35/127 24/127 3/127
建筑小品互动性(D19) 15/127 28/127 46/127 32/127 6/127
游憩设施参与度(D20) 43/127 36/127 26/127 22/127 0/127
水景可亲近性(D21) 28/127 52/127 25/127 16/127 6/127
绿地可亲近性(D22) 21/127 39/127 27/127 32/127 8/127
植物美观性(D23) 3/127 9/127 26/127 54/127 35/127
水景美观性(D24) 15/127 28/127 46/127 32/127 6/127
夜间照明美观性(D25) 5/127 10/127 29/127 51/127 32/127
建筑小品人文性(D26) 9/127 18/127 27/127 45/127 28/127
建筑小品美观性(D27) 21/127 50/127 35/127 17/127 4/127
铺装材质美观性(D28) 29/127 42/127 31/127 21/127 4/127

(4)计算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指标层评价向量

592467920aa2c4b8f7e782e956105682

6060cc3900312d32ab9edabc8fa8edb7

根据X的计算结果,将评价结果分级归类,16.23%的受访者认为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舒适性很好,26.23%的受访者认为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舒适性较好,25.96%的受访者认为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舒适性一般,22.02%的受访者认为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舒适性较差,9.54%的受访者认为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舒适性很差。因为26.23%所占的比重最大,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得出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整体综合评价为“较好”,其隶属度为 0.2623。

为了得到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得分,将五个等级分别用5分、4分、3分、2分、1分进行赋权计算:

10533be35de0a5fffafd9d98dee31eb8

最终求得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最终得分3.18,依据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得分与等级说明,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程度为较好如表5-4,同理可计算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得分,如表5-5。

评价等级 得分情况 级别说明 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最终得分
V>4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很高 3.18分
4≥V≥3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较高
3≥V≥2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一般
2≥V≥1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较低
V≤1分 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很低

表 4-4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得分与等级情况

表4-5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一级指标得分、二级指标得分

目标层 评分 准则层 评分 子准则层 评分 指标层 评分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 3.18 安全性 3.32 软质景观安性 3.71 滨水安全性 3.82
植物安全性 3.61
空间安全性 3.13 活动空间安全性 2.9
人车分流合理性 3.6
硬质环境安性 3.28 活动设施安全性 3.06
铺装材质防滑性 3.72
人性化 3.22 道路交通通性 3.8 道路系统通畅性 3.76
公园可达性 3.9
环境要素 3.31 气候舒适度 3.28
环境清洁度 3.82
声环境 3.13
植物遮阴效果 2.83
气味舒适性 3.69
公园设施合性 2.85 游憩设施种类丰富 2.83
无障碍设施配套 2.52
排水设施功能 3.13
基础服务设施配套 2.46
休息设施舒适性 3.18
可亲近性 3.41 娱乐景观互性 3.34 建筑小品互动性 3.11
游憩活动参与度 3.79
软质景观可亲近性 3.44 水景可亲近性 3.63
绿地可亲近性 3.26
观赏性 2.72 软质景观观赏性 2.46 植物观赏性 2.14
水景观赏性 3.11
硬质景观观赏性 3.24 夜间照明美观性 2.25
建筑小品人文性 2.49
建筑小品美观性 3.53
铺装材质美观性 3.56

 4.4 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前文的分析结果可知,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最终得分为3.18分,评价等级隶属于“较好”,即其景观空间舒适性较好。准则层中各要素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可亲近性(3.41)>安全性(3.32)>人性化(3.22)>观赏性(2.72),其中可亲近性和安全性指标得分较高,说明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在可亲近性和安全性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排名较差的是是人性化和观赏性,说明公园在观赏性和人性化方面有待改善。

4.4.1 安全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在安全性子准则层中舒适性评分都较高,分值相差不大,其中评分最高的是软质景观安全性,评分为3.71,硬质环境安性评分次之,评分为3.28,空间安全性评分最低,评分为3.13。

在安全性下指标层中评分较高的是滨水安全性、铺装材质防滑性,评分分别为3.82、3.72,植物安全性和人车分流合理性评分基本相等,分别为3.61、3.60。

活动设施安全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评分较低,分别为3.06和2.9。其原因如下:活动空间存在安全性隐患,有些娱乐健身活动场地设计不合理,例如脑洞风波游憩场所中有些攀爬坡道坡度过陡;公园中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材质设计不合理,游憩设施材料使用不锈钢材质,儿童在夏季高温玩耍很容易被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4.4.2人性化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在人性化子准则层中评分较高的是环境要素,分值为3.31,评分较低的是公园设施合理性,评分为2.85。其中环境要素指标层中环境清洁度、气味舒适性、气候舒适度评分较高,分别为3.82、3.69、3.28,说明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具有舒适的气候条件,环境卫生得到有效维护管理,拥有的良好水环境和陆地环境。声环境和植物遮荫效果评分较低,分别为3.13和2.83,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属于城市绿地,周边有城市主干道,车辆流量也较大,故其噪声状况并不能像郊外森林公园那样达到理想标准这一点也属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园植物遮荫效果较差,有些园路周边没有种植行道树,夏天遮荫效果较差,会影响人体舒适性。

公园设施合理性指标层中除了排水设施功能评分较高,分值为3.45,其余指标评分均不高,其中游憩设施种类丰富和休息设施舒适性评分为3.18、3.13,无障碍设施配套和基础服务设施配套评分最低,评分为2.52和2.46。其原因如下:(1)游憩设施种类过于单一,公园游憩设施服务人群主要以儿童和青年人为主,老年健身活动只有林荫慢跑道,应增设老年人健身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2)公园内的休息设施主要为座椅和休息平台,休息设施离乔灌木较远或者缺少冠幅较大的常绿植物,夏天遮荫效果并不理想,会影响夏季公园休息设施的舒适性。(3)公园无障碍设施配套基本没有,有台阶的场地周边没有设置无障碍坡道,不方便残障人士活动。(4)公园基础服务设施配套较差,缺少公共卫生间、音响设配、公共直饮水和公用洗手池,不方便儿童在玩耍之后的冲洗和饮用水,公园的垃圾桶没有标注垃圾分类,不利于环保。

4.4.3 可亲近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在观赏性子准则层中娱乐景观互性和软质景观可亲近性评分都较高,分值相差不大,分别为3.44和3.34。

指标层中评分较高的是水景可亲近性、游憩活动参与度,评分为3.79和3.36,其次是绿地可亲近性,评分为3.26,评分较低的是建筑小品互动性,分值为3.11。其原因如下:(1)游憩活动参与度较好,公园的娱乐健身设施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分布设置,有针对儿童的游戏设施有沙坑、滑滑梯、攀爬架等,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探险能力,有受青少年欢迎的“脑洞山丘”和“星际广场”,通过感兴趣的游憩设施来吸引市民参与游憩活动。(2)公园水景亲近性较好,雨水花园地段布置了很多的观水平台,可供人们游玩和观赏;公园的绿地可亲近性较好,公园种植了大面积的草坪,草坪品种为百慕大,具有蔓延力强和耐踩踏的特点,给市民营造亲近大自然的乐园。(3)公园景观小品种类较少,缺少互动性景观小品,应增加趣味性的景观小品,增加市民与景观之间的互动娱乐,提升公园景观空间情趣。

4.4.4美观性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在观赏性子准则层中评分较高的是硬质景观观赏性,分值为3.24,评分较低的是软质景观观赏性,评分为2.46。其中软质景观观赏性指标层中评分较高的是水景观赏性,评分为2.14;评分较差的是植物观赏性,评分为2.14。其原因如下:植物色彩搭配较为单一,植物色彩丰富度较差,植物种类丰富度不高,缺少开花的乔灌木,植物观赏性效果较差。

硬质景观观赏性指标层中评分较高的是铺装材质观赏性和建筑小品观赏性,评分分别为3.56、3.53,评分较差的是建筑小品人文性和夜间照明美观性,评分分别为2.49、2.25,原因如下:公园中的建筑小品种类不够丰富,缺少与合肥文化主题有关的景观小品或者景观设施;公园夜间照明主要以园灯和草坪灯为主,夜间照明种类较少,影响在夜间居民游憩活动的舒适性,让居民心理没有安全感。

 4.5 景观空间舒适性优化建议

为了改善公园使用者的舒适性,提高市民对公园的满意度,进而改善市民对公园的整体印象,根据前文的分析研究结果,为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提出以下建议,为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以及相关类似的城市公园在建设、管理、发展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4.5.1 提升基础服务设施配套

城市公园内的基础服务设施是影响市民对该公园整体印象与整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所以公园非常有必要针对目前公园出现的现状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善。根据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结果,在基础服务商设施配套方面有所欠缺。

建议增设公园公共卫生间,以及增加公园公用洗手池和公共直饮水设备,提高公共设施的便利性,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市民。公垃圾桶缺少垃圾分类标识,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措施的实施,建议增设垃圾分类标识。建议公园覆盖免费wifi,电子导览系统,让前来游玩的市民在休息活动的同时也能享受快捷便利的免费上网服务。通过电子导览系统更便捷的找到各功能区的区位,规划游览线路。缺少室外音响,建议公园安装背景音乐系统设备,舒缓或愉快的、旋律优美的歌曲或轻音乐能使市民放松身心,舒缓疲惫。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可利用广播系统疏散人群。公园应该提升休息设施周边环境,可以在座椅周边加种常绿乔灌木,休息设施不仅要满足人们的休憩需求,还要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遮阴需求,较为完善的功能加植物造景的组合,才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4.5.2 完善无障碍设施

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的无障碍设施十分不完善,无障碍设施配备较差, 公园几乎没有盲道、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标识系统,应该增加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并且对有视力障碍的人群增加盲道的设计,增设有盲文的导识牌或者扶手,完善无障碍系统,关爱残障人士,让他们也能够走进公园,亲近大自然,促进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5.5.3丰富老年人活动空间

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周边的居民较多,中老年人出入公园的频率较高,而公园中老年人娱乐健身设施却比较匮乏,缺少老年人活动中心。

公园应丰富老年人娱乐健身设施,广场活动空间,并且针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增加老年人活动中心,可以利用植物群落及场地的高差,增设半私密及私密的活动空间,满足老年人的安全感,同时为老年人营造适宜的交往活动空间,有利于老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4.5.4丰富植物造景空间

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植物的种类和层次较为单一,主要以疏林草地景观为主,缺少乔、灌、草、花的组合搭配,植物造景与功能区域的结合不明显,各区域的植物搭配过于相似,秋冬季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公园应该增加彩叶或者开花的乔灌木、观赏地被,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层次,让人感受步移景异的效果。

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中的雨水花园,在夏季雨水较多时形成生态河道,但在冬天枯水季节形成旱溪枯水景观,河道两边杂草丛生,十分不雅。建议在河道中间铺设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河卵石,河道两侧绿地内种植观花宿根地被,例如鸢尾、千屈菜等,在旱溪靠林荫慢跑步道一侧的绿地内种植观赏草类地被,如粉黛乱子草、斑叶芒等。使植物群落在雨洪期间也能够正常生长,不仅夏季有雨水花园,秋冬季节植物景观也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提升植物景观观赏性,提高植物群落对雨水的净化、入渗作用。

4.5.5建议植入地域文化

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观赏设施小品种类过于单一,只有公园入口处的“头脑风暴”雕塑小品,缺少与合肥文化主题有关的景观小品或者景观设施,应在公园的主要景观节点处增加文化雕塑或文化景墙,调动公园与居民的互动性,增加公园的文化气息,让居民在休闲活动的同时加深对合肥的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4.5.6丰富灯光夜间照明

城市公园是人们在夜晚休闲散步的理想之地,公园夜景照明设计也越来越重要,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夜间灯光照明种类丰富度较差,夜间公园景观效果较差,园区只有园灯和草坪灯,不能满足人们对公园夜景观的使用需求。

建议丰富夜间照明种类,增加点景树的射树灯,以及在休息廊道和休息坐凳、台阶处增加照明设施,例如高杆路灯、庭院灯、地埋灯等,儿童活动场地可以增加特色灯光照明,例如发光小品灯,为居民带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只有营造安全的夜间灯光环境和活动空间,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保证居民在夜间公园休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提高人们夜间游园的趣味性。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相关理论以及舒适性评价体系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进行指标筛选,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进行确定,从而系统的构建了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影响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进行了景观空间舒适性的评判,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与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概述,并且基于景观生态学、人性化设计、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的等理论基础上,建立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法经过多轮筛选与调整指标,选出影响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28个评价指标,进而制定出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人性化、安全性、观赏性、可亲近性四大准则层构成,其中人性化的评价包括道路交通通达信、环境要素、公园设施合理;安全性的评价包括软质景观安全性、空间安全性、硬质景观环境安全性三个准则层;观赏性的评价包括软质景观观赏性、硬质景观观赏性;可亲近性的评价包括娱乐景观互动性、软质景观可亲近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指标因子进行了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然后对权重值进行排序,并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的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为合肥市及其他城市公园的建设管理与优化提供了设计依据。

(2)对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进行评价分析,验证了基于此方法的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案例地的现场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确定数据,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岀评价结果。从评价结果来看,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的最终得分为3.18分,表明公园舒适性较好,准则层中各要素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可亲近性(3.41)>安全性(3.32)>人性化(3.22)>观赏性性(2.72),其中可亲近性和安全性指标得分较高,说明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在可亲近性和安全性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排名较差的是是人性化和观赏性性,说明公园在美观性和人性化方面有待改善。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在景观空间舒适性方面的优缺点。

(3)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的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优劣之处,对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景观的建设和优化的提出了合理建议,提升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无障碍设施、丰富植物造景空间、植入地域文化、丰富灯光夜间照明、丰富老年人活动空间六大建议,为合肥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以及相关类似的城市公园在建设、管理、发展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研究——以合肥市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舒适性评价研究——以合肥市淝河智慧中央公园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6471.html,

Like (1)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5月9日
Next 2023年5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