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中主要介绍了基于美声唱法条件下,面罩共鸣的效果同获取该共鸣的方式。首先对于“美声唱法”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廓清,之后则通过“共鸣”概念的重要性介绍,继而转到面罩共鸣,将这一表现方式的作用予以细致的解释。之后则对于面罩共鸣的获取途径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则告知如何正确检验声音,全文都是围绕主题展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关键词:美声;共鸣;面罩
![浅析面罩与声音位置在歌唱中的运用](https://www.447766.cn/wp-content/themes/justnews/themer/assets/images/lazy.png)
一、面罩共鸣的概述
(一)面罩共鸣
“面罩共鸣“的概念主要用来表示声音共鸣的形式,但是这种共鸣的范围集中在鼻咽腔以及腮腺上缘,太阳穴直到眉心的区域,相关区域能够有效的形成某种频率的震动。泛音表示在相关区域内产生反射震动,从而使得整个共鸣的面积形成扩大。
现如今,很多学生喜欢在中、低声区撑大嗓门唱,口腔共鸣成分多,咽腔以上面罩、头腔共鸣少,声音是横向直出的,不是竖着唱的。这样的声音位置,肯定会导致高音上不去或者“破音”,即使唱上去了,也不会出现正常的高音音色。只有正确的掌握了面罩共鸣,声音才会统一,换声区才可以轻松的跳过。
(二)面罩共鸣的生理结构
对于声乐研习人员来说,人体即生理性质的乐器,试图学习好声乐,就必须要能够对于自身的结构进行充分的掌握。共鸣器官的作用主要在于形成声音的扩大,并对声音产生一定的修饰,而面罩共鸣器官是人生理结构中最突出典型的共鸣器官。其中含有不可变和可变两种类型的腔体组织。鼻腔以及头腔(其中含有鼻窦、蝶窦等等)均保持不变,不能够形成任意的形变。口腔则是能够形成一定范围变化的腔体,其能够基于口部肌肉的伸缩,从而对于自身的形状、容积形成变化,而在进行歌唱训练之中,关于技巧方面的训练往往都是基于相关腔体形成的调控能力。声带自身可以形成的声音微乎其微,必须在共鸣腔中获得共振,才能够使得声音形成放大,并有效的进行修饰。面罩共鸣能够让声音更为澄澈,同时传播范围大大增加。而对于表演者而言,均期待能够合理的利用面罩共鸣器官,形成天籁之音。
面罩唱法要求歌手在歌唱时,将声音集中于眼睛下面至口唇上面这一部分前面的区域,两眼与眉间处有轻微的振动感,形成一个三角区仿佛是把声音集中在一个“面罩”里。所以形象地借用了“面罩”一词。歌唱中声音的位置和面罩问题其实研究的是歌唱的共鸣问题,特别是头腔的共鸣,共鸣的效果直接决定歌唱声音的好与坏。人们在声乐上运用共鸣的方法,有很长的历史了。古人赞誉出色的歌唱艺术时,往往说:“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绕梁三日,而不绝”等等。演唱时声音有如此强烈的效果,显然是运用了共鸣的结果。其中又以头腔共鸣—“面罩”尤为重要。
二、如何获得面罩共鸣
(一)哼鸣练习是获得面罩共鸣的基础
哼鸣练习主要使用后通道,其能够协调声音,同时音色同前通道并无关联。换句话说,相关练习之中,通过张嘴和阖嘴哼鸣,均无法对其音色产生变化。音色保持一致。后通道稳定,则能够使得声音达到面罩,形成良好的面罩共鸣状态。
(二)呼吸是获得面罩共鸣的动力
解决呼吸中存在的问题后,则喉咙同样也能够放松下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咽腔同样能够打开,使得整体气息更加通顺,抵达面罩区域。而如果未能够用好气息,支持点位置有一定的错误,那么就会出现喉咙锁紧的状态,其会自动形成用力,导致气息难以抵达面罩区域,无法形成上部墙体共鸣,更不会出现面罩共鸣。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吸气之后横膈膜就进行工作,其会开始深呼吸。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在演唱过程之中保持吸气的状态。相关腔体器官因为能够获得足够的气流,形成完全震动,实现面罩共鸣。
(三)打开喉咙是获得面罩共鸣的通道
“打哈欠”这种状态能够有效的将喉咙打开,操作主要为,在进行吸气之后,将口部张开,保持面部的肌肉线条呈现微笑模样,露出上牙部分,放松下颌,在进行演唱中,声音能够通过上颚予以反射,从而能够形成面罩发声。同时声音响度较高,音域较宽,位置也较高。演唱之中,打开牙关节,能够有效的将喉咙释放,保持开着唱歌的状态。
三、如何寻找面罩共鸣
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产物。就是说,当歌者的声音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时,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开的。如果说打开喉咙是要求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那么,要想把声音送进面罩,还必须同时把鼻咽腔打开。所以贝基先生说:“我所说的打开喉咙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开。”这也充分说明在良好的共鸣基础上使歌唱的声音更具有穿透性,传的更远,需良好的打开鼻烟腔,使整个歌唱状态切实做到“高位置,深呼吸,巧协调”,真正体会到良好的面罩共鸣感。这里所说的高位置是指头腔共鸣;深呼吸是指有支点的,深部位的呼吸,这是唱出有威力的高音的先决条件。如何做到在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的同时,把鼻咽腔也完全打开,从而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呢?归纳为以下几种手段。
1.放松下巴:将注意力放到上颌后磨牙,轻轻甩动下巴,至感觉下巴不存在一样,注意下巴不能主动用力,要保持高度放松。放松舌头:在放松下巴基础上伸舌,轻轻甩动下巴同时甩动舌头。舌头要高度放松。真正放松时,舌尖、舌中部除了被动甩动外,不能有如卷动、起伏等动作,不容易练,真正放松时,可轻易不用力地实现将舌头甩至左右脸颊。大声说话时,保持下巴、喉头高度放松,才能保证喉肌放松而不至于被压迫、牵扯导致喉部紧张。
2.共鸣位置在咽壁,共鸣音响灌咽腔。共鸣反射找“焦点”,前“哈”后“哼”气通畅。音域升高变母音,腔体“打开”要舒张。“关闭”拢住共鸣点,声音胀满鼻咽腔。抬起软腭“打哈欠”,“打开喉咙”气通畅。
3.面带微笑声音容易进入面罩位置。贝基先生说:“古代的老师教唱歌只教两件事:一是打哈欠打开喉咙;二是微笑地唱有助于声音进入面罩。就靠这两点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
4.用哼唱的感觉到面罩共鸣。他说:“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以完全打开的喉咙和良好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另外哼是要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
5.不张大嘴也有助于找到面罩共鸣。除不张大嘴外,贝基先生还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声音或用嘴去做声音,这样往往会影响面罩共鸣。
6.小声练唱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
7.讲话时也应该尽量运用面罩共鸣。正像斯基巴说的那样:“说话要像唱歌那样好听,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正确的张嘴有助于放松下巴和更好的打开喉咙,所以张嘴是可以用来初步判断发声状态的,正确的张嘴是你的下巴和喉咙由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必经途径。而正确的张嘴我现在觉得和人的第二节颈椎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正确研究结果可能还需要时间和骨科医生联合研究后才能得到正解。正确的打开喉咙有助于找到歌唱的支点,而有了正确的气阀控制纽才能和底下的气息挂钩,从而建立完全歌唱所需要的状态。
四、检验面罩共鸣声音位置对与否的具体方法
1.针对歌唱者在发声歌唱时声音位置变了的毛病,可以用a母音来检查,在头部稍稍后仰的瞬间来唱延长的a母音,随后头部又慢慢前仰下垂。
2.在练习发声的时候,我们可以唱低音至高音(没有旋律的,似拉警报),来锻炼声音位置不变。
3.要使声音位置统一起来,就一定要使aeiou五个基本母音的声音位置都能连贯的统一起来。这种连贯统一是指发出的声音位置不能变(最主要的是指音质、音色)。
4.喉头稳定、下垂对声音位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喉头高不行,要稳定或低一点都行,不要挤、压、捏;唱高音时喉头上来,声音就不如原来那样宽了。
五、总结
上文均为获得高位置——面罩共鸣——美声务必要掌握的技能。不同的个体,其共鸣腔体有所区别,面罩的大小同样会对于发声大小产生作用。作为演唱者需要了解自身的生理上限,切莫逾越自身的能力,加入声音过大,必然会带来嗓子的损害。将自己嗓子的潜力合理的发挥,从而才可以表现出最真实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李大鹏.《试论歌唱的面罩与声音位置》[J].科技信息,2011(10):266.
[2]王宏伟.浅谈美声唱法中的面罩共鸣[J].大众文艺,2013(12):244.
[3]刘春年.让声音进入歌唱“通道”[J].艺术教育,2013(11):65.
[4]刘敏.喉咙形态:歌唱中获得面罩共鸣的重要途径[J].四川戏剧,2007(06):121-122.
[5]杨树声.面罩唱法是不科学的声乐教授法吗?——评X斯坦利抨击面罩唱法文中的错误[J].音乐研究,1997(04):91-99.
[6]陶立新.论歌唱发声的高位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02):72-75.
[7]刘桂珍.面罩唱法及其教学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95-97.
[8]李大新.意大利美声唱法“面罩学派”与“喉头学派”及其思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S1):102-104.
[9]邓志武.从共鸣三要素辨析“面罩”唱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02):71-73.
[10]杨树声.如何学习和掌握面罩唱法——介绍吉诺·贝基的面罩唱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02):117-122.
[11]罗灿煦.高位置声音的意义与训练[J].四川戏剧,1989(04):41-42+21.
[12]范华.男高音歌唱技术的探索——面罩唱法与头声的结合[J].大舞台,2012(01):37-40.
[13]张快彩.声乐教学中高位置训练的几种方法[J].电影评介,2012(23):100-102.
[14]刘国平.论在声乐教学中声音高位置的训练[J].大众文艺(理论),2008(05):108-110.
[15]杨立.浅谈歌唱发声中的高位置[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01):133-13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