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起到一定的左右和熏陶作用,更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噢关键一步,但是目前中学德育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问问以此为基础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普遍对德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家庭教育难以形成支持力,以及学校德育工作模式过于单一等三方面。最后论文也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建议完善办法,认为中学德育模式的优化可以从更新教育思想优化德育理念着手,也可以立足课程体系丰富原本的德育内容,更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中学德育模式创新与应用。
关键词中学;德育;家庭教育;课程体系
一、绪论
德育也可被称之为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指的是从意识形态上对学生的精神思想进行一定的改善,在当前的中学德育教学环节当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从而利用知识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这就被称之为是中学德育课程。
能够达到良好的研究结果,本次论文的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和实际调查两种研究手段,其中文件分析指的是通过登录中国知网搜集相关的学术资料,了解学术界的一般性研究成果和成熟理论基础,而实际调查法则是进入到中学学校内部了解德育模式的构建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两种研究方法不仅为论文积累了大量的学术资料,还获得了更多的现实依据保障。
徐斌(2019)认为[1],德育的范围是十分宽泛的,不仅是学生自己所受到的外部社会熏陶,同样也包括后期的学校教育工作和家庭影响活动,从狭义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学德育工作,更多地局限在学校领域范围内,认为是教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程设计,从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和传统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德育工作具有其复杂性和鲜明的特点。
田淑贤(2019)认为[2],随着核心素养教育观念的持续深化,在当前的中学阶段,面对着这些13~18岁的青少年需要考虑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马天保(2019)认为[3],在当前的中学学校内部所确立的德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缺失和不足之处,这些都严重限制着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挥,甚至容易使得学生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加不坚定,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方面懂,难以成为未来,为国家和祖国作出贡献的栋梁之材,所以目前必须要对德育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
二、中学德育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普遍对德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忽视
他可以发现,无论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还是其他任课教师,在看待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都存在着一定的忽视问题,这一点是与当前学校所实施的管理模式和教学体制密不可分的,通过与一些校领导进行综合交谈,了解到很多校领导认为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升学率就是能够获得短时间内学生成绩的提高,这种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影响着各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施,使得任课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的时候,往往只能够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知识点和教育内容,并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德育工作的带动和渗透。与此同时,由于学校管理人员在确立教学计划和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都不能够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纳入其中,那么就意味着中学目前在德育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问题,这样的忽视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只能够成为照本宣科的知识灌输,却不能够将德育工作真正放在五育教学任务的首要地位。最后在当前的中学,学校内部对教师进行评估时,往往是考虑到这个班级学生类的学习总体成绩,以及班级在年级内的总体排名成绩和分数成为了评价教师,甚至是为教师发放工资的唯一标准,这样就逼迫教师只能够去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班级的综合排名,这样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只能是用分数和成绩,忽视了道德水平和思维品质方面的重要性。
(二)家庭教育难以形成支持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尤其是在孩子尚未成年之前,他们的思想意志是十分不坚定的,而且价值观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此时如果家长无法顺利的承接和延续学校教育环节当中的德育模式和德育工作的话,甚至无法为孩子带来良好的表率作用,那么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品德发展目标,反而会使得孩子在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矛盾中产生对德育工作的厌烦情绪,更加难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当代家长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一个孩子进行成长,尤其是在男女平等口号想起来以后,越来越多的母亲角色开始走入社会,承担起了一定的经济职务,那么此时父母就有可能把孩子完全的交付给教师和学校,对于孩子在家庭环境内的所有表现都是冲而不闻的。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偏低,所以在与孩子进行相处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不良言行,比如爆粗口,或者是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等等,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比学校教师的知识传授更加重要的,长此以往会使得孩子有样学样的模仿起来,甚至使得孩子养成偏执自私和唯我独尊的性格意识,这些都加剧了当前中学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困难。
(三)学校德育工作模式过于单一
对于任何学科和任何教育工作来说,如果工作模式和工作手段过于单一的话,那么最终是必然无法收获良好的效果的,这是因为处于12~18年龄层次的学生,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充满了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一个事物已经反复出现多次的话,那么往往难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此时学习效率也将会大幅度下降,考虑到当前中学学校在实施德育教学工作时的一般性做法,往往以比较陈旧的应试教育理念作为引导,而且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总是采取满堂灌的教育方法,在评价机制的确定上,总是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这种单调且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甚至难以达到主动能动性的激发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中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更加侧重于思想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在考察过程当中就存在着极大的困难,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名学生的所有举动和生活当中的精力进行完全的考察,那么教师只能够使用出试卷和评分数的方式进行考察,这种德育模式也是限制学生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增强的原因之一。
三、中学德育模式的优化途径
立足于上述问题书里可以发现,在中学德育模式当中仍然暴露出来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亟待优化和解决的,而通过本人的长时间学习以及此次论文的文献查阅过程,可以对中学德育模式的优化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使得中学校长及各级管理教师提高,注意真正认识到德育模式的创新必要性,并能够通过阅读本文收获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一)更新教学思想,优化德育理念
的中学德育模式确立过程当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但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教师,又或者是其他任课教师,在他在德育工作的时候,多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问题,而且在德育工作的教学环节当中支持其的教育理念也过于陈旧和落伍,这些都限制着德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当前的中学德育模式优化环节当中,需要首先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使得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指导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建议中学德育教师在实施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个以人为本指的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的主导权规划为每一名学生并且时时刻刻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情感动向和行为举止,以此作为依据来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如此,同样建议,中学德育教师需要对学生采取充分的信任,信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信任学生在参与德育课程时的自我约束力,在克服一些重要难题的时候,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每一名学生,建立起合作小组学习机制,鼓励学生们在社会实践和自我探索的过程当中攻坚克难,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和参考答案。
另一方面,建议中学校长需要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普及下去,并且将其作为德育教学模式的关键内涵和重点理念,相较于枯燥无味的知识传输,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去体会和总结知识,并且完成对于一些真理的简燕,这才是当前中学德育模式当中的重要要求和实施方式,所以当前教师在实施德育工作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到中学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和知识综合水平,对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更新更改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运用其中鼓励对学生综合性德育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非对课本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为此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横生的活动,也可以在设计案例的过程当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德育知识基础来对其进行判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立足课程体系,丰富德育内容
在过去的中学德育课堂当中为什么一直难以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为什么无法取得良好的时效性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德育课程内容过于死板和陈旧内容只能够依靠课本知识进行照本宣恩课,对于课程体系的深入分析程度仍然不够,所以导致学生们无法在课堂当中感受到趣味性和新颖性,自然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情感刺激和外部引导了。
所以建议当前的初中德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需要对一些外部资源进行有效地运用,其中最需要挖掘的就是一些隐性的资源,例如在中学学校内部所设置的一些校训校徽或者是随处可见的人文标语和文化海报当中,实际上都隐藏着很多德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穿过教学大楼的长廊,在一些文明标语前驻足分析,进行逐一的讲解,这种结合实践的教学内容投入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道德品质提升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立足于合作小组机制,对校内的校训和文化标语进行着重的理解,围绕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个人情感感悟,谈一谈体会。
其次中学德育教师还需要对校文化课程进行深入化的挖掘和创新,考虑到各个地区所实施的德育教学内容总是基本相似的,但是又考虑到各个学校的校本化文化以及各个地区的区域特色都是大相径庭的,这一对矛盾就使得教师必须要对德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本地区内的校本化课程需求,也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举例来说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组织与众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又或者立足于本地区范围内的一些宗教文化和民俗节庆,可以将其与德育工作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德育内容和德育模式进行校本化创新的时候,需要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符合中学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在这些新的德育内容之中获得启发,并且参与实践教师的教学手段实施,也应当以观看视频和参考案例为主,而不是干巴巴的进行知识讲解和课文背诵,这种灵活机动的教学体制才是当前中学生所喜欢看到的,也才是能够真正提高德育模式实效性的。
(三)自上而下的推动中学德育模式创新与应用
首先,中学学校的领导要提起注意,加大力度对德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推行,考虑到中学校长的主观意志,很有可能带动着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教师工作。所以中学校长要室外先垂范,积极的学习国际上新颖的德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通过自身的积极带动作用,从而使得各级教师都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在中学德育模式的设置上,需要提高其基础地位,并且与日常校园活动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例如每间中学基本上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课间体操的练习,但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却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课间操的伴奏曲目和表现形式都过于单一,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民主型的管理方式,由各个班级的教师进行集中会走,看一看学生们都对什么样的流行曲目感兴趣,他们喜欢怎样的体操动作和舞蹈形式。甚至可以将一些网络流行歌曲和流行动作编入其中,使得学生们能够充满兴趣的去参与这些活动,也使得学生了解到,课间操是为了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所组织的一次活动,这样深入理解以后,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和认可度也将会大幅提高了。
其次考虑到当前中学学校对德育教学工作评价的忽视问题,为此也需要将评价优化工作作为德育模式创新的一大要求,这对于德育模式的完善和优化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评价不仅是面向学生进行评价,同样也是面向教师进行评价,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教师所在班级内学生是否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德育知识,是否能够做到在学习德语知识的同时,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辩证的反思,尤其还需要形成学生评价教师的反馈机制,使得学校方面了解学生是否充分的喜爱德育工作,是否能够对德育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等等。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够总是以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这样会出现过度以成人视角和成绩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情况,所以当前需要构建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德育评价模式,而且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各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不再局限于校本化德育内容的学习,而是需要在相互交流当中了解其他学校的德育教学成果,并完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核心素养教育观念的持续深化,也随着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受到认可,在当前的中学学校内部面对这些青春昂扬的学生们我们需要考虑到的是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为他们未来几十年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德育工作的开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中学德育模式当前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无论是来自于校方和管理者的不重视还是得以实施手段过于单一和固化,这些实际问题都限制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也限制着德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目前必须要树立起人本化的教育理念,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所思所想和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需要强调对教师德育水平的优化和提升,立足于中学德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使得中学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斌.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校本化模式的构建[J].才智,2019(35):149.
[2]田淑贤.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132-133.
[3]马天保.全媒体时代中学网络德育“一心双环”模式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9(21):18-20.
[4]刘军霞.新时代中学数学教学德育模式路径探析[J].发展,2019(09):89-90.
[5]杨荧.自主德育视角下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9(25):19-21.
[6]王怀军,张建红,谭刚.基于国外经验的中学德育创新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1):69-71.
[7]李文俊,姚攀峰.普通高中自主德育模式实践探索——以华亭市第一中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78+80.
[8]薛栋.巧用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学德育模式[J].学周刊,2019(10):153.
[9].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让校本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J].中国德育,2019(05):2-3.
[10].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依托环境资源优势构建生态德育模式[J].中国德育,2019(05):85.
[11]潘银女.中学德育工作中合力德育运行模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9(07):5-6.
[12]王汉平.农村中学体验式德育管理模式的研究[J].才智,2019(06):116+118.
[13]王立伟,刘伟芳.中学生创新型德育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8(28):169-170.
致谢
从论文选题到收集资料,再到写提纲,其中经历了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五味杂陈的。开始选题时很迷茫,不知该怎么选好,幸而在同学和任课老师的帮助下,才得以确定。然后就是最难的找资料,由于首次写论文,不懂该怎么着手去收集、归纳资料,因而花费了好多时间在这上面,但收集到的资料真正能用上的却没多少。这时得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从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