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愈加严峻,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高。为提高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同时满足银监会提出的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找到合适的融资策略,做到资本结构最优化。本文以商业银行为研究主体,以江苏银行为例,通过深入剖析江苏银行融资渠道和融资布局,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和MM理论得出的财务数据,将江苏银行与其他两家商业银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对比,借以评价江苏银行的融资能力,并找出江苏银行融资策略的缺陷,再结合江苏银行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议价能力等融资能力影响因素为手段,找到江苏银行融资的优化策略。同时以江苏银行为发散点,为其他商业银行的融资策略方针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 融资策略 财务分析 融资能力
1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国家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一直是以一个贷款者的形象出现。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资本充足率等一系列监管指标的提出,融资策略在整个银行的经营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真正让银行重视资本结构的配置是从X次贷危机开始。在那次经济危机中,无数家银行一夜之间倒闭,这一结果并非偶然,正是这些银行对融资中核心资本占比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吸收债务资金所导致的。如何通过融资让银行资产在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的。我国商业银行相比于欧X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自身融资结构的配置,而国内相关文献却屈指可数,并且绝大部分都没有结合我国银行的具体情况,银行管理层无法应用于实际场景。
江苏银行在商业银行排名处于中上游,其资产负债结构和一般研究中的五大行融资结构相比更具代表性。为帮助银行灵活应用融资策略,弥补自身融资结构缺陷,本文以江苏银行为研究主体,目的在于探究具体情况下的银行融资策略,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为其他商业银行的融资策略提供典型案例。
1.1.2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高。为提高银行承担风险能力,同时满足银监会提出的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调整自身融资策略,寻找最佳资本结构。基于以上现实需求,本文着力于对江苏银行融资策略的财务分析,提供相应建议,给其他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提供现实参考。
(2)理论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多关注企业融资决策的研究,鲜有对银行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在这一类型文献中,又主要是集中于对银行融资行为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宏观分析,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情况,本文致力于具体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商业银行融资状况,拓宽了银行融资研究的范围,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银行融资决策的标准和考量因素,促进银行融资策略理论朝着微观方向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企业融资策略研究现状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的一种特殊企业,因此对银行融资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在企业融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企业融资的研究主要围绕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市场价值两个方面。
1952年,由David ·Durand总结提出了三种较为流行的融资理论。第一个是净收益理论。他认为公司的债务来源资金占比越大,所需资金成本越低,公司的市场价值就会相应增加。第二个是净营业收益理论。该理论认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会随着资本结构变化而变化,因而公司价值与企业权益资本占比没有数字联系。第三个传统理论则认为当企业通过负债方式取得的边际资金费用等于权益来源资金的边际费用时,资金成本才会降到最低,资本结构才是最理想的结构。ModiglianiandMiller(1958)提出MM理论。他们认为在无税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权益资金成本与负债权益比成正比;在有税情况下,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随着负债权益比的上升而下降。
20世纪60年代以后,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逐渐流行起来。
Robicheck和Myers(1966)认为,随着公司负债增加,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债权人为此会要求增加回报率,股东也会由此增加一定的监管成本,从而增加公司资金成本。Myers和Mailuf(1983)提出优序融资理论,认为融资应当遵从内部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的顺序进行。
在企业融资理论形成的基础上,银行融资理论得到一定发展。
AlanJ.Marcus(1984)通过对银行的融资构成的分析,通过数据计算归纳出银行决定自身融资结构的考虑因素,并得出结论,认为利率和税率与银行负债比率成反比。Peter S.Rose(2000)年指出,银行的自身规模对资本构成有明显影响,规模较小的银行由于产品和地理分散的程度较低,面临的风险较大,发行长期债券筹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利用未分配利润来提高资本充足率。而规模较大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本债券筹资的能力较强,因此可以在利用未分配利润进行融资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大量的长期债券吸收资本。Gertler.M(2012)假设引入一个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外部股票和短期债务的中介部门,让银行风险内部化,并在此背景下对不同风险程度的经济基本面影响银行资本结构的方式进行分析。Francisco Vazquez和Pablo Federico(2015)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银行层面的数据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认为危机前流动性较弱、杠杆率较高的银行在危机后更容易破产。银行破产的可能性也随着危机前银行的风险承担而增加。
相较于国外理论的发展,我国学术界对于企业融资理论的认识起步较晚,研究也主要以对西方理论实证和运用为主。
张昌彩(1998)发现国内企业存在融资偏好问题,他认为应当发展债券市场,从而提高企业债务融资比例,促进企业资本结构合理化。黄祖辉和孙永祥(1999)发现公司里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小于50%则与公司价值成正比,超过50%则与之相反。杨淑娥(2002)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目的提出明确定义,即在使用最低的资本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陈锦旗(2006)分析2000-2004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通过实证分析了企业盈利性、自身规模和偿债能力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机制,发现国内企业的权益融资最多,且企业盈利性对企业融资取向影响重大。
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学术界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影响企业筹资取向因素和企业如何有效筹资问题予以较多的关注。
杨琦和踪家峰(2010)认为央行对利率的调节,会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改变企业融资方式。范丽红(2014)认为企业现金流量对企业风险有重大影响,进而对企业融资方式提出要求。杨倩和杜文强(2016)认为要从宏微观角度两方面帮助微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完成经营转型。
我国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也带动了银行融资理论的发展。
张维迎(1996)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多为中国XX的政策执行者,因此持有企业股权的银行实际上是国家持有股权。当时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主要就是其中产生的代理问题导致的。张雪丽(2004)提出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到银行资本结构上去,在原来的融资理论上需要专门考虑XX担保这一因素。胡敬新(2007)提出我国银行股本融资存在机构投资者数量少,上市困难等问题,为此,要继续发展金融市场、吸引外资,同时对银行实施制度创新等。解川波等人(2011)指出我国商业银行融资过于偏好长期债券,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首先要满足监管资本要求,灵活应用其他融资方式降低加权平均资本。王炜(2018)提出商业银行融资行为与经济周期成正相关,银行资产规模是商业银行融资各周期行为取向的重要因素:大型银行偏好债务融资,而小型商业银行偏好股权融资。
1.2.2 财务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财务分析最初被应用于银行的贷款业务分析。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信息分析理论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财务分析理论自此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
Pierre Dupont(1919)提出杜邦分析体系。该体系通过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其他财务指标,让财务指标间的联系更加清晰,从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Alexander.Wole(1928)提出“信用能力指数”,以此分析对象的财务状况。MortonMiller和 FrancoMothaini(1958)认为,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应只针对企业的现有会计利润,还应该看到企业资本的机会成本。Pep,Healy,Bernard(2000)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包括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四大分析。Wall A(2011)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注重企业风险防范的比率分析体系,不仅关注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将财务指标进行完整总结和归纳。Hawariah(2014)等人发表了利用财务报告识别公司舞弊的文章,他们通过对包括数目相同的欺诈性企业和非欺诈性企业的样本分析,发现两者之间财务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Cabedo(2015)提出一个风险定量化模型,认为依赖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不能从客观角度说明其正确性,强调要结合其他非财务类信息,才能对企业状况做出综合评价。
理论研究总是基于一定现实基础上实施的。2000年以前,我国对于财务分析理论的研究较少。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术界对财务分析的理论研究才开始渐渐丰富起来。
张先治(2002)总结了当时国内外的财务分析程序方法,归纳总结了适用于我国的财务分析法,具体方法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综合分析、综合评价等。黄世忠(2007)提出要根据自由现金流、资产质量和盈利质量三个指标出发,从企业所处行业状况、财务特点两种角度进行分析。周福源(2012)认为当前的财务分析框架在宏观层次的把握还不够,他建议可以通过产品质量、企业自身定位和其他与经营有关的指标去建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陈胤江(2014)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对携程进行财务分析,对携程的现金流、偿债能力、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携程的发展潜力较大。刘云龙(2016)强调要重视现金流量在财务盈利和偿债能力分析中的作用。刘肖(2018)提出要对传统杜邦分析法进行改进,增加经济增加值、每股净收益和现金流量等指标,并进行了实际应用。无独有偶,肖寒(2019)把传统杜邦分析法和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同时运用在海尔公司的财务分析上,突出了改进后杜邦分析体系的优势。
1.2.3 文献述评
通过对商业银行融资理论的国外研究资料分析和总结,笔者发现,国外融资理论从企业整体概念开始发展,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公司价值为目标,专注融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在企业融资理论基础上,作为分支的银行融资理论则关注银行融资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
国内企业融资理论主要是从探索中国企业融资偏好开始的,利用西方融资理论对中国企业进行实证研究,而银行融资理论则与企业融资理论同步发展,认为银行融资理论在中国需要结合实际来解释中国商业银行融资行为。
与融资理论发展情况相同的是,国外的财务分析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早期财务分析理论注重财务数据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2000年以后,国外学者开始引入非财务指标,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的数据的定量分析,开始走向同时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道路。
国内对财务分析理论的研究主要从二十世纪以后开始兴起。以张先治为首的学者初期主要的工作是归纳总结国外的理论成果,并提出要改进财务分析以适应国情。2010年以后,学术界对于财务分析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是进行实际运用,另一方面和国外学者一样,试图将非财务指标融入财务分析,以期全面真实地反应公司状况。
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银行融资理论和银行的财务分析理论研究较多,但是总体不够聚焦微观,而本文以江苏银行为例,在微观层次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银行融资的具体影响,从而提出较为适合江苏银行的融资策略。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以银行为研究主体,围绕江苏银行,探究具体情况下的银行融资策略,为其他商业银行的融资策略提供典型案例。
本文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企业融资理论以及财务分析理论的文献研究成果,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第二章,对商业银行所处融资背景进行基本阐述。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监管现状和融资渠道,从宏观角度了解银行业整体风险承担能力和目前能够使用的融资方式。
第三章,阐述接下来第四章所需要使用的有税MM理论和财务分析方法理论基础和相关公式,再按照宏观和微观角度分类,探究分析影响银行融资能力的因素。
第四章,对江苏银行融资状况进行财务分析。首先获取江苏银行和其他两家银行的基本情况以及财务数据,计算得出相关的权益资金成本、债务资金成本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等数据,再通过横向和纵向比率分析法分析江苏银行,评价江苏银行的融资能力。接着研究并分析江苏银行融资策略的优势和缺陷,最后提出相应的融资策略建议。
第五章,以第四章对江苏银行的分析为发散点,找出商业银行共同的融资策略问题,再提出相关的融资总体策略和具体建议。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该章节总结上面各章节要点和创新点,以及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发展方向。
1.3.2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参阅调查现有文献获取目标资料,从而能够全面地了解研究内容的一种方法。笔者利用校内资源,如wind数据库、知网等查找了关于融资理论和财务分析理论,从而较好的掌握了融资策略研究的基本方法。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指对既定数据进行数学计算和加工整理,最后得出分析结果的方法。本文正是利用MM理论公式计算出银行各个融资部分的资金成本,接着利用财务分析法中的比率分析法与另外两家银行比较分析优劣势,最后提出相关融资策略建议。
(3)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的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本文通过对银行行业状况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江苏银行经营等方面的优势。
(4)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以具体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定手段研究分析,从而探讨一个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以江苏银行为例,探讨商业银行的融资研究策略在实际中的使用方法。
1.3.3 技术路线
图1-1技术路线图
2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状和融资渠道
2.1 商业银行监管现状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其总资产规模达到203.1万亿元,负债规模达到187.7万亿元。但是,2017年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增长速度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一半,这主要是因为银监会和央行在16、17两年间逐渐加大了监管力度,同业和票据等业务都受到了不同严格程度的冲击。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图2-1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图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图2-2我国商业银行总负债规模图
银行与一般企业相比有着更多的监管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充足率。而根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5%,资本充足率为13.57%,与去年年末相比分别下降 0.10个百分点及 0.08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在 2018年上半年国家对银行风险监管日益严厉的情况下,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减少,从而让表内信用贷款的规模出现增长,使得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下降。
2.2 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2.2.1权益性融资渠道
权益性融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吸收权益资本。权益性融资包括上市、留存收益转资本、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等等。
权益融资方面,银行多以上市或增发股票为主。银行出现这一趋势,原因有二:第一,银行使用自有资本实现的融资规模太小。自有资本来源于银行的留存收益,而商业银行的巨大的存款规模、近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银行的高成本、低利润,从而留存收益规模较小,能够转增资本的资金自然也就较少。第二,是来自监管的压力。随着全球经济日渐不稳定,为防范金融风险,我国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法规,迫使银行必须补充权益资本,而上市或增发股票对于银行来说是最有效的资本补充方式。
另外,对于未上市的银行来说,上市还会带来制度竞争的优越性。没有上市前的银行,其银行制度比较落后,相较于上市银行而言,未上市的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远不如上市银行,即使掌握再多的资源,也无法创造出相应的价值。
2.2.2债务性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的权益性融资未能满足其融资战略需求时,也可以通过增加负债的方式进行融资,包括发行债券、向其他银行借款(例如银行同业拆借)、吸收客户存款、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等等。
吸收客户存款是银行的被动负债,与银行规模、信誉、存款利率等众多因素有关,是银行的主要融资来源,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无法由商业银行完全控制。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吸收客户存款较为划算的融资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日益明显,好在银行及时做出补救措施,如推出网上银行、提高存款利率等等,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银行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而且因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存款分流,银行吸收客户存款也没有以往的高效率。
发行债券、向其他银行借款都是银行主动进行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作用是解决银行融资结构的期限匹配问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权益性融资受阻的情况下,发行可以进行金融创新的混合资本工具成为最佳的主动融资选择。
3商业银行融资能力的财务分析及影响因素
3.1 商业银行融资的财务分析方法
商业银行的融资策略的目的是降低融资风险,减少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本文研究目的是利用有税MM理论中对于加权资金成本的定义,探究减少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方法。
根据MM理论,所得税和全权益资金成本在一般情况下不变,因此债务资本成本率和负债权益比成为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主要手段,使得最佳资本结构成为可能。
因此笔者从债务成本、负债权益比和融资风险三个角度出发,选定指标,寻找银行的融资结构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1)有税MM理论假设没有交易成本,而且个人和公司的借贷利率相同。在这两个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加权平均资本为:
式3-2中,S为权益资本 ,B为税前债务资本,为权益资金成本率,T为所得税税率,
为全权益资金成本率,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RB为债务资本成本率。以上已经介绍了债务成本公式,这里再介绍下文应用到了和资本充足率公式。
(2)负债权益比公式为:
负债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3-3)
(3)资本充足率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3-4)
另外,本文应用了财务分析方法中的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银行的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分析。
比率分析法,就是利用两个财务数据之间的比值关系进行分析,财务比率分析通常包括四种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
比较分析法,简单地说,就是将有联系的财务数据,如财务指标、会计科目金额等进行大小比较,并以此为依据判断相关能力优劣,包括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和趋势分析。
3.2 商业银行融资能力的宏观影响因素
3.2.1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是商业银行融资效果的一个较大的影响因素。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的支持者,因此要保持金融稳定,必须对银行进行监管。我国的银行监管机构主要包括银监会和央行。银监会主要管理的是银行业务层次,如银行高管任职资格审查、银行风险管理、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等。而央行是在更加宏观层面对国家经济进行管理,当然金融也不例外。央行的职能包括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公共服务。对于金融的调控监管,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实现。一旦国家的货币政策或者金融政策发生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势必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银行吸收客户存款;此外,银行的筹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央行提高再贴现率,这样就会使得银行无法以较便宜的价格获取资金,大大增加银行的融资成本。
总体而言,国家政策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他取决于国家通过何种手段进行调控。比如,当国家想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刺激经济发展时,就会购回国债,增加货币量,在这时银行的资金就会变得充裕,银行的融资能力得到提升;而当国家想要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操作刺激经济发展时,银行的存款就会减少,银行的融资能力反而下降。
3.2.2 经济环境与外部风险
银行的融资能力依赖着经济环境。一国经济总是呈现出周期性:当市场经济处于复苏繁荣阶段时,银行收入就会上升,留存收益增加。此外,由于经济的活跃性,居民收入得到提高,存款金额也会上升。从风险角度来看,由于经济的繁荣,企业或者个人的贷款总会因为他们收入目标的实现而得到及时偿还,银行的贷款质量得以保证,从而其经营风险就会降低,银行资产偿还能力得到保障,其信用就会上升,贷款者就会愿意借更多的钱给银行,融资能力上升。在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必须谨慎地拓展市场贷款业务,一旦放贷太多,只要有借款者没有及时还款,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导致银行破产风险急剧增加,这也是X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当市场经济处于衰退萧条时期,丧失收入的居民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就会从银行取出存款,使得银行的客户存款减少,同时由于资产的缩水,银行收入也会下降,相较于繁荣时期,银行的信用就会降低,面临的风险也较高,融资能力就会下降。
3.2.3金融市场化程度
金融市场化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价格机制影响金融产品供给关系,实现对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
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着银行融资能力。以存贷利率市场化为例,市场化程度较低通常意味着利率由国家管控,并非由市场决定,银行即使确定了能够让自身盈利能力最大化的存贷利率目标,也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国家确定的利率并非是能够实现最优配置的市场利率,从而限制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另外,与高程度金融市场化相比,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活力不够,这些因素也直接降低了银行的信用和盈利能力,从而令银行融资能力较为低下。
3.3 商业银行融资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
3.3.1自身规模
自身规模与银行融资能力呈正相关。当银行规模较大时,其相应的资本和资产就比较多,信用也会更高。另外,对于存款客户而言,其存款目的大多以安全性为主,所以大部分的客户倾向于把资金存入大型商业银行,银行融资能力由此得到提高。另外,银行规模也影响着最后贷款人制度对保证银行持续经营的措施。当一家银行的经营好坏能够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稳定性时,其经营、破产风险就会由全体银行承担,一旦其资金出现短缺、破产风险上升时,其他银行就会帮助该银行维持现金流,银行的融资能力就会得到暂时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融资能力的获取是建立在银行破产可能性较高且银行破产影响较大的前提下,对于正常经营过程中的银行,这种融资方式仅仅表现为银行融资潜在能力。同理,规模较小的银行就会出现资产规模较小、吸收客户存款少、最后贷款人制度保障不充分等一系列劣势,从而导致银行融资能力较弱。
3.3.2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全称叫做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资本充足率是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判断银行是否需要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标准,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能够保证银行正常经营发展,因此央行一般都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一定要求。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定义有很多,主要是分母的不同,他可以是存款,负债、总资产、风险资产等。当一个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银行监管要求或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就会被勒令停业罚款,银行客户存款减少,融资能力就会大幅下降;当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时,表明其风险较低,信用较高,贷款者会愿意把更多的资金投入该银行,其融资能力较强。
3.3.3 资金成本议价能力
银行融资能力的强弱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银行能够长期募集到经营发展的现金,第二则是能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到上述金额资金。资金成本是银行占用他人资金而支付给被占用者的报酬,资金成本与融资能力有一定联系:一方面,当银行融资能力较强时,其议价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从而获得低廉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当银行资金成本较低时,表明一家银行在融资方面处于主动一方,对融资成本的议价能力较强。因此,当银行资金成本议价能力较强时,银行融资能力也较强,反之亦然。
4案例分析——江苏银行融资能力、问题和对策
4.1江苏银行概况
4.1.1银行发展现状
江苏银行于2016年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是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他的前身是江苏省内的数家城市商业银行。截止至2018年年末,江苏银行及其子公司总资产达1.93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30.65亿元。江苏银行的前五大股东包括江苏国际信托、凤凰出版传媒、华泰证券、无锡建设发展投资和沙钢集团。
南京银行在2007年上市,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至2018年年末该行注册资本为84.82亿元,总资产达12432.69亿元。上海银行于201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18年末,上海银行总资产20277.72亿元。
4.1.2江苏银行融资渠道
下表是笔者整理的江苏银行融资历程:
表4-1江苏银行融资历程一览表
年份 | 事项 |
2005年 | 数十家银行合并重组成江苏银行,成立注册资本78.5亿元,后增资扩股,补充资本35.3亿 |
2008年 | 发行次级债20亿,于2013年赎回 |
2009年 | 定向增发沙钢、苏宁、三胞集团5.5亿股,资金19.8亿元,变更注册资本为84亿元;发行次级债20亿,2014年赎回 |
2010年 | 增资扩股7亿股,获取资金35亿元,注册资本变更为91亿 |
2013年 | 增资扩股12.9亿股,获取资金64.5亿元,注册资本变更为103.9亿
发行二级资本债120亿元,有权2019年9月赎回 |
2014年 | 发行金融债券90亿元,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
2016年 | 发行A股1154450千股,获取资金72.3亿
非公开发行优先股2亿股,募集资金200亿元 |
2017年 | 发行100亿元金融债券 |
2019年 | 发行可转债200亿元 |
资料来源:江苏银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
4.2江苏银行融资能力分析
4.2.1江苏银行近年融资能力指标变化
江苏银行近五年融资能力指标如下:
表4-2江苏银行近五年融资能力指标
年份
(12月31日) | 2018三季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
资本充足率(%) | 12.48 | 12.62 | 11.51 | 11.54 | 12.17 | |
负债权益比(%) | 1496.90 | 1469.25 | 1798.05 | 1868.94 | 1751.87 | |
债务资金成本(%) | 3.06 | 2.90 | 2.48 | 2.85 | 2.69 | |
权益资金成本(%) | 1.73 | 1.84 | 2.44 | 0.00 | 1.48 | |
加权平均资本(%) | 2.26 | 2.14 | 1.88 | 2.02 | 1.98 |
数据来源:江苏银行截止2018年的五年年报
数据来源:江苏银行五年财务报表
图4-1江苏银行近五年资本充足率变化图
江苏银行资本充足率在近五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对银行监管要求提高,2014至2015年间,江苏银行的贷款业务增长较快,继而导致资本充足率快速下降。在银监会发布新规后,为补充核心资本,江苏银行于201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因此在2016-2017年江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上升了约1个百分点。根据前章银行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当前银行融资现状,江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依旧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这表明江苏银行融资能力在行业内是较差的。但是近期(2019年)江苏银行现已发行可转债,可以为银行补充一定的权益资本,从发展角度来说,未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有所上升,从而提高银行的融资能力。
数据来源:江苏银行五年财务报表
图4-2江苏银行近五年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变化图
如上图所示,江苏银行的负债权益比近五年来逐渐降低,主要在2016-2017年间发生大幅下跌,主要是因为江苏银行在2016年8月2日在上交所首次发行A股上市,极大提高了权益资本占比,同时使得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虽然因此降低了信用风险,但是权益资金的高成本还是使得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有所上升。
数据来源:江苏银行五年财务报表
图4-3江苏银行近五年融资指标变化图
江苏银行的债务资金成本从时间的角度看较为平稳,大约在2%至3%之间,但从2016年年末开始,随着江苏银行优先股、可转债等证券的发行,银行债务资金成本率逐步上升,预计2018年年末突破3%。
江苏银行权益资金成本在2015年降至零是因为银行在该年为上市做准备未发放现金股利,也是2016年发放股利较多,权益资金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从上图可以看出,江苏银行的加权资本成本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债权资本的大幅上升,从而江苏银行债务融资能力出现下滑。
4.2.22018年第三季度银行指标对比
下面是经过处理的2018第三季度三家银行指标对比表:
表4-2 2018第三季度三家银行指标对比表
银行名称 | 江苏银行 | 南京银行 | 上海银行 |
负债权益比 | 1496.90% | 1509.66% | 1136.24% |
债务资金成本率 | 3.53% | 2.80% | 2.56% |
权益资金成本 | 1.73% | 4.58% | 3.45% |
加权平均资本 | 2.59% | 2.25% | 2.05% |
资本充足率 | 12.48% | 12.72% | 13.34% |
数据来源: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201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
数据来源: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201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
图4-4 2018第三季度三家银行负债权益比对比
负债权益比即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一方面,负债权益比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但是一旦负债权益比过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就会上升,另一方面,负债权益比又可以反映银行利用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体现银行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从这一方面来讲,江苏银行的负债权益比较适中,在三家银行中处于中间位置,但仅比南京银行少10个百分点,可以视同江苏银行的财务杠杆与南京银行的相似。
数据来源: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201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
图4-5 2018第三季度三家银行融资指标对比图
根据上文分析可得,江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行业里算是较低的,通过上图也可以看出,江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倒数第一。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的负债权益比小于南京银行负债权益比,而其资本充足率也小于南京银行的,这说明江苏银行的资本中二级资本占比比其在南京银行的要大一些。
根据有税MM理论,权益资金成本会随着银行负债比重的减少而降低,可有上图看出,尽管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要高于江苏银行,但是他们权益资金成本却明显超过江苏银行的成本,这可能是因为MM理论固有缺陷导致的,即公式没有引入代理成本、破产成本,考虑到这些因素后,不难看出,投资者对于江苏银行的信心是高于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的。
如上节所述,江苏银行的债务资金成本不断上升,而从上图可得,江苏银行的债务资金成本是三者中最高的,这与资本充足率成正向关系。尽管江苏银行的权益资本成本比其他两家银行低,但是较高的债务资金成本使得江苏银行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较高,因此,江苏银行有必要通过一定手段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4.3江苏银行融资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笔者得出三个关于江苏银行融资能力的结论:从发展潜力来看,江苏银行未来融资能力会有所提高;从资金成本角度看,江苏银行的权益资本成本较低,债务资金成本而较高,表明江苏银行权益融资能力和债务融资能力差异较大;投资者对江苏银行前景看好。总体而言江苏银行融资能力水平处于三家银行的中等地位。
上述结论以及江苏银行实际情况表明其在融资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有着较为独特的融资优势。
区域优势。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和地域性商业银行,江苏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是地域性银行,其经营范围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区域性银行的典型代表。与江苏银行经营范围类似的是南京银行。截止2018年中旬,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的二级分行数相同,而江苏银行的江苏省分支机构有五百多家,而南京银行仅仅只有约二百家。由此可见,江苏银行的本地网点密集,这不仅方便了客户存款,还提升了公司知名度。
另外,江苏银行本身是有原来省内十来家城商行合并而成,所以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其更容易得到本地XX支持和资源倾斜;在获取信息方面,江苏银行也和当地的企业有着更紧密的联系,企业也愿意在银行存款。本土优势使得银行在江苏本地更容易喜欢吸收客户存款,从而达到融资目的。
信息优势。如上文所述,将银行与本地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江苏银行也更容易获取客户的详细信息,如经营状况、信用程度等,据此银行可以较好地进行客户贷款控制,从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的偿债能力。
但是,区域集中化经营也给江苏银行带来一定的劣势。江苏银行江苏省外设立的网点较少,尽管江苏省内存款市场规模较大,但是其仅占全国市场的一小部分。目前江苏银行经营战略层次上想要立足于国内三大经济圈实施差异化经营,而现状是江苏银行在江苏省和长江三角洲有一定优势,在其他两地江苏银行尚在开拓市场阶段。相较于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江苏银行不会受到来自中央银行的政策倾斜,区域经营也在无形中放大了江苏银行的经营风险。
另外,江苏银行近年来股东频繁变动,导致银行股票需求异常。由于我国有意优化经济结构,不再过分“唯GDP”论,故自2018年以来,上市的商业银行频频出现股东减持的现象,低价亏本售卖股份也屡见不鲜。虽然上章结论表明投资者对江苏银行前景看好,但仍有少量投资者却依旧选择抛股。2018年9月,华光股份公告宣称调整出售江苏银行股票价格,该公司原计划2018年出售全部江苏银行股票。不止华光股份,江苏吴中也于2018年6月发布公告,称成功出售江苏银行股票1191.09万股,成交总额7582.98万元。到2018年12月,南通江山农药化工也宣布减持其持有的江苏银行1000万股权。如此频繁的股票出售,令其他投资者和贷款者不得不有所担心江苏银行真正的发展前景和偿债能力。
4.4 江苏银行融资对策
针对上述江苏银行融资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借以提高其融资能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江苏银行的地理优势明显优于南京银行,但笔者做调查时发现江苏银行的业务模式却不尽人意。江苏银行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地方、服务小微企业和江苏居民。从江苏银行年报可以看到,江苏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和江苏居民,对于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业务较少,仅占对公贷款的25%。贷款业务的单一性实际上反映了江苏银行经营对象的局限性,因此,江苏银行的经营风险是高于其他贷款业务均衡的商业银行的。为防范这种风险,江苏银行必须拓展业务范围,将中大型公司纳入市场客户中。
其次,针对江苏银行经营区域的集中性,想要把经营范围拓展至全国,江苏银行并不需要也无法做到省外网点与省内同样的密集江苏银行,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用最低的成本提高客户存款效率,吸引客户存款。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尽管江苏银行提出要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并与京东金融、苏宁集团等展开网上合作,但是与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相比,银行做的还远远不够。另外,利用互联网技术,江苏银行可以将银行服务以更便捷的方式呈现给客户,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江苏银行要保持股价的稳定,以提高贷款者对银行偿债能力的信心。虽然股价波动并非只有江苏银行一家,但是股价波动对各个银行造成的影响却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银行业的股价策略都是需要保持稳定向好。为保持稳定,江苏银行可以提高股利,提高股东抛售银行股票的机会成本;江苏银行也可以对股东抛售的股票进行回购,避免对股市造成波动。由此一来,只要江苏银行的股价波动低于其他银行,其市场信心就会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从而提高其融资能力。
5 商业银行融资策略
5.1商业银行融资总体方针
银行最优融资结构是指银行在满足投资战略需求下融资成本最低的资本构成,融资策略的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最佳的融资结构,融资策略能够对银行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造成影响,也会影响银行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融资策略是银行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但是遗憾的是,银行融资策略却被绝大多数银行忽视,因为在人们印象中,银行是贷款方,而不是需要资金的借款者,因此,目前银行的融资策略基本是同质化的,未上市的银行急切的寻求上市以获取更多的资本金,已上市的银行一旦出现资本充足率较低的情况,则会继续发行可转债、优先股等,没有明确的、主动地融资战略。
商业银行尤其要注意主动融资策略,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银行的主动融资更加重要,除了要保证融资成本的低廉和资本期限匹配,还需要维持抗风险能力。
下面笔者将根据第三章分析的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和上述分析的融资目的,分别阐述不同情况下的银行融资总体策略。
在国家经济处于复苏繁荣阶段、通胀压力加大时,央行会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就会上升,监管要求会提高,而吸收的客户存款会增加,银行贷款业务也会由于经济繁荣而得到发展,总体而言,银行营运资金依旧需要通过融资补充。这时,银行融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资金期限错配问题,二是保证银行自有资金充足。银行首先需要确定吸收客户存款的“蓄水池效应”给银行带来的具体长期资金数额,找出营运资金的缺额,然后根据融资顺序理论,首先利用内源资金如留存收益等无成本资金弥补空缺。当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发行长期债券,当资本充足率不符合要求或者银行想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时,可以选择发行二级资本混合债券、增发股票等含有权益属性的融资渠道。
在国家经济处于衰退萧条阶段时,央行会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就会降低,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就会适当降低,吸收的客户存款也会减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经济萧条,人们的投资欲望会因为被投资对象的不明朗前景而降低,这时银行存款总会增加。所以总体而言,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银行需要融资的营运资金相比于经济繁荣时期是较少的,银行更应该关注抗风险能力。所以在经济萧条时的融资策略,银行首先要提高信用审核制度的要求,谨慎地评估重要贷款的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计算出潜在的呆账坏账,再确定需要的营运资金差额,尤其要注意这笔差额需要适当扩大以包含对贷款质量的考量。银行应该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或者含有权益性的外源融资,如可转债等以提高自己的偿债能力,次选权益性外源渠道,最后才是长期债券等债务渠道。
5.2商业银行具体融资策略
江苏银行的融资策略与个体的特殊性有关,但是其与一般商业银行的融资策略有着很多相同的目的,除了在上章提到的针对江苏银行的融资策略以外,本节会补充一些一般商业银行的具体融资策略:
5.2.1 充分利用创新金融工具
根据前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偏好利用传统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包括上市、增发股票、发行金融债券、发行可转债等等。而金融工具创新可以避开银监会管制,达到拓宽银行融资渠道的目的。
金融工具是主要指可交易的金融资产。目前金融市场上主要有三种金融工具,第一种是为了降低资金成本而创造的工具,如股权抵押贷款等。第二种则是为转换债权而产生的金融工具,如可转债、可转为股权的贷款等等。最后一种,是为了躲避利率或者汇率波动而产生的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期货等等。
虽然现在国际上银行的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但是在我国由于金融体制不完善等众多因素,我国银行的金融工具创新较少。根据上文金融工具的分类,银行融资方面的金融工具创新主要集中于前两类。除了发行可转债外,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资金提供者发行混合不同性质的债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银行金融工具创新必须符合银监会规定,不能随意创新,否则极易产生金融风险。
以上主要讨论的是主动负债。在被动负债-客户存款方面,没有像主动负债那么严厉的规定,银行的可以有更多金融创新,如针对大额存款的低利率创造出大额可转让存款订单。虽然这些创新主要是为了满足银行业务竞争的需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银行客户存款的规模和融资结构。
5.2.2 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一定的冲击,银行也不例外,昔日的金融中介如今面临着“金融脱媒”的尴尬局面。
首先要明确的是互联网对于银行来说,并不是颠覆者,而是一种可以与之结合的技术,所以银行要做的不是思考去阻止信息化,而是要拥抱他,深化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
针对金融脱媒,本文研究对象——江苏银行提出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的互联网战略,以工农中建交为首的商业银行也都开始把互联网金融作为战略重点,并与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苏宁等展开合作。
2018年,互联网融合在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初现成果:招商银行的手机应用下载用户用户1.48亿,月活跃用户8105万。平安银行的应用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6225万户,月活跃用户2588万户。只要拥有流量,一系列经营策略、产品创新才能顺利变现,为银行创造更多的利润,吸收更多的客户存款,从而提高银行融资能力。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众多好处,银行必须做出深层次改变,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
要注意的是,银行与互联网的融合不能只停在表面,仅仅把服务场地从实际场所改变为手机等移动平台还远远不够。银行必须要从硬件到软件,从机制到文化,做出改变,不止有服务场所的变化,也要有服务效率的变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互联网融合 。
5.2.3 积极引进外资
外资引进是指一国利用具体表现为货币资金、资源、技术、管理模式等等的国外资本借以调节补充货币资金、稀缺资源,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的一种融资方式。
外资引进主要包括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外资包括的形式有:合资租赁、合作开发等等;间接利用外资则主要是通过吸收国外贷款的方式实现的。
虽然我国对于银行引入外资有着严格的限制,如规定外资股权占比不得超过25%等等,但是近期国家和央行方面频频释放出放宽外资管制信号,可以合理预期,国家未来会鼓励更多的外资入股银行。对于银行来说将来通过外资融得的资金将不再是杯水车薪,甚至可以作为获取大额权益融资资金的主要方式。
引进外资对于银行来讲,不仅拓宽了银行权益融资渠道,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好处。第一,引入外资,能够融合国外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银行价值观的认同感,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第二,引进外资,能够帮助银行完善自身的治理制度,使银行成为混合股份制银行,提高风险承担能力。第三,一般银行引进的外国投资者都是来自国际上较大的金融机构、财团,拥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而且能从战略、国际角度去思考入股银行的发展,从而能够大大改善银行的管理状况。
6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和监管现状分析后,笔者发现银行在债务融资渠道方面偏好发行可以金融创新的混合资本工具;权益融资方面偏好公开上市、增发优先股等方式。其次,笔者分析了商业银行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其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经济环境、自身规模、资金议价能力等等。接着本文分析并找出江苏银行的融资问题:经营区域过于集中、股权变动频繁等等,并提出江苏银行要融合互联网和稳定股价的经营战略以提高融资能力。最后,借助对江苏银行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不同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融资总体策略选择:假设银行监管指标达到标准,则在经济繁荣时期,融资顺序先后应为:内源资金、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在经济萧条时期,银行应优先选择内源融资或者含有权益性的外源融资,次选权益性外源渠道,最后才是长期债券等债务渠道。另外,在针对江苏银行的具体融资策略的基础上,笔者补充了商业银行一般性的具体融资策略,包括充分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和积极引进外资。
6.2 展望与不足
相比于学术界以往对银行融资宏观方面的关注,本文把更多的眼光聚焦于具体的商业银行——江苏银行,以江苏银行为发散点,找出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方面的普遍问题。
当然,本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江苏银行融资能力的观点主要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事实上,融资能力的评判标准除了考虑财务因素外,还有政策、规模、地域等不同角度的考量,尽管本文第三章提到了这些非财务因素,但遗憾的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无法量化这些非财务指标。
据此,未来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可以集中在量化银行融资能力的非财务指标上,从多角度出发,利用管理、战略等角度对商业银行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做出新的评判,提出新的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鲍江燕.商业银行融资工具创新——再读《公司财务原理》有感[J].财务与会计,2018(23):84-85.
[2]毕马威中国.2018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暨银行业20大热点课题研讨[EB/OL].
[3]董芸. 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范丽红, 施国洪. 财务供应链节点风险评估研究[J]. 经济纵横, 2014(9):100-104.
[5]刘肖.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与发展研究综述[J].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8(8):76-77.
[6]刘云龙. 基于财务比率和现金流量的杜邦分析体系改进——以上汽集团为例[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6):251-251.
[7]潘建宇. 我国上市银行融资结构对其融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8]万会琴. 银行关联、宏观经济环境与企业投融资行为[D].重庆大学,2017.
[9]王森.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行为与经济后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10]王炜.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融资行为的经济周期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11]肖寒. 杜邦分析体系改进前后的对比分析[D].沈阳大学,2018.
[12]修文娟. 股份制商业银行融资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7.
[13]闫梦. 商业银行融资效率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8.
[14]杨倩, 杜文强.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 36(14):17-18.
[15]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全球银行业研究课题组.银行业经营环境趋稳 进入转型发展XXX——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J].国际金融,2018(04):69-76.
[16]朱佳佳. 兴业银行融资渠道选择分析[D].山东大学,2012.
[17]Choudhary M A , Jain A K . Finance and Inequality : 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s of Bank Credit Rationing[J].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 2017.
[18]Dalnial H , Kamaluddin A , Sanusi Z M , et al. Accountability in Financial Reporting: Detecting Fraudulent Firm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 145:61-69.
[19]Gertler M, Kiyotaki N, Queralto A. Financial crises, bank risk exposure and government financial policy[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2, 59(33):S17-S34.
[20]Kano M .Lending technology and bank strategy[J]. Review of economics &Information Studios,2010,11:35-46.
[21]Vazquez F , Federico P . Bank funding structures and risk: Evidence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5, 61:1-14.
[22]Wall A.Analytical Credits,A study in Brief of the Methods Used to Accumulate,Tabulate and Analyze Information for the Projection of Loans and Credit Extensions[M].University of Toronto Libraries,201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