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所谓对外投资区位分布问题,就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确定分布在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进行投资,从而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问题。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确定东道国,即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另一方面是进一步选择东道国的具体投资领域。区位选择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要做出的重要决策,它的直接作用影响很多方面,比如说企业优势发挥、企业的国际生产布局、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区位分布问题对于我国现阶段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平均收入水平、劳动力成本、政治制度、社会传统、宗教信仰、自然资源拥有量、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等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平,由于差异较大,加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至关重要。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很多的区位分布是真正结合企业自身的因素和东道国方面的因素来选择的。许多企业忽视了投资初期的区位选择,而盲目追随其他企业,或对东道国区位优势等因素缺乏了解,最后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利润,甚至无法投资。因此,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可以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现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幅度大大增加,逐渐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但是在过去,中国的对外投资集中在少数的特大类型企业,并且只是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高度集中的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均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我国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直接投资,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本文中,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相关策略与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对于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带动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本现状和基本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分布现状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走向
201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的190个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81.2%,201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的国家(地区)累计达到12288.7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90.5%。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二十位的国家(地区)的分布情况见表2-1。
表2-1 2016年末中国对外直投投资存量前二十位的国家(地区)

2016年末,中国在亚洲的投资存量达到9094.5亿美元,占总投资存量67%,主要分布地区中国香港、新加坡、老挝、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中国澳门、越南、阿联酋、马来西亚等;中国香港占亚洲存量的85.8%。
对于拉丁美洲投资存量达2071.5亿美元,占总投资存量的15.3%,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秘鲁、阿根廷、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国家。
对于欧洲投资存量为872亿美元,占总投资存量的6.4%,主要分布在荷兰、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卢森堡、德国等。
对于北美洲投资存量为754.7亿美元,占5.6%,主要分布在X、加拿大。
对于非洲投资存量为398.8亿美元,占2.9%,主要分布在南非、刚果(金)、苏丹、阿尔及利亚、加纳、肯尼亚等。
在大洋洲的投资存量为382.4亿美元,占2.8%,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
2016年我国对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见图2-1.

图2-1 201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地区分布情况
由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得知,在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其中有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材料显示,在2016年末中国在发展中经济体中的投资存量为11426.18亿美元,占到84.2%,其中中国香港7807.45亿美元,占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存量的68.3%;东盟715.54亿美元,占6.3%。在发达经济体投资存量1913.97亿美元,占14.1%,其中欧盟698.4亿美元,占在发达经济体投资存量的36.5%;X605.8亿美元,占31.7%;澳大利亚333.51亿美元,占17.4%;加拿大127.26亿美元,占6.6%;以色列42.3亿美元,占2.2%;挪威26.42亿美元,占1.4%;日本31.84亿美元,占1.7%。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的区位分布
2016年末,中国境内2.44万投资者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72万家,与去年年末数量相比较,增加超过6300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超过全球的国家(地区)的80%。其中,亚洲的境外企业设立的覆盖率与去年持平,同样为97.9%,而欧洲为87.8%,非洲为86.7%,北美洲为75%,拉丁美洲为69.4%,大洋洲为50%。2016年末中国境外企业在各洲覆盖比率见图2-2.

图2-2 2016年末中国境外企业在各洲覆盖比率
从中国境外企业的国家(地区)分布情况看,中国在亚洲设立的境外企业数量最多,已经超过了2.1万家,占到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总数量的55.8%,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其中在中国香港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占到中国境外企业总数的三成,接近1.2万家,是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数量最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我国在各地区的境外企业数量与比重见表2-2.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存在的基本问题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仍有待提高
从02-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企业呈阶梯状在对外投资额上增长,并在投资金额方面和企业的数量上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从对外投资的质量上来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各方面实力,仍然是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相差悬殊,且处于较低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比较薄弱,导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成功率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水平状态。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投资周边国家,不断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经验的积累,增强企业自己的实力,为之后投资发达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是通过投资周边国家并不断向外扩张,扩大投资领域,取得经验,并获得先进技术的积累,从而逐渐转向投资发达国家,获得更为复杂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取得一席之地创造条件。而对于目前的投资状态分析来看,中国已经逐步积累了一定的投资经验,并取得了在投资量上的飞跃,所以基本上算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并逐渐开始追求第二阶段发展,在投资区位选择模式进行改变,同时确保投资金额,逐步注重投资质量的提高。这样可以促使这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增加胜算,并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图2-3 2002-20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
2.投资行业分布过分集中,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行业分布和境外企业主要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很显然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仍然是海外企业聚集最多的行业,且超过2.3万家累计数量,为境外企业总数的62.7%。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占到中国境外企业总数的28.7%;制造业7700多家,占2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将近4900家,占13.2%。
很多海外企业的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也呈现增长趋势,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不断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科学技术领域投入处在初期阶段,所占投资份额仍较小。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不足,一方面使得企业难以获得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获得强大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得不到及时的良好带动,仍然长时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很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达到改变现有的投资模式的效果。总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转化的主要阻碍是投资行业分布过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需要逐步调整,以提高我国对外投资的水平,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区位分布不均衡,大量投资流向亚洲
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地域走向来看,虽然香港仍然是投入投资流量最大的地区,但是中国对于最主要的两大传统避税地英属维尔曼群岛、开曼群岛的投资额已大大减少。这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个很好的转折点,为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放弃较大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的利大于弊,避免在避税地集中投资导致恶性竞争,也获得了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机会。区域分布上,对美洲、欧洲的投资增幅高于全球,对非洲投资下降近两成。
但对亚洲投资流量占总流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拉丁美洲和美洲超10%,在其他三大洲不超过10%。中国企业的投资大多集中在亚洲,并呈现增长趋势,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与亚洲国家短距离的地理位置,文化差异较小,低成本的企业进入,投资更容易成功;另一方面,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的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稀有金属资源等均位处于世界的前列,这是中国企业来说对资源获取型的最佳位置的选择。中国企业在亚洲的集群效应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长期发展很不好。这种单一集中的投资不仅会造成中国企业之间的重复投资建设,而且可能还会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势必严重阻碍我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前行,也会影响市场多样化的发展。
在境外企业的区位分布上,亚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的投资覆盖率较高,而从数量上,中国在亚洲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近2.1万家,占55.8%,仅在香港一地设立的海外企业高达1.2万家,数量占到中国海外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三十,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活跃、设立境外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也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向近几年来并没有实质变化。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东道国影响因素
1.市场因素
在市场因素中,市场规模、市场潜力这两者是最主要的因素。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因素决定了其所能容纳的公司的数量,市场规模越大,这些公司就越有可能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不仅对于在东道国国内销售产品有益,同样也有利于再出口的产品。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因素是未来市场规模的的反映,同时也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投资活动是一个持续而长远的过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不仅要考虑当前市场的影响,还要考虑对未来市场的影响,东道国的市场潜力越大,那么未来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就会越大,那么企业的发展也会更加稳定。
2.成本因素
在区位理论中,成本学派认为生产成本是决定企业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生产成本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利润水平和收益绩效。因此,成本因素是企业直接投资在区位选择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各国跨国企业在投资时考虑成本因素,都会更倾向于选择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劳动力成本是在生产成本因素中最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尤其受到各国企业的重视,而选择将产业分布到以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是对外直接投资选择中考虑成本因素的方式。
3.资源因素
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实现工业化的基础要素和基本动力。在国外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往往以企业为先锋,从而以自然能源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成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更进一步讲,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其分布情况,成为了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通过对国家(地区)资源的筛选,可以有效实现全球布局的价值链,提高企业价值,因此跨国公司倾向于将企业的某一环节放置于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4.制度因素
东道国的制度大致上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制度是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保障,它规定了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在完善的制度环境中,执法机构能够有效地保障经济活动主体的利益,并且当纠纷和问题存在时,经济活动的主体能够按照法律规范等正式制度的规定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性。
(二)投资国影响因素
1.对外投资政策和法律因素
对外投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支持或鼓励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政治风险保险、放松审批制度、产业指导等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搜寻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我国XX提出的对外政策对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自“走出去”战略提出以后,我国陆续的颁布了一些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与法规。每年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都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2.投资企业规模大小
按资产规模划分,企业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企业规模不同,企业的市场行为和拥有的竞争能力就不同。一般而言,大型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创新等方面实力较强,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强,因此,它们在FDI的区位选择上更具主动性、灵活性,可选择性更多;相反,中小型企业因缺乏规模效益,实力较弱,抗风险的能力也不强,因而它们在FDI的区位选择上处于被动地位,可选择的余地很少,往往在投资中作为大型跨国企业的供应商,跟随大型跨国企业选择的区位进行投资。
3.投资企业战略动机
战略动机直接反映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因此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必须考虑它的战略动机。企业的战略动机不同,选择的投资区位就会有所不同。根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可以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分为三种类型: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技术寻求型。每种战略动机类型都有相应的最佳投资区位与之对应。
4.其他因素
投资国汇率水平、外汇储备等因素都对FDI的区位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投资国汇率水平不仅影响着跨国企业借入资金的成本,还影响着投资国国内企业的出口情况。
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相关建议
(一)对于不同规模企业区位选择的建议
1.大型企业的区位选择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占到很大的份额,从总体看我国的投资水平还不高,但仍然具有相当数量的大型跨国企业从事较高层次的对外直接投资。此类企业具有将发达国家作为投资重点的一定能力,全方位地开展各种类型的投资。大型跨国企业还应兼顾对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资,投资方向主要是市场占有与资源开发,以达到控制资源与国际下游市场的战略目标。总之,国有企业与有实力的大型公司应通过全方位的区位进入,打破中国企业区位集中化的既有格局,实现整体区位结构的优化、平衡与协调。
2.中小型企业的区位选择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者的构成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有的比重较高,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超过半数的分布在批发和零售贸易、制造业和建筑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发展相对成熟。而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中小企业为了满足小规模的市场需求,形成小规模技术,从而在发展中国家占有比较优势。因此,对于技术方面不发达的中小企业来说,其低附加值产品的国家是最好的选择。中小企业可以承担的一般风险较低。因此,选择高知名度、低风险的邻国作为投资测试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些经济增长快、增长潜力大的国家同样也是投资的重点。
中小企业集群可以采取集聚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小企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信息技术密集型等小规模技术,在投资的区位选择上应优先到有此类产品技术需求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那些为核心企业服务而形成的企业链集群则可以采取“追随策略”,可以跟进核心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到相应的投资区位投资。
(二)对不同投资动机企业区位选择的建议
1.市场寻求型企业的区位选择
市场寻求型企业是要占领市场,扩大市场销售,所以要把更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的国家放在目标位置,显然发达国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较高的消费能力、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进入的门槛较高,在我国比较大规模、综合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选择进入某些特定行业。
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到发展中国家成员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充分合理利用原产地规则,有效防止并避免国外贸易壁垒,规避不友好反倾销策略,主动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我国技术成熟且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低附加值初加工产品和以原料为主的商品,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产业转移到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低阶梯的国家。
2.资源寻求型企业的区位选择
资源寻求型企业的区位选择,目标应该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这类企业应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源条件,仔细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二者结合选择地投资。资源禀赋丰富而且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是一个关键性的领域,与我们的国家密切相关,是中国的资源和能源企业对其直接投资的重点。投资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可以降低中国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充足和成熟技术的比较优势。
3.技术寻求型企业的区位选择
技术寻求型企业的区位选择,直接投资目的地应该主要选择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北美洲、日本、西欧等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些地区不仅引领带动全球技术创新,而且往往是世界最新科技信息的发源地。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中国的企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升级国内产业,根据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对上述地区的进行直接投资。同时通过消化先进技术,达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自我实现,从而追赶与领先发展,甚至在某些领域,进一步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中。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5-44.
[2]杨震.我国企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华侨大学,2013:4-8.
[3]徐雪,谢玉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7.
[4]朱宏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天津: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2-7.
[5]金中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区位决策的统计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5-6.
[6]李晓玲.中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09:6-9.
[7]杨成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