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影响探析

摘要: 婴幼儿是情感培养的敏感期,影响着以后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幼儿生活进修的主要场所是在家庭中,因为长久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因此家长必需十分重视幼儿的感情表达,不但要树立准确的培养观,更清楚地了解儿童年龄特点的特点,然后根据相应的方

  摘要:婴幼儿是情感培养的敏感期,影响着以后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幼儿生活进修的主要场所是在家庭中,因为长久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因此家长必需十分重视幼儿的感情表达,不但要树立准确的培养观,更清楚地了解儿童年龄特点的特点,然后根据相应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如果家长运用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幼儿则会有不同程度的情感表达能力。因此各个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教导出来的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能力都会不一样的,所以增强家长们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认知与重视,可以改善家庭的教育要领,进一步促使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析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影响,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与个案分析法,调查了当前幼儿的情感表达现状,探究了家庭中影响学前儿童情感表达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改善家庭教育的要领,增强家长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认知及关注,促进有利于幼儿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家庭氛围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影响探析
  引言
  (一)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内涵
  情感表达能力是指个人在感受体会自己情绪情感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方式向他人或周围事物抒发出内心的情绪情感状态的能力。顾名思义,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即是幼儿能够感受体会自身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情感通过一些自己认可的方式抒发出来的能力。情感能力可分为理解(情感)(Emotionalcomprehension)、情感体验和表达。婴幼儿是情绪培养的敏感期,影响着以后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
  近几年来情感教育受到了各个领域的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主要从动态发展性角度阐述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及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幼儿的抚养人应该了解并满足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针对幼儿的年龄阶段特殊的心理特点规律和个体的差异,采取合理的教育要领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幼儿能够活泼地抒发自身情感,坚信每一个儿童都有着天生以来遗传的情感表达的潜力,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情绪情感表达能力能够使儿童在日后的学业成绩、生活幸福、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亲社会行为方式有着关键的作用。
  (二)培养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意义
  丹尼尔•戈尔曼强调“童年是修养情感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幼儿的情感表达学习能力也是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的发展幼儿期是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的敏感时期,在幼儿阶段家长采用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引导与教育十分必要,它能够使得幼儿养成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懂得用适当合理的方式关心身边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悲观情感。早期父母对幼儿进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幼儿懂得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状态,懂得用合理的方法向身边人表达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幼儿的情感商能力,使幼儿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情感,能够调控自己,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促使幼儿的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增加其亲社会行为,增加幼儿的幸福感,为幼儿的人生成败奠定了基础。
  1.从生理学角度看,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迅速期
  情感的产生一般是在婴幼儿时期,成熟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因为幼儿到了四五岁,脑量会长至成人的三分之二,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个体最重要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幼儿的情感表达模仿学习能力在这幼儿时期受到适当的引导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幼儿6岁以前的情感表达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学前幼儿的天性爱模仿,易接受吸收,早期对幼儿进行情感表达的培养教育有利于其情商的发展。学龄时期形成的情感表达习惯,对幼儿以后的表现,无论是学业成绩或人际关系,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期就难以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不会向父母家人表达感恩之情与爱意,用极端的方式表达消极情感,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更不会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天生的情感表达潜力。
  2.从社会学角度看,情感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的成败
  X一位心理学家对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追踪研究,30年后总结时发现,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是社会名流,有的成为了专家学者,还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结局的不同主要是由人的性格特点差异导致的。而个体的性格是会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就是能够改变幼儿的性格,幼儿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养成的过程中其良好的性格品质也能沟得到发展,一个具有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的人会有着充足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可以成就一个人。有些智力平平而有着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的人,同样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可见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功来说,情感表达能力占据着更重要的位置。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养成影响的现状调查

  (一)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现状

  调查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现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了儋州市五个幼儿园,即儋州佳艺幼儿园、市机关幼儿园、西庆春雨幼儿园、蓝海洋幼儿园与长城幼儿园的203名家长并访谈了这五个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与部分幼儿家长,把情感表达能力分四个维度即情绪理解、情感体验与抒发、自我激励和人际关系处理进行了调查访谈得出来以下结果:
  1.情感表达能力低的父母教导的幼儿情绪情感表达能力较差
  调查中幼儿的主要抚养人父母占84.31%,爷爷奶奶占11.76%,保姆占3.92%。他们的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15.69,高中13.73,专科23.53,本科43.14,硕士以上3.9。文化水平处于专科和本科居多,也有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一部分家长,低文化程度的家长表示他们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也不高,所以不明白应该怎么对孩子的情感表达进行什么样的培养。以下是几位家长的访谈记录。
  例:李光(化名)4岁中班,母亲初中文化水平,日常中不明白该怎么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任由发展。
  母亲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描述:自身的情感表达水平就很一般,怎么还期盼能培育出情感表达能力高的孩子?孩子的情感理解能力很差,他不太会看出我是忧伤了还是愤怒,所以总是会在我心烦不开心的时候烦我;情感主动表达不明显,很少向父母表达爱意;他不愿主动地向别人分享他的情感;自我激励还可以,他有什么不开心的不愉快的事,比如和小朋友闹矛盾了,他虽然不说,但是他很快就忘了,不记仇,我有时候对他发脾气了,他还是很粘我;人际处理一般,他不太爱表达,所以有时候与同学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们自己解决的,小孩子的世界,我也不明白他如何协调人际关系的。
  2.核心家庭类型的幼儿情感表达能力较差
  在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家庭结构类型中的三世同堂占了64.71%,说明三世同堂的家庭结构超过了半数,比其他两种类型多出了半数,三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居多。而核心家庭占了31.37%,极少一部分属两地分居,占了3.92%,核心家庭类型对幼儿情绪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很有利。例:陈玉(化名)4岁,中班,母亲填写,专科学历,三口之家,认为孩子就是家里的一切。
  母亲对孩子情感表达能力的描述:宝宝的情绪理解能力算是还可以的,日常中都能理解并说出自己是开心了还是难过了,还会察觉到身边人的情绪及变化;主动性比较强,平时接他回家时,他都会和他的老师声打招呼说再见;自我激励不太强,他需要一些物质奖励或再三关注、鼓励之后,才会自我激励;人际关系处理比较差,往往在自己开心的时候很激动,激动的时候快言快语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过于主动有时候侵犯到别的小朋友,并不太受欢迎。”
  家长的困惑:“我们对他是有些宠溺,所以他会过于主动,过于热情豪放,往往不能马上控制自己的情感,我很担心他会和同学闹矛盾,害怕他会受到冷落。”
  3.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严重阻碍幼儿情绪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
  调查中认识到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父母对孩子是包办代替的状态的,对孩子过度宠溺,没有准则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家长对孩子若总是一切包办代替,就会惯出孩子自大娇嫩等脾气,表现为不尊重他人及不耐烦别人的讲话,乃至出现偏己利己、纵情肆意、纵欲及暴躁乱发怒等消极的性情及情绪表现,对其情绪情感的表达产生不利影响。此处可以举个身边真实的例子:
  周栋(化名)男孩父亲做海南花梨木买卖生意,母亲自由职业,在孩子还小时,家里人对他是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就像个小皇帝一样容易耍脾气,得不到的想要的东西就哭,生气了摔东西。这种极其不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是被家长惯出来的,父母没有及时指正及教育孩子表达不当的举止,反而任由他,说孩子还小。后来周栋栋上了小学之后,性格霸道急,会极夸张地和同学表达情感,比如见到同学就捶同学肩膀或者往屁股打一巴掌甚至吼同学,导致很多同学慢慢远离他,他也经常和妈妈哭诉,同学不愿和他玩。这是经常见到的、由于家庭的无限恩宠与娇惯所影响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能力的家庭教育的后果。
  以上那种无限溺爱的家庭教育在我们身边很常见的,使得孩子不听话,对长辈没有尊重的态度,不会表达感恩之情,没有独立,表达情感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孩子,家长对他的爱要有个限度,有准则而过度宠溺,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意识:感恩他人的照顾,需要对身边的人表达爱与感谢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
  4.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好
  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幼儿及家长的结果,我们发现采用民主型教育的家庭的幼儿,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都很好,相当一大部分民主型家庭的孩子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表达情感的,孩子们通过口头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均不错,自己能够准确地说出自我的内心情感体验,孩子们极大部分乐于结交认识新朋友和能够适应且融入团体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思维活跃敏捷,对新奇事物和未知现象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例:
  吴英(化名)女孩5岁,父母本科文化水平,母亲是初中人民教师,父亲在国企上班,家住在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中心。
  母亲对孩子情感表达能力的描述:宝宝的情绪理解能力算是不错的,她性格比较开朗,乐于表达,所以日常中都能理解并说出自己是开心了还是难过了,而且还能非常准确地察觉出身边人的情绪及变化;主动性比较强,她会非常热情地和她的老师及同学们声打招呼,拥抱;自我激励能力强,她只需要一些语言表扬或物质奖励就能够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人际关系处理也比较好,非常主动与同伴们表达爱意,自己的情感处理得当,所以很是受小朋友与老师的欢迎,左邻右舍也都喜欢这个活泼开朗,情感表达能力良好的女孩儿。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选择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以平等的态度教育孩子,这类型教育方式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更懂得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其情感表达能力往往也不错。

  (二)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养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包含父母的教养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整理发现家庭教育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养成的一些影响,我们得出了以下家庭教育方式的图表
  家庭教育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影响探析
  除了以上的表格,我们还对这两种教养方式设计了两个问题,以下是家长的回答由以上的调查图表可见在3-6岁幼儿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的状况:
  (1)通过亲吻和拥抱的方式来表达我对我的孩子的感情。(1.96%的家长选择完全不符合。47%比较符合。)
  以上问题的回答,说明现代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已经很现代化了,与时俱进,不再像上一辈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表达很含蓄。有47.3%的父母能选择根本准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采用权威型、民主而严格的家庭教养方式教育孩子。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教育幼儿的父母,会对幼儿有明确具体而合理的要求,为幼儿规定一些可行的行为准则,当幼儿出现不合乎常理的任性行为时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阻止并引导孩子奋力向目标看齐,此外,父母将平等和平的态度教导儿童,照顾儿童的身心需要,知道如何耐心倾听孩子的思想,分享和能够推理,鼓励孩子进步。采取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教育孩子是遵循着“理性、庄重、民主、体贴和平和”的原则,在这种教育的指导下孩子会变得自尊、性格活泼开朗、有较多的亲社会行为、善于表达自身积极的情绪情感。
  选择权威型、民主而严格的家庭教养方式教育孩子的家庭,其家庭氛围轻松融洽,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良好,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母的平等和蔼的相处方式,其情感表达方式也受父母的影响,这类型的孩子的情感表达表达能力往往是优于其他教养方式的幼儿的。
  (2)责骂孩子的方式激励孩子前进。(13.3%家长选择比较符合。)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与表1-1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可看到有52.7%的家长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来教育幼儿,不容小觑。专制型教养态度的父母对待孩子是“高要求,低反应”,这类型的父母以自己的准则来要求孩子,然而他们并没意识到对孩子需提出合理而可实现的目标,远远超过幼儿的实际年龄水平。选择不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家庭还是占不少数,当前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将来可是非常关心的,但是他们往往是过于重视了智育教育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而略微轻视了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等的变化,所以采取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提出过于严厉苛刻要求,对待孩子的态度过于专横,甚至产生了亲子关系差的问题,孩子的性格个性会受到限制,家长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以专制型教养态度为主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过于苛刻严厉,父母以绝对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因此孩子容易养成沉闷寡言、孤傲、自私、自闭的性格,导致其不善于表达情感,社交适应能力弱,处理情感的表达能力低下。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孩子有的会不敢轻易表露自身的情感,表现为内向沉默寡言,其情感表达能力差。调查中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家庭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影响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家庭因素

  影响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养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家庭的影响因素中主要有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态度与方式与家长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流露等。

  (一)家庭结构

  在家庭人口结构中,家庭结构健全、完整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养成。长期在单亲家庭或两地分居的家庭成长的幼儿,接触的家庭气氛是冷淡缺乏温馨的,没有足够的亲子相处时间及亲情的熏陶与感化,幼儿在这个的家庭里没有感受到幼儿期应有的欢乐与关爱,家庭结构导致家庭温馨气氛的变化使得幼儿接受到的情感表达刺激少,仅仅是简单的三言两语的表达,幼儿缺乏情感抒发的机会,本来应有的情感和表达欲望都被阻止,对幼儿养成较好的情感表达能力产成不利影响,家庭的不完整在幼儿的内心渐渐地产生负面影响,幼儿可能会极度没有安全感及归属感,产生自卑心理,渴望家庭的关爱。这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通常较低,他们从心理有一种极度自卑孤独感、渴望得到关爱又不懂得如何与同伴表达自身的情感,人际处理能力一般,还体现在不合群。总而言之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幼儿的表达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一个家庭氛围冷漠的家庭,幼儿与家庭人员之间缺乏语言的交流与表达的流露,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争吵打架的家庭中成长,那这个孩子的性格会变得烦躁,父母的情感不和会导致家庭气氛冷漠,幼儿也会变得冷漠少言,情感表达能力通常也比较差,幼儿生活在不愉快的家庭氛围中会缺乏本安全感,不敢自信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良的家庭氛围还会使孩子的性格古怪,孤僻冷漠、性格偏激,会有一些极其不正确及卑劣的情感表达方式。反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中父母互敬互爱,相处和睦,那么孩子就会从中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馨,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尊重,从而更易于表现出愉悦积极的情绪,幼儿心情愉快,个性活泼开朗,感受到幸福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得幼儿的性格开朗乐观、待人热情大方、善于交往、情感表达水平高,他们更能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身情绪情感,养成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家长是与幼儿时间最多而又最亲密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对幼儿的心里产生烙印,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天性爱模仿,他们很容易学习父母的说话方式,语言习惯,情感抒发方式等,从而对他们的个性、智力发展、人格、情感抒发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需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家庭教育态度与方式

  每一个家庭就每一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父母教育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也会产成不同的影响。孩子怎样搜寻别人的情感信息来帮助自己在什么情境下表达何种情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这些都会受父母的表达方式及教育的影响。因为情感的表达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加以后天在环境中的学习的结果,家庭生活幼儿与父母的情感互动与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关系,因此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注重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注重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塑造。尽管一部分家长会非常重视,但是过分关心及宠溺孩子,会使其在心理上有一些娇气任性及过于依赖,会出现一些非常不好的情绪表达方式,比如会动不动生气,打人等。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则会使孩变得胆怯害羞、不礼貌等特点,会出现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情况,不利他们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养成。由此说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及能力的重要因素,假如一个家长没有采取科学正确的教养态度去教育孩子,那么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家长,幼儿要养成良好的情感表达习惯和方式,从而养成较高的情感表达能力也就非常困难。

  (四)家长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流露

  家长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表露是影响孩子情感表达能力的潜在精神因素。因为幼儿会模仿学习家长的情感流露和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因此我们通常会看到父母性格乐观及人际关系好的,他们的孩子性格活泼善于言语表达、情感表达更为活跃一些。情绪情感发展好的幼儿通常会作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12]而父母暴躁或沉稳不善于表达情绪情感的,孩子会表现得木讷不太善于抒发情感甚至会出现一些反社会的行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心血是最多的,因此孩子都会不知觉地学习家长的情感表达方式,他们对父母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或是一颦一笑耳濡目染,家长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幼儿的身体和心理还在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状态中,家长的语言表达习惯、情感表达方式及能力均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养成具有影响意义。幼儿在日常中隐形地接收中家长的情绪感受与情感表露,因此可说家长的举止和情感心理状态、情绪情感的流露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研究,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非常明显的关系。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我向家长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情感情感能力发展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领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整个幼儿时期,情感表达能力发展非常迅速,孩子们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他们感受着开心快乐、生气愤怒、信任与骄傲等情绪体验,进而萌发幸福、痛苦、憎恨等不同的情感,还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外界表达。情感是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的,所有的情感都会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幼儿的情感是一种与他人、与外界交流的形式是一种非言语线索去体会与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幼儿的情感表达与幼儿在社会上的适应、亲社会行为、人际交往关系、亲子关系均有着迷密切的联系,因此强烈建议家长们重视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在家庭中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加以重视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会发挥出极大的潜力。

  (二)家长努力提高自身情感表达能力并帮助孩子表达

  幼儿会认同和接受家长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并且会多次模仿学习,所以家长们要帮助幼儿用可接受的方式,比如语言、面部表情以及身体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家长还需注意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并努力提高,因为情感表达能力差的父母教导的孩子其情感表达能力往往也是差的,所以建议家长们在教导孩子的同时也努力提升自己。家长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玩角色游戏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感,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便更好向他人表达自身情感。幼儿认同和模仿学习父母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家长要和幼儿交流情感体验,鼓励支持幼儿如实描述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创设情境让幼儿感受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喜悦、愿望、乐观情感或悲观的情感状态。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就是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发展的最好的指导者,要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能力,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和更合理得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对幼儿的情感反应及表达做出合适的反应和指导。

  (三)倡导民主而严格的教育方式

  目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还是存在的,例如溺爱型的家长们会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又缺乏民主意识。若是对幼儿过于细致敏感、惶惶不安、总是怕这儿怕那儿的溺爱态度和过于专制的态度,会扭曲幼儿的性格及其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及能力也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提倡采取民主而严格的教育方式,民主型的父母对孩子尊敬尊爱,能够鼓励和接纳孩子的情感表达,亲子关系比较好,这样家庭的幼儿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情绪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发展比其他家庭教育方式的的幼儿好的多。
  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应该过分骄纵溺爱孩子,更不能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而应该采取民主而又严格的教育方式教导幼儿,使得幼儿与他人相处懂得尊重,学会对情绪的观察,懂得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身情感,能够我调节情绪及自我激励。一个高情商的人做事敢于承担,不推卸责任,这就需要父母采取民主而又严格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分析问题,分析自己的情绪体验,不管正视自己的内在情绪情感无论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都找到合适的方式乐观地表达。

  (四)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家庭中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使得孩子可以有自主选择权及自由表达权、自由抒发情感。大多数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智育学习,不少家长会在孩子考试失败之后对孩子进行责骂,还不允许孩子哭。这就非常不可取,如果家长在面对幼儿的流露消极情绪、不良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经常严厉地羞辱、惩罚、拒绝、忽视等,会使得幼儿处理消极情绪的方式糟糕,而且还会阻碍幼儿学习处理情绪上情感问题表达。幼儿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作为基础,还要家长给予鼓励赞扬的态度,给予孩子信心,不加以严厉打击或是讽刺,让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以及自卑感。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感都是可以被接受和聆听、被理解和支持的时候,他会更加有勇气也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是精神上幸福的家庭气氛,孩子就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且自己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增加,情感表达能力会发展得更好。注重家人的亲子时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与快乐,一个幸福的、轻松和谐的家庭精神环境更能培养出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的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成功。幼儿时期是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和情感表达训练是十分必要且不可忽视的,本研究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对幼儿的的情感表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并分析了家庭中教育方式对幼儿情感能力的影响,建议家长们重视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家长自身情感表达能力并帮助孩子表达情感,倡导父母采取民主而严格的教育方式教导孩子,建议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懂得家庭教育中的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方式,提议家长尽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增加孩子主动表达其自身情感体验的机会以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对提高父母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的认识与教育能力,进一步改善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及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析了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呼吁还要结合影响幼儿情感表达能力的其他因素,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表达。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与不足,本文针对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情感能力的影响只是做出一点粗浅的探讨,难免存在不满人意的地方。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与指导交流。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EQⅡ》,耿文季、查波译,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刘首英.哈弗天才[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
  [3]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M](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
  [5]张春花、张海燕.如何在家庭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幼教园地,2004.12
  [6]夏玉华.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8.4
  [7]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2002.11.6
  [8]林晓丰.浅析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9]徐琴美、王旭玲.幼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发展及其与家庭情绪表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49-53
  [10]周海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考试周刊,2010,53,246-247
  [11]李虹、程淑华.略论家庭教育中的情商培养[D].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12]董静.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素质养成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6
  [13]兰秀君.母亲教养方式与5岁儿童情绪理解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5
  [14]郭慧.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5.4
  [15]林倩.幼儿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4
  [16]路丹.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管理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6
  [17]李茹.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5[18]Emotionregulationandunderstanding:implicationsforchildpsychopathologyandtherapy[J].MichaelA.Southam-Gerow,PhilipC.Kendall.ClinicalPsychologyReview.2001(2)
  [19]Doesthestudyofautismjustifyminimalistinnatemodularity?[J].SimonBaron-Cohen.LearningandIndividualDifferences.1999(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42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0月23日
Next 2019年10月2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