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迈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XX对于城市建设非常重视,与之前相比,无论是在建设范围上,还是在投入力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扩大与增强,尤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各种高层建筑层出不穷。这类建筑的出现既是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城市化水平的标志,但是也要看到,安全隐患也非常大。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基于建筑学安全学的相关理论,对高层办公建筑的构成与火灾特征进行了归纳。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阐述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目的;其次对逃生时间、火灾环境进行了大体的介绍,结合光谷国际大厦的实际案例,概述了该建筑防火分隔与安全通道的规划,并对该建筑防排烟系统、应急设施、性能化放火设计等展开了深入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问题制定了完善报警系统以及安装灭火措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光谷国际大厦;建筑防火;安全;评价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最近一些年,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成为了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象征,世界各国也自新建各种各样的高层建筑,上百层的建筑思比比皆是。但是在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情况下,消防案件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由于这类建筑的高度比较高,并且层层叠加,加之火灾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使得救灾难度非常高,一旦这类建筑发生大规模火灾,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1]。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用作商业或住宅,因此,建筑内人口与物资规模比较大,各式各样的电气化与自动化设备也非常多,并且还存在电梯井、楼梯、电缆以及风烟管道等,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权衡各个方面的因素,设计合理的布局方案,那么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火焰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沿着电梯井、管道等快速向上扩散。通常情况下,建筑高度与烟囱效应之间为正相关的关系[2]。通过烟气模仿实验,100米高的建筑,底层烟雾扩散到顶层的时间不好过30分钟,建筑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火焰吞噬。
基于此,本文以高层建筑的特征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这类建筑具体的防火措施,试图将将火灾的形成因素扼杀在摇篮内,确保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都控制在最小水平。
1.2研究现状及研究
在我国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点城市,最近几年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各种功能全面、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例如来福士广场,高度为122.6米,共计29层;瑞城名人酒店,高度为136米,共计33层。这些高层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城市的建设水平,是成都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3]。
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建筑高度势必会继续增长,建设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但是绝大部分人并不了解高层建筑的定义。基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关内内容,只要高度在24米以上的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其中住宅只有达到27米以上才会归于这一类。作为本文分析对象的凯德天府广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高度为110米,共计28层,其中四层为停车场、八层为商业裙楼、十六层塔楼。由于其同时具备商用与民用的功能,因此其属于高层综合建筑。
之所以各大城市都大力建设高层建筑,主要是由于其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相对较低,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尤其是消防问题尤为突出。与普通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差异,如高度、外形、材料、结构以及功能等,因此防火、灭火也更为复杂,具有非常高的难度[4]。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各地纷纷开始建筑各种高层建筑,并且绝大多数都将商用与民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综合性水平非常高。但是这类建筑发生火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并且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现阶段的消防设备对于这类建筑的消防安全无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果出现火灾,想要短时间内扑灭具有非常高的难度,并且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火势的蔓延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对于建筑内人员的生命、财产有着非常大的威胁。以“2·9中央电视台大火事件”为例,2009年,位于北京的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爆发了火灾,造成经济损失大50亿元人民币,并且还有多名消防官兵在救火过程中丧生。为了扑灭火情,北京消防总队一共派遣了27个中队前往事发地,各种消防车辆达85辆,该建筑高度为130米,一共30多层,建筑的东面与西面同时起火,火势一度超过80米,经过6个多小时的工作,才彻底扑灭火灾。2010年,上海也出现一例高层建筑火灾,这次火灾是由于无证焊工没有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焊接,点燃了楼体周边的各种易燃性较高的材料所导致的[5]。该建筑的高度超过了100米,共计28层,消防队在灭火过程中,由于楼层非常高,传统的高压水枪、云梯都无法喷射到顶层,再加上火势非常猛,消防直升机根本无法近身,进而导致火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数据显示,共有58人在此次火灾中丧生,对70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还有56人彻底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如何有效防控高层建筑出现的火灾成为人们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6]。
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高层建筑不仅会存在非常大的雷击风险,同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非常高。通过对建筑表面的观察,可以发现,高层建筑的表面基本上都会选择耐燃性较高的材料,但是在此之下,使用了大量易燃的材料,如果发生火灾,这些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对人身体健康形成威胁的有毒气体。高层建筑的主体一般不具燃烧性,但是大火燃烧时的温度比较高,甚至会达到400度以上,会使主体出现裂缝,给建筑的强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7]。同时,内部易燃物也会随之显现处理,再加上建筑中存在各式各样的电气设备,各种电线的布局非常复杂,一旦失火,火势便会顺着这些电线迅速蔓延开来。此外,高层建筑内通常会存在大量的人员,这类人员的防火意识、逃生意识都比较差,如果发生火灾,他们无法有序的撤离,进而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8]。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设计,从源头上来降低火灾出现的风险,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只要经过合理的设计,哪怕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施救,快速控制火势,实现损失程度的最小化。
第二章建筑防火概述
2.1人员生命安全的逃生时间
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处于第一位的,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建筑内的人员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区域。通常情况下,在评估人员生命安全的过程中,往往是利用火灾发展与逃生时间构建“时间线”量化模型的方式来实现的,这里的时间包括两个方面:
1.危险来临时间,也就是人员到达耐受极限的时间,用ASET来表示;
2.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的时间,用RSET来表示。
一般而言,如果RSET小于ASET,那么则意味着建筑内的全部人员都能够在耐受极限到来之前撤离的安全区域。Ts代表的是安全余量,那么可以用下述公式来表达人员安全性。
图3-6详细列出了具体的评估方法与火灾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于图中展示的关系,结合上述分析的内容,本文就怎样利用设计来提高人们生命安全保障性水平展开了分析。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尽肯能的提升ASET的值,也就是有效控制火灾的规模,使其处于比较小的水平,从而提高人员的耐受极限,有更多的时间用来逃生。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对防火区、防排烟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采用耐火性较高的材料,有效应对出现的火情。
其次,尽可能的减小REST的值,即提高撤离效率。简单来说,就是对逃生路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他们能够在火灾中有足够的时间撤离。例如提高火灾报警系统的灵敏度、设置相应的安全指示,并加强对建筑内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逃生路线。
图3-6人员生命安全判据时间量化图
(资料来源:整理与归纳《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相关内容)
2.2人员生命安全的灾时环境
在对人员撤离时间ASET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建筑的具体环境,如果人们发现火灾的时候已经与自身的耐受极限非常接近,那么其必然陷入危险的境地。有诸多环境因素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存在重大威胁,如烟气层、对流热、能见度以及烟气毒性水平等等。
(1)烟气层高度判定标准
人员在撤离火灾现场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与烟气流接触,因此,必须要确保烟气沉降高度与人员的头部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通常情况下,如果烟气层高度与地面的距离达到2米,那么安全性水平就比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建筑比较高,空间比较大,那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准确计算烟气层的安全距离。
(2)烟气热辐射判定标准
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火灾的烟气热辐射能量达到2.5KW/㎡,那么就已经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用热量单位来表示,也就是温度达到180℃以上,人体组织就会出现烧伤的现象。一般而言,如果烟气层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达到2米以上,温度不超过200℃,那么人体还处于相对比较安全的状态之中。
(3)烟气毒性判定标准
建筑内的各种材料会因为火灾的形成而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在对其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一氧化碳含量是最重要的指标,基于《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通则》中的相关内容,如果一氧化碳的体积浓度低于500ppm,那么在此环境中,人的承受力相对较强,但是如果浓度超过了1000ppm,那么人就无法承受。因此,火灾现场的一氧化碳浓度安全标准为500ppm。
(4)烟气可视度判定标准
建筑内部空间的大小是烟气可视度指标的制定标准,《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通则》中对于这一指标的标准进行了相应的说明,本文对其进行了整理,得出了表3-3中的内容。
表3-3空间类型与人员可视度的对应关系
前文所述的有关人员耐受极限的标准,是通过对各种试验结果的概括而得到的,在具体的消防设计与评估过程中,要立足于建筑物自身的个性特征,对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在设计性能化防火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员生命安全,还要兼顾财产安全、消防人员安全等多个方面,本文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第三章光谷国际大厦建筑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分析
3.1光谷国际大厦简介
光谷国际大厦是由融众集团建设,占地面积为220000㎡,地处珞喻路与光谷广场中间,是该地区唯一一座集商业街、写字楼以及高层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层建筑。大厦周边存在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它商业性建筑,并且在东部还有东湖,因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3.2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由多种设备组成,主要包括管道、管井、送风机、排风机、防火阀等等。防排烟系统的性能高低主要取决于排烟量、防烟分区设计的合理性水平。就高层建筑而言,防烟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机械加压送风、可外启外窗自然排烟。
防排烟系统简单来说就是防烟系统与排烟系统。就防烟系统而言,通过机械增压送风或者是自然通风的形式来阻隔烟气,防止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烟气进入消防通道;就排烟系统而言,通过机械排烟或自然通风的方式将建筑内部的烟气排放到外界大气环境中。
防烟楼梯间前室与合用前室设置了敞开式上阳台与凹廊,并且这两个空间安装了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不需要另外安装排烟设备,能够实现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口设置在了房间的上部,通常情况下,位于顶板下方0.8米处,在测量距离的过程中,以排烟口下缘为基准。自然进风口设置在房间的下部,通常情况,位于层高的二分之一处,在测量距离的过程中,要以进风口上缘为基准。自然排烟口、进风口、送风口都需要安装打开装置,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
3.3应急设施及系统
防火区要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规划,并且要将核心筒与办公区域间隔设置为专门的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人员能够通过该通道快速撤离到安全区域。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疏散通道与办公区域之间的隔墙一定要直通建筑顶层,建设隔墙的过程中,要选择耐火性比较好的玻璃或实体墙,将烟气与火势隔绝,保证通道不会被浓烟覆盖。在确定疏散通道尺寸以及出口位置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建筑本身的时情况,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为参照,尽可能设置多个出口,实现逃生人员的分流,防止吹安相互踩踏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
在确定疏散通道形式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标准层使用概率的大小;另一方面则是商业价值的大小。除了环形疏散通道,通常情况下,可以基于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疏散通道形式,其中以两侧疏散的形式应用的最为普遍。图2.1详细展示了环形疏散通道与两侧疏散通道的具体范例。除此以外,在设计疏散通道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相关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火灾出现的情况下,通道所采用的各项材料、布局能够发挥阻挡火势的作用,确保人员能够利用通道撤离到安全区域。
图2.1光谷国际大厦A座和B座环形疏散通道、两侧疏散通道的标准层设计。
第四章强化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设置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在出现火灾时,不仅可以通过物理阻隔的方式来控制火势,还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火灾预警装置、消防设备来有效应对,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不受威胁。
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制定报警系统指的是通过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对建筑全面监控,一旦发生火灾自动对外发出报警信号的设备,是当下应用度比较高的消防设施之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火灾探测设备、自动报警设备以及联动输出设备。图4.1详细展示了该系统的沟通。该系统通过探测组件来收集建筑内火焰、温度、烟尘等方面的信息,一旦这些数据出现异常,那么探测会将信息转变成电子信号,进而出发控制系统对外发布警报,并且将起火地点标识出来,让相关人员即刻进入紧急状态,疏散建筑内的人员。该系统还具备自动救火功能,一旦火势达到临界值,系统将会自动触发喷水系统进行灭火。此外,该系统还可以通过与BA系统相连接,来引导人们朝安全区域疏散。
图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基于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只要是新建的建筑都需要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系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以天府项目为例,由于建筑的外部造型比较复杂,过道屋顶的吊顶采用了诸多的6mm穿孔墙板,开口占据了铝板二分之一的面积,烟感探测装置都安装此板上。之所以安装烟雾探测器,主要是为了对建筑内存在的烟雾进行健康,如果浓度比较高高,那么就会自动向主机发送信号,让有关设备接通电源。但是由于穿孔铝板的存在,烟雾被阻隔在外,有可能烟雾浓度已经超过报警的标准,但是探测器也无法准确探测烟雾的浓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探测器的安装间距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在吊顶内部安装探测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水平。
除此以外,建筑物内还安装了大量的人工报警设备,基于相关规定,各个设备之间的安装间距要在30米之内,但是从实际情况下来看,安装间距超过30米的现象比比皆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建筑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如果严格执行这一要求,那么部分装置很难被发现,因此,要进一步缩小间距,并设置具有明显特征的指示牌,确保人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手动报警装置的安装位置。
4.2灭火装置
要想避免火灾规模的扩大,在火灾出现初期就将其扑灭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消防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灭火设备层出不穷,我们要基于自身的客观需求来选择相应的灭火设备,如自动喷水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等。
就自动喷水系统而言,可以将其视作为喷淋系统,在各种建筑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度,由于其安装在固定位置,因此属于固定消防设施的类型,具有成本低、灭火效率高的优势特征,在各大商场、酒店以及写字楼等建筑中的应用度比较高,对于初期火灾的扑灭与控制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位置的个性特征来选择相应的喷头,主要包括垂直型、直立型以及边墙型等,通过喷头,水流能够喷射到火焰上,对于初期火灾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确保人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撤离火灾现场。
对于部分规模非常大的火灾,可以通过消防水炮来控制,属于喷淋系统的类型之一,可以对建筑进行全面的监控,还可以对着火点进行快速定位,并喷射水柱,但是因为这一设备通常会安装在中庭内部,维护保养具有非常高的难度,因此,设备必须要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
就消火栓系统而言,这一形式是我国使用最早的灭火系统之一,尽管其无法实现自动化灭火,但是对于火灾的控制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普通民众会觉得只要消防车到达了火灾现场,就可以灭火了,但是实际上消防车在灭火过程中,采用的都是现场的水源,此时消防栓就能够与消防车相连接,给车辆供水,确保消防车辆能够有足够的水源来灭火。
就气体灭火而言,指的是对灭火剂进行处理,使其变成固态或液态,并将其存储于高压气罐中,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可以使用气罐对火焰进行喷射,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对于网吧、图书馆等特殊场所,喷淋系统无法适用,因此使用气体灭火系统比较适合,既能够起到灭火的效果,还能够确保对财产造成的损害最小,这也是其它灭火系统无法实现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七氟丙烷、气溶胶的毒性相对较低,也没有味道和颜色,绝缘性比较突出,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也是现阶段应用最为普遍的灭火剂。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灭火方式层出不穷,因此,在选择灭火方式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客观实情,在保证火情能够在第一时间控制或扑灭的情况下,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强的保障。
4.3高大中庭共享空间性能化防火设计策略
通过对各种高层建筑的研究,可以发现,屏蔽型中庭、回廊型中庭、敞开型中庭是应用的最为普遍的中庭形式。图4.2、4.3详细展示了这些形式。其中,屏蔽型中庭与回廊型中庭往往用于办公建筑,光谷国际大厦工程就是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此案例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防火设计的合理性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高层办公建筑内应用度较高的中庭空间形式与防火设计规范的符合性进行了评估,指出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图4.2拍摄于光谷国际大厦,里面是该建筑的中庭空间设计,可以发现,采用了三种形式,分别是封闭式中庭、回廊式中庭以及敞开式中庭。
图4.3高层办公建筑常见中庭形式示意图
(1)以中庭为整体分隔
由于中庭空间为贯通式的类型,因此,要采用叠加计算的方式来计算中庭面积,为了防止火势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蔓延到整个建筑,要通过防火卷帘、防火玻璃、防火水幕等设备来实现单独分隔。
图4.4中庭防火分隔策略——中庭分隔
除此以外,部分设计师在设计中庭的过程中,采用了空间组合与美观因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内幕墙来实现对中庭的分隔,让中庭空间处于屏蔽的状态之中,但是为了确保身处其中的人员不会产生压抑感,因此要选择防火玻璃、钢化玻璃这些透明度水平较高的材料,并安装喷淋系统。一旦出现火灾,耐火时间往往会超过60分钟,已经达到了中庭防火设计的相关标准。
(2)以中庭和走道为整体分隔
一般而言,在高层办公建筑中,办公区域占据了较大的面积,往往都是通过走廊与中庭空间以及其它空间相连接,因此,必须要在功能空间、走廊等部分设置以相应的防火分隔物,从而实现对中庭空间的分隔,这种方式在回廊式中庭与敞开式h中庭设计中应用的尤为普遍。回廊和走道的分隔墙体一定要完全铺满,并且要选用耐火时间超过60分钟的材料。如果隔离物选择将钢化玻璃、防火玻璃,那么一定要辅以相应的喷淋系统,确保耐火指数能够符合标准。由于过厅、通道与回廊连接在一起,因此必须要通过防火卷帘、防火门将其分隔开来,具体如图4.5所示,通过这些装置建立了一层防火墙,使得火焰、烟气无法蔓延至此。在设计回廊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相关规定来确定合适的宽度,各种装饰也需要选择耐火性比较出色的材料,并且要坚决杜绝易燃物存于此处。此外,走道还要安装喷淋系统、自动报警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一旦出现火情,那么这些系统会自动工作,进行灭火、降温以及排烟处理,为人员疏散提供更多的时间。
图4.5中庭防火分隔策略–走道分隔
(3)应设置防火挑檐
基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在阻隔火势的过程中,不燃烧体墙、窗槛墙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也有诸多的试验证明,在窗槛墙宽度增加的情况下,防火效果并未变得更加好,而耐火时间超过60分钟的防火挑檐对于火灾产生的烟气的阻隔效果更为出色,并且能够对烟气形成引导,使其能够迅速排出建筑之外,防止烟气对内幕墙造成损坏。
图4.6(右起)光谷国际大厦写字楼双层幕墙挑檐设置、光谷国际大厦写字楼双层幕墙窗槛墙设置、窗槛墙示意图(网络)(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4)排烟策略
除了部分高于2米或敞开式的整体玻璃幕墙,其余所有的双层玻璃幕墙一定要设计机械排烟系统,使其能够将火灾产生的烟雾短时间内排出建筑之外。此外,在设计外幕墙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装自动百叶窗,不仅不会影响排烟,降热效率还得到了有效提升。
图4.6(下右起)光谷国际大厦办公建筑双层玻璃幕墙百叶通风口设置实景图及控制盒、(上)光谷国际大厦办公建筑双层玻璃幕墙百叶通风口设置(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结论
在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进入城市,城市用地愈发紧张,在此背景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极大的缓解了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但是高层建筑本身具有的隐患也不容忽视,最近几年,全国各个地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现象屡见不鲜。
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基于建筑学安全学的相关理论,对高层办公建筑的构成与火灾特征进行了归纳。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阐述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目的;其次对逃生时间、火灾环境进行了大体的介绍,结合光谷国际大厦的实际案例,概述了该建筑防火分隔与安全通道的规划,并对该建筑防排烟系统、应急设施、性能化放火设计等展开了深入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问题制定了完善报警系统以及安装灭火措施的应对策略。
高层建筑的灭火逐渐成为社会各个方面重点关注问题,各个省市都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制定了一系列火灾预防规范以及处理措施,对于火灾的形成以及控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晓东.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17,11:
[2]高玄,徐坚,陈嘉慧.基于模糊层次综合法在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8,02:
[3]吴坤.论高层建筑防火工程设计[J].消防界(电子版),2017,04:
[4]陈志翔.某市图书馆建筑防火设计评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01:
[5]谢京颐.刍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5:
[6]杨松.关于现代高层建筑防火难题的探讨与对策[J].低碳世界,2017,02:
[7]刘思青.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点与新型防火材料应用[J].山西建筑,2017,06:
[8]李小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及解决措施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7,05:
[9]张雷.高层建筑防火工作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9:
[10]潘东子.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J].山西建筑,2017,10:
[11]韩东.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
[12]刘晨.现代高层建筑防火难题的探讨与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17,08:
[13]江腾,汪黎虹.现阶段高层建筑防火优化设计及其研究方向[J].建设科技,2017,17:
[14]汪敬.试析防火安全视角下的超高层建筑空间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46:
[15]Haejun Park,Brian J.Meacham,Nicholas A.Dembsey,Mark Goulthorpe.Conceptual Model Development for Holistic Building Fire Safety Performance Analysis[J].Fire Technology,2015,511:46.
致谢
本文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导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从选题到大纲,再到最终的成文,导师都给予了我大量的指导,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丰富的知识让我深深折服,在此,让我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通过本次论文写作,我的知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让我认识到,写论文与其它事情一样,都需要用心去做,如果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具体的实践,就无法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自然不会得到收获。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不忘初心,全身心的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中。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亲朋好友,尤其是我的父母,正式他们含辛茹苦的将我养大,对外不求回报的奉献与牺牲,我才会顺顺利利的完成我的求学生涯。同时我还要感谢陪伴我多年的大学同学,是他们在我遇到挫折的时候一直给予我鼓励与支持,跟我讨论所学的知识,让我能够从中进步,谢谢你们!
最后,由于本人知识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论文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各种缺陷,希望各位评审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会尽我所能的改正,在此,向你们表示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