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职业压力普遍增大。由于职业的特点,幼儿教师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情绪,而这既对教师自身健康不利,同时也会令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影响。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德江县10所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以教师职业倦怠为研究对象,不仅对其具体表现以及容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说明,还对其成因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教师克服这一消极情绪提供助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老师的工作很复杂,面临着众多不同的成长中的个人及其家庭。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负责教育这些幼儿的人便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通过教学以及自身言行来影响幼儿。由于年龄段的特点,学龄前教师被划分为不同的角色,包括生活照顾者,活动主管,行为观察者等。学龄前教师是继父母之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正是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心理压力,工作时间长等原因,一些幼儿园教师才会表现出明显的工作倦怠,如疲劳,不耐烦和烦躁,缺乏热情和活力,并感到前途黯淡[1]。作为一种消极心理,学龄前教师的工作倦怠将对儿童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学龄前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和原因,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合理的建议是十分重要的。

(二)研究意义

教师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重要人物,言行对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而且要全面认识教师工作中的情感问题,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具有理论和社会意义:首先,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丰富学前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知识,使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况下能够正确面对并合理释放压力,如此不但能够令教师形成的职业倦怠有所缓解,同时也能够预防那些还未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出现这一情绪。其次,从社会意义视角进行观察,在借助访谈法以及数据分析法来展开研究后,可为有关高校和幼儿园开展职前职业培训提供了最新,真实的理论依据。因此,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

作为教师,其产生的这种职业倦怠,其概念是:“由于外部需求超出教师能力而导致的身心疲惫的状态”[2]。首先,教师的工作倦怠表现为:(1)情绪疲惫。精疲力尽的教师常常由于工作热情而精疲力尽,表现出烦躁,冷漠,烦躁等状态。 (2)贬低人性,减少或拒绝与学生接触,讽刺同事,对学生漠不关心,虐待甚至是体罚。 (3)自我贬低的现象,是由于教师感到报酬与报酬不成正比,工作前景不佳,学生无法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导致的,他们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被否定。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统计

此次选择了部分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教师不论是职称情况,还是年龄情况,抑或是幼儿园种类都不一样,在完成相关材料的收集工作后,借助SPSS软件来展开分析工作。

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 表1显示,在情感疲惫,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上,接受调查的学龄前教师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98、1.61和3.97。 该量表使用7分计分方法,中位数3,一般2-3,严重3-4,非常严重。

表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项目数 均值 标准差
情绪衰竭 56 2.9821 .65213
非人性化 56 1.6071 .96028
个人成就感降低 56 3.9694 .75677

1.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1)私立幼儿园教师疲惫情绪比公立幼儿园教师严重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无明显差异,私立幼儿园教师情绪疲惫程度略高于公立幼儿园教师。表2中,此处P>0.05,F=0.183,能够发现,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教师的幼儿园种类不同时,其情绪疲惫维度并无明显差异,下同。

(2)公立幼儿园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更为明显

由表2可知,P>0.05,F=0.173,能够发现,教师的幼儿园种类不同时,其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方面也无显著差异存在。

通过表2能够发现,在三个维度上,教师的幼儿园种类不同时,都无显著差异存在。整体而言,和公立幼师相比,私立幼师具备更严重的职业倦怠感。

表2 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比较

因子 项目数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s F p
情绪衰竭 公办 49 2.97±0.61 0.183 0.670
私立 7 3.08±0.95
非人性化 公办 49 1.54±0.92 2.024 0.161
私立 7 2.09±1.17
个人成就感降低 公办 49 3.99±0.75 0.173 0.679
私立 7 3.86±0.88
因子 项目数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s F p
情绪衰竭 公办 49 2.97±0.61 0.183 0.670
私立 7 3.08±0.95
非人性化 公办 49 1.54±0.92 2.024 0.161
私立 7 2.09±1.17
个人成就感降低 公办 49 3.99±0.75 0.173 0.679
私立 7 3.86±0.88

2.不同年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1)年长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问题突出

通过研究发现,在个人成就感维度方面,当幼师年龄不一样时,其并不会有显著差异存在。当幼师年龄不低于二十五岁时,年龄与其个人成就感成反比关系。

(2)不同年龄教师情绪衰竭及非人性化维度无明显差异

通过表3能够发现,不论是在非人性化维度方面,还是在情绪衰竭方面,都是P>0.05,由此可见,当幼师年龄不一样时,其并不会有显著差异存在。

 

能够发现,不论是在非人性化维度方面,还是在情绪衰竭方面,幼师年龄都与其成反比关系。

因子 项目数 ±s F p
情绪衰竭 小于20岁 2 2.64±1.11 0.551 0.650
21~25岁 30 2.92±0.71
26~30岁 8 3.18±0.72
大于31岁 16 3.04±0.45
非 人 性 化 小于20岁 2 1.70±2.12 2.127 0.108
21~25岁 30 1.89±1.06
26~30岁 8 1.35±0.46
大于31岁 16 1.20±0.67
个人成就感降低 小于20岁 2 3.79±1.92 2.301 0.088
21~25岁 30 3.76±0.65
26~30岁 8 4.07±0.53
大于31岁 16 4.34±0.81
因子 项目数 ±s F p
情绪衰竭 小于20岁 2 2.64±1.11 0.551 0.650
21~25岁 30 2.92±0.71
26~30岁 8 3.18±0.72
大于31岁 16 3.04±0.45
非 人 性 化 小于20岁 2 1.70±2.12 2.127 0.108
21~25岁 30 1.89±1.06
26~30岁 8 1.35±0.46
大于31岁 16 1.20±0.67
个人成就感降低 小于20岁 2 3.79±1.92 2.301 0.088
21~25岁 30 3.76±0.65
26~30岁 8 4.07±0.53
大于31岁 16 4.34±0.81

3.不同教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1)不同教龄幼儿教师非人性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在此维度方面,当幼师教龄不一样时,其并不会有显著差异存在。通过表4能够发现,P=0.286>0.05,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无明显差异。

(2)年长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严重

由分析可知,幼师教龄与其个人成就感成反比关系。在此维度方面,P<0.05,也就是说,当教师教龄不同时,在此维度方面,其有显著差异存在。

(3)不同教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无明显差异

在此维度方面,当幼师教龄不一样时,其并不会有显著差异存在。

 

根据表4显示,F值为1.029,P=0.388>0.05。通过分析表4,我们可以看出,入职5年以内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最轻,个人成就感最高;而入职超过15年的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最为严重,个人成就感最低,而情绪衰竭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因子 项目数 ±s F p
情绪衰竭 0~5年 35 2.88±0.72 1.029 0.388
6~10年 6 3.33±0.62
11~15年 8 3.12±0.51
大于15年 7 3.04±0.37
非人性化 0~5年 35 1.73±1.03 1.294 0.286
6~10年 6 1.77±1.08
11~15年 8 1.45±0.71
大于15年 7 2.00±0.58
个人成就感降低 0~5年 35 3.76±0.68 3.562 0.020
6~10年 6 4.07±0.70
11~15年 8 4.17±0.80
大于15年 7 4.68±0.74
因子 项目数 ±s F p
情绪衰竭 0~5年 35 2.88±0.72 1.029 0.388
6~10年 6 3.33±0.62
11~15年 8 3.12±0.51
大于15年 7 3.04±0.37
非人性化 0~5年 35 1.73±1.03 1.294 0.286
6~10年 6 1.77±1.08
11~15年 8 1.45±0.71
大于15年 7 2.00±0.58
个人成就感降低 0~5年 35 3.76±0.68 3.562 0.020
6~10年 6 4.07±0.70
11~15年 8 4.17±0.80
大于15年 7 4.68±0.74

4.不同职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1)不同职称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总体趋于严重

职称越高的教师,个人成就感越低,如表5中显示,F值4.736,P=0.005<0.01,不同职称教师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有非常明显差异

(2)不同职称教师在情感衰竭与非人性化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表5中情感衰竭与非人性化维度对应的F值分别为1.487、2.333,P值分别为0.229、0.085,均大于0.05,说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上,不同职称教师在上述两个维度上无明显差异。

表5 不同职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比较

因子 项目数 ±s F p
情 绪 衰 竭 无职称 27 2.99±0.75 1.487 0.229
幼二 8 2.57±0.54
幼一 13 3.16±0.51
幼高 8 3.07±0.51
非 人 性 化 无职称 27 2.90±1.10 2.333 0.085
幼二 8 2.08±0.62
幼一 13 2.60±0.85
幼高 8 2.18±0.46
个人成就感降低 无职称 27 3.63±0.68 4.736 0.005
幼二 8 4.30±0.57
幼一 13 4.13±0.74
幼高 8 4.51±0.76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师职业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神圣的,教师在工作中无一不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面对多方压力谨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力求做到最好得到各方认可。作为幼儿教师,考虑到幼儿的特殊之处,加上幼儿教育和其他教育也存在较大区别,必须做好两项工作,第一,保育工作;第二,知识与生活经验的传授[3]。如果将幼师和其他教师进行比较能够发现,前者除了进行脑力劳动外,体力劳动也不可或缺。究其缘由,则是因为作为幼师,除了开展保育工作,致力于家园合作的开展外,还必须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环境的布置,对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关注等等。而且幼儿的年龄都很小,安全意识薄弱,教师在正常的活动中时刻得关注每个幼儿,以防幼儿发生意外。这让教师常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生怕孩子在幼儿园出事[4]。这些都给教师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学前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受到的关注较少;较低的社会地位导致教师的薪水和社会影响力降低,这也是导致学龄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社会因素。

3.幼儿教师经济待遇低

教师对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获得的物质报酬,根据调查,学龄前教师的工资一般在3000-4000元之间,许多新教师的工资在2000-3000元左右。尽管学龄前教师的工资比以前高得多,但仍低于中小学教师。

4.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幼儿园方面,如果幼儿园的管理不合理,甚至管理者对工作的安排出现差错或延误,会严重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例如幼儿园环境布置,作为幼儿园会要求老师做大量地手工来装饰教室且装饰品更换周期快,幼儿园老师很多时候都要做大量的手工,甚至经常加班加点的做手工[5]。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枯燥和劳累的,甚至有的幼儿园不把重点放在教师教学质量上而是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和搞大型活动,长此下去给教师带来很大的疲倦感。另外有很多幼儿园为了短期的利益大量招生,这样就造成了班级的师幼比例不平衡,就给教师带来了严重工作压力,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更容易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6]。

5.幼儿园教师未得到家长的尊敬

民众长期以来对于幼师的认识并不充分,大部分人都觉得幼师工作内容并不复杂,只是同幼儿在一处,唱唱歌跳跳舞罢了[7]。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幼师的工作内容和保姆差不多。上述认知对于幼师从教热情而言是极大的打击,同时许多幼儿的父母,则常常对幼儿教师提出种种要求,而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不会像其它教育能立马看到效果,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长会对教师产生不满,甚至是会指责幼儿教师,长此下去也容易挫伤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建立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释放教师压力

这里的工作环境包括幼儿园的文化和人际环境。一方面,根据研究结果,教师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缓解工作倦怠;另一方面,幼儿园是学前教师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场所,大部分教育活动都在幼儿园进行。研究表明,宽松而民主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缓解职业压力,幼儿园可以通过教师活动等的举行,令幼师在活动中加强交流,减轻日常工作的压力。在幼儿园的文化环境中,幼儿园可以为老师提供制服,并与老师讨论校园文化。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8]。

(二)社会方面应努力宣传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

虽然这几年幼儿教师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幼教是不理解的。所以应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同时我国需要选用合适的举措来令幼师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比如通过对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来对幼师权益进行维护,令幼师能够清楚社会对自身的尊重,同时令幼儿父母清楚幼师不是单单的只是带带孩子,让他们了解幼儿教师的重要性,从而真正的了解和尊重幼儿教师这一行业,才能够从根源上减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机率。

(三)社会改善幼儿教师经济地位

在强调更多的工作和更多的报酬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学龄前教师常常感到报酬与回报不成正比。大多数老师提到了薪水的增加。学龄前教师的工资和社会地位不如其他阶段的教师,这将影响他们的职业身份[9]。改善学龄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个人成就感。为了解决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做得更好,不用担心孩子的教育。

(四)社幼儿园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作为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应该按标准合理的配置班级幼儿人数,保证合理的师幼比例,不要因短期利益大量招生,增加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遇到教师生病请假时,应该及时的调配老师。对于幼儿园的活动或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合理安排或提早通知,给予教师一定的准备时间,减少教师加班,而且应该最大限度的保证大多数教师按时下班。对于教师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出事,幼儿园应该定期对大型玩具进行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加强幼儿园的门卫看守,创建一个安全的园内环境,其次幼儿园也应该给教师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在工作之余也能在精神上得到放松[10]。在周末幼儿园也可以组织一些教师活动,让教师有休息放松的时间。

(五)家长对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

家长各方在面对教师时应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对所持有的期望值进行合理化。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在人们心目中是光荣的,但也面临许多压力,尤其是社会期望值过高时,教师面对这种高期望值在结合自身情况难免会产生恐惧感,害怕自己无法达到期望[11]。所以在面对教师时应予以合理的期望。使努力空间不断合理化,每个教师本质上也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能力有限,因此应予以教师足够的信任,唯有给了他们足够的信任,教师才能够在这种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中不断鞭策自我努力工作。当教师和学校处于一种被信任、被理解的环境中时,内心会感到无比的安宁和自信,也会更加自信积极的工作,并将该职业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12]。因此要想缓解职业倦怠,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结合现实情况合理期待。但是若家长和幼儿园管理者无法真正做到信任教师,并对他们进行抨击,当他们在感到一次次的挫败后难免会对自己当时选择做教师产生后悔,继而以一种消极的情绪进行工作,无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职业发展。

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我得到学生、家长以及领导和社会的信赖。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便是清晰定位自身所面对的工作,他们大多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当理想中的工作和现实存在差距时难免会产生异样情绪所以教师应学会克服这种情绪,努力和孩子们融入到一起,成为孩子亲密的朋友和学习、生活的榜样。若遭遇挫折也不应轻言放弃应对,自己予以鼓励,告诉自己在工作中产生压力和职业倦怠是难免的,只要克服了便是成功。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也并不简单,教师们在开始工作前应积极主动地向周边的前辈们了解工作情况,合理期待未来工作,和周边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平共处,避免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有许多无法做到的事情,这也要求社会各界在看待教师职业及其工作时,应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另外,对于即将入职的教师社会各界也应予以重视,对于那些还未步入工作岗位但即将入职的教师应让他们多多参加教学实践,了解自己将从事的是怎样的行业,拥有正确的认识。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并不单单是个人因素导致的,而是很多因素共同导致发生的。所以这不仅仅需要教师自己的努力,更需要的是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只有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帮助教师走出倦怠的困境,更好的投身于幼教事业中,才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中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Ahmet GÖÇEN. Evaluation of Teachers’ Meaning, Job Continuity, Stress and Burnout Situations in terms of their Spiritual Lives[J]. Kastamonu Eğitim Dergisi,2019,27(4).

[2]Zhu,Liu,Fu,Yang,Zhang,Sh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self-concept, teacher efficacy and burnout[J]. Teachers and Teaching,2018,24(7).

[3]Maya El Helou,Mona Nabhani,Rima Bahous. Teachers’ views on causes leading to their burnout[J].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2016,36(5).

[4]Oksana Huk,Mark D. Terjesen,Lina Cherkasova. Predicting teacher burnout as a func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irrational beliefs[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19,56(5).

[5]Michael Osei Aboagye,Qin Jinliang,Qayyum Abdul,Collins Opoku Antwi,Yasin Jababu,Emmanuel Affum-Osei. Teacher burnout in pre-schools: A cross-cultural factorial validity, measurement invariance and latent mean comparison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Educators Survey (MBI-ES)[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8,94.

[6]齐亚静,伍新春,胡博. 教师工作要求的分类——基于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J]. 教育研究,2016,37(02):119-126.

[7]毛晋平,唐晨. 诚信型领导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4):730-733.

[8]伍新春,齐亚静,余蓉蓉,臧伟伟.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进一步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5):856-860.

[9]范琳,杨杰瑛.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探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J]. 外语教学,2015,36(03):44-49.

[10]胡洪强,刘丽书,陈旭远.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233-237.

[11]伍新春,齐亚静,臧伟伟.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特点与差异表现[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37-42+189-190.

[12]石中英. 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哲学解释[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1):95-98.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8月2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246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8月24日
Next 2023年8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