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卫生部门在2011年推出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从方案文件的内容来看,这项文件的推出是针对于医院在使用外科手术期预防性抗菌品时的行为做出了相关的要求。进而避免药品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恰当应用行为。目前我国医疗领域所运用的抗菌药物存在不恰当应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使用抗菌药物,目前已经有部分医疗研究人员和临床药师意识到抗菌药物不恰当使用的后果,并且能够自觉在医疗工作中担负监督的责任。要想使得抗菌药品使用更加合理且有标准的诊疗结果,本文对目前的抗菌药物类型和实际的临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整理。总结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所产生的后果,并且深入的分析产生不合理应用行为的原因,从而给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建议。
关键词:抗菌药物种类临床应用
引言
从我国当前医疗领域所运用的各种药品来看,最常使用且使用范围最广的就是抗菌药物,我国目前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是发达国家的2倍。通过分析抗菌药品的特点以及发展变化趋势。规范化抗菌药品的临床运用,防备抗药品胡用,减小与改进耐药菌的存在,减少和改善感染防治效果,同时减少医疗费用。实际中,胡用抗菌药品的这种情况会对病患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医疗领域的相关人员以及社会人士需要重点探究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
1.抗菌药物的种类
1.1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属于抗生素类药物,目前青霉素类的药物将其细分还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天然青霉素药物,比如青霉素G等;第二类是耐酶青霉素类的药物,比如苯脞青霉素;第三类是广谱青霉素类药物,比如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从其成分构成来看,因为青霉素类药物的结构中都会存在β-内酰胺环,所以这种青霉素类的药物也被叫做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2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观头孢菌培养液获得头孢菌素C,然后通过对其侧链进行改造,进而研究生成的一种半合成抗生素。有着较广的抗菌谱,可以抑制厌氧菌的生存与繁殖。与青霉素相比不会产生较高的过敏反应,同时,面对细菌以及酸所生成的β-内酰胺酶有着较高的稳定性。这种抗生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的药物作用机理是一致的,都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成。因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会产生太多的不良反应,且与其他药物相比产生的毒副作用较低,所以在当前的所有抗生素类药物中有着较快的研发速度。
1.3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通过氨基糖以及氨基环醇两种结构成分借助氧桥进行相连,继而得到的一种苷类抗生素。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组织蛋白质的生成,是一种处于静止期进行杀菌的抗生素类药物,特征最明显的是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葡萄菌等。使用这种抗生素抗菌时需要存在于有氧环境中,所以该药物无法阻碍厌氧菌的生长。
1.4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种通过放线菌形成的广谱抗生素,目前在医疗领域比较常见的药物有金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这些抗生素的结构构成中都存在并四苯基本骨架结构。使用这种抗生素药物可导致牙齿发育期患者(胚胎期至8岁)牙齿着色及牙釉质发育不良。
1.5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指的是药物结构中包括12-16碳内酯环的药物,从其抗菌的作用机理来看,主要是借助影响50s核糖体中肽酰转移酶的活性进而防止细菌生成蛋白质,这是一种快速抑菌剂。一般在医疗领域中会抑制阴性球菌、支原体等病菌的生产与繁殖。通过其他学者的研究成能够证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仅仅可以实现抗菌,同时还能够具备较为广泛的药理功能,例如红霉素可以抑制CYP3A4;大环内酯类具有肝毒性,也可引起耳鸣和听力障碍。
1.6喹喏酮类
喹诺酮类也叫作吡酮酸类,这是一种通过人工合成技术得到抗菌药物,药物结构内部含有4-喹诺酮。喹诺酮类药物将细菌内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当做靶,组织DNA回旋酶发挥作用,进而伤害细菌的DNA,使得药物的使用能够阻止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当前这种药物主要包括四代,在医疗领域中较常应用的主要是第三代药物,比如氟罗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主要是杀灭不同类型的革兰阴性菌,通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部位的细菌感染。
1.7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叶酸合成抑制剂,这种药物成本较低,而且针对于泌尿道以及沙眼等部位产生的病原体感染有着较好的疗效。所以在当前的医疗领域中有着较为常见的应用行为。该类药物的结构与对氨苯甲酸(PABA)较为接近,能够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进而防止细菌生成二氢叶酸,通过这种作用机理就能够起到抗菌的作用。
2.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2.1耐药基因的扩散
通过抗生素药物的合理运用能够对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进而使得细菌的耐药性增长速度有所减缓。避免耐药细菌对患者的伤口造成感染问题。使得医疗领域中因为细菌感染所造成的人员死亡概率有所降低。同时也能够使得抗生素类的药物能够有更长的使用周期。细菌会存在一定的单项或者交叉耐药性,所以在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品。如果细菌存在耐药性,那么很多未能够使用的抗菌药品就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
2.2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通过分析实验室所得到的检查数据能够得知,普通抗生素的运用只能够治疗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所出现的细菌感染,或者是在经过病原学检查之后所判断出的细菌感染疾病。临床抗生素只能够使用于存在病原菌感染的患者身上,因为抗生素类型较多,所以对于不同病人所使用的抗生素,应结合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与病原菌种类相应的抗生素。所以需保障临床抗菌药品的恰当运用,住院病患再用抗菌药品整治之前,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
2.3损害机体
每个人因为身体的差异所能够使用的抗菌药物也有相应的差异。可能会因为身体的特质对某种抗菌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所以在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需要了解不同抗菌药物会对人体所产生的过敏反应类型,这样才能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首先需要通过体外过敏实验测试患者的身体情况,既然了解患者所能够使用的抗菌药物。部分药物的使用需要提前进行皮肤试验。临床医生需要结合过敏试验结果和相关标准完成皮肤试验工作,因为抗菌药品在阻止细菌生长发育方面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对身体产生损害。
2.4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目前,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的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住院死亡人数中有3.6%~25%是药源性死亡,许多患者家属还认为病人是生病致死的。WHO的资料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现在一出现感染就用抗菌药,甚至用最强的抗生素,将来如发生严重感染,将无药可救。
2.5各种感染性疾病出现率明显增高
滥用抗菌素主要引起以下感染性疾病:
(1)伪膜性结肠炎:较为常见能引起伪膜性结肠炎的抗生素有β-内酰胺类、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四环素及氯霉素,尤以氯林可霉素及林可霉素的发病率为高,约占10%。
(2)真菌感染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真菌感染的出现率明显增加,20世纪80年代较60年代升高2.5倍,多在用药1周以上时发生感染。
(3)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已经销声匿迹的结核病卷土重来,肺结核重新成为一种常见病,其原因与多药耐药性分枝结核杆菌的蔓延有关。
(4)肺炎球菌感染
药物相互干扰患肺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用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治疗时,则产生拮抗作用,氯霉素和四环素可削弱青霉素的治疗作用。
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建议
3.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须提起重视
目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已经不再不再局限于是医药领域中的一种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当前人类社会中所面临的一种重大公共卫生危机。要想更好的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行为,就需要做好医疗人才的储备以及药物的储备,设置时间单位对医院的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检查。进而对抗菌药物的分布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检测细菌耐药性水平方面需要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人才培养的形式保障研究人员的技术以及理论水平。这些都是相关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
3.2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必要条件
我国在2009年所作出的医疗改革,主要是为了降低社会群众医疗成本的支出,只有使得国家医疗保障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群众,通过推出多种优惠的饮料政策才能够体现医疗的价值,使得民众能够通过便宜的价钱获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医疗人员又不需为生活犯愁,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实现抗菌药的合理运用。
3.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须创新制度
当前各个国家存在不同的医疗形式,X的医疗形式主要是通过专业教育指导的形式促进医疗保险体系的规范化发展。北欧国家主要是通过培训的形式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我国是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对社会群众的素质以及相关医疗人员的素质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探索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方法。比如:怎样将基础药品体制与抗菌药品恰当运用开展关联,如何保障“医药分业”的执行、如何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等,还应当开展全层面的考虑及设计。
3.4明确用药目的
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的抗菌谱,即使是广谱抗菌药物也有其各自不同的杀菌、抑菌效果和其对细菌的敏感性。在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非常重要,既要保障药物选择合理,同时要充分体现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及早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用适宜、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未查明病因前,最好不要盲目地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致难于确立准确的诊断。
3.5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用药方式及用法用量
临床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参考患者的用药史、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致病菌等特点综合考虑。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原则,首选毒副作用相对少、临床疗效确切、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易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保证有最佳效力的血药浓度,预防耐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3.6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为快效杀菌剂、慢效杀菌剂、繁殖期(快效)抑菌剂和静止期(慢效)抑菌剂,为了提高疗效,临床上常联合使用。有调查显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越多,使用时间越长,抗菌作用相加,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加。因此,不可盲目联用。抗菌药联合应用要有严格的指征,主要适用于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及严重混合感染,免疫缺陷患者等。应熟悉抗菌药物的配伍要求,掌握抗菌药物联用的方法,如确需联合用药,在使用前应综合考虑药物本身和相互的配伍及不良反应情况,以选择最佳联合用药方案。
3.7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普及基本医疗知识
教育患者认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勿把抗菌药当成预防药、常备药。重视无菌技术,不能把预防感染的希望寄托在抗菌药物上,减少不必要的预防用药。建立感染控制程序,动态监测医院各科室抗菌药使用情况及费用比,定期检查,组织医师、药师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问题严重的由医院进行经济处罚,促进合理使用抗菌。
结论
为了更好的控制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的出现,保障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探究当前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的措施,分析抗菌药物管理存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而正确认识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给患者所带来的危害。本文通过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进而探究当前市场中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可以总结得出,目前我国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药物滥用等多种问题,进而通过分析如何合理化应用抗生素药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我国需要完善当前的医疗监督体系,提升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而规避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致谢
在写作论文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本人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遇到许多问题,但是相信付出会得到回报的,从选题到初稿,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导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不断的鼓励着完成论文,这对于我大学生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其次我要感谢帮我的那些可爱的同学们,你们的加油打气给我了很大的感动,有时候我在想,是你们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尤其是导师帮我找出论文中存在很多问题,那我明白一篇论文是需要严谨性与逻辑性,我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论文的态度带入工作中,以导师为榜样,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对待。谢谢你们,最后在即将毕业的时候,祝导师和同学们在事业上,在生活上能够节节高升,顺顺利利。
参考文献
[1]李情操,魏取好,卢雯君等.整合子与细菌耐药相关性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16,31(04):324-328.
[2]胡燕.太原市临床医师对抗生素应用的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
[3]陈治.抗生素滥用造成的危害及其合理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3,34(01):21-26.
[4]孙涛.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02):151-155.
[5]王永,唐晓波,王健等.处方点评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干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169-4171.
[6]孙斌斌.抗生素环境超标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城市观察,2015(02):52-59.
[7]刘越男,张艳晶,呼明明等.浅谈国外抗生素管理策略[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15):1836-1842.
[8]邢园,李歆.国内与国外医院抗菌药物管理项目研究进展与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06):439-442.
[9]邓蓉,李饶,王海艳等.临床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7,(12):1077-108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