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于学生而言,在语文方面的学习,阅读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阅读提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语文的教学活动在正常的教学中都是以一片片的阅读课本为主,并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理解课文以及诗歌等方面都会更加深刻。所以小学语文阅读一直都需要为学生打好良好的语文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并没有把阅读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些学校中并不重视阅读活动,所以本文从阅读的重要性出发,主要阐述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及对于老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课堂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课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文学科核心素质;教学实践
1 绪论
1.1 小学语文课程基本内涵
在现代教学中,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是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针对目前的语文教学重难点,寻找突破路径,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种人文性较强的科目,是一个集文、史、哲、美为一体的学科,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探讨突破小学语文教学难点策略[1]。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很强烈,很容易出现坐不住板凳的现象,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心志不够成熟,分析能力不够强,理解能力也有限,小学生面对诗歌语言很容易不知所措,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因此,语文诗歌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小学生左耳听右耳冒,认为语文诗歌是枯燥乏味的、晦涩难懂的,甚至看到诗歌就会望而却步。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和难点
2.1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很多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电子产品上,花在语文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那些过分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学生,极容易在面对语文中的阅读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没有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看到阅读题就望而却步。再加上学生平时的积累少,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也有限,导致很难对阅读提起兴趣,分析阅读的能力停滞不前。有很多学生在面对字数较多、篇幅较长、题量较大的现代文阅读时,会出现心浮气躁、没有耐心通篇研读的情况,只是走马观花的扫了一遍,对于文章的内容一知半解就开始做题,导致做题没有思路。这是因为缺少系统的阅读训练,没有很好的领会作者意图,只能理解表层含义却不能理解文章的情感真谛。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2]。
2.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学生的兴趣不足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少,很容易在写作文时词句匮乏、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经常选择生拼硬凑、敷衍了事,硬着头皮完成教师下达的写作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爱写作文,产生厌烦心理。还有的小学生没有生活阅历,缺少生活体验,导致作文中严重缺乏真情实感,内容单一枯燥,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2.2 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
如今的现代文阅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挑战更大。既要有阅读速度,又要有思想深度,理解要有广度,做题才能没难度。学生们私下里胡乱的训练只会感觉语文现代文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其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平时上课讲解现代文阅读时,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引领学生掌握课文的大意,知道并能概括出课文讲了什么事件。再让学生深入研读,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词句语言和行文脉络仔细阅读、深入思考、细细品味,走进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内心世界,研究作者的精巧构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也要要求学生自己在阅读训练时运用这种系统的方法。一篇现代文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可以简单的读,快速的读,基本了解文章大意;第二遍就要带着文后的问题去深入研读,注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细节,圈画出文章中的主旨句或者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第三遍就要细心的读,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技巧,鉴赏文章中或别具一格的、或强大有力、或另有一番风味、或用词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计时,通过对学生系统的限时训练,来帮助学生们提升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 从学生出发,提高上课教学方式
阅读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想,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该学段,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语感。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材料,经验性的知识,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集中性和稳定性差。因此在低年级的古诗文阅读教学中,侧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本学段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局限于感性认识上,教师应创设多种直观、感性,、灵活的教学方式,寓教学于各种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深入浅出地使学生乐于理解探究。例如在教学《咏柳》时,让学生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时,教师出示春风吹拂的杨柳画面,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到是温暖的春风恰似一把神奇的剪刀吹出了嫩嫩的柳叶,这样直观简单地解决了重难点。另外在本学段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古诗文语言精练、押韵、朗朗上口,几十个字就能描绘出奇妙的想象世界,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因此而快速发展。针对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去读,并且多读,互相交流,才能激发和丰富学生阅读的兴趣。
3.2 开启阅读的新篇章
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要求:“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这一概念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尧斯和伊瑟尔创立的接受美学理论。尧斯在《论接受美学》中认为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收主体(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这种心理图式习称“阅读期待,”也叫“阅读视野。”通俗地说,就是面对文本让学生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当读者遇到作品时,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参与到阅读中,使阅读在自身一定的情感状态中进行,即阅读期待。阅读期待主要包括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即读者阅读之前所具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等)和阅读需求(即读者阅读之前时的动机、目标、问题、兴趣等)因素。阅读时,任何读者都有自己的认知图式,阅读目标。这种阅读期待成为阅读的心理动力,支配着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演变过程。阅读期待是开启阅读思维的金钥匙,学生会对阅读对象做出猜测,想象这可是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并使学生阅读兴趣以保持。传统文化离学生生活太远,要怎样形成阅读期待,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4 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该是传统文化的守护人。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作为民族文化的播撒者,语文教师本身应有民族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继承民族的精华。“我们无法设想一个缺乏语文气质、人文底蕴浅薄贫瘠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热爱人类文化的激情;一个麻木了主动创新的自觉意识、大脑是别人思想跑马场的教师,能培养出敢于质疑、富有创新的学生;一个无法与文本作者的思维层次和审美层次对话的语文教师,能创造出高效的教学境界。”因而,语文教师应该首先热爱语文教育,不把教语文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用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把学生引入诗意的语文殿堂,将民族文化的种子植进学生的心灵土壤。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将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深化为自己的人生底色,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用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暗示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将学生带入一个诗化的语文境界。教师更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传统文化教学期望非常强烈,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传统文化教学愿望。教师不懂汉字的文化起源,没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只跟着时尚观念跑,甚至因为不懂传统文化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一个民族的前景就令人担忧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传统文化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生活,做一个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教师必定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不必通过教科书或专门的课堂教学就可以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总而言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用自己优美的教学仪态,富于诗意的教学语言,寻求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对话,为学生创造出美的课堂氛围,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徜徉艺术的海洋。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有一批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功底扎实的教师,这所学校必定能以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扬名于世。
5 结论
总而言之,在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育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教学难点,发挥创新思维,采取上述措施,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汤卫芳.困境与超越: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分析[J].现代教育,2022(01):43-45.
[2]骆梅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J].小学生(上旬刊),2022(01):97-99.
[3]邓飞.智慧课堂下小学语文学习活动实施研究[J].学周刊,2022(01):40-41.
[4]李士萍,徐婕.卓越教师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4):122-128.
[5]蒋敏.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出版者不详],2021:143-14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