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表现

摘要

相对于其他时期,大班的孩子思维的发展、成长是最为显著的。幼儿如何有效的合作交往,怎样提高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幼儿教育十分关注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针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现状,研究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采取增强幼儿合作意识、多提供幼儿产生合作的机会、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式培养幼儿主动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合作交往; 幼儿; 教师; 家园联系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这时期赋予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现在大多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

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呢?

一、幼儿合作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表现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多青年小夫妻都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多随之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赋予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

(一)幼儿处事能力方面反应过度的表现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了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难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有的孩子处事比较容易出现强烈的极端性,当遇见自己开心的事,他们会表现出高强度的亢奋、激动、热情,但是出现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事,就比较容易表现出伤感、气愤、愤懑。

(二)幼儿处事能力方面反应不足的现象

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是求助于老师而不知怎样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而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或者遇见被打就马上退缩躲避和自我封闭不再理别人,甚至有些出现缺乏自信,与同伴不敢进行正当的竞争,更有些出现不合群等现象。

(三)幼儿在与人交往时反应出唯我独尊现象

幼儿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遇见事情一般都去责怪别人,不能很好的从自身找原因,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呢!

二、幼儿处理事情中合作能力欠佳的原因分析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致力于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和谐的关系是我们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在现在的社会,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而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教育任务全依赖于长辈和幼儿园。有些家长和长辈们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总想着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甚至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还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正确心理发展特征。所以在孩子们与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一)家庭偏爱致使幼儿独占意识强烈

5.6岁孩子的情感仍然会应为外界因素而改变,现在家长需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家人或客人;有小朋友到家里玩时引导孩子主动把好玩的玩具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玩;给孩子买新玩具时可提醒幼儿主动邀请小伙伴一起玩;家长也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而不是说自己的东西要放放好,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现如今的社会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的特殊地位,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在与自己的感兴趣的事或者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表现得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其次,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他,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玩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这些不和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集体生活忽视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一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合作能力将比其他技能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擦桌子,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将来幼儿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和战胜问题。幼儿时期是培养合作意识的最佳时期,尤其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明显得表现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那么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不当造成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机会错失

现如今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道怎样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在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你们俩配合真好”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如:”你要和他商量着玩啊!”;”你们都想当长官,没人当侦察兵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都想看,该怎么办?”;”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 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幼儿合作问题的矫正及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同伴交往,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符合现在的社会,改变是迫切需要,同时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有保护和发展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对幼儿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家长及教师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必须把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到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

(一)活动课教师正确引导

教师需要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我先让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然后分工合作;当他们遇到矛盾时,引导他们协商解决;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启发他们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同时我还教给幼儿一些十分必要的交往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的说话,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如何统一当前的意见等。教会幼儿解决好合作中遇到的小纠纷,只要没有危险,就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与冲突,适当的争吵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并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相信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减少限制性的要求,要努力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促进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使大家玩得更愉快。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二)家长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端正教育观

克服攻击与打架的习性。幼儿共同游戏时,常发生打架的现象。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就向幼儿灌输”跟别人抢”、”别怕他,跟他打”等意识,这样的教育结果只能使孩子今后凡遇到矛盾时,只会粗暴地大打出手。因此,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与同伴商量着共同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避免出现不愉快,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应付突变环境的能力,并成长为宽容、有修养的人,更能很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

(三)抓住教育关键时机,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

在游戏中用规则游戏引导幼儿的规则意识。成人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成人与孩子游戏时也要注意按规则进行,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从而减少合作交往中的冲突。而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其次,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孩子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于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意识到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同时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玩具。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教师看到的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友好配合的玩耍,或协商、询问,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尤其是比较此次合作与上次不合作或不愉快的合作,引导幼儿自己从中找原因,“你能商量着合作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以便下次更好的合作。在幼儿成功完成后,老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肯定,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有利于促进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更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相信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让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 [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15-16.

[2] 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J].幼儿教育,2020,(10):3-6.

[3] 李娟.学会沟通. 幼教博览[J].幼儿教育,2016,(10):45-47.

[4]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2018,(10):25-26.

[5] 王晓霞.家长应重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J]. 幼教博览2020,(11):35-37.

[6] 常晓梅.浅议幼儿交往[J]. 幼教博览2018,(9):37-41.

[7] 叶岚.幼儿“经历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J]. 幼儿教育,2019,(10):25-26.

幼儿合作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表现

幼儿合作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表现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9月1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65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9月16日
Next 2023年9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