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Sports Science)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体育学分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学与训练、运动人体生命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方向。
【选题方向1 】体育人文社会学
1、选题方向简介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基本规律的学科,它包含了人的身体运动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性学科集合,以体育人在社会的存在价值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体育的社会本质和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发展规律为研究目的,将身体运动与社会科学合称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是在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的,是培养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新学科专业。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科研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中专院校、教育教学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健身馆、竞技场、企业等机构从事体育人文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2、撰写提示
撰写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论文可以根据本方向研究的学科构成出发,即从社会和人文学科同时结合体育学的角度分析,具体选题方向主要由体育概论、体育哲学、社会体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新闻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法学、体育学历史、体育美学、体育伦理学等学科构成。
3、参考论文题目
1、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研究
2、转变XX职能与体育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研究
3、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研究
4、高等体育人才“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培养
5、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研究
6、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及社会化功能研究
7、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8、“阳光体育”的内核与外延研究
9、体育场馆开放、运营及管理研究
10、体育彩票理论与实践研究
11、体育场地、设施、用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12、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13、体育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对策研究
14、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互动发展研究
15、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参考书目
1.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李义君,鲁梅,易国忠,黄益苏:《大学体育人文素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石岩:《体育运动心理问题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版。
4.李宗浩,毛振明,周爱光:《体育人文社会学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
5.杨芳,高海利,周明:《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于素梅,毛振明:《体育学法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崔怀猛,刘秉果:《古代中西方体育文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王月华,王淑清:《学校体育学与社会》,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9.支二林,郑风家:《高级体育运动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吴光远,黄亚玲:《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选题方向2 】体育教学与训练
1、选题方向简介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在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和运动训练学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规律,为球类、田径、体操等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学科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人才的重任,与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对于促进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国际体育交流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撰写提示
撰写体育教育与训练方向的论文可以从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内容,即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方面入手。具体可以将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原则、过程、方法与形式、环境、评价、管理,课程、教材与运动训练的内容、教师与学生、教练员与运动员以及教学与训练的关系等作为论文选题方向。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可采用思辨性和实证性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预测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
3、参考论文题目
1、体育教育与健康心理关系研究
2、集体球类项目竞技水平提高的对策研究
3、冬季运动项目竞技水平提高的对策研究
4、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5、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水平
6、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竞赛个案研究
7、青少年训练和竞赛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8、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9、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10、竞技体育社会价值与评价体系研究
11、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新理念、新方法
12、运动训练负荷研究
13、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研究
14、提高我国冬季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研究
15、提高教练员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的研究
4、参考书目
1.黄汉升:《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杨霆,颜天民:《体育学习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
4.尹长江:《学生体育训练理论与方法》,兵器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5.何晓知:《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方哲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王强:《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初中体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 吕新颖:《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杨敏丽:《羽毛球教学与训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汤倍明:《足球运动教学与训练》,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选题方向3 】运动人体生命科学
1、选题方向简介
运动人体生命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基础,了解现代运动人体科学的进展及动向,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技术、测定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技能,具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具有组织和进行科研工作或实验室及运动现场进行实验测试的研究能力。能研究和解决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并有一定创新。具有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操作的基本应用与研究能力,具有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运用体育康复手段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运动训练基地、体育科研机构、大型健身俱乐部、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主要从事大众健身健康指导、临床康复体疗指导、运动伤害防护、运动推拿与营养指导工作的应用性较强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2、撰写提示
撰写运动人体生命科学专业的论文可以从体育保健康复方向和运动生物学监控及应用两个方向入手。在选择论文题目时以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治疗学等学科为依据,研究提高运动机能潜力、生物力学技术分析、对训练进行生理、生化监控等的理论与方法等。
3、参考论文题目
1、体能训练的新理论与方法研究
2、运动干预对健康促进的生理生化研究
3、大众体育运动生物力学
4、运动员健康与运动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5、运动营养与运动员膳食
6、中医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
7、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学研究
7、运动生物力学在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中的应用
8、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研究
10、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研究
11、反兴奋剂研究
12、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13、生物医学新理论、新技术与运动医学研究
14、备战奥运会亚运会运动医学服务
15、新理论新技术在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中的应用
4、参考书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物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李世明:《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P.A.F.H.伦斯特伦:《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的临床实践(精装)》,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4.邝适存,郭霞:《肌肉骨骼系统基础生物力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5.赵焕彬,李建设:《运动生物力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刘学贞:《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与习题》,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运动生物力学学习指导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姜宗来,樊瑜波:《生物力学:从基础到前沿》,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9.罗建新,杨庆辞,刘子东:《运动生物力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陆爱云:《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年版。
【选题方向4 】民族传统体育学
1、选题方向简介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认识和研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在武术学科拓展专业领域的基础上,以中国武术为主干,涵盖中华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养生体育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运用教育学、体育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来探讨和解释民族传统体育各领域的矛盾问题。民族传统体育,就整个体育运动的项目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区通行的,如人们常说的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以及欧美娱乐活动项目发展起来的,有人称这类体育运动为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如我国的导引、太极拳、武术,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是从各自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健身、军事、娱乐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为东方体育体系。
2、撰写提示
撰写民族传统体育学方向的论文可以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本范畴及学科体系问题,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传统性、现代性问题,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发展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发展问题等方向入手,具体可以研究传统武术的范畴及其体系、传统运动养生的范畴及其体系、传统运动休闲与娱乐范畴及其体系、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养生之道的关系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民族传统体育的管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方式、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文献和资料的搜集和出版等作为研究方向。
3、参考论文题目
1、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重塑的诠释
4、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价值的研究
5、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
6、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7、民族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运动
8、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9、民族传统体育国际推广与普及研究
10、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11、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研究
12、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13、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交互影响
14、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
1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研究
4、参考书目
1.周伟良:《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赵源伟:《龙狮和龙舟》,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
3.张涛:《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张涛:《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韦晓康,张延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王蕾,赵丽娜:《民族传统体育集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郭云聪:《云南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9.夏思永:《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民族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陈玉凤:《中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版。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