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云南省农村人口覆盖面广,该省内农村消费的水平是对整个云南市场经济水平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的,把该省内的消费市场打开也是为了给该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条件。云南农村消费和全国一样,30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城镇消费相比,来自于收入水平差异、社会保障、养老和子女教育等原因,使得云南农村的消费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消费现状的了解,分析产生目前云南农村消费低水平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路。
一、云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2010年以来,云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呈现抛物线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2018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0769元,年均增长9.2%,高于全国增长速度的0.3个百分点。2017年,云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986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收入水平的增长也直接拉动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如图2所示,云南省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7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达到7517.8元,增速为3%,2016年的人均消费支出为7331元,增速为7.3%。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但是连续增长的趋势表明云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正在改善。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趋于优化
2018年上半年,云南省农民在保障基本生活支出的同时,人均用于居住、家庭设备和交通通讯的支出快速增长,其中人均用于居住支出1309元,同比增长51.5%,主要是装修生活用房、维修生活用房以及购买建筑用房材料支出大幅增加。而随着家电产品价格的不断走低,人均用于家庭设备支出199元,同比增长34.3%。,家电产品开始普及农户,洗衣机、空调、冰箱等新型家电逐步进入一些农户家庭。人均用于交通和通讯支出1132元,同比增长16.8%。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消费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消费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持续扩大
云南省986年城乡消费水平之比是2.9:1,2008~2013年连续6年保持在3.6:1左右,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从城乡居民消费构成来看,2008-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比重由60%上升到67.1%,而农民消费比重则由40%下降到32.9%,6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据调查在2016年中,云南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8.8%,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69元,2016年云南城市居民消费率达到78.1%,而农村则只有69.9%。从以下表格可以看出: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大,根据2006年至2016年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10多年来,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稳步增加,但收入总额还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云南省2016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2003年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收入没有保障,另一方面预期支出增加,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不断退化或恶化,最终导致整体消费不足,消费率逐年下降。
2017年1~8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城市完成零售额1280.9亿元,同比增长18.7%,县及县以下完成零售额1009.6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县级零售额完成443.7亿元,增长16.1%,县以下完成565.9亿元,增长15.4%。从增速上看,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幅比城市低3个百分点,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和1.2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增速的差距比上年同期扩大了0.6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市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云南省居民的经济增长缓慢。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紧迫性。
(四)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区域差异显著
按照在2018年,对于云南省内的各个农村地区居民的平均收入做的数据分析来看,在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最高的昆明市,消费总金额达到了5810人民币,然后是玉溪,最后是曲靖,在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最少的是怒江,收入大概是在2005人民币,这在昆明市内只占到了比例的三分之一,且这几个城市都是在滇东高原盆地,有各自的特点,主要是提炼色金属以及制造机器设备,这些新型的技术可以为其提升所占比例,对于云南省来说,它们作为一个核心文化,其市场经济变化较大,人均收入水平也较高,这四个市的人均收入总额度,在整个云南省内占到了将近35%。其他两个地区昭通、怒江作为该省内的贫困型地区,因为所处的位置和交通不够便利等其他因素才阻碍了发展,让经济上涨的过程极其的缓慢,该地区的人均收入和省内的收入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
就现在这四个城市的整体消费对于该省的农村消费领域来说,是一个核心的地区,根据人均的消费水平来看,其他的16个省市的整体消费也是带有一定的差距的,例如,消费水平第一的是昆明市,它的人均消费总额度对于怒江市来说是它的三倍,这无疑是一种非常较大的差距,对于当前这几年来说,这种差距极有可能会再拉大。
在这种环境下继续发展,每一个地区内部的农村市场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各个城市之间都会存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差距,让整体的人均消费不在保持平衡性。
二、云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增收相对缓慢,根本上制约农民购买力
云南省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滞后,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云南省地处西南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大部分农村居民分布在山区,交通不便,再加之基础教育的滞后带来的文化程度不高,观念比较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据调研结果显示,云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接近50%来源于种田收入,打工收入占到30%,最有发展潜力的旅游收入只占0.6%。而种田收入稳定性差,靠天吃饭现象明显,农产品运输成本高,回报率低。
收入增长的缓慢必然制约着消费的增长,甚至有些极度落后地区,会出现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双低的局面,说明自给自足的情况在一定范围还存在。各分项的消费支出额在全国范围比较也是偏低,尤其是杂项的消费支出增长最为缓慢。
虽然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经济有了显著改善。但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总体水平较低,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的预期支出增加
云南省农村居民大多对消费抱以节俭为主的态度,其中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缺少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在对待消费时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教育费用与医疗保险等其他费用都是较为沉重的负担,农村居民即使有多余的钱可支配,也会优先考虑到储蓄,以备他日之用。这对云南省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是造成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缓慢的原因之一。农村居民对于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度的增加。就会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意愿降低。
现阶段云南省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都十分薄弱。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是无从谈起,农村居民家庭负担重,看不起病。获得医疗保障难,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因病致贫的现象。此外,由于农村居民大多数要考虑到养老问题。一些中老年人出于对自身养老的打算,更多的将钱拿去储蓄。这些问题都是切实存在的。在这样的境况下,中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就非常低,消费需求随之降低。
目前,相对于城市居民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云南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比较薄弱,农民后顾之忧较大,影响了农民即期消费,使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增加储蓄,限制了收入增长时的即期消费。虽然实施了给予年满六十岁和六十岁以上老人的补贴政策,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但农村居民仍然不敢大胆消费。子女的教育费用仍是一大难题,一个农村家庭的收入,还不能支付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加重了农村居民的负担。
(三)消费意识滞后,自我保障意识较强,储蓄倾向较为明显
云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是保守的,量入为出是其消费的一贯原则,再加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普遍存在,因此在消费七趋于小心谨慎的态度。类似信贷消费这种超前消费方式,只有极少数农村居民敢于尝试,绝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的。在云南省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居民更倾向于节制消费,后顾意识较强,会考虑将钱节省下来用作教育、医疗保健等用途,偏重于远期消费而并不注重近期消费。总之,云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普遍为在保证基本生活支出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的花钱,重视储蓄,消费意识较为薄弱。
农民受传统思想影响,消费意识滞后表现在:一是在满足吃住的前提下,由温饱型向享受性的过渡时间较长、发展慢;二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仍然固守在部分农民的脑袋,大件商品更新换代慢;三是农民在消费过程中普遍带有盲目性,没有计划。大多数农民的消费行为较为保守,往往只是在盖房及婚嫁时才舍得花钱,平时相当节俭。
这种消费观念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和导向作用,降低了一些XX政策施行的灵敏度,使农村消费市场启而不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徘徊不前。
在云南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加上教育医疗价格上升,降低了农民及其消费支出,远期储备消费加强。
(四)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消费环境不佳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民消费力,农民实现消费需付出比城市居民更高的成本,商品符合农民的需求,但因农村配套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缺乏消费条件,使农民买得起用不起。
目前云南省很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电网、水网、道路交通等建设滞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些消费品在农村的使用,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由于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类消费品的使用需要一定的供电设施及配备,在农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之时,基础设施建设的陈旧落后成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目前云南省农村的商品购买渠道较为单一,大多数农村居民习惯于到附近的农贸市场或其他一些购物场所购买商品,农村市场实行连锁交易的交易额偏低。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把商品的销售重点放在城市,而在偏远农村地区则缺少销售点,云南省农村居民的购买渠道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也对云南省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张以及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影响。
另外,农村商品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严重落后,供销社网点减少,连锁超市在农村还未发展使农村居民购买商品尤其是大件商品很不方便,缺乏规范的流通规则和有力地执行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薄弱,售后服务等在农村难以保障。
三、加快云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力度
1.保持农业内部增收
渣打银行部长王志浩说过经济是复杂的,中国的经济也是复杂的,从目前的局势看,投资处于饱和状态,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而促进消费,必然要从根本上扩大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收入,XX应加大对农业的研发投入和注重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对农业科技企业给予税收、信贷等政策的支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通过这些途径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2.积极扩大农民外出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解决当前农民外出务工面临的突出问题。既要严厉打击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不法行为,又要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爱农民工的良好风气。同时,要继续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培育和发展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要素市场,提高大中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积极有序地组织和引导农民外出务工,保持农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由XX组织农民到重庆市外务工、国外务工,提高农民的收入。
3.把握新农村建设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要围绕这一发展趋势来确定重庆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发展规模效益,必须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个乡或一个村只选择发展少数几类种养殖业,进行专业化的种植,规模化的养殖,加强基地建设,注意开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努力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打造品牌,发展品牌效应。发展特色农业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比如说重庆市潼南县建设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荣昌县猪、白鹅,涪陵榨菜,铜梁县蚕桑、水禽等,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民支出预期
缪尔达尔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与贫困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中,包含着经济、政治和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通过改善落后农村地区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改善农民的支出。
目前,要加速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农民普遍对自身的养老和健康问题非常担忧,这些担忧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只有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才会放心去消费,农村消费市场才能得到全面启动和快速发展。
云南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起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民预防性储蓄大幅增加,约束农村居民即期消费。因此,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一是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来源建议采取国家、集体和农户共同出资,降低农户负担,增强保障力度,同时实行城乡医疗人员定期相互交流制度,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生活救治等救助制度;三是逐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先建立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逐步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并实现在全国范围的转移与接续。加强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能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预期。
(三)转变农村居民消费理念,提升消费水平
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摒弃一些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更新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正确引导农民逐步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逐步消除农村消费中的盲目性、愚昧性、腐朽性等畸形消费。以积聚和合理分流农村消费品市场购买力,鼓励农民在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的同时增加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努力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档次。通过宣传教育,更新广大农民的消费观念。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使农民形成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意识,形成现代消费观念和科学的消费习惯,以促进农村消费能量释放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换代
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消费环境的改善,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农村通水、通路、通话、通气等方面。为此,各级XX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交通、电力网点、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除国家应增加必要的投资外,还应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综合服务中介组织的建设,通过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来解决农民卖难买难、使用难、维修难的问题,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消费的向心力。
四、结语
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任重道远,国家必须采取积极的惠农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同时,也需农村居民积极配合,有效地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农村消费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对云南省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农村消费市发展的原因,提出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及建议。切实提高云南省的国民经济水平,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同时,通过对农村消费市场进行研究,为促进经济又稳又快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温涛,孟兆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7):4-14.
[2]肖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91-99.
[3]耿晔强.消费环境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12,29(11):36-40.
[4]李晓嘉.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2013,V173(4):22-28.
[5]张攀峰,陈池波.新型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调研数据的微观分析[J].调研世界,2012(1):25-28.
[6]王希文.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江淮论坛,2013,258(2):59-62.
[7]卢启程,范蕾,邹平.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56(1):125-127.
[8]牛飞亮,杨恒芬.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5):49-55.
[9]李春波.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统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208-214.
[10]安敏.新常态下云南农村居民消费新增长点重点培育领域分析[J].市场研究,2017(1):40-4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