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零售行业也随之兴起。但是,新兴的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对传统线下实体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传统实体零售业市场规模缩水销售业绩下滑,很多传统零售企业都在寻找新方法适应行业环境的变化。传统零售企业如何转型适应社会大环境以及如何处理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等,成为了电子商务零售行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均简称为“苏宁”)作为传统零售业的代表在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的转型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选择苏宁为案例分析电商零售行业的财务情况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采用哈佛分析框架,对苏宁在财务、战略、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苏宁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优化建议,并期望可以通过对苏宁的全面分析为传统零售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转型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电子商务零售行业;财务分析;苏宁云商;哈佛分析框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作为互联网背景下一个新兴的行业,我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壮大。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8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显示,到2018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已达到4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0.1%,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7%。其中各大主流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苏宁等依旧占据网络零售的主要市场,成为其市场规模扩大的重要贡献者。
我国电商零售仍处于朝阳阶段,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其在零售市场占据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但是随着零售电子商务行业这一线上购物模式的兴起,便利的购物条件使得传统的实体店市场受到冲击规模开始缩水,销量降低,而且由于线上零售的成本较之传统零售成本要低的多,这进一步压缩了传统零售行业的市场。本文选择目前处于转型成熟期的苏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可为电商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经验。
1.2 研究意义
作为传统零售龙头企业的苏宁云商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开始向电子商务零售企业转型,该公司经历了几年的转型,已经拥有了较其他企业更为完善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并且在零售行业中拥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苏宁为例,应用以战略为中心的哈佛分析框架模型,分析研究了苏宁近5年的经营策略和财务营收状况,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苏宁云商的经营现状为其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还可以给想要转型或正在转型的传统零售企业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为电商零售行业的发展带来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本文是以哈佛框架模型分析研究苏宁近5年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为主,综合分析结果评价苏宁的转型并对苏宁由传统零售向线上零售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内容为: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方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主要介绍财务分析的内涵和主要方法,哈佛框架的理念和运用及优势。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主要进行苏宁公司的简介、选择苏宁的行业原因分析以及哈佛框架在苏宁的应用。第四部分为评价和建议,主要为第三章分析过后给出的综合评价以及为苏宁公司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第五部分为总结,主要包括总结研究结果和论文的不足之处。1.4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使用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在写作前浏览了大量有关电子商务、电商零售行业和哈佛分析框架的图书和文献,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整体思路为本论文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案例分析法。本文以苏宁云商为例,运用哈佛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就其中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供公司管理层参考。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单独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其结果都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数据的客观性和分析的主观性以达到全面分析的目的。另外,哈佛分析模型本身就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全面,减少论文研究结果的偏差。1.5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综述
1.5.1 国外研究现状
传统的财务分析最早源于19世纪末X,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如今已经被各行业广泛应用。
1900年,X学者汤姆斯(Toms)首次在《铁路报告分解》一书中提出财务分析的概念。
1919年,X学者皮埃尔(Pierre Du Pont)和唐纳森(Donaldson Brown)经研究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杜邦分析法这一财务分析体系,建立起了最早的财务分析模型,便于管理者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1]。
1928年,亚历山大(Alexander Wole)提出了沃尔评分法和信用能力指数的定义,通过分析选定的财务比率指标和企业信用能力指数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信用水平[2]。
1992年,卡普兰(Kaplan R.S.)和诺顿(Norton D.P.)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平衡记分卡”法作为一种新的财务分析方法,从财务业绩、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的改进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建立一个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企业的财务和业绩[3]。
2000年,X学者佩普(K.G.Palepu)、希利(P.M.Healy)和伯纳德(V.L.Bernard)共同研究提出以企业战略为分析重点和分析起点的“哈佛分析框架”,从企业的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四个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以便于管理者全面掌握企业经营发展信息[4]。
2004年,彼得(Peter Walton)在《经济学杂志》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体系,主要是从公司的财务结构和管理者业绩两个方面研究企业财务状况和判断企业的发展情况[5]。
1.5.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到20世纪末才引入财务分析方法,但目前大多研究都集中在对国外的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
1995年,国内学者张先治首先将财务分析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之后,张先治教授还在研究国外财务分析方法的的基础上对国内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优化为国内财务分析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6]。
2006年,学者李心合、蔡蕾在研究了传统财务分析后提出新的财务分析思路,即以企业战略为主要动因并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结合企业价值链等因素,全面掌控财务信息[7]。
2007年,黄世忠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总结了目前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并列举案例将分析方法运用到其中详细阐述原理[8]。
2011年,马春爱教授对杜邦分析法进行改进,从经营活动、筹资活动、资产变现、特别因素及事件形成的现金流入能力和潜在现金流入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模型的构架,用于企业财务分析研究[9]。
2014年,张新民教授从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入手,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战略结构资产负债表、战略关系资产负债表和战略方向资产负债表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分析框架,从新的角度分析资产负债表,为财务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10]。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财务分析的相关理论
2.1.1 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财务分析以财务报表信息和会计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采用专门的方式和方法,分析和评价过去和当前相关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盈利能力等,并分析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力。它主要是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监管部门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的信息。
2.1.2 财务分析的方法
比率分析法在财务分析方法中,比率分析法就是将企业分析财务报表所需的重要科目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之间进行比较,计算其比值后就其结果分析企业某一阶段营运成果。
比较分析法作为财务分析中的基础方法,它是将企业实际的财务指标与理论给出的标准指标进行比较,来表明企业运营状况的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在财务分析方法中,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选择几个会计期间内的财务指标与选定的某一年份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计算其百分比,分析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揭示企业财务指标变化的原因、结果。通过对过去的分析,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预测。
因素分析法与以往的方法不同,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它是利用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分析了财务报表中的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以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营运状况。
2.2 哈佛框架的相关理论
2.2.1 哈佛框架的基本概念
2000年,哈佛大学的伯纳德、希利和佩普三位教授共同提出哈佛框架,这是在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多方面的优化创新将财务分析不只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数据分析。该方法主要站在战略的角度,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会计政策、财务情况和发展潜力进行全面的研究,充分了解企业的外部竞争情况和内部相关信息,完善了传统财务分析只对财务数据做研究的不足之处。
2.2.2 哈佛框架的内容
战略分析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战略分析作为财务分析的出发点和创新点,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的财务活动,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的优劣势,为之后的分析做铺垫并有助于管理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宏观信息。
图2.1 哈佛框架关系图
会计分析传统财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所受的外部局限比较大。因此,会计分析已成为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主要是确定企业主要运用了哪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判断其使用的灵活程度,并且要识别出企业会计信息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失真,分析企业管理原则的灵活程度。
财务分析哈佛分析框架中的财务分析是将以前的行业分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利用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对某一或某几个会计期间的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分析,以便管理者更好的掌控企业的营运情况。
前景分析在哈佛分析框架中,企业的前景分析是根据之前三个方面分析的结果进行的一个综合评价,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科学客观的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同时帮助企业管理者全面掌握企业信息,为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判断信息。
2.2.3 哈佛框架的优势
作为传统财务分析的一种创新方法,哈佛分析框架有许多优点。
首先,传统财务分析是运用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决定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程度。而哈佛框架是以企业战略为主加之从会计政策、财务、发展等多方面分析企业经营情况,降低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信性。
其次,传统财务分析是一种运用数据抽象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定量的财务分析方法。而哈佛框架则结合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既有数据分析,又结合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能更加客观科学的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大方向。
最后,传统财务分析是运用财务数据对过去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企业以前的发展过程,很少考虑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哈佛框架结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可以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客观的预测。
3 苏宁云商公司的案例分析
本论文选择了作为传统零售企业转型成功的苏宁云商为代表,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分析苏宁的财务状况和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代表企业苏宁的研究,为传统零售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一种转型的方式和借鉴的经验。
3.1 苏宁云商公司简介
苏宁云商于1990年在江苏成立,是国内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之一。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苏宁开始积极寻求转型。
2018年,苏宁全渠道销售额总额337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54%;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3.2亿元,同比增长216.20%。从增长速度来看,苏宁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18年底,苏宁连锁网络已遍布全球并拥有苏宁购物广场、苏宁云店、苏宁红童等产业,稳居国内B2C市场前列。
同时,苏宁拥有专业的物流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年底,苏宁物流仓储及配套面积达950万平方米,快递网点27444个,分布于351个地级市、2858个区县。苏宁未来将继续深化推进“科技苏宁、智慧服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苏宁。
3.2 苏宁云商公司战略分析
3.2.1 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分析
零售行业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行业其中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消费品。作为一个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零售网络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上零售消费达到9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吃、穿、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3.8%、22.0%和25.9%。
如下图可见,自2014年来我国的网络零售消费一直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一直稳步增长,可见网络零售已经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未来将会成为消费的主流方式。同时,网络零售的同比增长率在网络零售额稳步增长的同时增速放缓,可由此可见,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复苏乏力。
图3.1 2014-2018年中国零售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整理得到)
下图为2018上半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份额:
图3.2 2018上半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份额占比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上图3.2显示,在2018年上半年,天猫和京东在我国B2C市场中共占有了83.8%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唯品会和苏宁等企业,优势持续稳固;唯品会和苏宁位居第三和第四位,分别拥有5.7%和3.7%的市场份额,但考虑到苏宁和国美等企业正处于转型期,网上销售平台发展时间较短所以这些企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爆发,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战略。自战略提出以来,国内网络零售呈现高速发展态势。2018年,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稳步增长,具有以下特点:
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零售业发展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寻求转型。2018年的电商零售市场出现了“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线上线下同价”、“线下获客,线上复购”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销售方式,这些新模式的出现为传统零售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推动零售行业的发展。
社交电商迅速发展,电商形态多元化2018年,社交电商作为新的消费模式为人们所知。在社交平台分享购物、砍价,在信任的基础上体验良好的商品或服务或将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购物方式。据商务部发表数据显示,目前社交电商已有1.6亿用户,新的电商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农村电商迅速发展农村市场在城市电商市场趋近饱和的状态下成为了电商的新目标。据商业大数据监测,2018年农村网络零售总额达到1.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上零售额达到0.23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8%。农村零售市场逐年稳步增长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3.3 2014-2018年农村网络零售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生活服务电商提质升级2018年,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中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快速兴起。商家从拼规模升级到拼生态,商家利用线下的“及时配送服务”,覆盖了餐饮、医药、服务等行业,形成了一个生活服务电商的商业圈。
3.2.2 苏宁云商公司转型模式
2013年,苏宁正式宣布未来苏宁将主要采用云商的业务模式。苏宁利用云计算技术大力发展网络零售,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模式,“线下体验,线上购买”随时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一个传统零售企业,苏宁拥有大量的线下实体商店和良好的声誉,客户可以在店里全面的了解商品,为线上的平台带来了大量的客户群体。线上网店支持随时下单、有完善的客服和退货制度、支持免费配送,给客户带来优质的购物体验,这是苏宁较其他电商企业拥有的核心的竞争优势。
3.2.3 苏云商公司发展战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更是带动了互联网行业的繁荣。苏宁作为传统的零售企业,紧紧抓住了这一时代的机遇,致力于互联网+零售的转型。2011年,苏宁在董事会会议上通过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计划提案,重点是构建智慧苏宁,科技苏宁。议案提出,苏宁将以“技术改造、智慧再造”为核心,从传统向智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
3.3 苏宁云商公司会计政策分析
3.3.1 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表3.1 2014-2018年苏宁主要资产所占总资产比重(单位:百万元)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
货币资金 | 48,042 | 34,030 | 27,209 | 27,116 | 22,274 |
占比 | 24.08% | 21.64% | 19.84% | 30.79% | 27.10% |
存货 | 22,263 | 18,551 | 14,392 | 14,005 | 16,039 |
占比 | 11.16% | 11.80% | 10.49% | 15.90% | 19.51% |
固定资产 | 15,199 | 14,373 | 12,813 | 13,254 | 12,155 |
占比 | 7.62% | 9.14% | 9.34% | 15.05% | 14.79% |
无形资产 | 9,654 | 8,216 | 5,685 | 7,144 | 7,015 |
占比 | 4.84% | 5.22% | 4.14% | 8.11% | 8.54% |
总资产 | 199,467 | 157,277 | 137,167 | 88,076 | 82,194 |
(数据来源:苏宁2014-2018年财务报表)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苏宁市近五年的主要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其所占总资产的比例之和都在50%左右。这些对苏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无形资产和货币资金的结构相对简单,因此本文选取存货和固定资产分析苏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3.3.2 存货会计分析
在苏宁,存货分为库存商品、安装维修备用件、房地产开发成本和房地产开发产品四类。在计价方法上,苏宁在销售库存货物时,按照先进先出的方法计算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在建成后按照实际成本结转为房地产开发产品而房地产开发产品的结转按个别计价法核算。
表3.2 2018年存货明细表(单位:百万元)
库存商品 | 安装维修备用件 | 房地产开发成本 | 房地产开发产品 | 合计 | |
账面余额 | 22,399 | 59 | 0 | 206 | 22,663 |
存货跌价准备 | -400 | 0 | 0 | 0 | -400 |
账面价值 | 21,999 | 59 | 0 | 206 | 22,263 |
(数据来源:苏宁2018年财务报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苏宁的库存商品是苏宁存货的主体,占据总存货的98%,这与其线下传统店铺销售与线上网络零售的模式相符合;2018年苏宁存货跌价准备为4亿元,且2017年苏宁对存货跌价准备做了计提共计2.3亿元,销售转回2.5亿元,可见苏宁对于存货价格下跌的风险已经施行了严格的措施,避免了存货商品的贬值。
3.3.3 固定资产会计分析
苏宁的固定资产,包括了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和其他设备等。具体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和年折旧率如下:
表3.3 苏宁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明细
预计使用寿命 | 预计净残值率 | 年折旧率 | |
房屋及建筑物 | 20-40年 | 3% | 2.43%-4.85% |
机器设备 | 10年 | 3% | 9.70% |
运输工具 | 5年 | 3% | 19.40% |
电子设备 | 3-5年 | 3% | 19.40%-32.33% |
其他设备 | 5年 | 3% | 19.40% |
下表为苏宁固定资产明细表:
表3.4 苏宁固定资产明细表(单位:百万元)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原价 | 14,846 | 16,301 | 16,417 | 18,839 | 20,600 |
累计折旧 | 2,656 | 3,005 | 3,549 | 4,393 | 5,083 |
减值准备 | 34 | 43 | 55 | 72 | 319 |
账面价值 | 12,155 | 13,254 | 12,813 | 14,373 | 15,199 |
(数据来源苏宁2014-2018年财务报表)
由表3.4可见,苏宁近5年来的固定资产一直处于扩张模式,其原值和账面价值都在不断增加,可见苏宁在进行转型网上零售的同时也不断进行线下商铺的扩张并且充分利用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由此可见,苏宁作为转型企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没有盲目的转型扩张。
通过对上述两个会计科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宁对于会计政策一直都做的很严谨完善,如固定资产科目中苏宁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提折旧的方法,而且通过财务报表也可见苏宁的关键会计政策在财务报表中均有详细的介绍,其中有的会计政策还包含了有关人员的主观思想,这为苏宁的会计政策带来了一定的弹性。
3.4 苏宁云商公司财务分析
3.4.1 资产负债表分析
由下图可见,苏宁2014至2018年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有增长,其中资产在2015年之后增速较快并且增长率高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长率;苏宁的负债在近5年里处于平稳缓慢增长趋势,增幅和增速都较慢,说明苏宁对负债的控制较为严格;所有者权益在2015-2017年内有缓慢增长,但增幅不大,且从2018年又趋于平缓。
图3.4 苏宁2014-2018年资产负债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2014-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
资产分析通过对苏宁财务报表的整理,得到如下表格:
表3.5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分析(单位:百万元)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流动资产总额 | 50,647 | 56,752 | 82,384 | 87,830 | 131,743 |
非流动资产总额 | 31,546 | 31,324 | 54,784 | 69,447 | 67,725 |
总资产 | 82,194 | 88,076 | 137,167 | 157,277 | 199,467 |
(数据来源:2014-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苏宁的流动资产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状态但是在2018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由2017年的87,830百万元到2018年的131,743百万元,同比去年增长49.99%,这主要是由于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和存货的增加导致的,这说明苏宁在2018年的业务规模实现了高速扩张,而金融资产的增加则是苏宁对外进行大规模投资,可见苏宁的管理者对苏宁的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而非流动资产在5年中呈现倒v型的趋势,前期的快速增长主要是苏宁线下店铺资产的增加这是苏宁大规模扩张线下店铺和物流建设的结果,可见苏宁在发展网上零售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线下的优势。
负债分析由下图可见,苏宁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这是应付职工薪酬和短期借款同时增涨引起的说明苏宁在开发、IT、新业务等方面均有较大投入,增加企业竞争优势;非流动负债则是2014到2016年处于稳定降低过程,2016年之后又开始缓慢增长,这是因为苏宁处于转型阶段,网上零售所需的长期投资项目较少,非流动负债就随之降低。由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趋势可以看出,苏宁对负债的控制较为严格,不会因为扩张市场规模筹资而导致负债风险增大,降低偿债能力。
图3.5 苏宁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趋势
(数据来源:2014-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苏宁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处于增长状态,尤其资产增长的迅速,说明苏宁正处于规模扩张状态,而趋势相似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说明苏宁对于偿债的控制很严格。
3.4.2 利润表分析
在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是对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的示例,反映企业经营成果。通某一过研究苏宁的利润报表,可以分析出苏宁的利润变化情况和盈利情况等。下面为苏宁近5年的利润变动情况。
表3.6 2014-2018年苏宁利润表(单位:百万元)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营业收入 | 108,925 | 135,548 | 148,585 | 187,928 | 244,957 |
营业成本 | 92,285 | 115,981 | 127,248 | 161,432 | 208,217 |
销售费用 | 14,105 | 16,645 | 17,451 | 20,636 | 26,067 |
管理费用 | 3,357 | 4,291 | 3,946 | 4,864 | 5,201 |
财务费用 | -67 | -104 | -416 | -306 | -1,234 |
利润总额 | 973 | 889 | 901 | 4,332 | 13,945 |
净利润 | 824 | 756 | 493 | 4,049 | 12,642 |
(数据来源:2014-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
由上表可见,尽管苏宁的业务收入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净利润却并不稳定甚至在2014-2016年期间都在减少。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逐年递增是苏宁转型扩大市场规模的结果,但利润的不稳定甚至减少则是营业成本的增长率高于营业收入。例如,2016年,苏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2%,营业成本增长9.71%,而且销售费用对利润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这更是导致了净利润下降了34.91%。在2017和2018年,苏宁的净利润实现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苏宁对外出售了部分持有的阿里巴巴的股份,导致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其次,苏宁智慧零售作用凸显,网上销售规模增长迅速,2018年,苏宁营业收入达2,449.5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0.35%;而网络平台的销售收入达2,083.54 亿元,占总收入的85.06%,同比上年增长幅度更是达到64.45%。可见,苏宁网络平台已经逐渐成为苏宁销售的主要平台,且交易规模正在快速扩张。
3.4.3 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在某一会计期间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的报表。通过报表可以了解苏宁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分析苏宁的的偿债能力和现金运用情况。本文对苏宁的现金流量表进行整理并且列举了以下六个指标分析苏宁的现金流量状况。
表3.7 苏宁2017-2018年现金流情况(单位:百万元)
2017年 | 2018年 | 同比增长 |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 221,630 | 286,410 | 29.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 228,235 | 300,285 | 31.5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6,605 | -13,874 | -110.0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 | 222,756 | 226,496 | 1.6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 209,319 | 229,506 | 9.6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13,437 | -3,010 | -122.40% |
(数据来源: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
由上表可知,苏宁在2018年经营现金流入和流出均有较大增长,且流出的同比增长率高于流入,导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与前一年相比出现了110.05%的负增长。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可知,这是由于苏宁金融业务在2018年迅速发展使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较大;另外,苏宁充分利用自身的财务优势,拓展销售渠道和规模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供应商的支持和合作。
在2018年,苏宁进行投资过程中产生的现金量增速放缓,产生的投资现净额较去年同比下滑122.40%,说明苏宁投资过程中的现金流出增长幅度增大,这是苏宁根据2018年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的对外投资活动以期扩大市场规模。另外,通过比较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知苏宁2018年的净利润为1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支出138.7亿元,这一差距很大是由于苏宁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造成的,现金流出较大,但是苏宁对外投资带来的收益在净利润中占比较重,所以苏宁的年净利润为正值。
3.4.4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同时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选取了销售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ROE),总资产报酬率(ROA)三个指标分析苏宁的盈利能力。
由图3.6可知,苏宁2014-2018年5年内盈利能力综合呈现一个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经营业绩则是不断提高。2016年末作为一个盈利能力的拐点。2014-2016年苏宁苏宁处于转型阶段,规模扩张成本增加,加之市场竞争激烈,造成苏宁的净利润和销售净利率纷纷下降,从而导致苏宁的ROE和ROA也随之下降。尤其是股东权益报酬率从2.83%降到0.97%,说明苏宁自有资产获利能力减弱并且资产管理和利用率降低,值得管理者的注意。
2017年盈利能力呈现大幅增长,在前面对利润表分析时已经说明,主要原因是苏宁出售了阿里的部分股份,投资收益猛增带动净利润增加,这属于非经营性收入不能作为苏宁盈利能力的判断标准;其次,2017年,苏宁的业绩增长非常好,苏宁的智慧零售已经从理论到落地作用开始凸显。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17年和2018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6.52%和216.20%,说明苏宁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企业盈利基础已经具备。
图3.6 苏宁盈利能力分析
(数据来源:2014-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作者整理计算)
3.4.5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指企业利用各类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它表明了企业的经营差距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本文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析苏宁的经营能力。
表3.8 苏宁营运能力分析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 180.54 | 218.41 | 164.26 | 107.61 | 62.77 |
存货周转率(次) | 5.38 | 7.72 | 8.96 | 9.80 | 10.20 |
总资产周转率(次) | 1.32 | 1.59 | 1.32 | 1.28 | 1.37 |
(数据来源:2014-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作者整理计算)
由上表可见,苏宁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现类似抛物线的先升再降的趋势,2014-2015年苏宁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增加是由于对代垫财政补贴款的收回加大力度;应收账款周转率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下降甚至由218.41次降到了62.77次,这是由于苏宁不断扩大销售规模和并购其他公司带来应收账款的增加,例如2018年,苏宁增加了售后服务收入的规模,子公司 LAOX合并其它公司,带来应收款项的增长,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降低。但是苏宁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过快并且发生的坏账风险过高很可能会影响苏宁的短期偿债能力。
苏宁在过去的五年里库存周转率一直在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苏宁不断优化供应链建设,加强库存管理并且合理配置库存,使得存货规模下降;并且苏宁的全球化带来苏宁商品种类增加,对库存的管理水平下降,这说明苏宁的存货流动性较好,变现能力快,偿债能力强。而苏宁的总资产周转率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是由于苏宁在销售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苏宁一直对外扩大市场规模,总资产也在不断增多,这说明苏宁的销售和对外投资能力较强。
综上可得,苏宁的营运能力整体较好,资产周转速度快且流动性强。苏宁应收账款和库存方面虽存在一定问题但整体的资产营运能力良好。
3.4.6 偿债能力分析
在财务分析中,偿债能力是指在规定的期间内,企业偿还短期和长期债 务的能力。利用企业发布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水平,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和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本文选取三个指标,对苏宁近5年来的短期偿付能力进行了研究。
表3.9 苏宁2014-2017年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流动比率 | 1.2 | 1.24 | 1.34 | 1.37 | 1.41 |
速动比率 | 0.76 | 0.85 | 0.77 | 0.97 | 1.12 |
现金比率 | 0.59 | 0.61 | 0.48 | 0.57 | 0.68 |
(数据来源:2014-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作者整理计算)
就流动比率而言,值越高,说明公司在到期日偿还短期流动负债的实力就越强。由上表3.9可以看出,苏宁近5年的流动比率都在1.2到1.5之间相对稳定,没有较大波动,说明苏宁的短期偿债能力弱于零售业的标准值。通过对这5年的报表分析得知苏宁流动比率较弱是因为苏宁近几年在不断开设线下店铺和进行物流基础建设,使用了较多的流动资金,增加了非流动资产。不过苏宁的流动比率一直在提升,可见苏宁对于短期负债偿还的控制在不断加强。
就速动比率而言,它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由上表,在过去的五年中,苏宁速动比率在0.7-1.2之间波动,前期略弱于理论标准值,2017年之后基本在1左右。考虑苏宁公司所处的零售行业的特性,存货占流动资产较重,而且零售业的商品变现能力较快,所以苏宁的速动比率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就现金比率而言,值越大,企业短期偿付能力就越强。由表3.9,苏宁近5年的现金比率在0.4-0.7之间波动,较理论标准值而言略高。这说明苏宁虽然现金清偿流动负债的能力强,但苏宁的现金类资产过多,即使考虑到零售业商品变现能力强,苏宁对流动负债也未合理利用。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反映。本论文选择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分析分析苏宁的长期偿债能力。
由下图3.7可以发现苏宁近5年的资产负债率呈现V型发展趋势,较理论标准值而言偏高,说明苏宁虽然近期的市场规模扩张过程中使用筹资较多,财务风险偏高,但是苏宁一直在控制其负债比例,降低财务风险;2018年资产负债率增加是由于苏宁进行了25亿元的长期债券发布,用以拓展业务。另外,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存货多,变现快,主要的资产结构是流动资产和负债所以苏宁的资产负债率也相对合理,只是苏宁要控制好不要过高,以免增加财务风险。
图3.7苏宁2014-2018年资产负债率分析
(数据来源:2014-2018年苏宁财务报表,作者整理计算)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宁的偿债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虽然苏宁在负债的使用和筹资控制方面还有不足,但总体来说苏宁的偿债能力近年来 一直保持较好状态。
3.5 苏宁云商公司前景分析
3.5.1 苏宁云商公司的发展前景
基于前面对苏宁近5年的财务报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苏宁近年来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虽然在转型期内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苏宁未来的发展依旧乐观。
苏宁作为传统零售转型电子商务零售的代表企业,它拥有着线上平台和实体店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优势。在2018年国内消费者市场呈现稳定弱复苏态势时期,苏宁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从2018年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苏宁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30.35%,线上零售交易市场增长高达64.45%,苏宁2018年的营业利润增长高达235.09%,苏宁的互联网零售优势明显。自从2015年苏宁与阿里巴巴联手合作以来,全渠道的营销与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使得苏宁的转型进程越来越好,O2O模式的优越性开始凸显。。
在成本费用方面,苏宁近几年由于大规模扩展业务和对新技术的研发,使得苏宁的人员费用、广告费用、财务费用等流出增幅加大,费用率升高,利润就随之减少,但苏宁目前销售状态良好,收入增长快,企也的资产运营效率也在不断提高,预计未来苏宁的费用率也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当然,苏宁拥有的传统零售业的基础,对苏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互联网零售行业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苏宁开设的大范围的线下店铺随着未来流量红利的减少或将成为苏宁竞争的关键。
最后,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取决于许多方面,虽然本文对苏宁近5年的财务情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作了分析,结果发现苏宁未来发展状态良好但这只是分析的一个方面,苏宁未来想要走的更远,不仅需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的控制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及时调整自身战略,积极完成转型,才发展的更好。
3.5.2 苏宁云商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首先,消费的升级为零售行业带来了新的驱动力和发展空间。目前,国内的消费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偏好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消费市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出现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变化。
其次,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改变变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正在逐步扩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以往的商品服务转向娱乐、知识等。
互联网科技的创新和服务业务的匹配刺激了用户消费需求。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智能化设备层出不穷并且在科技遍及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动力。最后,2018年下半年以来,XX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减税降费的政策,零售业得到XX的重点支持且在未来将进一步拉动消费。
(2)挑战
苏宁未来虽然有许多的机遇,但是苏宁未来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在外部环境方面,首先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影响海外销售业绩;其次,电商零售行业全渠道发展之路还很漫长,目前网络零售企业对于全渠道销售基本只做到了“商品供应”程度,技术赋能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发展;第三,健康零售仍是零售行业的重大挑战,目前,许多电商零售企业已经制定了绿色零售的发展战略,但就全行业而言,零售商的信誉,商品的正规合规,平台的口碑等还存在很多问题;最后,未来行业竞争激烈,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频频出手使得价格战依旧激烈。
对苏宁内部而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是苏宁转型过程中新旧动能带来的阵痛,企业内部资产结构、运营方式、消费手段等依旧存在问题;其次,苏宁在转型为电商零售企业的过程中销售太过依赖家电类产品,想要改善还需要苏宁的继续努力。
4 苏宁云商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4.1 苏宁云商的问题分析
总结前文利用哈佛框架对苏宁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评价:
过于依赖家电产品,产品结构不够多元化苏宁最早是做家电销售的并且是传统家电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因此,家电类产品的销售一直是苏宁的核心优势。近年来,苏宁虽然一直在做转型,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中天猫、京东等网络零售巨头已经占据了大半的销售市场,加之苏宁的产品结构较单一,并且与苏宁要实现全品种商品销售的定位不符,所以苏宁要想在网络零售市场继续占据优势还需要坚持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
资产利用率低,资产结构不完善经过第三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苏宁的货币资金和存货在总资产中占比较高,这说明苏宁对于资金的利用率低,资产获利能力弱;而且苏宁近几年业务扩张速度快,对于存货的管理虽一直在加强,但仍旧存在问题,造成资源浪费。
财务风险较高经过第三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苏宁近年来致力于线下开设店铺和建设物流基础,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这使得资产负债率增加,虽然苏宁已采取措施降低资产负债比率但就整体而言依旧过高。再加上苏宁对外投资收购使苏宁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坏账风险增加,所以苏宁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苏宁成本费用增长过快,影响企业利润在对利润表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苏宁从2014年到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略低于营业成本,说明苏宁对外扩张业务的同时成本费用增长同样增加迅速,费用增速甚至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速使得苏宁的净利润持续下滑,虽然在2017年之后苏宁的总利润和净利润猛增但是这主要是出售了阿里的股份造成的,所以,苏宁未来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还有待加强。
4.2 改进建议
通过对苏宁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苏宁在转型期内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全品种发展通过上述分析,苏宁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电商行业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还要在保持核心优势的基础上优化苏宁的产品结构,推进全品种商品发展,开辟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苏宁在生鲜、小店、母婴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要继续坚持下去形成企业品牌。
提高资产利用率,改善资产结构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分析发现,苏宁不仅货币资金和存货占比较重,流动负债的利用效率也不高,这使得公司内大量资产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还增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苏宁应该合理的规划货币资金的留存和筹资资金的利用,完善存货管理制度。另外,苏宁的发展状态良好,苏宁未来也可以考虑发放一定的股票获取融资来避免财务风险增加。
控制成本费用,提升盈利能力零售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加之苏宁在转型期各方面投入较大,苏宁的净利润才会不断下滑,虽然自2017年苏宁净利润开始增长,但主要还是投资收益高的影响。苏宁想要控制成本费用,提升盈利水平,一方面,应积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并且及时关闭经营状况不良的店铺,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另一方面,苏宁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物流优势来减少物流费用。
加大技术研发,健全人才建设智慧零售作为电子商务零售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面,获得了很多企业的关注,苏宁未来的发展战略就是围绕“科技转型、智慧再造”开展的。为保持苏宁科技的领先水准,苏宁应该大力支持技术研发,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和建设,利用苏宁的IT体系真正的建立起能够支撑智慧零售创新发展的核心能力。
提升商品及客户服务质量对于互联网销售行业而言,销售平台提供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一直是电商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对苏宁而言,之前苏宁的传统家电销售给苏宁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忠实的客户,但是,苏宁在网上销售的商品品质和苏宁售后服务的质量是决定苏宁未来能否获得更多流量客户的关键。一方面苏宁应严格挑选供应商,严格控制商品品质,良好的商品可以积累苏宁的口碑,带来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苏宁应专门训练售后服务人员来提升其素质和服务水平,完善售后服务制度,这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5 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崛起,传统零售行业遭到打击,市场迅速缩水,因此传统零售企业为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纷纷寻求创新转型。作为传统零售行业的领头羊,苏宁做出了线上线下结合发展、云商模式等的创新转型,这一改变为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研究分析苏宁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和财务状况对电商零售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寻求转型的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本文运用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出发的哈佛框架,结合战略、会计政策、财务分析、发展前景四个方面,通过对苏宁近五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分析,发现苏宁在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问题,如资产利用率低、财务风险偏高、存货管理不到位等,但是综合2014-2018年的分析而言,苏宁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的转型期,各方面已经初具规模,盈利能力趋向良好,外来发展也依旧乐观。
最后,一个企业的发展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外部环境带来的,也有内部改变引起的。本文对苏宁的财务分析大多依赖于财务报表和文献资料,这些研究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研究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本人知识积累和水平有限,在一些观点和结论上会有想法片面等问题。因此论文的论证程度不够不够深入。
参考文献
- Pierre Du Pont,Donaldson Brown.the Du Pont Sys-tem[M].Kessinger Publishing,
- Alexander Wole.Ratio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Credit Barometer Study[M].Dryden Press,1928.
- Kaplan RS,Norton DP.Putting the Balanced Sorecard to Work[J].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Appraisal Sourcebook,1992(6):6-12.
- Palepu KG,Healy PM,Bernard VL.Business Analysis and Valuation: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s[J].Leadership,2000(25):30-32.
- Peter Walton PI.Where Different Accounting Model Collide[J].Accounting in Europe,2004(16):90-98.
- 张先治:财务分析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 李心合,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J].财经问题研究,2006,(10):67-73.
- 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7.
- 马春爱.构建信用评级中的财务分析新框架:一个现金流的视角[J].投资研究,2011(4):17-19 .
- 张新民.资产负债表:从要素到战略[J].会计研究,2014,(5):19-28.
- 王梦娜.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家电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6.
- 许天聪. 基于哈佛框架对苏宁云商的财务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6.
- 马鸣.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CY公司财务报表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8.
- ]陈璐莹.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对江淮汽车公司的财务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7.
- 蓝花. “互联网+”时代苏宁云商集团战略转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 李甜. 基于互联网业务的苏宁云商和国美零售财务分析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 王富刚. 苏宁云商O2O转型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 夏鋆添.苏宁云商模式实施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05):37-40.
- 陈刚,周婷.新技术视域下的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及实现路径——以苏宁云商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9(01):30-33.
- 徐怀德.浅析财务分析在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24):9-10.
- 王博.财务分析发展历程的国内外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18(18):120-121.
[22]刘灿琼.新背景下财务分析方法浅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2):17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