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无为而治”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道家的无为而治所表现的观念是无为与有为的统一,道家无为而治主张通过无为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道家思想中的万物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而异。“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家的无为而治相对于对立面来说是指一种顺应自然的处事态度,其次无为而治是一种通过制度来强化管理的境界。无为状态下的利他主义和不胁迫是适应自然状态和过程的结果,不受约束的自由是无为自然的结果。

关键词道家;无为而治;行政管理

一、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产生的背景

春秋时代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老子这一个人的特殊生活经验等各种因素对”无为而治”老子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产生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影响和促进作用。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有着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当时的老子的思想形成来源于当时春秋时期的社会环境,从而形成了无为而治的独特的治国思想。

(一)政治、经济因素

在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时也正是”礼崩乐坏”的大动荡不安时期,当时的中国统治者贪婪并且残暴,在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同时也在不断进行迅速的经济发展和不断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创新活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不仅导致中国产生了许多的贵族地主阶级,还直接促进了当时中国手工业和出口贸易和工商业的繁荣和大发展,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直接产生了当时社会经济性质的深刻重大变化,动荡的春秋时代也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国社会秩序的严重崩溃,在此一大背景下的孔老子为此做出了”天下无道”的重大思想变化论断。

(二)社会文化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对于当时阶段的社会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于”天下无道”有着相同的感受,隐者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不愿与当时社会腐败人员同流合污的心理,导致当时社会中的很多有志之士都选择隐姓埋名回避社会独自生活对社会动荡袖手旁观,虽然他们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许多的看法与自己的态度,但是他们隐于世不愿沾染社会的动荡,但是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这些隐世之人的意见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很重要,老子的思想产生在当时的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三)老子个人因素

老子在周代曾经就是一名齐国史官,周代的古代历史渊源与当代老子的政治思想观念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与文化渊源,史官的受命任职为当代老子的政治思想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现代历史证据资料,使得当代老子充分认识了当时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古代政治的成败得失。同时我们也常常可以清楚看到的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传统有着浓厚的南方传统文化历史特色,特别尤其是陈楚华南地区的独特南方文化历史特色,老子哲学思想的成熟与现代社会的不断变革不同时期,处于神话思维向理论思维的转变阶段,陈楚地区富足的文化可以为老子提供灵感,使老子的思想在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思想中独树一帜。

二、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道德经》里面最最要的一种想法就是道,道虽无为,但是道有规律。宇宙里面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万物的运动也都需要规律来制约以达到万物平衡的状态。对于国家的治理来说无为而治就是在国家里实行明文的法律制度,用法律制度来约束管理臣民,老子的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或者用人治国,而是用法治国。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通过老子的思想进行无为而治之后的社会井然有序。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对于帝王来说是表现在用人这方面,帝王如果可以洞察人心、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才放置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法律的约束与分配将任务分发给各个大臣进行完成,治国的方方面面都不一定需要自己来做,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统治者的治国管理方面,还体现在统治者对于一部分人民的较少干预上,就是给予一部分的人民以自由发展。我们现阶段对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的研究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与当时的大环境为前提,对于老子思想的解读需要先从时代的解读开始,只有结合当时的时代特色才能充分地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的要求是以顺应自然为主,不会刻意追求。在政治管理中执政者主要致力于用人和减少对人民的干预,让人民刻意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有的执政者因为自己有着足够的权利与能力,所以这些统治者有的就会专政控制自己国家的人民,这种控制会让人民没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阻碍了人民自己发挥创造性,”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重要的是无为,给予人民足够的空间与自由。但是过度的自由也会滋生很多的社会问题,所以老子提出法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民,二统治者的作用就是维护与制定法律规范,这种思想与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极其相似。

上善若水的管理思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可以滋养和滋养万物。 它是沉默的,没有炫耀,也没有竞争。可以说,它无声地滋润着事物,并愿意向下游流动,这是每个人都讨厌的地方。更为特别的是,尽管水避免了高低起伏,令人反感,但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容忍广阔的土地并汇聚成百上千的河流以形成海洋。 在老子看来,水的这一特性是道的象征,也是人应该拥有的智慧。

老子认为水是最温柔和善良的东西,谦虚和无可争辩的原则是老子所倡导的原则。“世界并不比水弱,攻击强者的人无法取胜,没有简单的方法。”水是最弱的,但可以超过所有的强,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老子希望成为一个像水一样的人,而不会因为自己过分的自私欲望而陷入竞争。我希望领导人能学习水的柔软和优质,并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而不是通过战争取胜。谦虚不会使人变得软弱,相反,由于谦虚的容忍,它可以积聚更多的力量;由于谦虚的镇定,可以产生更明智的思考;由于谦虚的心态,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看起来最弱和谦卑的职位是最有权势和高尚的。

(三)“三宝”中的管理思想

老子对管理者进一步提出“三宝”的管理要求。什么是“三宝”呢?“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仁慈、节俭、谦让的品格。

“慈”作为三宝之首,是管理者应该所具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品质。“慈”是指仁慈和宽容,意味着对人或事物有同情心,对人民宽容,并且对万物宽容。从管理的角度看,就是爱人民。在远古时代,有人说爱人民就像一个孩子。现在,在为人民服务和成为人民的公仆方面,先决条件是要有一颗慈爱的心。管理的基本理论是人本主义的原则。最重要的是,一切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从关怀人民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把群众的一切都放在心上,为人民奋斗。快乐的。无论何时,只有心中有真人,真正为人民做实际事情的领导者才能被称为诚实。但是,仍然有一些平庸的官员失去了“慈善心”。他们失去了良好的管理素质,使党和人民分离,严重损害了党和XX的形象,降低了领导人的信誉。为了消除这种平庸的XX和懒惰的XX现象,管理者应该以老子的“善良,尽责,宽容”为己任,树立自己的管理品格。

老子的第二件宝是“俭”。南怀瑾解释说:“俭不光指外在行为的节俭,实际是指精神的、内在的节省与简化。”心灵中的节俭、精神上的节俭是我们内在的不可或缺的一种优秀品德,这里的节俭不只有买东西需要节俭、生活不能铺张浪费,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净化自己内心的心性修养。

老子的第三件宝是“不敢为天下先”。宋代范应元说:“吾能虚静、谦退、无争,不敢为天下先,又一宝也。”按照范应元的理解,“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尊道贵德,无为而治”,即以不争、处下、居后、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是一种“但开风气不为先”的美好品德。身为领导者,懂“无为”就是要“守静”而“安其内”,对于那些应该轻视的事物,要放得下,能放手时就放手,能不为时就“无为”,不和其他人或物争强,不去改变已经不可扭转的事实。要高瞻远瞩、抓大放小,掌握胜券在握自信的本领,而不是每件事都亲自去做去管,这样“无为”之下的“为”才会显得自然,才会得到“无不为”的效果。

三、道家“无为而治”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顺应自然不妄为的行政管理

无为的管理方式就是按照无为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事物但是恣意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任凭霍乱丛生,而是在行政管理中管理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按照规定的法则来管理但是并不会强制的进行管理,所谓提倡的不言不教并不是都不管,而是言传身教更贴切,身教对于管理来说并不是不实行语言的管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言传身教对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子和庄子对于无为而治的理解是基于天道自然的,他们认为无为之道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对自然进行无为而治的实践。无为而治的观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界的一切运行都是有其规律的,遵循规律是无为的核心观念。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们普遍有着很强的功利心,社会的发展逐渐超越了世俗的限制与生活的局限。推行无为之治可以适当的缓解社会的功利形象,适当的推行法律制度的管理,通过法律制度的约束达到一个国富民强的社会。

(二)行政管理应注重柔性管理

灵活的管理是严格的管理。灵活的管理方式是将注重利益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员工的利益,关心和关爱员工,单位将肯定员工的工作,尊重员工。奉献精神使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注和尊重柔性管理向来是非常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它表现为尊重员工的人格,肯定员工的工作,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让员工能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公司的重视以及肯定,以及公司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地发挥自己的潜在积极能量,非常积极地参加日常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好的一面,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以促进了单位的未来发展。柔性管理通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比较好,也满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柔性管理的主要特点如下:

1.协调性较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工与单位之间以及社会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上级和下级提倡的传统强制性管理模式相比,如今的员工和单位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 该部门采用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为部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公平,公开的竞争,并允许所有员工及时接收部门中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并改善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深入鼓励各项任务顺利开展。

2.效果具有滞后性

柔性管理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开发过程。在此过程中,部门负责人必须不断研究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了解各个员工的特征和生活。花时间与员工沟通,在思考问题时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理想,鼓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充分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科学的管理方法要求员工逐渐适应才能真正利用灵活管理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弹性管理的出现有一定的延迟。

3.灵活性较强

行政机构的日常工作更为复杂,您可能会遇到不同职业和年龄的人。行政机构可以通过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来做出良好响应,该管理方法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充足的空闲时间,从而使员工可以在工作时间内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主动完成各种任务。员工可以随时根据工作内容调整进度和计划,并更加灵活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单位的人员流动性更大,灵活的管理方法也适用于人员调动,从而避免了人员流动对单位正常运行的影响。

4.模糊性较强

灵活管理的规则和系统与公开的规则和系统不同。灵活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歧义,这意味着特定管理系统的实施不符合明确的标准和法规,也没有准确的数据。弹性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机构开展工作。经理的管理能力,并且没有设定评估能力的标准。柔性领导则要求管理者必须对本单位的员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使员工认可本公司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尽量为员工创造比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景,同时应该满足员工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尽可能地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发展,谋求员工与公司在心理及精神需求的相一致。如果员工长期在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工作,他们将继续发展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因此,他们可以主动和自觉地执行经理安排的工作任务,从而充分发挥工作潜力,并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遵循“三宝”:慈、俭、不争

实践表明,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如果一个人自给自足,就必须失去自我并灭亡。应该避免诸如自我表达,自我公义,自满和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问题。领导干部要有仁慈,节俭,谦卑的性格。这与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谦卑,智慧和免受嚣张和浮躁相抵触是值得的,值得高级干部学习。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固然阻止人们前进,但换一种思维方式,你想到的是谦虚的道德人,他们采取一切退缩的策略,以此作为进步自己,以拯救自己和自己寻求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保护方法,也是落后地区和国家追赶和超越先进国家的法宝。

对于高级干部树立榜样,无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示例教学和示例教学比示例教学更为重要。崇尚“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核心,也是道家的主要特点。有很多人把道家的“无为”解释为“无无作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认识错误。 道家的“无为”,不是指无所为或无所做为,而是强调要反对违背自然而然的一种勉强行为,“无为”强调的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作为。

结语

通过对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的思想包含着自己本身的思想与向往,老子的崇尚自然崇尚和平的思想观念与当时时代的儒家思想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出现许多的对立面,比如社会与自然、个人阶级与社会阶级、个人与集体等相互对立的关系,无为而治的思想观念作为具有超前意义的政治思想指导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管理,为了保持国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发展,相互帮助协调良性和谐互动,为整个人类带来和平生活奠定有价值的基础。”圣人无名”注重实际结果而不是成果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虚报和夸大。做事不注重名利,注重实效。脚踏实地做实事。当官,利益在一方,为了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处理好名实关系。正确处理反映企业社会声誉与反映社会经济现实的优势互补作用关系,有利于有效促进全国地方以上实体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宏观调控、增强务实精神、避免虚假报道和夸大其词。

参考文献

[1]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及当代意义[J]. 陶元媛,刘新玲. 管理观察. 2018(13)

[2] 苑聪雯.上善若水·水的智慧[J].少儿国学,2021(07):

[3] 李艳婷.《老子》“三宝”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J].领导科学,2014(26)

[4] 卢薇.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的策略[J].中国市场,2021(11)

[5]稷下道家对老子道家思想的吸收与改造[J]. 孔令晶. 才智. 2020(19)

[6]林语堂对道家精神的重估及价值辨析[J]. 潘水萍. 学术探索. 2020(11)

[7]道家“无为”概念的近代转化[J]. 高文强,李艳萍. 中州学刊. 2020(09)

[8]由“自然”以明道家之心性論[J]. 崔基勳. 国学学刊. 2016(04)

[9]道家思想在乡土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 朱杰,杜彤云,陈其兵.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2)

[10]道家思想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 汪文忠. 今日印刷. 2017(04)

致谢

时间飞逝,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本科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于我来说,在吉林师范大学的四年是一段珍贵而又难忘的经历,它不仅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四年,也是增长阅历,挫折与荣誉同在的四年。这期间的点滴收获,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以及家人的支持。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本论文是在老师指导和关心下完成的。老师不仅在论文上对我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在实习工作中也给予我不少关心。从论文的选题和构思,到后续的修改及最终的定稿,每一步都与老师的指导密不可分。在此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其次,感谢一起度过四年时光的公管1班的全体同学们,正是有了你们,大学本科的四年生活心才显得更加美好和难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拼搏进取的学习精神,和谐温馨的同窗情谊,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在此,我也祝福大家前程似锦,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好。

吉林师范大学以它优美静谧的环境,活跃严谨的学术氛围、优越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给我们求学发展的广阔空间,我将深深眷恋着我的母校,最后祝福母校越来越好,桃李天下。

行文至此,落笔为终。感谢一直陪伴我的家人、朋友、418室友和同学。在此真挚的祝你们前程似锦,咱们有缘再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山水相逢,终有一别,吉林师范大学,我们后会有期!

道家的“无为而治”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道家的“无为而治”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7月2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7429.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7月27日
Next 2023年7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