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斋志异》中的狐妖狐魅是被高度理想化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是美和爱的象征中国悠久的志怪文化的滋养。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刻画的花妖狐魅用智慧人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展现出了新女性的生存状态;用智慧挑战封建礼教,颠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历史传统;用智慧挽救爱人,令花妖狐魅成为美丽与智慧的结合。塑造了一批既具有人性又具有狐性的狐女形象。本文通过狐女形象的分类,分析作者笔下花妖狐魅的特点,其次阐述这些形象塑造的审美追求,从中发现这些形象的刻画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以及作者创作的背景,由此分析《聊斋》中所塑造的花妖狐魅形象的特点。
一、绪论
《聊斋志异》也叫作《聊斋》,是我国著名的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作品,《聊斋》包含了总共491篇短篇小说,这其中类型丰富多样,设计到鬼故事、寓言、奇谭等很多个方面,总的来说应当属于志怪类小说,这是在前人同类型小说的基础之上所创造出来的惊世之作,由于综合性较强,是一部具备很高的艺术与文学价值的小说。作为十分有名的文言文小说代表,《聊斋》一直深受人们的喜欢,在民间流传十分的广泛,同时在国际上也很出名,被翻译成了多国的语言,受到了国际的认可和重视。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花妖狐魅这些精怪来说就有一定的看法,虽然十分的狡诈,但是却娇媚多姿。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眼中的花妖狐魅具有这样的优点:毛色柔和,是为中庸之道;身形前小后大,是为尊卑秩序;在死去的时候,头会向着自己的洞穴,是为不忘根本。同时,由于体态娇媚,被很多女性所喜欢,他们认为狐狸就是去讨好自己配偶的神祗。这种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早在大禹时期,大禹的妻子以及后来夏启的母亲都是狐魅,因此在那个时候狐狸还蕴含着祥瑞的形象。在后来出现的《搜神记》还专门为对其设有专门的章节来着重的描写它。只是到了汉代之后,狐狸精祥瑞的形象渐渐的开始淡化,不管是处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变革,还是历史文化的变迁,总之狐狸的高大的神祗形象已经倒塌,转而成为了人们严重淫秽的代表。
蒲松龄在《聊斋》花妖狐媚的故事里,成就了狐女一族新的生活面貌,他们变成了多情的女子,他们的生命形态已经无限的接近人类的女子,有爱、有情、有血肉之躯。可以说,蒲松龄是第一个刻画完整的狐女作家的化身。作为一个可爱的邻居,他笔下的女孩,不仅与普通人的外形、外貌和生活经历有关,而且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蒲松龄的绘画成就一个狐女多情多义,具有灵性的形象。在之后的学者如李候继、韩海明的《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中一个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这些专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以《聊斋》中狐女形象的总结提供参考和帮助今天的阅读和写作。天生的灵性,狐狸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被视为图腾、精灵,他们的外貌、气质、风度和思想,吸引大批文人墨客。在东亚文化圈里,花妖狐魅和女人们一样的聪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狐狸逐渐变成了贪婪、欺骗、狡猾的同义词。花妖狐魅蒙上了一层贬义色彩。
鬼怪故事《聊斋》对花妖狐魅的描写运用了一定的技巧。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和人情世故的强烈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们向往光明美好的社会,也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女性狐形象。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敢于挑战封建伦理,颠覆传统;她们心地善良,用自己的善意去感化身边的人,她们用勇气和智慧来化解危机,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勤劳朴实,她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通过自己的美丽,善良,智慧和勤奋。道成有血有肉的狐女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花妖狐媚形象的分析,有助于改善人们心目中对蒲松龄笔下的狐狸形象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二、花妖狐魅形象的创作背景
(一)《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生成根源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狐女的赞赏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的狐文化有关联。上古时期的九尾狐中的花妖狐魅形象既有人性又有狐性,取材于现实生活,又脱离现实生活。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的花妖狐魅,并非表明蒲松龄相信它们就是真实存在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而实际上,这些出现在作者笔下的神鬼世界,不过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暗喻,这些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绝大部分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的投影。
蒲松龄借神仙之说,只不过是从各个角度去揭露社会现实人性的丑陋与人生世事不尽如人意之处。从现实的无聊到社会的艰难,从官吏到科举再到功名利禄,从爱情到婚姻再到起居饮食,这些种种都好像离人们的理想愈发遥远,好像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对于这样的不满及憎恶的情绪在当时实属正常现象。蒲松龄并没有真正的忘记这个令人不满意的现实,抛弃这个令人憎恶的人生。这些可以从《成仙》《白于玉》等中可以看得出来。《聊斋志异》中的周生己为仙人,但仍不忘关心自己的弟弟和儿子,传授点金术使他们富贵;吴青庵成仙后与妻子的黑暗,是家中免灾长寿。这些都说明作者没放弃救儿子于危难,将宝物送他对仙的向往,是缘于现实是蒲松龄对现实的寄托,归避只是失意文人的避难之所。人性的本质是能力与需求之间的配对。欲望是在不断膨胀的,很多黑暗的现象都来源于人们对于金钱、社会地位、权利等的追求,当他们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欲望的时候,便有了一些偷抢贿赂等行为。
(二)蒲松龄自身经历对塑造花妖狐魅形象的影响
不绝的战乱、时代的思潮及个人的遭遇对蒲松龄的思想及创作必然有一定的影响。
1科举失利的影响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书香世家,长期处于社会的底层,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他笔下的花妖狐魅形象也反映出当时丰富的社会现状。蒲松龄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落榜。考场失利的他便广泛阅读书籍,专心于文学创作。蒲松龄出身于落没的书香世家,又广泛阅读书籍,两者便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群象。作者以花妖狐魅作为描写对象,灌注以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验和审美感悟,花妖狐魅形象就成为昭示高尚人生境界的象征,表达作者积极人生追求和审美理想的载体,获得了质的升华。这样的花妖狐魅虽为非人,却饱含人情,可亲可敬。掩卷而思,花妖狐魅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美感和绵长的回味。很多时候,
2对家人的思念及陪伴的渴望
中年时期的蒲松龄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饱受对家人的思念之苦。渴望家人陪伴的他,使这种期望在小说中得以实现。蒲松龄十分看重与家人的相处,这种感情在蒲松龄在抑郁不得志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狐谐》中的狐娘子在万福孤苦伶仃的时候来到他身边,莲香在桑生独居时敲开了他的门,胡四姐在尚生独居清斋时逾垣而来。贫困的书生遇上貌美心善的花妖狐魅,诸如此类的情节都是蒲松龄理想和情感的寄托,也是蒲松龄现实生活中的欲求在文本中得到满足。
3生活艰苦的影响
分家后,蒲松龄开始自谋生路。他当了私塾老师,然而工资待遇非常差,他一年的收入只有八两,还不够大观园刘姥姥的半顿螃蟹宴。并且30岁他父亲去世后,他还要赡养他的母亲。他说自己有可能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也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
(三)时代思潮的影响
蒲松龄所处的时代,以程朱理学为主封建伦理教条压抑和扭曲着人性,而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出现动摇了当时的封建教条。蒲松龄意识到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赞颂自主的婚姻。他将这这种理想寄托于笔下的花妖狐魅,花妖狐魅们摒弃了门当户对的等级观念,追求爱情和婚姻自主,敢于捍卫自己的幸福。三纲五常在《聊斋志异》中被淡化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再是痴男怨女终成眷属的障碍了。蒲氏作为一个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的作家,狐妖承载了蒲松龄对时代、社会的孤愤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同样源于情又有别于孤愤的另一类情感—爱情蒲松龄在他的聊斋作品中直接的表达出了他对人类理想爱情的看法和主张率真质朴.至情至性是他崇尚和向往的人类的爱情生活。
在中国封建文化的人背景下门第等级、伦理道德、礼教观念等文化因素使中国占代男女的爱情更多的是尴尬所谓爱情的实质已经僵化成了礼仪化的认同.也苍自成了一种随时可更换的游戏一切伟人的作家都是时代的浪漫主义者。社会让爱情成为一种司空见惯悲剧时,作家们就自然而然站出来为纯真爱情高唱赞歌。但是这种理想的浪漫爱情主义最终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蒲松龄只能将之表现是人与妖之间的爱情中,也是在告诉世人,在封建面前,世俗的眼光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三、狐女形象的分类
《聊斋志异》中关于写狐的小说有86篇,明确写到狐女的小说有30篇。例:《丑狐》、《阿绣》、《红玉》等塑造了仁义之狐的形象;《辛十四娘》、《张鸿渐》、《小翠》等塑造了智狐的形象。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可根据狐女的性格及在小说中的表现对狐女的形象进行大致的分类,一是以“仁狐”、“义狐”、“智狐”、“情狐”为代表的善狐形象,二是恶狐形象。
(一)善狐
1仁狐
仁是对狐女善良的高度概括,不仅是对爱人的保护,而且包含了对奸恶小人的宽容。《聊斋志异》中的女狐们虽然勇于叛逆,追求自己心中所想,但终归是一个个处于封建时期的女性,身上环绕着传统妇女的气息。虽身为狐身,但在她们身上却延续着传统女性固有的善良本性。女狐阿秀就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典型。在《阿秀》中刘子固知道与自己欢爱的阿秀其实是狐狸变成的,十分害怕,与仆人商量拿刀打她。对于刘子固的无情,女狐阿秀并不怀恨在心,反而在战乱中救阿秀脱险,并在刘子固与阿秀结婚后经常到访,帮他们解决一切疑难问题。
2义狐
狐也有狐的义气,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伴。这类“狐女”多为侠肝义胆,仗义相助之狐,她们有情义,对其帮助之人义无反顾,同时会带给他们极大的幸福与满足。《阿绣》中的刘子固爱上了杂货铺女子阿秀,而狐女阿绣爱上了刘子固,狐女阿绣不仅没对其加以报复,反而暗中帮助撮合二人去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可见美在于心。《辛十四娘》中辛十四娘是个十足的美人,美艳动人,不可用俗物比拟,虽身为妖,但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因排在十四,所以称为辛十四娘。她与其他姐妹不同,从小就以修道成仙为志向,所以行善积德,从不以吸收阳气来增强法力。她好言相劝丈夫远离恶友,可不被丈夫冯相如理解,可冯相如身陷图圈,成为阶下囚之时,十四娘忍受楚仲卿的刁难和欺辱,使冯相如化险为夷。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狐狸之间不该只有利益,义气是生存之道,义气是立身之本,义气是一种契约精神。蒲松龄笔下的义狐总有几分侠义精神。
3智狐
狐女的智不仅表现在本身的才智,还表现在对事情的处理和把握上。这类“狐女”机智聪慧,敏感睿智,才华横溢,胆识过人,在处理各类复杂问题以及矛盾都表现得镇定自若,游刃有余。《婴宁》这一故事中的婴宁,天真烂漫,性格率真耿直,是《聊斋》中的率真形象的典型。婴宁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子,她的笑总能让人久久的回味,王子服也被婴宁俊俏的外表及爽朗的笑声所吸引,她用笑声缓冲了封建家长的严峻与冷酷,救了许多无故犯错的仆人,也在笑声中惩治了许多坏人。《小翠》中的“狐女”小翠在谈笑游戏间帮助了爱人以及全家度过了一次又一次仕途与人生的困厄与灾难。在爱情方面,她们敢做敢为,无所顾虑,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捆绑与束缚,同时,也表现出她们的真性情,天真、真实。女性的社会地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女子不应该无才便是德,女子也该有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质量去守护自己的爱人和亲人。这也是蒲松龄对当时女性的一种期望。
4情狐
这类故事在《聊斋》中可谓比比皆是,她们的特点即以爱情至上,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莲香》中的莲香主动与桑晓结为情好,为书生施术疗伤;桑晓剃度出家学佛,每口听经,小狐狸常陪伴身旁,共研佛理。《鸦头》中的鸦头和王文相爱并且私奔而逃,可鸦头却被老狐精抓回并且软禁,后来王文找到十八岁的王孜,专杀狐狸,救回母亲,一家团圆。在他们的生活中,对爱情矢志不渝,对婚姻一如初衷,此类“狐女”与男子的姻缘也可分为:一是夙缘,即男女之间有一段前世的因缘,“狐女”与其再续前缘。二是倾慕之情,即“狐女”被书生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并为之倾倒,主动与其交好。三为报恩之情,“狐女”对男子之前所施的恩德难忘,在回报其恩德时,爱情也随之滋生,对其动情。无论是何情,在蒲松龄笔下,“狐女”对其都是情谊颇深,人之性情展露无疑,主动且多情,不仅更富于传奇色彩,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现实的浪漫主义。
(二)恶狐
除去善狐之外,还存在小部分魅惑害人、取人性命的恶狐。这类“狐女”在聊斋中出现的较少,她们多以修炼仙丹或者是以阴险狡诈的一类而出现在故事之中。她们有一类是要修炼成仙,即无害的“求道者”。另一类则是专门吸人阳气,奸猾狡诈的“狐妖”。《董生》中的“狐女”与董生交好,其后杀了董生,吸走了他所有的精气,后又想向王九思下毒手;《胡四姐》中胡四姐的两个姐姐,己经害了好几条人命,后来又和四姐争抢尚生,而目的却只是为与其交好。此类“狐女”非常急切的要修炼成仙,与人交合之后得到其精气,这种方法要比许多方法有效的多,可谓事半功倍,因此,这类“狐女”也趋于淫荡。此类型“狐女”是对前四种类型作为对比和反衬,用这种方法来象征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诱惑。
四、狐女形象的审美追求
(一)美与慧的结合
在传统的观点中,狐狸是一种“美丽”与“智慧”,就像狐狸变成一个美人,因为只有美人才具有魅惑性,但是狐狸的本性到底还是狡猾的,最终的结果就成为了一个狡猾的女人形象。“慧”,蒲松龄抓住了狐狸的特点,结合一个美丽和智慧笔下的狐女形象,她们不仅有美丽的外表,和男人的不寻常的洞察力和智慧。在雌狐狸从《聊斋》中那些奇异的故事里都是美丽和智慧的形象,他们在一个美丽与智慧,在肮脏的尘世上演的一幕幕感人的爱情故事。
《聊斋》中的许多篇小说中所刻画的狐女形象大不是拥有迷人的外表、温柔如柳、婴宁般绝代风华;四姐荷粉露生,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等等。她们没有触及或空灵的纯真之美,或是淑女的优雅之美,或是浪漫优雅的妓女在那里为人们所欣赏,深深地打动了男人的心,使她们一见钟情,脱俗的美成为心爱的男人无与伦比的美丽主动追求。她们常常很多时候都是穿墙而来,面容娇媚,声音甜美,懂得讨好男子,有时候在半夜的梦里钻进男人的床上,这些既反映了狐的特点,又巧妙地将这些特征融于到了人的躯体之中,是指成就了别样的花妖狐魅的特点。
狐女是非常聪明的,甚至在人类生活中成为普通人,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占据主导地位。狐女的大智慧和聪明又帮助他的爱人解除那些无法解决的困境。她们不光是美丽、聪明、勇敢、而且能力非凡。《狐谐》中的胡娘子是很美丽的,而且是机智的,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花言巧语,不带脏话地羞辱她轻浮的学者。她们的智慧甚至超过男性,狐女形象不再依附,不再处于从属地位,反而成为了管家和家庭的统治者。
蒲松龄塑造美丽与智慧的狐狸形象,旨在呼吁人们重视女性,为他们赢得公平的社会地位,使得女子也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价值。
(二)情与义的结合
1重情重义
《张鸿渐》中的女狐舜华也是一个以德报怨、心地善良的狐狸形象。张鸿渐因为范生鸣冤写状子而被官府追捕无处藏身,舜华好心收留了他,两人便住在了一起。几年后舜华知道张鸿渐虽与她交好,但因为她是狐,始终把她当作异类,遂伤心地送张鸿渐回到家乡。后来张鸿渐因杀人又牵连前案被押往京城受审,舜华不计前嫌,又帮他脱离险境。
重情重义、以德报怨,蒲松龄在塑造这些勇于反抗的女狐形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传统美德的因素,注意狐性和人性的结合,使得这些女狐们的道德品行和外在容貌达到完美的统一,也更为世人所接受和喜爱。在《聊斋志异》中,更多的狐狸被蒲松龄塑造成一个个聪明、美丽、多情、善良的美好形象。这些女狐们千娇百态,极富意象化和诗意化。她们是智慧和美丽的化身。情义无价,重情重义是狐狸的美德,也是很多人类的美德。
2知恩图报
一个被困在家里,蒲松龄让学生熟悉社会黑暗,官员腐败,他需要寻求一些尔虞我诈的世界温暖心灵的慰藉的人之间,这是从狐女温暖的善意。事实上,有《初学记》中就参考了《白虎通》中的一些说:“狐死首邱,不忘本也,明不忘危也。”说明狐狸是不忘本,感恩的动物,在蒲松龄的笔下对此发挥到了极致。在他小说中所刻画的各种狐女中,表现得最完美的应当属于小翠,她懂得什么叫做知恩图报。王常在曾在小翠很小的时候救过她的母亲。所以在后来为了报答自己母亲的救命之恩,化身狐女嫁给王常在的痴傻儿子元丰,嫁到王家后,不仅帮助王常在对付敌人,还使得他避免了几次牢狱之灾。最后更是帮助元丰将病治好了;即使是面对婆婆责备她也始终保持着微笑,没有一句怨言,即使他没有恐惧元丰搜索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外观。钟家女。作为一个狐狸,她总是不忘报答人的恩惠,甚至面对人类的误解,她也表现出极大的宽容。
我们在来看青凤,她一直是舅舅教养和抚养长大的,对她有养育之恩。在她被发现跟董秋生有所瓜葛的时候,他舅舅很生气,并且强烈反对,并责骂她玷污了门庭,还愤怒的用鞭子抽打她。但她从来都不曾怨恨过她的叔叔。在舅舅被耿秋生的朋友的儿子抓捕之后,还要求耿秋生放过了她的叔叔,由于叔叔受伤严重,她三天里一直抱着他的叔叔,照顾他直到醒来。虽然她只是一只狐狸,但报恩的心是真诚的。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人。世人多的是锦上添花,少的是雪中送炭,蒲松龄希望世人知道知恩图报。
五、狐女形象的文化意蕴
(一)女性意识的发展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批机智过人、胆识过人的狐女形象,这些狐女身上闪烁着自尊自强的光辉,是对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狐女形象的一大突破,也是女性意识的一大发展。
1对女性才华的肯定
《狐谐》中的狐娘子才华横溢,对轻薄她的孙得言、陈所见、陈所闻给予了狠狠的反击。这类形象的典型首推《狐谐》中的狐娘子。书生万福置办酒席宴请朋友,狐娘子和众人同坐,谈笑风生,客人想拿她开玩笑,她巧妙地借讲故事进行了回击。她说:有个大臣出使红毛国,带着用狐狸腋下毛做的帽子。国王见了他的帽子问是什么皮毛做的,如此暖和?大臣回答是狐毛。国王没有听说过狐,问他狐字怎么写?他说右边是个大瓜,左边是个小犬。狐娘子的故事不留痕迹地把坐在她左右的人奚落了一通,但又使人百口莫辩。后来孙得言又想拿她开玩笑,出了个对子。狐娘子巧妙地对出了下联:“龙王下昭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使得孙得言狼狈不堪。这里的狐娘子巾帼不让须眉,与书生们斗智斗嘴。充分体现了她的蕙质兰心、颖悟绝伦、辛十四娘为救夫婿,派丫头接近皇帝,并借机向皇帝伸冤,使得冯生摆脱冤狱。娇娜精湛的医术也是蒲松龄对狐女才华的又一肯定,娇娜的医术使孔雪笠的病得到根治。才华不是男性的专属,有才华的女子别有一番韵味。出口成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女子才有自己的社会地位,才不会是男性的附属品。
2打破对男性惟命是从的教条
在封建家庭中,历来是女性对男性的绝对服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但在《聊斋志异》中,众多女狐打破了这一教条。丑狐对待负心汉穆生的背叛并没有容忍,反而教训了穆生。辛十四娘为了冯生的安危,多次劝诫他断绝与轻薄子弟的交往,还与冯生达成约定。对于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而言,男性是家庭中的主要支柱。所有的经济来源、社会关系、政治地位等等,都是山男性来建构。女性的生活都是依靠男性来描摹,在男性看来女性如果失去了男性,她们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依靠,没有了重心,生命也因此而变得黑暗无意义。但蒲松龄所刻画的狐女却为女性提供了一个施展能力的空间,打破对男性唯命是从的教条,可以帮助女性提升更高的家庭地位,女生活得会更加自我,不用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相夫教子,也不用去取悦男性,只需要做好自己。
(二)肯定人性人欲,追求婚姻自主
1主动追求心爱之人,为幸福婚姻出谋划策
在《聊斋志异》的狐女形象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狐女与人的交往大胆开放的,不受封建教条的约束和压抑,她们主动追求男性,为自己的婚姻幸福出谋划策。多数狐女为自己和心仪的对象创造相遇的机会,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过程中披荆斩棘,斗智斗勇。人狐夙缘类故事中,有的是人狐有情终成眷属,得以偕老,如《婴宁》篇;有的则被世俗所阻挠,却不渝此情,如《红玉》篇便属此类。狐女媚而美,人都痴情且有灵异之处,有的善医,有的善化,有的极富才情,以鲁迅的话说就是:“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鹊突,知复非人”(《中国小说史略》)。婴宁天真烂漫(《婴宁》);小翠顽皮善谑,(《小翠》);青凤温柔沉稳(《青凤》)。
又如《鸦头》篇中,有情有义的妓女鸦头为追求幸福,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与贫士王文一起私奔而去。这些女子看重的是真正的爱情,因此在感情方而她们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异性不论是结合或离异都迅速、果断。只要两情相悦,即可以身相许;如感情破裂,缘分尽了,就各奔东西。如《阿霞》中的阿霞,因景星祖德厚,名列桂籍,以身相托,可当对方薄情寡义暴露时,就不告而去。《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在婚姻观念上比较开放,想结婚就结,想离婚就离,聚散离合都是以感情为基础。狐女们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完美的人性境界,一种超脱凡俗的文明层次。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性人欲都是正常存在的,但是在黑暗社会压迫下,人们都是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是个极其不合理的现象。
2对爱情婚姻自由的赞赏
这种狐女无疑是《聊斋》中最多的一种了,其实说到底,在这之中也包含了作者自己对于生活、婚姻的情感寄托。对女狐的典型代表是婴宁和鸦头。婴宁从小就和狐狸生活在一起,是被狐狸抚养长大的,他对于人世间的一切都不知晓。什么是三从四德,什么是三纲五常,她没有丝毫的概念。她喜欢笑,笑声还十分的开放,与当时人们所推崇的笑不露齿格格不入。她故意把花放在地板上,希望能够借此赢得王子服的思恋;面对王子服对她表露的爱意又假装不知,她希望能够表达得更加直接一些。而鸦头面对心爱的人,她不喜欢女人埋在心里的爱情,而是选择了一个大胆的行动,她大胆地追求着当时女性的幸福,表达了对于道德准则的违抗,努力的追求自由爱情和幸福。作为一个女孩被鸭妈妈逼着做妓女,但是直到我遇到了书生王文,两人快速的坠入爱河,然后与之私奔远走高飞。她大胆追求自己的真爱,决心去爱和阻碍自由的一切做着抗争。甚至在姐姐回家后把她绑起来,她并没有放弃最后的战斗,甚至高喊“家人是没有罪的”她不怕传统的封建束缚,历经苦难和奋斗,勇敢追求真爱,最终,同丈夫和儿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三)抨击官场黑暗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篇目不仅揭露科举的弊端,还以嬉笑怒骂的笔调讽刺抨击官场的黑暗。在《红玉》中,红玉强烈追求爱情,主动与贫苦无告的寒士冯生幽会。而一旦为礼法所阻,也能体谅冯生“父在不得自专”的苦衷,为冯生出资聘邻村女为妻。当冯妻因貌美为恶少抢去,不屈而死时,红玉又变为侠士助冯生抗暴,打赢官司;大难之余还能找回失之荒野的冯生的幼子,使他们一家团聚。这时,她才以冯妻的身份帮助冯生重建家园,分享一份早就应该属于她的幸福生活。蒲松龄说:“非特人侠,狐亦侠也。”她的侠义行为亦受到士镇的称善:“程婴、杆臼,未尝闻诸巾帼,况
狐耶!”辛十四娘通过婢女的帮忙替冯生洗清了冤屈。通过笔下狐女形象的视角,折射出官场的黑暗。从古至今,官场的黑暗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大家心知肚明,但是没人会说出来。蒲松龄借助聊斋志异这本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将这些问题和黑暗揭示出来,见解也很独到。
六结语
蒲松龄以火一般的激情塑造了这些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花妖狐魅形象。写她们聪明、智慧、执着地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她们爱憎分明,对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生活有着热烈的向往;写她们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帮助那些遭受天灾人祸的小人物。本文以狐写人,赋予她们以灵性,她们神出鬼没,不受任何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帮助别人达到目的。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水一样纯净,玉一样莹彻,花一样时刻展露她的笑膺和心灵的婴宁;善良美丽,纯洁聪慧,不同流合污,不贪图荣华富贵的小翠;俏丽机灵,无私地为朋友治疗病毒的娇娜;勤劳而热情,真诚相助,抚危济困的红玉,她们大都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歌颂和追求。她们可爱的性格、美好的品质,以及丰满而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将永远光彩夺日,熠熠生辉。蒲松龄独特的人生经历,官场的失意,对亲情和爱情的渴望使得蒲松龄怀着一种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蒲松龄塑造的狐狸形象中可以看到蒲松龄对女性去大胆打破传统的期盼,通过这些善恶都有的小狐狸与人的爱情故事,可以看出蒲松龄对于人情世故的了解之深度。这本书之所以流传之久,评价之高,也在于蒲松龄刻画的形象深远,反映的现实问题深刻。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映[M].会校会评会注本.张友鹤,辑校.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2012.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4]李昉.太平广记:卷第四四七狐——卷第四五无狐[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袁坷.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2012.
[6]彭彤.镜像—余华小说女性形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人学,2015.
[7]袁世硕.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M].济南:齐鲁书社,2016.
[8]朱振武.《聊斋志异》的创作心理论略[M].文学评论,2015.
[9]王益嘉.欲望交响断——《聊斋》狐妖故事的心理学探索[J]..国际聊斋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12.
[10]马瑞芳.《聊斋志异》创作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11]徐克瑜.《聊斋志异》对传统狐狸形象的审美改造[J].牡丹江师范学院报(析学社会科学版).2012.
[12]黄婉燕.浅谈狐女意象所反映的蒲松龄女性文化心理[J].文学评论.2012.
[13]常昭.聊斋志异狐女的社会化特征[J].济南:齐鲁书社,2013.
[14]贺兴蓉.浅论《聊斋志异》中的“狐”[J].双语学习.2015.
[15]马志娟.论《聊斋志异》中的人狐之恋[J].河南农业.2016.
[16]李慧军.《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审美特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6)
[17]刘丽萍.由《聊斋志异》中的狐故事追溯狐形象的演变[J].零陵学院学报.2016(01)
[18]李红萍.《聊斋志异》中的狐性、人性与神性[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