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人文化协调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科技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不仅代表建筑设计师文化灵感,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一个社会或者城市的人文底蕴。有着独特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能够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文化进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也来越具有深度和内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从性质规模以及形式上都有了巨大的改变,本文通过我国建筑行业人文内涵方面的实际情况调研,对建筑与人文的协调统一做了如下研究。

  一、城市与建筑的设计关系

  建筑是构成城市实体部分的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业在进行不断的开拓创新,在全球经济进步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求设计师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不能够只考虑是对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设计,需要结合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充分考虑到社会风情、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在房屋的建筑过程中,设计师的功能是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环境更优美,从而满足人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的规划设计,属于一种行政管理手段[1]。

  (一)城市建筑设计及其任务

  城市建筑设计的内容多种多样,其具体承载的主体对象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城市设计的基础内容就是设计城市的基本物质形态以及人们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行为和感受[2]。所以城市设计不能单方面考虑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旅行等,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精神要求,比如建筑的私蔽性、易识别性、可居住性,周围建筑群体环境的肃穆性或活泼性,以及建筑的比例、层次、场所、序列等影响到人们审美的一些因素[3]。城市设计包括众多内容,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到一个标志物,一排路灯,任何在城市内进行的环境形态的改变或土地的开发利用都是需要城市设计的。因此城市设计随着设计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而改变,而设计范围的重点内容和任务就是城市和社会的综合环境。

  (二)城市建筑设计理论发展

  从古自今,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风格经过了一系列的变换,而这些变换都是由于时代变换下设计师的理念进步而形成的[4]。在古代,进行房屋建造时虽然没有形成现代这种系统化的模式,但是在进行古代城市的规划设计时同样也是经过了层层推敲。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规划才正在的融入到建筑学中,进而明确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和内容,因此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的发展,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变化[5]。

  二、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联系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各地区不同的地貌特点以及自然条件。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媒介,其作用就缩短由于不同区域由于自然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差异性,从而使人类在各种自然条件下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在具体的地区中,建筑应该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融合,比如在东南亚各国的海岛上,气候炎热,人们便用当地盛产的椰树叶、棕榈叶作为房屋的建造材料,盖起小木楼和茅草房,这样的建筑通风、简洁还凉爽[6]。中亚西亚地区以及我国的高寒西部地区,人们则是傍山用石块垒砌石板建筑,这样的建筑不透风,人们可以保温、挡雪挡风、御寒。X的东部、澳大利亚、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雨量充沛的地区,这里的气候较温润,人们便用木材和砖瓦盖房子,不但通风透气,还可以遮阳避雨[7]。上述建筑不仅具有区域性的特色风格,还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互相融合,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建筑人文的结合。从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建筑不仅要有非常实用的功能和特色,还应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建筑与人文化的协调统一

  (一)建筑与人文的统一

  在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不但创造了文化,还被文化所创造。而建筑本身是为了人的使用而创造,在被人创造的同时,还影响了人们对建筑的观念和想法。因此建筑的出现,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起源,进而随着人文的发展演变而自我的发生结构构成、功能本质以及个性的发展。由人的思想意识可以决定物质的形态和特点,而物质的形态特点同时又对人的思想意识起着一定作用。建筑作为人的思想产物以一种物质的形态存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容,不但反映了人们在发展过程中的对物质的创造发展,也反映了人们不断追求精神文化的高度[8]。

  (二)我国古建筑的特点以及与人文的联系

  1我国古建筑的特点
  我国的古代建筑在封建时期就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主要以木结构建筑为主,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最明显的一个独特体系[9]。并且我国的古代建筑对亚洲各国的建筑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在十七世纪后对欧洲的建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欧洲古代的建筑相比,我国古代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政治伦理价值高度统一,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且总体性强、综合性强。其具体表现在对环境整体性的重视和单体形象容于群体序列以及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10]。我国古代的建筑物对装修和装饰也有着很多的讲究,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是有着特定的规矩的,还有一些建筑的构件和部位,都是经过美化处理的。
建筑设计与人文化协调统一
  2我国古建筑与人文的联系
  我国古建筑要求高度的精神内涵,它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要与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伦理价值相统一。在古代,有着较高艺术价值的建筑大多起着维护社会和谐的伦理思想和政治统治制度的作用。古建筑都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表现出当时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色彩,从色彩的装饰到整体的空间组合,都是体现出建筑与人文的极高的统一和协调。

  (三)XXX建筑的特点

  新式的建筑机械、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已经被运动到现代建筑中,工业化的模式不断被套用到现代建筑工程,“多快好省”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建设方式。但是当现代建筑被如此高效率的创造出来,却牺牲了采光、朝阳、通风等真正人们需要的一些空间布局时,人们开始考虑,到底是需要良好的居住条件还是一个钢筋水泥的地带。建筑需要将技术与艺术进行完美的融合,而艺术本身就是取自于人的思想和意识,但是当今XXX的建筑大多只注重创新技术,却缺少了对过去传统经典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形式的传承[11]。

  四、总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的功能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XXX的建筑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和优美的环境还必须具备包含民族特色的人文底蕴,从而满足人们对建筑的真实渴求。

  参考文献

  [1]钟予.建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和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17.
  [2]裴峻.博物馆设计空间集成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
  [3]刘锐.基于人与自然协调的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4]曹珂.山地城市设计的地域适应性理论与方法[D].重庆大学,2016.
  [5]王剑锋.城市设计管理的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6]席田鹿.传统山水画中的古代建筑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7]崔文河.青海多民族地区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8]赵军静.齐康建筑设计思想与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9]产斯友.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周月薇.壁画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11]何佳.中国古代的造物人文观[D].苏州大学,2013.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您的细心的指导,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篇论文。您如此学识渊博,让我在学习论文写作期间受益匪浅。
  其次,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并给予我学习知识的物质和精神帮助,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在大学里面深造。
  再次,感谢大学里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没有你们的大学生活,必然是索然无味;有了你们,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且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最后,感谢我的室友,感谢我们共同度过了大学时光,时光飞逝,回忆过去种种,恍若昨日,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以及我们之间的友情不因时间的变化而淡去。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4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6日
Next 2022年3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