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合肥地区园林植物冻害调查及防护措施探讨

2018年1月23~25日,合肥市连续3d最低温一8~9℃许多园林植物遭受不同程度冻害。本文对其受冻害情况及其冻后养护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9科34属41种园林植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约83%为引种植物;66%的植物冻害等级为轻度或中度,不需人为

  引言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需要,为增加城市绿化美化等功能效果,大量省内外的园林植物被引种,其中不少为南方树种。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多数引种植物在合肥生长适应良好,低温对其造成的影响及危害也未受到过多关注。但2018年1月-2月底合肥市碰到了极寒天气,对植物尤其对未进入体眠期的园林植物造成了严重影响,出现萎蔫、组织变色、干枯甚至死亡等不同程度的冻害,经济及景观价值受损严重。

  1极寒天气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位于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北纬31031'~320 37',东经1160 40'~117052',为丘陵、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1971~2000年的年平均气温为15度。7℃,极端最低温度为-20℃。6℃(1955年1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41℃(1959年8月23日),无霜期220~240d,1971~2000年年均降水量995.4毫米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根据园林部门的最新统计,到2017年底,合肥市园林绿地面积35797.6公顷;城市绿化率高达45.2%,达到绿色覆盖率52%,人均绿地17.33m2,与2016年底相比,全市新增园林绿地3651.3公顷,城市绿地率增加8.2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增加8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增加3.45平方米。如今,徽州大道、蒙城北路等一批新建道路绿化工程已经竣工;红线外道路两侧600余处空地进行绿化,面积97公顷;金寨路高架桥、寺河立交桥等10座桥梁也实现了垂直绿化,种植攀缘植物6万株。近年来,合肥已建成蜀山森林公园、生态公园、天鹅湖公园等30个公园。特别是蜀山西部森林公园规划扩建面积326.7公顷大大蜀山森林公园。
  “十三五”期间,合肥又一次绿化了全长49公里的高压走廊。2008~2009年期间,外环高速公路两侧森林生态走廊建成,总长106公里。利用合肥市天然河流的自然条件,对南坝河等多条河流进行绿化,绿化面积362.6公顷。在滨湖新区大力推进绿化工程建设,截至2017年绿化投资达10.63亿元,绿化总面积980.6公顷。
  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灾害性天气不断发生。2018年初,全国罕见暴风雪和冰冻天气,尤其是在南方。合肥一月至二月也遭遇大雪。严寒天气使合肥的日最低气温偏低,低温持续时间长,同时造成大量降雪。极端低温在1月达到-6.3℃,主要天气条件为17天降雪,19天降雪,25天结冰,并在19天达到最大降水163 mm,29天最大积雪量44 cm;二月份的极端低温为-11。2℃,主要气象条件为3天降雪,11天降雪,22天结冰,3天降雨。最大降水量25日为66mm,2日为33 cm。大雪伴随低温对城市园林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冻害,造成了大量树种,尤其是樟树、杜英山等常绿树种枝条大量死亡,部分树种甚至整个植物冻害致死,冻害给合肥园林树种造成了严重损失。
  2018年1月中旬,合肥遭遇罕见的暴风雪,原因是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根据气象资料,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0度。1月最低气温为6℃。7℃。但1月15-17日平均温度仅为1℃,1月17日的最低温度仅为-3℃,15日的天气从小雨雪转成了大雪,气温下降,16天,17天的降雪天气,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冬季遭受这种异常天气在合肥是非常罕见的。暴雪造成了大量积雪,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给园林树种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一月中旬,初冬的时候,花园里的树木还没有完全停止生长,大部分落叶树都没有叶子,但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雪,大量的积雪堆积在树干和树叶上,超过了承受的极限承受力,导致了园林树木折断,树枝脱落或倒伏。据不完全统计,合肥市城区约有25万株树木遭到破坏,园林绿化损失惨重。

  2调查范围和方法

  2.1调查地点与调查对象

  调查以合肥植物园内的露地栽培植物为主,还有景区公园、高档小区、道绿化带等园林植物。

  2.2调查时间

  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8年1月确定受冻害植物的种类;第二阶段2018年2月至3月调查受冻后植株的恢复情况,确定受害等级。

  2.3调查方法

  实地普查记录受冻植物的种类、防寒措施、受害特点,并做标记定期观测其受冻后的春季萌发情况。根据
  植物受冻症状及其春季萌芽恢复情况,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制定以下冻害等级划分方法,详见表1。
2018年合肥地区园林植物冻害调查及防护措施探讨

  3调查的意义及目的

  3.1意义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城市建设的需要,为增加城市绿化美化等功能效果,大量省内外的园林植物被引种,但至2018年以来,合肥市遇到了极寒天气,对植物尤其对未进入体眠期的园林植物造成了严重影响,出现萎蔫、组织变色、干枯甚至死亡等不同程度的冻害,经济及景观价值受损严重。因此,我本文来作探讨,希望能给合肥市园林建设提供一点建设与帮助。

  3.2目的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园林植物冻害的研究,了解园林植物在灾害性天气影响下受损害的情况,发现抗冻害较强或较弱的园林树种,依此来保护现有园林树种,发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参考学习相关经验,提出园林树种针对不同灾害天气的防灾对策以及园林部门应做的防护和养护措施。通过以下研究,增强园林树种绿化功能,为将来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使用、园林树种的保护以及绿化养护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4调查研究的现状

  4.1国外研究现状

  文凯莱特《科学种养》认为,为切实有效巩固绿化成果,打造城市园林绿化的冬季景观,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管理水平,本文总结工作经验,重点阐述冬季养护管理措施,涵盖冬季修剪、防寒防冻、病虫害防治、绿地保洁等方面,更有效地服务实际工作,确保园林植物的安全越冬。
  美尔卡所写的《低碳世界》中谈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质量,园林树木的营造有利于改善环境和空气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大规模展开。但是园林树木容易受到冻害的影响,冻害是树木在休眠期因受0℃以下低温而使细胞、组织、器官受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本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非常复杂,树木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又广,并且这几年气候反常非常严重,各种园林树木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为此,必须进行很好的防治,才能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4.2国内研究现状

  李依婷(2017)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文章中指出,园林植物后期养护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园林植物的蓬勃生长,满足预期设计要求,改善城市绿化景观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由于大量的矿产资源带动了全市的发展速度,康巴什新区是在毛乌素沙漠腹地修建的一座新城,为了营造一个优良的园林,仅用几年时间就将沙漠变成了绿洲,在带来绿色的同时,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回应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迫在眉睫。根据康巴什新区39条道路和11个居住区,选取15条道路和5个树种丰富的居住区进行调查。摘要:从灌溉方式、灌溉时间和频率、修剪时间、模式、具体措施、施肥时间、模式、频率、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需要防冻的树种、防寒措施等方面对现有园林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因干旱而卷曲,枝条易碎,并因干旱引起多种病虫害;施肥不及时,达不到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园林植物生长较差:引种树木较多,抗寒防冻措施不到位,影响植物来年生长。
  刘建敏在(2017)《北方园艺》中说,冻害主要是指树木因低温损伤造成的细胞和组织损伤,甚至死亡现象。虽然我国的气候条件越来越好,但由于树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寒流频发,冻害的发生仍然较为普遍。冻伤对树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几十年的大树被冻死。截至去年保定市满城县10个低温多年生冻柿子地块。树木局部结霜后,往往引起溃疡性寄生虫寄生病,使生长大大减弱,造成病害和破坏恶性循环。苹果腐烂病、柿子病和柿子园角斑病的发生与冻害的发生有关。有些树木抗寒性强,花期易冻伤,影响公园的观赏效果。因此,防止冻害对树木的功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同时,防止冻害对园林树种的引种和丰富具有重要意义。

  5调查结果与分析

  5.1调查结果

  第一阶段调查发现,由于天气预报及时,可能会遭受冻害的园林植物已被临时性的保护。如樟,青冈,苦储,枫香树,糙叶树,北美红杉,苏铁,任豆,龙牙花,蒲葵,丝葵及多数草本植物等,采取的保温措施包括搭建小型塑料保温棚,或主干包裹草绳、棉毯、草垫等。
  经调查,2017年冬季合肥共有19科34属41种园林植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3种植物出现死亡现象。详见表2。
2018年合肥地区园林植物冻害调查及防护措施探讨
  第二阶段调查发现,受轻度冻害的植物春季恢复良好,中度的春季恢复稍缓,枯死枝对树形及景观有一定影响;部分高大乔木有较大枯死枝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中度受冻植物中以凤尾竹、孝顺竹等丛生竹类恢复最为缓慢,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方有新芽萌发。严重冻害植物,仅主干及根部有新叶萌发,树形严重受损,任豆、建润楠等植株上发现小蠢虫为害。

  5.2调查分析

  5.2.1冻害的主要原因
  低温是植物遭受冻害的直接原因据气象资料显示,2017年1月气温起伏很大,1月1-17日最低气温均在0℃以上,最高气温达18℃,18-22日最低气温0~3℃,23~25日突然降至—8~9℃,部分区域最低气温一11~-12℃。近年来合肥市一直暖冬,这次短时大幅降温,植物缺乏低温前的适应锻炼,是导致41种园林植物发生冻害的直接原因。低温不仅造成外来引种植物的冻害,部分本土树种也未能幸免,樟、薄叶润楠、女贞、杨梅、三角械、硕苞蔷薇、刨花润楠等约占受冻害植物种类的17%;西湖景区气温较城区更低,因此比城市道路绿化带及住宅小区的冻害更为严重。
  5.2.2植物自身特性及生存环境决定了其冻害程度
  低温是限制园林植物分布和引种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抗低温能力受其自身基因的控制,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此次遭受冻害的41种园林植物中,约83%为外来引种植物;66%为轻度或中度冻害,27%的为重度,另有7%的出现死亡的现象。合肥乡土树种受冻害程度均在中度以下,如女贞、薄叶润楠、杨梅、硕苞蔷薇、樟等,受冻面积及影响最为广泛,西湖景区部分古樟的受冻情况较低龄樟为重;浙江省内引种的植物,经多年驯化,抗寒能力有所增强,受冻害程度多为轻度和中度,如闽楠、中华杜英、黑壳楠、猴欢喜、香叶树等,但也有部分种类遭遇重度或极度冻害,如海滨木模、建润楠、小果山龙眼、任豆、笔罗子、白花满山红等;浙江以南省份引入的园林植物,以往可以顺利越冬,但这次极寒天气下遭受不同程度冻害,如山玉兰、金柑、凤尾竹、孝顺竹、越南油茶等。冬季在小型塑料温棚的保护下可顺利越冬,但极寒天气同等保温条件下却出现部分死亡的现象,如福建莲座藏、虎舌红等(见表3)。
  5.2.3受冻害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植物的抗冻能力除与基因、驯化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其自身发育时期及生长状况等有关。在极寒天气到来前,合肥植物园内同一区域同一规格同一来源的虎舌红集中采取小型塑料棚保温措施,极寒天气后部分植株死亡,剩余的未发现明显受冻症状,由此可见,抗冻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5.2.4受冻害程度措施可降低植物的冻害等级
  植物的受害程度与抗寒措施有关。低温天气来临前给植株加以保护可减轻植株受冻害程度,如蒲葵、苏铁、龙牙花、任木等。加以防冻保护的苏铁比未加保护的苏铁受冻更轻,在主城区道路两侧绿化带表现得尤为明显。合肥植物园的蒲葵、福建莲座藏以往冬季在小型塑料棚的防护下均能顺利越冬,但这次蒲葵出现轻度冻害,福建莲座藏则受冻死亡。可见保温措施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护植物,并不能避免低温冻害给植物带来的影响。搭建小型塑料保温棚,主干包裹草绳、棉毯、草垫等常用的防冻保温措施对草本、灌木、小乔木有较好的效果。

  6防护措施

  6.1加强植物引种驯化与配置

  合肥是座美丽的城市,为体现合肥的园林艺术,引入了不同园林植物。在开展引种工作时,尊重科学规律和植物的生态习性,尽量从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引种,同时加强合肥乡土树种的开发及推广力度,外来植物一定要经过本土驯化,完成一定量的生长周期,方可大面积推广种植。还可开展园林植物耐寒单株的优选工作,筛选出抗寒性强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扩繁,构建此种植物的抗寒无性系。在植物配置时,尽量选用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搭配的配置方式,提高物种的成活率及整体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降低低温逆境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6.2强化日常养护管理

  一是利用科学技术,避免冻害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一方面破坏细胞中的膜结构,另一方面由于破坏细胞膜而引起代谢紊乱,由于细胞间隙中的水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体,导致细胞内的水外喷“天达2116”等防止冻害的药物吸入,另外,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首先要选择部位,一般注入量低,封闭谷易积聚冷空气,容易冻害;而在丘陵、阳坡及水库周围种植树木,空气流通,冻害概率低。二是灌水,春季初灌或喷灌能显著降低地温,延缓发芽;发芽后和开花前灌水1~2次,一般可推迟开花2~3天,冻害前灌水或喷灌可提高地温和树温,可防止和减少冻害。
  三是,白色涂料能有效防治晒伤,推迟发芽开花3-5天,既能防冻,又能有效防治氰化硒等病虫害:生石灰10份,食盐1~2份,粉剂35~40份。
  四是加强管理,强树势霜冻使园林树木的幼果,新梢和叶片均不同程度受损,为了尽快恢复树势,应加强肥水管理,补充树体营养,提高果实的细胞液浓度,增强树势的抗旱性和抗病性,花后多施,以恢复树势,提高观赏价值。
  五是药剂防护,树木生长在冰冻后,抵抗力弱,减少害虫入侵,极易造成氰化物及时喷洒甲基硫菌灵、安丽安、铁锈或宝丽来粉多菌灵,为防止白粉病、叶斑病、病原感染和虫害风险,也可在氰化物冰冻的下午或喷洒药剂防护。
  六是合理修剪,回缩的所有种类的树木和树枝,树叶,果实,短期内不要急于修剪树枝去除拉开角度,控制营养生长,让其自然恢复5月中旬霜冻和不可恢复的枝条应及时切断或回到稳健的位置,新的方法也可以发芽,春天的硬木嫁接或绿枝嫁接优良品种。
  七是生烟,生烟是处理冻害的常用方法,防治效果取决于生烟的质量,高质量的温度可提高2℃左右。生烟堆数至少每亩5-6堆,均匀分布在每个方位干草堆1个。高5米,底径1.5~1.7米,堆草直接投入,斜插几根粗木滚筒,堆放完毕后作为通风孔。可产生大量烟雾农作物秸秆、杂草、落叶等可燃物质,通过在草堆外覆盖一层湿草或湿泥,可用于抽吸具有足够烟雾量和持续时间的长发烟草,通过抽吸可产生大量烟雾的秸秆、杂草、落叶等可燃物质,可实现2℃以上的轻微冻害,如小于1~2℃,防效则不明显。
  八是实行高垄栽培,冬季土壤温度低,需要阳光辐射土壤表面和,而热风通过土壤表面传导加热,提高土壤温度土壤表面和产品的大小,是影响土壤温度的主要因素如果采用平垄栽培,土壤表面和产品小,受热小,接受热量少,土壤温度低,热土焦和实行高垄栽培,可显著增加土壤表面和产品约4℃,土壤吸热快,升温快,土壤温度高,热土厚度大,积累热量多。土壤温度高,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提高根系活力,达到根深叶茂、口强,而且夜间土壤温度较高,能释放较多热量,夜间温度稳定,减少冷害,冻害虫脊高度,应达到20~25 cm。
  九是地膜覆盖区,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但不降低室内空气湿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也是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室内温度、热平衡、稳定性最有效的防止蒸汽破坏的措施,应用作物覆盖、间作、植株间要做到全地块覆盖,不要让裸露的土壤,还要使操作、走道、室内区域覆盖整个边疆,使土壤水分蒸发造成的热损失降到最低。
  十是严密封闭,消除气孔散热。如果温室封闭不严密,有气孔,室外冷风和室内热风通过气孔直接通过空气对流传热,损失大量热量。
  十一是提高不透明覆盖、温室采光和日光的保温质量,使温室升温,使农作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夜间,室内的热量可以通过红外辐射和薄膜传递,这样大量的室内热量损失,如果不被不透明的保温层覆盖,保护起来,室内的温度就会降低到甚至更低,室内的农作物就无法生存。
  十二是点火和加热,一般来说,在温室中种植作物不需要人工加热。但是,如果强冷气流来袭,室内夜间温度低于3°C,则需要室内点火和加热。增加供热的最佳方法是点燃设施中的甲烷。每隔60~100米设置沼气炉,将沼气放入煤气中点燃,提高设施温度。
  十三是尽量提高白天室内温度,进入冬季季节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于作物的上限温度,严禁通风,如果温度过高,应开口通风,温度保持在稳定和适宜作物温度的3~4C范围内。这种操作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和热量积累,稳定夜间室内温度,防止冷害和冻害,有利于室内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提高。

  6.3大力开发应用乡土树种

  由于所有乡土树种或归化树种经过长期栽培,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几乎没有冻害。本地树种是本地土生土长的。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社会历史选择,能够充分适应当地的土壤温度、水、光等自然条件。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它们被溶解在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成为固有的树种。当然,也包括一些经过长期生长和演替,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归化树种。乡土树种不仅具有严格的地域选择性、独特的群落结构,而且具有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特征。它是区域植被的基本组成单元和建设群。对当地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洪水、干旱、风、雨、雷电、虫害等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抗性和抗性。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植物群落不仅具有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具有抵御外来干扰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繁殖后代的能力。同时,乡土树种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城市景观不仅具有强烈的乡村景观特征,而且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能够充分展现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特征,突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因此,大力加强乡土树种的开发和繁育,园林工作者应对自然灾害,特别是霜冻害应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解决霜冻害的必由之路,通过科学研究,把枝叶茂盛、生命力顽强高大壮阔、景观效果好或抗常绿萌芽修剪容易造型、树冠致密的乔灌木树种开发和繁育,力求从技术上处理乡土树种本身存在的枝、杆、丛等不足和缺陷,使其符合园林绿化苗木标准,同时积极构建和规范需求市场,如规定一些区域绿化中乡土树种在硬指标中所占的比例,通过行政手段加快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使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和建筑群体的主导树种,以抵御自然灾害,特别是霜冻灾害,确保园林绿化的长期性和永久性。

  6.4克服盲目跟风和比新、比奇比特心理,不废弃常规种类的应用

  新一轮的城市扩张和城市之间的商业交流,使景观追求新的不寻常的心理正在扩大,盲目跟风引进外国植物不惜任何代价,已经成为当今景观的趋势,而使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乡土树种已被废弃。如阴香柳杉、重阳木、秋枫、红千层、白千层、天料木、枫杨等,而一些域外种类如鸡蛋花、锦叶榄仁、垂榕红绒球青皮木棉、美丽异木棉、柳叶榕、龙船花、中东海枣、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搁等却大量出现在街道绿化,并以此为特色,成为城市骨干树种和建群树种。然而,这些物种的引入,除了给我们带来霜冻破坏外,还会给我们带来自然灾害。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方法,大力发展和应用乡土树种,适当搭配常规树种,合理推广新的优良树种,是今后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科学确定杂草乡土树种必然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主导树种和建筑群体,常规树种始终是园林绿化的铺垫和辅助树种,而新优树种只能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代表种,三者的有机结合与适度搭配才能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的动力和生命力,才能保持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才能有效地抵御寒害或冻害的侵袭。

7总结

  受冻害较严重的树木大多为常绿树种,半常绿树和外来树种,乡土树种一般生长良好。经过年初的冻灾,也应该给园林工作者在园林植物配置与栽培养护措施上一些提示:首先在植物选择上应尽可能地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在引进外来树种时要重视驯化工作,提高外来树种的抗寒性和适应性,其次应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做好灾前防护措施,将受灾情况降到最低,最后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对其进行补救,尽快恢复生长,继续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园林树木冻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1,(23):80-80.
  [2]王颖.园林树木冻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1,(12):
  [3]林嘉玉.试论园林树木冻害发生原因与防治[J].低碳世界,2014,(2):29-29,30.
  [4]王全华,陈桂云.园林树木冻害的预防措施[J].现代化农业,2013,(6):68-69.doi:10.3969/j.issn.1001-0254.2013.06.044.
  [5]范定臣.园林树木发生冻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J].河南林业科技,2006,26(2):50-50.doi:10.3969/j.issn.1003-2630.2006.02.02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2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6日
Next 2022年3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