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这一现象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但除了就业总量的压力外,大学生更需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所以从学生和学校俩个方面来探索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缓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的方式向河南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发送调查问卷,然后使用SPSS25.0软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采用CareerEDGE模型来了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CareerEDGE模型将就业能力分为职业发展学习、经历经验、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情商五个维度;第二得出大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情商方面得分最高,而专业知识技能和通用技能得分偏低,低于平均水平;第三通过从学生和学校俩个方面来探索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得出就业心态、学业参与、兼职实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就业指导与实践都是影响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兼职实习对就业能力的每一个维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本文根据分析从端正就业心态、提高学业参与、加强社会实践、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就业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来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大学生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广泛普及,高校不断扩招,从而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攀升。2016年毕业生人数到达765万人,2017年新增30万达到795万人,到2018年突破800万达到820万人,2019年新增14万达到834万人,到2020年预估新增40万达到875万人。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透露的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虽然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企业均响应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积极的与学校对接参与校园招聘会,但整体的就业形势仍然不尽如人意。进来这些年针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分析越来越多,基本主要是从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三个方面来诠释就业难现象,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经济水平的衰退,摩擦型失业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状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那么什么是结构性失业呢?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著作对结构性失业所下的定义是“结构性失业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技能、经验、知识结构与可供的职位空缺不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这个定义指出了结构性失业的情况,也就是说,由于实际工人的客观素质与空缺要求之间的不协调而造成的失业,而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显然反映在就业能力不足上。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总量并不是带给他们就业压力的唯一因素。要想在毕业之后顺利的就业,大学生本身需要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与企业进行相应的匹配.以达到人尽其用。
XXX,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对劳动力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就需要高学历的大学生群体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大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顺利的就业,在就业市场得到单位的认可,就必须了解自己当前的就业能力现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与企业进行相应的匹配.达到人尽其用。本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选择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因为每年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仍然是主体部分,这样会使分析结果更有针对性。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虽然国外已有很多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且对就业能力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对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是比较少,有也是单方面的分析,本文将就业能力的每个维度与每个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得出每个能力维度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为高校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探索,可以了解到他们目前的就业能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针对不足提出建议,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就业能力,以及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学校的就业率。另外,通过对学校因素的分析也可以使学校更好的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早日成为示范校。
1.2研究现状
“就业能力”一词最早在二十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提出,指个体所获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X学者作出解释,认为就业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发展和完善就业过程中以及工作中的能力。
一、国内研究现状
郑晓明[1]认为就业能力是学习、思考、实践和适应能力是体现和反应。邹奇清[2]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角度通过实际调查得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王培君[3]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到的和分析能力是基础,求职能力是获得工作的关键,公司企业重视从业能力和工作胜任能力。李军凯[4]的研究报告表明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学生干部经验以及学校组织的相关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产生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和专业背景知识并无太大差异。还指出品质、分析能力和职业认同感是内在因素,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外在因素。
还有一些学者就学校培养方式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影响进行了分析,陈勇、程玮[5-6]等人通过调查发现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水平、培养途径、职业规划、教学能力、校园文化、评价激励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鲍威、刘薇[7]等人通过对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的探究,得出学生的吸收程度和课程覆盖性有关,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主动探索是就业能力的间接体现,专业课程的灵活运用和必修课程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曾湘泉[8]认为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外,自身专业知识较强对于寻求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是有很大帮助的。其中包括个人与团队的沟通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等。调查结果表明雇主最注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敬业精神、持续学习意愿、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就业能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学者提出,将就业能力看作是个人就业的潜能并且有助于全面就业,York[9]指出大学生就业能力能帮助大学生取得良好的就业结果,工作的获得程度会相对能力提高,并且对于工作能力以及态度会有相应的促进作用。Harvey[10]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会对未来工作过程中的各方面能力都产生积极影响,这是一个不断衔接的过程,随着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会对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进,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将有助于工作能力。具有就业能力的毕业生通常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意愿、自我管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能力。Hillage和Pollard[11]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个人资产,包括知识、态度和技能。(2)个人资产的利用,包括职业管理能力和工作搜寻能力等。(3)个人资产的展示,包括面试技巧、撰写简历和记录工作经验等。Pool[12]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三点:非技术性能力和技术性能力;职业管理能力;生活和工作经验。Bennett[13]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科技能;工作意识和工作经验;通用技能。Saunders、Somalingam[14]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学科知识(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核心技能(如计算机技能和听说读写的能力等);个人品质(如诚实正直和主动性等)。kumari[15]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基本的学术能力,如阅读和写作能力等。(2)个人素质,如自信、诚实、正直、自我激励及自我管理。(3)高级能力,如领导能力、计划和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还需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应变就业职场中的一系列问题,就业能力还受外界影响因素,例如劳动市场的管理,公司条例的制约。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是就业过程中的能力体现。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问卷星在网络上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就业能力的方法。本文的就业能力结构采取CareerEDGE模型,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因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因素,第二部分是学校因素,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探索能力与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和程度。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理论和实践意义,可调查性的运用以及影响因素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介绍了理论基础和CareerEDGE模型。
第二章是数据搜集的过程与处理方法,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以及调查对象的确定和调查问卷的发放,最后对问卷的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确保实证分析结果可靠。
第三章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是对问卷基本数据的一个陈述,然后对当前就业能力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探究各个影响因素对各个就业能力维度的影响关系以及程度大小。
第四章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3.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首先,查阅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现状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查阅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有哪些,并对他们的期刊和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为自己的论文研究奠定基础;最后,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的研究思路。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允许受访者填写问卷以了解其态度的方法。本文根据现有理论和文献,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河南工程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最终收到252份有效问卷。
(3)统计分析法。本文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就业能力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影响程度。
1.4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4.1大学生
大学生,即在高等学校(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注册入学并接受教育直至毕业前的群体统称,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但还未毕业走进社会。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主要是针对河南工程学院的本科生。
1.4.2就业能力
有研究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得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总的来说就业能力的来源主要是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
1.4.3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提出相对比较晚,我国最早提出此定义的是郑晓明[15],他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可以培养出一定就业能力的,表现为在毕业时能够成功就业所需的能力。谢志远[16]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包括毕业后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未来工作中获得晋升的能力。后来于新丽、刘建新[17]提出与郑晓明相似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它主要包括毕业时所拥有的基本知识、一般技能和其他技能。简而言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学生毕业时寻找到满意工作而需具备的能力,另一种除这些能力外,还包括工作之后晋升所需要的能力。本研究认为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能力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范围一致,并且将来维持工作晋升所需的能力不能算作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部分,这些技能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它们是通过不断练习而发展起来的,与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关系。
1.4.4CareerEDGE模型介绍
CareerEDGE模型其核心在于提出了最基本的五种就业能力:职业发展学习,经历、经验,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情商。职业发展学习主要是通过影响求职者快速获取就业信息和高效处理就业信息方面的能力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经历与经验是指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等,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经常被用人单位没有工作经验来拒绝,所以大学生想要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必须在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专业知识技能是实践的基础,它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在能力塑造上起着定向的作用;通用技能除了一些特定的知识技能外,也包括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在当前就业形式下,这些能力尤其的重要;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具体表现在与人的沟通上,情商高的人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关系密切,所以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此模型为基础,针对河南工程学院的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分析他们的就业现状。(见图1)
第2章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1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2.1.1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在基于河南工程学院的调查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以及影响就业能力的因素,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也是按照研究目标进行展开。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就业能力结构,用来了解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它主要是建立在CareerEDGE模型的基础上,五个能力维度分别是职业发展、经历经验、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情商。第三部分为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在选取影响因素指标时,学生影响因素指标主要参照了鲍威、刘薇[18]和鲍威、张晓玥[19]有关“校园参与”和“学业参与”的维度划分及变量表述。鲍威、刘薇将校园参与划分为学业参与、社团参与和兼职实习。本文在学生因素中选取了学业参与、兼职实习,剔除了社团参与,加入了就业社会心态。当前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极大的阻碍了他们的就业,所以将就业心态归为影响就业能力的个人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校影响因素主要参照了陈勇[20]有关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测量指标,他将影响因素划分了为七个维度,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水平、培养途经、与雇主的互动机制、职业指导和评价与反馈机制。
综上所述,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后,编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包含50个测量题项,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就业能力构成”、“就业能力影响因素”三个部分分别包含8、21、21个题项,具体表述详见附录。
2.1.2调查对象确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河南工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为样本。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完整,本次调查涉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
2.1.3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问卷发放主要采取网络发布的方式,将调查问卷的链接发送在班级群,以及河南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服务群,回收问卷280份,然后根据每一份问卷的答题时间来判断问卷是否有效。据合理估计,答完此问卷的时间应该在180秒到300秒之间,所以将答题时间低于180秒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进行删除,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52份。
2.2信度检验
为了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应测试所用量表的质量,信度检验是检查量表内部一致性的重要指标。
2.2.1就业能力结构量表的信度检验
本文使用SPSS25.0对样本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并采用Cronbach’sα系数衡量各个就业能力维度的信度。如表一所示,每个就业能力维度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905、0.890、0.910、0.896、0.895,而就业能力总量表的Cronbach’sα值为0.935。根据结果,Cronbach’sα值均大于0.8,表示就业能力结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很好,可靠性较高。
2.2.2就业能力影响因素量表的信度检验
如表二所示,各个影响因素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799、0.875、0876、0.897、0.925、0.859,学生影响因素和学校影响因素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842和0.889,整个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总量表Cronbach’sα值为0.912,可以得出就业能力影响因素量表一致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信度。
2.3效度检验
为了更好地评估查问卷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我们通常对问卷做效度分析,其评估标准由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值决定。本文对调查(共252份)数据进行KMO和Barlett检验,以测试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当KMO取值介于0-1之间,该值越大,表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Kaiser(1974)认为:当KMO值小于0.5时,表示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当KMO值大于0.7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水平时(Sig.=.000),这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3.1就业能力结构量表的效度检验
本文将就业能力结构量表的所有细分变量进行一阶因子分析,其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下表三所示,量表的KMO值为0.909,且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水平(Sig.=.000),表示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在碎石图中,一个因子的斜率越大,表示该因子的解释能力越强,所以斜率较缓因子的解释力很小。如图2所示,前五个因子斜率很陡,斜率从第六个因子开始慢慢变缓,从而可以选前五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图2碎石图
确定累计贡献率。表四为特征值、解释方差量和累计解释方差量的汇总情况,数据显示,前五个因子的累计解释方差量达76.585%,说明前五个因子包含了76.585%的原始信息量,其中因子一的解释方差量高达16.739%。
如表五是正交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旋转成分矩阵表示数据在旋转后新的因子与原始变量的关联性,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将21个测量题项用五个因子解释,因子一命名为为通用技能,包含5个题项(B16、B17、B15、B13、B14);因子二命名为职业发展学习,包含4个题项(B3、B2、B4、B1);因子三命名为情商,包含4个题项(B19、B20、B21、B18);因子四命名为经历与经验,包含4个题项(B6、B7、B5、B8);因子五命名为专业知识技能,包含4个题项(B9、B10、B11、B12),具体描述如表六所示。
2.3.2就业能力影响因素量表的效度检验
(1)学生影响因素效度分析。
如表七所示,量表的KMO值为0.810,且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水平(Sig.=.000),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八所示,前三个因子的累计解释方差量达78.136%,因此,选择前三个因子作为主因子是合理的。表九是经因子分析法提取后的结果,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
表十为问卷的各个题项的具体描述,因子一命名为兼职实习,包含3个题项(C9、C8、C7);因子二命名为学业参与,包含三个题项(C4、C5、C6);因子三命名为就业心态,包含三个题项(C1、C2、C3)。
(2)学校影响因素效度分析
如表十一所示,量表的KMO值为0.840,且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水平(Sig.=.000),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十二所示,前三个因子的累计解释方差量达75.184%,表十三是经因子分析法提取后的结果,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
表十四为问卷的各个题项的具体描述,因子一命名为师资水平,包含四个题项(D5、D6、D7、D4);因子二命名为就业指导与实践,包含五个题项(D12、D11、D10、D9、D8);因子三命名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包含三个题项(D1、D2、D3)。
综上所述,就业能力结构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二者的逻辑关系如图3所示。
图3就业能力与影响因素模型图
第3章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基本数据概要
在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设置了8个基本信息,分别为性别、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专业类别、学生干部经历、社会实习经历、家庭月收入及父母亲教育文化程度。基本情况如表十五:
表十五数据描述性统计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男女比例方面,女性比男性偏多一点,这也符合河南工程学院的男女比例构成;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有167人,约是城镇的2倍,表明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政治面貌占较多的是共青团员,占比50.7%,是调查人数的一半,中共党员的占比也达到了25.79%,说明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都很高;专业类比占比方面比较平均,理科文科相差不多;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占比63.1%,说明大学生在学校还是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来锻炼自己;有社会实习经历的占比69.05%,这位大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在家庭年收入方面,42.26%的家庭年收入为3到8万,家庭收入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父母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只占5.56%,而初中高中占比达到了将近70%,说明大部分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及时的就业建议。
3.2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描述性分析
就业能力结构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即用1—5分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所以本文通过平均值和标准差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其在各项能力维度上的情况,如表十六所示:大学生整体就业能力均值为3.5980,处于中上等水平,各维度的平均值皆大于3.5,从低到高依次是通用技能(3.5357)、专业知识技能(3.5417)、职业发展学习(3.5506)、经历经验(3.5903)、情商(3.7718),最高的是情商,其他四个维度相差不大,但总体来说没有一项高于4分,这需要引起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重视!
3.3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关联的一种统计方法。在执行变量的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先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就业能力各维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相关系数r来表示,r介于-1~1之间,当0<r≤1时,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1≤r<0时,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当r=0时,表示变量之间无线性关系。如表十八,我们可以看到就业能力各维度与各个影响因素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4建立回归模型
在做完相关分析后,建立回归模型,来探究就业能力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如下
Yi=b0+b1X1+b2X2+b3X3+…+bnXn式(3.1)
在方程中3.1中,Yi表示因变量,表示大学生各维度的就业能力,分别以职业发展学习(Y1)、经历和经验(Y2)、专业知识技能(Y3)、通用技能(Y4)、情商(Y5)作为因变量做五次回归分析;Xi为自变量,表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包括学生因素和学校因素两方面,分别为就业心态(X1)、学业参与(X2)、兼职实习(X3)、专业课程体系设置(X4)、师资水平(X5)与就业指导与实践(X6);b1,b2,b3,…,bn为回归系数;b0为常数项。
3.5回归分析
3.5.1各个影响因素对职业发展学习的回归分析
表十九为职业发展学习回归分析的方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是显著的,(F=17.344,P<0.001),说明回归分析的结果是良好的。从表二十中可以看出各个因变量的VIF值<10,说明各个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并且就业心态、师资水平的显著性为0.172、0.530,大于0.05,表明这两项因子不会对职业发展学习产生显著影响。从回归模型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学业参与、兼职实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就业指导与实践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50、0.157、0.135、0.213,且它们的显著性性系数均小于0.05,根据回归系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就业指导与实践、兼职实习、学业参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因此,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职业发展学习=0.656+0.213*就业指导与实践+0.157*兼职实习+0.150*学业参与+0.135*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3.5.2各个影响因素对经历经验的回归分析
表二十一为经历经验回归分析的方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是显著的,(F=21.130,P<0.001),说明回归分析的结果是良好的。从表二十二中可以看出各个因变量的VIF值<10,说明各个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水平、显著性为0.427、0.570,大于0.05,表明这两项因子不会对经历经验产生显著影响。从回归模型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就业心态、学业参与、兼职实习、就业指导与实践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71、0.161、0.272、0.198,且它们的显著性性系数均小于0.05,根据回归系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兼职实习、就业指导与实践、就业心态、学业参与。因此,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经历经验=0.472+0.272*兼职实习+0.198*就业指导与实践+0.171*就业心态+0.161*学业参与。
3.5.3各个影响因素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回归分析
表二十三为专业知识技能回归分析的方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是显著的,(F=12.991,P<0.001),说明回归分析的结果是良好的。从表二十四中可以看出各个因变量的VIF值<10,说明各个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学业参与、师资水平、就业指导与实践显著性为0.147、0.471、0.092,大于0.05,表明这三项因子不会对专业知识技能产生显著影响。从回归模型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就业心态、兼职实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86、0.184、0.159,且它们的显著性性系数均小于0.05,根据回归系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就业心态、兼职实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因此,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专业知识技能=0.916+0.186*就业心态+0.184*兼职实习+0.159*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3.5.4各个影响因素对通用技能的回归分析
表二十五为通用技能回归分析的方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是显著的,(F=17.023,P<0.001),说明回归分析的结果是良好的。从表二十六中可以看出各个因变量的VIF值<10,说明各个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学业参与、师资水平、就业指导与实践显著性为0.057、0.836,0.091,大于0.05,表明这三项因子不会对通用技能产生显著影响。从回归模型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就业心态、兼职实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50、0.233、0.147,且它们的显著性性系数均小于0.05,根据回归系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兼职实习、就业心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因此,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通用技能=0.683+0.233*兼职实习+0.150*就业心态+0.147*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3.5.5各个影响因素对情商的回归分析
表二十七为情商回归分析的方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是显著的,(F=13.105,P<0.001),说明回归分析的结果是良好的。从表二十八中可以看出各个因变量的VIF值<10,说明各个因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专业课程体系、师资水平显著性为0.901、0.364,大于0.05,表明这两项因子不会对情商产生显著影响。从回归模型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就业心态、学业参与、兼职实习、就业指导与实践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85、0.163、0.170、0.221,且它们的显著性性系数均小于0.05,根据回归系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就业指导与实践、就业心态、兼职实习、学业参与。因此,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情商=1.371+0.221*就业指导与实践+0.185*就业心态+0.170*兼职实习+0.163*学业参与。
3.6本章小节
本章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25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大学就业能力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填写调查问卷的主体在性别、专业类别方面无太大差异,其他基本信息的概率分布也基本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处于中高级水平,但总体水平并不是很高,各个维度的平均值均低于4分。第三,在回归分析结果中学生和学校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就业能力的不同方面,其中就业心态、学业参与、兼职实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就业指导与实践这五方面对就业能力各维度的影响最大,师资水平影响不明显。
第4章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4.1学生层面
4.1.1端正就业心态
从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就业心态对就业能力的四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求职失败,也不能丧失找工作的信心,应该理性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时的完善自己,做好下一步的规划。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明白每一份工作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自己在有限的岗位上发挥无限的作用。
4.1.2积极参与学业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偏低,并且大学生在我有扎实并且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我能用所学专业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俩项上得分较低,只有3.4分左右。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没有专业知识的理论支撑,大学生在就业后也很难很好的完成工作,还要一边工作一边补知识,给自己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把理论知识学扎实,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良好的互动,做到不逃课,不迟到早退,课后多反思多总结。
4.1.3加强社会实践
在回归结果中,兼职实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各维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间,寻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或者与未来职业相匹配的工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2学校层面
4.2.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对职业发展学习、专业知识能力、通用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学校应该优化课程的体系,勇于突破传统,跟上教育的改革,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就业的需求;其次加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基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时基本要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
4.2.2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对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首先应该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来鞭策老师不断的完善自己。老师自身一方面应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例如不再是之前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只能做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学生讲解、老师完善,让学生完完全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去;另一方面,老师要运用好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案例,与专业知识知识相结合,进行生动的讲解。
4.2.3完善就业指导加强校企合作
在大一年级时,校应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设定短期目标并形成初步的职业观念;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素质教育,以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在大四年级,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可以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召开双选会、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等方式来实现。同时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优质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企业的员工来为学生展开专门的讲座,为学生步入职场打下基础。也可以让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的进一步巩固。
4.3企业层面
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方,承担着人才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企业应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满足了自身的需求。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第一,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河南工程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CareerEDGE模型,该模型主要由无个维度构成,包括职业发展学习、经历经验、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情商。
第二,从就业能力现状来看,就业能力整体表现一般,平均值为3.5980。从各维度来看,职业发展学习、经历经验、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均低于平均水平,只有情商高于平均水平,尤其是专业知识技能仅高于通用技能,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中尤其需要注意。
第三,从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来看,就业能力与就业心态、学业参与、兼职实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水平、就业指导与实践这些因素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就业心态、学业参与、兼职实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就业指导与实践这五方面对就业能力各维度的影响最大,师资水平影响不明显。
2、展望
大学生所具备的就业能力是很难准确测量,本文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由于条件限制,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河南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无法涉及到其他类别的学校的学生,所以得到的数据不能全面代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本文运用CareerEDGE模型将就业能力分为五个维度,虽然调查量表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测试,但是就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仍缺乏一定的准确性;第三,就业能力研究是一个动态性的问题,将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准确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仍希望本论文能够对大学生本人和学校提供一些建议,为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参考文献
[1][15]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16-18.
[2]邹奇清,乔向东.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4-35.
[3]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11.
[4]李军凯.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02):23-27.
[5]程玮,唐一鹏.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64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7,3:57-63.
[6]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56.
[7][18]鲍威,刘薇.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1:48-55.
[8]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致谢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四年的大学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回首这四年仍然历历在目,不禁感慨光阴似箭。在我的学士论文即将完稿之际,尤其是疫情当下,我想献出自己最真挚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的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教授。尽管由于疫情影响,不能够面对面的讲解指导,但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是从论文的选题、还是到论文最后的结尾,魏老师都给予了我最细心的指导。这使我思路变得更加清晰,能够准确地把握论文框架。并且每次有不懂的地方,老师都会及时的给我回复,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在开题答辩中对我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感谢大学四年的任课老师,传授给我专业的知识,使我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
其次我还要感谢填写调查问卷的同学们,还有xx、xxx学长在论文分析数据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以及我的室友xxx、xxx在论文完成过程中也在一直鼓励我。
最后,我最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学业上的支持和鼓励,给予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在xxxx学院这四年的学习中,有快乐,有悲伤,但这就是青春。在这里再次感谢在这四年里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时刻不忘老师的教诲,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575.html,