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以《梦珂》、《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

丁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先一批被唤醒的女性作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其作品中体现出了独特的女性意识,向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礼数做出了有胆识的挑战。本文以《梦珂》、《我在霞村的时候》两部作品为列,首先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环境带来的困境及男权话语下带来的困境对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描述,其次从《梦珂》、《我在霞村的时候》两部小说中分析了女性意识的体现,最后,研究了丁玲小说女性意识的意义。

关键词:丁玲 梦珂 我在霞村的时候 女性意识 困境

1. 引言

丁玲是中国小说界比较有特点的现代作家之一,他擅长写女性和女权相关的故事,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在丁玲的小说里,女性意识和平等自由思想非常浓厚,这些作品引导我国文学在女性实践方面迈出了积极而又意义一步。近几年来对丁玲的研究内容大致有几个方向:一是对丁玲女性意识的研究;二是对丁玲文学风格转变的研究;三是丁玲与革命文化的研究。在撰写本文的时候,我依据女性意识这个方向进行查阅,在知网检索,现今关于丁玲小说的研究有2582文献,有523篇是关于丁玲女性意识的研究。如张婷的《浅析作家丁玲的女性意识》;黎思睿的《论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黎宛如的《梦珂:在男性凝视霞觉醒者形象》;吴佳楠的《女性的伟大与悲哀》;张辽民的《一个忍辱负重的倔强女性》等。

综合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我们大体可以发现,丁玲的作品已经被众多后来人研究学习,研究篇目虽多但大部分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悲欢离合以及作品本所的文学价值,从女性视角去分析社会发展,全面分析当代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还不多见。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文本细读法两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批评,加以自身观点和理解进行写作。本文以《梦珂》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进行研究,描述了小说中女性所处环境所带来的困境和丁玲小说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这两部作品都蕴含着女性追求男女平等和社会对女性价值肯定的愿望。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以及其所展现的独特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反映出丁玲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性关怀。她一直高度关注我国女同胞的生存境况,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对当代女性有一定的启示。

2. 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2.1 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困境

梦珂的处于一个重组家庭,家境窘迫。亲生母亲生下梦珂后难产而死,而父亲脾气性格暴躁,骄傲自大,嗜酒成瘾,经常责骂梦珂根本不会关心关爱梦珂并在梦珂十八岁时将老翰林的女儿娶进门作媳妇,她的性格善良贤惠,但又自视清高,她无法接受梦珂这个女儿。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让梦珂想要逃走。她怀着远大的理想毅然走出了自己的家门,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信心和期待。在这段时间里,梦珂是一个单纯、简单、充满正义感的少女形象。看到老师羞辱模特,没有一个人敢站起来声张正义,梦珂勇于站出来指责老师不良行为,保护女模特。在声场正义之后,等待她的不是赞美,而是老师的诽谤和学生们奇怪的眼神。梦珂受不了,于是她选择了逃避,将思想和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回忆中。因此,她时常怀念儿时所经历的事、所接触的人和物,其实这是她在逃避残酷的现实。她已经非常厌倦学校的生活,心中充满了恐惧,她不敢再生活在学校里,她认为自己必须换个好一点的地方继续生活。在好友的劝解下,她逃出学校来到姑妈家住了一段时间。在姑妈家,梦珂遇见了才华横溢、温柔体贴的表哥,让这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初尝到爱情的滋味,这让没有任何恋爱经历的梦珂深陷其中,就在在梦珂想要将自己的心意向表哥表明时,她撞见了表哥与另一个已婚妇女厮混。当梦珂心中动摇时,她又无意间听到了表哥和朋友的对话,发现自己的表哥根本不爱自己,他不过是在玩弄自己而已。梦珂仔细的回想到之前从表哥那里所得的那些体贴、温存和那些动魄的眼光、声音,发觉表哥是个一个非常虚情假意人,梦珂一时间难过与愤怒涌上心头,她再一次毅然出逃。那天夜里,她给姑妈留下一封真情的信就离开了,到哪里去她非常迷茫。

她受伤的心,不想再见那些虚情假意的人,她怀揣着最后一点点希望,进入圆月剧社,幻想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众星捧月的明星。然而,现实和梦想是有差别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会客室、餐厅、化装室……她所见到和听到的,都是那些红红绿绿的演员或导演粗俗的话语,男女演员打情骂俏,大腿被扭后发出的叫声,以及种种调情卖弄的眼光,整个剧社的人都是那样嬉笑、交谈着,玩着。渐渐地,她发现剧社并不是她自己心中所幻想的那样单纯,剧社里的人当着她的面,高度评价她的长相出众,这让她感觉非常不舒服。在剧社中,没人安排梦珂演戏和看剧本,最后的梦珂实在受不了,这时导演为了应付梦珂才勉强打发梦珂去演了一个小角色。在剧社不需要演技,甚至不需要任何台词,只需要打扮的像野鸡一样,装装样子,跟男人们周旋,满足男人们的欲望。最后,梦珂成为了受观众欢迎的女明星。是她靠出卖自己的色相换来的,梦珂也痛苦迷茫过,但她还是选择了忍受。在这样一个不堪的环境中,梦珂内心是拒绝的,但她从始至终没有做出一点点的反抗,只是默默的忍受并接受,最终向现实社会低头。逃离家庭和学校珂,进入社会,梦珂不知道社会是一个更复杂的环境,社会这个大染缸彻底把梦珂彻底变为男人欲望下的产物,促使梦珂的梦想破灭,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2.2 男权话语下带来的困境

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性以性别优势,逐渐代替女性占据家庭和社会的主导地位,随着社会文化的演变,形成父权制度文化。在父权制度的影响下,形成了男性主宰和女性服从,男性优越和女性低劣的生物链。女人的位置始终由男人进行决定。男性社会不会正真的去了解、体会女性的感受和经历,只关心女性到底有没有成为他们心中所想的样子。文本中,贞贞的生存经历生动印证了男权对女性的打击,展示了女性被男权社会欲望化的场景。带着为解放事业献身的功绩和一身的病回到自己家乡的贞贞,并没有得到村民的欢迎和钦佩,人民都把她当成了生活中的另类,把她当做一个被社会遗弃的玩物。天气很冷,人们对她的好奇心却非常的热。在严寒中,这些人探着肩、弯着腰,在院子中翘头看着,进而你看我、我看你,低头私语,好像在谈论着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中,一些陈腐思想已经将人心熏染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在底层群众中已经成为真理,并且成为大家的道德底线,它潜藏在同为受苦受剥削一族的民众心灵深处,贞贞为革命的付出和成绩无法掩盖她失去贞操的污点,在封建思想严重的小乡村,到处充满着对她的议论、诋毁和调侃。那娃儿向来就疯疯癫癫的,你没看见她早前在街上的样子吗……一些男性对她另有偏见。比如,杂货铺老板就不断地说,“亏她有脸面回来”。就连同样受压抑的女人们也非常卑视她。她们三五成群议论着,有的甚至说她“比破鞋还不如”。甚至有一些妇女自发对比,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她们认为有了贞贞才发现自己的圣洁,因为自己没有被人强奸过。

3. 丁玲小说中的的女性意识的体现

3.1 《梦珂》中的女性意识

3.1.1 女性意识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打下了思想基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五四运动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妇女问题随之提出,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丁玲塑造了梦珂这一人物,梦珂逃离原生家庭去上海读书,这是她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为了学画画,她积极到学校进行学习,她认为学校是一个圣洁的殿堂,她在这里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她却看见一些不敢相信的现实,红鼻子男教员当众对女模特进行非常放肆的羞辱,这一切没有人理会,也没有老师和学生出来予以制止,甚至没有学生出来进行反抗,大家都觉得这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只有她上前帮那个女模特披好衣服,并耐心的安慰她。这实际上是她思想意识的第二次觉醒。从此,她觉得自己心中最为神圣的艺术殿堂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冲击,她的梦想因此而支离破碎。在反复思索后,她逃离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学校。在辗转之后她来到上海投奔自己的姑妈。在姑妈家里,梦珂与表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情,同时她也获得了久未的爱情。教员朋友对她特别好,就在梦珂以为幸福生活突然降临时,残酷的生活再次将她的梦击碎,她偶然发现表哥竟然和一个家庭妇女私下鬼混,最终发现自己仅仅是表哥玩弄的对象而已,教员对她也并非真心。梦珂再次选择了逃离,她在离开姑妈家后,经济来源就断了,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打击,为了避免回到家里履行自己难以忍受的婚约,她毅然在外漂泊,但在社会上她没有立足之地,最终只好选择到剧社工作,这是她思想的第三次觉醒。在剧社,她靠卖色相成为受社会各界欢迎的明星,在城市中过着奢华的生活。但此时,她也成为众多男性放纵自我追逐的对象,就此她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沉沦。小说的结局虽然悲惨,但作者借梦珂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女性意识的话题,她们从家庭出走后想要进一步融入社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依靠家庭和其他男性,她们不但也没有生活来源,想要活下去都是困难的。

在与梦珂下棋时,两位男性对她的外貌进行了品评与交流。梦珂对这种情况是不知情的,而作者却非常明白表哥的动机,他们表面温柔体贴,但实则暗藏着不可告人的色情思想,也即了解都市生活商品市场上的男性行为准则。她不知道如何是好,当着面来评论她的美,好像在谈生意,但梦珂没有高声叫喊,也没有任性地斥责,她只是无奈地忍受着自己内心的气愤。通过复杂的招聘程序,她正式成为演员。这时,她对男性的长时间关注已经比较自觉了。她发现导演对她进行长时间盯着看,这让她的内心非常不愉快,尽管她仍是选择了服从,而当着她的面议论她的身材和相貌,更是让她觉得是奇耻大辱,可是她又不得不隐住,忍受这些目光,现实让她深深懂得社会对女性的不公。

面对充满欲望的社会,她无奈的忍受着,继续融入这个社会里面去。自然,天长日久这种情景慢慢习惯了,慢慢的她可以从容面对了,但她的忍受力日益强烈,她的定力让她能够忍受非常的侮辱。至此,一个纯洁的女性被黑暗的社会所腐蚀和吞没了,但是这种忍受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对封建遗留的男权社会无声的反抗,是对女性尊严的呼唤。

梦珂之所以有女性意识,正是因为她生活在五四运动以后。在经历了五四的洗礼,中国人的身心都得到触动,他们日渐觉醒了。她是一个正义、果断的女子,在女模特事件中她第一个站出来为其抱不平,当她发现姑妈家充满了欺骗时,她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虽然前途迷茫,但她仍然选择继续在社会中漂泊。

3.1.2 女性对男权的质疑与反叛

一般来说,女性觉醒有两个标志:一是女性肉体及意识的觉醒;二是对以男性社会的怀疑以及对婚恋自由的重新审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一直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她们被这个世界所摧残和伤害。随着自由思想的传播,一些觉醒的女性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五四运动后,女性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但男性仍是社会的主体,他们依然统治着这个世界,而女性只是他们的“附庸”而已,男女之间依旧没有平等。因此,男性形象进入女性的视野,一些作家开始以女性角度来刻画男性形象,展现新时代女性的思想和生活。在男权社会中,女性遭受的不公和奴役,被无情的展示了出来。丁玲是第一个打破传统束缚,探索以女性视角创作的女作家。她完全颠覆了我国古代沿用的写法,创作出觉醒后的女性以及她们的独特审美价值,从此,男女在小说中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男性不再是高大、勇猛,女性也不再是他们的附庸。因此,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是大胆刻画女性的欲望,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男性权威的衰落,对男权社会提出质疑和反叛。

笔者研究发现,在丁玲的大部分作品中,女主人多受过教育,她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感受世界的不公但又找不到出路,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旧思想严重的男性。他们在丁玲的作品中不再是高大、勇敢的形象,也不再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这些女主人公都尝试通过奋斗来改变命运和地位,她们无一例外是四处碰壁,他们开始质疑这个社会并进行实质性的反叛,呈现出一定的主体意识。

来到大都市的梦珂,遭遇了艺术、男教员、表哥与朋友的侮辱和亵渎后,她认识到这些男性的外表下有一颗卑劣的灵魂,于是她选择断然离开他们。即使如此,梦珂也不愿意回到家中听从命运的安排,她在社会的夹缝中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毫无疑问,这些男性是粗俗、委琐的,让新时代的女性瞧不起。相反,女性的光辉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他们通过努力,在争取自己的选择权与决定权。

在丁玲早期的作品中,是通过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的描述,来体现他们地位的变化,女性的觉醒为淹没在封建社会中的弱小同胞寻找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书写他们在探索与抗争中的遭遇,通过她们与环境的互动,抒写他们的情感和生活困惑。

3.2 《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女性意识

3.2.1 女性对封建礼数的抗争

在旧社会,封建礼数压迫着女性,倡导女子只能依附于男人,较于男子的“三妻四妾”,女子的“贞节观”,深深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导致男女关系极大的不对等。在中国传统的人伦观念中,爱情是得不到重视的,女性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子女必须听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女性抱怨着命运的不公平但又不敢反抗,并继续将人生的希望寄托于男性身上。而丁玲笔下的贞贞却与之不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声音响彻中华大地时,贞贞依旧无法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大事,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贞贞的父母给她谈了一门亲事,想把她嫁给西柳村的米老板。米店老板为人老实憨厚,家境相较于其他人算是富裕,先前有过一位妻子但已经离世了,并且岁数快到三十岁了,贞贞嫁过去相当于是正妻并且可以衣食无忧,村里人都觉得这是个好去处,但遭到了贞贞的拒绝,贞贞的父亲却坚持要把她嫁给米店老板。贞贞喜欢磨坊的小伙计夏大宝,他们两人之前是同学关系很好。可是夏大宝家境贫困,比不得米店老板,所以贞贞的父母不同意二人在一起,贞贞却一心只想和夏大宝在一起遵从她内心的独特思想。然而,现实社会却不允许她这样做,社会舆论如同刀子一般一次次扎她的心。为了与封建礼数抗争,冲破不幸的婚姻得到真爱,贞贞去了天主教堂,并希望神父为她指引一条光明的道路。她真心爱上了夏大宝,却遭到父母和几乎所有亲人的反对,如果不能和夏大宝结婚,她愿去出家修行。然而,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她遭遇了出乎意料的巨大压力,与命运抗争的贞贞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3.2.2 女性对独立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尊严,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五四新时期的号角在中国大大地上吹响,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意识到:女性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应该大胆的追求独立,争取自己的权力。丁玲笔下的贞贞就是代表,贞贞的独立人格体现在他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蔑视,奋力追求自身的独立,这一点在他毅然拒绝初恋夏大宝的能力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贞贞觉得夏大宝求婚完全是因为因为夏大宝觉得内心愧疚从而想要弥补贞贞,觉得贞贞的遭遇过于悲惨从而同情贞贞,贞贞并没有感受到夏大宝的爱意,所以拒绝了夏大宝的求婚。贞贞的这种做法更多源于来自贞贞自身的反抗意识,虽然她在社会上一次次被侮辱,但她始终拒绝成为牺牲品。在男权社会中,常常有男性自我反思并自我救赎,夏大宝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为内疚它帮助了贞贞,但贞贞拒绝了他,贞贞要独立面对生活,表现出把握自己命运的勇气。带着自己对人生的希望,她为自己的将来作出了规划,她勇敢地出走自己的家庭,准备到延安重新做人。独立对女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开始的以私奔来对抗婚姻,希望得到男性帮助;被侮辱后带着伤痛回家,又得不到亲人的理解。之后,她意识到生活只能靠自己,以自我把握命运。可以说,贞贞完全改变了女性的命运,反抗精神让其坚忍和顽强,到这里女性独立的人格已经跃然纸上,她们独自屹立于世,给社会带来深深的震撼。小说中的任务形象,不仅是虚构的贞贞,更是丁玲对三年监狱生活的反思,他人的侮辱换来的是不懈的反抗,张扬女性独立的人格是历史的必然。

4. 研究丁玲小说女性意识的意义

4.1 追求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指男性和女性人格尊严平等、价值平等、权力责任平等、机会平等。男女平等论是对男尊女卑的社会是由男女两种性别构成的,无论是从精神还是物质层面来说,世界应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但在社会繁衍进程中,女性被推向幕后,女性主体意识被模糊,女性的权力被剥夺。男权的封建礼教是造成男女两性不平衡的最根本的、最现实的社会根源,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给中国女性带来了新的曙光并提升了社会地位,女作家们摈弃了男性文化视角,摆脱了男性话语的纠缠。丁玲成为首批被唤醒的女性,她一直以为都已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中国妇女问题,表现出了不甘于做“第二性”的想法。丁玲创作的作品,大多以女性的视角去审视社会现实,从而去探索中国妇女如何生存和存在的价值意义等问题,向封建礼教发出叛逆的绝叫,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做出了有胆有识的挑战,写出了觉醒后的中国女性面对社会的压抑与鄙视所感受的不平与苦闷和新女性对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求。丁玲在作品中探寻“双性和谐”,来消解男权文化的中心话语。女性文学的价值在于,女性获得性别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与男性互为主体,平等的享受世界,共同创造世界,丁玲笔下的梦珂、贞贞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懦弱、顺受的女性,而是大胆、勇敢,有着强烈的独立女性意识和反叛意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丁玲渴望的是女性获得解放和自由,实现男女平等,构造和谐社会。

4.2 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本文以丁玲小说作品《梦珂》《我在霞村中的时候》为例,研究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是对女性文学的理论总结与深化,让现实生活更能正视女性这一命题,体现女性公平意识,从而实现女性独立人格的自我价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问题。分析小说中梦珂、贞贞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意识的表现和形成原因,了解女性意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存在的意义,认识到女性意识的重要性,让人们重视女性,平等的对待女性。女性自己也要关注自我命运,争取自身权益。

5. 结语

本文仅以《梦珂》、《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所处环境带来的困境、男权话语下带来的困境和两部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分析,可能存在片面。我们可以看到,丁玲走的是一条非比寻常的道路,这需要主人公有超常的胆识和魄力,他不仅要进一步战胜自己,而且要全方位的改变自己,丁玲是在我国社会觉醒时期,一个艰苦探索的作家,她的作品展现的是她对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独特感受,丁玲用文字记录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反映了她自我意识的不断进步。她的作品仿佛是历史教科书,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丁玲的一生注定因为她的作品而伟大,她为我国当代文学奉献了全部汗水和心血,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婷.浅析作家丁玲的女性意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2):190-191.

[2]罗曼莹. 丁玲小说中女性精神内涵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3]朱秀清.徘徊在革命意识与女性意识之江——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03):143-145.

[4]车凯旋.身体的言说:丁玲女性主义意识的再解读——《庆云里的一间小房里》与《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院报,2015,31(04):56-59

[6]吴价楠.女性伟大的悲——《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的形象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括社会科学版,2010,(07).

[7]黎苑如.《梦珂》:在男性凝视下的醒觉者形象[J].现代交际,2020,(06):101+100.

[8]陈娇华.民国女生的职业出路探索——基于《梦珂》和《第一炉香》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30(04):68-75.

[9]杨坪.忍受背后的女性意识——细读《梦珂》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6):38-39.

[10]王珍.论丁玲小说女性意识与革命意识的历史化呈现[J].重庆师范大学,2017.

[11]杜娇. 浅析丁玲笔下的女性意识觉醒[J]. 商业故事, 2016, 000(032):180-181.

[12]刘明.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转变[J]. 北方文学:中, 2015, 000(002):13-14.

[13]陈远刚. 浅析丁玲小说创作中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糅合[J]. 长城, 2014(03X):102-103.

[14]牟振. 从丁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浅析女性意识–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例[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 000(022):274-274.

[15]胡芸. 试论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 江西师范大学, 2004.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以《梦珂》、《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

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以《梦珂》、《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9月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3551.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8月24日
Next 2023年9月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