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楚雄市F幼儿园为例

 摘要

在幼儿教育中,合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时期,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树立合作意识,逐渐培养合作能力,对于其未来阶段的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3岁至4岁的幼儿是培养合作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年龄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合作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基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中班幼儿为具体对象,对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行为展开了深入分析,并分别从教室与家长的角度制定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中班幼儿;角色游戏;合作

引言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相关内容,培养乐于助人、热衷于人际交往与合作分享,且富有同情心的幼儿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教育部.2001]笔者本人目前正在某幼儿园实习,利用对区域活动的观察,发现合作行为在角色游戏中的频率非常高。对于学前幼儿来说,角色游戏是应用的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但是笔者通过对过往研究文献的整理,发展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基本上都将幼儿合作行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具体到中班角色游戏背景下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角色游戏为切入点,以中班幼儿为具体对象,观察了其角色游戏中的合作能力,探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角色游戏的研究

艾利康宁在其研究中认为,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在某一游戏背景下,将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活动大致展现了出来。[[苏]查包洛塞兹马尔科娃学前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52]

邱学青(2005)在其研究中人详细列出了角色游戏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角色多样性、道具的假想性、情境的概括性以及主题的社会性等。[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03-408)]

(二)关于合作能力的研究

郑雪在其发表的《社会心里学》中详细列出了成功合作需要具有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共同的目标、行动上的配合、信任感、成绩共享。对于幼儿来说,共同的目标是其展开合作的基础,如果缺乏共同的目标,那么他们便会对合作丧失兴趣。

崔丽莹在其研究中认为,3岁至4岁的幼儿的观点选择能力、心理认知能力已经逐渐形成,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大都在中班,这也是幼儿合作能力形成最为重要的时间段。

(三)关于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

Sutton·Smith(1980)在其研究中指出,角色游戏是帮助幼儿养成合作能力与自控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Cobroy(1996)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利用角色游戏,幼儿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会获得矛盾、商讨、妥协的感受,在这种体验中,幼儿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了解自身与别人在认知上的差异,进而掌握协调自身与他人关系的方法。

曹中平在其研究中指出,通过角色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曹中平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能力发展的初步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4,02]陈国宁在其研究中指出,角色有效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可以让幼儿逐渐实现去中心化的目标,为幼儿观点选择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陈国宁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教师指导[D]内蒙古师范大学]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所谓角色游戏,指的是幼儿基于自身的意愿进行某一角色扮演,并通过各种道具以及自身切实的生活经验来开展创造的活动。利用角色游戏,幼儿能够培养出好的习惯,形成正面的情感,社交能力也得到有效增强,这对幼儿知识面的丰富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但因为年龄特征的关系,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角色游戏的主题有所扩展

幼儿同伴合作行为主题指的是幼儿与其他同伴之间开展合作行为所围绕的问题。这也是幼儿间进行合作的基础条件之一。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能够开展的角色游戏主题更多,故事情节也更加丰富。

 (二)角色游戏的目的性增强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所开展的角色游戏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主题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之中。中班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思维对游戏主题进行讨论,选择适合自身扮演的角色,例如谁来扮演妈妈?谁来扮演爸爸?但是小班幼儿就无法实现这一点。这类群体基本上都是随波逐流,老师让玩什么就玩什么,或者不断变换角色,例如,本身在扮演“妈妈”这一角色的过程中,发现别的幼儿正在扮演“售货员”,随即被吸引了过去。

(三)角色游戏的规则意识提升

对于中班幼儿而言,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比较认真,能够融入到角色情境中,也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由于其在游戏开始之前规划好了自身想要扮演的角色,因此大部分幼儿对于自身即将扮演的角色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并基于预先协商好的橘色来开展游戏。

 三、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特点

和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在合作思维、合作意愿还是合作策略等方面的能力都有长足进步。这一年龄段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合作能力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喜爱与同伴进行角色游戏,可与多名合作对象组织协商,共同进行合作游戏,且在角色游戏中亲社会行为逐渐增多。

 (一)角色游戏合作意愿强且主动

这一年龄段幼儿喜爱与同伴合作进行角色游戏胆怯与主动发起邀请。到中班年龄段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面临困境时喜欢主动选择与同伴合作寻求帮助。虽然幼儿存在个体发展水平差异,部分幼儿不会将合作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但在角色游戏中他们也会考虑是否要请求他人与自己一起合作进行角色游戏,有的幼儿甚至已经想好了要找谁合作,但会因胆小害羞等原因不敢主动发起邀请婚姻没有掌握适当的合作交往策略而止步。

 (二)角色游戏合作行为增多且易成功

中班幼儿已经能够较好的完成任务,融入集体和他人有良好的互动,取得更大的游戏成果。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更加成熟,角色游戏作为一类社会性游戏,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呈逐渐增多趋势,其合作策略水平也越来越高,并且无明显的合作性别差异。

 (三)角色游戏合作对象与亲社会行为增多

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对于协商等各种亲社会策略有着比较高的偏好。利用与其他幼儿的协商,更好的完成自身的角色扮演任务,进而实现共赢的目标。并且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合作内容也会持续丰富,合作对象的数量也会随之提高,从两两合作逐渐转变到多人合作。同时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在角色游戏中协商制定共同的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合作思维更加成熟。

 四、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现状

楚雄市F幼儿园是楚雄市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目前该园中班组共有3个班级,中班幼儿共计96名,专任教师9名。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楚雄市F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为具体对象,通过文献法、观察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诸多方法对其教学活动中角色游戏的开展状况展开了分析。首先归纳与总结了过往学术界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运用观察法与案例分析法,展开实际调查研究。笔者在楚雄市F幼儿园实习期间,采用非参与式的观察方法对中班组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进行为期30天的观察,该园区域活动时间为:10:30-11:00;15:30-16:00。笔者每天在对应活动时间段内分别对3个班级的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进行观察,每天观察2次,每个时间段观察1个班级并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合作典型事件进行记录与分析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依据。

(一)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意向

角色游戏的形成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高的关联度,幼儿的需求是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开展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完成去中心化的目标。幼儿心理也会被外界同化,进而形成人际交往需求,这也是合作意识形成的基础条件。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其合作意识已经处于萌芽状态,并且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合作意向与同伴展开合作。

f5d0cfbc9b672062e20a0c7b507b953e

如表1所示,笔者对楚雄市F幼儿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合作意向进行了观察并统计了该园中班幼儿30天以内在角色游戏中表露出来的主动与被动合作意向情况。观察发现46.2%的幼儿能够在角色游戏中主动与同伴展开合作;53.8%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在他人前来寻求合作时会接受和他人共同合作游戏。可见,中班幼儿当前主动合作意向还不够充分。

观察记录1:

上午8:30,中一班,烹饪区

在烹饪区,朵朵扶着厨房的门望着小宝切苹果的手。小宝在观察了老师切苹果的步骤以后,也开始进行模仿,将苹果放在切板上,并用左手扶住苹果,右手握着刀慢慢的切向苹果。这时,小宝看到了朵朵一直在望着自己,随即对朵朵说:“朵朵,你来跟我一起切苹果吧,我来教你。”朵朵也表示了同意,走进厨房与小宝共同切苹果。

基于观察记录1中的内容,在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基本上都属于被动合作,只有在受到邀请的情况下,才会与他人进行合作。由此可见,幼儿本身的主动合作意愿相对较弱。通过观察、统计数据以及观察案例可以看出,在F幼儿园中,中班幼儿的合作意愿相对较低,即便是进行了合作,也基本上都属于被动合作。

 (二)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对象

ad026ae233fc598de142af893299d7e2

如表2所示,笔者对楚雄市F幼儿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对象选择情况进行了观察与统计。统计数据显示,角色区中同性幼儿与异性幼儿合作的频次相差较大,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合作的频次占比为62.8%;男生与女生合作的频次占比为37.2%。这也意味着幼儿对于同性之间的合作有着比较高的偏好,与同性的合作意愿比较强。基于观察记录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幼儿更希望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朋友展开合作,尤其是同性,这也是幼儿的角色性别认同所造成的。

观察记录2:

上午8:30中一班医院

女生彤彤与男生佑佑都在扮演医生这一角色,但是因为二人并未形成合作互助意识,因此都比较茫然,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教师在发现这一情况以后,就开始引导二人进行分工,对二人说:“今天谁扮演的是打针的医生呀?谁扮演的是输液的医生呀?”在听到这一引导性问题之后,佑佑就对彤彤说道:“彤彤,今天我扮演输液的医生,如果病人需要输液,那么你就将输液的工具拿给我,我来输液。”彤彤则说道:“那我就扮演打针的一生,如果病人需要打针,你就喊我,我来打针。”但是在给病人进行输液之前,另一名扮演病人的女生花花却说道:“输液需要扎针,男医生一定不细心,肯定会疼,我要女医生来输液。”

如观察记录2所示,中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角色意识,但是还不善于角色分配。观察发现,在角色游戏中有幼儿表露出更加倾向与同性交流合作的意向,同时在合作对象为皆为男性的角色游戏中,冲突现象也较高于男性与女性以及女性与女性为合作对象的角色游戏。

 (三)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策略

所谓幼儿合作策略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幼儿主动基于某一特定情境,为了共同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合作行为,这种合作行为包括语言上的合作以及行为上的合作。

通过对楚雄市F幼儿园幼儿合作策略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常见的幼儿合作策略有商量、附和、解释、主动帮助等,基于此对幼儿的合作策略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

792643d16b0bcb84e3f7483ae6eb252a

如表3所示,笔者将幼儿的合作策略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命令(13.7%)>言语拒绝(12.9%>邀请(12%)>商量(10.1%)>附和(9.7%)>威胁(8.8%)>请求(7.8%)>攻击(6.9%)≥解释(6.9%)>抢夺(6.5%)≥配合(6.5%)>主动帮助(4.1%)。可以看出,中班幼儿合作策略的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各种策略的使用频率有着很大的差异。中班幼儿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自我意识,能够对自身周边的事物展开判断。但是幼儿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一些幼儿的社交能力相对较弱,无法理解其他幼儿的行为,因此会采取攻击、拒绝以及抢夺等策略。

观察记录3:

上午11:00中二班化装舞会

在化妆舞会上,蕊蕊对其他幼儿说:“我们一起来玩化妆游戏吧!”于是几个幼儿开始商量各自扮演的角色,茹茹直接扮演起了顾客,甜甜、蕊蕊则扮演起了化妆师,开始模仿理发师来摆弄茹茹的头发。茹茹看见蓉蓉一直在旁边望着她们,就对其他几个人说:“我们让蓉蓉也来化妆吧!”对于这一提议,蕊蕊则表示了不同意。蓉蓉智能站在旁边看着她们进行游戏,一不小心,蕊蕊碰到了蓉蓉,并摔倒了,蕊蕊非常生气,对蓉蓉说:“你能不能站到旁边去!”蓉蓉不仅没有离开,还给游戏中的蕊蕊递道具,蕊蕊则表示了拒绝。

如观察记录3所示,化妆游戏中的蕊蕊、茹茹、甜甜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而蓉蓉一直想要融入他们,但是却没有得到他们的同意。由此可见,幼儿之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于合作能否成功直观重要。在蓉蓉绊倒蕊蕊时,蕊蕊非常生气,而蓉蓉也没有向蕊蕊道歉。虽然蓉蓉采取了递道具等方式想要缓和双方的关系,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蕊蕊的同意。由此可见,幼儿之间的矛盾也是造成其无法展开合作的主要因素。

 五、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存在问题

  (一)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意向不强

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基本上还处于自发协同这一比较浅的层面,但是整体上水平相对较低。幼儿之间的合作更多的属于随机性合作,尽管双方存在语言上的沟通,行为上也产生了协同,同时努力去面对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对于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科学的规划。

观察记录4:

下午3:00中二班娃娃家

女生果果在娃娃家看到女生馨馨、雪儿与男生壮壮分别在扮演妈妈、宝宝、爸爸的角色,馨馨与雪儿在讨论共同去晒被子的事,而壮壮则想要去菜市场买菜。果果在旁边来回走动,也不发表任何意见。这时候,雪儿则开始说道:“肚子太饿了,妈妈你快点做饭好不好?”馨馨听到后慌慌张张的赶去厨房,打翻了很多的锅碗。

教师则对馨馨说道:“一个人在厨房做饭是不是忙不过来呀?要不要一个人来帮你忙呢?”馨馨说转头看向果果并说道:“果果,你要不跟我一起做饭吧?你是想扮演妈妈还是想扮演宝宝呢?”雪儿则说道:“也可以扮演姐姐或妹妹的角色哦!”果果则说道:“要不我还是扮演妹妹吧!”于是馨馨跟雪儿一起进入厨房开始做饭。

通过对观察记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角色游戏中,果果并没有找到适合自身扮演的角色,合作意愿也比较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馨馨对果果发出了邀请,此时,果果才开始进行合作。馨馨在厨房忙不过来,弄的乱七八糟。可以看出,幼儿存在合作需求的情况下,合作意愿却非常低,总想着自己能够完成某件事,并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

 (二)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对象矛盾多

在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和其他幼儿进行交往的心理需求。目前,绝大多数幼儿都属于独生子女,平时与其他幼儿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因此,他们在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经验上,还是合作方法上,都比较缺乏,幼儿尚未彻底实现去中心化,在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大。

观察记录5:

下午15:00中三班火车站

幼儿们对火车站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问题进行了讨论。由于火车司机仅有一名,而男生点点、聪聪都想要扮演这一角色,点点说:“我先来的,所以我应该扮演火车司机。”而聪聪则表示:“我个子比你高,所以应该我来扮演。”两个人由此产生了矛盾,而聪聪则用力推了点点一把,点点随即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通过对观察记录5的分析,可以发现,点点与聪聪在角色分配方面并没有能够进行友好的交流,都只是站在自身的立场来争取自身想要扮演的角色。这也意味着中班幼儿并未实现去中心化,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在游戏中与他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非常高。

 (三)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策略有效性低

在角色游戏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对幼儿制定的合作策略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自我认知、同伴关系以及社交技能等。

观察记录6:

下午15:00中三班风味小吃店

在“风味小吃店”中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游戏进行中,睿睿选择了出售麻辣烫,但是随着游戏的深入,他发现制作麻辣烫的天天离开了自己的岗位,便跑到了天天的位置上摆弄起各种制作麻辣烫的材料。而天天看见后非常愤怒,并与睿睿发生了争吵。由于睿睿摆弄这些材料获得了愉悦感,因此她并不原意回到原来的销售岗位,想要与天天交换,但是天天并不原意,于是双方决定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拥有选择权,最终睿睿输掉了,只能重新扮演起卖麻辣烫的角色。

观察记录6中,小杰和小辰在游戏中缺乏合作意识,当他们出现矛盾时,不善于使用恰当的合作策略,而是采取单一的“剪刀石头布”的方式来决定游戏输赢,这也说明幼儿在游戏中使用合作策略的有效性低。

 六、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提高合作意向

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良性合作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幼儿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例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角色区域中为幼儿构建有助于合作意识养成的氛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各做机会。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与角色融合在一起,可以制作各种道具、服装,并利用其它教学辅助方式搭建情境氛围,如此,幼儿就能够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以“爱心诊所”这一角色游戏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建立一个虚拟的诊所情境,播放病人看病的画面,幼儿在观看之后,就能够对看病流程形成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教师将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发放给幼儿进行表演。由于教师为幼儿搭建了真实性比较高的情境,因此,幼儿能够更好的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融合在一起。

(二)支持与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合作

作为观念层面的因素之一,教师对于角色游戏以及合作的看法对于角色游戏的教育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自身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引导,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的自制力相对标记哦差,在游戏中对于如何展开合作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产生毛肚的可能性非常高。所以,教师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教师要告诉幼儿如何进行合作才能让游戏能够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与幼儿要进行深入的交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为其分配想要的角色,使其了解角色对于整个游戏的意义,并且还要对游戏规则进行详细说明,让他们对于游戏形成更好的理解,表达自身的意见,进而促进自身合作能力的增强。

教师引导的效果对于角色游戏是否能够成功具有决定性影响。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角色游戏之前,教师要制定详而有致的实施方案,分析各个角色的情感、形象,评估角色对于幼儿的影响从程度。同时在游戏开始以后,教师还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观察,解决其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在完成游戏以后,教师还要对游戏中的缺陷进行反思,制定有效的完善策略,确保其能够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求。

 (三)丰富角色游戏主题,教授合作策略

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团结的意识,激发幼儿的交往,热情分享并感受到在游戏中合作的乐趣。教师要以幼儿的年龄兴趣为依据开展角色游戏,可以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其他调查表,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从而设计新颖的主题游戏,并通过游戏,让幼儿逐渐明白合作策略的意义所在。

在角色区域中,主题类型非常多,其中以“娃娃家”、“幼儿园”的最为普遍,这也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有着非常高的关联度。在“娃娃家”中,他们能够扮演父母的角色,来照顾婴儿;在“幼儿园”中,他们能够扮演教师的角色,安排小朋友一起进行游戏。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活动,幼儿能够了解父母、教师的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与辛苦。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关系类主题,以“超市”、“医院”的应用频率比较高,这一类型的主体与日常生活相比较,社会关系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尤其对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医院里的病人以及超市中的销售人员等类型的社会关系成为了幼儿比较关注的。以幼儿的爱好为出发点来设计游戏,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逐渐培养出合作能力。

 结论

基于上述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过程中,角色游戏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必须要对角色游戏树立正确的观念,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个性特征、认知规律等,设计科学的角色游戏,并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马慧明.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周雯雯.角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3]高翔.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合作性培养的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4]姜浩.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吕光耀.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及指导建议[D].河北大学,2017.

[6]朱晓红.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合作行为养成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2):54-56.

[7]张婕.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04):188-190.

[8]王芬.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甘肃教育,2020(01):189.

[9]杨丹婷.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合作行为养成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28-29.

[10]薛丽丽.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研究[J].成才之路,2017(06):71.

[11]张红梅.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山西教育(幼教),2014(11):27-28.

[12]郑胜花.角色游戏中幼幼合作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12):195.

 致谢

直到论文的完成,才真正意识到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抛弃了许多。大学的教育让我学会了从更多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论文写作的过程十分漫长也很枯燥,由于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浅陋,往往一个很简单的概念都得翻阅好多资料才能理解。老师针对我提出的问题以及论文中所出现的不规范之处,都及时回复,解开了我在论文写作时的许多疑惑。虽然这次论文选题有点仓促,但我却很享受论文写作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在这次论文中老师孜孜不倦的学者态度令我钦佩不已,值得我去敬仰和学习。

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楚雄市F幼儿园为例

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楚雄市F幼儿园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169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26日
Next 2023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