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在人类的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是我们系统性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从小开始学好数学,想要学好数学又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品质并不是一日促成的,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本文介绍了学习习惯的特征,根据学习习惯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3类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培养策略
一、引 言
(一)选题目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陈鹤琴提出了“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一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3]。
(三)研究内容
本文开始介绍了学习习惯的含义和特征,接着分析了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研究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最后提出了3类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培养策略。
二、学习习惯的认识和影响因素
(一)学习习惯的含义
学习习惯,也称studying habbits,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4]。
(二)学习习惯的特征
习惯是人的行为活动的特征和方式的一种模式化、固定化倾向,它是一种行为方式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重复而逐步形成的,是在生活过程中教育和培养的结果。习惯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多样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还有成长环境也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同的,自然习惯也具有多样性。
2.个体差异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5]。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最近发展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正不良习惯。
3.时代性
人们生活习惯的产生与背景、社会文化、风俗、传统、地理环境等影响。不同时代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同一时代不同社会生活习惯也会不相同[6]。
(三)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也很重要,如果小学学校管理机制单一,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管理制度混乱,教师不重视教育科研活动,就会形成不良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当然,小学学校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也很重要,单一的实践活动没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又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的,一味着溺爱,觉得学不学无所谓,只要孩子开心就好,还有些家长思想观念老旧,给孩子灌输错误的观点,还有些父母不在身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家放任不管,以上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没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学生自身因素
有些学生在家逆来顺受,就是父母亲的上帝,而到学校中是学生,得受到教师的约束,部分学生没法从家里的宝贝这个角色转换到学校的学生这个角色中,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在家里可以做的事情到学校就不可以了,对学生这个角色很模糊,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指导孩子明确自身的角色。
三、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原则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
形成良好的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儿童时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时的工作而是逐步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自动化的学习方式和模式。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能促进小学生学习的进步,所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要是每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非常的轻松,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有促进作用,不良的学习习惯需要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就是说学生是我们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青少年们的思想道德形成情况直接关系着未来的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那么对我们来说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不能跨越的事情。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有实用性的,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盲目一刀切,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存在很多差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我们要经常和家长沟通和学生沟通,以便更好的了解孩子们的心里和生理健康状况,多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奖励机制。
四、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小学第一阶段(1-2年级)培养策略
1.建立新的亲密关系
学生在家的时候和父母是最亲密的,所以在家时他会很信任自己的父母,听从父母。然而小学生刚到学校时, 很多学生会害羞,不和同学和老师沟通,那是对新环境的不信任的表现,所以教师要有耐心、细心、用爱心感化学生,慢慢的和学生建立亲密关系,从而使学生信任教师,就会认可教师,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进行师生互动,扮演购买角色,请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建立信任感,那么教师提倡的良好的数学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就会欣然接受。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是一个小集体,这个班集体的良好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学“一位数的减法” 时,教师设置奖项让学生比赛计算,这样调节学生学习积极性,班级里每个学生都在学习,就没有学生不学习,要是班级有一小部分的学生都在玩,那么接二连三的就会有很多学生也跟着吵闹。所以班集体要建立要有积极向上的班风,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3.家校合作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学校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例如:建立家委会,一起管理学生,根据双方的沟通看学生是否存在不良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奖励机制,对表现好的家长进行表彰,从而带动其他家长一起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家校合作模式,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4.培养学生具备认真听课的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是活泼好动,天真浪漫的,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外力影响,课堂小动作特别多,没法约束自己的行为。部分教师会将这些现象判定为多动症,然后采取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想要学生好好听课,光靠控制学生是不行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导入,精彩有趣的导入是整堂课是否有效吸引学生的关键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除法(1)”时,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小明妈妈煮好了18个美味的鸡腿,准备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5好朋友吃,你能帮助他算一算每个人分得几个鸡腿吗?”通过联系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教师就不用担心学生们的听课问题了。
教师还可以巧用多媒体吸引学生听课,例如,在“认识平均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图片动画,演示平均分是怎么分的过程,形象生动的动图更加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5.培养学生具备正确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也离不开教师的示范,所以教师在板书的时候要做到正确示范,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时,计算23+26-18,2×3+6,23-(56-45)这三种混合运算时,教师示范书写格式,并提醒学生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对竖式计算的横线要用尺子画,能简便计算要简便计算,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教师正确的示范以外,在每日的课堂中要提醒学生具有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发现坐姿不端正、书写不正确时,教师要及时指导改正。
(二)小学第二阶段(3-4年级)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具备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了解新知,要上新课之前,提醒学生预习新课,做好预习笔记,遇到不懂的要做记号,从而培养预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认识年、月、日”时,请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知识,并从家里观察自家的日历,尝试制作一张简便的日历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了,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授课结束后布置预习 单,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具备复习的习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我们观察曲线,就会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9]可见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哪我们要怎样培养呢,教师在课堂要时刻提醒学生要复习,课后让学生做复习笔记,并突发检查学生复习笔记,提高学生培养复习习惯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具备错题集的习惯
错题集对学生来说就是对自己错题的巩固,培养学生养成错题集,可以改善学生的错误率,及时巩固薄弱知 识,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如何培养学生的错题集,鼓励学生将错的题目订正到一个本子上,并上交批改,对完成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培养错题集的习惯。
4.培养学生具备审题的习惯
小学生做题过程中容易粗心,存在看题只看一半,拿到数字直接用,没有读懂题意就写这些现象,教师应提醒学生读题要一个字一个字读,一道题要读三遍,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在解决问题的应用”关于问题里有至多和至少这些关键词,提醒学生把关键字圈起来,找出已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求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读题,请个别学生领读,然后全班齐读,还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看那组读得好,然后对关键字请学生解释,并提醒学生要圈起来。
(三)小学第三阶段(5-6年级)培养策略
1.角色互换
小学生到了5-6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懂事了,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当学生的方式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高段的小学生的自尊兴比较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教师可以采取奖励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评价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小老师,并颁发奖状,从而树立榜样作用,又能让学生体检教师的不容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具备反思的习惯
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反思和质疑的能力,例如:三千克的铁和三千克的棉花,各用去三分之一,剩下的哪个更重?通过质疑发现三千克的铁和三千克的棉花是一样重,反思我们发现都是用去各自质量的三分之一,那么剩下质量的是一样重的。这样通过思考提高学生反思和质疑的能力。老师可以在提问或者解决问题时进行合理的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发现错误,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反思质疑的积极性从而纠正错误。
3.培养学生具备归纳总结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数学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很重要,例如:小学生在学习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时,有的学生会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此时,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仔细思考,请学生回答这样概括是否正确,并请学生说出哪些地方需要补充。最终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个性质还要补充一句乘或除以的这个相同数不能为0。教师再次请学生进行完整的归纳总结一遍,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对除法的商不变性质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结
本文浅谈了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认识,科学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当然,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阐述小学生数学学习培养策略方面上还不够全面,还有其他方面的策略没有提到。并且对预习习惯的策略培养方面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论述不够全面,存在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艳霞.基于“和谐数学”主张的教学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03):85-88.
[2]田璟华.浅谈口诵心惟之于钢琴背谱的运用[D].[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2015.
[3]李治贵.教育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意义[D].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歹墨完小,2017.
[4]张倩雯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养成[D].[1]衢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018.
[5]杨能荣.巧用最近发展区[J].湖南教育(A版),2021(02):50.
[6]徐培轩.面对课程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D].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
[7]刘转霞.浅谈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求学,2021(15):65-66.
致 谢
感谢老师。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