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摘要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前给幼儿灌输小学阶段的学习知识,及早的教幼儿写字、背古诗,强迫儿童学一些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内容,这不仅会给儿童带来学习上的负担,还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儿童沿着社会规定的方向发展,有悖于儿童身心正常和谐发展的规律。因此应按照儿童发展的顺序、阶段性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选择适合儿童的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围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影响

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重要活动,每个从生下来的第一刻开始,就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来自于不同地方的教育,起初是家庭教育,然后到步入学校接受来自专门机构和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也就是幼儿教育,它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不同于其他学校教育的。因为幼儿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能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注意力还不稳定,不能专注的完成一件事,手部精细肌肉动作还未分化形成,不能长时间进行手部动作。因此我们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适合儿童的学习活动,不能违背儿童发展的规律,更不能过早的传授小学阶段的知识,不能急功近利,要正确的过渡到小学阶段。不能将小学教育提前,这是在揠苗助长。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一)教育内容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表现在提早传授小学阶段所要学的内容,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应用到课堂中去,但是儿童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一些抽象的数字和故事课文无法让幼儿理解,会加重儿童学习的难度和对学习的兴趣。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会让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超越了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方法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表现为教学方法的小学化,课堂上教师通常采用知识传授的方法,而不是采用直观的教具、学具和游戏化。这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为主,让幼儿一味的听。例如教师自己在课堂上讲授自己的内容,却忽视了坐在教室里的儿童,并没有让儿童充分参与进课堂里,忽视了以儿童为主体的地位,教师间接指导相结合。而在幼儿园,教学方法主要以游戏为主,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最适合儿童发展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能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儿童探索的欲望,从游戏中收获知识,积累经验。

 (三)教育评价的小学化

从幼儿教育评价的内容来看,多数幼儿教育的教学标准以“知识性问题”的掌握程度为主要标准。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在校学到了什么,会写多少字,会背多少首古诗,因此,教师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以考试成绩来督促幼儿好好学习。在这种评价模式中,幼儿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能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兴趣和儿童的个别差异性。只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教师要因材施教,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特长,不能太绝对化。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迎合社会和家长的需要

由于家长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一所不错的学校进行学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落在起跑线上,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在一个学习氛围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因为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所以招生名额有一定的数量,这不得不让学校择优录取。为了能进去优质的学校学习,家长会强迫孩子学习,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有了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得到更好的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意识到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因此,消现在的孩子普遍学习小学的知识。

 (二)教师职业准入门槛低,专业素质不高

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入门槛低,师资力量整体有代提升。目前有大量师范师范专业毕业生,但是从中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就学业水平来看,有中等师范毕业,高等专科毕业,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但是一线教师多以专科水平为主,因此在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方面还有很大上身的空间,这样才能成功胜任教师这个神圣伟大的职业。

转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大部分从业者都不是师范本专业毕业人员,很显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发面有很大的漏洞。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知识的学习、没有经历过正规机构的培训。在他们看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就是单纯的看小孩,认为没有什么难度挑战,可见他们对教师工作的了解多么欠缺,也更不用谈论游戏的重要性了。因此,不少幼儿教师缺乏游戏教学的能力,因而习惯于“小学化”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

  (一)束缚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幼儿园小学化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儿童正处于发展的开始阶段,心智尚未成熟,过早的教育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喜欢在玩中发现问题,在玩中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组织日常活动时应该仅仅围绕游戏这一过程展开教学。而不是长篇大论给幼儿讲述一些抽象的知识,这样会困扰住儿童的思维,给他们的思维笼罩住,不能发挥其想象与创造。如果过早的给他们画条条框框,会固话他们的思维,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造力。

  (二)降低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小学化的目的是让儿童掌握大量的知识,掌握科学技能。但是这些都违背了教育最初的目的。所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儿童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每天让儿童接触一些学不会、听不懂的东西,渐渐地幼儿会产生厌学心理,慢慢的他会对所有有关学习的事物失去兴趣。因此,在不同的阶段给儿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应该多准备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材料或者玩具,从而更好的在课堂上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鼓励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

(三)阻碍儿童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朝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四)从幼儿自身发展层面看

从幼儿自身发展层面来讲,幼儿在幼儿园的这段时期是一段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幼儿要尽可能多地活动起来,使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活动起来,在教室里幼儿可以做一些手指类和跺脚类的小游戏,促进肌肉的成熟,增加肌肉的弹性。在户外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运动量稍微大点的游戏,例如:拔萝卜,捉迷藏,追逐等体育类游戏,可以促进骨骼更好地发育。所以,在幼儿时期要让幼儿多做一些小游戏,对他们的身体会有好处,游戏是幼儿身体健康和身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总结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其今后一生学习,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以后的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应该无时不刻地关注幼儿健康的发展,因为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幼儿的发展关乎着民族的未来,社会的进步,这要求我们要担负起培养民族希望的重任。因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措施能使幼儿快乐地度过幼儿时期,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要让幼儿享受快乐的童年,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参考文献

①黄绍文《学前教育研究》

②卯嫦舒《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年出版

③袁千《幼小衔接问题研究》2008年出版

④李永玉《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2014年出版

⑤吴琼《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调查研究》2011年出版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968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0月5日
Next 2023年10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