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内关于孕产妇产后抑郁的报道日益增多,产后抑郁被大众熟知,成为社会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因素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针对同伴支持对预防产后抑郁的重要作用,分析并探讨产后同伴支持互动模式建立的问题与策略。
关键词:同伴支持;产后抑郁症;研究进展;影响因素;研究意义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全面二孩”新计生政策背景下,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与初产妇相比较高,医务人员和家属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加强孕产期的心理指导,尽早发现产后出现的异常现象并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1]。伍春等人通过对产褥期产妇的问卷调查,发现产褥期经产妇压力感受偏高[2]。吴炜林等人研究发现产妇睡眠差、婴儿性别期望不一致,会导致产妇产后3-7天产后抑郁风险增加;产妇睡眠差、与家人关系不好,产妇在产后42-56天发生产后抑郁的可能性增加,不担心身材恢复可以降低产妇产后42~56天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因此,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在产后3~7天和产后42-56天及时开展以预防产后抑郁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增加目标人群对产后抑郁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抑郁高风险人员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指导,可以降低产后抑郁发生[3]。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此研究有利于完善同伴支持系统。
实践意义:医务人员在早期对抑郁高风险产妇进行心理指导,家属加强对产妇的关心,给予陪伴与支持,可以降低发生产后抑郁的风险。
1.2相关概念阐述
1.2.1产后抑郁症的定义
产后抑郁症是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流泪、易怒、焦虑等症状的心理疾病。大多发生在产褥期,严重时会导致产妇自杀,引发因素较多,如生理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4]。
1.2.2同伴支持互动模式定义
同伴支持互动模式是一般由XX主导推进,其它社会单位一起参与,具有主动性强、广覆盖、多层次特点的全方位同伴支持系统[5]。
2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同伴支持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展开了相关研究。杨凯等人研究表明产后抑郁显然影响了孕妇的产后生理和心理的恢复以及家庭生活,甚至会造成产妇自杀等严重后果,危害到产妇身心健康,并且影响其婚姻、家庭的生活质量。研究证实,同伴支持会提高产妇的归属感,提高产妇对压力性事件的认知,并且同伴支持还可以帮助产妇在周围情境中更加关注对自身有利的因素,且随着同伴支持度的升高,产妇对同伴支持的利用也会更高,在面对产后的各种扑面而来的压力时获得缓冲。因此,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给予产妇陪伴与支持,耐心倾听产妇的想法,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新的社会角色[6]。黄小花等人的研究是通过给予心理指导、加强产后健康教育以及住院期间建立护患和谐关系和教会产妇产后放松训练等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她的研究表明心理疏导、家人帮助、产妇间交流可以帮助产妇战胜抑郁和焦虑情绪,树立积极的心态,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7]。李青等人研究显示经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初产妇高,加强对产妇同伴支持系统的重视,可以促进二胎妈妈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8]。所以,建立良好的同伴支持系统,会使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降低。因此,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的产妇产后同伴支持系统,从家庭,医院,社区,XX等社会不同层面都给予产妇关心与帮助,使产妇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XX应该重视同伴支持系统的建立,医院也应该加强对产妇产后情绪的关注,家属需要加强与产妇间的沟通。郑秀秀等人的研究显示同伴支持度与女性产后抑郁的发生是有相关性的,同伴支持度是预防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得到同伴支持的产妇,发生抑郁的可能性越低,社会需要构建完善的同伴支持互动模式去帮助产褥期的产妇,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9]。产妇产后可能会出现情绪的低落以及情感上的脆弱,对他人的依赖性强,身体虚弱,而且要分出精力照顾新生儿,显然,产妇需要同伴支持互动模式的干预。家庭和社区可以通过心理指导、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等方法来帮助和关爱产妇,提高产妇的产后的满意度,保持产妇心情愉悦。黄晓洁等人研究表明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有许多方面,而产后抑郁者得到的同伴支持程度较正常产妇差,可见同伴支持对预防产后抑郁的重要性[10]。所以,XX的相关部门在制订与产妇相关的产后保健服务政策时,应结合目标人群发生产后抑郁的高危险因素,这可以针对性地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朱慧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和家人给与良好的同伴支持可以大大降低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机率,从而提高产妇及家人在产褥期的生活质量[11]。王彩凤研究表明同伴支持是产后抑郁的一种保护因素,在预防产后抑郁方面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利用同伴支持互动模式,可以提前有计划的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12]。高燕等人研究发现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同伴支持有相关性,教会产妇领悟同伴支持,可以提高产妇利用同伴支持的能力,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13]。张颖等人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的发生不仅与家庭因素相关,还与一些地域习俗有关,所以产后的宣教需要着重向家人介绍相关知识,帮助产妇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氛围[14]。
3现状
3.1产后抑郁症的现状?
3.1.1发病现状
目前国外报道产后6周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33.0%,国内产后6周发病率为9.2%~15.01%。李真等人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产褥期内,轻度抑郁一般可在产后3~6个月内通过调节情绪自行恢复,重度抑郁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严重危害,此时需要及时发现,及时就医[15]。
3.1.2护理干预现状
目前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可归纳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建立产后支持系统三大类。
3.1.2.1心理干预
徐双等人研究发现产妇生产后由于角色转变、身体虚弱等因素导致情绪较为敏感,心理比较脆弱,而这种变化会让产妇对突如而来的改变不适应,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及时的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PPD的发生[16]。程苏文研究表示采用心理治疗干预产后抑郁的效果较好[17]。石月姣等人研究表明团体人际心理治疗通过为成员提供同伴支持,成员之间分享焦虑,抑郁的情绪,可以有效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状及社会功能。[18]
3.1.2.2健康教育
聂文静研究显示健康教育在产后抑郁的护理中作用明显,可以使产妇配合治疗[19]。陈莹莹研究表明孕期应用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可以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20]。
3.1.2.3产后支持系统
王福玲等人研究表明同伴支持的干预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可以改善患者身心健康[21];李雅慧研究显示同伴支持可以协助产妇进行角色的转换,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产妇满意度[22]。
3.2同伴支持互动模式防治产后抑郁症的现状?
3.2.1家庭方面
周华等人研究中家庭支持程度低与产后抑郁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匮乏的同伴支持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23]。
3.2.2个人原因
邵丽婷等人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低,负面心理因素及自身准备不充分是个人因素的危险因素将影响产妇情绪变化[24]。
3.2.3医院方面
徐双研究指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不到位,不及时不利于产妇健康恢复[16]。
4产后同伴支持社会互动模式构建的建议
4.1个人方面
适应角色的转变,认真学习母婴相关的知识
4.2家庭方面
家庭情感和物质的支持,可以减少产妇的负面情绪
4.3医院方面
护理人员及时地向产妇及家人讲解有关的知识,尤其要做好丈夫和家属的沟通工作,帮助产妇建立愉快的心情。
4.5XX方面
XX完善产后同伴支持政策;破除陋习,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
4.6其他
工作单位合理安排工作,及时做好工作的交接
5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阐明了完善的同伴支持互动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同伴支持利用度,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帮助产妇快速适应新的角色,提高家庭生活质量,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产妇在产后这段时间,需要家人的关心,护理人员的指导,朋友的理解,这有利于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邓海艳,吴晓莲,邱翛然,等.“全面二孩”新计生政策下郴州市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4759-4761.
[2]伍春,贾秀明,李云鹂,等.“全面二孩”政策开放背景下经产妇产后压力现状调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18-219.
[3]吴炜林,曹臻,豆正东,等.产后不同时间段抑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0,26(05):352-354+367.
[4]尹航,刘清,付冰,等.根据产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预测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3):405-409.
[5]李雪娇.从心之治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访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地区专家闫洪丰[J].经济,2021(03):72-76.
[6]杨凯,张静娜,于新佳.产妇孕期同伴支持对分娩后出血风险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5):656-659.
[7]黄小花,黄淑梅.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和子宫恢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3):174-177.
[8]李青,王艳娜,王天宇,韩利美,代玉英.二胎产妇产后抑郁及其同伴支持情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40-41.
[9]郑秀秀,朱桂东.同伴支持度对女性产后抑郁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08):970-973.
[10]黄晓洁,何红,何秋山.产妇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5093-5096.
[11]朱慧,冯玉娟,曾淑贤,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同伴支持、产后抑郁对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5):1135-1138.
[12]王彩凤,王月芳,徐青青.380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03):1-2.
[13]高燕,曾娟,张美,等.领悟同伴支持和自我效能与产妇产后抑郁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7,33(05):655-657+660.
[14]张颖,杜玉开.妇女产后抑郁心理的社会危险性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392-4394.
[15]李真,贾雯雯,孙雪颖,等.潍坊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03):533-536.
[16]徐双.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9):34-35.
[17]程苏文.心理治疗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21):46-47.
[18]石月姣,李凤玲.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乳汁分泌、婴儿照顾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2):248-251.
[19]聂文静.产后抑郁症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2):1752-1753.
[20]陈莹莹,庄晓燕.妊娠期系统健康教育的应用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1):90-92.
[21]王福玲,李春晓,满冬梅.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同伴支持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4):13-14.
[22]李雅慧.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2):35-36.
[23]周华,秦志强,杨晓燕,等.常州市女性产后抑郁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06):1347-1351.
[24]邵丽婷,李海鸿.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2):179-181+18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