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所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言传身教“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与行为很难满足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人们的求知欲望与要求。“体验式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面对面教学和实际实验操作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化学课程中问题,并了解问题的产生原因,最终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乐趣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公平的学习氛围,以此来增加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对日后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而在教育部提出的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要求中,更是将化学教学中的体验实践作为重点问题来强调,要求职教老师要以“课堂实践、实验实践、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与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与感悟。另外,从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来讲,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能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以生动的实验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尊重学生创造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求知欲望。因此,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中的实践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2问题的提出
2.1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
2.1.1研究目的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禁锢,体验式教学在在现阶段的工作开展并不是很顺利,在真正实际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师还很少,体验式教学仍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本文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建立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中的实践体系,为体验式教学提供教学策略并研究其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证案例来体验体验式教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以最放松的状态来接受新课内容,并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树立一生为化学研究做贡献的伟大目标。
2.1.2研究意义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意义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教学形态,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实际意义,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发散性思维,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管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提供了前提保障。所以在当前社会教学的大环境下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中的研究与体验式教学模式体系的建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1.3研究现状
2001年“体验式教学”的教育思想第一次在我国的少年代表大会上被提出,从此开启了我国体验式教学的的新篇章,开始涌现出大量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对体验式教学的思想理念进行梳理,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但是其研究的方向大致集中在语言文学或外语语境教学等方面,很少有人将体验式教学带到化学、数学、物理等理科的教学过程中来研究。从我国整个教育界来看,已经意识到体验式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2001年,我国教改委正是开启了基础教学的课改模式,此次改革被称为是我国教育界的“工业革命”。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全面的解决我国基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2002年,由中央教育办公厅颁发了基础教学课程标准,该标准中规定,义务教育范围内的各学科的教学目标要从结果目标和体验目标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纵观全国的体验式教学研究,虽然参与研究的学者与相关工作者众多,但是其研究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体验式教学的价值与授课方式上,很少有人真正的从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2.2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中实践进行研究,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以及行动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学术期刊、专著、上网查阅电子期刊和论文库等方式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现有体验式教学的模式,总结经验和不足。
调查研究法:(1)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际座谈来了解目前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根据所得结果分析在初中化学课程中采用传统模式的利与弊[[]]。(2)以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的形式来了解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中的认可程度与接受态度。
行动研究法: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与实战经验,以体验式教学为指导,在符合学科特点的情况下提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中的实践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对策略进行优化与改进。
个案研究法:对于典型教学案例和典型问题解决的个案,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
2.3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中的实践展开研究,第一章为全文的引言部分,引出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并对体验式教学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系统的交代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依据,介绍了体验式教学的相关含义、特征以及开展价值,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是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保障;第四章为课题的实践研究,通过对案例过程的描述,以及相关结果的比较,得出采取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化学成绩以及学习兴趣都有积极的影响的结论。
3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与价值
3.1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3.1.1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授课老师主动创造出一种自由畅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课堂实验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到主动,由被迫灌输式接受到自主参与动手学习,从而从实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建立学生学习自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战胜对未知困难的恐惧,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3.1.2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1)情境性
说到体验,就会联想到体验对象,往往体验都是对特定的事物进行体验,而本文所说的体验式教学的体验对象是对主客体进行的同时体验,他主要强调了学习情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学习心得与经验,并有效的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去。本课题中提到的情境可以是课堂中教师自主创造的虚拟情境,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总之,就是将学生定位于情境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2)整体性
体验是对既定事物或场景的整体认知,是体验者通过全身心投入后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体验式教学的整体性体现在对阶段性知识的整体实验研究,而不是将一个完整的实验切割成若干部分来加以分析。学生对实验的体验也锻炼着其内心整体素质,体验不是对知识形成认知,更是对学习产生感情的过程。
3.2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3.2.1对学习者主体精神的解放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习者切身参与到授课过程中来,从学习者的主观角度出发,通过课堂情境与实验的实践参与来提高学习的反思能力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最终想要达成的教学结果。所以,从主观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生的实际思考问题的精神也有着极大的改善。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不再是麻木的接收所有知识的学习机器了,而是能够理性的面对权威,在学习中去除知识的糟粕,追求真正的知识精华。体验式教学不光是带来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对学生的主题精神进行了合理的解放与重塑。
3.2.2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能力
体验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由原有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实践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式是所有新知识与新技能学习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模式,所以说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4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4.1实践对象及目的和变量
4.1.1实践目的
随着XXX的到来与新一轮课改的正式实施,在XXX思想的指导下,改变传统枯燥的授课模式,来适应潮流的改变与思想的进步。同时研究体验式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形象,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来确定体验式教学是否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
4.1.2实践对象及变量
本次实践的对象为黑龙江省某市级中学2017届初二(5)班和(6)班全体学生,这两个班级为同一个教师教授,授课内容和进度样,选定(5)班学生为实验班,对其按照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6)班学生为对照班,对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4.1.3实践时间
2016年9月-2017年6月
4.2实践案例
案例展示:石灰石的煅烧实验
【创设教学情境】
语音情境: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文字情境:对古诗文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此诗为著名诗人于谦12岁时的作品,一天他外出游玩时经过一座石灰窑,当他看到清灰色的石头经过大火的煅烧变成洁白无比的石灰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仿佛对煅烧石灰着了迷一般在石灰窑前整整看了一个下午,最后临离开时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古时12岁孩童能有如此感悟,着实令现代人震惊,同时这首诗不光反应了石灰石的煅烧过程,他也是诗人一生的追求。
【引发学生体验】
(1)通过对创作背景的了解让学生独立分析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2)引导学生讨论此诗作者所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总结出作者以石灰自喻,在乱世中不同流合污的清高情趣与决心。
(3)逐句解释诗中蕴含的化学常识。让学生猜测第一句为什么要“千锤万凿出深山”,引导学生猜出石灰石的硬度系数较大,同时为学生展示石灰石样品,并邀请学生上台观察,最后请学生代表用锤子敲打石灰石来验证其硬度大小。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让学生各抒己见,猜测其化学原理,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石灰石化学成分稳定,耐高温。
【通过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展示,用提前准备好的酒精喷灯对石灰石样块进行灼烧,充分还原诗词中的煅烧过程,通过实验引发学生讨论与思考。
【分组讨论】
A组:一致认为石灰石中的钙元素被氧化生成了氧化钙。
B组: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生成了氢氧化钙。
C组:反应中没有氢元素的介入,所以该实验的生成产物中不包含氢氧化钙,而应该是生成了氧化钙。
【设计实验方案】
A组:取少量生成物放入试管,向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B组:取少量生成物置于试管地步,向试管内加适量的水,用手握住试探,感觉有无温度变化。加水后观察温度是否上升
C组:向盛有生成物的试管中加水后,滴入适量酚酞,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随机选两名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取少量煅烧后的石灰石放入试管,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握住试管未发现有明显的温度变化,在向浑浊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发现液体逐渐变红。
【实验总结】
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环境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体验延伸】
实验过后,回来再次解读《石灰吟》,由学生总结诗句中的含意,学生总结的大致意思为:第一句说明石灰石硬度大,第二句说明碳酸钙在高温的环境中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第三句说明石灰石经过煅烧后硬度降低,第四句反应了煅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最后由老师对本次实验进行化学式的总结:CaO+H2O=Ca(OH)2,CO2+Ga(OH)2=CaCO3+H2O。
【课后反馈】
课后访谈:对于老师的这种独特的讲课方式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A:本节课在开始讲课前老师说要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化学课,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当开始上课时幻灯片里播放了很多有趣的图片,同时音响里朗诵起了《石灰吟》一下了就集中了我们的注意力,并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多次让我们分组讨论问题并邀请我们到台上进行实验演示,让我们在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该学的知识,并通过这种方式发散我我们的思维,加深了知识的记忆深度。这节课不仅是我们记住了该学的化学知识,同时也对以前学过的《石灰吟》这首诗有了全新的认识,充分体会了诗人的伟大情怀。
学生B: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他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渴望,通过授课过程中的互动与思考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这节课程中来,通过这节课我不在感觉化学课时枯燥的了,我感觉学习化学知识很有趣,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氧化钙的存在原来也可以用酚酞来进行间接的证明,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过得方法。
4.3效果比较
为了使本文的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笔者进行了专门的案例研究,选取了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个老师授课的两个班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共计92人,将一班中的46人定位实验班,二班中的46人定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教授一个学期,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期结束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
1.化学学习兴趣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高于对照班。
2.学习主动性比较

3.学习成绩比较
结果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第一次月考成绩的比较可看出,实验班的成绩平均分略高于对照班的,经过t检验,Sig.(2-tailed)的值>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化学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结果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第一学期期末成绩的比较可看出,实验班的成绩平
均分高出对照班班将近6分,经过t检验,0.01<Sig.(2-tailed)的值<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化学成绩显著差异。
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成绩三个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1)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实验班明显要好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展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充分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第一次月考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明显,但通过长期运用和发展来看,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验班成绩要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班。以上分析和数据表明:体验式教学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成绩影响不显著,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提高成绩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同时,还是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体验教学在黑龙江省某市级中学初二(5)班和(6)班全体学生的实践,不难发现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在初中化学实施体验教学有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有积极影响,表现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和学生更喜欢在亲身体验中;三是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水平,表现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收集信息的能力均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133-158.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3:7.
[3]王嘉毅,李志厚.论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44-47.
[4]Steven E.Books J.E.Althof,(2014),New Directions For Experiential Learning:
Enriching the Liberal Arts Through Experiential Learning,San Francisco,Jossey一Bass Inc.Publishers,ppl53
[5]Burnard,P(2015)Experiential learning: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vol.7,No.20,pp 127-133.
[6]Jarvis,P(2015)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Routedge,pp2.18.
[7]李梅.体验学习的基本理论与策略[J].广东教育,2013(12):1-2.
[8]缪仁贤.体验学习指导概念论[EB/OL].uankan/2013/3/4.htm.
[9]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一陶行知[EB/OL].人民网(www.people.com).
[10]张铁道.关于体验式教师培训方法的个案研究一论促进成人学习的若干原则.教育科学研究,2017(5):11-15.
[11]吕瑛.化学教学中如何尝试“体验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7):14-15.
[12]平翠,高宗泽.教师教育者的知识基础:荷兰的视觉[J].外国教育研究,2015(3):105.
[13]孙永良.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5(15):30.
[14]李学农.论教师教育的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5(12):55.
[15]荀渊.教师教育者及其自我研究: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新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6(5):1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