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探讨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 教学的新方向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提出并实施以来,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得到了不同以往的重视,课时量明显增多,没有了以往繁重的作业量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也更加充足。这也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对身体健康强壮的重视,人们对于健康的身体素质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而中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每天都要保证固定充足时间的体育锻炼才能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学;快乐体育;教学方向

引言

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环节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体育课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保障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与高效开展,体育课程的科学合理安排是有效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积极性的关键,并且也能以兴趣为驱动提高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大步提高,让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通过小组或班级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深入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也能确保体育课程在中学阶段得到深入的创新改革与实施,要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身体素质,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长远发展为原则来确定体育课程的改革新方向。

 一、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加强中学生的日常所必需的体能锻炼,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抗外界变化的能力,提高协调能力、灵活度、力量等多方面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育教学中通过适度、适量的体能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向学生灌输“生命在于运动”的体育精神和意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能以健康积极的身体、心态来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可以通过组织校园体育赛事活动来将体育锻炼意识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落实好体育教学工作。坚决杜绝之前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现象,体育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自由活动和热身训练,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身体承受能力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锻炼活动逐渐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面对学习中的压力和问题[1]。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充足专业的体育教师

当前,中学体育教师仍然出现缺编、缺人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山区较为突出。为完成学习制定的体育教育计划,更多的使用非专业类体育教师,导致开展体育活动不规范、效果不突出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非专业类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教育培训,也没有相应的教育经历,部署和安排体育活动的时候捉襟见肘,形式单一,这将对有效开展高效科学的体育教育活动造成很大程度的阻碍。特别是“双减”背景下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延长,将体育教学活动放在了素质教育更重要的位置上,专业体育教师的缺乏就会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充分、不合理,达不到“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要求和目标,让原本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教育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二)缺乏必备的体育器材和场地

由于之前对开展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没有重视体育教学的开展,导致未能有效保障体育活动充足的场所及必要体育器械,较为普遍简单的跳绳这样简单器材的储备也不足,一些偏远或者校园较小的学校甚至没有田径跑道,虽然建设了田径跑道,但没有形成整体的体育教育环境,体育教学器械质量层次不齐,师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体育活动场所主要以室外为主,缺乏室内体育锻炼场地,一旦出现雨雪天气,路面湿滑,体育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只能由实践课变成理论课或者被其他学科教学代替,导致学生体育锻炼一直处于形式阶段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

 (三)缺乏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并树立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双减”教学理念提出以来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环境和体育锻炼氛围,感受到学习的重要价值和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2]。因此,体育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重视文化课成绩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学停留在表面浮于形式,教师缺乏体育课程的创新和突破都是以单一的讲授或者自由活动为主开展,并且没有设置当堂课的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后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没有明确的提升,并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没有掌握相关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这样形式化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没有任何帮助,也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教学新方向

中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利的影响因素,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科学创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活动,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此处对“双减”背景下实现中学教育创新增效的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几个方向:

 (一)融入游戏、比赛让体育教学寓教于乐

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枯燥乏力的课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很多学生长期不运动,一运动就身体承受不住出现中暑、头晕头疼等身体状况,这也是学生害怕体育运动,不喜欢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锻炼方式比较单一、活动枯燥,那么即便对体育训练有很强兴趣的学生也会慢慢的丧失兴趣,更何况对于本身就不爱体育锻炼的中学生来说。例如,中学高段的学生可以在进行耐力跑项目时通过设置比赛的形式,不要只是单一的以跑步的方式进行,加入走跑交替进行的方式来增添课堂乐趣,促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强壮身心。此外,中学体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身体承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计入一些游戏、生活情景的方式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的逐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专业科学知识和身体素质,寓教于乐,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体育锻炼中释放学习压力切实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一个良师益友的形象,给学生塑造一个专业能力强且平易近人的形象,建立他们对教师的信任感,并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体罚,过重批评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锻炼。

  (二)多元化体育锻炼方式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体育教学通常都是以体育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呆板的配合老师的工作进行简单机械的热身活动和跑步活动就会导致体育锻炼要么过轻要么过重学生身体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提升,长此以往,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老师要主动创新教学方式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交叉或者阶梯型接替进行让学生身体逐步适应锻炼强度慢慢投入适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基于此,体育教学在“双减”背景下改革的新方向必须要勇于突破,不断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而且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应该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予鼓励效仿,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热情。例如在进行跑步锻炼的时候单调的跑步往往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多学生会找各种理由逃课或者不参加,在跑步的时候打闹,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在班级内分组进行接力赛,看看哪一个组用时最短,学生瞬间激起了竞争的斗志,有的同学想赢,有的同学不想拖团队的后腿就会自发的拼尽全力去为团队赢得荣誉,这种过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合作并合理的分工安排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跑步锻炼中来。此外,教师可以在学生锻炼过程中可以一边强调正确的跑步运动姿势,一边进行正确示范,避免膝盖受伤,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课程设置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通过体育活动放松身心,所以体育教学不只是单纯的身体锻炼,而要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程正确清晰的认识,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3]。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使体育教学更加直观易懂

多媒体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易懂的显著优势,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兴趣大大增强,体育课程的教学也不列外。体育锻炼中会涉及正确的运动姿势和专业知识的讲解,以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直观感受正确的运动姿势,例如,在进行乒乓球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奥运会赛场上我国乒乓球运动激动人心的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在观看专业的比赛视频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思考我国运动员使怎样握拍的,怎样可以提高接球率,观看结束之后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结合乒乓球运动的比赛视频讲解横拍、直拍两种球拍握法的要点,最后理论结合实际,趁热打铁让学生练习拍子的握法和接球。学生会在脑子里回想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英姿飒爽和接球技巧,照葫芦画瓢地模仿练习,学生的体育训练瞬间进入紧张投入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应围绕“双减”政策的要求和目标,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放松身心、强身健体是主要教学目标,切不可忽视放任不管或者不根据中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观念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长远的发展。

  考考文献

[1]张婷.(2022).转向·转变·转型:“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教育界(30),71-73.

[2]桑茂恒.(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eds.)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pp.191-195).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3]刘举宁.(2022).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体育教学探析.新课程(37),38-40.

[4]曾庆洁.(2022).浅谈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eds.)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pp.89-91).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

[5]陈博.(2022).双减政策下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eds.)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pp.329-331).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

[6]高聿可.(2022).浅谈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eds.)对接京津——扩展思维基础教育论文集(pp.418-420).对接京津——扩展思维基础教育论文集.

[7]吕华南.(2022).“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思考.第二课堂(D)(09),61.

[8]谢翠红.(2022).“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究.学园(25),33-35.

[9]卓晓兰.(2022).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育素养..(eds.)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一)(pp.71-73).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一).

[10]陈芳琼.(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对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研究..(eds.)2022年第六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大会摘要集(pp.156).2022年第六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大会摘要集.

[11]谌龙.(2022).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eds.)对接京津——区域辐射基础教育论文集(pp.87-92).对接京津——区域辐射基础教育论文集.

[12]孙卫华&刘娓楠.(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区域线上体育教学新模式探索.体育教学(08),26-27.

[13]潘卫根.(2022).“双减”政策下“放羊式”教学点燃体育课堂.体育视野(15),69-71.

[14]张院.(2022).“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新智慧(21),4-6.

[15]王义军.(2022).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研究..(eds.)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一)(pp.220-224).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一).

[16]房志成.(2022).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eds.)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二)(pp.147-151).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二).

[17]张大勇&刘平.(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策.吉林教育(13),39-40.

[18]张博谦.(2022).“双减”政策下学前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视野(09),149-151.

[19]颜欢.(2022).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eds.)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一)(pp.583-585).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一).

[20]肖洪恭.(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创新小学低学段体育教学的实践对策.名师在线(08),2-3+72.

快乐体育探讨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 教学的新方向

快乐体育探讨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 教学的新方向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30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7624.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2月30日
Next 2024年1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