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表演游戏具有被广大儿童所接纳、喜欢的一种游戏体验。它不仅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一定的教育地位,而且它的教育价值也被重多教育者重视。近年来,在幼儿园的实际活动中,表演游戏的开展现状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三部分来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中班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情况。首先是中班幼儿表演游戏脚本选择情况。其次是教师组织表演游戏的情况。最后是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感兴趣情况。
第二部分,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有脚本选择单一、组织表演游戏忽视幼儿自主性、幼儿表演时间较短、幼儿表演游戏机会不均等。
第三部分,中班表演游戏问题解决对策:丰富集体表演游戏脚本选择范围、保证幼儿参与机会均等、尊重幼儿主体性、加强教师培训。
关键词:游戏;表演游戏;中班幼儿
引言
(一)问题提出
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全美幼教协会NAEYC立场声明中提出:游戏应该成为幼儿教育阶段课程核心的核心。通过近几年表演游戏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表演游戏的作用与价值也不言而喻。而幼儿做为表演游戏的中心与表演者,可以直观的将表演游戏的价值反映出来。所以二者之间是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的关系。选择表演游戏是因为相信游戏理论和表演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通过为期四周的实习观察以及跟老师的交流,发现此园表演游戏脚本选择是以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为脚本进行开展。表演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供幼儿活动的玩法也很多,但是在此过程中,中班幼儿的规则、安全意识并没有完善,还需要依附于教师的指导。笔者通过观察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开展情况,发现其达到的效果与我们所学的知识并没有相通。并为其触动,因此决定了这次的选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表演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沟通能力,还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其形成优良的性格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极其重要。邵小佩(2010)对表演游戏的开展现状做出了相关研究,但是笔者发现近两年对表演游戏开展现状研究较少,尤其是特定年龄班的研究,因此,笔者想通过为期两个月的调查研究来补充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内容。
2.实践意义
中班幼儿属于幼儿发展过程的中期阶段,在想象力与创造力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研究主要是想通过观察中班幼儿表演游戏脚本选择、教师组织情况、幼儿的参与度,发现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进行原因分析,一方面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对青岛西海岸新区A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提供有效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师对表演游戏的认识和理解。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表演游戏的价值研究
布诺克(Block )验证了表演游戏可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还提出幼儿可以通过同伴交往积累经验,创造性思维会得到提高。
斯米兰斯基(Smilanaky,1968 ) 认为儿童的游戏是为将来成人生活积累经验的过程。斯米兰斯基从幼儿的社会角色游戏的出发,把游戏看作是“假扮行为”,模仿其周围世界的活动。他的研究表明表演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对社会性角色概念的理解,并能说出其他的角色观念。
厄尔克林(Elkonin,1969,Kohebery,1969)等人认为表演游戏能使幼儿去自我中心化,提高幼儿换位思考能力。
2.国内研究现状
(1)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重要性的相关研究
施杰红(2016)做了幼儿表演游戏创造力的研究,研究中表明其对幼儿的创造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指导是否合理也是影响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创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姜帆(2016)证实了表演游戏能够培养幼儿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她们可以通过理解和表演文学作品来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2)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特点的研究
李洁在《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中表明,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小班幼儿丰富,但还没有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因此在角色选择时可能会出现矛盾冲突。中班幼儿角色表演意识不强,表演动作单一,表演目的性不稳定。但是这个时期是幼儿游戏能力发展较快的阶段。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相比其表演意识与创编能力较弱,是表演游戏有效开展最关键的时期。
(3)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现状研究
邵小佩(2010)在对重庆市主城区的教师们进行问卷调查后,教师对于表演游戏持喜欢态度,对表演游戏功能的定位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为主,而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容易被忽视在表演游戏中。
戚映敏(2014)认为表演游戏具有使幼儿想象能力提升的功能,教师过于强调表演游戏的语言功能,忽视表演游戏的趣味性,导致本能的促进功能被埋没。他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抓住儿童喜爱的事物和作品,提供多样的材料,引导幼儿理解作品。
陈爱云(2014)在大班表演游戏现状研究中提出了有效建议:如师生共讨,区域联动、自制材料、让幼儿具有深度的游戏体验,提高其积极性;表演形式多样化,如加入旁白、音乐等。
从已有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对于表演游戏的实际价值研究比较深刻,从多方面阐述表演游戏的重要性。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广泛,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对表演游戏的认识不够全面,偏理论指导,缺少一定的实践性,因此,本研究从表演游戏的开展现状出发,找出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对表演游戏开展现状提供具有实践性的意见。
(四)研究计划
1.研究目的
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中班表演游戏的开展情况进行实际观察,在此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研究,为中班幼儿表演游戏提供相应改进的建议。将表演游戏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幼儿身上。
2.研究内容
(1)根据对青岛西海岸新区A园表演游戏脚本选择情况、教师组织情况、幼儿参与情况及家长参与情况现状进行研究,找出问题进行分析。
(2)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并为其呈现可行性建议。
3.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的选取是笔者所在的青岛市黄岛区A园的中班幼儿,本园有4个中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中班所有的幼儿为观察对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观察。
4.研究工具
(1)教师访谈提纲
(2)幼儿表演游戏观察量表
5.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记录工具的,用自身的感官和辅助工具(摄像机、录音机等)去观察被研究对象,借此取得相关信息的一种办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观察方法是非参与式观察,从中班幼儿表演游戏角色分配、脚本选择和教师在表演游戏的参与角色进行观察,对青岛西海岸新区A幼儿园中班进行每周2次的定期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2)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对信息资料的搜集,具有较好的灵动性和适应性。
本次研究采用的访谈方法是非正式访谈。利用访谈法来对观察法作为补充,对青岛西海岸新区A幼儿园的中班幼儿教师进行了非正式访谈。访谈提纲见附录。
(3)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通过观察表演游戏的开展情况,对青岛市西海岸新区A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开展的个别及典型案例进行相关记叙和分析。
一、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开展现状
(一)中班幼儿表演游戏脚本选择现状分析
表演游戏是利用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富有创造性的对文艺作品的重现。这就要求幼儿园需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形式多样的脚本供幼儿自主选择,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简而言之,脚本的选择是否成功是表演游戏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据笔者观察可知,青岛西海岸新区A园脚本选择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幼儿自主表演游戏的脚本选择,一种是教师开展表演游戏的脚本选择。
1.幼儿自主表演游戏时脚本选择情况
根据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笔者发现在此园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前的脚本选择主要有故事绘本、幼儿园特定教材和生活经验创编。在活动中,笔者对青岛西海岸新区A园的三个中班幼儿在开展表演游戏时脚本选择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见表1、表2。
表1幼儿脚本选择情况
频率(次) | 百分比(%) | |
绘本 | 26 | 30.23 |
幼儿园教材 | 21 | 24.42 |
生活经验创编 | 39 | 45.35 |
合计 | 86 | 100 |
表2幼儿脚本选择情况
从表1、表2可知,中班幼儿自主表演游戏时选择的脚本大多是以生活经验创编为主,占总数的45.35%,以绘本为表演游戏脚本的占总数的30.23%,以幼儿园教材为脚本的占总数的24.42%,由此可见,中班幼儿在脚本选择上,喜欢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表演游戏。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也符合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知识经验要从生活出发的客观规律。
2.教师开展表演游戏时脚本选择情况
针对教师如何选择脚本组织游戏这一问题,笔者对青岛西海岸新区A幼儿园中一班幼儿教师C和中二班幼儿教师S进行了访谈。访谈记录如下:
笔者:您开展表演游戏的脚本选择是什么样的?
C:表演游戏大多是作为语言教学活动的延伸,语言教学活动是围绕绘本故事开展的,所以表演游戏的脚本一般会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本故事。
S:表演游戏脚本的选择是根据幼儿园教材和主题来确定。教材会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的保证表演游戏的开展。
由以上结果可知,教师开展表演游戏与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是有所不同的,教师会根据幼儿园园本课程来选择脚本,幼儿园园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但是部分幼儿存在发展不均衡性,所以选择幼儿园园本课程来作为表演游戏的脚本,无法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偶尔会忽略幼儿的自主性,而且表演游戏的特点具有生活性,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幼儿园园本课程来开展表演游戏的话,表演游戏的价值将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到幼儿身上。如果园本课程是幼儿不感兴趣的,那么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会减半,甚至会影响幼儿对于表演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应该保护幼儿的积极性,在园本课程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能吸引幼儿眼球的脚本和主题。激励幼儿对于表演游戏热爱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中班幼儿教师组织表演游戏现状分析
任何游戏都需要幼儿的参与和引导,尤其是需要同伴合作完成的表演游戏,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游戏顺利完成的保证,中班幼儿正处于一个尴尬的时期,其角色意识正处于萌芽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角色分配、开展频率方面需要教师合理的组织与指导。
1.表演游戏前角色分配情况
角色分配是幼儿进行表演游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中班幼儿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可以在表演游戏前进行自主协商来确定角色问题。通过对中班全体幼儿86次表演游戏的观察可得,老师对中班幼儿角色分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即幼儿协商和教师分配。观察结果如表3、表4。
表3教师组织表演游戏中的角色分配
角色分配 | 频率(次) | 百分比(%) |
幼儿协商 | 37 | 43.02 |
教师分配 | 49 | 56.98 |
总计 | 86 | 100 |
表4教师组织表演游戏中的角色分配
从表3和表4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有37人是幼儿共同商量来进行角色分配,总占比是43.02%,有49人是教师分配角色,总占比是56.98%。在笔者观察中发现,在幼儿自主表演游戏时教师基本上会选择让幼儿自主协商角色分配,但是有时有家长参与时。老师会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提前来为幼儿分配好角色,使其发挥到表演的最佳效果。
针对表演游戏角色分配问题,笔者对A园的1位老师做了访谈。访谈内容如下:
笔者:进行表演游戏时,您是怎样安排角色分配这一问题的?
T:幼儿每天自主表演游戏时角色是由幼儿自主协商决定,但是集体表演游戏活动时,尤其是在户外,考虑到安全因素,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性格及发展特点来为幼儿确定角色。
由此可见,教师有时会为了安全因素放弃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在与同伴协商表演游戏的角色时是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如果教师分配表演游戏角色的话,会很大程度上忽视这种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2.表演游戏开展时间
时间是否足够取决了表演游戏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幼儿表演游戏的效果会受到游戏长短的影响。据笔者的实际观察可得,总结出教师组织表演游戏的时间大多是15或者20分钟。30分钟的也有,但是总体来说表演游戏整个过程为30分钟的很少。观察结果见表5、表6。
表5教师组织表演游戏开展时间
开展时间 | 频率(次) | 百分比(%) |
10分钟 | 19 | 22.09 |
15分钟 | 29 | 33.72 |
20分钟 | 24 | 27.91 |
30分钟 | 14 | 16.28 |
总计 | 86 | 100 |
表6教师组织表演游戏开展时间
由表5、表6可得,教师组织表演游戏开展时间最长的是15分钟,总占比为33.72%,比较长的是20分钟,总占比为27.91%,最短的是30分钟,总占比为16.28。主要集中在15到20分钟。为了得出对于时间分配参差不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对中班幼儿的一名教师做了有针对性的访谈,访谈记录如下。
笔者:为什么表演游戏的时间具有不规律性?
C:一方面由于中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15-20分钟,另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非常紧凑的,活动区开展的时间只有30分钟,这其中包括教师游戏前的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以及教师游戏结束后的反馈。再加上表演游戏需要一些服装道具的穿戴,能留给幼儿真正游戏的时间基本就是15-20分钟。
由以上结果可知,幼儿真正进行表演游戏的时间会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如果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时间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幼儿对于表演游戏的感兴趣程度会大打折扣,而表演游戏在幼儿眼里,也将成为刻板的游戏。尤其是在中班幼儿这个规则意识和角色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教师更应该正确合理的引导幼儿。
(三)中班幼儿对表演游戏参与现状分析
1.幼儿表演游戏参与情况
表演游戏的中心应该围绕着幼儿进行。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程度直接反映出了游戏的好坏。表演游戏的开展是否顺利可以直接从幼儿参与情况反映出来。笔者从表演游戏过程的参与情况对中班幼儿教师做了访谈,访谈结果如下。
笔者:您觉得本班开展表演游戏的幼儿的参与状况如何?
C:班里的幼儿很喜欢表演游戏,表演游戏区也是幼儿每天必选的区角。
笔者:班级里的所有幼儿都参与过表演游戏吗?
班级里所有幼儿都参与表演游戏是不现实的,但是会进行轮流进入表演区。
由访谈记录可得,表演区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幼儿去,是每天必有幼儿选择的区角,可见幼儿对表演游戏的感兴趣程度,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大部分的中班幼儿是很喜欢借助一定的道具和材料进行表演的,但是通过两个半月的实习观察发现,表演区的进区人数规定是5个人,而实际每次想进表演区的幼儿人数都会大于5,笔者发现此幼儿园还会定期的进行活动区检查,为了确保检查效果,进区之前,教师会先让幼儿举手表决想去的活动区,两位教师再协商决定,每次都会选两到三位表演天赋好的幼儿进区。其他想去的幼儿只能等待下一次。由此可见,幼儿在表演区得到的游戏机会是不均等的。
2.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时出现的问题
中班幼儿积累的生活体验,比小班幼儿广泛,但规则意识正处于形成时期。由于缺乏规则意识,因此在角色选择时可能会违反游戏规则,出现矛盾冲突。
案例:《三只小猪》
教师在组织完一次三只小猪的语言课之后,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幼儿商量出来的办法是谁先把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到相应的头饰上,谁就扮演对应的角色。幼儿A将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在了第一只小猪头饰上之后,过了一会,幼儿B却把第一只小猪的头饰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表演游戏进行时还会出现个别幼儿对故事情节不熟悉,对所选择的角色与应该发生的情节相混淆。所以在角色选择上会出现由于记忆不清晰的无意识行为从而导致同伴冲突。
3.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材料参与
健康、安全、形式多样的材料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物质准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不仅仅是对于游戏过程的参与,还包括对表演游戏开始前材料制作的参与。本次实习的幼儿园所在班级的表演区材料投放是根据主题进行变换,时间为一周一次。笔者针对幼儿的参与情况对10次表演游戏进行了观察,观察的数据见表7、表8。
表7表演游戏材料制作
材料制作 | 频率(次) | 百分比(%) |
教师 | 1 | 10.00% |
幼儿 | 7 | 70.00% |
家长 | 2 | 20.00% |
总计 | 10 | 100 |
表8表演游戏材料制作
由表7、表8可以明显的看出,中班幼儿的材料大多由幼儿独自制作,总占比为70%,或者是家长制作,总占比为20%,教师对于材料的制作仅占总数的10%。对此现象笔者对其教师做了访谈,访谈记录如下。
笔者:游戏的材料获取途径是什么样的?
C: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材料大多是由幼儿自主制作完成,教师只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大致的思路,所有的东西幼儿自己准备,也会有一些道具或者服装考虑到幼儿的能力限制,会邀请部分家长一起来完成表演区材料的制作。
由观察记录和访谈结果可知,此园的表演游戏材料制作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也有部分家长参与。
二、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A园的表演游戏开展情况是比较乐观且与时俱进的,不过根据教师和幼儿在开展表演游戏过程中的表现,也会切实的反映出一些问题。下面,是笔者通过观察总结出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希望可以为A园表演游戏教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脚本选择单一
根据笔者对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观察发现,在A园中班幼儿自主进行表演游戏时的脚本选择偏向于生活经验创编,顾名思义就是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内容来源都是基于生活,因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它们的认知都是以生活为出发点。但是A园的教师开展表演游戏的脚本选择主要来源于幼儿园特定教材,所以当教师组织表演游戏时幼儿在脚本选择方面会比较局限,无法从实际生活出发,真正地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
案例:《小蝌蚪找妈妈》
在一次集体表演游戏中,老师兴高采烈的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表演游戏的主题是《小蝌蚪找妈妈》。”然后老师结合课件给幼儿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开始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在进行了几轮表演之后,老师说:“我发现第三组的小朋友表演的很好,现在请他们表演给大家看看。”这时,丽丽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青蛙妈妈演得太少了,青蛙去冬眠啦!我想表演我们自编的故事!”老师回答:“丽丽,这周我们表演游戏的主题是小蝌蚪找妈妈,我们先把这个表演完吧”
案例中,丽丽突发奇想想进行自创游戏,这是一个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时机,但是案例中教师对丽丽的请求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忽视了幼儿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进行整个表演游戏的过程都是围绕着园内规定的主题来进行。可知,教师在领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在选择脚本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整个活动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要按照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来提供表演游戏的脚本。当在表演游戏时出现教育契机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表演游戏中不要只是以既定的主题去进行,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绘本或者是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创编的小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热爱,又可以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提升。
(二)教师组织表演游戏忽视幼儿自主性
在实际进行的表演游戏中,凭借笔者的观察,教师喜欢用“本应该”的思想去教育幼儿该如何进行表演游戏,偶尔会忽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部分中班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处在一个尚未完善的水平,所以幼儿在参与表演游戏的过程中会跟教师预设的结果产生差距,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也有部分中班幼儿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在表演游戏时会出现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适时的抓住这种教育契机,让其价值最大化。尊重幼儿,挖掘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领导者和导演。
案例:《小白兔和小灰兔》
在一次表演游戏活动中,楠楠和小刚两个小朋友在表演《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小白兔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的场景,他们两个人正在兴致勃勃的表演,楠楠一会做浇水的动作、一会做捉虫的动作,还对“小刚”这个大白菜说道:“太好啦,今年可以吃到又大又饱满的白菜了”边说边做动作,有模有样的,最后还学着大人的模样,把白菜的底部绑了起来为了让白菜更好的生长。这时吸引了旁边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要给小刚扮演的“大白菜”浇水,正当他们玩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闻声赶来,说:“哎呀,这个地方怎么能这么演呢?浇水施肥是这样的动作。”?你只给白菜浇水,不施肥,怎么收获又大又饱满的白菜,还有浇水应该从上往下浇,你这是怎么浇的?应该是这样的……”几个小朋友顿时手无足措的放下了手里的道具。教师加入自己想法之后为幼儿做了一遍示范,然后这组的小朋友模仿教师的动作语气。由于不是自己的原创想法,有时候几个小朋友的动作语气明显会显得很生硬牵强。这样下来,游戏效果也没有达到理想化。
在案例中,教师想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幼儿、让幼儿把最完美的一面呈现出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对表演游戏的组织应当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尊重幼儿想法,以幼儿为主,这样才利于幼儿在游戏中真正的学有所得。教师对幼儿的实际观察还存在一些欠缺。教师对游戏的介入仅仅表现在当幼儿违背了教师喜欢的状态时,忽视幼儿的原创内容,这样的教育无效的。教师应全面的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真实需要并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幼儿表演时间较短
充足的时间是幼儿顺利进行表演游戏的前提。A园每天都会开展区域活动,表演游戏也不例外。并且教师每周都会根据主题来组织和开展一次集体的表演游戏,据笔者对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时间观察发现。
案例:中班表演游戏《雪花》
本周的表演区主题是《雪花》,教师需要提前导入让幼儿知道故事内容,就让幼儿讨论自己什么季节见过雪花,雪花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讨论的很激烈,老师接着进行雪花这个小故事的讲述,讲了两遍,大部分幼儿开始掌握之后,老师开始分配角色,提醒幼儿进区规则,接下来教师与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准备好之后幼儿开始自行表演,教师会在旁边引导。丽丽小朋友扮演的角色是小黄狗,小黄狗摇着尾巴说:“汪,汪,下糖了,大家赶紧来瞧呀!”边说还边加了小黄狗兴奋的动作,乐乐小朋友扮演的是小花猫,他看丽丽小朋友加了动作之后,立马模仿着小花猫的样子从屋里跑出来说:“喵喵喵,喵喵喵,天上下盐了,大家快来看呀!”琪琪小朋友扮演的是老母鸡,只见她模仿着老母鸡的模样慢悠悠的说:“咕,咕,不是盐也不是糖,吃在嘴里可真凉呀。”就在这时,一个小女孩从屋里走出来,对他们说:“雪下得这么大,我们来堆雪人吧”。正当小朋友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保育员老师赶来了,说:“孩子们到吃加点的时间啦” 于是教师就开始组织幼儿收拾游戏场地,对于游戏的结果的评价也仅仅是在幼儿吃加点的事后进行的简易总结。
本幼儿园对于表演游戏进行的时间规定是30分钟,在案例中,这30分钟里其中要包括教师的导入过程、组织幼儿分组商量角色、装扮游戏场地、幼儿游戏、整理场地及教师总结等步骤。减去上述步骤所占用时间,幼儿真正进行创作的时间是15分钟。幼儿的游戏体验由于时间的限制也戛然而止,所以达到的教育效果也很局限。
(四)幼儿表演游戏机会不均等
由于表演游戏具有极大的表演性和游戏性,因此幼儿有时会分组去进行表演,但是班级内所有幼儿一起参与表演游戏的机会少之又少,不仅是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游戏的材料、场地以及老师的精力都会限制幼儿。所以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幼儿一次表演区都没有去过,而那些平时表现良好、性格乖巧的小朋友被允许去到表演区的次数较多。根据观察可得,此园每个幼儿得到的表演机会是不平衡的。
案例
到孩子们自己选择区角的时间了。乐乐小朋友积极踊跃地想去表演区,最终老师没有让他进入,男孩非常失望,说了一句:“我还从来没去过表演区呢!”该班教师对男孩的话充耳不闻。
笔者就这一现象与教师进行了谈话,原因是表演区的道具比较娇气,多数男孩子不懂得爱惜,淘气的男孩更有破坏道具的倾向,于是失去了进入表演区的权利。笔者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有些不妥,只要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破坏道具的行为是可以制止的,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剥夺幼儿参与自主表演游戏的机会。
案例
有幸在A幼儿园观察到一次集体表演游戏评比的机会,那几天,教师着重抓表演区,进表演区表演的幼儿也是老师固定选好的那几位。有一次班里一个有点内向的瑶瑶小朋友说:“老师,我也想参加表演游戏,让我试一试可以吗”老师回答说:“瑶瑶,你看搭建区和美工区人都没满呢,你可以去那两个区角玩,我们这个表演区人数已经满了”瑶瑶低着头有点难过的走开了。
对于案例中的这种现象,笔者私下找老师谈话得知,这个集体表演游戏最后是要进行评比的,关系到班级荣誉,而瑶瑶小朋友平时又比较内向,表演能力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所以只能挑选一些活泼开朗,表演欲强的小朋友进入表演区进行表演游戏。笔者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进行表演游戏的机会,正是因为他们的能力还没有那么强,所以要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如果幼儿不能拥有这些参与游戏的机会,他们就无法真正地在游戏中成长,无法从游戏中获取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因此面对发展水平不一的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地公正对待每一位幼儿,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
三、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记录和访谈结果可以看出,青岛西海岸新区A园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现状是很乐观的,幼儿在自主表演游戏和材料制作上有极大的参与性,并且家长参与幼儿表演游戏开展也非常好。但笔者也观察到了一些不足之处,并从幼儿园管理、教师组织、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参与度四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管理
表演游戏得不到重视,此幼儿园是一个新开的幼儿园,在教学组织和教师管理方面比较严谨。表演游戏的形式、内容以及材料的使用、主题都是按照幼儿园的课程来安排。教研内容也是严格按照幼儿园园本课程来进行,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时的脚本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笔者对A幼儿园的观看,园内会按照固定的时间让全体教师召开相关方面的教研会议,但教师教研的内容是集体教育活动,针对于表演区的教研也只是一笔带过,由于缺少教育计划,在游戏中幼儿会存在无意识游离、拿着表演区的道具去音乐区的场面。园内有新任教师带来的新颖建议,但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园内领导及老教师已有教育思维的影响出现片面性。也无法将表演游戏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
(二)教师组织
教师的指导应该遵循幼儿是游戏的中心这一特点。据笔者在幼儿园的观察,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仅仅体现在幼儿没有完全按老师预想的进行表演时,没有全面的从头到尾观察过幼儿,一旦幼儿按教师预想的进行表演后,就没有了及时的介入和指导。而且按老师的意愿进行表演还会得到奖励。现在都鼓励让老师放手,把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有选择的机会和真正的游戏体验。教师的有效组织会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不亦乐乎,对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也是非常可观的。教师要想做到有效组织,必须要清楚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做幼儿是主体。不是参与了她就是主体,不能按照幼儿的真实想法出发的话,那他们就没有成为主体。教师对幼儿应是引导、启发的作用,而不是强加与灌输。幼儿是可以有自己想法的人。是与众不同的个体,而且幼儿天马星空的想象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对于教师来说也无疑是好的。从指导方式来看,教师潜意识里会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想法去进行表演。这样会使幼儿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而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发展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而且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幼儿,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拒绝、阻止这样的字眼,而是改变和引导。从总结分析来看,教师的总结属于教师组织的一部分。总结也应该是围绕着幼儿进行,教师的总结过于泛化,没有针对性。
(三)幼儿的参与度
幼儿的参与度是由幼儿的感兴趣程度,幼儿有无游戏体验来决定的。何为游戏体验?就是在一个游戏过程中,他是否开心,是否在游戏可以无忧无虑,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法去游戏。比如材料如何使用,角色如何分配、同伴如何相处这些幼儿都可以自己做决定,自己做小主人。这样的游戏才会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游戏体验。从而也会大大增加幼儿对于游戏的参与度。幼儿必须是游戏的主体,游戏也必须是幼儿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一个场所,不应该受到老师主观的左右。幼儿具有自我意识,对每一件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尊重这种“自我”,引导这种“自我”,培养更好的“自我”。用科学、正确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教育。
四、中班表演游戏问题解决对策
(一)丰富表演游戏脚本选择类型
在教师确立游戏脚本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要,不能一昧的按照幼儿园园本课程来。表演游戏进行的核心是脚本的选择是否合适,合适的脚本是表演游戏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因此,教师对于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应适时收藏,有时是一个很好的脚本。抓住教育契机。脚本的选择应是安全、合理、幼儿喜好的事物。例如,近日刚刚下过了一场大雪,等到太阳出来时,雪都融化成了水。幼儿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对此也十分感兴趣,教师应紧握这种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对幼儿进行及时的随机教育,可以选择《雪孩子》让幼儿进行创编游戏,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了解雪花融化,还要对幼儿进行其他方面的渗透,比如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等。幼儿这种独立思考、自发自主的发现问题的行为,会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且达到的效果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答案好得多。
(二)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
在游戏中,若脚本的类型不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则部分幼儿会表现出无所事事、游离的状态。因此,表演游戏前,可以师生共同商讨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脚本,教师还要思考脚本的内容以及幼儿在表演中易出现的种种可能性,想好应急措施。使幼儿进行一个完美的游戏。还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改编和再造游戏情节,可以将生活中喜爱的情节加入故事,也可以将故事里枯燥乏味的情节进行删除。保证幼儿的参与性与选择性。还可以和教师一起商讨有关事宜。教师在组织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的表演游戏效果与教师设想的效果不同时,教师可以建议幼儿如何做,至于要不要采取老师的建议需要幼儿资助的来决定,教师不得施压以此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幼儿应该有自己的权利,教师可以起到一个引导、启发的作用,但不能强扭幼儿思想。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往往是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幼儿是中心,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再好的材料,在具有教育意义的脚本,再有氛围的坏境都也是徒劳。所以保护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有当家做主的感觉,有真正的游戏体验,是一个重中之重。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要细心观察,通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建立温馨的师幼关系。在表演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时也要围绕幼儿来进行,总结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为主,要把评总结核心放在每个幼儿的进步上,以确保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进步效果。
(三)保证幼儿参与的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一方面是指游戏面向全体幼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参与表演的机会,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对于班级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教师应该想办法来引导他们进行表演游戏,对于喜欢长期在一个区角玩的幼儿,教师应该认真分析解决这种现象,而不是拒绝他们的加入;对于活泼好动、表演能力强的幼儿教师也不能偏爱。要保证班级的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指幼儿参与的全面性,幼儿作为核心部分,不是参与表演部分了就是参与。对于游戏前的材料准备,脚本选择,也需要接纳幼儿的建议。表演游戏结束后幼儿也需要自我总结分析出现的问题以及场地的整理。这不仅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也有利于幼儿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总之,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也有必要提供多次表演游戏的机会给幼儿,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
(四)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需要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注重对知识经验的积累,这样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优质的教学体验,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知识素养,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
(1)教师利用一切有利资源,提升自己
教师要有自己提升的意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及时的输入新的理论知识。幼儿园可聘请顶级教育专家来对在园教师开展优质讲座。并定期安排园与园之间相互观察,互相切磋,进行总结。幼儿园要组织有关表演活动的比赛,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用实质的奖励进行激励,对于评分较低的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幼儿园应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相关教研活动,对幼儿游戏的过程、指导和总结,要有严谨的考核标准,也要采取实际的奖励来鼓励做的较好的教师,让表演游戏价值最大化。
(2)教师自发的再深造。
一个好教师是具有深造自己的一时的,补充自己缺少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思考是否可行以及出现的种种可能性,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掌握自己所学理论,及时摄取先进的理论知识,摒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师不仅要了解本区域的知识,还要关注其它领域的知识,有机会进行区域融合。还可以将国内外的有关表演游戏的动态进行联系。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时的更新换代。教师应该利用一切资源来提升自己组织、引导和总结的能力。
结论
对幼儿的成长来说,表演游戏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而中班幼儿作为表演游戏的核心,在表演游戏的进行中会受到其年龄以及各个方面的限制,教师如何开展表演游戏也是笔者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因此,做了关于表演游戏开展情况的研究。
笔者参考了孟小晨的研究,并结合自身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做了有关这方面的观察量表。根据笔者对幼儿的实际观察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为实习所在的幼儿园提供了一些相应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提高表演游戏在广大幼儿园中的活动质量,同时想为自己积累实战经验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本研究是只针对于青岛西海岸新区A园表演游戏开展情况,并没有与其它幼儿园进行参考结合,所以在研究上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二,笔者是作为实习老师的身份进行观察,时间较短,对于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所得结果会出现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三,由于时间和经验的限制,有相关疑惑和问题没有及时的去深度探讨和寻找答案。
对于以上欠缺之处,笔者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身对表演游戏的认识和理解,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一步一个脚印的弥补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屠哲梅.儿童游戏新法[M].上海:上海儿童书店,1936.
[2]参见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72.
[3]林茅.幼儿游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3-116.
[4]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邵小佩.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6]孟小晨.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研究——以福州市A幼儿园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7]姜帆.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一以济南市四所幼儿园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8]袁海燕.幼儿园大班表演游戏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一对磁县C幼儿园的个案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6.
[9]李洁.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2018.
[10]陈卫红.优化小班幼儿表演游戏的三个方面[J].早期教育,2003(7).
[11]陈艳丽.表演游戏:幼儿园绘本教学发展的重要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11).
[12]冯璐,王萍.在表演游戏中培养被忽视幼儿自信心的实验研究[J].教育导刊,2012(5).
[13]戚映敏.通过表演游戏促进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J].幼儿教育,2014 (6).
[14]陈爱云.浅谈大班表演游戏中的问题及对策田[J].理论与实践,2014(5).
[15]转引白刘众译,西方幼教界关于游戏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的争论.学期教育学参考资料第三分册.北京师大教育系学前教育教研室编,1984.1060.
[16]乔安·亨德里克.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第三分册.北京师大教育系学前教育教研室编,1984.1089-1091.
[17]施杰红.浅谈在表演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J].2016.
[18] Andrew P Johnson. Creative dramatics: The perfect tools for gifted
students.Gifted Child Today Magazine;Mobile;Mar/Apr 2000.
致谢
对于毕业,曾经有多期待,现在就有多惧怕。在青岛黄海学院待了四年的时间,这期间,开怀大笑过,泪流满面过,迷茫过,也努力过。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些经历,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首先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负责、认真、一丝不苟、经验丰富的老师。老师平日还要备课、但对我们的指导一直很上心。从选题到论文结束,老师对我们的付出比想象的还要多。在我论文撰写期间幸好有这么一位负责、认真的老师督促我、帮助我,才能让我的论文顺利完成。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里帮助我、教导我、给我树立榜样的所有老师,感谢各位老师把自己宝贵的知识财富和扎实的技能传授给我们,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的疑难杂症。这四年,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与悉心教导,让我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更加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大学四年,在每位老师身上,都让我受益匪浅,也能够让我清晰的知道,我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我要努力的方向。感谢各位老师,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快乐与充实。
再次,我要感谢此次实习幼儿园的老师,在我两个半月的实习期间里,让我交到了三位温暖踏实的朋友,让我有实战的机会。感谢三位有经验的老师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我的舍友和大学同学们,因为有了你们的陪件,我的大学生活才显得格外耀眼。感谢你们在我遇到困难时伸出的援助之手,感谢你们在我迷茫时给我指引正确的方向。我希望以后的我们,能够在最美的年华里,不辜负自己,绽放最美丽的自己!
最后,我衷心的祝愿我所有的老师朋友们平安顺遂、桃李满天下。我也会带着你们的期许,继续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