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然教育的研究

 【内容摘要】大自然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对我们的生活也是有益的,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要学会在大自然中与万物的和谐相处,有些城市,大自然是教育资源的匮乏,但我们仍然也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教育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但由于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视角来看,幼儿园的生态环境教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态教育、大自然、儿童教育

一、生态环境幼儿园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认识,并以其为理论依据进行。儿童生态学是一门以生态理论为基础,将儿童置于现实生活和发展的社会情境中的跨学科。要从儿童的牛态学角度来探讨,怎样进行综合的生态环境教育,建构其课程、目标、原则和方法。

二、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的生态环境应该包含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儿童的心理生态。幼儿的生态环境教育要做到自然、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协调。在认识上,让幼儿初步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生存依赖关系,了解人口、资源、能源、污染等问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对环保的认识。在态度上,让孩子学习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拥有自信、友善、与家长和谐相处、培养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其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以及意义

(1)让幼儿了解环境、环境、环境等基础知识,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脱离家庭,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协助儿童了解有关环境的知识,例如:生态平衡,资源、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等等。

(2)激发幼儿对牛态环境的热爱和爱护

(3)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游戏,观察,记录,分析,从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了解,变成了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从被动变成了主动,这不仅让他们的成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让他们的观察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豆子的成长,我们会从一本书开始,讲到豆子的成长,我们只能从书中,看到一些关于豆子的成长!他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些豆子都是要生根、发芽、成熟、成熟的!可是,这些孩子却不懂,种豆子要花上一段时间,他们或许以为种好了,一天一夜就会成熟,可是谁也不会想到,种豆子要用土培士,要用水肥,在阴暗中发芽的时候,会长出什么样的豆芽?有些豆子中途夭折,有些豆子甚至连发芽都不会,有些豆子长得很高,可是某一日却突然枯萎,有些开出了花,却没有结果!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不但要花时间,还要让小朋友们悉心照料,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观察和承担责任,懂得了食物的来之不易!

(4)培养儿童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双手是我们的第二个“大脑”,我们的双手能够帮助促进我们的大脑发育,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周围的一切,让它们进入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神经发育,让我们的记忆变得更加强大!

四、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素质的课程,应兼顾现实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在构建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过程中,除常规的教学原理之外,还应该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

(一)生态环境的统一

在生态环境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与自然、人、社会的互动,而人又是社会的中心因素。课程的重点应该是要全面,全面地反映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各种生态关系,有自然,有生物才有人类,才有人类,才有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互动,生产力、科技与传统的冲突,一次又一次地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因此,生态环境教育应该以“人”为核心,促进“人”的社会化,儿童营造“生命生态网络”。

综合的原则

幼儿园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应该有综合性的主题活动。从整体到局部,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大体的框架,接着就是局部的对号入座,并进行整体的教学。如以“交通工具”为主题,可让幼儿了解能源、人、资源、职业等。设计多项相关的活动,以区域为中心,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一张完整的内容生态网络,让孩子对事物的整体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特殊性原则

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要立足于现实,因人而异,因人而异。要了解儿童的当前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有些地区注重传统知识的引入,有些地区注重环境保护。幼儿的生态环境教育应该从对自然、社会、儿童的心理和心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并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一领域,尤其是农村外,不同的儿童也有差异,尽可能地从儿童的生命体验出发。

)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引进多元化的文化,使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孩子们了解到,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五、生态教育的要求

(1)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学习的良好环境。儿童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直接感知和直接体验,受教育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并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孩子。儿童在直观的情境下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应以儿童的人生经历为基础,赋予他们一些浅显而不深刻的知识。如果能向孩子们解释“温室效应”、像电冰箱这样的科学发明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不能强迫孩子们去理解的东西。

(3)给孩子们树立积极的榜样。儿童喜爱坟墓,但不能明辨是非,生态环境的教育也不应过多介绍污染、阴暗的现象,要以正面的例子来唤起孩子的积极、善良的情绪。

六、教育形式

1、游戏。游戏是孩子的本性,而孩子的学习就是游戏,要让孩子们在虚拟的世界里,通过角色的扮演来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2、操作。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态度,比如通过喂养小动物来让孩子了解爱情。

3、观察、感受。大自然和大社会是我们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它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汲取心灵的养分,接受深刻的教育。

4、借助现代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传媒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特点,能拓展儿章认知的范围,从静态到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将综合性主题教育与一天生活有机结合,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立体的生态,环境互相渗透,从而使幼儿园的生态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6.在班级活动中养成儿童自然的审美观念。自然有许多奇妙的地方,有山有水,这里的环境,是由大自然数千年乃至亿万年的时间形成的神奇的地势!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些地方搬到教室里去,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树枝,小松树,把它们变成漂亮的、有灵魂的风景!贝壳可以做成许多美丽而富有诗意的装饰品,我们经常会见到用贝壳做成的老鼠、乌龟、小船、风铃之类的东西!木头,也可以做成“星空”,当然,还可以用来做些简单的摆设,例如:墙上挂着儿童的画作,还有图片陈列墙!通过运用大自然中的自然物质来创造出更加奇妙、更奇妙的东西,让儿童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参考文献】

[1]王娟.自然物探究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10):13-13.

[2]陶纪秋.让科学启蒙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一-农村幼儿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探索略谈[1].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82-82

[3]郭明霞,浅谈幼儿园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J1.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7);222-222.

[4]丘红英,告别幼儿”自然缺失症”–幼儿园”亲自然”实践研究门.幼儿教育研究, 2017(6):56-58

生态自然教育的研究

生态自然教育的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9月1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6361.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9月18日
Next 2023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