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游戏是每个幼儿都较为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热爱音乐,喜欢歌唱更是幼儿的天性。利用幼儿爱模仿、爱游戏等特点,将游戏融入歌唱活动,更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现阶段,不少幼儿园教师在歌唱活动上不能很好地将歌唱活动游戏化,如活动实施缺乏主体性、没有创造良好的游戏化环境等。通过对幼儿园的深入观察,寻找关于歌唱活动的案例,分析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学歌唱活动游戏化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
一、前言
(一)选题的缘由
1.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喜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同时游戏对孩子们有深刻的影响。
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要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思想。”[[[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由此可见,游戏使幼儿的四肢与外界接触,从而使身体强健。并且激发感官心灵、开发智慧的大脑,形成新思想,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游戏促进幼儿的品德修养。在古代时,游戏就被认为有德育的意义。所以不少的幼儿游戏能够培养和锻炼幼儿的品德修养。比如说,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幼儿在一开始学唱歌曲的时候,难免会没有连贯性,这时就需要幼儿有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游戏促进幼儿的审美情趣。对于幼儿来说,游戏的过程就是培养审美情趣。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幼儿厕身于游戏的同时,感受了音律美、节奏美、造型美等,其中也参与了美的创造,审美感与音乐技能都得到了锻炼。
2.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现实困境
在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规划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都明确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然而,笔者在实习时发现,幼儿园中的歌唱活动游戏化有所欠缺,教师对歌唱活动设计上缺乏创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国内关于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研究又相对较少,所以本研究主要以苏州市北京二十一世纪幼儿园为例,调查歌唱活动游戏化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
3.国家政策的导向
“游戏”渗透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幼儿园教育中有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游戏是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2]刘昊.成年人,别忘了玩耍的快乐-写在”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开展之际[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7:1.]]2017年,“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被宣称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活动主题。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学前教育工作者也更加重视游戏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游戏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是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之一。笔者选择本论题进行研究是基于大学期间学习过学前发展心理学、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践等课程为本论文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并在2019年3月进行实习,在苏州市北京二十一世纪幼儿园学习实践中对笔者对歌唱活动特别感兴趣,经过认真观摩和实践研究,也打下了实践基础,所以笔者决定以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为探究主题。
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幼儿园在歌唱活动游戏化方面,无法将歌唱活动与游戏完美融合。在设计与实施活动的时候,教师存在着困难。为了歌唱活动游戏化的实施,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需要被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进一步改善活动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外研究内容都将目光着眼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或者是某一具体范围概念内的幼儿音乐研究,而很少关注将游戏化运用到幼儿音乐活动过程中。本文将整理出幼儿园音乐歌唱活动游戏化的必要性,从实际出发,让幼儿歌唱活动游戏化水平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理解歌唱游戏化的内涵,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行为,只有在充分理歌唱活动游戏化内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活动中实现歌唱活动与游戏的真正融合,为幼儿教师提供实际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本文将力图从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活动理念出发,明确以游戏形式进行歌唱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意义,继而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充分调动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苏州市北京二十一世纪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班级有:4个小班、4个中班、4个大班,在每个班级观察1节歌唱活动,总共搜集16个案例。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
文献法:通过教育专著、期刊、杂志等收集和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对和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歌唱活动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游戏、歌唱活动、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有了初步了解。
案例分析法:研究者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幼儿园苏州分园实习的三个月中,通过对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进行了观察,并对观察到的案例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幼儿乐忠于游戏,用游戏的手段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我国目前的幼儿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并且起步的晚。近来,在音乐教育中,幼儿的参与度与兴趣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关于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园是对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价值的研究。朱晓琼认为,将带有游戏化的内容与幼儿园音乐活动相融合,意思是教师在选择音乐游戏的时候,游戏的内容要尽量选择一些有智慧、能够丰富幼儿想象力的东西,以这种形式可以有效的发展幼儿的灵敏度、想象力、创造力。[[[3]朱晓琼.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幼教研究,2017:84-85.]]牛智慧与音乐游戏《我会过马路》为例,将音乐治疗的指导理念和策略应用到自闭症儿童的课堂活动中,将生活适应和律动歌唱两个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编织成音乐游戏,让儿童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这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将是一个好的条件。[[[4]牛智慧.音乐治疗理念在自闭症儿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5,000(006):40-42.]]贾延莲通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选取小班20名幼儿,对他们进行关于音乐游戏的观察研究。在集体合唱音乐游戏活动或打击乐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在共同集体活动中才会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5]贾延莲.音乐在游戏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2009:30.]]
其次,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存在问题的研究。李维婕认为,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游戏化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如活动的内容、手段、方法、形式等,但是也会相应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内容的选材方面,不会考虑到幼儿的兴趣所在;枯燥乏味的内容对幼儿没有吸引力,更没有教育价值;活动教案死板、保守,在教案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化元素;活动重视结果全是有些话过程,失去了游戏活动的审美愉悦。[[[6]李维捷.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游戏化研究.[J].教育观察,2016:137-138.]]陈正楠在其硕士论文《幼儿园中班游戏化音乐活动的实践研究》中通过问卷法、案例分析法对所研究幼儿园进行调查并总结认为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游戏化的认识与认知是不足的。其次,他认为游戏化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都是稀缺的。最后,比起培养幼儿的兴趣,教师更注重的是传授幼儿知识。[[[7]陈正楠.幼儿园中班游戏化音乐活动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最后,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设计策略。王玥认为,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分为音乐和游戏两方面。就音乐方面而言,在组织幼儿园歌唱活动时,必须要选择一个有趣的主题来吸引幼儿,让他们自然而然的集中注意力。游戏是通过教师新颖的设计、丰富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8]王玥.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理论与实践研究[J].2016.(4):273-275.]]段雨函在论文中写道,教师在进行欣赏活动时,幼儿往往会以很多种方式去表现。但这是幼儿发自内心的动。在进行欣赏活动的设计时,他倡导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在教师创造的自由场景内,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目的。[[[9]段雨函.音乐与游戏关联对儿童兴趣教育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5.]]
综上所述,国内众多专家学者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情况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研究和报道,取得了具有很大社会反响和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价值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以及设计策略的研究这三个方面。但由于幼儿园歌唱活动与游戏的结合仍存在着不足,所以如何将歌唱活动与游戏完美融合成为我国学者有待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国外研究
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问题存在于各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西方较我国更早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价值。国外关于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有很多,大多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关于歌唱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歌唱活动游戏化流露在各地音乐主流派中,不同的流派有着各不相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是蕴含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都体现着对幼儿音乐的重视及肯定。德国作曲家、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体系。他鼓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在游戏、即兴奏乐中自然地表露着自己的情感,这就是奥尔夫体系独特的教学法。在活动中,他认为将情景游戏化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匈牙利音乐家佐尔坦•柯达伊强调“儿童自然发展法”,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音乐幼儿来说,用游戏的方式使幼儿掌握,非常符合幼儿的节奏特点。[[[10]LoyCheeLuen,AminahAyob,ColleenWongandChristineAugustine.Kodaly’sTeachingMethodIncreasingPreschoolChildren’sSolfegeSingingSkills[J].InternationalJournalofAcademicResearchinBusinessandSocialSciences.2017.No.3.Vol.7.]]
关于歌唱活动游戏化对幼儿影响的研究。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歌唱活动游戏化与对幼儿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歌唱活动游戏化作为教学实践研究还是以治疗的方式研究,都对幼儿在音乐的能力、技能、情感方面、社会性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Sabahat•Ozmenteu为研究其土耳其学前教育中的音乐节奏练习的适应性,以3名学前教师和60名安塔利亚学生进行了定性研究设计。老师所采用幼儿所喜欢的游戏化的肢体动作,及游戏化的乐器,通过教师的指挥让幼儿做出积极的反应。研究指出,这些游戏化的训练,对幼儿的歌唱技能、节奏训练、情感及精神运动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幼儿情绪调节的增强或减少问题上,分享歌唱活动游戏化同样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亲社会方面,所以共享歌唱活动应该被认为是支持和发展幼儿早期能力的早期学习活动。
关于歌唱活动游戏化设计策略的研究。在歌唱活动中,学者们强调用游戏的方式来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作曲家、钢琴家卡巴列夫斯基。他将“三个支柱”作为教学大纲,三个支柱好比三条鲸鱼。他强调歌唱活动游戏获得的知识最终要用来发展学生歌唱水平,这要与学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大纲的歌唱知识要在游戏中完成,让幼儿对音乐形成初步的感官认识,当幼儿听到选录时,会模仿节奏,让幼儿意识到音乐是无处不在的。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铃木镇一在20世纪提出了“天才教育”的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儿童在游戏时,这种放松状态下让幼儿听一些音乐,让幼儿潜移默化受到听力的训练。[[[11]铃木镇一.卜大炜.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7:56-78.]]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学者关于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研究主要从歌唱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歌唱活动游戏化对幼儿影响的研究和歌唱活动游戏化设计策略的研究等几方面展开。虽然国内外教育理念存在着差异,国外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现实情况,但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但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问题仍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世界任何地区都不能有所松懈。
三、幼儿园歌唱活动概述
(一)概念界定
1.幼儿园歌唱活动
幼儿园歌唱活动被不少学者又称为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意为幼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着相同的事——歌唱,一个运用嗓音来表达自己内心艺术情感的活动。即是教师组织的幼儿园集体歌唱教学活动。本文将幼儿园歌唱活动这一概念定义为: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嗓音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活动。
2.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
歌唱活动游戏化即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更自主的体验歌唱活动。在这种氛围下,幼儿会更轻松的去接受和感受。同时纲要中指出,幼儿是通过创作过程和所表现的成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去表达情感,而游戏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歌唱活动游戏化是促进幼儿情感表达,培养其健全人格的重要形式。幼儿歌唱活动游戏化,虽然是在游戏里学习,但是这会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去参与,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就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让幼儿在玩着学,学着玩,在愉快的游戏环境感知理解。
(二)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1.有助于增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主要分为感受音乐歌曲的能力、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从妈妈肚里的时候,小宝宝听到音乐都会跟着一起动,很多妈妈都是用音乐对没出生的小宝宝进行胎教。音乐歌曲是整个音乐游戏的核心,也就是说音乐歌唱游戏能够完整有序的进行下去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它存在于整个音乐活动中,没有歌曲,音乐活动就像没有了灵魂,音乐歌唱游戏也就没有办法按照教师设计的内容进行下去。
幼儿能够在歌唱活动中通过跳动的节拍、舞动的音乐、不同的音色、滑动的旋律以及感情的转变来加以感受歌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形式以及风格。幼儿在游戏中加强了自己的音乐能力。用手中的乐器或者身体部分(比如小手小脚等)表现出节奏。
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可以满足幼儿园这个年龄阶段活泼有趣的特点。通过五花八门的游戏,帮助幼儿通过歌唱重新认识自我、认识音乐世界、感受歌唱带给自己的美好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歌唱的快乐,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效率,帮助幼儿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歌曲情感,幼儿的音乐能力也因此得到发展。
2.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歌唱活动表面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门感情色彩丰富的艺术。歌唱活动游戏化,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记忆里;培养了幼儿和同伴的交往合作能力。
首先,在歌唱活动时,小朋友们听到教师播放的音乐可以先闭上眼睛安静的倾听歌曲的旋律,根据歌词想象一下歌曲中想要表达出什么,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幼儿在进行歌唱活动时也是主要靠听觉来获取所学知识,多次聆听巩固记忆学习,幼儿便会记得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这样不仅锻炼的幼儿的记忆力,听觉也会随之提高。最后,在进行歌曲音乐游戏时,如歌曲《找朋友》,教师让幼儿手拉手围城一个圆形,几个幼儿在集体中边唱边走到自己好朋友的身边跟着歌曲作出敬个礼、握握手等动作。然后重新播放音乐,让被邀请的小朋友重新开始游戏,这样游戏就可以不停的循环下去,每个幼儿不仅在快乐中喜欢上了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歌唱活动游戏化给幼儿带来了美的享受,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听觉、记忆力、交往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3.有助于提升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3-6岁的幼儿不但活泼好动也很喜欢表现自己。在歌唱活动时,多给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也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兴趣不仅仅是好奇心,而是通过参与得到的认可和满足,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和产生兴趣。幼儿的参与度提高了,歌唱活动就更容易进行下去。
四、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及问题
歌唱活动和游戏相结合是增加了歌唱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带动幼儿对歌唱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主动探索知识,培养音乐素养。现在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除了部分值得肯定的地方,目前的歌唱活动游戏化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多种多样的活动导入
好的活动导入相当于教学成功了一半。是整个教学良好的开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下面笔者将分析两种在观察时看到的案例。
故事导入:
案例4-1:《小鱼的梦》活动导入
地点:小三班教室人数:22人时间14分钟
1.教师给幼儿讲述《小鱼的梦》的故事:有一条小鱼正在跟乌龟玩耍。傍晚时,鱼妈妈叫小鱼回家吃饭,小鱼儿吃饱后躺在妈妈的怀里幸福的睡着了。风儿吹过它的脸庞,星星照耀着它。
2.教师出示了关于小鱼、小乌龟玩耍的图片,夜晚小鱼儿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图片。并且再次带领幼儿复述了一遍故事。
3.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呀。
4.教师带领幼儿听《小鱼的梦》的歌曲。
教师以故事导入,围绕着歌词内容编了好听的故事,讲述了小鱼儿快乐的玩了一天后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享受的风儿的轻浮和妈妈的爱。幼儿通过故事对歌词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歌曲的兴趣。并且教师还准备了关于小鱼儿、小鱼儿睡觉等图片来帮助幼儿记歌词,小朋友们注意力很集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游戏导入:
案例4-2:《夏天的雷雨》活动导入
地点:中一班教室人数:20人时间21分钟
1.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啊,天空中轰隆轰隆的又是什么呢?”
2.幼儿们都积极的回答:“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是星星,轰隆轰隆的是雷声。”
3.教师表扬了幼儿,并且带领幼儿听歌曲《夏天的雷声》。
教师以问答游戏进行导入,让幼儿对歌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利用这种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贴近歌词的答案。并且提问的问题内容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里,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有助于幼儿记住歌词,调动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这是值得肯定的。
2.活动目标不合理
活动目标在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影响着整个歌唱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游戏活动的发展,对整个活动起着指导性作用。以下是笔者在实习时观察到的案例:
案例4-3:《小老鼠上灯台》活动目标
地点:中二班教室人数:22人时间22分钟
1.根据音乐游戏唱出歌词。
2.用两拍一次的均匀节奏来做表演动作。
3.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容的游戏。
第一个目标为认知目标,在初始阶段,中班幼儿的水平并不能完全达到根据音乐游戏唱出歌词。大部分幼儿的水平停留在初步理解歌词并唱出歌词的状态,第二个目标为技能目标,教师设计的过于宽泛,没有详细具体到幼儿将如何做表演动作,如用幼儿喜欢的肢体动作或游戏动作来体现。第三个目标是情感目标,然而并没有幼儿在歌唱游戏活动中的情感,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幼儿在歌唱游戏中的情感,而不是让幼儿从容的玩游戏。
案例4-4:《大树妈妈》活动目标
地点:大一班教室人数:24人时间28分钟
1.理解《大树妈妈》的歌词内容,学习用舒缓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让幼儿借助图书仿编第二段歌曲的歌词并演唱。
3.让幼儿扮演大树和小鸟,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此案例中目标的主语不一致。目标2和3都是以教师的角度出发,目标的主语都是教师。三条目标都应该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所以目标2、3应去掉“让幼儿”。
3.活动内容单一
游戏化贯穿歌唱活动的始终。在实习中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歌唱活动课堂中,大多是教师示范、幼儿跟唱的教学形式。下面笔者在实习时观察到的案例。
案例4-5:《爱我你就抱抱我》
地点:中三班教室人数:20人时间23分钟
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图片1,图片里的小动物正在他们的宝宝玩耍。教师出示图片2,图片里小动物正在把觅来的事物给小宝宝吃。
2.教师提问幼儿:“看完了图片,那老师要问一下,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表达对你的爱的呢?”
3.幼儿争先恐后回答:“妈妈带我去吃肯德基”、“爸爸陪我搭积木”等。
4.教师夸赞幼儿都是幸福的小朋友,带领幼儿一起听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因为这部分问题幼儿是有生活经验的,所以参与度很高,孩子们比较积极。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也都给予了回应,然后快速的进入了下一环节。
中间部分:
1.听完歌曲后,教师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内容?”
2.幼儿做出了不同反应。有的幼儿脱口而出“爱我你就抱抱我”,有的兴奋的说“我听过这首歌”,有的则呆滞的看着老师。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那现在我再播放一遍,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哦。”教师再次提问幼儿歌曲的内容。幼儿纷纷回答“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
4.教师提出带领幼儿给歌曲编动作。教师示范,幼儿参与齐唱。
这一部分的活动过于呆滞,在教师问完小朋友们听到什么歌词,小朋友们回答后,教师并没有进行总结,而是提出下一个问题,如何编动作。不能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性。此时已经有幼儿开始注意力不集中。
结束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齐唱两遍。
2.教师提出邀请;哪位小朋友能上来当领唱。
3.教师播放歌曲,带领幼儿边跳边唱。
4.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将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首先,在整节歌唱活动中,教师只是在授课,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学习情况。幼儿看起来在一遍遍的跟唱,但兴趣不高,整节课下来只有少部分幼儿能够完全唱跳出来。其次,游戏成分太少,大部分都是说教课程,以记歌词和学歌曲为主要目的,内容太单一。最后,以教师教唱、幼儿跟唱这种传统的模式,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禁锢了幼儿的学唱兴趣。
4.活动实施缺乏主体性
陈鹤琴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12]顾新华.让我们的数学活动真正活起来[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7):37-37.]]这句话强调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在歌唱活动的实施中,能否认识到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充分贯彻实施幼儿的主体性,关系到幼儿的发展与教学效果。下面是笔者在实习时观察到的案例。
案例4-6:《三只老虎在吵架中》活动过程片段
地点:大三班教室人数:23人时间31分钟
1.教师讲述《三只老虎在吵架》的故事,并且告诉幼儿第一只老虎老虎吵架时是生气的,第二只老虎是委屈的,第三只老虎的语气很平淡。
2.教师邀请三个幼儿分别来扮演三只老虎,并告诉幼儿让他们注意每一只老虎的情绪。
3.幼儿举手上台扮演老虎。(两个幼儿举手想要表演)
首先,在教师播放三只老虎吵架的故事以后,教师扮演者操控者,她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分析三只老虎的情感,而是直接告诉幼儿并且要求幼儿模仿自己的情感。其次,幼儿没有前后分析的过程,丧失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与自主性体验。不能在歌唱中更好的表现出三只老虎的情感,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也降低了幼儿后面自己扮演老虎演唱的兴趣。最后,建议教师应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的的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好,最后通过唱歌及游戏自由地表达自己在歌曲中体会到的情感。
5.活动评价片面
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活动评价是关于幼儿的学和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是幼儿在学习时是否有足够的兴趣,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有轻松愉快的情绪等。对于教师的教的评价大多表现在制动的活动目标、准备的活动内容、引导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的评价等。下面是笔者在实习时观察到的案例。
案例4-7:《三轮车》活动结束
地点:中六班教室人数:20人时间23分钟
1.教师请每组的幼儿分别演唱《三轮车》,并且点评幼儿的表现。
2.教师引导幼儿有序的将游戏道具放到表演区。
笔者发现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三轮车》中,游戏化结果的评价往往对结束后的成果更加重视,即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这样导致了活动的片面,使幼儿的发展得不到关注。
(二)原因分析
1.幼儿教师方面
幼儿园歌唱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而幼儿教师对歌唱活动游戏化的认识和音乐素养水平决定着幼儿歌唱课程的质量。
教师对歌唱活动游戏化的认识不足。教师将歌唱活动游戏化误认为只要加入音乐游戏即可,盲目的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忽略了游戏真正的“灵魂”,即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是否满足幼儿真正的需求。教师成为操控者,幼儿失去主体性。不符合真正的“游戏化”,也反映了幼儿教师对歌唱活动游戏化认识的不足。
教师的音乐素养水平低。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组织要求幼儿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其中有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基础的理论知识、多种多样的音乐技能和带有游戏化的教学能力。在这个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会弹琴、甚至有的不认识简谱,反映了教师对音乐素养的欠缺,对幼儿的音乐水平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如果教师不具备基础的乐理知识,不认识乐谱,就可能会导致歌曲的节奏、音准等出现错误,幼儿无法正确的认识音乐,阻碍了幼儿的音乐水平发展。
2.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应给幼儿教师提供帮助与支持,然而在此幼儿园中,歌唱活动游戏化整体做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实施。
幼儿园缺乏物质支持。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是将游戏性和音乐性相结合的。幼儿园应该让幼儿在游戏性的环境刺激幼儿主动学习。然而由于班级中缺乏一定的游戏、音乐材料,所以教师只能对一些更好的课堂设计停止了想法。
幼儿园缺乏精神支持。幼儿园的通常以一些管理制度抑制了教师的想法,没有给教师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使得教师们大多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失去了对歌唱活动游戏化教育的激情,从而影响了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实施。
幼儿园缺乏对教师的音乐技能培训。据在实习中观察到,此幼儿园的教师通常一个月才有一次学习技能的机会,分别轮流学习讲故事、绘画和音乐。教师学习音乐技能的机会少,音乐水平较低。
五、幼儿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升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教师又对歌唱活动的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与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教学技能以及游戏化概念。怎样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要帮助教师提高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活动水平,可以定期请专家到园中对教师进行培训,购买一些理论类的书籍资料,帮助教师们更新教育概念,提升理论实践水平。
开展以“歌唱活动游戏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增添新的想法,不擅长这个领域活动的教师像擅长的教师请教。通过教研,大家思想碰撞,共同进步,不但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同时也提高了园里的歌唱活动游戏化水平。
(二)增强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的游戏因素
1.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活动实施的重要依据。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就制定正确科学的教育目标。
首先,制定的活动目标要具有科学性。教育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并具有连贯性。每个教育目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三者紧密相连却又有独立的教育目的。教师在选择目标是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发展幼儿的水平,建立最新发展区,寻求科学发展的空间,有效的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其次,教师在制定目标是要把音乐元素与趣味性相结合,将音乐元素巧妙的加到游戏中。]在认知目标中应该主要包括幼儿在游戏中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技能目标应该是幼儿能够在歌唱活动中掌握某种技能、提高能力。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幼儿对歌唱活动游戏化的积极体验,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品质等。
2.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
幼儿歌唱游戏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要真正符合幼儿的兴趣。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要尽可能的丰富有趣又全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收获成长。
首先,幼儿园的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的来选择内容,因为幼儿都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平时要仔细的观察幼儿,多方面的了解幼儿。如在大班歌唱活动《刺猬和板栗》中,教师使用传统的游戏“石头剪子布”来设计游戏的输赢,因为这个传统游戏在幼儿的经验认知内,幼儿都比较熟悉,减轻了幼儿记忆歌词的负担,给了每个幼儿参与的机会来体验游戏的乐趣,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歌唱。
其次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幼儿选择有趣的、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获得生活经验。教师也要有意识的给每次的活动内容加入新鲜有趣的新元素,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小班歌唱活动《鸭妈妈真糊涂》,教师结合这首歌的歌词设计了“走迷宫的玩法,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也锻炼了平衡能力。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忘记了学习的任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会了歌曲。
最后,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要尽可能在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中,每一个领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加强对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视,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如中班歌唱活动《王老先生》,教师让幼儿分别扮演小鸡和王老先生,然后请幼儿跟着节奏一起唱歌跳舞,让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在节奏与角色扮演中感受着不一样的快乐。
3.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重要的教育资源是环境,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13]王玉华.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J].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9):20-21.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孟明霞.巧用游戏情景,推动中班幼儿歌唱活动的开展[J].当代学前教育,2015:32-34.
[2]胡春梅.童谣与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机结合对策试析[J].好家长,2019(03):59.
[3]刘艳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及实施对策[J].学周刊,2018(21):176-177.
[4]孙华.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J].文化教育,2019(23):144.
[5]朱晓东.应用音乐游戏,提升教学效果[J].农村教育研究,2012:56.
[6]RucsandaMadalinaDana.Scarneciuloan.DevelopingChildren’sSinging
AptitudesusingMusicTherapy[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
82(2013):818-823.
[7]Sabahat.Ozmenteu.Pre-schoolteachers’implicationsabouttherhythm
applicatidinmusiclessons.[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9(2010):255-259.
学位论文:
[8]丁瑶琪.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游戏化研究[D].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
[9]李林曦.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0]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11]王冉.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专著类:
[1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
[1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60-61.
[14]陈国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127.
[15]陈淑琴.幼儿游戏音乐教育(幼儿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24-27.
[16]许卓娅.儿童音乐发展于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322-323.
[17]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0):71-75.
[18]杨丽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9]徐艳南.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让孩子快乐学习[M].1672-1578(2017)07-0251-0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