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音乐教育对心里健康发展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公众对素质教育中美育越发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应用范围最广、最常见用于实践教学的美学教育手段。同时,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音乐教育能有效缓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公众对素质教育中美育越发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应用范围最广、最常见用于实践教学的美学教育手段。同时,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音乐教育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生的压力和情绪,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实习,我们也发现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着该教育阶段普遍的心理特点,如精力不经中、胆小、不敢表现等。为解决这些不良心理特点,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本文在这些基础上,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实践空间、音乐治疗活动、团体社会音乐活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音乐教育;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论小学音乐教育对心里健康发展的影响
  小学学习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这段时期的学生心理普遍不成熟,在情感和个人意志上也缺乏成熟,因而常常表现出个人的心理状态随着生活和学习情况变化,在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之间不断地转化。人们往往用情绪、心情来表达短时间内内心情感的表现,而心理是个体长期在环境中形成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或过度自信、敏感、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不能适应新环境、学习情绪不当、轻度失眠或抑郁等等[]。
  小学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小学生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它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缓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教师能和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学生之间也能因为相似的兴趣建立更多的交流,促使学生人际交往的协调,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本文在研究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分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将其与音乐教学的关系相联系,发现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健康的意义和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音乐教育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概述

  (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长的素养和家庭关系两个方面,家长的素养一来影响小学生的模仿和心理倾向,恰当的教育方式也能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理解和引导比拳打脚踢更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二来和睦的家庭关系能为学生创建和平友好的生活环境,家长的争吵和矛盾会对学生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和压力,使学生感知爱,对父母关爱的理解能力下降。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尽管近年来体罚学生逐渐销声匿迹,但对于学生的差别对待在很多小学还是很普遍,教师用不自觉的行动和态度对待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此外,大多数小学的学习压力还是很大,近年来我国相继有专家提出要给小学生减负,国家也出台政策取消奥数成绩加分等,但学校为了保障升学率还是为小学生安排很多作业、课后补习等等,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多压力。
  3.社会因素
  近年来新闻屡屡报道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放学后不回家呆在网吧的事件,反映出当前网络时代对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弊端,网络信息的传播使得很多小学生接触到不健康的信息,造成沉溺于网络游戏,缺乏实际生活中与人的沟通,过早地成为“宅文化”中的一员[]。其次,区域文化对学生的心理也影响颇深,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进入城市生活时,会产生迷失心理,城市复杂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感到困难重重,无法适应并和其他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4.个人因素
  小学生在个人认知上尚不成熟,对是非对错的分辨还不明确,很多时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容易出现偏差,难以抵抗一些不良诱惑。并且当前小学生对自身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周围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当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二)学生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1.音乐题材与想象和思维的关系
  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常见题材一般是歌颂精神、表达感情为主,如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歌曲《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或者以亲情为题材的《外婆的澎湖湾》、《鲁冰花》,这些歌曲大多旋律悠扬,情感丰富,适合于小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入门。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注意节奏的快慢,尤其是表达对当时侵略军的痛恨时节奏较快,而到缅怀的部分时节奏稍缓。通过不同题材的音乐教学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活跃思维,这让学生在日后接触相应的知识学习时,有更深刻的体会。
  2.音乐情景与感情和感知的关系
  音乐课上环境和气氛的渲染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曲目起着关键的作用,很多学生的音乐感差,大多数小学都是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因此学生这一主体作用非常明显,良好的音乐情景能带动学生感知音乐表达的感情和思想,如《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要求学生手拉着手围成一圈,老师在课堂中央带动大家合唱,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或许无法充分理解这首歌的创作思想,但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感情能充分感染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友谊这种情感。

  二、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健康的意义和影响

  (一)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压力

  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最初源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活动的模仿,音乐随着人的需要不断发生改变并发展着,它们包含并传递着人类的精神情感,因而人类在接触音乐时很容易找到共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音乐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数不清的音乐财富,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逐渐与音乐融为一体,并在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借助音乐抒发压抑在内心的苦闷[]。部分老师反映,在《送别》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表示内心感到难受和依依不舍,对同学之间的友情有了不同的认识。

  (二)有利于获得心理满足感

  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当人在喜悦时接触活泼欢乐的歌曲,这种喜悦的情绪能延续更长的时间,当人在悲伤时接触缓慢忧伤的歌曲,能帮助人将悲伤的情绪尽快宣泄出去。这恰恰说明了音乐教育能有利于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当人在观看电影时,音乐往往发挥着烘托气氛,提示剧情的作用,与场景相符合的音乐能让人更快地融入其中,以此更加深入地体会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教学过程也是如此,音乐教育能让小学生将音乐与自身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情绪联系起来,在心情苦闷时联想起《欢乐颂》的乐曲时,能激发学生的愉悦感,从而使他们从心理困境中走出来,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有利于提升审美和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美学教育的一部分,综合来说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感知、想象、理解、鉴赏等方面,而音乐教育就是对人在音乐上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在音乐的海洋中徜徉,逐渐发现美,理解美并表现美,并最终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如何创造美,如《梁祝》这首曲目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社会现实的对比,从而更加反映出真善美的可贵,使学生加强对其的审美。

  三、利用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氛围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理解音乐教育的教学内涵,对小学生因材施教。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龄、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乐学气氛。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有较为充分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差异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将所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就能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开展一些音乐知识竞赛,或者分组竞争活动,让学生拥有很强的渴望胜利的心态,从而更加乐于学习知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带动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教学课堂氛围下将自身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首先,音乐教学的内容应当体现层次性和多样性。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进行描述,而是可以进行设疑,给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师适当给与引导和指点,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教师则对其思想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结构层次更复杂的曲目。其次,音乐教学应该弱化理论的部分,加强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情绪选择不同风格的作品教学,详情见表2[]。教师还要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摆脱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其中。
  表2音乐教学内容选择参考
学生心理情绪 音乐风格特征 代表作品
愤怒、暴躁、焦急 节奏舒缓 《琵琶语》、《樱花》、《罗密欧与朱丽叶》
焦虑、不安 旋律流畅、悠扬 《蓝色多瑙河》、《青藏高原》
苦闷、抑郁 旋律欢快 《青春舞曲》、《欢乐颂》、《茉莉花》
身心疲惫 节奏缓慢、放松 《六月船歌》、《G旋上的咏叹调》
内向、逃避 轻松、抒情 《天空之城》、《梁祝》、《寂静之声》、《安妮的仙境》
忧伤、悲戚 旋律优美 《菊次郎的夏天》、《绿柚子》、《嘎达梅林》
难过、失控 坚定有力、积极阳光 《勇敢的心》、《我相信》、《秦桑》

  (三)创造丰富的实践空间

  近年来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关注,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是总体的发展趋势,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课堂,课外和网络三方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要积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每个学生的表现都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课外通过教学实践、户外赏析、电影欣赏、舞台表演等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心理容积,网络上要建立校园音乐网站,将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资源共享,也可以开辟赏析专栏和留言板块,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情绪。

  四、结论

  自古以来,音乐教育就是君子立身的必备教育,而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起点来看,小学音乐教育已经普及到乡镇水平。但目前我国近60%的家庭都需要小学音乐教育,或者说缺失科学而完整的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对小学生心理特征和音乐教育不了解,但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父母都已经或多或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科学合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然的音乐美,打开心扉,温养性格,开发智力。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变健康变优秀,而好的音乐生涯而可以改变命运,改变生活态度,改善小学生表现出的种种不良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童琳.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16,10:230.
  [2]胡环.音乐教育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及影响[J].北方音乐,2016,02:81+83.
  [3]董琳.音乐教育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4,19:73.
  [4]周洁.以小学音乐为媒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54-55.
  [5]聂萌慧,李舒幸.音乐教育对本科非音乐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艺海,2014,12:146-148.
  [6]王秀丽.小学音乐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5,24:111.
  [7]张静.论小学音乐教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音乐时空,2015,22:181.
  [8]刘甜.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208.
  [9]付莉.论述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04:87-88.
  [10]李颖.校外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中国人,2015,24:227.
  [11]李凤真,朱忠琴.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48-51.
  [12]呼潇.论古典音乐教育和普及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J].戏剧之家,2014,07:11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0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0月8日
Next 2019年10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