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越人歌》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摘要

艺术歌曲彰显着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古典美与韵律美,是我国民族文化桂冠上璀璨明珠。《越人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词风古朴委婉,曲风清新俊逸,让听者在美的意境中得享丰盛的精神财富,可谓艺术歌曲中的典范之作。以中国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脉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从诗词意蕴、音乐风格和演唱情感处理进行探索,洞悉歌曲中蕴含的浓郁古典韵味和丰富文化内涵。

 关键词:艺术歌曲;越人歌;音乐分析;情感处理

 前言

中国古典诗词是在我国5000年悠久历史长河中创作并历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现代青年的精神食粮。而以古典诗词为脚本创作的艺术歌曲自20年代诞生以来便深受作曲家和歌者的喜爱,不断对其进行创作和演绎。发展至今,已走过百年历史,优秀作品不胜枚举。新时代艺术歌曲通过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创作技法巧妙地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雅美与韵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桂冠上的璀璨明珠,深受演唱者和观众的青睐。

著名作曲家刘青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越人歌》便是众多优秀艺术曲中的佼佼者。他以《楚辞》中的一段歌颂浪漫爱情的词为脚本进行二次创作,全曲古朴委婉,曲调清丽悦人。作曲者通过对古词进行再创作、再加工,精巧的将诗词、歌曲、爱情、交融在一起,为听众的耳膜营造着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全曲音乐情绪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是一首值得反复品鉴和“咀嚼”的艺术佳作。

本研究以中国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脉络为切入点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刘青先生版本的艺术歌曲《越人歌》的诗词意蕴、音乐风格和演唱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艺术探索,挖掘并洞悉歌曲中蕴含的浓郁古典韵味和丰富文化内涵,以期为自己今后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1歌曲《越人歌》简介

  1.1古诗词介绍

《越人歌》是中国春秋时期所作最具代表的古诗词艺术作品之一,最早收录于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善说篇》。是楚辞的源头之一,亦是中国第一首译诗。后由刘青谱曲,邓圭、白栋梁配伴奏。根据《说苑》中的记载,歌曲讲述一位越人船夫对鄂君子皙所唱的一首歌曲。子皙是楚国被封号于鄂地的大臣,后被称为鄂君子皙。这首作品讲述的是一个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越人船夫对鄂君子皙产生了爱慕之心,他为子皙唱出一首越语歌曲“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斟。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由于鄂君子皙听不懂越语,后叫人翻译成楚语。译文为“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歌中婉转的唱出了越人船夫对子皙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鄂君子皙在听完译文后万分感动,与越人“行而拥之”。歌词的大意是:“今天是怎样一个夜晚,今天是怎样一个日子?我竟然能够和王子河中同舟。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对我的抬爱,他并没有以此为耻。今日能结识到王子令我心绪荡漾。山上有着许多树木,而树有着枝叶,我对你的绵绵爱意,王子你却不知道分毫。”

《越人歌》这首诗词通过诗人细腻、朦胧的情感流露,不仅表达了越人对子皙跨越阶级的真挚情感,更是古代楚国和越国疆界文化交流的伟大见证与结晶。同时为之后诗歌集《楚辞》的创作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

 1.2歌曲作者介绍

越族是古代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春秋时期,由于越族未受到统一的礼数约束,建立成了越国,有了自己的文化、语言、生活习性。越人的音乐素养颇高,脱口成诵,发声成歌。脱口成诵,发声成歌。民风自由纯朴,奔放随性。这首《越人歌》也具有别样的风采。而这首《越人歌》是由当时听懂越语的楚国人翻译而来的。

  1.3歌曲的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抒情作品的统称。后于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开始盛行。其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注重艺术形式及人文精神,因此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一些作曲家则采用西方作曲技法,以五线谱或简谱而创作的古诗词歌曲。其三,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中国古诗词艺术艺术歌曲极具中国民族风味,多采用五声民族调式。其歌词采用文学价值颇深的诗词,并提炼大量高雅细腻的民族音乐色彩。作曲家将中国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完美统一,促进了中国古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时也更好的增添了现代人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了解与喜爱。

 2歌曲《越人歌》音乐分析

  2.1曲式结构分析

歌曲《越人歌》是采用四四拍,行板速度,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曲式结构图如下:

08a0fe791b9474857101c8ae6f0ef211  前奏为8个小节(引子),A段由a、a’、b、b’四句构成,且第一部分为a、a’,每个乐句为8个小节,第二部分由b、b’构成,乐句b为4个小节,b’为6个小节。整曲围绕这两句中心句展开。间奏部分为4个小节,以琶音的形式进行,重复使用了引子后部分的旋律,紧接着进入到高潮B乐段。B段反复了b、b’尾声部分将b’句进行变化重复,旋律回归平稳,歌曲表达的情绪也逐步平复下来。

 2.2创作特点

歌曲《越人歌》一首G宫五声民族调式的艺术作品,旋律细腻婉转,引子部分运用了大量的琶音,曲调婉转,极具古典特色,仿佛潺潺流水映入眼帘,给人以舒适、神往之意。简单平稳,多用平八与附点,且每一句的结尾都以全音符作为结束,结构规整严谨。随后运用了反向进行手法,使乐曲的感情基调变得舒适且生动,为全曲奠定了基础。

6cdfc320785c324bb3c1a66f2b4e0bd8

117110bb91ec1c146564fb56fd50a4f3  谱例可看出,歌曲的第一乐句的第3个小节在伴奏织体中将调式转变为D徵,且结束于商调式的根音;第二乐句旋律较为平缓,大多以二度、三度为主,少有小跨度跳进。这里“今夕何日兮”的旋律走向是以上行二度为主,表达出船夫内心的难以掩饰的欣喜之情。接着再用商调式以及重复音的强调,含蓄的表达出船夫的心情。

5be81305ba01fd6ab9cc02b2f082d7f3

bf9a7964406867bbed43e00e9badedc8  上图谱例2为歌曲的第二乐段,与第一段相比这一部分旋律起伏较大,暗示了船夫内心的纠结与不安[3],第二乐句在调式主音的和弦音上结束,与前句形成对比。

5acdc7bb84c61cd8f256fd4983fe46d0  紧接歌曲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的音域更宽、跳进更多且迎来了整首歌曲的最高音,这里出现了一个八度的跳进,继而改变了第一部分相随平缓的旋律基调,同时情绪也到达顶峰位置。当第一个“山”出来的时候,这里的伴奏织体以一个一级主和弦推进情绪的高潮。同时这里加入了四个十六分音符的伴奏,加强了歌曲的紧凑感及情绪的抒发。

如上图谱例为歌曲的结尾部分,该部分重复了上乐段的高潮部分,结尾音长达九拍,突出表现终止的感叹。虽然这里的主旋律和伴奏采用了不同的主题,却营造出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和谐状态。突出表现了船夫在面对与鄂君的这段跨阶级爱情时的悲伤焦虑却又不甘言弃的复杂情绪。

 3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3.1处理好情感表达,唱出感情

我们在演唱的时候特别注重“声情并茂”,就是说在演唱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表达,音乐是一项情感的艺术,通过我们的声音可以用来塑造不同的感情。对于《越人歌》这首爱情诗,更应该从这首诗词作品来出发,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控好作品的整体情感表达,尽可能的准确的把握好歌曲中所传递的情感,总结好主人公越人女子的情绪走向,实现对歌曲的完美演唱。

任何的艺术作品,往往都是作者内心真实情感的反映。结合上文的分析来看,《越人歌》在不到一百字篇幅之下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的越人女子和楚国贵族公子的爱情,这首歌曲放在两千多年前被女子所唱出来,我们不难想象这名女子是特别具有勇气的。面对地位阶级的悬殊,依然能够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爱意,这种精神更是特别难得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越人女子对于自己所爱之人的真情实感,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更应该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对这首爱情诗词作品进行演唱。

《越人歌》这首诗词作品整体上一首爱情诗,在演唱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了叙述的方式来进行诉说这个爱情故事,整体的节奏上相对更为简单和平稳一些,例如在第一句中主要是描写了两个人的相遇过程,对于王子来说这也许只是一次的游玩而已,但是对越人女子来说这却是自己爱情的美好开始,所以第一句的整体感情上是以人物喜悦为主的,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唱出自己初次遇到爱人的美好心情。其次到了下面的“蒙羞披好兮,不訾诟耻”这里的情绪有点低落,毕竟两个人的生活背景、人物阶级差距过大,因此越人女子明白若自己直接表白的话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但是感情若要来临的话,却是无法被阻挡的。于是到了最后的末尾“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里是歌词的高潮,在旋律上更是变得突然豁然开朗起来[4]。这里的歌词内容和节奏旋律也预示着在最后我们的女主人公越人女子最后下定了决心,要去表明自己的心意,内心的喜悦开始重新翻涌了出来,但是在对乐句子进行重复的过程中也带有这明显的失落。这里的失落大概是她自己有点害怕,因为自己和王子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这种感情能否一直持续,对王子的热恋是否会有结果,现实的无奈更让这位多情的女子多了些许惆怅。

 3.2处理好声音表达,注意咬字

古诗词的演唱,和我们平时的流行网络歌曲还是有所不同的。有钱是我国的声乐艺术虽然发展历史上相对较短,但是也是融合了中国的戏曲艺术、地方民歌等传统音乐形式的,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许多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综合的一个结果。我国的声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克服了本身表现能力弱、情感表述不到位的难题。在其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用来对一些古诗词艺术作品来进行演唱。例如本文中所研究的《越人歌》就可以通过中国声乐艺术技巧来更好的进行表达,在《越人歌》中其主要用了在戏曲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归韵的技巧,这样一来使得演唱的过程中更加可以保持清晰自然,让我们对《越人歌》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这首《越人歌》上的咬字上我们可以从中筛选几个为例来帮助我们理解其咬字的变化以及技巧的使用上。比方说“蒙羞披好兮,不訾诟耻”这句是诗词中的内容转折,其主要是越人女子的情绪转变,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咬字发硬上的变化,比方说在演唱“兮”字的时候要尽[5]量的将发音逐渐减弱,进一步展现出越人女子羞愧、犹豫的复杂感情。而“诟”字的发音上更应该在演唱的时候注意细节处理,犹豫受到音型的下滑因素影响,所以很有可能导致歌唱的位置变低,针对这个情况要尽量注意保持一个较高的歌唱位置,最好是和整首歌曲的歌唱位置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再比如歌曲的最后一句中“枝”和“知”这里是一个相同音节,但是不同字的表达,这里是主人公更为含蓄的表达个人情感的办法。树有“枝”,更希望男主人公王子也能有“知”,这里的“知”就是指的希望王子能够感受到越人女子的一片真心。在发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知”属于我们所常说的一声,其发音主要集中在鼻腔和头腔部分,所以这里的发音更应该唱出越人女子的深情。由于这句诗词是全局的高潮部分,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类似于戏曲作品中的念白方式,从而使得越人女子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由于最后一句是需要重复进行一次演唱的,因此在第二次的演唱中要在最后的“知”字处理上加入一点颤音的感觉,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容易塑造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更加的生动立体起来。

 3.3控制好气息运用,轻巧自然

在演唱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注意到气息是任何歌唱的基础,学会使用良好的气息运用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呈现出声乐作品效果,尤其是在演唱《越人歌》这首作品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气息的把握,认真分析和总结每一句歌词中的气息运用,从而实现对于歌曲情感的精准把握。

例如在演唱诗词中的最后关键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中要注意这是核心的一句,事关着整首诗词的成败,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气息的把握,要充分的运用好气息控制,从而表达出最为真挚的情感。在演唱这句的时候,整个人的气息都要精准控制,让气息变得滚动起来。尤其是“山”字本身要保证在发声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张力,确保高音部分的发声上是稳定持续进行的。而“山悦君兮”这里的发音上应该始终保持较高位置不能动摇,整体的气息表达上要更加轻巧自然为主,确保感情抒发上的流畅自如,从而实现对音乐形象的完整刻画。

3.4控制好肢体语言,辅助演唱

古诗词的神奇魅力在于可以通过简单的内容为我们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声乐表演则可以通过音乐化的表现方式来体现出人物性格。《越人歌》作为本身作为古典曲目的声乐作品,其在表现形式上也借鉴了戏曲艺术表演中的手法,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舞台表演形式。

在《越人歌》的舞台表现中主要是通过第一人称的形式来进行演唱的,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诗歌中的乐曲内容来进行表达。比方说第一句其实是越人女子的喜悦心情,因此这里的兴趣是兴奋的,可以通过将身体微微侧向观众,然后眺望远方,仿佛看着王子一样。而接下来的“蒙羞披好兮,不訾诟耻”在这里则是兴奋消减了不少,转而变成了担忧[6]。因此这里的眼神表达上可以微微来劲收敛一下,然后表现出情绪的低落。在进入到歌曲的后半部分,尤其是最后两句的表达上这里逐渐进入到了故事的高潮部分,在经过了前面的失落之后这里突然变得开朗起来,所以在肢体动作上可以双肩自然的先打开,然后眼神望向同一个方向。等到了最后一句的重复部分,则眼神应该更加坚定,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可以说这首诗词曲目作品中对眼神的情感传递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在平时多加强肢体语言的练习。

 3.5演唱情感的精巧把握

歌曲《越人歌》是一首4/4拍歌曲,诠释的是打破阶级地位的浪漫爱情故事,全曲曲调悠扬,人物情感变化复杂,对歌者的演唱素养要求较高。有前文诗词意象解读,我们发现全歌的人物情感可分为三个解读,首先是前两句越人泛舟于湖上偶遇王子同舟的激动与喜悦,而后是第二阶段得知王子的身份地位时内心的彷徨、不安,再到最后“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叹息。因此,歌者在演唱时应根据不同的人物情感选择不同的演唱处理方式。如第二句“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的越人充满激动和欢喜,因此演唱时音色应保持清亮,加强气息的运用,并注意延长音的使用将越人的喜悦演绎出来;演唱“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时,人物情感是忐忑、彷徨的,可在“心几烦”后稍作停顿,演唱声音应丝丝的羞涩和犹豫,眼神由近及远充满自信,将越人矛盾的心理特征外化出来,并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仿佛越人和王子真的会打破阶级屏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最后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充满哀叹,这也是全歌的最高音所在,因此在演唱情感处理上应做强出处理,眼神再由远及近,充满悲伤,声调减弱,回归平静,就像一声长叹,失落而无奈。

 结语

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有西方艺术歌曲的完美碰撞,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声乐学习者反复品鉴。刘青先生在进行二次创作时打破以往创作风格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融合,通过音乐情感与诗词意境的高度统一将这首楚辞中的浪漫、凄婉的爱情故事诠释的淋漓尽致。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及音乐特征为引,从创作背景、诗词意蕴、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情感处理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以点扩面挖掘与西方艺术歌曲的最好结合方式。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此版本的《越人歌》曲调悠扬、婉转,音乐情绪复杂,作曲家刘青先生创作过程中通过诗歌、古典、音乐三个元素的灵活运用营造着古典诗词歌曲中的意境美、古典美,让听者在美的意境中得享丰盛的精神财富。而歌者在演唱时应首先对歌曲本体进行艺术分析,然后再根据曲调和音乐情感的变化选用不同的演唱声音和腔体,从而淋漓尽致的将歌曲情感抒发、展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声乐演唱的学习之路犹如“蜀道”,需要我们不断去求索、攀登,希望通过本文的浅析能为自身的音乐造诣添砖加瓦,更好的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向.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25-46.

[2]吴启慧.中国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王梅.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演唱[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占雅贞.《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分析与演唱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6.

[5]曾于燕.从美学角度分析《越人歌》的演唱情感[J].西部皮革,2017,039(002):239-239.

[6]刘玉生,令狐青.歌曲《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2020(25).

[7]余艳丽.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及其演唱特点——以20世纪20~40年代作品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09,000(001):27-28.

[8]辛苗苗.论艺术歌曲《越人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D].苏州大学,2018.

[9]左霞.浅议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风格[J].中国音乐学,2006(003):114-116.

[10]岳李,周婷.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J].艺术百家,2016.

[11]朱莹.”诗乐相合古韵今声”——赵季平艺术歌曲的再创作演唱研究[J].音乐创作,2020,000(001):117-126.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过去了。衷心感谢我的恩师XXX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本科四年里,她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同时还得到众多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感恩之情难以用言语量度,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歌曲《越人歌》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歌曲《越人歌》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1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9599.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1月7日
Next 2024年1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