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宿迁市宿城区某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与学的方式。自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都较好地契合了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通过查找并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三种新型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但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大都还不够成熟,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这其中,探究学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其处于摸索阶段。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运用情境等方面都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来验证这一方法是否可取。在国外,探究性学习早已有学者开始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步阶段。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探究性学习也正在慢慢被人们所熟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大多数时间里,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学生能做的只是跟着教师的思维和想法进行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只会适得其反。探究性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方法能到孕育而生,一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但是,现在的探究性学习,多少带点尝试的意味,结果可能也差强人意。换言之,在探究性学习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及在运用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更加轻松地学习。

  (二)研究现状

  基于本论文的选题——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现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相关内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便了解当前有关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情况。本论文以“数学探究性学习”为“主题”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15年-2020年4月,在CNKI上进行检索,检索到的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有225篇,其中期刊论文156篇,硕士学位论文21篇,重要会议论文48篇。
  1.探究性学习的定义
  探究性学习在我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于探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定义很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刘文勤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发挥自我主动性,进行自主知识的探索,采用合作的方式对知识学习深度进行拓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刘文勤.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 10期.2020:3]]
  在20世纪50年代X的施瓦布教授就提出了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提出在活动中善于运用研究学习,让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必需的研究能力,同时形成科学概念,进而培养儿童的积极态度。[[[]马翠平.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35):60-61.]]而这里提到的研究性学习也可以看作是探究性学习的引申。
  2.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研究
  孙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存在于课题方面。他认为:“课题的选择有两个角度:一方面源自实际生活,例如“厘米和米”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数学学科的内部知识,比如说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等。而在何种情况和课题下选择运用探究性学习必将成为教师的讨论和研究课题,大多数教师在选择课题时会出现选择上的混乱。”[[[]孙云.浅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2013(11):38-39.]]
  蔡红梅则认为探究性学习问题存在于所学的东西与学生的兴趣及生活缺少联系。“小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在选择探究性课题时应更多地考虑与生活的联系。部分教师在选择探究性学习课题时往往不会想到考虑课题的趣味性。”[[[]蔡红梅.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44):373-374.]]
  施祖红认为探究性学习在学习的方法和形式上存在问题。他认为:“把数学探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混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列入必修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尽管探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内容,但其他学习内容也非常重要,也要设立一定的教学标准,给予足够的课时数。同时,适当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施祖红.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探微[J].甘肃教育,2013(19):80.]]
  3.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方面的研究相较于问题的研究而言要多得多,许多的学者抑或是教育工作者对于改善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有着不同的看法。总结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教师的教学方面进行改善,另一类则是从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改善。而具体的改善措施大抵离不开探究意识、探究观念、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这些方面。
  4.述评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通过对部分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国内外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大多从定义、内涵、意义、存在问题、策略等方面展开。这些文献对本研究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本研究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调查时,能够准确把握调查方向,明确调查方法。同时,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习经验,对小学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策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以“数学探究性学习”为“主题”检索词,检索时间为2015年-2020年4月,在CNKI上进行检索,检索到的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有225篇,其中期刊论文156篇,硕士学位论文21篇,重要会议论文48篇。对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或相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长时间的收集和整理,梳理已有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深入思考,拟定了研究思路和方向。
  2.问卷调查法
  本次问卷调查以宿迁市宿城区某小学为调查学校,对该小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分别随机抽取了150名学生和150名教师,共发放300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为92.5%,保证调查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打消调查对象的顾虑,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

  (四)创新之处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论述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且对策过于表面化,没有实质性的操作。本研究将从小学生本身出发,如研究中指出小学生年龄集中在7-12岁,他们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然思维开始转变,数学教学与具体情境结合,但数学本身仍然是抽象的存在,所以在分析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时结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本身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

  一、探究性学习相关概念界定及特征

  (一)探究性学习相关概念界定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探究”的解释是:“探索追究”。[[[]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那么“探究性学习”就是以一种探索和追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目前对于探究性学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不同的学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定义。施瓦根认为,儿童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一种认识自然的基础力,进而培养探究世界的积极态度。[[[]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有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基于本文的研究,研究者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定义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面临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时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以学生为主体
  从目的的角度出发,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科学探究作为一种过程,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结果。那么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既定的活动,例如:观察、测量、推理等感兴趣。所以以学生为主体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
  2.注重应用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当然探究性学习也不例外。探究性学习重点在于技能的学习以及之后的应用,而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学习的区别所在。
  3.综合性
  探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为探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往往是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有时甚至需要学习跨学科的知识,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与一般的学习活动相比,探究性学习更贴近生活,因此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性
  探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探究,一提到探究就一定离不开创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一些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一般的方法相比很难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意识,去发现去创造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说探究性学习具有创新性。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宿迁市宿城区某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课题选择存在的问题

  1.选择的课题不适合于探究性学习
  义务教育中的小学数学学习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部分。每一部分在各个年级都会有所涉及,它们会以大到单元、小到课时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与学难度可想而知。在对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不同的教师们对于在何时选择让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5%的教师认为在“数与代数”模块让学生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较为合适;有42%的教师则选择在教学“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时学生更容易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支持“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的分别占9%和5%;而剩下的29%的教师则认为学习的课题对教学、学习的方式影响不大。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教师对何时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抑或是哪一类型的课题适用探究性学习各执一词。事实上,课题的选择是尤为重要的。例如,在教学“千克与克”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来探究千克与克的差别与联系,从而对千克和克有更深切的认识。显然类似于这一类的课题是比较适合探究性学习。而在教学一些与算法和算理相关的知识时可能就不太合适。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学生便很难有所谓探究的这一过程,只是了解算法和算理后运用公式计算,像这一类知识似乎就与探究性学习不太匹配。所以,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方面回出现把握不当的问题。
  2.课题中的“探究性”实施难度较大
  在教师自己选定一个课题,决定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后,并非马上就能实施。要想顺利实施,先得满足很多先决条件。在教师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在相关课题中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的遇到的问题时,有很多教师表示实施难度较大。有21%的教师认为在选定课题后,教学活动设计比较困难;17%的教师则表示学校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课题中探究的需要;还有一大部分教师则认为,自己选择的探究性课题学生达不到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已经超出了学生们的能力范畴。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可见,一个课题光是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满足探究性学习远远不够,能否顺利实施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无法满足顺利实施的条件,那么理论上再契合的课题都将无法实施。有很多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最终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实施。

  (二)探究性学习形式与方法存在的问题

  1.探究活动中学生缺乏自主性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自然,探究性学习中也是如此,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做一些简单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探究的方向,很多教师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但也正因如此,出现了很多因为教师的过度指导和控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少了很多的自主参与感,他们要做的只是听从教师的指令去完成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预先设定的一些“探究活动”。显然,这样的一些“探究活动”已经违背了”探究性学习“的初衷。
  关于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如何把握指导的尺度问题,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如果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将无法自主的完成探究性活动。不难看出,大部分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时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很少让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探究活动缺乏目的性
  与教师的过度指导相对的,也会有学生过度自主的情况发生。所谓过度自主,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取“放任式”的教学。给出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后,就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摸索和实验操作。这样做虽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但往往也会导致学习一味地根据自己的兴趣一路探索下去,最终与教学目标偏离。简言之就是,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显示,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主导权在学生手中。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准则,课堂教学的主导权还是应该掌握在教师手中,以便教师掌控课堂,管理课堂秩序等。因此教师还是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这种“放任式”的教学方式还是客观存在的。
  3.缺乏课外实践的探究性活动
  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活动大多数都被局限于短短40分钟的一节课中,这也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探究性学习不应该仅仅存在于课堂,它更应该体现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探索,一节课的实践显然是不够的。在开放性的问卷题目中,也有教师谈到这一点,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太局限了,应该把时间和空间都延伸,将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涉及到课外生活中。毕竟探究性学习光靠理论和一些课堂上的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将探究性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加强探究性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很多教师也坦言,现在的条件下,大多数也只能局限于课堂之中,真也正是问题所在。

  (三)学生无法适应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在我国,探究性学习的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授,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经验为主。这一传统的模式已沿用多年,师生都已经接受并习惯了这一模式。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和新课标的发布,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才慢慢开始崭露头角。所以大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新模式下,需要他们去做比先前更多的事。先前只需要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再加以吸收消化即可;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下,需要他们积极地去思考、摸索,主动地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引导来辅助学生。
  在整理学生问卷时发现,高达85%的学生更倾向于先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对教学任务能够应对自如,而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他们似乎暂时还不能够快速适应。

  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认识不足

  1.教师缺乏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对于这个新模式的了解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有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了解新模式的先决条件。根据问卷整理的数据显示,教师们对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掌握的情况各异:16.22%的教师表示有系统学习过,现在仍在学习;64.86%的教师则表示学过但不怎么记得了;另外还有18.92%的教师表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但知道一些。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显然是不够的。正因为对相关理论不熟悉,而造成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乙烯类问题的结果。例如:探究性学习课题选择不当、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错误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正常实施。
  2.教师对所扮演的角色转变认识不足
  同学生一样,教师也面临着新模式下角色转变的挑战。在传统观念中的学习模式里,教学活动被定义为教师负责讲授、学生负责听讲的一种“灌输”知识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在过去,教师在课堂有绝对的主导权,掌控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过程也以教师讲述学生听讲为基调。现在在新的模式下,部分教师依旧扮演者主导者的身份。显然这与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相违背。探究性学习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估计、观察、测量等一系列探究性的活动去解决问题。这过程中显然学生成了活动的主导,教师只是在必要时加以指导和辅助。这与先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着天嚷着别。问卷中关于角色转变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教师表示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新角色适应的很好,而高达75%的教师则觉得角色的转变较为困难。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角色如果不能及时转变,就将导致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为空谈。届时,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也便成了无稽之谈。当前教师对于角色转变的觉悟和认识仍是远远不够的。

  (二)探究性学习开展条件不完善

  1.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需要一些硬件设施和工具。根据不同的探究性学习课题,所需的工具也不同。而学校能提供的硬件设施和工具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性活动的条件都能得到满足。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涉及到温度这一块的知识,负数对应的零下温度。我们在进行探究时显然无法满足。因为在学校里,就连一块最简单的冰块儿都无法提供。
  2.活动设计过程中缺少有效指导
  探究性学习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经验也较为缺乏。靠任课教师自己去摸索既费时又费力,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就会无从下手。此时需要专业的人士在活动设计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有效指导。但目前这一点恐怕还难以实现,所以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就变得很困难了。

  (三)学生的能力水平达不到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1.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
  小学生的年纪一般在7至12岁,此阶段的儿童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较先前而言,思维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但逻辑性一般只是对于一些简单的具体事物。思维仍处在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仍以具体思维为主。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以灵活的思维进行探索,对抽象性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很多抽象性高的探究性活动是无法完成的。在与教师的访谈中,有些教师也谈到,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认真发展水平的缺失是设计活动的最大障碍。
  2.学生缺乏创造力
  “探究”二字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想要探究,就必须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很多思绪和想法的源头。创造力产生灵感,灵感推动探究。诚然,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从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始的那一刻起,摸索表象、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实践、解决问题、看清本质这些过程。这其中无论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里的想象力也可以划归为创造力。创造力既是大脑的发动机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由于从小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传统教学方式中成长,这种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这也是造成学生在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原因。

  四、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改进策略

  (一)深入学习,改变方式

  1.教师深入学习探究性学习理论基础
  基于部分教师因缺乏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导致了很多问题。对探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不成熟、教学活动设计不完善等一定程度上都源自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缺乏。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深入学习探究性学习相关理论,以此加深对新型教学模式的了解。
  首先,从教师自身出发,应该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多查看一些理论相关的书籍,也可以查阅国内外成功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总结分析,吸取宝贵经验。反思自己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是否与相关理论紧密联系等。
  其次,从教师群体出发,同学科的教师们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平常可以都一些类似于集体备课的小型交流会,分享探究性学习教学的问题与心得,依次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学校也应该对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帮助教师提高对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或者是请该领域的专业认识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的方式来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2.改进教学方式,适应角色转变
  针对教师无法快速适应角色转变的问题,教师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教学方式,以达到转变角色的目标。而转变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从上课方式、学生观、教师观等几方面来改进。
  上课方式主要指的是教师要慢慢地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辅助者。这也是现在新型教师观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的思想之上。教师应该做的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

  (二)争取支持,拓展资源

  1.争取学校政策支持
  学校的支持可以是多方面的。教学政策的支持、硬件设施方面的支持、有效的教学指导等都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的推进与发展。
  教学政策角度,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多鼓励教师运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必要时可以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教师在适合用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学时,必须使用探究性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
  硬件设施上的支持可以是探究性学习活动所需器材的购置和引进,也可以是探究性活动相关经费的投入。
  至于教学指导,学校可以派遣有经验的教师或者工作者对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学习过程及教学评价给出一些专业的有建设性的建议,来帮助教师改善探究性学习教学中的不足,解决疑难杂症。
  2.拓展探究性资源
  探究性资源种类繁多,除了学校里涉及到的资源,包括一些教学器材和学生自身具备的工具。还有一些校外的探究性资源,例如:社会资源、公共资源等。这些资源是需要教师去挖掘的,毕竟探究性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校内,还有一大部分是是学生课后经历的一些社会实践性质的探究性学习。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去扩展探究性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

  (三)正确认识,培养意识

  1.正确认识学生能力水平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设计的探究性活动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超出学生的现有的能力范围。最好处在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快速成长。当活动探究的难度过低或过高时,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就已经失去其自身的意义了。所以教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决定了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难度的把握以及这个活动的可行性大小。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探究性学习,顾名思义,“探究”显得尤为重要。但出于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肯定是有限的。教师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途径有很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一些探究性的引导。也可以多出一些探究型的题目,以此来鼓励学生用探究的思维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除探究意识和能力外,创新意识也十分重要。因为探究意识和能力很多源自于学生的创造力。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创造力更是必不可少的,而良好的创新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式和方法多样,但最主要的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要善于从创新的角度出发,用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结语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的,呈现出一种“填鸭式”的形式。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近年来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慢慢开始崭露头角。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优势之处,也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
  本研究通过对小学学生和数学教师进行调查,将问卷进行整理,总结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学生无法适应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这3大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根据问题和成因提出了深入学习,改变方式;争取支持,扩展资源;正确认识,培养意识的策略。
  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相关知识理论方面的缺乏,导致本研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问卷设计不够全面、维度方面有所欠缺等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会努力改正这些问题。
  同时,关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也在诸多研究者的重视下不断进行着。有关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改善策略也将会越来越完备,而身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也会越来越重视对这些策略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文勤.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 10期.2020:3
  [2]马翠平.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35):60-61.
  [3]孙云.浅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2013(11):38-39.
  [4]蔡红梅.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44):373-374.
  [5]施祖红.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探微[J].甘肃教育,2013(19):80.
  [6]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
  [7]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郭宝成.小学数学有效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新丝路(下旬),2016(02):79.
  [10]姚网珍.浅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长三角(教育),2012(12):35-36
  [11]Theobald Karen A,Ramsbotham Joanne.Inquiry-based learning and clinical reasoning scaffolds:An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to support undergraduate students'learning to'think like a nurse'.[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19,38.
  [12]Géraldine Heilporn,Sawsen Lakhal.Investigat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An analysis of categories within each presence[J].Computers&Education,2019.
  [13]郭德斌.例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5):55-56.
  [14]李叔豪.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11):39.
  [15]钱开亮.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浅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8):101.
  [16]施祖红.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探微[J].甘肃教育,2013(19):80.
  [17]林松.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114.
  [18]宋亚斌.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评价方式建构[J].科学教育,2011,17(06):3-4.
  [29]孙云.浅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2013(11):38-39.
  [20]杨梅芳.走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三大误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0):52.
  [21]蒋瑶君.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60.
  [22]潘海英.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5):36.
  [23]李华春.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1(08):7-8.
  [24]梁明作.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6(03):43

  致谢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四年的大学生活眼看就要结束了,在这四年的岁月里,伴随着我们青春的消逝,知识却在这里汇聚。四年来,有过高光,也经历过低估。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不少。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名师范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将牢记作为教师的使命,谨记学校老师的教诲,为培养祖国的栋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我也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道路还很长。我会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感谢他在我的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一直到最后定稿过程中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文理学院的全体领导和学科老师,谢谢他们四年来的倾情教诲和无私奉献,不仅教会了我很多专业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再次感谢。
  感谢宿迁市宿城区小学的老师和同学的配合和帮助,使我的实习调查和听课观察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感谢我的同窗和挚友们,感谢你们在并肩前行中的悉心照料,感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

  附录

  附录1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使用这份问卷!本问卷仅做研究之用,我们将采取匿名的形式,不会泄露您任何的个人信息,希望您阅读每道题后,做出真实的回答,答案本身无对错之分,您的回答将对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1.基本资料
  所在学校:所教年级:教龄:
  2.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
  A.系统学习过,现在仍在学习,很清楚。
  B,学习过,但不怎么记得了。
  C.没学习过,但知道一些。
  D.没学过,不知道
  3.目前您所在学校()
  A.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B.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但不要求。
  C.学校不过问教师的教学方法。
  D,其他
  4.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你认为在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中实施数学探究教学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
  B.比较必要
  C.不太必要
  D.很不必要
  5.对于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您的态度是()
  A.非常感兴趣,会积极探索并实践。
  B.比较感兴趣,会尝试去做。
  C.不不太感兴趣,根据学校要求去做。
  D.不感兴趣,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6.您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时会采取什么方式?()
  A.独自设计
  B.与同事共同设计
  C.参照教学资料进行设计
  D.完全照搬已有教案
  7.您认为要开展探究性教学,存在的困难是(可多选)()
  A学生水平达不到开展探究性教学的要求
  B.对探究性学习的了解太少,不知如何开展
  C.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指导
  D.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备
  E.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费时、费力、比较困难
  F.其他:
  8.您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认为哪些知识点最难设计活动?(举例说明,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知识点)
  附录2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非常感谢你使用这份问卷!本问卷仅做研究之用,我们将采取匿名的形式,不会泄露你任何的个人信息,希望你阅读每道题后,做出真实的回答,答案本身无对错之分,你的回答将对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再次感谢你的配合!
  1、你对数学课感受兴趣吗?()
  A、很感兴趣
  B、感兴趣
  C、感觉一般
  D、不感兴趣
  2、你数学课上参与的积极性高吗?()
  A、很高
  B、比较高
  C、一般
  D、不高
  3、你在数学课_上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吗?()
  A、经常能
  B、偶尔能
  C、不能
  4、对于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你能大胆猜想、进行验证吗?()
  A、经常能
  B、偶尔能
  C、不能
  5、你能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吗?()
  A、经常能
  B、偶尔能
  C、不能
  6、在讨论同一问题时,你能用与众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它吗?()
  A、经常能
  B、偶尔能
  C、不能
  7、小组合作交流时,你的表现是:()
  A、争着说,抢着说。
  B、认真听,轮流说。
  C、认真听但不发言。
  D、不听也不发言。
  8、你能用探究出来的规律、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吗?()
  A、能
  B、偶尔能
  C、基本不能
  9、你能客观的评价别人或自己吗?()
  A、能
  B、偶尔能
  C、基本不能
  10、小组讨论交流时,气氛热烈而有秩序吗?()
  A、热烈
  B、比较热烈
  C、不热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63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0月22日
Next 2021年10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