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纳兰性德是清代的杰出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出名,其诗词在中国的诗词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纳兰性德的悼亡词赤诚真挚,使人不忍卒读,其悼亡词中运用了大量丰富的自然意象,体现着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人性之美。本文在对纳兰性德悼亡词中自然意象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自然意象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纳兰性德;悼亡词;自然意象
引言
悼亡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主要指的是作词者对已故之人的思念和哀悼。纳兰性德是清代所作悼亡词最多的词人,所著的《饮水词》收录诗词三百多首,悼亡词在五十首左右,是纳兰词中的精华所在,其所达到的成就与前人不遑多让。学者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性德道:“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1655年出生于钟鸣鼎食的大家族,文武兼修、聪慧过人,纳兰性德二十岁娶妻卢兴祖之女卢氏,婚后两人幸福美满,恩爱非常。但年仅三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性德哀痛不已,深受打击。在卢氏离世的很多年间纳兰性德为其做了很多悼亡词,有沉痛的哀悼,有对往事的怀念,有对爱情的唱咏,无一不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爱妻卢氏的思念之情。因爱妻卢氏的离世,纳兰性德一改原有诗词中的自然超越的洒脱之性,逐渐形成凄恻哀怨的词风。
纳兰性德所做的悼亡词之所以令人不忍卒读,感人至深,除了其中所包含的对爱妻的真情实感意外,纳兰性德在词作中所使用的意象,大量丰富的意象,特别是自然意象蕴含着纳兰性德的悲情与哀思,人格化的自然意象充分体现了纳兰词中所包含的人性之美。加深对这些自然意象的理解对更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纳兰性德悼亡词中所饱含的情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纳兰悼亡词中自然意象分类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纳兰性德在其所作的悼亡词中一共出现了70多种意象,在层出不穷的所有意象中,自然意象尤其丰富。什么是自然意象呢?自然意象便是和大自然有关,以自然界取材为主的自然存在的一些事物。比如:梨花、莲花、杏花、月、蝶、柳、雨等等,可大体将这些自然意象归为植物意象、动物意象、其他自然意象三类。
(一)植物意象
在纳兰性德所作的悼亡词中“柳”、“梨花”、“芭蕉”等植物意象频繁出现,其中“柳”的出现为植物意象中的首位。“柳”谐音“留”,常常被用来比喻离别,与悼亡之题相契,蕴含纳兰性德对亡妻的缱绻和留恋之情,除此之外,柳枝纤细,摇曳多姿,形似女性,饱含了纳兰性德对亡妻的思念和哀痛。因此,对纳兰性德来讲,“柳”之意象除了指离别之哀痛,也有相思之情意。在《千秋索》中,纳兰性德看到漫天的柳絮内心复杂,发出感慨,空中轻轻飘散的柳絮就像自己离世的妻子温婉的性格,蕴含词人对爱妻的深深思念,由柳絮所引的哀伤之情,也可看出纳兰性德因妻子离世内心充满孤苦和郁闷。《蝶恋花》中,“又到绿杨曾折处”这是词人与爱妻曾共同到过之地,现如今词人孤身一人来到故地,看到绿杨仍旧在,孤独的只有漫游的自己。这里挺拔的杨柳见证二人曾经的甜美,也见证二人的别离,词人再见杨柳内心无限感伤,同时也对往昔之美好无限怀念。《望江南(挑灯坐)》中“夜深微月下杨枝”,夜已深,但纳兰性德因对亡妻的想念难以纾解,独自一人静坐于此,直到月亮从杨柳的枝头慢慢落下,词人依旧难以入眠。由此可见纳兰性德对妻子情真意切,生离死别依旧无法忘情。除此之外,纳兰性德在其悼亡词中“柳”之意象的使用还有十余种,无一不是通过“柳”之意象表达词人对亡妻离世的哀伤和思念之情[1]。
“梨花”之意象也常在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出现,是纳兰性德对爱妻的哀号。梨花曾是爱妻卢氏生前最喜爱的一种花,也是纳兰性德夫妻二人感情世界里的爱情之花。梨花因为其颜色素白,与此同时又和“离”字同音,古往今来被认为是一种象征离别之花。梨花的生命周期极为短暂,生命也极其脆弱,花朵经不住风吹雨打,梨花花瓣也很容易随风飘散,就像自己红颜薄命,早早自己而去的爱妻卢氏。纳兰性德借用梨花的洁白和脆弱的生命特征,表达对红颜薄命亡妻的深深哀痛。“为梨花、深掩重门”“独伴梨花影”“黄昏只对梨花”等等,十几次“梨花”的出现都难掩纳兰性德对妻子的追忆,以及孤身一人在世的孤独和悲凉。除此之外,还有“妙莲华说是推详”之“莲花”意象,纳兰性德借助莲花表达了对妻子卢氏的思念,与此同时也借用了莲花的佛教寓意,纳兰性德向神明祈求,希望能让离世的妻子复生到人间,重回自己身边,这是纳兰在对百姓的效仿,只要心怀虔诚所有的愿望都将成真[2]。“莲花”又有“荷花”之称,“荷”又和“和”同音,这是纳兰性德在词中表达夫妻二人伉俪情深,此外莲花之不染的纯洁气质也如同卢氏一般。另外,花之意向中除了“莲花”和“梨花”,还有其他多种花类,譬如,杏花、合欢花等等,这些花在纳兰性德悼亡词中出现都只有一次,都是为了表达词人对亡妻卢氏的思念以及哀痛之情。
(二)动物意象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也多次出现动物意象,但多是成双成对“蝴蝶”、“鸳鸯”等等,纳兰性德通过这些成双对的动物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与此同时也反衬出妻子去世之后的词人独自一人的孤苦、凄凉和郁闷。比如,“午夜鹣鹣梦早醒”,“鹣鹣”是传说故事中的比翼鸟,常常成双成对出现,与蝴蝶和鸳鸯一起常被人们用来描绘夫妻恩爱,纳兰性德使用这些成对的意象,反衬出纳兰性德失去爱妻之后只剩孤身一人蹒跚前行的孤寂和凄惨。夜深人静之时,词人难以疏解自己对爱妻的相思之苦、悲伤之情。整宿的风声雨声、屋檐的铃声和痛哭声混在一起,没有休止;“春丛认取双栖蝶”词人借用了东晋朝代梁山伯和祝英台“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纳兰性德对离世的妻子至死不渝的感情,抒尽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悲悼,把对妻子永远不会消失的爱寄托于双双化成蝴蝶的美好理想当中;“怕听啼鴂出帘迟”杜鹃的啼声总是充满哀伤和悲怨,感人肺腑,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将杜鹃的啼叫声和人世间悲伤苦闷的事联系在一起。纳兰性德本身就已经因为妻子的离世悲伤不能自已,实在不愿意再听到杜鹃充满悲伤的啼叫声,以至于纳兰性德不敢走出门帘之外。杜鹃本是无心之啼鸣,但听到的人却从中听到了悲哀之情,纳兰性德在哀伤、惆怅之时听到了杜鹃啼血,词人周围都被感染上了一层离别之怨。真真是悲伤凄婉,不忍去听。
(三)其他自然意象
纳兰性德在悼亡词中除了运用“柳”、“莲花”、“荷花”、“梨花”、“双栖蝶”等植物意象以及动物意象之外,还存在其他自然意象的使用,值得后人进行反复品味以及赏析。譬如,“月”之意象在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使用十分常见,可见纳兰性德对“月”尤其钟情。“月”之意象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经常见到,诗人和词人们常常接“月”来表达自己的羁旅愁思或者对家乡亲人们的想念,不仅如此,许多民间故事或者传说当中也常将“月”当作充满神秘性的故事创作体,人们对“月”总是充满无尽遐想,也是美好以及圣洁的代词。在纳兰性德的词中,“月”融入了纳兰性德自身的独特情感以及寄托,带着离愁别绪以及细腻的缱绻,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月”常常会伴有“阴、冷、残、缺”等悲凉冷调色彩。譬如,悼亡词《菩萨蛮》中的“阴月”,词中的梧桐树和“阴月”相互交叠在一起的自然意象,月光阴冷再加上梧桐的冷寂,悼亡词中上阕的意境被“阴月”映衬得凄冷非常,格外引起了纳兰性德对已故爱妻的深深思念之情。除此之外,在纳兰性德其他的悼亡词中,虽然对“月”进行了不一样的描写,描绘的是不同的意境,给读者带来的是不尽相同的体验,但都无一不是诉说着对已故爱妻卢氏的深深相思之情[3]。譬如,悼亡词《荷叶杯》一词中的“烟月”,用充满朦胧的“烟月”这一自然意象所营造的迷离的自然意境为背景,纳兰性德似乎在恍惚中看到了亡妻站在红色的小亭子之下,在这里,“烟月”美丽至极,纳兰性德凭借此种朦胧的“烟月”自然意象以及充满迷离之感的幻觉来表达自己对已故爱妻的如发丝一般的思念,这种方式相较于用“月”直接来表达对人的思念更具有表现力和心意,把纳兰性德的悲痛和对妻子的思念刻写得入木三分。
其他自然意象中,除了“月”,“西风”悼亡词中出现也不少。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西风”一般是秋天,也就是秋风,在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当中,“西风”较为多见。“西风瘦马”表达出门在外的游子之羁旅愁思;“帘卷西风”是对远在他方的丈夫的深深想念。可见,“西风”这一自然意象有多种深刻的内涵。在心思别样细腻的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当然也有了多种别样的意义。譬如,“一半西风去”饱含纳兰性德的深深情伤;“西风吹只影”蕴含着纳兰性德深切的别离之伤痛。纳兰性德的以上总是充满感伤,其中当以情最为重。在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多的是诉说其血泪般的孤寂以及对亡妻的相思。譬如,在悼亡词《浣溪沙》一词“谁念西风独自凉”中的“西风”,“西风”在词的最开始就为全词奠定了悲哀伤痛的基调。纳兰性德明明知道此时的自己已经是“独自凉”,没有人会想到此时的自己,但是偏偏有了“谁念”这样的自问,仅仅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已经让人不忍卒读,痛彻心扉。带来阵阵凉意的西风轻轻吹过,词人在这里说是在被西风吹的身体感受到凉意,其实是纳兰性德自己内心感到悲凉。通过对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研读可以发现,“西风”这一自然意象在纳兰性德的词中常常带着秋日西风所具备的苍茫和孤凉,在秋风自身的孤凉之中也渗透着纳兰性德与生俱来的孤寂和忧郁的内心情感,以及经历爱妻离世之后对人世间事物的感伤。在悼亡词《蝶恋花》中的“只恨西风”是整首悼亡词中的神来之笔,“风吹梦”其本身给人沉迷的感觉,但是这里残酷凌厉的“西风”把本身充满美好幻想的梦境残忍地吹走了,只有纳兰性德孤身一人站立在西风当中。从纳兰性德的所有悼亡词词来看,“西风”这一自然意象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世界里是最残酷的,无情的“西风”可以摧残一切的美好事物,为悼亡词更添一层悲伤的色彩,当然,这也是纳兰性德独特的悲伤[4]。
三、悼亡词中自然意象的特征
(一)自然意象常常损毁、残缺
纳兰性德悼亡所要表达的是自己与妻子于天上人间再无相见之日的无尽感慨和遗憾之情。面对丧妻之痛的人生境遇,作为创作者的纳兰性德对生命有强烈的特殊感受和与众不同的思考。词人对爱妻生命不再的悲伤哀痛发于诗词中常常表现为所观所感之事物的损毁和刻意残缺。譬如,悼亡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一词中,“萧萧黄叶”、“残阳”等一系列的自然意象,纳兰性德满心满眼所见所感都是残缺的自然事物。纳兰性德悼亡词中反复出现类似缺乏生命活力的意象,都是因纳兰性德因爱妻的离世内心孤寂凄凉导致。当词人对妻子想念非常但是发现二人生死相别、天人永隔之时,纳兰性德对生命已经逝世的无奈以及遗憾和懊悔都在这些匮乏活力的自然意象中浓烈地表达了出来。在悲伤凄凉的深秋夜幕下,纳兰性德独自一人站立在充满惨淡的残缺之阳下,静静注视着萧萧扑下的黄叶,这才突然发现这阵阵扑面而来的凉意居然不是西风吹来的,而是孤寂凄苦无人相告的离愁别绪在空气中蔓延。词人在铺天盖地的愁绪当中,往日夫妻二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出现在眼前,昔日美满与当今的残损之相两相对比,更加映衬出纳兰性德孤寂悲凉之惨状。此时满心悲苦的词人刻画不出美满的意象,只有把自己对妻子的相思与爱恋放在生命力缺失的自然意象里,用多种残损和不完美表达以及寄托自己的遗憾和悲哀。
(二)自然意象中多用冷色调
通过对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品读和研究发现,纳兰性德在其悼亡词的创作中自然意象多用冷色调。词中景物充满荒凉,色调冷淡,悲哀凄凉词调贯穿于纳兰性德的全部悼亡词作当中。“梨花”、“新寒”“凉雨”“凉云”“凉月”等许多自然意象“冷”得一脉相承。纳兰性德在悼亡词中将许多客观的自然事物赋予了自身独特的主观哀伤的情感,多种客观的自然事物自然也就染上了纳兰性德本身的主观色彩[5]。纳兰性德在其悼亡词中钟于用具备冷色调特点的自然意象来渲染悲切凄凉的情感,描绘他荒凉无奈的内心世界,读之便可感受到他悲伤彻骨。纳兰性德在词中多次使用最多的“梨花”的意象,便是冷色调自然意象的典型代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梨花”多是白色,白色便是冷色调,“梨花”意象不仅是纳兰性德已故妻子脆弱生命的哀号,也是纳兰性德自身悲伤孤寂的清冷气质与丧妻之痛情感体验的代言,这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精华和魅力之处。
四、自然意象特点的成因
(一)悼亡爱妻
在纳兰性德的爱妻卢氏逝世之后,纳兰性德的哀伤和悲苦难以自已,通过大量作对妻子的悼亡词将对亡妻的怀念与追忆都倾注于笔下,所以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及词作所使用的自然意象中总是透出深厚的悲哀凄凉之情。通过对纳兰性德悼亡词的品读,可以使人深刻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对卢氏的赤诚爱意,也能感受到卢氏对纳兰性德的一片真情。譬如,杜鹃啼血的《南乡子·为亡妇人题照》悼亡词中“午夜鹣鹣梦早醒”用“鹣鹣”啼鸣深切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追忆和悲伤痛苦,读之便可感受到午夜梦回纳兰性德都在听到杜鹃啼血,可见他内心的悲伤和悔恨,纳兰性德深深陷于梦境折磨自己无法自拔,希望以此方法减少自己想念的悲苦[6]。
(二)纳兰性德的自悼
纳兰性德对已经去世的妻子的悼念,除了追忆和深深怀念逝去的幸福美好之外,词中其实也在通过“残缺”的自然意象深切哀悼着自身随着爱妻一起慢慢逝去的理想以及自己充满坎坷的难捱命运。纳兰性德虽然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又是宫中皇帝的一等贴身侍卫,但他虽生于“高门广厦”却常常向往“山泽鱼鸟”,因此性格常常郁郁寡欢,充满压抑以及矛盾[7]。譬如,悼亡词《鹊桥仙·梦来双倚》中,纳兰性德通过窗外的“新月”无端牵出难捱的愁绪,这一弯弯的“新月”已经不再是月亮,而是已故爱妻的月眉,让纳兰性德想起来当时妻子未亡时与自己相陪的时光,寄托了纳兰性德的无限怀念,但无可奈何的是,现如今已经物是人非,这弯把人照得无比清切的月亮,现如今只让纳兰性德在镜中看清楚了自己的影子,白白增添自己内心的感伤之情,只在此时无比悔恨当时没有珍惜日日相守的美好,深爱的妻子最终被无法预料的命运带去,这无法预料的命运带走的不仅仅是深爱的妻子,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深切希望也被一并带走了。
(三)追忆往昔的哀悼
从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不难感受到,纳兰性德在对自己爱妻追悼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具备“残缺”的自然意象、与自己孤苦一人实际情况相反的“成双”的自然意象、以及冷色调的自然意象来表达对已逝的幸福生活的深切思念,纳兰性德这种追忆往昔美好的心理其实也为纳兰性德会使用多种自然意象表达悲切之情奠定了情感基调[8]。悼亡词《采桑子》一词中“零落”、“鸳鸯”、“雨歇”等自然意象描绘出了透出阵阵凉意的雨夜,相互依恋的夫妻二人因世事无常分离,多年夫妻之情化作一场一碰就碎的梦,往事不堪回首,再次回首就已经是沧海桑田。
结语
纳兰性德为逝世爱妻卢氏所作的悼亡词是纳兰性德这短暂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杰作,悼亡词中运用了大量多种自然意象,通过自然意象的巧妙使用,让读者感受到了纳兰性德独特境遇之下内心的孤苦以及悲凉,失去挚爱的痛彻心扉以及深切的思念,对难以预料的命运的无可奈何以及感慨之情。纳兰性德是清朝初期的著名词人,他所作的诗词为清代诗词的发展作出了难以忽视的杰出贡献,但是纳兰性德令人深感悲伤,不忍卒读的杰出词作是以自身的失去爱妻之痛换来的。用情至深如纳兰性德,感情细腻如纳兰性德,这般纠缠,这般深陷于深深的失去挚爱之痛中,爱人早已离世,但是纳兰性德却将自己永远封闭于自己苍凉的内心世界,感受思念带来的阵痛,日日夜夜,无休无止。
【参考文献】
[1]文艺菲.浅谈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运用[J].名家名作,2021(1):78-81.
[2]张艺伟.此处应是天上人间——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部分自然意象[J].卷宗,2020,10(4):344.
[3]李成满.纳兰性德悼亡词意象探析[J].民族艺林,2017(1):156-160.
[4]李成满.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中夜晚氛围的描写–以“灯”意象为中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8):29-31,32.
[5]李成满.纳兰性德悼亡词中夜晚氛围的描写探析——以“月”意象为中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4):97-100.
[6]朱丽娟.草木虫鱼皆有情–论自然意象在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运用[J].管理学家,2014(4):684-684.
[7]卞丽娟.论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意象[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z1):122-122.
[8]李武双.纳兰性德悼亡词中意象群浅论[J].长江丛刊,2017(11):7-8.
[9]陈馨洁.悼亡与自悼——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3):12-13.
[10]吴波.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论纳兰性德悼亡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81-82.
[11]耿丽萍.如水的情如梦的影–论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52-55.
[12]张艺静.纳兰词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情感内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57-59.
[13]李森.论纳兰容若词中的”梨花”意象[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64-66,79.
[14]张梦荣.纳兰性德悼亡词刍议[J].青春岁月,2021(17):10-11,9.
[15]赵静姝.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中的月意象[J].神州,2020(27):2,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